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1.1研究对象

2012年8月~2014年7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专科轮转学习人员共122名,包括专业学位研究生62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47名;年龄(25.67±1.689)岁;硕士研究生53名,博士研究生9名。专科进修医师60名,其中男性25名,女性35名;年龄(31.21±1.656)岁;本科学历48名,研究生学历12名。

1.2教学方法

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人员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接受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运动障碍专科康复医学教学课程包括:①与运动障碍病相关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训练等,2学时;②康复医师结合临床病例教学,2学时;③治疗师操作示教,包括有氧运动、拉伸训练、步态训练、姿势训练动作示教,2学时;④经颅磁刺激基础知识及操作示教,1学时;⑤学生提问解答及操作学习,2学时。

1.3问卷调查

课程开始及结束后,学生需填写课程了解程度及教学效果问卷。问卷共6项,内容如下。1.对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的认识a.比较了解;b.一般了解;c.不了解2.认为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作用a.比较重要;b.一般重要;c.不重要3.接受运动康复医学教学是否有必要a.比较必要;b.一般必要;c.不必要4.认为哪个部分教学内容最有意义a.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学习;b.病例教学;c.操作示教;d.经颅磁刺激内容5.希望继续学习下列哪种运动康复医学内容a.学术进展;b.操作与实践;c.其他6.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哪方面的认识a.病理生理;b.机制方面;c.治疗策略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ˉ±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结果

学习前,大部分研究生与进修生对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应用不了解,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680,P=0.707)。进修生比研究生更多认识到康复医学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χ2=16.908,P<0.001),以及运动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χ2=7.068,P=0.029)。教学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示教(49/60)。在希望学习的内容方面,大部分研究生选择学术进展(35/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与实践(50/60)。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对于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策略的方面,两组选择无统计学差异(χ2=5.128,P=0.077)。研究生学习后,更多人了解了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应用(P<0.001),认识到康复医学在运动障碍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P<0.001),以及康复医学教学的必要性(P<0.001)。进修医师学习后也有类似结果。

3讨论

80年代末康复医学教育开始起步,是相对年轻的医学学科。该学科通过综合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患者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生存质量,致残率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运动障碍疾病除了药物治疗等方法外,康复训练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康复治疗能缓解疾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综合医院中,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病亚专科逐渐受到重视;但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教学中,特别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中,比较忽视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我们对进入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疾病专科轮转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专科进修医师,在进行2周专业实习后,给予专科康复医学课程教育。研究显示,入科时,无论研究生还是进修医师,对于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知识不了解;在对康复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上以及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进修医师优于研究生。可能与进修生普遍较研究生临床经验更多,在康复医学的理解方面比研究生更深刻有关。这一方面反应出运动障碍病的康复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看出两组轮转人员对于康复教育知识及技能的欠缺,尤其是研究生。经过教学后,两组人员对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的了解和重要性的认识均有了提高。大部分轮转人员认为开展康复教育课程比较重要,研究生对康复的理解提高更加明显。可以看出运动障碍病康复教育课程的开展得到广泛认同。在教学方式上,比起单独的基础知识教学,大部分研究生选择病例教学(37/62),大部分进修生选择操作教学(49/60)。故我们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可能结合病例教学和操作教学的教学吸引力更大,效果更好,学生更容易接受,更为学生认可。这在骨科、超声、口腔科、神经内科等方面也有类似报道。将枯燥的理论学习与病例教学及上机操作有机地结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在教学内容的补充上,研究生更希望介绍学术进展(35/62),专科进修医师希望讲操作和应用(50/60),存在差异。在以后课程安排中,要针对不同的学习群体,给予更加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可能对于不同轮转人员的收获更大。在专科轮转中,强化运动障碍病的康复医学教学有助于增强轮转人员对于运动障碍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策略的认识。故开展运动障碍病康复医学教育有助于全面认识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康复医学教育十分重要。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04-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因普通民众对健康饮食认识不足,饮食结构不合理,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致使脑卒中的发病已趋年轻化;另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脑卒中的发病率会更高。而脑卒中后的致残率很高,其致残程度往往取决于是否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而早期康复治疗的开展主要依靠广大综合医院。因此,综合医院必须设立相应的康复治疗体系。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患者最重要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大量的研究已证明,卒中患者康复开始时间越早,康复效果越好。康复开始时间越晚,其继发并发症越多,如肌萎缩、关节挛缩和变形、直立性低血压、足内翻和足下垂,将直接影响康复预后。因此,早期康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早期”的概念认为是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缺陷不再发展后48小时开始[1],所以综合医院是脑卒中进行早期康复的最佳场所。

我国在开展康复治疗近20年来,已逐渐向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普及,尤其是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虽然大多数综合医院不具备系统的专业康复队伍及较完善的康复器械,但正是这些综合医院直接收治了大量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药物治疗的同时,适时地介入康复的内容及治疗,确实减少并避免了一些较严重的卒中后并发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为进一步系统康复奠定基础。另外,随着卒中单元在综合医院的推广,康复治疗的作用及地位更加突出。

目前,很多综合医院神经科配备了康复人员及设备,以不同形式及规模开展康复工作,其成效显著,有目共睹,但也有很多医院不尽人意,其原因有如下几点:①我国总体经济发展虽较快,但仍为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有限。另外,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农村牧区,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但能得到康复治疗的极少。②很多领导对康复治疗的认识不足,部分领导只注重形式,而实际投入甚少。③康复专业是一门较新型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康复体系不健全,康复教育滞后,人们普便缺乏康复意识。④从事脑卒中康复专业人员实际收入相对较少,而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尤其是康复治疗师,直接长时间与患者接触,身体与心理均易疲劳,但很少有人关注康复治疗师的心理问题。⑤康复专业人员缺乏,学历偏低,专业水平不高。⑥卒中后康复治疗较单一,以物理治疗及中国传统康复治疗为主,而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应用假肢矫形器等方面工作较少[2]。根据上述情况及脑卒中功能障碍特点,应采取如下对策:加大对民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康复意识,使康复理念深入人心;真正取得单位、科室领导的重视,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康复治疗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兼顾患者的心理问题,另外需对患者的家属进行针对性康复教育,使其对患者的恢复过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给予各方面持之以衡的支持,直至达到康复目标。

加大康复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培养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抓紧对科室内康复从业人员的培养,普及脑卒中康复理论知识,完善卒中单元体系建设。

进一步扩大康复治疗范畴。在原有基础上开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注重心理治疗,提升康复工作人员素质及业务能力,坚持把康复工作做细、做扎实。

由于大多数综合医院康复力量薄弱,临床观念仍占主导地位,有的观念甚至是不利于康复的,必须加以纠正。如卧床问题,尤其对脑出血患者,有人认为绝对卧床2周以上,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再次出血取决于患者本身病理基础,如淀粉样血管病变、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等。因此,康复观念认为在血压相对稳定,避免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不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应尽早行坐位训练。而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则例外。

动态观察评价患者整体功能,适时改变治疗方案。如在肢体软瘫期,可在仰卧位时膝下垫软枕,使下肢形成屈肌模式,但在下肢屈肌张力增高,尤其已有足下垂的情况下,则禁用这种方法。

加强社区康复。因为康复治疗是长期的、连续的、不间断的训练,而患者发病后住院时间较短,出院后往往得不到继续康复治疗,从而出现原有功能的倒退。因此,切实加强社区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我们的综合医院在脑卒中治疗方面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大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降低总的医疗费用,其作用已受到社会的公认,为实现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奠定了基础。但脑卒中康复及整体康复事业仍然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何静杰.脑卒中偏瘫的社区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2):67-68.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康复医学不是临床医学的延续和重复,它应该从最早期开始进行,即临床的第一阶段。所以康复与每一个临床医师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每个医师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临床医师应该以临床诊疗技术为基础,探索怎样防止病人因为各种疾病而造成的功能,即康复治疗和预防,尽量减少因为误用、废用而造成的严重伤害。所以这就给临床医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即掌握所有有关康复医学的概念,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正确引导。康复医学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培养医学学生全面掌握医学技术,形成康复医学理念。我国在1984年提出所有医学高等院校都应该开设康复医学课程,康复医学教学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发展的也非常迅速。康复医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康复医学,形成正确的康复观,并在毕业工作时能有熟练的康复技术和正确的康复意识,认同康复治疗在社会、职业、精神、肢体参与能力等各种功能改善过程中的意义,改变人们对康复医学的偏见,了解有关康复治疗的各种症状,减少患者在康复治疗中残疾的发生。为了顺应医疗模式的发展,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对提高康复医学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2康复医学教学中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康复医学的综合性极强,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人体发育学、残疾学、环境改造学、社会学、生物力学、病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等各个学科的相关知识与研究成果。由于涉及内容广泛,特定内容和专有固定名词较多,但是教学课时有限,容易导致学生理解、记忆困难,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据调查发现,对于康复医学课程学生普遍反映方法和概念过于抽象、内容多、课时少,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康复医学的教学要求和发展。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应用计算机将声音、动画、视频图像、图片、文本等各种媒体进行综合,凭借其表达清晰、生动活泼、声像并茂、内容广泛等各种优势,补充了传统教学中的缺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容易接受,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的具体优点总结如下:(1)提高康复医学教学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学生不用边听课边盲目地记笔记更不用死记硬背所学知识。多媒体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灵活的转换方式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扩大了教学范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2)提高了学生对康复医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能够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动画、音频、图像、文本等各种信息集成一体,使教师利用图像、声音、文字来表达自己所讲的内容,完全改变了对所讲知识的包装,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在活泼、新颖、生动的教学氛围中提高学生学习康复医学的兴趣和效率。(3)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重点问题。利用多媒体能够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准确表达的难点和重点,帮学生掌握全面的、多维化、形象化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运动疗法,特别是运动再学习和神经发育疗法时,由于课时有限、种类繁多,并且这些内容的实践性极强,如果只靠教师的课堂板书和讲述是很难表述清楚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楚的掌握所学知识。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从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励建安的办公室里走出一位公司高管,不仔细看不会发现他的一只袖子是空的。20余年来,这位高管已经接受了独臂的现实,直到现在他才知道,自己可以安装一个美观并且具有一定功能的假肢。

与此位高管类似,中国的医疗界也是在过去的20余年间,才对康复医疗有了一个逐渐加深的认识。在20世纪80年代初,原卫生部官员在一次出国考察中,才初步意识到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康复医疗的缺位。从彼时到如今,康复医学在国内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逐步为公众所认知。“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康复医疗是一个朝阳产业,康复医学发展是大势所趋。”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候任主席励建安,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如此畅想康复医学在中国未来的发展。

康复发展跬步之积

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康复医学发展的助推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是中国康复医学大踏步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当时原卫生部领导及时判断,对地震伤员采取了“大救治、大转移、大康复”的处理举措。康复概念的引入,在极大降低地震伤员身体损伤的同时,也间接推动了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

励建安介绍,汶川地震期间,康复的介入产生了积极效果,使得汶川地震造成的残疾人量不足千人。其数量仅为预估的几十分之一。在此事件的推动下,近几年,康复医学在机构建设、人才建设和医保政策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2011年8月,原卫生部医政司在江苏省南京市召开“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启动会”。会上决定从2011年9月开始,用两年时间在北京、黑龙江等13个省(区、市)进行试点,并明确提出了“分层级医疗”和“分阶段康复”的理念:即在三级医院进行急性期治疗,在二级医院进行稳定期治疗,在一级医院进行恢复期治疗。

2013年9月,两年试点即将告一段落。励建安肯定地说:“试点结果一定很积极。这将意味着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将纳入全国范畴。”

此外,另外一个重大突破是医保政策的变化。经过艰苦的讨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终于同意把九项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这个重大变化意味着,国家层面正式承认康复医疗属于基本医疗的范畴之内。”

尽管如此,励建安仍有颇多遗憾,因为各地医保政策支持极不均衡,除北京、上海、江苏、广州等发达地区开展较好外,很多地方康复医疗还不在医保范畴之内。“直到去年,推动康复医疗发展的四川省康复医疗才纳入医保体系。”

在诸多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中国的康复医疗体系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有3288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占全国综合医院的24.6%,有康复医院338所,康复编制床位52047张,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总数1.18%。励建安表示,“十二五”结束时,康复医院数量番三翻应该不成问题。

与此同时,许多社会资本也嗅到了未来康复医疗市场的机会,正纷纷酝酿进入该领域。据了解,在和睦家医疗集团进军康复医疗领域外,位列《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的华润集团,也成立了华润医疗部,重点发展康复医疗。为此,华润将投入15亿元和97f平方米的建筑群。

跨越障碍再求发展

尽管大步快走,但由于历史起点低,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康复医学在历史快车道上畅通前行,就必须认识和跨越重重难关。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主任(院长)邵明,在《中国医院院长》标杆医院学习第七站――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学习过程中,指出了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现状的三大问题:管理模式落后、网络模式尚未建立、康复人才欠缺。

在邵明看来,三级综合医院内康复科的定位不明确,是当前康复医学管理模式落后的主要表现。为此,他举例,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称“广医一院”)的康复科在颈椎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拥有国际水平,尤其是“龙氏”正骨手法负有盛名。“尽管如此,看完康复科的工作后,难免让人产生康复科就是推拿按摩科的感觉。”邵明表示,当时他所在的神经内科很希望能够开展神经康复治疗,但由于缺乏人才,最终未能如愿。

邵明进一步指出,康复医疗服务网络的残缺是第二个问题。一般而言,康复治疗需要时间较长。这便与综合性医院对住院天数的限制形成了矛盾。因此,大量的康复工作事实上并不能完全在综合医院康复科内完成。但目前综合医院下转康复医院的通道,却并不十分通畅。

“中国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尚未建立。”邵明表示,其一是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严重滞后;其二是综合医院康复科与社区康复中心缺乏交流;其三是全国各康复中心缺乏合作交流。“经济利益是最大的壁垒。”邵明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点我们应该向香港学习,康复治疗从综合医院到康复医院再到社区康复中心,全部由政府拨款。医院不必担负经济任务。”

不过,在医保部门日益加紧对医疗机构医保基金控制的背景下,综合医院已有与康复医院携手合作的动力。在今年区域医疗联合体的建设热潮中,众多综合医院纷纷与区域内的康复医院联合,共同打造功能完善的医疗联盟,以应对新医改带来的挑战。

除了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外,康复人才的短缺或将成为制约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最大瓶颈。

除缺乏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外,邵明还指出两点问题:医院护士普遍缺乏康复知识;语言治疗师、假肢矫形器制作师等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风病;中医康复;临床观察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增长速度又是相当的惊人,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为当今时代人们追求健康提供了奋斗目标,人们防治疾病的目标不仅在于身体的恢复, 同时更注重功能的康复。

中风病亦称脑卒中, 是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而且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目前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诊断与抢救治疗水平的提高,脑中风病的死亡率已经明显下降,但是患者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社会心理行为, 使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中医康复治疗以其手段丰富、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本应受到临床治疗的重视,然而实际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笔者现就2009年4-10月期间在湖北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治疗该病的过程中所观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评述,希望能引起同行对于中风病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视。

1 临床观察中风病中医康复治疗的基本情况

笔者于2009年4-10月在湖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进修期间随机观察中风病(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病例总数148例,对这些病例的基本情况和中医药康复治疗情况做了一些大致统计和分析,虽然数据并不复杂和详尽,但也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中医药康复治疗在临床应用的现状。

1.1 基本情况

男85例(约占57.4%),女63例(约占42.6%);50岁以上129例(约占87.2%),50岁以下19例(约占12.8%,其中包括1例20岁男性患者);因中风病第一次入院者122例(约占82.4%),二次以上因本病入院者26例(约占17.6%);本次就医因脑出血者80例(约占54.1%),因脑梗死者68例(约占45.9%);临床治疗有效133例(约占89.9%),死亡15例(约占10.1%);住院最长时间3个月,最短1周,平均约30.5天。

1.2 中医康复医疗情况

住院期间有中医药治疗康复手段参与的40例(约占27%),未有任何中医药治疗康复手段参与的108例(约占73%);在使用中医药治疗康复手段的40例患者中,仅使用针灸者15例,仅使用推拿者10例,仅使用中药者0例,结合使用针灸、推拿者15例,使用其他中医康复疗法者0例;在使用中医药治疗康复手段的40例患者中,医生主动施治者14例,患者及家属提出或要求施治者26例。中医药治疗康复效果未作统计。

2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现状分析与评述

从以上观察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在部分大型综合医院尤其是西医院的临床治疗中风病的过程中,确实存在有对中医康复治疗认识不足,忽视中医康复医疗,中医康复医疗的实施手段单一贫乏、中医康复医疗手段介入实施不及时等不太正常的现实状况,具体分析,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临床治疗医师自身对于中医康复治疗的认识不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目标也在与日俱增,国家、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不论是从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对于中国临床医师的基本要求,抑或是对群众普及中医药的基本知识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中医康复的有效性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临床证实,尤其是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和康复更是毋庸置疑。然而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受到诸多客观及主观原因的影响,导致临床治疗医师仍然不能正确认识到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在西医院如此,甚至在中医院,在一些中医科班出身的医师身上,都存在无视中医的思想,因此导致一线医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排斥和忽略中医康复医疗,最终的结果是导致很多患者无法接受到及时有效经济便捷的中医康复手段,而不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状态,影响其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2.2 临床医师治疗的目的过于局限

大多数一线医务工作者,将工作的重点仅仅局限在生命的抢救和保护上,而没有真正从意识上树立起全面健康的理念,对于中风病尤其是脑出血患者,能将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似乎就是医生治疗的最大目标,无可厚非,生命是全面健康的前提,然而仅仅有生命的延续,而没有社会、心理、生理的全面康复对于医学工作者而言,从一定层面来讲,仍是一种失败,况且对于中风病而言,如果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康复手段,尤其是恢复和改善中风病患者功能障碍优势明显的中医康复医疗,很多患者是能够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这才是医学应该追求的最高目标。恰恰是这种本不应该存在于意识中的局限性,使得他们没能更多地关注和重视中医康复医疗对于中风病康复的重要性。

2.3 中医康复医疗手段使用的单一性

中医康复医疗以其手段丰富、操作简单、疗效明显等特点而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在如今的临床治疗和康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风病之类的慢性疾患而言,更是治疗疾病和功能康复不可或缺的方式和手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中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手段仅仅局限于针灸、推拿、中药等常见的治疗手段,而诸如调摄情志、饮食调养、自然康复、传统健身运动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很少用到,使用方式上往往是单一零散,不能起到“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效果,无法取得全面康复的结果。

2.4 中医康复医疗的规范性差亟待改善

中医药诊断、治疗的规范性历来都是备受争议,作为从朴素唯物主义发展而来的一个医学门类,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在阴阳、五行、八纲等总体原则下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这同时也给中医药发展设置了障碍,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医康复、医疗等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科学有效的规范来提供行业执行标准,目前的很多规范仍然不够详尽和客观,造成临床实践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治疗上的混乱局面。譬如说中风病的针灸推拿施治中施治时机、取穴原则、针刺深度、补泻频率等,推拿手法力度大小的标准等等都是看似简单却又很难统一的症结点,加紧客观地从某些方面规范中医康复医疗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2.5 “急功近利”的求治思想与中风病的难治性、长程性的矛盾

各行各业现如今都盛行这种贪功追利的风气,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本应以人类的健康为己任,可现在在很多医疗单位某些一线医务工作者身上很难看到这一点,赚钱、赢利、挽救生命、临床有效成了他们的思想支柱,患者及家属也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虽然大家都知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可一旦疾病摊到自己身上,就不会这么想了,像中风病这类难治性疾病的康复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很多家属及患者无法认识到这一点或是耐心不足,而致中途放弃,中医康复医疗本身就是强调从激发人体自身的正气,协调机体整体阴阳的角度出发来扶正祛邪,祛疾疗伤,疗效的显现速度较慢,因此给医生及患者、家属造成了诸如中医无用论等的误解,形成了疾病本身的难治和长程性与人们求治及施治思想的矛盾。

3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展望

由于中风病患者的功能受到较广泛的损害, 涉及运动、语言、心理、智能等多方面, 导致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它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多种疗法的介入, 以提高中枢的可塑性。除了现代康复学中方法外, 中医康复治疗对于中风病各种功能损害的改善和恢复中具有独特的疗效, 配合应用可以提高康复的疗效,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