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资本市场的历史

资本市场的历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资本市场的历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资本市场的历史

资本市场的历史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股指期货 必要性 影响 风险管理 政策建议

一、股指期货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对于海外股指期货及其现货市场的比较研究表明,股指期货的开设有利于促进市场运行效率和信息效率的提高,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现货市场的效率,完善证券市场结构,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股指期货的推出可以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培育市场交易主体,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二、股指期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1.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虽然并不阻隔散户的投资和参与,然而无论从投机买卖还是套期保值的角度来说,机构投资者都具备小散户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也将提高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

(2)满足投资者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由于我国股市还不够成熟,股价和大盘走势上下震荡剧烈,信息披露仍不够规范,各类信息对市场的冲击与影响颇大。

(3)有利于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股市规范发展。我国目前正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创新,投资基金、保险基金、三类 企业 相继进入股票市场,开设股指期货将为其提供低成本的避险渠道和资产组合调整手段,便于其进行多元化的长期投资,从而真正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4)将会促使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两个市场活跃度的同时提高。这是因为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利用股指和股票两个市场进行套利是一种低风险的操作,因此将会吸引大量套利资金进入;同时,由于有了股指对股票的避险作用,使众多的大机构更加大胆地建立股票头寸。

(5)股指期货的推出给投资者提供了在牛市、熊市两种状况下均能盈利的机会。

2.股指期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消极影响

(1)导致资金的挤出效应。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品种,其推出必然会引起市场资金分流。

(2)机构投资者规模小,股指期货可能引发过度的投机行为。由于股指期货存在着杠杆效应,交易者只需支付期货合约价值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通常为5%~10%)即可进行交易,极容易引发众多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作为工具进行投资操作。

(3)对股指期货的风险监管缺乏经验。由于股指期货在我国是一个新的品种,同时它又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在运作中由于管理法规和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可能产生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交割风险等。在股指期货市场发展初期,这种不健全的机制会产生相应风险,导致股指期货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三、我国 发展 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措施

1.选择合适的标的指数。股指期货合约设计必须选择适当的指数。股票指数要成为股指期货的标,必须注意要有一定的市值覆盖率,而且个别成分股所占比重不能过大。

2.防范信息操纵。信息操纵是操纵者操纵市场的一种重要手段。如何杜绝虚假的市场信息干扰投资者,也是监管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另外,完善证券民事赔偿制度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3.交易所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交易所应采取各类风险控制措施以实现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包括:分级结算制度,涨跌停板制度,限仓制度,大户报告制度等等。

4.联合监管。对于股指期货而言,加强与现货市场的协调监管也很有必要。因为要操纵指数必须通过现货市场来进行。

5.完善机构内控机制。从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我国中航油石油期权的亏损,到法国兴业银行的欺诈案,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机构应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

四、一些政策建议

1.交易所对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1)实行会员资格审批制度。所有机构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批,获得证监会颁布的股指期货经营许可证才能成为股指期货的会员。

(2)建立保证金制度、强行平仓制度、限仓制度、涨跌停版制度和风险准备金制度等。

(3)建立稽查制度。风险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需要交易所实行严格的稽查制度,稽查的对象主要是会员。

2.投资者的风险监管。

(1)选择经营规范的经纪公司。投资者在进入市场之前,应选择一个具有合法资格、信誉好、资金安全、运作规范和收费比较合理的经纪公司。

资本市场的历史范文第2篇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人类多极化世界的客观历史发展进程是由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当前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的状况是什么呢?人类市场经济正处于客观的板块经济的历史发展阶段。

    人类的极块经济是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人类板块经济是以高度发达城市的市场经济为核心和主导,在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到由世界自然物质板块所决定和构成的人类高度同一的大市场并以此为根本基础实现多国经济高度同一的市场经济联合体。

    人类的板块经济是人类区域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历史产物。人类在客观的板块经济高度同一的大市场基础上构成人类高度统一的市场经济联合体。这个构成板块经济根本基础的高度同一的大市场,不是区域经济条件下多国市场的组合,而是板块经济基础上各国货币税收财政甚至社会保障与安全乃至在政治上实现高度同一的市场经济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是根本同一的市场经济内部多国经济与政治的高度联合与统一。

    当前人类板块经济主要有两面大类:一是北美经济板块,东亚经济板块与西欧经济板块;二是俄罗斯经济板块,南美经济板块,南亚经济板块及非洲经济板块。

    人类世界的板块经济是人类世界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与必然阶段。在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类经历了两个基本的历史发展阶段即人类自然物质生产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与人类工业社会化商品生产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

    人类自然物质生产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是指人类封建社会及其以前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其社会的物质生产是自然方式的小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物质生产,社会生产力低下,剩余产品少,市场规模小,市场以自然物质产品与小手工产品的交换为主。在人类自然物质生产客观历史发展阶段,由自然物质生产本质所决定的人类自然经济是人类自然物质生产主导的经济,自然物质生产的市场经济是人类自然物质生产与自然经济客观历史的补充。

    在人类社会客观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城市规模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必然产生人类社会市场需求与生产力低下的人类自然物质生产的矛盾。人类市场经济商品生产的客观历史发展必然变革人类小生产自然物质生产方式与物质生产力,必然产生人类工业社会化大生产。

    在人类工业社会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了人类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以小商品生产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产生人类自由资本主义。在人类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产生以城市为中心和主导的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产生了资本主义根本统一的国家市场,在此基础上产生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与资源的制约,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基础上产生了掠夺世界资源与市场的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矛盾必然产生世界帝国主义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市场经济和平发展。人类的市场经济经历了以大江大河大海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经济发展阶段,此即是以区域市场为核心的人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这种由多国经济构成的区域经济并不是建立在高度同一的区域市场基础之上的经济共同体,而只是在客观的区域经济基础上多国经济自然的区域组合。人类的区域经济存在众多的市场障碍,人类的区域经济只能是人类市场经济发展的低级阶段。

    在人类工业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基础上,人类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实现人类区域市场联合统一的人类板块大市场并在此基上必然形成实现人类板块市场高度同一的人类板块经济。

    人类的板块经济是人类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的板块经济是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

    当前人类区域经济正处于联合之中,人类板块经济正处于构成阶段。

    当前构成世界市场经济主体的有三大基本的经济板块:一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经济板块,包括加拿大;二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板块,包括中日韩朝及东南亚,日本地域狭小不足以成为单独的经济板块;三以西欧为核心的经济板块包括欧盟其他国家。北美经济板块已经建成。

    欧盟正大力加强作为板块经济根本基础的统一市场建设,已建立统一的货币,欧元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流通货币,欧盟宪法已经产生。一个散破分裂战乱的欧洲正在凝结成一个强大的经济板块,这是欧洲客观的经济板块运动,是欧洲历史上极其深刻伟大的革命。

    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板块亦处于客观的板块经济深刻的历史发展变革之中,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经济板块将是世界最大的经济板块。

    世界三大经济板块的组成方式必然是各具特色的。

    世界的板块经济决定人类世界进入和平与稳定发展的新时代。世界三大基本的经济板块共同构成世界市场经济的主体,共同主导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

    世界三大经济板块是以世界同一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是相互竟争相互联合相互矛盾相互依存不断融合的统一的整体。世界三大基本的经济板块决定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这是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稳定的基本的新三角。

    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的发展必然实现世界三大基本经济板块的大联合,必然实现世界其他经济板块的大联合,必然形成整个世界高度同一根本统一的大市场,人类在此客观基础上必然实现人类市场经济的高度统一,必然实现人类世界的大联合。

    人类在世界根本统一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实现人类伟大的理想--世界大同。

 板块经济理论的意义     一,板块经济理论是全新的关于市场经济与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揭示了市场经济在人类社会 历史发展中重要的客观历史地位,揭示了市场经济与世界大同人类伟大理想的客观内在联糸;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正视人类客观的资本主义社会,不要对人类的历史妖魔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客观历史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同一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同实现人类市场经济高度历史的发展;

    三,要实现世界经济与历史的发展,世界必须深刻认识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客观作用必须大力加强世界的市场经济建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规范世界的市场经济 ,大力发展世界的市场经济,推动世界经济与历史的发展;

    四,板块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构成统一世界市场经济的基础。人类只有在稳定发达的世界板块经济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人类世界持久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人类的板块经济是构成世界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在世界同一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各经济板块相互竟争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联合。开放一切市场,一切资源归市场所有。人类在世界市场基础上无需用武力开拓市场与资源,需要的是在高度开放高度公正自由的市场经济基础上展开和平的竟争;

    五,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经济板块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经济板块及以西欧为中心的欧盟经济板块是构成世界市场经济的三大基本经济板块,主导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构成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基本的大三角力量;

    六,板块经济理论揭示所谓一极世界的观点是错误的。板块经济决定多极世界理论的客观正确性,世界需要民主与合作,特别是三大基本经济板块之间更需要大力的战略合作,世界三大基本板块在共同开发世界市场,发展世界经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负有巨大的共同的战略利益与职责;

    七,大力发展板块经济。在三大基本板块经济中北美经济板块已建成,东亚经济板块与欧盟经济板块正处于建设之中,应适时代与历史的发展主流加速发展;

    八,统一独立的欧盟是欧洲复兴的历史必然,欧盟诸国应认识到自已历史的职责,加速统一进程,加强独立性,大力发展欧洲经济;

    九,日本属于东亚经济板块,这是客观的历史必然,日本应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回归东亚,中日联合,共同实现东亚经济板块与世界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十,台湾是不言而喻的。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是东亚经济板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台湾如何分裂,他都分裂不了。台独分裂中国只能是绝路。分裂中国就是从东亚经济板块分割出去,这同样是一条衰亡的绝路。台湾人民应看清历史的大趋势,认识到民族的大义,弘扬我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坚决反对台独,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板块经济理论揭示东亚经济板块必然是世界最发达最繁荣最强盛的板块,中国必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复兴!  

 

    关于板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区别

    区域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低级形式,板块经济是人类市场经济客观历史发展的高级阶段。区域经济亦是建立在自然区域基础之上的,板块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式。板块经济是在自然板块基础上市场的同一税收的同一甚至是政治经济制度的统一体。区域经济则不是这样的不仅规模小得多,而且区域经济只是自然区域经济的联糸而不是统一,更重要的是板块经济是走向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人类板块经济的更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建立世界统一的市场统一的法律与制度。 

 

    世界的大同首先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同一,是共同的统一的市场,是世界资本劳动商品及资源的市场统一,是世界社会保障福利制度的同一,是世界法律的统一,是世界安全与军事的统一。 

资本市场的历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

Abstract:The semi-industrial management is a realistic option on resources of urban history and culture.This management can protectresources of urban history and culture,create economic benefit,develop urban economy,and enhance urban competitiveness.In theprocess,we should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conduct and citizen desire,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businessdevelopment,actual need and future need,integrate resources based on"brand",and take market operation.

Key words:city,resources of history and culture,semi-industrial management

一、城市历史文化资源

半产业化经营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有必要在保护中经营,在经营中保护。在这种保护与经营的关系中,半产业化经营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1.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绝不是要破坏这些历史遗存,而是要更好地予以保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采用“政府规划、政府投资+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即“半产业化经营”。其益处有:一是因为有政府的规划与投资,不仅不会对历史文化资源造成破坏,而且还会在政府指导下引起市民对当地历史文化遗存的高度重视,并主动保护之;二是半产业化经营之后产生的经济收益反过来会回馈历史遗存的保护,为当地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一种经济上的保障。

2.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创造经济效益、发展城市经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一旦经营成功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必然会产生规模效应,带动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创造经济效益。半产业化经营之后,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变成了当地的经济资源,为城市带来的经济利润将是不可估量的。

3.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体现:一是有利于积聚财富,发展城市经济;二是有利于凝聚人心,共同建设城市;三是有利于形成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品牌。

二、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应解决的问题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是指由“政府规划、政府投资+产业化经营”的一种新的经营模式。经营中应积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1.处理好政府行为与市民意愿的关系。城市历史文化对于市民的凝聚作用是十分强大的,是市民精神食粮的重要来源之一。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市民的文化心理之间有一种天然的默契。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政府代表市民的根本利益。政府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制定规划、招标、组织实施、检查督促等手段,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予以保护和经营。当然,市民的参与也是十分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没有市民的支持和认同,这项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与市民结合、优势互补,既能使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定位准确,又能使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处理好历史遗产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关系。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最重要的特征是地域垄断性,对城市来说是一种人无我有的独特资源。城市的中心区既是商业的黄金地段,往往又是历史遗产的富集区。现代商业开发必须在保护历史遗存的前提下进行。

3.处理好现实需要与留有余地的关系。开发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应留有余地。我们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迅速过渡的时期,城市在集聚膨胀的同时也在快速地吞噬着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如不科学规划与积极抢救,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就会丧失殆尽且不可逆转。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品位的提升要求我们保留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因此,在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半产业化经营中还要处理好现实需要与留有余地的关系。

三、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的内容

1.通过半产业化经营整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产业优势总是以资源优势为前提,资源的整合又与良好的政策环境、正确的资本运作、相关的服务系统分不开。不同的城市可以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但半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整合城市历史资源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例如,几年前浙江省为了更好地整合城市资源,在政府的推动下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投资休闲旅游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涌现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宋城集团、杭州乐园等一批休闲、娱乐主题公园,为杭州打造“世界休闲之都”集聚了骨干力量。

2.通过半产业化经营建设城市文化。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在世界的排名靠前,但是文化竞争力则有所欠缺。

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大城市更是以文化论输赢。以丽江古城为例:墨绿的石子小路,香格里拉超尘脱俗的山水美景,扬州烟花三月的烂漫,让人怦然心动。

这就是利用文化资源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成功案例。

通过半产业化经营建设城市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注重历史和传统。历史和传统是一个城市的个性和品味所在,失去了历史和传统也就失去了城市的文化之根。人要诗意地生存在城市中,就必须通过文化策划、创意和不同的传播渠道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再利用,继承并发扬光大、进而创造与衍生这种根文化。二要注重城市的建筑与雕塑风格。建筑与雕塑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一个城市形象的象征,是艺术环境的整体表现。城市形象标志可以找到很多──巴黎的凯旋门和埃斐尔铁塔、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北京的天安门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建筑物使得一个城市的形象变得鲜明具体,可以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三要重视城市文化名人的作用。城市文化名人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毛泽东和韶山、巴金和上海、鲁迅和绍兴、沈从文和凤凰古城等都是将名人和提升城市竞争力联糸起来的典范。

3.通过半产业化经营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城市文化不仅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可以创造城市经济价值、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宝贵遗产,它不仅仅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氛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强对市民的凝聚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推动城市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经营好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4.通过半产业化经营打造城市品牌。要想使城市焕发独特的魅力和萌生鲜活的生命,要想在未来的城市商业化竞争中取胜,一个城市首先必须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必须给予人们一种独特体验,否则城市之间将缺乏本质上的差异性,失去吸引力,流于平凡。城市品牌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城市财富,是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一座城市的真正价值实际上存在于城市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头脑中,城市竞争说到底是品牌的竞争,它包括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和联想度。知名度就是品牌认识的程度,即品牌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美誉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认可,对城市有好的印象、好的评价;忠诚度表示该品牌在消费者心中不可替代的程度,人们对城市有一种依恋感;联想度是指通过品牌而产生的所有联想,比如想到“上有天堂”就会想到“下有苏杭”。

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城市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积累、沉淀、改造、创新,必然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并成为支撑城市发展的无形力量。一个包括历史文化底蕴、现代文化内涵、市民文化素质、城市文化设施与配套服务系统在内的城市文化品质的整体水平,可以反映这个城市的现代文明水平。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进行市场化运作。要充分发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配置经济资源,而文化是社会资源的重要部分,文化产业可以而且必须接受市场的配置和整合。文化资源通过市场的配置和产业化方式运作,可以产生利润、创造新的社会财富。这不但有利于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利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运作也必须通过市场化运作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增加就业、创造价值、刺激消费、涵养税源等重大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以“品牌”开路进行资源整合。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半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中,应以“品牌”开路进行资源整合。例如广州市近年来着力打造“花城”品牌,以“南国花城,激情商都”来构建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活跃的当代工商业基础,与广州人热情开朗、钟爱自然、善于经商、勇于创新的性格特点融为一体。这种选择可以集中政策优势、投资优势和人力优势,厚积薄发,值得借鉴。对于已经形成产业基础的城市,依然应紧紧围绕城市“品牌”这一主线,并根据城市本身的市场、资源和技术能力等因素,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资源整合。

3.要注重满足现有文化消费需求,进而创造和培养新的文化消费需求。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后,渴望满足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注重满足现有文化消费需求。当然,满足文化消费需求不是被动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物质载体,生产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使文化产业得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强.伏羲文化是建设名城天水的精神支撑[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3)

资本市场的历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有效市场 弱型有效 股票市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一、有效市场理论概述

有效市场理论是由美国金融学家尤金・法玛提出的。他对有效市场的定义是:如果在一个证券市场中,价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那么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为了分析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的反应程度,研究人员通常把信息分成三种类型: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并根据证券价格对不同信息的反应程度将市场分为三个层次,即弱型有效,半强型有效和强型有效。

弱型有效是指资本市场的证券的价格充分地包含和反映了其历史价格的信息。一般认为,若市场达到弱型有效,则技术分析策略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若市场达到弱型有效,则用历史信息无法预测未来价格,那么随机误差项就有可能为正,有可能为负。当市场达到弱型有效时,我们也称证券价格“随机游走”。

半强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市场充分反映了所有公开信息和历史信息。若资本市场达到半强型有效,那么依靠基本面分析无法获得超额利润。而强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市场充分反映了所有信息,这意味着即使是获得内幕信息都无法获得超额利润。

二、弱型有效市场理论实证研究方法

弱型有效市场是指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历史交易信息,股票价格遵循随机游走的规律。但在现实生活中,证券的后期价格是在前期价格的基础上变化的,但收益率却可以独立于前期,所以一般用收益率代替价格。证券价格随机游走意味着收益率与历史无关。所以,我们采用序列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如果序列相关系数为正,则意味着前一期股票收益高于平均收益,则后一期收益也会高于平均收益;前一期收益低于平均水平,后一期也会低于平均水平。反之,则相反。无论序列相关系数是正是负,市场均未达到弱型有效;只有序列相关系数为零或接近零,市场才达到弱型有效。为了让数据更有连续性,波动较小,本文采用对数差分收益率代替简单收益率。

三、我国股票市场弱型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一)使用的数据。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为上海证券交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日指数收益,即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原始数据来源于东兴证券),收益采用日指数的对数差分计算得出,并采用前复权指数,使之更有连续性,滞后期选择10个交易日。本文采用的数据的时间区间为2005年6月3日到2009年12月28日,并把这四年多的数据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5年6月3日到2007年10月16日,在这期间,沪深指数都从历史的较低水平上涨至历史最高点;第二个阶段为2007年10月16日至2009年12月28日,这期间,沪深股市又从历史最高点回落到历史低位后再一个较小区间震荡。笔者希望探究在中国股市大起大落的四年里,投资者是否可以根据历史信息获得超额收益。以下所有数据处理均用STATA软件完成。

(二)上证综指回归实证分析。

使用序列相关检验时使用的回归模型为:R_t= _0+ _1 R_(t-1)+

至6124.04点,创下历史新高,求出这段时间的回归方程:

R_t=-0.4527R_(t-1)+0.0379

se= (0.1149) (0.0100)

t = (-3.94) (3.81)

P =(0.000) (0.000)

df=60 r^2=0.2084 F_1,59=15.56

其中R表示上证综指对数收益率,原假设H0H0为回归系数 1 1为零,即随机游走。双尾检验标准为:在显著性水平 __________H0H0。假设显著性水平 __()_D_Dd______

上证综指在2005年6月3日到2007年10月16日期间,从998.23点上涨至6124.04点,创下历史新高,求出这段时间的回归方程:

se=(0.1149) (0.0100)

t=(|3.9) (3.81)

p=(0.000) (0.000)

由上述回归方程可以得出,上证综指在2005年6月3日到2007年10月19日拒绝了随机游走的原假设。说明前一期的指数收益会影响后一期的指数收益,市场并没有达到弱型有效。同时我们可以看出相关系数 1 1为负数,说明随着上证综指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投资者的收益率是不断下降的。方程中的拟合度不高是由于本文只是讨论前一期指数收益对后一期指数收益的影响,并未考虑其他因素,但很显然指数收益受众多因素影响。所以,拟合度不高不会影响对市场的整体分析。

2007年10月16日到2009年12月28日,上证综指从历史最高点6124.04下跌至1668.93点,后在较低水平窄幅波动。同理求得回归方程,用无截距的回归分析,得出方程:

R_t=0.0388R_(t-1)

se = (0.1307)

t= (0.3)

p= (0.767)

df=59 F_1,58=0.09

由上可知,上证综指在2007年10月16日到2009年12月28日的指数收益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无法拒绝随机游走的原假设。说明在这一期间上证综指市场基本达到弱型有效。

(三)深证综指回归实证分析。

2005年6月3日到2007年10月16日,深证综指从2590.55点上涨至19600.03点。同样采用无截距的回归分析,得出方程为:

R_t=-0.4915R_(t-1)

se=(0.1124)

t=(-4.37)

P=(0.000)

df=61 F_1,60=19.12

由上述方程可以看出,深证综指在这段期间拒绝了随机游走的原假设,市场并未达到弱型有效。同时,也可以看出,和上证综指一样,随着深证综指不断创下历史新高,指数的收益率是不断下降的。

再计算出深证综指2007年10月16日到2009年12月28日的回归方程,这段期间,深证综指也从历史最高点下跌至历史低位。无截距的回归方程为:

R_t=0.0584R_(t-1)

se=(0.1310)

t=(0.45)

p=(0.658)

df=59 F_1.58=0.2

从上述方程可以看出,深证综指在2007年10月16日到2009年12月28日的指数收益率在5%的显著性下无法拒绝随机游走的原假设。可见,深圳股票市场在这一期间基本达到弱型有效。

四、结论及意义

(一)结论。

本文通过对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指数收益率从2005年到2009年底四年多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上证综指还是深证综指在2005年6月3日到2007年10月19日的暴涨期间,两个市场都无法达到弱型有效。而在暴涨过后,2007年10月16日到2009年12月28日两个市场均不能拒绝随机游走的原假设,即两个市场基本达到弱型有效。

(二)意义。

有效市场理论对证明市场能否有效融资投资有重要意义,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从本文来看,中国股票市场在2007年10月到2009年12月基本达到了弱型有效,这意味着投资者很难从历史的交易信息中获得超额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中国的股票市场正在逐步向着有效性方向发展。

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技术分析难以使他们在资本市场上获得高于平均收益率的收益。所以,无论是中小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应该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向公司的基本面分析,根据行业发展,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来确定投资方向。

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大市场监管但不干涉市场。对于有效市场而言,信息在市场上的反应快慢和程度决定了这个市场的有效程度。所以,政府应该大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使得市场更加公开透明,促进市场提高效率。

(作者:北京语言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金融学)

参考文献:

资本市场的历史范文第5篇

学史明智

身为投资者,有太多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研究借鉴。欧美资本市场的历史动辄几百年,经历的风风雨雨和坎坷曲折可能也会出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研究其发展历史,对于判断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很有参考意义。

同时,欧美拥有一批公认的投资大师,他们已经成文出书的投资经验、投资心得也对中国的投资者很有帮助,如约翰・s・戈登写的《伟大的博弈》,详尽地向我们讲述了从1653~2004年华尔街的故事,被认为是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虽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欧美的经济体制有很大区别,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也不会完全一样,但是学习资本市场重要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事件,对于投资者自身的视野是一个很好的拓展。

牢记历史教训

在投资界有一句名言,“历史能够给我们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来不接受历史的教训”,相信这句话大家在自己的投资理财历史上也都深有体会。中国从2005年底开始的大牛市,以有色金属板块的大涨开始,随后金融、地产、钢铁、军工、航空、资源类股票一棒一棒接力,指数连续创出新高。许多投资者叹息:这只股票我买过,却很快就卖了,如果不卖现在已经翻5番了。或者是这只基金我曾经买过,但刚买了一个月表现不好,就亏钱卖了,现在它已经涨了50%,比后来换的基金表现好很多……这就是要让投资者记住牛市中持股很重要,基金也不能凭短时间的业绩去判断好坏,否则常常会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好了伤疤忘了疼”是人们易犯的毛病,受不了诱惑,频繁地买卖成了常态,因此悔不该当初的事情常常发生。牢记并接受历史教训,是我们应该铭记在心的信条。如果将过去的事情抛脑后,相信在同一块石头上还会摔倒更多次。

历史并非简单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