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范文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希望99”为你整理了这篇“智慧村里-数字乡村治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深入学习贯彻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1988年在福建工作期间指出的“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政策方针下基层”“四下基层”的群众工作方略,有效解决当前阜南县64.5万外出务工人员不能及时知晓村务动态,党的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贯彻到农村,村民意见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受理,村务村情不能有效为民所知、受民监督,线下村委会不能有效统揽村情、村务、服务管理村民等问题,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阜南县于2020年开展“智慧村里-数字阜南乡村治理”建设,借助大数据打造“智慧村务”,架设干群融合“连心桥”,打通服务百姓“最后一公里”,探索创新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

一、智慧村里简介:

“智慧村里”通过智慧城市暨智慧阜南建立线上干群沟通平台,建成一个以村为单位,全体村民共同参与的线上村委会,践行数字乡村和数字治理的创新探索,主要职能是宣讲政策、收集意见、破解难题、服务百姓。“智慧村里”根据群众需求,设置“公告公示、线上村务、先锋园地、务农互助、外出务工、我的家乡、外出登记”等8个相关版块,方便村民获悉上级政策、参与村庄治理、提交意见建议、开展邻里互动、了解村务公开、进行信息、参加群众会(阜南夜话)、监督村级事务等活动,促进村级管理服务政策透明、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智慧治理、发展共建,让服务群众由线下转为线上、由适时转为实时,努力为办事程序做“减法”、服务质量做“加法”,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村级治理智慧化、数据化、便民化、常态化。

二、主要板块功能介绍:

智慧村里有完整版APP和轻量版“一村一码”,其中

(一)APP功能:

1.公告公示:对县、乡、村三级与群众利益和需求相关的通知、村里公告栏的内容等及时公开,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到,接收到。如致在外务工父老父老乡亲的一封信、开展疫情防控的通知。

2.线上村务:及时将村里动态、村务村事采取图片+文字的以论坛形式形式,将村里的动态及时传递给全体村民,让村民能够及时了解村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参与到村务中,拉近外出务工人员的乡情、村情、亲情。

3.先锋园地:将村两委开展党的建设、党员活动、党建宣传利及时公开,动宣讲中央和省市县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决策精神,宣讲产业、就业、医疗、教育等扶贫政策,宣讲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例,注重在政策宣讲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4.务农互助:捐赠物资、各类救助、补贴补助等活动和政策进行宣传公开,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村民间互帮互助、打造和谐美丽乡村。

5.外出务工:外出务工的动态、本地企业招聘、人员返乡宣传等展示出来,为外出人员提供家乡服务,及时解决外出人员的工作、村务、村事等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远在外地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关怀。

6.我的家乡。实现村两委对村民人员的信息化、数据化管理,也实现互相通讯,聊天等功能,形成以村为单位的数字化管理模式。

(二)一村一码

一村一码在每个村(社区)生成一个服务二维码。村民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扫一扫”功能,直接进行访问,查看有关功能:

1.政策公告“码上知”。一码可查跟村民紧密相关的乡村概况、政策文件、招标采购、通知公告、工作动态、事物公开、脱贫攻坚、回应关切等内容,及时知道村里开展的各项工作。

2.村情民意“码上说”。村民可以在本村圈子发帖跟贴,参与话题讨论,让一个村里的老少爷们在一个村级论坛里活动,并可参与村务主题活动,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3.破解难题“码上办”。居民的意见建议、遭遇的难事、信访投诉、咨询服务等都可通过码上“扫一扫”进行马上办,解决村里遇到的大事小事,破解村里矛盾难题。

4.返乡登记“码上报”。实现对外出务工人员全员登记,包括身份信息、职业信息、务工地区、返乡安排等信息,做到疫情精准管控、精准防控。村两委可以及时对外出人员流动进行跟踪服务和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三、智慧村里取得的成效

(一)构建线上互动交流,群众参与基层治理

目前,“智慧阜南”累计注册用户75.6万,加入“智慧村里”板块用户数为56.1万人,“智慧村里”总访问次数 596万次,月活跃量13万人次,日均活跃量3082人次,累计发帖10.6万条。共政策信息1266余条、招工信息587条,帮助村民足不出户了解家乡政策和招聘动态。通过智慧村里消息群,村民可以在群内交流聊天、对家乡建设发表意见建议,村干部也可以在群内替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政策。对于在外务工人员,也可以及时通过智慧村里了解家乡发展情况、获悉政府政策方针、咨询行政事项办理、开展便民服务等,智慧村里受到了在外务工人员的一致好评。

(二)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基层突出矛盾

阜南县328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一村一码”全覆盖,村码张贴在村宣传栏、公共场所和各类微信群。群众可以随时扫“村码”登录,参与村务治理,建言献策,乡镇也安排专人负责意见建议台账登记,及时处理回复群众意见建议。2021年3月17日至31日,依托“智慧村里”平台开辟“群众意见建议一封信”收集活动专栏,活动期间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35条,目前已办结8029条,其中涉及环境卫生类1291条,基础设施类2563条,社会保障类734条,政策咨询类1498条,公共服务类558条,点赞肯定类316条,其他类1075条,六条未办结问题已转接相关部门正在处理。

(三)助力疫情防控,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路径

一、研究背景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数字农业农村是实现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先后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以数字化作为推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现代化技术支撑。县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经济社会单元,其政策落实和支持力度对于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化发展基础、对数字农业农村的认识程度与重视程度等都直接影响着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据《2019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报告绿皮书》报告显示,成都市有6个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然而却没有县(市、区)进入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先进县(市、区)名单,也从侧面反映出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待提高。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形势下,如何紧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成都市县域经济优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为基础,以数字农业与生活、生态融合为拓展,着力构建数字农业支撑体系,不断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应用模式,营造数字农业农村新场景,积极推动数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积极助推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走在全国前列意义重大。

二、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成都市以“四化同步”为发展路径,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印发《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信息化的意见(试行)》(成办发[2013]44号),市政府成府函〔2017〕94号批复的《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要求着力推进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建设、“互联网+”都市现代农业示范等重点工程建设。截至2018年,全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行政村光纤覆盖率已达100%,家庭住宅光纤到户覆盖率超过97%,光纤网络用户覆盖率、用户数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无线通信网络覆盖100%行政村,移动通信4G网络覆盖规模中西部列第一,居全国第二,入选全国首批5G城市名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计算机应用率、网络覆盖率、从业人员智能手机覆盖率等指标均达到99%,蒲江县、成都天地网、都江堰青城茶叶、四川微牧获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县域则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蒲江县整县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以信息化助推猕猴桃、柑橘、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县获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大邑县以国家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以粮油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为基础,积极推进全县智慧农业发展,探索数字赋能的大邑模式;彭州市发挥蔬菜产业优势,建立蔬菜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获批2018年度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创新项目。成都市各县(市、区)发挥县域农业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特色模式与经验,为推动成都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了有益尝试。

三、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不足

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的《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成都市没有县(市、区)入选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先进县(市、区)名单,没有发挥出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改革先行区优势。对标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结合成都市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定位,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存在以下不足:

(一)顶层设计支撑不足成都市市级层面制定了《成都市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2016-2025)》,积极编制《成都市数字乡村发展规划(2020-2025)》等系列数字农业农村顶层设计,为成都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指明路径。然而,在县域层面,县(市、区)根据自身区域优势、特色、农业农村发展阶段等情况编制县域数字农业农村专项规划或者专项实施方案的很少,顶层设计引领支撑作用不足。县域内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一方面,数字农业农村缺乏数据标准体系,各类数据没有形成统一归口,造成了星罗棋布的信息孤岛。另一方面,各涉农部门涉农数据未形成共享机制,涉农审批、涉农政务未形成数字一体化服务机制。最后,区域内涉农高校、研究机构、生产经营主体间未形成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使得大量数据未能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二)数字化发展基础薄弱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建设情况直接决定了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水平。成都市县域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数据采集硬件生产、创新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二是现有系统多为单一资源库,在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和政务服务等方面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的分析模型应用,集成、创新力度不够;三是网络运营成本还较高,使得数字技术在农业上应用还不够充分。

(三)数字农业融合应用不足数字农业的发展需要数字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整体协调推进,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营销、品牌打造方面来看,全市县域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应用还不够深入。在农业生产方面,数字化技术主要应用于设施栽培,但大田作物数字技术化应用水平则有待提高,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应用数字化能力还不足。在农业服务方面,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未建立,区域内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体库等数据资源体系尚未建立,未能形成高效的B2C精准社会化服务供给平台。在农产品营销方面,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力度不够,整体上本土县级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以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为枢纽、镇(乡)服务站为依托,村(社区)服务网点为终端的三级联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在农业品牌创建方面,县域内公共品牌推广力度不够,影响力不足,运用新媒体、短视频APP等宣传推广县域公共品牌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新业态培育方面,线上会展、文创农业、休闲农业、“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数字技术融合度不高,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农业新业态的提升作用。在数字化监管方面,目前县域内农产品数字化溯源体系较完善,但是在投入品、农机应用等监管方面,数字化应用水平待提升。

(四)数字生活新场景营造不足县域内党建数字化应用水平不高,村党组织应用数字技术开展网上党课、线上培训的较少,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还不高。镇、村卫生系统采用线上挂号、线上支付医疗费用等应用不足,农村医疗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便捷程度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县域内农村地区开展数字教育和教育资源共享的较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形势下,开展线上教育的短板在远郊县域的农村地区表现突出。

(五)配套保障不完善首先,县域数字化人才不足,村级数字化技术队伍培训不足,农村电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欠缺且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其次,针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发改、农业农村、交通等部门在涉及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时还未形成政策合力,对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支撑还不足。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需要稳定的资金保障,目前县域内数字农业农村专项资金投入还较少,仅依靠市级物联网示范基地项目,县域配套投入还不足以支撑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县域主动引导,鼓励社会多元投入的金融机制还未形成。

四、成都市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路径建议

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举措。立足成都市当前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根据各县(市、区)的社会经济、产业优势、数字化发展基础等条件,为探索打造符合国际化城市发展定位、体现成都特色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路径,助推成都市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衔接《成都市数字乡村发展规划(2020-2025)》,紧紧围绕县域发展实际和优势,制定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定位、方向及路径,制定重点任务、重点项目,系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探索制定农业农村数字标准体系,形成可共享、可应用的标准数据。建立涉农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整合各域各类各型政务及业务数据系统,打通多部门互联互通,推动农业数据资源的集成和整合,使数据形成合力,实现开放共享。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单位开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科技人员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二)构建数字农业支撑体系推进物质装备改造与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支持大数据应用和云端海量信息处理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推动无线宽带网络全域布局,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提升农村网络覆盖水平。继续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工程,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数据自动化、智能化采集。强化农机装备智能化应用,研发推广适合各种地形和环境的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无人旋耕机等智能装备,推进农机化与大数据智能化深度融合。强化技术创新与软件集成。围绕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前沿技术,联合开展数字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动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打造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农业资源相关数据库,强化大数据平台集成研究,加快推进多部门涉农信息、涉农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应用,促进农业资源数据挖掘、分析、预测。建设政府服务监管平台,推动数字化服务的精确性和系统性。构建基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智能装备应用及管理系统,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应用。

(三)推进数字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农业数字化生产管理。强化互联网、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搭建灵活、便捷、高效、透明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强化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管理智能化建设,推动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加大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生产计划、农事操作、加工仓储、财务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加快推动耕、播、收全程机械化建设,积极推动适宜性数字技术在中药材和特色果蔬产业生产环节的应用。推动农业数字化服务。围绕农资、农机和农技服务,加快整合现有数字农业相关信息系统与APP,强化运用推广,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农资”建设,探索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一条龙服务模式,提升农资物流管理智能化和农资服务精准化。加速农技推广数字化建设,大力推动专家在线诊断、远程会诊、农技在线科普等农技数字化服务。集聚行业力量,搭建农机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机销售、农机服务提供在线供需对接撮合,加强农机调度与作业监测,提升农机利用效率。创新农业数字化营销。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提升,建立产后设备数字化共享服务网络,利用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加工状态、仓储环境、物流位置等信息,提供供需匹配、冷链监控等服务。加强农产品营销大数据库建设,开电子营销数据监测分析,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据监测体系,促进农产品产销精准对接。构建数字农业品牌。统筹区域行业资源整合,开展数字农业品牌建设示范行动,着力建设品牌营销工场,推动数字农业大品牌打造。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强化品牌宣传、展示和推介,健全数字农业品牌防伪机制,提升数字农业品牌知名度。全方位提升对行业领军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速行业领域核心企业集聚、抱团发展,加快构建县域数字农业产业生态圈。培育数字农业新业态。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突破口,以现有数字农业融合示范项目为重点,利用信息技术分化、嫁接、重构农业新的生产经营主体或服务组织形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发展文创农业、康养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农业私人定制等基于互联网的农业新型经营模式。以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利用现代信息推动传统农业数字化改造,扩展休闲文创农业表达形式,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创新农业数字化政务监管。构建涉农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指挥统一、多部联动的应急处置平台,提升对突发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应对能力,切实提高农产品安全的保障水平。依托农业资源一张图,重点加强粮食产业生产情况监测,提升农业资源及产业发展数据收集和管理水平。

(四)营造农村数字化新场景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以信息化技术改造、升级乡村生活方式,推进全面覆盖乡村的党务党建、社会保障、医疗健康、教育文化、政务便民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网络化管理体系建设,创设数字乡村新场景。推广“互联网+党建”,逐步实现信息、政务运转、民情收集、议事协商、公共服务等村级事务网上运行。探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大力推动在线预约挂号、快捷支付等互联网医疗服务。积极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文化服务普惠共享,探索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虚拟博物馆,推广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互联网服务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文化资源覆盖面。推动“互联网+社区”向农村延伸,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先进乡镇申报材料

民主管理

××××乡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

工作总结

××××乡位于××东部,辖39个行政村,3.9万人,耕地5.6万亩。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县民政部门、组织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创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乡镇为契机,采取多种方式规范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使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使全乡上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景象。几年来,我们重点做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为了加强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政府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政府乡长、分管的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原创:定期研究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了创建工作有人管有人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负责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配齐配强了办公室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宣传发动、工作计划的制定、措施落实、检查督导和考核测评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标准,研究制定了《××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方案》和《××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计划》,为创建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组织基础。乡党委政府还明确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片承包,具体负责各管理区的创建工作。各村、各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创建工作,形成了一级管一级,一级联系一级,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管理格局,并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把创建工作目标责任落到了实处。

在示范村创建活动中,我们以村级“五项规范”建设为重点,在制度建设上做到了“五有十全”。“五有”即:“墙上有制度,会议有记录,议事有地点,公开有专栏,资料有档案”。“十全”即:“村级组织健全,负责人齐全;议事会健全,议事记录齐全;党员干部评议制度健全,评议记录齐全;政务、财务制度健全,公开记录齐全;理财小级健全,签字手续齐全”。在民主管理上,我们一手抓引导,一手抓村务财务公开。积极引导村级干部尊重村民民利,领导和支持群众依法参政议政。引导各村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地认真加以解决,特别是对财务、土地等管理混乱的村,进行了认真清理规范,达到了群众满意。我们还选出5个村做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在全乡大力宣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有效促进了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乡38个行政村,已有35个村庄达到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标准,群众测评满意率达90%以上,使我乡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二、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民主决策程序,还政于民

(一)、依法进行了村两委换届选举

为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工作,使村干部们真正肩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担,乡党委政府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对各村党支部进行了“两推一选”,对村委会进行了直选,新选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128人,交叉任职115人,交叉任职率达89.8%,实现支书、主任一人兼的村35个,交叉兼职率达92.1%。在党支部“两推”工作中,户代表到会率达85%以上,党员到会率达88%。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中,选民参选率达78%,选委会全部由本村村民组成,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采取选委会提名,选民表决的方式产生。各村都设置了秘密写票箱,当场投票,当场开箱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确保选举出了群众自己信任的村委班子成员,把民利落到了实处。村委会选举产生后,全乡38个行政村村村成立了计生委员会、民调委员会、治保委员会、经济管理委员会等村民委员会下设机构,下设机构成员全部由村民委员会提名,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产生。村民小组长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进一步完善了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勤政为民,勇于奉献,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村级干部队伍。

(二)、规范了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

各村都健全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干部党员联系户制度,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了村级议事和决策程序,实现了村民的自我管理。在讨论决定本村范围内的重大事项时,各村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先由党支部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及上级党委的工作部署,根据本村实际,提出决策方案,然后召开党支部、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修订决策方案,并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征求意见,统一思想,对方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最后将决策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实施。近年来,我乡“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村村通公路工程”、“中小学校改工程”的实施,都是通过村民议事会表决实施的民心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总投资560万元,打500米深机井4眼,埋设地下输水管道16万米,解决了群众吃苦咸水的问题。“村村通公路工程”总投资300万元,新修柏油路120华里,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中小学校改工程”总投资883万元,建设省级规范化标准中学、省级规范化标准小学各一处,建设市级花园式幼儿园一处,有效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为××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大型工程的实施由于议事和决策程序合法合理,得到了全乡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规范了村级民主理财制度

我们实行了严格的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在实行“村帐乡管”的基础上,各村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全部推选出了5---7人的民主理财小组,每月审核一次本村财务收支情况,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审核。村会计记帐时,要有原始凭证。所有支出单据必须由经手人签名,并注明用途,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和支部书记签字,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后,会计方可入帐。对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末通过的单据,财会人员一律不准下帐。民主理财小组每季度向村民代表议事会汇报一次财务审核情况。各项财务收支公开榜,经民主理财小组签字后,方可公开。

村级民主理财小组,是群众参政议政,自己管理自己的有效方式。在民主理财工作中,全乡涌现了一大批模范村庄。后杏元村自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后,定期审核村级收支情况,定期张榜公布财务往来帐目,深受群众信赖。目前,全乡村级民主理财制度已深入民心,受到了大部分群众的欢迎。几年来,我乡没有发生一起因财务管理混乱而造成的群众上访案件。

(四)、实行了村民自治

为有效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真正还政于民,我们积极探索民主管理工作新途径,在全乡38个行政村普遍实行了村民自治,走上了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道路。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各村都开展了村民自治,实行了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并组织成立了38个计划生育协会,实行会员联系户制度,采取多种方式搞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实现了育龄人群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效推动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乡晚婚晚育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率答99.5%,2005年,被市政府授予“聊城市第四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镇”称号。

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路子,在全乡38个行政村推行了村级治安防范承包,采取自愿报名、公开招标、竞争上岗的形式,优选了38名有责任心、有工作能力、热爱治安工作的村民承包了各村的治安防范工作,并建立起一支拥有120余名巡逻队员的村级治安防范队伍,他们日夜巡逻,进一步加大了防范力度,有效减少了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发生,确保了我乡社会稳定,被市政府授予2005年“平安聊城建设先进乡镇”称号。

在村干部的管理上,我们由村民代表会议定期评议村委会成员,对多数村民代表不信任的村委会成员,劝其辞职或提请村民会议予以罢免,充分体现了村民的民利。

在村级日常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群众代表、理财小组等群众性监督组织的作用,由乡党政办公室、经管站会同群众代表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杜绝了干部违纪现象的发生。我们还充分利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的日常行为,有效防止了各类违纪案件的发生。

实行村民自治工作以来,有效增强了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激发了群众同违法乱纪现象做斗争的勇气,使违法乱纪现象大幅度减少,进一步净化了农村干部队伍,树立了党在农村的良好形象,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规范村务公开,取信于民

村务公开是增加村级工作透明度,取信于民的重要措施。为搞好村务公开工作,我们在全乡38个行政村全部设置了高标准的公开栏,明确规定了村级公开的内容和形式:一是凡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定、决议要予以公开。二是规范村级财务公开,财务公开以公开栏和村民质询会议公开为主,也可以明白纸、召开村民大会、广播等形式进行公开。财务预算、决算,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和提取折旧的数额及使用。每年年初公开一次;日常财务收支,按会计科目每月公开一次,公开时间为每月的7日—10日。三是计划生育公开。新婚登记和生育指标安排,各村每月公开一次;育龄妇女应落实节育措施及查体情况,每季度公开一次。四是宅基安排公开。安排宅基地的理由、标准、安排情况及时间定期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五是电费收缴公开。电费价格,干部、电工用电数量,应缴纳电费数额,实交电费数额等,每月公开一次。六是土地调整公开。把土地调整的原因、地块、面积、标准、时间和调整结果等内容在工作完成后,当月公开。七是重大款项的收缴使用公开。对本年度农业生产公益事业费、收缴标准、每户应交及实交数额、全村应交及实交数额,以及按政策减缓免的情况、奖惩兑现情况等内容,当月公开。八是救灾款物的发放公开。原创:救灾、救济款物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数额、发放对象、数量等内容,当月公开。九是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投资等内容,当月公开。十是村政建设项目规划、实施时间、投资预算、招标方式等,要经村民代表会、村“两委”会讨论决定后,当月公开。

实施村务、财务公开以来,全乡公开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决议80余次,公开宅基安排、土地调整情况200余次,公开农业税征收情况110余次,公开计划生育指标、节育措施落实情况600余次,公开财务收支情况1200余次,公开电费收缴情况1300余次,有效增加了村级工作透明度,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还不断加强对村务、财务公开的监督管理工作,各村设立了意见箱,乡政府公布了举报电话,及时接受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采取适当方式向村班子或有关人员进行反馈,并切实抓好整改,不断促进财务村务公开的规范化。我们还实行了村干部审计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村干部进行考核,把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情况直接纳入干部政绩档案,并制定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年底兑现奖惩,有效促进了各村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正常化进行。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党的**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村民自愿出资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手段,以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为动力,逐步建立筹补结合,多方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坚持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直接受益、注重实效,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的原则。

二、一事一议工作主要内容:

㈠列入一事一议项目村的基本条件:1、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在群众当中威信高,热心在村内办公益事业。2、村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急需解决和改善。3、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积极性高,绝大部分群众都能自愿筹资,建立村级公益设施长效管理制度。4、村内筹集资金到位,并划入县财政专户。

㈡明确一事一议财政补助的范围:1、村内道路建设维修。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3、人畜饮水设施。4、环境卫生设施。5、村庄绿化亮化设施。6、农民文化体育设施。7、其它符合群众意愿的基础公益性项目。

㈢明确筹资对象,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筹资对象为本村内户籍在册和户籍不在册但常住的人口,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5元;五保户现役军人等免除出资义务的人员可以不出资,家庭确实有困难,不能承担或不能完全承担筹资义务的,可以申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予以减免。

财政补助标准按三种地区计算补助:山区村每人每年45元,丘陵地区村每人每年35元,平畈地区村每人每年25元,且根据各村筹资具体数额进行补助,多筹多补,少筹少补。具体各村归属类型县综改办确定我乡丘陵型村包括:**、共6个村,山区型村包括资共6个村。

㈣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县财政设立一事一议奖补资金专户,集中管理,分村核算。各村一事一议筹补资金专款专用,村民筹集资金不得超标准。农户交纳筹集款必须开具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印制的一事一议专用缴款票据。各村资金支出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各村当年专户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项目管理实行“六制”:1、公示制2、审批制3、公开招投标制4、村主任责任制5、项目验收制6、监督检查制。

㈤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程序民主确定,议事程序如下:

1、村委会提出“一事一议”项目三年规划和今年项目的初步方案,方案包括拟建项目内容、资金预算、资金来源、完成时限等内容。

2、在村里进行公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公告和征求意见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周。

3、民主议定。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项目方案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参加会议的村民或村民代表签字。

㈥“一事一议”工作时间:目前全国在三个省二个县先期进行“一事一议”工作试点,试点地区“一事一议”暂定三年,三年后将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再行研定。

三、分步实施:

各村每年通过一事一议举办公益事业,应根据各村可筹补资金的总体盘子,本着轻重缓急,量力而行的原则,经过民主决策这一程序制定方案,所定方案资金预算原则上不得超筹补资金额度,严禁举债搞建设。

整个工作从6月下旬到10月底结束,总体分六个阶段。

①宣传发动:6月27日—6月30日召开村两委会议、成立工作领导组、提出一事一议项目的初步方案,包括三年规划、项目内容,资金预算、资金来源、完成工作时限等。

②在村里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6月30日—7月5日村委会做好充分思想发动和动员工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民主议事。

③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表决:7月6日—7月8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取村民代表意见,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进行一事一议项目签字表决。工程项目质量监督验收小组、理财小组人员一并在大会上推选。(召开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代表参加,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应当有2/3以上村民代表参加,一事一议项目方案应当经大会人员过半数通过。参加会议的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签字。方案一经议定,不得随意调整。)

④组织筹资:7月8日—7月15日按照一事一议标准进行筹资。

⑤组织实施:7月15日—7月25日,各村一事一议项目工程进行招投标、落实发包方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工程进入实质阶段。各村必须按照程序规范进行,相关申报材料最迟7月25日前报乡政府备案,然后7月至10月份进行实施。

⑥验收阶段:10月底前一事一议项目必须完工,各村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监督验收。

四、主要措施:

㈠强化认识,加强领导:为确保我乡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顺利进行,我乡成立了领导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分村领导具体指导。

㈡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栏、标语、致农民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宣传、让农民群众知道开展一事一议兴办村级公益事业是保证农民行使民利的有效形式。是党和政府关心“三农”,加大财政资金向“三农”投入的有效载体。是为村民谋利益的有效途径。

㈢加强督查,认真总结:乡政府与县综改办将对各村一事一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开展得好的村、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对工作开展不力、程序不规范,成效不明显后续配套资金将不安排或少安排。对弄虚作假的骗取财政奖补资金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通过各村一事一议工作的推进,认真分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制定有效解决的途径和措施,探索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长效机制。

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数字鸿沟;发展路径

数字乡村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1]。山东省在《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互联网在乡村的快速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城市和乡村联系越来越紧密,城乡联动、融合发展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但数字乡村建设才刚刚起步,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存在,还有加大的趋势,鉴于此,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路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东省数字乡村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1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提升。随着“宽带山东”战略的深入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得到稳步增强,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运算速度和综合技术水平位于国内前列,全省所有城区、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全覆盖,城乡家庭互联网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bps,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也不断的得到完善,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亟需增强,农村尤其是偏远山村,因其居住分散且基础设施差,导致网络建设成本很高,运营商无法收回成本,不愿意建设农村网络,设备商提供商也不愿意花费精力进行农村网络创新方案的研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还不广泛。1.2电子政务建设深入推进。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各服务平台的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加速,“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一号登录、一站受理、一网通办”[2],全省政务信息系统集成整合共享工程明显提升了政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但在农村,电子政务治理还比较薄弱,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建设还需稳步加强。1.3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在数字山东的带动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宽带建设已普及,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效初显。在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惠民政策宣传和普及、信息服务平台的使用及惠民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形成了城乡共享的优质教育文化资源,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1.4农村数字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互联网+”和市县级大数据服务平台的建设,使农村数字化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越来越多的得到转化和推广应用,但是不同地区之间差距明显。鲁西南是淘宝村集聚区,菏泽市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从地区分布来看,开展跨境电商的村主要位于沿海地区,特别是拥有外贸传统的城市,如青岛市等。同时电子政务标准及规范体系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取得积极进展,显著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3]。

2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乡数字化鸿沟进一步拉大。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下,城乡“数字鸿沟”是山东省数字乡村战略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4]。传统意义上的城乡“数字鸿沟”集中体现在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管理措施上。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构成了制约数字乡村建设的瓶颈[4]。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存在很明显的较大差异,城乡居民的互联网理念和对信息知识的应用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城乡“数字鸿沟”不断以新的形式呈现,其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理解和使用上,阻碍了农村培养数字化生产力的进程。还有一些地区在引导搬迁、撤并村庄时忽略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完善,促使了新的城乡“数字鸿沟”的形成。2.2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财富流失及空心化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青年农民都选择进城务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也逐渐增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对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很少,导致了乡村的信息失联以及情感失联。大量中青年农民的进城,使得农村土地也被大量闲置起来,无人耕种,加剧了乡村财富的流失,乡村空心化严重。这是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必然产物。2.3农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各地区不平衡。目前,我省农村数字化发展各地区很不均衡,发达地区与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农业信息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比例差距也比较明显。淘宝村的出现,破解了农村信息化的难题,缩小了城乡数字鸿沟,如:滨州博兴县、菏泽曹县和郓城县等、青岛市即墨等淘宝村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2.4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我省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省移动宽带用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等指标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种植养殖、加工、集配、运输、仓储、营销、支付、消费等整个流程的数字化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产地仓、冷链物流、信息网络、购销网点等方面的建设还需加强,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建设任重道远。另外农村的互联网理念淡薄,缺乏网络设备与上网条件、缺乏文化知识与上网技能也是影响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2.5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在农村数字化建设中缺乏专业的科学技术指导和技能培训,没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虽然在农村开启了社区教育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些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构建还不完整,学习资源不丰富,根本无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村民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不会上网也限制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使用,而且绝大部分人上网只是娱乐,对学习农业新技术不感兴趣。2.6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比较低。“互联网+党建”工作开展不到位,村干部老龄化严重,党务、村务、财务不能实现网上公开,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进程缓慢,“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能实现乡村覆盖,缺乏“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加强。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在线诊疗和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乡村综合治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使村民真正获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路径

3.1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乡村首先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各级政府部门应响应《数字山东2020行动方案》,积极推动“百兆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的IPv6发展,推动智慧广电网络建设,支持培育和引进开放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农业农村观测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5]。继续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动农业领域的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发展进程,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数字化农业的转型。3.2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在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快建设数字型政府,加强各行政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办理,力推政务服务“一次办好”,并进行机制和体制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一体化。地方政府做好促进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工作,建立或者健全一套适合当地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政策,特别是要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惠举措,补足数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制度体系,营造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制度氛围。同时,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主体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资金支持,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当地的数字经济发展。3.3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建设幸福乡村。首先,加强乡村信息化教育,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把握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机遇,利用现代科技建设数字乡村,使农民得到更大的收益,愿意留下来,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数字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利用数字化、现代化设备来实现智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鼓励农民积极接触和参与到农村电商中去,彻底打破农民信息贫困锁定的藩篱,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不断丰富乡村网络内容,构建数字乡村新系统,不断完善乡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数字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业,使农民获得幸福感,改善农村信息失联、情感失联及财富流失等问题,建设幸福乡村,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真正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数字化建设的全面开展。3.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专业化信息人才的紧缺是数字乡村建设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本土农民是建设数字乡村的内生动力。首先,以本土农民为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中种地的人大量减少,大量的土地进行了流转,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形成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发展农村数字经济的同时应提升农民的信息化素养,积极培育实现智慧化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利用好各种培训平台,让农民成为懂信息、懂数据、懂技术的新时代农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进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再次,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引进及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环境。3.5构建乡村大数据平台。山东省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平台的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传输、服务不健全,涉农电商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发展乡村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加强乡村信息资源的共享、兼容和公开,利用“互联网+”模式建设具有乡村特色优势的大数据系统,借助大数据促进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3.6数字乡村文化建设。在加强数字化基础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的信息化素养,尤其是乡村传统文化是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灵魂,以无形之力推进着乡村数字化的进程。首先,改变文化宣传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公告栏外,还可采用微博、微信、网站等各种形式实现农村各项政策和事务的线上宣传,在乡村营造起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其次,在培育新型农民的各种培训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农民在接受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理念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村民的数字化素养。最后,利用新闻网站、学习强国及各种媒体平台,宣传数字农村的建设,讲好数字乡村故事,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数字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3.7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政务工作和乡村治理中深化数字化建设。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领导班子应改变传统思维,改变意识,从思想上树立农村信息化的观念,不断学习国家以及山东省关于农村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并积极落实到位。其次:将农村的各类资源纳入到乡村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数字化管理,建立“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再次:积极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定期开展党员信息化学习和培训,鼓励党员带领群众一起发家致富,探索农民在线交流议事模式,激发农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最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真正实现党务、村务、财务的网上公开,推动形成积极互动的农村基层自治体系,建立健全数字化乡村治理体系。

4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将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加快推动山东数字乡村建设,使网络信息化在全省农村社会的影响不断扩大。论文在分析了山东省农村数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乡村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农村数字化发展的路径,以期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静.分四阶段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R].经济日报,2019-5-18.

[2]丛楷力.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治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2019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J].新疆农业科技,2018(6).

[4]毕耕.”软硬兼顾”解决数字乡村发展难题[N].光明日报,2019-09-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