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1篇

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

课题编号

2004—01702

导师:

成员:

组长:

班级: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

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由这个开题报告,我们可以很显然地看出来,做这项研究时我们的选题是来源于中学历史课本的。这说明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我们应该时刻想到研究性学习。看一看自己所上的内容是否能为成为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选题。《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

——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这个开题报告,在课题背景中就提出了“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这样就很好地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和当今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观点联系起来了。很好地解决了将课本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这个研究选题变得更有意义。

从学科教学中我们找到了开题的素材,然后我们怎么将学科教学深化呢?这个任务就要交给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会取得什么预期效果呢?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选题中我们可以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证题和结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历史教师外,其他各个科目尤其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相关教师都可以做为该研究选题的指导教师。这样就使得原本让一个历史老师花很多时间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一项计划周密、步骤严谨的集体活动。很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都迎刃而解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教学不可分离和不可割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有很好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将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有意互补呢?我认为应该重点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人员配置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涉及范围广,融合程度高的学科,首先要设置一个专家组来保证其师资的质量。这个专家组应该由各个科目的科组长和任教该年级的备课组长担任。这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有相应的专家做指导。其次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研究性学习教师组的成员。除了师资以外还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才行。所以学校各行政领导要对研究性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在各个场合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还可以担任研究性学习的名誉专家等。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成员要广,宣传的力度要大,毕竟新事物要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第一范文 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

二.师资培训问题

专家组的老师要定期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在各具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到研究性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学科教学,把具体学科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供给研究性学习做开题参考。

三.合作与交流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是通过学科教学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提出来,让研究性学习去研究达到

进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很多学科要求各科老师互相合作配合一起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这个时候各学科的老师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 学习总结报告 ·学习工作报告 ·公司学习报告 ·交流学习报告 ·出差学习报告

四.评价问题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2篇

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两种含义。即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同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养成教育为归宿的学习活动,它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极大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深层内涵;它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它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1.内容:

挖掘化学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模式;

化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与化学教材相对应的各阶段研究性课题等。

2.研究目标:

学生目标:

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师目标: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提出研究任务,即建立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探讨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研究。

学科目标:

化学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师通过生活实践和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实验和奇趣事例、通过原有知识储备、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

究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1.基本原则:

(1)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都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2)综合性原则:由于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每一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会涉及到很多知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很自然地就在已学过的知识间建立一定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系统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从学科的学习带向综合的学习,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期有所收获。

(3)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探索性原则: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学习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

3.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由教科室组织举行系列讲座,学习理论,设计方案。使教师和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引导师生及学生家长提高认识,作好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准备。

(2) 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明确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归类分析问题以及选择课题的一些原则。

(3) 做一些课题研究的示范工作学科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研究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描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论证——解释结果——评价结果——问题解决的学科上展示,对学生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

(4) 培养课题研究的骨干。通过学习,有的学生已着手开展研究,我们在各班培养一些课题研究的骨干,以带动全体学生。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具体任务是:

(1) 指导学生定课题。从身边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课题。学校在课题选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选题比较有特色。一是围绕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如食品中防腐剂的含量及对人体的作用,购买小食品的消费情况的调查;二是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课题,如房屋装修的材料与污染情况调查、人体所需元素的调查,通过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 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

教师对学生所选课题就研究的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具体实施的步骤等制定研究方案。(3) 以班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选聘指导教师,高一年级共确立了82个化学课题,化学子课题组对课题进行归类和整理。

(4) 整合各方面力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确定课题后,我们整合各方面力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集中活动和分散步活动相结合,重点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实践、体验。一是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访谈上网、查阅书刊杂志、问卷等,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二是调查研究。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得调查结果,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和观点。

(5) 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估。对课题研究进行陈述并展示所取得的效果,推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班级展示学生的调查报告,评估内容。重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研究性学习的参与程序。

(6)课题组成员分工挖掘研究性学习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设计研究性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7)开展研究性学习公开课,

四、研究成果

我组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其中上研究性公开课有:

付晓艳:《氯气》一课获辽宁省重点协作校青年教师创新教学大奖赛一等奖

张玉洁先后上了两节研究性公开课。课题分别是《卤族元素》和《环境保护》。

效果显著。

顾绣红:《家庭装饰与污染》一课,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潜能。

陶萍和王恩成:《食品安全》别具一格。

候跃平:《环境保护》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课堂生动活泼。

我组有关研究性学习论文有:

候跃平:《研究性学习教师》被评为辽宁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恩成:《机遇与挑战》获第十七届辽宁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

《角色转换》获辽宁省高中化学新教材研讨会一等奖

《新课程与自学能力》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付晓艳:《浅谈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获东北地区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一等奖

王霞写出了《研究性学习初探》一文。

经过近一年的实验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个课题组的学生认为: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理论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通过团结合作,才能有科学的决策,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学生非常赞同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交往、研究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子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xx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3篇

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研究性学习报告开题报告。可见,"衣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际中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绚丽多彩的服饰不仅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更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不同的服饰打扮还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从远古时代的人类用树叶兽皮遮羞保暖,到当今社会讲究时尚、潮流、个性的流行服饰,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们将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追寻我国服饰文化史,领略中华服饰文化的精髓与博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制订出一个可行方案,宣传服饰文化,让服饰文化引起更多当代中学生的关注,使他们对穿着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认识与品味,让他们的穿着打扮展现出当代中学生动人的风采。

预期成果

体验、调查分析报告、论文

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基础知识、能力,收集有关资料,撰写相关论文。

活动

计划

任务分工:由于人数有限,所以全组全过程参与。

活动计划:

第一阶段(第3周):参加课题研究培训,开好开题会,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第4-10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搜集中国古今服饰文化的有关资料,并整理分析资料。

第三阶段(第11周):对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对穿着打扮追求与认识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调查数据。

第四阶段(第12-13周):总结课题研究工作,撰写和修改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相关验收材料,完成有关结题验收的准备工作,申请课题鉴定、验收。

由这个开题报告,我们可以很显然地看出来,做这项研究时我们的选题是来源于中学历史课本的。这说明在进行中学历史教学时,我们应该时刻想到研究性学习。看一看自己所上的内容是否能为成为研究性学习所研究的选题。《从穿着打扮看我们生活的变化

--中国古今服饰文化小探》这个开题报告,在课题背景中就提出了"人类的服饰演变历程怎样?它又是怎样影响、改变人们生活与观念的?当代的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这样就很好地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和当今中学生对穿着打扮的观点联系起来了。很好地解决了将课本知识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这个研究选题变得更有意义。

从学科教学中我们找到了开题的素材,然后我们怎么将学科教学深化呢?这个任务就要交给研究性学习来完成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会取得什么预期效果呢?进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选题中我们可以采取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然后再根据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证题和结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历史教师外,其他各个科目尤其是人文与社会学科的相关教师都可以做为该研究选题的指导教师。这样就使得原本让一个历史老师花很多时间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历史问题,变成了一项计划周密、步骤严谨的集体活动。很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里都迎刃而解了。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来,研究性学习和各学科教学不可分离和不可割裂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有很好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将各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有意互补呢?我认为应该重点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人员配置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涉及范围广,融合程度高的学科,首先要设置一个专家组来保证其师资的质量。这个专家组应该由各个科目的科组长和任教该年级的备课组长担任。这样一个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保证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有相应的专家做指导。其次全体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是研究性学习教师组的成员。除了师资以外还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才行。所以学校各行政领导要对研究性学习予以高度重视。在各个场合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还可以担任研究性学习的名誉专家等。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成员要广,宣传的力度要大,毕竟新事物要被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二.师资培训问题

专家组的老师要定期对普通教师进行培训,让其在各具体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联系到研究性学习,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具体学科教学,把具体学科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提供给研究性学习做开题参考。

三.合作与交流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是通过学科教学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提出来,让研究性学习去研究达到

进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数时候是我们提出一个研究问题,该问题涉及到很多学科要求各科老师互相合作配合一起为研究性学习服务。这个时候各学科的老师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长补短,通过互相交流和学习达到共同提高。

四.评价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强化评价的诊断和激励功能而弱化其甄别功能。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我们要组织专家组进行集体评价。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指导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把一些优秀的成果推荐到相关的杂志,专刊上发表。对于发表的成果学校给予表彰和奖励。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某些学校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还是第一次被列出来。对于它的探讨和研究正始兴未艾,如何使研究性学习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如何将科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在前行的路途中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其他资料:

以下是关于如何适应高中生活的资料:

参考资料如上:

一、放松自己

面对一个不熟悉的陌生环境,人们会有一种紧张不适的感觉,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在一种新的环境里,无论是人的肌体还是心理,出于自我保护需要,人都要对环境加以观察、了解,作出判断,然后选择。不管新的环境跟以往的环境有多么不同,我们都要面对这一现实,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尽快融合到新环境中去。

新学期马上就要到了,很多的同学会从原来的学校毕业,到新的更高一级的学校去深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同学却因为换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觉得特别不舒服。有的同学说,新学校、新班级、新老师、新同学使他们感到紧张,不知应该怎样去应付。

曾经有一位同学说,开学第一天,老师让每个人介绍自己的情况,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可是轮到他时,他却紧张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两个手心都是汗,出尽了洋相。后来,那个场面不断地在他脑海中浮现,他便认为同学们一定瞧不起自己了,老师对自己也有成见了。于是他不敢跟同学在一起交往,有时恨不得一放学就马上回家。由于过分紧张,课堂上的听课效果不佳,他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也出现了问题。开学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也考"砸"了,他越想越害怕,不知该怎么办。

其实,从这位同学叙述的内容分析,他存在着社交障碍,他没能从社会交往中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加之因家庭、学习等影响,"客观"上导致他们的内向性心理特征倾向。由于在众人面前"交往"失败而极易导致自卑心态,越想交往成功就越易出现紧张心理,甚至焦虑、恐惧,以至影响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心里非常苦恼,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帮助。

此外,具有社交障碍的同学对自己的神态、举止特别敏感,生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丑、失态,自尊心极强。这种强烈的恐惧感,反而使自己在别人面前感到异常紧张,说话语无伦次,口齿不清,行为拘谨。而面部表情和行为通过反馈更加强了紧张意识和恐惧感,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者不仅不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不敢出户一步,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

交往不适或交往障碍的中学生还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主动性比较差,在其内心深处有着较强的依赖心理,所以也就使他们产生希望别人或外界的力量去帮助自己,使原有的自卑被逐渐消弱,如果一旦没有外界的鼓励和指导,他们交往不适的症状就会更加显著。

因此,从内心里摆脱依赖,表现自信,是他们战胜自我的关键。加强主动性,不要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到他人的身上,则是他们行动的保证。

为此,建议:

第一,要敢于面对现实,承认自己交往的失败。因为一个心理正常的人,其认识和行为是不能脱离现实的,并时刻与现实相接触的。相反,心理有障碍的人,总是想尽办法逃避现实,甚至希望生活在假想的环境当中。

第二,解剖自己,认识自己。在出现问题时,中学生应首先了解自己,解剖自己,特别是对自己的不足不要"讳莫如深",而要敢于"暴露",同时还要寻找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信心。

第三,发挥自己优势,在人多的场合表现自己,及时抓住各种能锻炼自己的机会,每一次交往的成功,都将有效地加强对自己交往能力的正确认识。用"我能行!"这样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即使偶尔失败也没关系,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具体办法:

一是发挥自己的优点,增强信心,知道自己原来也不差。

二是找出学习榜样或能激励自己发奋的格言,作为自己追求的方向。

三是肯定自己的能力,重新振作精神。

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在初中时,你也许是一位学习出众的尖子生,而进入高中后,你突然发现周围高手如云,自己并不出众,你是否为此感到伤心和懊恼呢?

在我们中学生当中,有一种常见的毛病或叫"通病",就是自我期望过高,而自我评价过低。也就是说,有些人志向很高,心气儿很大,可是一提起自己的条件,又觉得这也不行,那也太差。这种"过高"和"过低"的反差就造成了一些人产生消极的自我意向,从而失去了应有的自信。

这种反差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是横向和别人比较形成的。例如拿别人的高智商和自己的普通智商比;拿别人的高个子和自己"二等残废"的身段比,当然会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

心理学家指出,几乎所有人情绪的消极反应都仅仅是由于自信心不足的结果。一个缺乏积极的自我意向的人,会轻易夸大那些微不足道的过失和不足,自己吓唬自己,就像面临天塌地陷的灾难一样。例如一个女同学仅仅因为在人前唱歌走了调,而感到无地自容,难以抬头。所以,简单点说,一个人万万不可拿自己的弱处去比他人的强项,这样除了自寻烦恼,越来越自卑以外,再无所收益。

我们提倡的比较,是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只要是有一点点的进步,就是成功。积少成多,你慢慢就会有大的进步。这样去想,我们就会产生获取进步后的欣喜,自信就会油然而生。如果和别人比,也应在羡慕别人的同时,看到自己身上特有的长处,正视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明白在现有情况下怎样去努力进取。

目前,同学们在学校里最经常的比较是比较学习成绩。学习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在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中的名次如何。在这种情形下,不少学习上落后的同学虽然尽了很大努力,但因在班上名次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有重大突破,因此也就得不到同学、老师、家长乃至周围人的肯定。虽然自己和自己比是进步了不少,但是和别人相比,仍感到灰溜溜的。这种学习上的处境和由此造成的失败心态,使这些同学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或恐惧,以至认为自己真无能,天生不是学习的材料。有一些学校,每次大考小考后都要排名次,排座次,造成一种非让你和别人进行比较的局面,这种做法,无论是对哪一个座次上的同学,都没有太明显的积极意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同学们自己心中都有一个明确的意识:自己和自己比,只要有提高,就是胜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自我鼓励,而尽量避免因和别人比较而产生自我贬低。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只麻雀,它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孔雀高贵。瞧,孔雀高高地昂着头,挺胸阔步,抖开尾巴上美丽的羽毛,开屏的样子简直漂亮极了。麻雀想它一定要学孔雀的样子,到时候所有的鸟儿都会赞美它。麻雀伸长脖子,抬起头,深呼吸,让自己胸脯挺起来,并开屏似地伸开尾巴上的羽毛。麻雀学着孔雀的步伐四处踱步。可是这样做,使麻雀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脚都疼得不行了。最糟糕的是,什么黑乌鸦、金丝雀,甚至蠢鸭子,全都嘲笑这只学孔雀的麻雀。不多久,麻雀就觉得受不了了。麻雀想,这游戏太不好玩了,我当孔雀也够了,我还是当麻雀吧!遗憾的是,当麻雀还想像原来那个样子走路时,已经不行了。它除了一步一步地跳以外,再也不会走了。可怜的小麻雀在和他人的比较中,迷失了原来的自己。这个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三、适应寄宿生活

目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高中生由于各种原因而要寄宿学校,这对许多中学生来说,起初会感到诸多不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绝大多数同学都是能适应学校的这种集体生活的。因为青少年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并且离家住校的生活可以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成长都是很好的磨炼。

为了能尽快适应住校生活,你可以作如下的准备:

一、在进寄宿学校前,你可开始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如独居一室,每天起床整理房间和内务;自己学着动手洗衣服、洗碗等,争取早日扔掉父母包办的这根"拐杖",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

二、进了寄宿学校后,要与同寝室同学搞好关系。不要事事斤斤计较,要努力做到"对己严、对人宽"。别人遇到困难时,你应主动关心帮助,这样你就能与同学和睦相处。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矛盾时,还可向老师求救。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4篇

高中阶段从20*年9月10日起开设了研究性学习必修课,初中也引入了研究性学习,那么小学是否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呢?《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只是从课程结构上提出了开设研究性课程,但小学如何办,并没提出具体要求,而作为贯彻《纲要(试行)》的《课程标准(试验稿)》却明确提出来了,小学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小学阶段为什么也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从其产生的背景及发展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世界上许多知名度很高的教育专家常常是以研究中小学教育入手的,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教育财富。远的不说,就说20世纪以来,许多著名教育家都为开展研究性学习而奔波不息,20世纪10-30年代,杜威提出儿童中心论,提倡让儿童在“做中学”,“做中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概括了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通过创立的“问题学习法”使研究性学习从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推进了一步,对于达到培养适应工业化、社会化、改造自然所需人才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到了20世纪50至70年代,*布鲁纳提出了“学科结构论”,提倡用“发现法”学习,使“发现问题”成了探究学习的源头,与此同时,*的施瓦布提出了“学科教育论”,提倡“探究学习”,使探究学习的理论有了新的升华。两位教育家的研究,不仅深化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更是提供了研究性学习可操作的实践模式,成为了研究性学习的雏形。这个时期的研究学习,对于达到培养适应“冷战”时期科技、军事与空间竞争所需要人才的目的,同样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科学教育标准》提出的“构建教学论”把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方式加以大力倡导和推广,为达到培养智力卓越性“超群的社会精英”人才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法国“多样化途径的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学习”,其实质也是让学生在探究中,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进而完成课题的研究。特别要指出的是*专为儿童设计了探索性学习目标:培养儿童自己发现问题,主动的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让儿童掌握学习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主动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并开始学会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对小学“课题研究学习”课时分别定为三、四年级每学年105学时,五六年级110学时,均超过课时总数的十分之一。在我国,研究性学习从何时开始,似乎难以给出一个精确的时间。但可以肯定,在“课改”、“课标”出台之前,许多学校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探索最早的是一些中学,如*市*中学“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的实验”,*省大庆一中,*省太仓高级中学,天津市实验中学,河南省巩义二中,*省*市列五中学,*省*市九中,*市*中学,*省*一中也相继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实验,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中学的“角色体验”、*市大同中学的“专题研究”、*市向明中学的“自创性研究型课题研究”、*市*中学的“综合主题活动课”等等,都为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提供了研究性学习的范例。*年元旦《*教育报》在展望新世纪教育发展趋势的专版上发表了张肇丰副研究员《研究性学习倍受关注》的文章;*年5月15日,《文汇报》又发表了他的题为《研究性学习:另一种学习的革命》的论文;*年10月下旬,教育部基教司,在*省无锡市召开会议,许多代表在会上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做法和构想;*年2月,国家教育部在(教基[*](3号)文中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内容提了出来;20*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必修课,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从20*年9月1日起研究性学习,在全国38个部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小学和初中开始实验。研究性学习在通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作为必修课贯穿于小学至高中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在我国台湾省,推行的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作为台湾整个课程体系灵魂的“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第十条规定:“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推出的新课程其基本理念是“终身学习、全人发展”,贯彻这一理念的课程体系则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看到,无论是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还是专家的论述,国家课程改革要求,都带动了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熊梅校长与*国几所小学联合开展的《开放式学习,促进学生个体成长》的实验研究已经坚持了两年,今年11月5日*朋友、国内专家聚会到师大附小,师大附小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的实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给与会专家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教育发展中心主要成员、中国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王宗敏研究员亲自主持的《优质教育研究》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优质教育的重要理念和主要学习方式;辽宁省创造力开发学会自*年起,先后三次召开研究性学习论坛会,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展示会,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擂台赛,全面推动了辽宁省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学研究性学习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谈到研究性学习推行的必然性,我们还会遇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载体。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创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课程是关键的制约因素。同志又指出“综合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发现与发明,都是产生于凤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规律。”“人们思维、创造的最好年龄一般是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心理学家研究表明3-9岁是创造性的启蒙时期;9-22岁是培养创造素质的关键时期;22-28岁才是创造素质的结实期。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自然成为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任何一个学生要想具有创新品格和创新品质他必须对所面临的问题做出大量的充分的研究,所以研究与创新密切相关,研究探索是创新的基础,没有研究探索就不可能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合理的组织课程类型和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机会。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等环节,让学生大胆想象,提出创造性见地,激发学生创造灵感,使学生创造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在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多样性和兼容性适合各科教学,当然综合性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比其它学科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鲜明。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充分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创新人才的需要;是人类进入全球化、信息化、人才竞争化的需要;是对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才的需要;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在通向21世纪基础新课程体系中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小学教育的必然选择,是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二)从内涵与理念上看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改变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一种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从教学论的视角来考察,在小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同样是相对应的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由于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新框架中,研究性学习是作为课程开设的,但目前,小学还尚未建立这种课程,所以研究性学习就有了“泛指”(也称广义),与“特指”(也称狭义)的双重含义。“泛指”是指在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这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特指”是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与确立研究课题,自主开展探索活动,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在这里它成了一种完成任务的学习活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小学研究性学习完全可以体现出是一种课程,如许多学校开设的环境课、生活课等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个例证。从学习方式来看,研究性学习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即研究专题而组织起来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许多教师在施教过程中,都能在学科教学中用三种方式寻求问题,这三种方式是教师预测问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师生互动产生的新问题,围绕上述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索研究。从教学论的另外一个角度看,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同样是一种学习方式,但两者价值不同,研究性学习一旦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必定要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大变革,无数事实表明,人类社会认识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动力,而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就是在知识传承上只讲“继承”不讲“创新”;在思维方式上只讲“求同”,不讲“求异”;在学生发展上只讲“统一”不讲“差异”,因而崇尚接受性学习,冷遇了研究性学习,教师的牵扶和代替极大的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有识之士无不认为,当代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取向,应该是融东西方教育模式于一体,致力培养“T”型人才,(林崇德《*师范大学学报》20*年第1期)。林崇德教授指出,“T”型人才的“一”是向西方教育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创造力、适应性、独立性、实践能力”,“1”是发扬东方教育传统,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知识深度、理解水平、统一规范、集体精神”。引入“研究性学习”,又不否定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两者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就可以适应培养“T”型人才的需要。我们的新一代,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就可以展开“继承”和“创新”的双翼,翱翔在信息和科技的长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与从教学论的角度来考查,每个儿童都是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改变过去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着眼于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一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研究性学习这个理念,所引发的教学方式转变,完全适合小学生学习和发展。*市史家胡同项红、万平两位老师开展的专题探究课已经经历了三年时间,他们总结的经验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管理信息中心编写的《中小学校课程开发与示例》进行刊登,这项实验研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研究性学习实验以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按层次递进到六年级结束,他们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学生个人自选课题。教师整理合并学生课题,进行选题指导学生从教师整理合并的课题中再次选题,并自愿结成课题组,准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陈述;第二阶段为收集资料,实施研究;第三阶段为撰写报告,把收集资料进行综合整理,通过研讨,写出“结论”;第四阶段为课题宣读答辩,包括课题研究基本经过、课题报告,并对主要内容谈出体会。通过实验研究,他们得出了五点启示,一是学生潜能很大;二是小学生智能具有多元性;三是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发展潜能提供动力;四是新型智能理论得到了扩展和提高;五是教师的个性素质和教学水平有了全面提高。他们总结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在*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获得了专家一致好评。他们实验研究充分证明研究性学习在小学实施的可行性。在*三年级学生在家养了几只小蝌蚪,天天观察生长情况,记下它的变化,学生亲眼看到蝌蚪长出小腿,最后脱掉尾巴,跳出鱼缸,变成小青蛙爬走,而后写出了《关于青蛙研究报告》。我校二年级一学生亲手操作,把蒜瓣放在碟子里加上水,进行观察,写出了发芽、长叶、收获的全过程,并且还研究了什么时间换水,用什么样肥料,并与没加肥料蒜苗进行对比,最后写出《小蒜瓣是怎样变成蒜苗的》报告。以上是在老师通过研究性学习理念驱使下,带领学生开展的一些实验研究,证明了小学生有兴趣、有能力接受研究性学习,并为我们得到了以下启示:研究性学习确实能体现主体教育,并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任务落到实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认识与形成最初起中介作用的并不是直觉,而是可缩性大得多的活动本身。研究性学习,通过感性操作到表象操作,从表象到理性操作,可使外部动作逐步内化智慧活动;研究性学习从学生兴趣出发,引出对问题探索过程更是必要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动因,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对学生有浓厚兴趣问题,不让他研究是任何人也拦不住的,反之,一个毫无兴趣问题,即使你强迫他去探索,他也研究不出任何成效。研究性学习满足小学生学习兴趣,深化了学习兴趣,把兴趣转化成研究问题,促进了学生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学习时间,发现和开发了学生各方面的智慧潜能。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多方面潜能,当然也存在明显个别差异。素质教育特征就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研究性学习在时间的安排、问题的确立、研究视觉选择、方法的动用和结果表达,都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克服了学科课中回答同一个问题,计算同一个问题等弊端,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具有差异性学生提供自由发展和自主学习舞台;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课程的实施成为教与学相互推进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和学生关系发生本质变化,师生之间界限趋于淡化,教与学日趋平等,教师不再是知识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学生不再作为知识被动接受者,而成了知识的研究者,教师与学生互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构建,朝着促进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和行为方面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理解和研究性学习理念生成,使我们从理性与实践性两方面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同样适合于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发展需要,研究性学习从多角度证实了在小学教育中推行的可行性。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教育界面对新世纪社会发展而采取一项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价值观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种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的成为贯彻《课改》、落实《课标》的热点。在小学,研究性学习广义的解释: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狭义解释:其一,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的进行专题研究,内容涵盖了自然常识、社会常识等。其二,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或者模拟科学研究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无论哪种解释,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形态的角度来看,它包括了自主学习的课程(独立设置的课程)、追随学习者的课程(学生本位的课程)、师生共同构建的课程(随机生成的课程);从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来看,它是一种学习研究的方式而非学习方法,是学生对科学研究思维方式或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即使研究成果十分幼稚,甚至未获成果,只要经历独立研究,对探索的态度和方法、乐趣、艰辛等,有所感悟、体验,这种学习就是有价值的。还应指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方式,不仅是上述三方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也可以渗透到各学科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小学阶段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和目标定位

走进教学领域的研究性学习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实践,这种实践离不开理性探索,只有在理论指导下,研究性学习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小学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构建,首先必须建立以对研究性学习基本特征理解和目标的定位上,才能在理性指导下构建具体操作策略,否则的话,策略的构建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使研究性学习背离初衷和偏离方向,使研究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走上机械接受教育老路。

(一)认真理解小学研究性学习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特征是由研究性学习性质所决定的,研究性学“研究”这一本质特性外,它还具有开放性,包括探究过程开放,探究策略开放;交互性,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探索,相互影响。实践性,包括学生实践操作和实践应用,操作本身还应特别注意对知识的创新,对知识延伸;综合性,包括学科本身的综合和跨学科的整合。通过对研究学习性质理解,研究性学习基本特征,就可通过它的“自主”、“创新”、“实践”、“开放”、“探究”和“过程”六个方面来体现。“自主”就是把学生真正地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来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从问题提出到课题组成员组合;从指导教师选择到研究内容确定和实施;从研究成果评价及交流展示等都由学生自主决定,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置于核心位置;“创新”就是在创设问题探究的特定情境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另外,随着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研究中出现的困难必然要迫使学生不断变换思维方式,甚至丢弃“不理想”的成果,再造研究新途径,取得新成功,使他们的创新在实践中升华。再有,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往往不是书上的现成成果,不少是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以生活为底蕴,在知识的字里行间发现的,其结果,

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表现为创新的提高,一句话,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创新性学习,是创新实践的过程,是创新能力的再提高;“实践”就是让学生通过一个程序或过程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研究性课程中,学生必然要为解决问题而经历观察、试验、实习、劳动、创作等体验与操作,逐步使他们养成勇于探索、不怕挫折、勇于开拓、坚持实践的个性品质。在学科课学习方式研究中,学生必然运用生活的积累和新知识的启发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又是一种侧重思维和想象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开放”就是不仅要把学习内容完全交给学生,而且要为学生学好内容而提供时空,那种“猜模式”、“问答式”和“模拟式”在研究性学习中被“寻找式”、“发现式”和“自主式”所代替了。内容由学生确立,时空由学生支配,学生就可不会再受“单一”或“同一”的内容限制,不会再受“必须完成”或“限时完成”的时空限制,去研究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在一方领域了解现实、了解自己、体验人生,积累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实践知识;“探究”就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主选择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手段,由学生自主研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或小组研究,或独立攻关,或调查,或探索,从而完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过程”

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把过去传统学习的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变为重视过程和达到过程与结果的和谐。只有研究性学习,才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掌握和解决一般问题的流程和方法,亲身经历自我观察、实验、类比、思考、推测、论理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等较为复杂的探索活动,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从而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得出一个结果,往往采用一种办法,而如能考虑多种办法,再选出其中最优秀的,那么,这个过程,对于学生的思维扩展,想象力的丰富就是不言而喻的了,这种“多种考虑”的本身也就是研究性学习目的之所在了。

(二)准确对小学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目标进行定位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新课程在小学主要是“综合实践活动”或小学学科学习一种方式,其目标、价值取向与初中、高中都是一致的,但由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所决定,具体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就有所差异,实施中不能生搬硬套,统一模式。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要特别注意,无论是生活,还是知识都要从抓“基础”做起,对于学习的过程要从抓“体验”做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时期,此时的小学生头部生长速度逐渐减缓,四肢及内脏的生长加快。同时,男女差异逐步扩大。12岁的儿童脑平均重量为1400克,相当于成人的平均脑重量。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但这时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通过集体活动,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且对自己有一定的评价。他们的兴趣虽然有了广泛性,但还没有出现大的明显分化。学习开始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数学的概念、计算;语文的识字、阅读、写作;都是从语言的交流到书面的表达,逐步增加知识量。

通过对学科教学中研究学习特征的理解和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研究,小学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定位。

1、培养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会对自己身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发现和思考,并会感受和品尝自己动手、动脑取得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激起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和个性。

2、提高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应当让小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高探索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的是让学生逐步具备,基本合理地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探究品质。

3、学会合作

通过研究性学习,不断克服小学生的孤独和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共同享受集体的阳光。通过师生、生生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对话、交流等互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人际沟通的能力,看到团队的巨大作用。在让学生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个人或集体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成果的同时,要注意克服过分依赖群体,而丢弃自主独立、过分自负和淡化团队力量的弊端。

4、尊重科学

通过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按事物规律进行观察,认真思考,说话和行动都要有理有据,得出的结论要经起推敲和考验,并养成尊重他人的正确意见和想法的态度,同时养成遇到困难不回避,不放弃,直到经过反复探究,取得最后成功的坚强毅力。要帮助学生克服“见硬就回”,不求进取的自卑心理。特别要帮助小学生克服“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随帮唱影”重复别人的发现,重复别人的思路,重复别人的结论的不良习惯。

5、承担责任

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小学生明确,探究不仅是一种爱好、习惯,而且更是一种责任,逐步把责任意识转化为探究品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学科对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时刻把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后果联系在一起。研究性学习是国家与社会需要,只有通过探究性学习,成为创新性人才,才能为社会进步,国家的复兴而尽职尽责。

四、小学阶段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

策略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理念驱动下,根据具体条件而规定的方式和方法。我们在前文对小学研究性学习特征进行全面的探究和研究,为构建小学研究性学习应对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理念依托。对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必然使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应对策略,始终离不开“导向”而健康运作。

(一)创设学习情景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创设,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做到形象、真实、合理。学生都喜欢三维动画和卡通,把这些有目的引入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探究,看了画面比单看教材上的文字,学生说的话要多得多。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除了大工业、大建筑、大销费外,其余的要远比农村的孩子知道的少,比如《种子的传播》一课,城里的学生怎么也进入不了情境。如把学生带入山林,让学生身上挂满了“苍耳”,再通过探究,他们会明白“种子是由本身特点,凭借外力因素而传播”这样的道理。组织学生到河流源头探秘,学生看到源头的水清澈见底,再看看下游脏物漂浮,他们就会看到人类自己糟蹋自己的真实一面,对于保护环境,学生会由此想到许多研究性的课题。学校内部环境的创设对于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林园区”的建立,为学生研究树木的颜色、叶片形状、生长习性提供了条件;“气象园区”的建立,激发了学生研究天象和气象的成因、变化规律的热情;“花卉园区”则为学生之间通过栽培、管理、收获成果的亲身研究一比高低;“数学园区”的建立,通过可视图形、数学历史发展,为学生争强数学情感,提供研究的素材。除此之外,“外语园区”、“科技园区”、“天文馆”等的开辟,也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在更高层面地开展。由于学生年龄小,还不能一下子进入研究性学习的角色,学校为他们提供一些课题也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县实验小学为学生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三年级:

油江河的水能饮用吗?

“*三袁”的由来

“人民公园”的三次改建

四年级:

*县城的天为什么变蓝了?

荆江分洪区的地理特点

“女交警”是*人的形象

五年级

柳浪湖源头探秘

“物理学家王竹溪的少年时代”知多少

实验小学周边上的娱乐场所必须搬迁

“战火”还在世界哪里燃烧?

在探究上述问题时,学生在设计方案和实践活动中都能抓住事物的起因、变化、发展、结论、启示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诱导自主探究的策略

在《探究发展》一书中,作者有这样一句话:“快乐的课堂不见得就是成功的课堂。但是不快乐的课堂一定是不成功的课堂。”这里的快乐对象是学生,但真正的快乐必然是建立在学习对象自主研究高能力、每个人自主研究的高能力上。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自主研究积极性,诱发小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呢?其一、让孩子有所期待。期待是人的一种共有本能,教师、家长要利用这种本能让学生学会期待学习,期待成功;其二,学会反思。让学生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从教训中另辟新的思路,如,一张正方形桌子可坐4个人,同样的2张桌子并在一起能坐几个人?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能坐8人,通过研究反思,知道错在“并在一起”这个关键问题上,不是8人,而是6人;其三,培养学生质疑品质,敢于向教材挑战。比如《我的战友》,作者能这么详细描写当时的情境,就意味着他们离得很近,但为什么作者没烧着?抗美援朝时,中国最多的武器是步枪、手榴弹,人都烧焦了,子弹和手榴弹为什么没爆炸?《亡羊补牢》一课,农夫想到狼来了,既然狼那么贪婪,学生就会提出它能来过几次?培养质疑品质,就是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不轻信、不盲从,敢于“刨根问底”;其四,让学生走近修正。许多学生把学习看是一种负担,他们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常常是为完成任务了事,不再审视自己的错误,而达到修改,在这里,不难看出,“审视”是修正的前提,修正是目的,因此“审视”成了深层次的研究,如《坐井观天》一课,青蛙说“你能飞一百多里那么远”一句就应该加以修正,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说明它见识非常少,它又没到过很多的地方,这样一来,青蛙怎么能有“一百里”的概念?学生进行修正是十分必要的;其五,与“丰富”结缘。丰富自我是个性化的升华。我们都知道,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根基,而社会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即使是社会生活同时出现在人们面前,而对其深刻内涵还有不同理解。比如,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丑小鸭》一课,就应围绕“今天是丑小鸭,明天就可能是美丽的天鹅”去研究,只要有乐观的态度,不管山多高,“信心”的歌声都能把困难踏在脚下;不管路有多长,只要心中充满了爱就能走到远方。我们要鼓励学生,通过学会多元化理解去丰富自己,只有这样,学生的社会生活才会丰富起来,每一个人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自己才会在知识海洋中成熟起来,尽管我们达不到“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样样都懂,但是知道的东西还是越多越好,也就是说通过研究性学习来丰富自己,又用丰富的生活和知识来促进研究性学习质量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生活,用自己的知识去创造价值,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情感。丰富自己的基本形式和策略很多,而丰富自己的本身,就是一种自主研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个“度”。

(三)组织群体互动的策略

在接受性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答者绝对是好学生,绝对是少数,多数人是旁观者,其他学生心里开了“小差”,也无人问津。而研究学习则不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人人都是研究的参与者,个个都是主人。教师要善于通过合作研究的形式,达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研究性学习不是形式主义,当然也有把几个学生凑在一起,交头接耳讨论一下就算合作学习了,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真正的合作性研究学习是有质的规定性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者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而互相学习。它是受一定理念制约的,这就是说合作研究性学习必须有共同的任务,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学生之间必须相互支持、配合,面对面的互助学习;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的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在弄清合作研究性学习要义后,我们就要着力在它的价值取向上下功夫。合作研究性学习首先是培养合作精神,懂得合作是人类共存的重要条件,是培养人际沟通、人际交流的能力与合作的心态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的价值是它能有效地解决一个老师面对巨大差异的学生时,面临的困境,老师就一个,而学生不仅多而且差异又那么大,所以合作学习,能通过班内分组来解决老师面临的困境,另外合作学习能把个体竞争转化为小组竞争,克服个体竞争带来的冷漠、狭隘、自私、孤僻的心理,只有合作学习,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竞争精神和正确的竞争理念。合作学习离不开目标,离不开条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动机,合作是时代的精神,合作意味着学生要有开放的心态,进取的意识,改变现状的决心,合作特别意味着学生要有一种包容的心,在研究中如果不能很好地参加合作,就意味着学生在生活和知识面前放弃、容忍、退让、妥协;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负责任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责任,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内涵,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是老师一下子教出来的,而是学生一点点悟出来的。比如说,在解决25×16的八种计算方式时,一种也说不出来的学生,就会愧对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沟通与交流学生之间才能做到相互影响,在沟通交流中既相信自己又尊重别人,使学生懂得根据一个道理争辩时,可以据理力争互不相让,但是这些毫不影响同学之间的团结友谊。合作性学习重点是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这是一个任务的两个方面。比如说,综合活动课的远离《沙尘暴》讲怎样爱护环境,保持植被,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沙尘暴给人带来了生态灾难,由此学生可以联想到,江河污染,空气浑浊,这些都是由于发现问题而产生的吸引力延伸出来的,学生就会从多角度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习任务得到分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又比如说,现在交通工具很多,怎样归类,怎样选择,都是属于问题。“前进中的鞍山”,前进的标志是什么?在哪些方面鞍山有突出的变化,这样有吸引力的问题,同样是可以通过分解任务相互合作来完成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形成有凝聚力的稳定的团队精神。比如说,这个学生数学好,语文不太理想,这样就产生了强项和弱项,弱项转化为强项必须在稳定的团队里帮助别人或取得别人的帮助;研究性学习,本身产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与互相抱怨,互相拆台形成了对立,变成了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其结果正像一首歌词讲的“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合作学习常常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做到课内与课外相一致,相联系。以上研究性学习的合作目标,合作条件,我们需要在完善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真正体现出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成功者。

(四)启发意义构建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搜集数据,分析和处理信息,对信息的可靠性做出评估,修正并且完善解释,这也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质之一。探研性学习就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言,除自己的主观努力外,仍然要提倡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有意的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在中年级,综合活动课,教师的启发重点应以研究动植物为主,如,小动物中的兔子、小鸭、蝴蝶,植物中的种植、植保、收获等。教师组织学生选题搜集材料,拟出活动的小标题,写出报告,课题宣讲,甚至可以配上插图,并告诉学生,材料的搜集方式,可以阅读课外书报,访问家长和有关人士,有条件的还可以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在高年级,关注社会的问题在增多,但知识性的问题仍然占据重要位置,在程序上可提供包括选题、开题、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实施研究、写出报告、课题宣讲、写出论文。提供搜集资料的方式是阅读课外书报,开展社会走访调查,上网搜集等等,上述工作,其意义就在于要牢牢掌握“启发”这一重要环节,而不能对学生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启发意义构建的策略还要发挥家长、社区方方面面的参与作用,形成强大“启发”网络,从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六大方面为启发孩子开展创新性学习创造条件,我们这里说的启发决不是代替,更不是禁锢,而是因为学生年纪小,生活底子薄而提供的必要帮助。

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5篇

几年来,国家教育部门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地进行教材方面和课程体制方面的改革。早在1*9年市教科所组织推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时候,我校就积极响应市教科所号召,认真学习和探索的研究性学习。20*年学校派部分教师到上海青浦县实验中学学习,然后由这些老师向大家汇报学习的情况,印发有关的学习材料,提高了思想认识。邀请了市教研室和市教科所的专家到我校讲座、做示范课等,使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思想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20*至20*年我校紧跟改革的步伐,积极实践和探索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的探讨上,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二、课题组的组成

我校申报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后,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使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了保证。我校采取的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的课题组负责制。在老师们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成了以校长为课题组长的课题组,初一年级组的全体教师就是课题组的成员,教务处王春霞主任和李晖老师为课题负责人。

三、主要研究和实践过程

1、动员与学习

学校的主要领导首先从思想方面对全校教职工开展素质教育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教育。一方面多次派教师参加由开封市教科所组织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班和专家讲座,提高认识,以点带面;另一方面对全校的教师,进行了有关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教育并提出要求,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了安排。学校的教科室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和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指导工作。

20*年我校先后派课题组的*老师、*老师、*老师分别赴*、*、*等地参加中央教科所组织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课研讨会。他们听取了来自全国专家的汇报、经验介绍,考察了一些中小学的实验基地,研讨会从各个方面都使我们受到启发,对我校的研究工作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

在教研室的协调组织下,我们也充分利用了本地的学习资源,不断地学习外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十四中的河大附中把研究性学习融于课堂的观摩课、13中和实验中学开展综合实践的展览汇报和创新学习观摩课,使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2、实践与探索

(1)利用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题立项以后,我们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有关的课程,安排李宗领老师专职上研究性学习课。课堂教学的开展主要分这样几个阶段进行。

1、动员学习阶段;了解什么是研究学习,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怎样做课题的知识,和如何选题等,宣讲一些案例。

2、选题(包括初选,交流后再复选)

3、研究如何做课题,写出计划;班内交流,进行开题

4、各课题组收集资料、开展研究阶段;不断地进行反馈和调整。

5、各班进行结题报告会,交流研究成果。

6、总结评价阶段,整理出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论文集。

研究性学习纳入教学计划是学生能够全员参与的保证,开展这门课的教学是一个开创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内容上要侧重综合性和多样性,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重过程,重体验,不急于求成;注重克服困难精神的培养,懂得没有困难就没有研究,没有研究就没有科学。

研究性学习课的课堂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利用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开展的活动除了开题、结题交流活动外,还可以开展利用网络的探究活动;辩论单元活动、演讲单元活动既有学习准备过程又有活动开展过程;以及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讲座活动等;例如我们围绕“如何保护城墙”、“如何更好地开发开封的旅游资源”,开展了多次的讲座、讨论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十分欢迎。所以,我们认为开设研究性学习课,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

(2)利用假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0*年和20*年的寒假我们都组织了初一年级的全体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于放假前组织动员学习和培训,各班进行开题活动,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待下学期开学后进行课题成果展示、评比。整个活动自始至终,计划完整,工作有条不紊。如20*年4月的课题展示会,学校评出一等奖的课题成果有三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4个,对同学们开展小课题研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促进。通过这个活动,同学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积极动手,参与社会调查实践,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认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及体会

1、成果

“黄汴河的环境保护”的课题组研究,是我校组织学生与市环境保护协会合作共同开展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我校聘请了专家来我校进行环境保护、水源保护讲座,多次组织学生赴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和访谈让学生了解黄汴河历史的变迁,探索黄汴河水污染的根源及治理措施,课题组形成的的结题报告获得了市科协评比二等奖的好成绩。由我校李宗领老师带领部分学生组成课题组研究民间泡菜的制作研究论文参加了全市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交流大会;由刘书亭和王春霞老师指导的关跃、范华等同学制做的电子对讲门铃获得了市小发明一等奖,吕颖颖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的“灯泡更换器”获得了市小发明二等奖。在学校举办的学生课题研究成果汇报展示会上,同学们制作的菜肴,色香味俱全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高度评价。

我们还组织学生走访走访“SOS儿童村”送温暖献爱心并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进行“SOS生态”科技考察活动,亲身体会参加环保科技活动的艰难和乐趣,增强了作为现代人的环境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制作和比赛活动,成绩突出,我校获得了河南省科技示范校的称号。

我校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在青少年航模比赛中我校获得两个全国一等奖,五个省一等奖,三个省三等奖。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整理出版料了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学生论文集---《放飞梦想》。

课题研究有力的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去得了突出成绩。近几年,每年第一志愿选报我校的小学毕业生人数均居全市局属学校第一位。每年都有逾百名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并有多人在历年中招考试中进入全市前十名。毕业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升入高中后发展潜力大,苏强、柳超,孟进等同学曾取得全省高考理科状元或前三名的好成绩。章颖、李楠等十几位同学在高中即光荣入党。在20*年的中招考试中,有200人被省、市重点高中录取,两个实验班的126名学生中有118名学生升入省、市重点高中,王震、张喆两位同学同时以总分462分并列全市第一名。在河南省实施的“百、千、万工程”中,二十七中有教育专家1人,学科带头人3人,骨干教帅6人,人数之多,层次之高,居全市乃至全省同类学校前列。李克铖老师被评为部级教改新星,李学勤老师获得部级园丁奖,黄海燕、冯东辉、姜峰基等老师曾在部级比赛中荣获大奖,姜峰基老师被聘为我市初级中学唯一的一位省级“课件制作评审专家”,田香梅、王春霞等五位同志被评为市尖子教师。娄和彦、董彦、王瑞忠等数十人先后受到国家、省、市级表彰,其中部级先进10多人,省级先进20多人,市劳模3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近几年来,先后有周雅娟、俞维静、石莹、魏晓敏、李祖阳、董雪玲、李洁、何云、郭椅、徐剑、姜峰基、丁锋、张喜凤等十八位同志在开封市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体育、计算机等11个学科优质课比赛中获奖,并代表我市在河南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丁淑华等十位老师录制的示范课已面向全省发行。我校老师在全国、省、市有关比赛中的成绩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拼搏奉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最近两年二十七中学先后获得了中央教科所素质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全国知心家庭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师陶学陶”先进集体、省“推普”工作先进集体;市“综合评估优秀学校”“优秀基层党组织”、“依法治级’先进单位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2、体会

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因为历史上任何一项创造发明,都是在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