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摘 要】从最近几年的中考可以看出,在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的比例有了量的调整,加大了对文言文中常用词、翻译以及应用的考查,而从学生的分数来看,文言文的得分率却是最低的,因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加大对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本文就针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以及应试的策略提出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却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一现象在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则表现为:学生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常常是一知半解,导致发生的一些错误常常是贻笑大方。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工作。

一、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问题

1.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厚

由于当今社会中文化环境的缺失以及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影响,使得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在他们看来,学习文言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中能够多拿文言文的那十几二十分,而在新时期下,青少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内涵,在加深他们对现代汉语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口头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然而如今由于内在和外在的双重影响,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功利层面上,学它就是为了应试。再加上老师讲课的枯燥无味,学生本身对文言文也就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

2.学习习惯不良、方法不得当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没有多大的自觉意识,自然也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也就不会有多好的成绩,然而这一切说到底不能都归结于学生的错,一般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的模式基本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讲课,而学生坐在下面听课,时间长了之后,学生就一味地去复制老师讲解的知识,也就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老师的问题

1.教育理念陈旧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基本理念,而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的相统一也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特点,然而现阶段一些语文老师在应试压力的影响下,没有过多的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味地强调其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甚至于在一些老师和学者看来,文言文的学习纯属是浪费时间,是无用功。

2.缺乏文言文方面的知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老师作为育人的工作者,那么对其的要求就更高了,为了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瞬息万变,作为老师应该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技能技巧,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然而现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在应试的压力下,以及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影响下,老师并没有重视对自身知识储备以及技能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就是参考教科书,将课本中的内容复制给学生,考试的试卷也是从网上拷贝下来经过组合而凑成的,时间长了之后,老师自身的知识储备早已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二、关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应试的相关策略

(一)更新观念

由于一些学生存在文言文无用论的思想,因而老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首先就要引导他们去更新自己的观念,要使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认为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考试,要让他们知道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陶冶自身的情操,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与此同时还能加深自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因为现代汉语是脱胎于古代汉语的,而且现代汉语中好多还都保留着古代汉语的表达结构。通过这些了解,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会得到更新,自然会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端正态度,从而认真地学好文言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因而老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的时候,老师在引导学生们对文章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来推测题目的由来,这样学生们在阅读理解的时候就会来着问题去进行,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效率。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大多是由老师翻译讲解,然后学生做笔记、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效率不高,而且根本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而,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也就能够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率。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各组员之间完成各自的常识搜集、翻译等等任务,然后进行综合分享,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合作中进行文言文的学习。

(四)拓展延伸应用

对文言文的学习不能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要能够学以致用,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文言文的知识以外,还应该积极地引导他们将文言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也能让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加强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极为关键的,因而也就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那么针对于当前初中文学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老师们应该积极地去改正,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建霞.文言文教学转向的尝试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5期

[2]司徒晓飞.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朗读[J].阅读与写作.2002年07期

[3]陈秋光.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01期

【作者简介】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策略;阅读能力培养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需要重点教学的内容。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提高英语阅读方式的丰富性,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从当前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缺乏真实的学习环境,以及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采用的阅读教学策略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应总结出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策略。

一、初中英语阅读策略应用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待改进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但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习惯上均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学生的阅读速度相对较慢。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英语阅读材料大多篇幅较长,只有具备相应的阅读速度,才能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将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在阅读时往往会逐字逐句进行阅读,往往读会前句忘了后句,导致学生会反复阅读,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生词上,这种阅读策略会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不住全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二是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针对阅读内容缺乏段落大意上的理解,无法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掌握文章的基本意思,无法形成对文章的总体把握。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较强的耐心。学生在看到较长的阅读篇幅后便会失去阅读兴趣,在遇到较难的阅读材料时,便难以坚持阅读,而依赖教师的讲解,由于学生自己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极大地影响了阅读的效果。

(二)阅读活动中未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没能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解英语阅读内容过程中,教师只是结合教学设计进行灌输式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参与感,使学生难以利用相应的阅读策略进行阅读。二是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互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只有采取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更好地筛选阅读素材,从而扩展知识范围,增强阅读的体验感。三是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对阅读材料的选择,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导致阅读课程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未能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选择相应的阅读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造成一定难度。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运用的难点探讨

(一)学生自身阅读水平的影响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言,其在词汇、语言习惯和语法结构方面都和汉语有较强的差异性,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对于枯燥的英语知识,学生在学习的初期,面临着较高的难度。同时,受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无法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导致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难以进行高质量的阅读。

(二)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接受程度不高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过程中,对英语阅读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缺乏对英语阅读的热情,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大多数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不会主动进行阅读,往往是在教师的被动引导下才会进行英语阅读,由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英语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对英语存在抵触情绪,使得学生缺乏对英语学科的热爱与良好的学习品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

三、初中英语阅读策略运用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与路径选择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分析

1.布置好课前阅读任务由于大多数初中阶段的学生不能很好地形成对阅读的正确认识,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适当的制度对学生进行约束,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在英语阅读开始前,为学生布置明确的自主学习任务,并且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将不懂的内容进行勾画,在课堂上集中解决,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会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在预习中,通过小组组长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从而集中反映给教师。而教师可以对同类问题进行分类合并,从而给予集中解决。这种模式能大大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2.课堂阅读策略的运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在熟悉了英语阅读文本后,教师便可以结合阅读材料讲解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英语阅读活动中进行运用,使学生在长期锻炼的过程中,学会针对不同的文章内容选择相应的阅读策略,强化阅读效果,在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的同时,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探索,使学生在长期摸索与总结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有效的阅读策略能让学生的英语阅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师应该加强英语阅读策略的针对性。因不同学生在英语的阅读能力和认知基础上存在不同,所以,教师需制定个性化的阅读策略,比如,对于阅读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着重加强对其语法、词汇的训练,让其能自主理解阅读文章的大意。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对其“深层次阅读”的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精读文章,深刻理解文章内涵,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3.加强课后的反馈与总结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在阅读结束后,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吸收的情况,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与长处。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对阅读策略进行优化,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英语阅读并不仅局限于课堂阅读的过程,而应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的评价、反馈和总结。即使在阅读课堂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中也必然存在阅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二)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分析

1.拓展学生的词汇量英语词汇量是学生阅读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而且,由于初中英语的词汇相对丰富,因此,教师应制定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单位时间内记忆单词的数量,比如,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的单词记忆法或词根式记忆法。总而言之,充足的词汇量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必要条件。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文学类或者科技类英语阅读素材,让学生在日常阅读的过程中加强词汇的总结,帮助学生不断拓展词汇量,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2.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阅读的基础,使学生在坚持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详细来讲,第一,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基本技巧。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读全文,在遇到生字词时进行勾画,在阅读结束后进行查阅。或者,让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文章词意的猜测,能够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同时,也要认识到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控能力。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专门的英语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阅读习惯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并对学生的完成状况进行详细考核。只有发挥教师的有效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才能为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积极因素。3.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通俗而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对课程充满兴趣,才能获得继续学习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对英语阅读充满兴趣,才会在坚持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所以,教师应针对性地改进阅读教学策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多种方式不断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阅读与探索。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可以高频率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让信息技术和情境教学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的英语学习电影,组织英语话剧互动,为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从情境中感受不同人物的语言特色。此外,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对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在和学生的沟通中要充满“爱心”和耐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良好的教学策略下,使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性、深层次的阅读,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核心素养。总之,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教师应总结问题,深入探究阅读教学策略,积极分析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策略,通过对学生的长期引导,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并且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对初中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面临的阅读难点进行了总结,比如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兴趣不足、没有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薄弱等问题。笔者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比如,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和兴趣等。只有做好上述几点,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鹏雁.浅谈初中英语阅读策略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7(4):345.

[2]冯建明.初中英语阅读策略运用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探析[J].才智,2016(12):189.

[3]滕雅莉.探究初中英语阅读策略的运用与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4):194.

[4]樊川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英语广场,2018(11):129-131.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学生

近些年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新兴教学方法之一。当前,一些大陆教育学者开始关注并实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经过不断推广、传播与应用,群文阅读教学已在我国初中语文教育领域中初具规模。但是,群文阅读教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高效实施路径,真正推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群文阅读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把一组文本用某种特定方法组合起来,引导初中生进行阅读,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与阅读能力。另外,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选取的文本,通常都是以多个议题或者一个议题为中心,并在阅读环节中紧紧围绕所选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进而达成一致意见。

(二)群文阅读的基本特性

选文多向性。从群文阅读的定义可以发现,群文阅读选文具有显著的多向性特征。即群文阅读中的文本选择,其议题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选题开放性。群文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其关键就在于所选议题的可讨论性与开放性;共识一致性。由于群文阅读选题具有突出的开放性特征,因而群文阅读所选议题并没有固定或唯一答案。从本质上看,群文阅读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共识的一致性。[2]

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信息化阅读的要求。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教育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以及信息整合能力。群文阅读即是透过各组文本挖掘出隐藏在文本中的各种信息,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归纳与总结发现信息、整合信息的方法。与此同时,信息时代的最突出特征就是不规则化的信息与大数据化的信息,这与群文阅读教学以大容量阅读信息为根本的教学思想正好相吻合。所以,初中群文阅读教学是适应信息化时展要求的新兴教学策略。

二是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初中阅读教学模式以单篇阅读教学形式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过于重分析与重讲解的弊端,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初中学生的阅读自主性。[3]而群文阅读所表现出的阅读大容量与阅读大信息化的特征,弱化了初中阅读教学的讲解分析基础,使得阅读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以贯彻与落实,对确保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意义深远。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群文阅读有效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束缚,提升了初中阅读教学的整体成效。

三、初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

一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由于群文阅读教学的始发点与最终归宿都是确保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因而在初中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在整个阅读环节中的主体性。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时,应该引导学生共同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议题讨论,尽可能体现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民主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是调动阅读积极性。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施更具挑战性。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突破传统机械的、被动的阅读观念束缚,重视初中学生的阅读主动性与自觉性,不断丰富阅读内容、创新阅读形式等。[4]所以,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最大程度调动其阅读动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关键路径。

三是践行小组合作模式。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群文阅读策略时,要高度关注小组合作模式的应用。具体来讲,小组合作模式就是教师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自由讨论有关议题,并总结出本小组的观点与看法。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对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领域,群文阅读教学的诞生,不但创新了阅读教学观念、改变了传统单篇教学模式及单元教学框架,而且大大丰富了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内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兴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并不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取缔,而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王朔.从“作者之死”谈“群文阅读”――“群文阅读”中的文本,学生及教师关系解读[J].重庆教育,2013(06).

[2]程春梅.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研究简论[J].中学语文,2007(01).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有效性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背景下,对初中的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比较重要。传统的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教学发展要求,将有效教学的策略加以应用就比较重要,这也是素质教学的要求。

一.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教学低效原因

1.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难点。在当前的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没有重视文章,而对字词比较重视,这就造成了教学的本末倒置的现象出现。当前初中语文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对全文的翻译比较重视,但在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学习的方法等方面就没有得到重视,这就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出现。

再者,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没有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恐惧的心理。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有着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中就对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心存畏惧,在学习的压力上比较大。这就不利于文言文知识学习的效率提升。还有是比较缺少独立学习的精神,对老师的文言文教学的依赖性比较强,不能将独立学习探究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另外,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上相对比较呆板,对知识的迁移也比较缺乏。老师不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对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不到有效体现。对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就有着阻碍。

2.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低效原因分析。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在教学的模式上没有进行创新变革,以及教学程式化相对严重,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能有效激发。再有就是文言文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难点,这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就是比较大的难点,学生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压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有效激发。

另外,初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方式上没有及时的创新。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影响,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重视个性教学,以及在文言文的教学手段上相对比较单一化,这就造成了具体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问题出现。从而就造成了整体的教学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实施

第一,加强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要能将教学的目标得以明确化。只有在教学目标上得到有效明确,才能真正的促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提升,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要能在学情的掌握上能全面体现,不仅要能对教学的信息加以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初中阶段刚接触到文言文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就不宜过高,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树立其信心。

第二,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课通过情境创设或者是导语的巧妙设计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在初中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或者是对一些名句的借用等让学生能产生共鸣,选择恰当的导语以及情境,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兴趣进行激发。

第三,将初中的文言文诵读的教学要不断加强,让学生能够在诵读的过程中正确的对待,然后逐渐的形成良好阅读习惯。这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就有着很大的帮助,文言文的语言能够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有着积极作用,诵读过程中要对读音以及语速等充分重视。要注重对文言文中的多音字以及通假字加强重视,文言文的朗读过程中要能学会断句,对朗读的语气加强重视。

第四,初中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能对教材得到合理化的应用,以及在教学的方法应用要体现出灵活性。要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上充分重视,只有保证教学的技术应用科学性,才能有效促进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加以应用,可以通过动态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这就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有着积极作用。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应用下,能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挥。

三.结语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3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4―0053―01

初中语文教学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其中阅读教学又糅合了语言的积累、理解、运用和情感的熏陶,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字词句段篇,切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需要,基于文本,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基于文本的认知性阅读教学策略

1. 字词语境理解教学策略。字词的理解离不开所在的句子和语言环境,结合语境理解字词意思又有利于深入理解文本。如,在教学《老王》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老王的性格,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对于“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的理解,就应抓住关键字“攥”,结合语言环境分析――老王在当时的处境下还能给杨绛一家送东西,杨绛反而给钱,“善良”误解了“善良”,致使几年过去以后,渐渐有了“愧怍”之情。

2. 字词溯源理解教学策略。对于有些篇目的阅读教学而言,追溯字词的本义,有利于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闲人”的含义时,不妨对“闲”字溯源。当学生了解“闲”字的意义后,再结合苏轼的生平处境,让学生理解此文主题就会更容易。

3. 诵写强化教学策略。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一定要建立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之上。背诵有规范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积累篇章、积淀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意义,加强背诵是语文学习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从多读多背入手,对那些要读要背的文章,要诵写结合,这样才能形成夯实的语文基础,真正解决语文教学的积弊。

二、基于文本的理解性阅读教学策略

文本意义的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对文本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领悟作品的内涵。因此,基于文本的理解性阅读教学策略有:

1. 深钻教材,精研文本。教师对教材编排的理解和对文本意义的把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课前教师务必深钻教材,精研文本。如,《斑羚飞渡》虽然入选到动物单元,并且编者也在诱导师生树立人与动物共存的意识,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但从《斑羚飞渡》文本本身出发审视文章的主题,应该达不到编者的这些意图,或者要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深钻教材,精研文本。

2. 依文究理,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基于文本的理解性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依托文本,真正找回自己的主体地位。这其中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要在阅读中理解,在引导中理解,在朴实的教学中理解,不超越文本理解。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关于让学生理解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时,可以把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和《儒林外史》第六回《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中刻画严监生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场景进行比较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品析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语言、动作和外形,充分依托文本语言增强教学效果。

三、基于文本的创造性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应提倡对文本的创造性理解,重视有创意的阅读。对文本的创造性阅读就是要创新文本,即创设新意境,创建新材料,创写新语言。

1. 模仿迁移策略。学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模仿,因此,阅读教学应充分利用文本资源,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模仿。如,在教学《理想》一诗时,让学生模仿续写诗歌,收效甚好。

2. 共因迁移策略。基于文本的阅读教学,会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经验、技能,而这种知识经验和技能又会迁移到对其他文本的解读中。所以只要能寻找到已有知识经验、技能和受迁移文本间的共因成分,就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 情境迁移策略。在基于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创设适合文本意义场的情境,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才能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才能使创新文本不偏离符合事物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的轨道。例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写愁思,学生感受自会独特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