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和金融学的区别

金融和金融学的区别

金融和金融学的区别

金融和金融学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区域差异;金融排斥;探讨

[DOI]10.13939/ki.zgsc.2015.42.066

1引言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禀赋分布呈现明显区域差异的发展中农业大国。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1][2],而农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4]。

然而,由于我国国土广袤,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经济基础、社会文化政治等的地域分布所表现的明显区域差异[5],以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区域化发展战略等造成了当前我国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所表现的区域差异便是这种差异的一种反映。

2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2.1正规金融机构规模和人均金融资源配置区域差异明显

基于我国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网点分布情况、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储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度及每万名农村居民拥有金融服务人员数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正规金融的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东部地区上述指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如2010年农村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东部地区为62005亿元,中、西部地区分别仅为19544亿元和24800亿元。

基于农村金融相关比率(RFIR)指标的分析,省级行政区域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明显,2005―2009年,广东省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均值为5.12,为全国最高水平;2009年广东省农村金融相关比率达到了历史新高的5.97,居全国之最,显著高于中、西部各省份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比较人均存款指标得出,东部地区人均存款数额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且差距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2.2金融体系内部结构和发展空间结构区域差异显著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在组织结构上区域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形式单一,金融服务能力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力度严重不足;农村金融体系内部控制机制,特别是农业保险体系、信贷准入门槛和信贷审批权限存在着明显的由东至西的保障力度渐弱、门槛抬高、审批权限上收、额度缩小的态势。

由于不同地域农村经济基础各异,自然环境不同,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极大,各种因素基本呈现出由东向西渐差的趋势分布,导致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系风险防控能力区域差异明显。2010年我国三大区域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量、从业人员数、机构覆盖度、从业人员分布密度均呈现出由东至西渐差的态势分布。

2.3金融发展效率区域差异明显

基于存贷差的效率分析,我国县域及县以下农村区域都是处于存差的状态,没有贷差的省级行政区域出现,并且存差余额是由东至西逐渐递减的。

基于存贷款比率的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存贷比率均达到了60%以上,实际上差距不是很明显,我国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农村地区均能实现信贷资金的自给。

基于作为衡量金融机构自身运行效率的贷款发放与回收情况指标的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区域差异十分明显。2009年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发放余额和贷款回收率分别为32086亿元与94.24%,均为三大地区之首,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垫底。

3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差异的原因

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受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影响显著。由于受历史的、自然地理区位的和区域性发展战略以及政策支持倾向等综合因素影响,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渐低的态势分布。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显现出突出的区域发展差异特征。

我国自上而下的农村金融制度强制性变迁供给和大一统的制度供给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农村地区微观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实际。“一刀切”制度供给下总会有水土不服的地方,进而造成一些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排斥[6][7][8],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便不足为奇。

不同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及政府行为对金融发展的行政性干预导致不同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着明显差异。

4政策建议

4.1营造农村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的协调关系环境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反映,农村金融区域发展与农村经济区域增长有着明显的双向动因关系。

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条件下,通过加快农村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的经济货币化、市场化和商品化进程,从而能为农村金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加快促进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能形成对金融资源尤其是资金资源更强的吸引力,逐步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政府引导、参与的金融资源协调配置机制。

4.2实施整体制度框架下的差别化金融供给,优化农村金融区域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供给,并未充分考虑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的实际金融需求,制度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导致有限金融资源的流通路径遭到扭曲。

因此,因地制宜地实施差别化金融整治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东部经济金融发展比较充分的农村地区,应主要依靠商业和合作金融的力量来满足相应的金融需求;对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相比商业性金融的高融资成本、高融资门槛和复杂的审批程序以及商业性金融机构基于风险考虑而不愿涉足中西部农村地区相关金融业务的实际,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才是明智之举。

4.3运用体现区域差异的农村金融工具,协调农村金融区域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单一,所能够承载的金融服务量相当有限,其满足农村地区经济主体金融需求的能力比较薄弱。运用体现区域差异的农村金融工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从而推动农村地区尽早实现区域金融的协调发展。如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和再贴现率等政策,将有效调节和改善各地区的货币信贷活动的流通中的货币量。

参考文献:

[1]赵天虹.再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J].山东纺织经济,2007(3):20-21.

[2]岳喜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思考与探索[J].理论学习,2002(4):44-46.

[3]霍焰.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4]陈春生.从陕西城乡收入差距看农村金融的重要性[J].理论导刊,2009(12):83-84.

[5]杜泽兵,向丽雄,舒长莉,等.鄱阳湖区“三围”现象的成因、驱动力和政策评估[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6):229-231.

[6]袁初阳.西部地区金融排斥程度的衡量与原因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7]祝英丽,刘贯华,李小建.中部地区金融排斥的衡量及原因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2):70-74.

[8]肖菲.湘西州农村金融排斥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4.

金融和金融学的区别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re is one of the basic elements and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 coastal cities and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symbol of showing the overall strength or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a country (region). This paper applies the SPSS discrimination function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gain the discrimination model of building the region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coastal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the six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in the world,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coastal cities, and finally makes conclusion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ith more meaningful reference.

关键词: 国际化大都市;国际金融中心;SPSS;金融创新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PSS;financial innovation

0 引言

700多年以前,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出现了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名词。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出现了功能不同、层次各异的金融中心。例如美国芝加哥、日本名古屋和英国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汉堡、巴黎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如虎添翼,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投资、融资提供了便利,提升了地区品牌实力。著名经济学家(如Y.S.Park)和经济史学家(如Gras)主要探讨的是金融中心是如何形成的基础、必备条件和历史上的发展层次。Reed(1981)在历史上第一次从银行的综合业绩考核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试图从这套体系中详细的研究国际金融中心现状,但是研究没有体现出详细的交易情况。Park首次研究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成因并在分析国际银行业时以规模经济理论角度思考。N.巴拉克里什南(1989)构建的指标体系从条件和效率两方面,具体体系由3大类共20个指标组成。综合以上的文献,本文认为需要更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对话、国际金融中心分析量化。

1 国际金融中心的判别标准

判别一个城市是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是看的它的金融市场成熟度,而金融市场成熟度的测定,本文将利用 SPSS处理数据并用判别方程法计算,给出国际金融中心的相关模型,目的是对其金融中心地位的类型进行判别划分。

1.1 国际金融中心的分类及金融国际化指标

一般而言,从行业的稳定、规模和高效率以及是否国际化,并参照地理历史上的发展情况和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可以评价一个城市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

1.1.1 行业稳定性是否良好、规模大小和效率高低判定。行业稳定性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显著。稳定性因素受到人们重视可以追溯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危机不断。因此金融行业发展是否稳定的指标影响城市成为金融中心最显著的指标,是所有参与金融活动的人包括直接参与和政府最重视的指标。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型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已成为可以带来大量利润的支柱产业,行业规模大小的指标包括自有资本额大小等指标,金融行业发展的越成熟,相对应的数值就会越大,反之亦然。效率高低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紧紧相连,一般采用总资产收益率、人均收益额等因素反映。

因此,金融行业稳定性是否良好、规模大小和效率高低这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环环相扣的。同时,这三个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还会互为前提,共生发展,例如稳、稳定性因素就是大前提条件,只有金融行业处于政治较稳定的地域才谈得上成规模、高效率的发展。

1.1.2 国际化程度指标。指标包括业务国际化标准、组织机构的认可程度、优秀的国际复合人才、信息准确迅速性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程度及和国际法规相契合。

1.2 构建判别模型的实证研究

1.2.1 样本:本文采用2010-2012年芝加哥、伦敦、名古屋、香港、汉堡、巴黎的数据,利用判别分析法,通过SPSS进行计算分析,得到金融中心的理论分析模型,以便对金融中心的层次进行归类。样本中芝加哥和伦敦是非常活跃的知名国际金融城市的聚集中心,名古屋、香港则明显属于区域性金融中心,汉堡和巴黎是德国和法国城市中比较活跃的金融交易中心,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中心。

1.2.2 选择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遵循数据的科学原则,最终选择用行业的成熟度、GDP增长率、金融产值占GDP的比重、投资比率、股票投资额所占比重、政治评定因素这6个指标。这六个指标较能全面的分析金融衡量标准情况。本文假设GDP增长率为X1变量、投资比率为X2变量、金融产值占GDP的比重为X3变量、股票投资额所占比重为X4变量、行业的成熟度为X5变量、政治因素风险为X6变量,用Y记作金融中心的层次,以Y为被解释变量,X1、X2、X3、X4、X5、X6为解释变量,建立费雪线性判别函数。当X5=1时,表示该城市金融市场还在发展阶段,并不成熟,X5=2时,表示该城市金融市场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X5=3时,表示该城市金融市场发展的非常好,足够成熟;当Y=1时,表示该区域是地区性金融交易中心;Y=2时,表示该区域是地区性金融中心;Y=3时,表示该区域是非常成熟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1.2.3 样本数据: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数据全部来自《国际统计年鉴》,对政治风险的评定参照ICRG风险等级的打分值,对于某项数据的缺失,则采用该地区其他年份的平均值代替,数据如表1所示。

数据资料如表1所示。用SPSS对表1中的数据进行判别分析,所得结果如表2所示。在判别分析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将原始数据根据建立的费雪线性判别方程,逐一回代重新判别,表3即为原始数据逐一回代的判别结果和预测分类结果,可以看出,该方程有95.2%的数据分类正确,说明分类结果比较有效。

2 沿海地区金融中心城市地位的评估

根据上文表2给出的费雪线性判别方程,代入沿海地区城市(如西安、上海等)指标数值,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就可以判断某一个城市或地区目前的金融状况处于国际金融中心标准的哪一个阶段。

表4是以西安市为例2008-2013年的相关数值,根据之前给出的判别方程,代入这些指标数值,然后根据结果判断某城市或地区的金融状况处于国际金融中心标准的哪一个阶段。我们根据表3的系数数据以及2008-2013年西安市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加权平均后观测,可以得到:

当 Y=1 时,判别函数值为:0.276×X1+7.489×X2-0.878×X3-0.326×X4+120.6×X5+0.593×X6-150.566=0.165×10.6%+ 6.378×43.38%-0.989×10.75%-0.215×58.27%+120.6×1+0.593×74.9-144.66=-24.090;

当Y=2时,判别函数值为:0.028×X1+9.485×X2-1.730×X3-0.449×X4+183.56×X5+0.885×X6-314.858=0.028×11.5%+9.485×42.27%-1.730×11.86%-0.449×58.27%+183.56×1-314.858=-71.218;

当Y=3时,判别函数值为:-0.035×X1+9.666×X2-1.704×X3-0.481×X4+198.768×X5+0.968×X6-346.074=-0.035×11.7%+9.666×44.27%-1.926×10.64%-0.481×58.27%+198.546×1+0.968×74.9-346.074=-81.658

可以得到,Y=1时,判别函数值最大,绝对值最小。

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西安目前属于非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类,离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还有一定差距,要发展和设立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必须按照其自身科学的发展规律和顺序来建设:即首先发展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再逐步过渡到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样一个普遍规律,这个实证结果是与我们的理论研究相一致的。

3 沿海地区发展金融国际化城市的问题与挑战

3.1 问题分析

3.1.1 经济建设发展有限,国际化程度不够。与芝加哥、伦敦、名古屋、香港同期比较,西安在经济发展程度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据2014年统计数据,西安拥有跨国企业不超过300家,而名古屋、香港数量都在3000以上,经济实力悬殊。

3.1.2 金融市场发展不健全,经济开放程度不够。我国实行的是政府垄断型金融体制,主要的形式是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具体体现在行政干预现象严重集体体现在政策、法规的制定,人事分配,业务经营等方面,体系不能完全市场化。金融市场交易规模和品种欠缺。目前我国西安地区初步形成了金融市场体系,但是在市场内有明显的行政化特点,缺乏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市场化并不完全,并且交易品种很有限尚未形成规模。

3.1.3 金融机构集聚度不够。我国各城市都缺乏聚集的的金融商业圈。在我国,过于单一,银行占到金融机构大多数,缺乏大量非银行金融机构,例如证还司、期货期权经纪公司等其他的金融机构。

3.2 挑战分析

3.2.1 金融业面临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化挑战。据统计,目前分布在全球的金融中心有214个,其中国际金融中心约40个,美国除了作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纽约外,还有芝加哥、洛杉矶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以及旧金山、休斯顿等国内金融中心;英国除伦敦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之外,还有西北地区的曼彻斯特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日本除了东京国际金融中心外,还有大阪、名古屋等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横滨等国内金融中心;新加坡提出“金融立国”的口号。这些表明,国际金融竞争已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趋激烈,西安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面临激烈的国内外竞争。

3.2.2 国内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非常激烈。华北地区,天津、大连都在争取成为华北地区区域金融中心。华南地区,作为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先行地区的上海市,提出了到 2020年基本建成亚太地区金融中心,并向世界级金融中心迈进;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也纷纷开始推行成为区域金融中心的计划。在华中地区,郑州、武汉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构想。西北地区的兰州和西安都在争取成为该地区区域金融中心。重庆和成都则在争取成为西南地区区域金融中心。这些中部与西南地区金融城市的兴起将会与沿海地区争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所必须的资金和人才等资源。

4 结论与建议

根据本文的数据分析并综合国际金融发展经验,对于西安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给出建议与对策:

4.1 政府应总体规划并统筹协调金融业发展

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实:

①打破地区、行业限制,政府成立专门的金融管理部门并赋予其权威性。管理权限包括了制定金融领域相关政策、构建完整体系、统一信息等方面。此部门直接协调各金融机构关系,具有相当的权威个性管理权限,便于管理。

②政府设立专项金融预算。专项资金适用范围包括引进机构费用、培养人才和领域研究等。

4.2 扩大金融行业开放力度

政府需改变职能,以提高有效金融服务为主,不应越位形成权力控制而不是市场主导。当权力控制越发严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腐败事件。因此只有真正改革体制,坚持以市场主导,才会有效地预防腐败现象,使我国金融业有效、蓬勃的发展。

4.3 营造金融产品及配套设施环境

①提高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

②建立金融行业协会,加强抗风险能力和机制。

③扶持并引进相关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如证唤灰姿、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支撑服务体系的机构。

4.4 开发金融衍生品市场

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才能带动金融市场的发展,使金融市场多样化发展。

4.5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①设立专业的金融人力资源学院,在学院内部培养理论性和实战型的双赢人才;是通过和高校的合作,沿海地区高校较集中且软硬件相对更有优势,由高校加强理论培养出理论学术扎实的高级人才;与国外著名的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将国外最先进的理念运用到人才培养中。

②重视引进人才后的后续工作,为引进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于金融稀缺领域的专家,适当考虑其他引进方式如兼职授课等,目的是为培养适应本地发展的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浩.保税区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的使命[J].上海商业,2010,9:20-21.

[2]刘方.对外贸易与区域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6:41-43.

[3]温建宁,邹瑶萍.上海建设“两个中心”背景下金融物流模式探析[J].物流科技,2010,6:94-96.

[4]Song Fengming. Financi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1999:63-65.

[5]Wang Wuyi. Futures and Options[M]. Hefei: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5:101-112.

金融和金融学的区别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积聚;政策倾斜

根据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目前广西提出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区域金融中心的设想,但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水平和金融业发展现状,单纯依靠自然渐进模式必定是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政策倾斜、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才有可能促进金融积聚。

一、金融积聚动因分析

关于金融积聚的动因,金融聚集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从微观角度较好地解释了金融积聚的现象。

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1974)认为金融中心的集聚效益主要体现在跨地区支付效率和金融资源跨地区配置效率的提高。Davis(1990)通过对金融服务业领域的调查发现,在大都市区域里,各种规模的金融服务产业都倾向形成集聚。Gehrig(1998)根据证券的流动性及其信息敏感程度研究金融活动,认为无论对信息是否敏感的金融交易,都可能集中在信息集中与交流充分的中心地区,从而形成金融产业积聚。

规模经济理论主要针对金融活动的外部经济解释金融聚集现象。韩国学者Pak(1989)认为跨国银行为了降低成本会采取扩大经营规模的战略,在不同的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行,将银行服务的成本分散到全球金融业务。当某一地区跨国银行的数量增多、规模增大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际银行中心便形成。我国学者潘英丽(2002)、冯德连、葛文静(2004)均认为金融中心的建立可以形成外部规模经济,例如,行业内银行之间的协作;金融机构之间共享基础设施;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邻近;信息沟通的快捷、市场流动性提高、投资成本和风险降低等等。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内的金融机构地域集中现象风起云涌。例如,北京云集了国内所有的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部门;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证券、保险和外汇交易市场及最大的住房抵押市场;深圳通过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发展股份制银行、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和保险公司,迅速发展成为珠三角洲地区金融企业的集聚地。金融积聚以良好的经济基础为后盾,同时,通过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的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二、区域金融政策倾斜的理论基础

区域金融政策倾斜是政府采用宏观干预的方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制定的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政策。国内外各类经济增长理论、金融约束论及国内学者对国内区域金融创新的研究为金融政策倾斜提供了理论支持。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区域金融的发展所带来的资本的形成与产出能力给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推动作用。近年来,许多国内学者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框架应用到省区层面上,如陈莹(2002)、黄湘雄(2004)、曹廷求(2006)分别对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的区域金融发展状况做了实证研究,都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金融约束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在金融市场化过程中要通过一定程度的金融约束来达到金融深化的目标,政府通过制定存贷款利率限制、市场准入限制、资本市场运作机制和稳定的宏观政策等一整套区域金融政策为金融部门和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使得它们采取有社会效益的行为,弥补地区内发展不平衡及市场本身的缺陷,实现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国内区域金融创新的研究表明,时空性、层次性、吸引与辐射性和环境差异性共同表现为区域金融的属性。唐旭博士在《货币资金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1999)中指出经济计划体制的转型直接导致了区域资金流动的加大,在了解国内资金分布和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差别政策,显得日益重要。殷得生和肖顺喜在《体制转轨中的区域金融研究》中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东西部区域金融的差距,运用交换和分工等原理,提出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一些措施。

三、促进金融积聚北部湾经济区的政策建议

北部湾经济区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廊一圈等多层次发展区域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和未来巨大的市场容量是吸引金融积聚的根本因素,也是金融政策倾斜的经济基础。在经济发展初期,如何通过金融政策倾斜加速金融机构聚集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一)金融机构设置倾斜

1、建立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蒋升湧(2007)主持的课题“建立北部湾银行问题研究”中提出,参照徽商银行模式对广西现有城市商业银行进行兼并重组,在其基础上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北部湾银行。作为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北部湾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应以支持环北部湾经济圈特别是北部湾三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开发为主要目标,其信贷资金的投向重点应是北部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有利于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此外,就是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北部湾银行应重点吸收境外、东部资金,在成熟时,应将业务和分支机构延伸至国外特别是东盟国家,使之成为一家国际性银行。北部湾银行的资本金来源尽可能多元化,多元化体现在行业、地域(包括境内外)、所有制成分(包括自然人)等方面,多元化的好处是分散风险、保障资本金的长效稳定,并且可以发挥地缘优势,为今后引资多元化奠定基础。资本金可以采取阶段性扩充办法,在建设初期可以考虑只吸收境内资金,后期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针对北部湾经济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北部湾银行应该承担起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提供融资或担保的责任,通过争取国家给予类似渤海银行的新业务试办权,例如开办股权抵押贷款,一方面避免与其他银行业务同质化,同时也为其他金融机构创造市场机会,彼此形成合作关系,以利于资本聚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有差别地构建多层次、多种类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完整的金融产业链,种类齐全的金融机构可以创造市场机会和分散市场风险。因此,必须发展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在内的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主体结构。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约束较少,可以通过专业投资方式改变社会资金结构,将社会闲置资金引向资金需求最为迫切的企业或项目。当前,可以考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组建多种类型的担保公司,以适应小企业抵押贷款的灵活性需要,改造某些准金融机构为信贷机构,加快步伐构筑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通过财政补助等手段补充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金,对这些企业实行有区别的税收政策,促进其较快发展,更好地实现高效的资金配置。

(二)金融业务管理倾斜

1、根据区域产业优先发展目录,制定区域金融支持政策。根据规划,广西将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壮大食品、有色金属、汽车、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力等七大产业,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林浆纸、水泥建材、现代中药、海洋等产业。对资金投向广西上述产业的广西境内的金融机构在税收、财政补贴等予以优惠,同时,允许贷款利率适当浮动。

2、实行差异化的信贷管理政策。根据金融服务与产业的原则,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比例、放宽利率浮动等措施促进资金及金融机构向北部湾经济区聚集。对于广西境内的金融机构允许其以低于全国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比例开展业务,这样有助于该区域的金融机构以较低的成本吸纳来自全国的资金,促进资金向广西及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产业流动。同时,可以将北部湾经济区列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试点区域,允许本地区的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调整存贷利率,或者对本地区以外的金融机构向北部湾经济区的贷款提供利差补贴及地方政府担保,以保障重点产业的资金来源。

3、增加政策性银行对北部湾经济区的资金投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规划层次,在金融政策及资金层面应尽早落实。因此在资金额度分配方面,跳出西部大开发的限制,从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多层次发展战略交汇点考虑,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或者增加原来的额度,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为重点产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同时,对政策性银行贷放的专项资金所需的配套资金实行差异化待遇,例如,对来自北部湾经济区及广西本土金融机构的部分实行国家财政补贴利差及地方政府担保的双重优惠政策,带动商业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北部湾经济区。

四、金融政策倾斜应注意的问题

金融政策倾斜带有明显的政府干预色彩,对于金融产业基础薄弱的地区经济起步有着刺激作用。但是,政策倾斜往往以牺牲国家或地方财政为代价,并有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展缓慢,因此,金融政策倾斜应该考虑时效性,防止微观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并且,金融机构积聚、资本流动最终取决于市场因素。因此,金融倾斜政策应着眼于完善市场经济基础设施、为微观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有利于金融产业积聚的金融生态环境,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金融机构云集、资金流动活跃的热土。

参考文献:

1、姜爱萍,武晓斐.金融企业集群:金融地域运动的新动向[J].西部金融,2008(6).

2、李成,郝俊香.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J].上海金融,2006(11).

3、隋庶.金融倾斜与区域金融中心定位分析[J].新西部,2007(2).

4、左科华,实行倾斜性金融政策,促进西部开发[J].贵州商专学报,2001(9).

金融和金融学的区别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金融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主成份分析;结果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理论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血液。”可见,金融业对于一个城市一个省份甚至一个国家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归纳起来,金融中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分别为:集聚了足够数量的金融机构;金融设施先进、市场发达、信息灵敏;是区域资金的聚散地,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法律制度以及文化环境;是金融体系的枢纽,在总体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总体金融体系的功能。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对搜集到的数据和指标体系的分析,用更为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业进行评价,为金融强省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并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关于金融强省的文献综述

(一)国外学者对金融体系的研究

国际上,部分学者用定性的手段对金融中心的建立进行了研究。例如,有些学者从金融中心的形成机制、功能角度对金融中心进行研究。经济学家Gras(1923)提出了都市发展阶段论。他指出了都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商业;第二阶段为工业;第三阶段为运输业;第四阶段为金融业。金融业处在最高阶段,并且有着很大的集中度[1]。Jean-Paul(2000)根据相关指标资料对37个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发展表现进行研究(不包括美国),他认为当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赋税水平的高低往往是影响金融中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2]。Reed(1988)在对76个城市的9个金融变量进行比较时利用聚类法进行分析,并将1900-1980年中指定年份的数据划分成均等的群,在确定主要变量之时运用了综合判别的方法,最后对金融中心进行排名,得出研究样本的金融中心具有明显的层级结构特征[3]。Choi(1999)在对全球最大的300家银行在金融中心办事处进行排名时,用到了非线性加权最小方差回归分析方法,这个排名成为了今后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4]。KittyYoung和Kin-ChokMun(2011)在比较亚洲地区的三个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香港和东京时设计了一个以国际金融中心为要素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从金融环境、金融规模、金融聚集度、金融服务和金融人才等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来对其进行衡量[5]。

(二)国内学者对金融体系的研究

国内关于金融中心的相关研究文献并不少,但大部分都是定性的研究,并且大多停留在构建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上,而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并不多见。唐旭(2010)用相关条件指标得出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并测定出我国的金融中心[6]。潘英丽(2007)则通过区位选择理论阐述了影响金融机构选址的重要因素,认为金融机构空间聚集可以在多个领域有所作为[7]。倪鹏飞(2008)则从全球化的视角对金融中心的竞争以及发展格局进行观察,认为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可由4个一级指标(经济发展指标、金融发展总体指标、金融国际化指标、金融市场指标)34个二级指标组成,并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的框架构建了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发展与竞争的解释框架[8]。陆红军(2007)在研究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由7个一级指标和58个二级指标组成[9]。高珊(2009)在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建立了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以及多个三级指标,并运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研究,得出在金融业的发展中金融主体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但金融客体以及金融环境也有重要的作用[10]。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外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还存在两个明显的不足:第一,大部分研究都是应各地实际而谈,缺乏背景理论支撑,实证研究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理论的深化;第二,大部分指标体系都定位于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层次,缺乏对国内金融中心省市这一层次的研究。本文笔者期望通过对金融业相关文献的梳理以及对搜集数据的分析,为金融强省问题的研究提供创新的研究视角,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金融业进行评价,并根据实证结果分析,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在参考多篇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指标评价体系文章后,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以及实际可搜集到的数据,认为指标体系可由4个一级指标组成即:金融机构指标,金融人才指标,金融经济指标,金融环境指标。由于金融机构通常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三类,这三类是城市金融产业的主体,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的聚集对于推动金融创新和城市金融业的发展能够起到支撑性作用。金融人才指标主要反映的是该地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金融从业人员数。一个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在很大程度反映了城市的竞争力,当然也包括了金融竞争力,因此金融经济指标进一步对GDP、财政收支、可支配收入进行了细分。而金融环境指标则进一步对基础设施、通讯、科技、对外开放度、投资消费水平进了了细分。

四、主成份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客观数据,以各省市公布的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结合使用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具体的数据,详见附录“数据来源”。

(二)数据标准化

本文利用SPSS首先对32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再进行主成份分析。本文使用的是“Z-score标准化”。经过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均转换为无量纲化指标测评值,即各指标值都处于同一个数量级别上,可以进行综合测评分析。

(三)主成份分析法

1.简介:主成分分析试图在力保数据信息丢失最少的原则下,对这种多变量的截面数据表进行最佳的综合简化,也就是说,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

2.数学模型几何解释:假设我们所讨论的实际问题中,有p个指标,我们把这p个指标看作p个随机变量,记为X1,X2,…,XP,主成分分析就是要把这p个指标的问题,转变为讨论m个新的指标F1,F2,…,Fm(m

X=[X1 X2 … Xi … Xp]

其中Xi=[X1i X2i … Xni]T。这种由讨论多个指标降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过程在数学上就叫做降维。主成分分析通常的做法是,寻求原指标的线性组合Fi。

其满足如下条件:每个主成分的系数平方和为1。即■

主成分之间相互独立,即无重叠的信息,即

主成分的方差依次递减,重要性依次递减,即

■。

3.主成分个数的选取原则:根据累积贡献率的大小取前面m个(m

4.求解步骤

(1)求样本均值和样本协方差矩阵。

(2)求解特征方程■,其中I是单位矩阵,解得p个特征根■■。

(3)求λk所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即需求解方程组■,其中■,

再加上单位向量的条件■。

(4)写出主成分的表达式

(5)计算得分

(四)金融指标主成分分析及得分排名

1.金融市场各指标主成分分析及排名

计算所得金融市场指标主成分分析及得分排名、金融人才指标主成分分析及得分排名、金融经济指标主成分分析及得分排名、金融环境指标主成分分析及得分排名等。

2.中国金融中心综合评价分析

该部分是对金融市场、金融人才、金融经济以及金融环境四个部分的主成份得分进行第二次的主成份分析。由于四部分第一次主成份得出的主成份变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对四部分得出的主成份数据进行二次主成份,最终得出各指标得分和综合得分。

(五)数据结果分析

1.总体分析

金融市场得分前十名: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重庆、安徽。金融人才得分前十名:北京、上海、江苏、天津、广东、浙江、四川、湖北、山东、重庆。金融经济得分前十名:上海、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天津、辽宁、福建、重庆。金融环境得分前十名: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天津、福建、河北、重庆。综合评价得分前十名: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重庆、四川。从结果显示,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与分项指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了各个分项对综合指标具有良好的解释作用。从综合得分可以看出,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保持绝对领先地位。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省市得分高于其他省份,并对周边区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因而这三个金融中心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性金融中心”。

2.区域分析

(1)东北三个省份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辽宁15、吉林18、黑龙江22。总体而言东北地区金融综合实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东部及中部地区,为-0.813。

(2)东部各省份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北京1、天津7、河北13、上海2、江苏4、浙江5、福建8、山东6、广东3、海南26。总体而言东部地区金融综合实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096。

(3)中部各省份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山西16、安徽12、江西20、河南19、湖北11、湖南14。总体而言,中部地区平均金融综合实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东北地区,为-0.574。

(4)西部各省综合竞争力排名分别为内蒙古24、广西21、重庆9、四川10、贵州28、云南23、31、陕西17、甘肃26、青海30、宁夏29、新疆27。总体而言西部地区金融综合实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711,在四个区域中最低。

五、结论建议

在金融市场方面:我们应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完善金融市场功能,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建设区域金融机构聚集省市。各个省市应努力构建地方易平台,促进地方企业产权之间股权流动。各地方政府也需大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本地商业银行跨地区经营和上市融资,以增强其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在金融人才方面:各地应充分发挥本区域的人力资源,加快金融人才培育的速度,加强与国内外金融研究部门、院校的合作与交流,引进、扩大金融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层次。

在金融经济方面:地方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地金融机构,将金融中心提升到新高度,推进科技金融合作,开展对外经贸交流活动,建立中小企业绿色融资渠道,推进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建设。

在金融环境方面:各地应优化金融环境建设,落实金融犯罪惩治工作,开展对外经贸交流活动,大力发展金融要素市场,推进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参 考 文 献]

[1]Gras. Cities and the Geography of Financial Cent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23-26.

[2]Jean Paul. The Competi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In Jack Revell[M].The Changing Face of European Banks and Securities Markets,2009:58-65.

[3]Reed,H.C.The Ascent of Tokyo a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0,11(3):19-35.

[4]Choi,S- R, Tschoegl,A.E.and Yu, CM. Banks and the World's Major financial Centers, 1970-1980[J].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ly,1999,122(1):48-64.

[5]European Commission Enterprise Directorate-General[R].Methodology Report on 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2011.

[6]唐旭.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方法选择[J].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10(2):33-35

[7]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报,2007(1):50-57

[8]倪鹏飞,孙承平.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J].财贸经济,2008(2):11-14

金融和金融学的区别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武陵山区区域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政策的出台,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的作用也不断凸显,金融支持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活力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针对武陵山区金融支持弱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武陵山区 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武陵山片区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武陵山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中部,南临广西、东临湖南,西临川渝,北临湖北。其中包括:贵州铜仁地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武陵山区) 、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和怀化市等6个地、州、市, 属于 “老、少、边、穷”区。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政策的出台,武陵山片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尽管有国家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但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成果不甚明显。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地域发展不平衡外,最重要的就是该区资金严重匮乏,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金融支持,资源利用率低,这些严重制约着武陵山区的经济发展。因此,不断加强武陵山区的金融支持力度是促进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金融支持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1.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金融总量的适度扩张和金融产业的结构优化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金融总量的适度扩张具体包括央行降低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为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金融产业的结构优化具体体现在融资模式上,针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减少信贷支持,引导企业向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转型,通过对战略新兴产业实施信贷支持、执行优惠利率等,进而全面优化产业结构。

2.金融支持增强企业活力。一个地区的企业经营水平和竞争实力决定着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如果企业经营体制僵化,缺乏活力,即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企业也会因为经营机制不健全影响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从而加剧该地区经济构失衡矛盾。而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和以银行信贷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可以为武陵山区企业拓宽资金募集渠道,从资金上保障其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升级。并且资本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功能通过证券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促使武陵山区企业在产业上合理布局,不断增强武陵山区企业发展活力,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促进武陵山区经济发展。

3.金融支持农村发展方式转变。武陵山区是我国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因此,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支持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武陵山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积极发展县域农村金融,增加支农贷款额度,加快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优化农业信贷投向结构,根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增加对开发性农业、现代农业和绿色农业、高附加值的农业的信贷投放。探索多渠道多方式筹资,壮大信贷资金实力,解决农业发展资金供求矛盾。

二、武陵山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武陵山区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全区经济发展,金融发展态势日益向好,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逐步加大。银行业保持良好运行,存贷总量稳步增加,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保险证券期货业稳步发展,投融资平台及担保、小贷公司初步成长,探索“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金融扶贫新模式,推进诚信武陵山区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有所优化。但武陵山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仍存在以下问题:

1.信贷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武陵山区金融机构存贷款有了较快增长,但从图1可以看出,信贷量仍然远远不能满足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特别是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太小,存贷比过低,和周边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金融组织结构不合理。第一,银行业服务地方发展作用发挥不够。武陵山区银行机构数量偏少,网点密度偏低。银行机构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为主,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空间和能力不足,不能根据客户需求自主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致使大量资金难以投放本地市场。第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少、规模小,业务能力不强,发展动力弱,难以满足多元化实体经济的服务需求。第三,融资中介机构总体水平不高。担保公司、资产评估、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数量少、资质低、资本弱,加之收费偏高且不规范,增加了融资成本和处置抵债资产的难度。

3.资金集聚能力较弱。由于资金的逐利天性,资金将会从高风险地区流向低风险地区。武陵山区资金集聚力较低,大量资金从武陵山区流向其他地区。武陵山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大量的增量资金投入支持技术改造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是由于武陵山区金融服务水平低,金融创新能力不强,导致大量资金滞留于银行间市场,形成存贷差,大量的货币资金并未相应地转化为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拉动资本,这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金融支持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快发展多元金融市场,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各类金融机构到湘西州设立区域总部、分支机构。对新引进金融机构工商、税务、消防、城管等相关部门要开辟“绿色通道”,搞好服务。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规模,实现各县市全覆盖;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壮大资金实力;发展融资担保公司。坚持以“收益共享,风险同担”为原则,推动建立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中小企业合作机制,大力发展组合担保等业务创新模式,进一步通畅银企借贷渠道,提升融资担保能力;鼓励企业出资设立或参股融资担保公司,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引导并鼓励微型金融和合作金融的发展。在孟加拉国和一些非洲国家的微型金融和合作金融为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的保障,微型金融和合作金融可以降低武陵山区资金融通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逆向选择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基层智慧,成立民间组织的民营金融机构,促进武陵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加大资金投放力度,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武陵山区经济区域广阔,资金需求量非常大,要在充分利用传统金融机构的基础上,积极拓展融资渠道。第一,支持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加大拟上市企业培育支持力度,支持拟上市企业做好项目申报和上市引导资金申请工作,鼓励符合上市条件的拟上市企业进入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落实《武陵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资本市场的意见》(州政发〔2011〕9号)等相关扶持政策,在财政投入、土地供应、上市奖励等方面给予上市企业支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及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合理引导民间投融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采取BT、BOT、TOT、PPP、股权融资、特许经营、基金投入等多种模式进入基础设施、新兴战略行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领域。第二,大力引入外资,推动跨国并购,跨国并购不仅可以扩大企业融资渠道,还可以促使企业转变企业发展方式,倒逼企业技术升级,引进现代管理、发展和培育新市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规范民间融资,严厉打击和防范民间非法集资,合理规范融资利率,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

3.实施差异化的金融政策。第一,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别化。我国已经实行存款准备金率的机构差别,目前,可以通过赋予武陵山区人民银行一定的存款准备金率浮动权,这样可以扩大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应;同时,实行有差别的再贴现政策,通过放宽再贴现条件,降低再贷款利率,可以增加再贴现额度和增强资金的导向调节功能。第二,实施有差别的区域监管政策。适当降低武陵山区设立区域性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本金、营运规模上的要求;组建武陵山区区域性商业银行,将其经营范围限定在武陵山区,为武陵山区经济发展服务。

4.加快金融安全区创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市场运行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具体包括法律环境、制度环境、信用体系、中介服务体系等。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管理考核,深入推进信用县(市)、乡镇、村组、社区和企业创建,加快工业园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各县市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加快建立“多网合一,资源共享”的征信体系,打造一体化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继续发挥政府在信用担保体系中的作用,努力发展覆盖面广的商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信用激励约束机制;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等尽快接入征信系统;同时,鼓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及资产评估机构为金融活动及征信体系的构建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周 勇. 浅析我国西部产业结构调整[J]. 湖南大学学报,2011 (8).

[2]温 军.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选择[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 (4).

[3]王利强.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2011 (6).

[4]丁志勇.欠发达民族地区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实证研究基于南疆三地州比较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