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振兴盈利模式

乡村振兴盈利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村振兴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村振兴盈利模式

乡村振兴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一、引 言

为弥补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在2017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目标和实施路径。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种要素资源的投入,金融要素就是重要投入资源之一。为强化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农村信用社一直承担着支农主力军作用,尤其在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使农村信用社在产权改革、资产规模、管理机制、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变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存在的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不健全等问题,影响着农村信用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功能的发挥,亟待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目标和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模式上。关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目标方面,朱承亮(2015)指出在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中,赋予了其服务“三农”与实现盈利并存的双元目标,并提出了双元目标由低度协调向高度协调的路径。[1]何登录(2015)认为应通过产权改革来进一步创新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发展的服务模式,同时还应提升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2]周明栋和陈东平(2016)指出2003年启动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核心目标是基于市场化原则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以提升金融服务三农的水平,但应避免改革偏离支农方向。[3]蓝虹和穆争社(2014)认为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应推动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应盲目地将农村信用社改为农村商业银行。[4]关于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组织模式方面,学术观点差异较大。就合作制而言,何广文等(2003)认为农村信用社应该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以规避股份制的不足。[5]而谢平(2001)则认为合作制原则需要一系列前提条件,而我国不存在合作制存在的基础前提,农村信用社不具备向真正的合作制模式转向的可能。[6]就股份合作制而言,张忠山(1994)认为股份合作制是集合作制和股份制的优点于一体的组织形式,是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合适选择。[7]但张成君和肖丕楚(2001)指出,由于存在股权相对封闭、平均等问题,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效率相对较低。[8]就股份制而言,王家传和张乐柱(2003)指出我国农村信用社不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制,而且具有股份合作制的特征,但股份合作制有内在的缺陷;长期来讲,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9]刘社建(2012)也指出,应该将股份制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10]就农村信用社的产权组织形式而言,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多种形式并存。王秀丽(2011)在对农村信用社的三种产权制度的利弊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中等水平地区和工业化程度高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以分别采用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形式。[11]童元保(2013)则从各种改革模式的优势及中国国情出发,指出农村信用社改革多种模式应该并存,并以海南为例给予佐证。[12]

上述文献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的讨论具有其合理性,但缺乏改革目标的系统性规划。同时,在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选择上,并未达成一致性意见,许多学者是基于特定阶段发展情况或案例分析,提出了可供选择的模式,但不可否认,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来选择农村金融模式的观点是符合辩证法的。基于此,笔者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分析其面临的现实矛盾,进而构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多目标体系,并提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施路径,以期有利于农村金融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实矛盾

新中国建立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探索巩固(1950年至1957年)、曲折发展(1958年至1978年)、恢复合作(1979年至1995年)、规范合作(1996年至2002年)和深化改革(2003年至今)五个发展阶段。其间,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几经更迭,组织形式改革不断深入。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整个变迁轨迹,并呈现出了特有的显著特征:(1)始终都体现着“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政府主导行为;(2)不同利益集团动态博弈的过程;(3)改革的根本目的具有同一性,即为服务“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总体来看,农村信用社在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现实矛盾,亟待在深化改革中予以解决。

(一)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支农任务与内在盈利性要求存在矛盾

从政策层面来讲,国家设立农村信用社的目的就在于服务“三农”发展。但是,农业作为弱质性产业的属性没有改变,面临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一直存在,这就使得农村信用社承担着较大的政策性成本。基于成本收益原则考虑,某些处于经营亏损状态的网点就应当撤并,但出于服务“三农”的政策性需要,这些长期经营亏损的网点就不能撤销。以中部某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县辖内某一分社由于业务量偏少,常年处于亏?p经营状态,县联社就撤销了该分社的物理营业网点,并设置了离行式自助银行(ATM),结果当地老百姓意见很大,乡镇政府也不同意撤销该物理网点,最终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重新恢复了该分社物理网点,设置的自助银行基本处于荒废状态。显然,这种情况与 “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的改革原则是相悖的。

同时,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过程中,在将股份制金融企业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目标的指引下,农村信用社开始将盈利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在此背景下,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放倾向于追求大项目及非农类项目。结果显示,尽管农村信用社仍是支农主力军,但在追求盈利性目标的指导下,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效果开始受到一定影响。据CHFS(2014)报告数据显示,农村家庭的信贷可得性仅有27.30%,远远低于城镇家庭信贷可得性占比的51.70%,意味着农村家庭信贷约束占比为72.70%,远远高于城镇家庭约束的48.30%(见图1)。

(二)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现状与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要求存在矛盾

1.法人治理架构形同虚设。理论上而言,农村信用社设立社员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进而聘任经营管理层,形成了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架构。但现实中的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架构与理论上的运行机制相差甚远。由于社员大会成员中大多为内部员工,其他社员中也多为关联贷款户或职工亲属,这种情况导致社员代表大会很难有效发挥功能。同时理事会成员中内部理事较多,外部理事来源有限且难以独立,这种来源和构成的理事会也很难发挥作用。监事会名义上与理事会处于相等的层级,但从内部行政级别看,监事长低于理事长半个行政级别;从党内职务看,监事长是党委委员,而理事长是党委书记。因此,监事会同样难以有效发挥监督作用。

2.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农村信用社分散的股权结构以及股金来源的不规范,加上“民营资本官营化”的特征,使得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机制无法有效发挥应有作用,导致农村信用社的具体经营管理权被“三会一层”之中的内部股东所控制,集中体现于理事长、监事长、主任等领导层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事务之中,进而产生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三)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现状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要求存在矛盾

目前,我国居民在农业消费领域呈现出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共性消费向个性消费转变、物质性消费向精神性消费转变等特点。与此相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进而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农村家庭金融需求为例,一方面,除了传统的存、贷、汇等业务外,农村家庭开始逐步参与风险金融市场。据CHFS调查显示,中国农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中风险资产占比明显增加,由2011年的9.98%增加到2013年的15.90%;另一方面,农村家庭通过正规金融市场参与的金融类别也相对丰富,据CHFS数据显示,除衍生品外,农村家庭参与的正规风险市场有股票、基金、理财、非人民币、黄金和债券等。

伴随着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农村金融市场上的正规金融机构不断增加,且民间金融也相当活跃。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现状却无法有效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1)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不够强。整体来看,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为主,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收入上以存贷利差为主,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同时,农村信用社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模式发展相对滞后。(2)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问题不断凸显,呈现出“水落石出”的现象,致使在经济高速增长下掩盖的问题显性化。比如,至2015年9月末,中部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高达20%,资本充足率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13.75%。[13]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的隐性不良也在不断增加。在业务流程上违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在柜面业务办理过程中,有些农村信用社员工违规为自己办理业务;在贷款“三查”过程中,也屡有违规行为发生,如贷款主体不合格、评级授信不规范等。此外,尽管多数农村信用社都建立了风险管理、法律合规、审计等部门,但并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3)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农村信用社选人用人机制仍然不够灵活,与市场化要求相差甚远。在员工招聘上,近亲繁殖比较严重,出现了许多“农二代”、“农三代”现象,这导致了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普通的基础性操作员工过剩,二是创新性、专业性员工严重不足。在员工岗位管理上,也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现象,市场化用人意识不强。同时,较多的农村信用社按照行政机关模式采用科层制结构,即按照厅级、处级、科级和科员的行政级别进行套用,每一职级的晋升需有在前一职位任职年限要求,体制相对僵化。(4)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农村信用社绩效考核机制相对落后,无法与先进金融企业相提并论。据中部某县农村信用社考察发现,员工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无法做到明确量化每个员工的业绩,致使员工绩效薪酬发放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平均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同时,对于违规违纪行为惩处存在从轻处理的现象。

三、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多维目标构建与

目标落实模式比较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多维目标构建

1.深化农村信用社政策性目标改革,始终坚定服务于“三农”发展的市场定位。通过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明确其“立足县域市场,坚持服务‘三农’”的政策目标,避免改制后的农村信用社出现盲目追求城市大项目的倾向,促使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现代化、普惠金融发展及全面小康建设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2.深化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改革,不断促使其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完善其治理机制建设。首先,持续推进产权改革,组建股份制农商银行,这是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机制的前提。其次,在产权改革基础上,构建包括党委会、社员大会、理事会、高?管理层、监事会及利益相关者 “六位一体”相互制衡、相互融合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机制。最后,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积极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培养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二)落实农村信用社改革目标的模式比较

1.政策性改革目标的落实模式比较

为推动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农村地区发展,有效落实国家支农政策,德、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均制定了支持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相关政策举措(见表1),尽管每个国家的政策具有一定差异性,但对于促进本国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均起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启示我们,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政策性目标改革中,原有针对农村信用社的优惠政策不仅不能取消,还应适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允许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样享受原有的优惠政策。

2.治理机制改革目标的落实模式比较

(1)关于组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模式比较。一般而言,将农村信用社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可有两种模式进行选择:一是直接将单家农村信用社更名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二是在多家农村信用社基础上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就第一种模式而言,容易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和员工的积极参与,同时组建手续相对简便、费用相对较低;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农村信用社可能会为了改制而出现账面造假、法人治理机制先天不足等问题。就第二种模式而言,能够获得更为精确的清产核资结果,也能够推选出相对高效的管理者,同时在法人治理机制等方面也会更加健全;但存在手续相对烦琐、费用相对较高、待合并机构员工间易产生摩擦等问题。由于涉及地方政府税收转移等利益问题,可能得不到新法人机构非注册地地方政府的有效支持。总体而言,在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过程中,各地应结合本地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2)关于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机制的模式比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公司治理结构指公司所有者、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之间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而广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仅是建立一种制衡关系,更重要的是追求科学决策,不仅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努力??现股东及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供应商、客户、员工、企业所依赖的社区以及监督管理者)综合价值的最大化。[17]二者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狭义公司治理机制在于通过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实现维护所有者利益之目的;广义公司治理机制则在处理好权力制衡问题基础上,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由此可见,广义公司治理结构认为,公司治理不应该局限于股东对企业经营者的制衡,而应该更广泛地涉及公司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但现实中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司治理机制。因而,农村信用社应基于广义公司治理机制的理念,着眼于科学决策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落实法人治理机制改革目标。

(3)关于健全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机制的模式比较。在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机制上,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基于行政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基于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就行政化经营管理模式而言,容易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竞争意识不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内部缺乏经营活力、吃大锅饭等不利于发展的问题;而就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而言,则可以促使农村信用社真正贯彻“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促使其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强化风险管理、健全用人机制等等,进而促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发展。从目前现实情况看,发达区域的多数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机制市场化意识较强,但中西部广大地区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仍存在明显的行政化经营管理思维,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因而,农村信用社应增强市场化经营管理意识,健全经营管理机制。

四、落实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落实农村信用社政策性改革目标的实施路径

1.强化支农业务监管。一是注重股东来源。在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过程中,注重吸收农户和“三农”企业入股,尤其是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通过与法人股东签订相关协议的方式使其承诺支持“三农”发展。二是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在制定农村信用社章程时,应将服务“三农”发展作为主要任务或目标写入章程,并切实贯彻执行。三是注重业务范围监管。通过加强农村信用社涉农业务监管指标的考核,确保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要避免农村信用社将大量资金投向虚拟经济领域。

2.完善政策支持。一是废除业务发展的歧视性政策。在财政资金存放等领域,废除在开户及存款等方面的不合理政策,切实给予农村信用社开立财政资金专项专户、住房专项维修基金专户、社保基金专户等资金专户资格。二是完善有关优惠政策。在“营改增”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利息收入的可抵扣项目,并及时将中央财政、省财政和县财政关于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足额拨付到位。在支农再贷款和扶贫再贷款等涉农项目中,应给予农村信用社较低的再贷款利率,并切实提高支农和扶贫贷款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同时,建议在存款保险费率上也给予农村信用社优惠费率。三是协助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地方公检法等机构应积极协助农村信用社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同时,对于存在不良贷款的公职人员,应严格限制其评优、晋升等资格。四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制度。由省财政厅牵头,建立全省性的农信社风险补偿基金,以增强农村信用社整体抗风险能力。具体操作上,风险补偿基金可从农村信用社交纳的相关税收中提取,并由县级财政逐级上划至省财政,交由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联社等部门联合管理,以用于弥补因各类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导致的农村信用社经营损失。

(二)落实农村信用社治理机制改革目标的实施路径

1.关于组建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思路。一是优化股权结构。按照相关要求,改善股权结构,适度提高股权集中度。同时,应加强股东资质认定,将不符合股东资格要求的股东进行清理。二是推进高风险信用社并购重组。依据相关规定,引入金融机构或优质企业作为并购方对高风险农村信用社进行并购重组,并在重组过程中完成股份制改造,进而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三是分步推进改制工作。鉴于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不平衡的状态,如果通过行政命令确定全国“一刀切”的改制时间,势必会出现农村信用社的监管指标造假行为,甚至会出现地方监管机构与农村信用社的“合谋”行为,即农村信用社在地方监管机构默许下调整账面监管指标,以达到符合改制的要求。因而,应考虑各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差异性,分阶段、分批次完成改制目标。

乡村振兴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电商;影响因素

当前,农村发展已经达到瓶颈,需要一种新的方式来打破现状。在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农村电商应运而生。但当前各地区电商水平各不相同,农村电商发展相对较晚,加之农村基础条件差,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导致电商发展缓慢。但农村电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形式,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从问题源头出发,分析农村现状,找出关键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克服发展阻碍,以促进农村电商稳步发展。

1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线下实体行业严重受阻,电商行业随之快速发展起来,农村电商也悄然兴起。目前,农村电商正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如农村电商数量少、规模小,大多产品依旧使用传统的销售方式,并没有充分借助电商力量进行发展。

2农村电商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2.1基础设施的影响

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2.1.1道路设施不通畅。产品的输运离不开平坦宽敞的道路,完善的道路设施是电商产品走出去的基础条件。目前,许多农村仍然是原始的土路,一旦遇见雨雪等恶劣天气,道路变得泥泞难行;老旧的公路道路狭窄,无法会车,大型车辆更是无法进入农产品产地,产品无法大批量的运输出来,散装运输增加了二次运输的成本。同时,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长期缺乏维护,道路坑洼不平,对产品的质量和运输速度难以保证。特殊节假日还会出现占用道路的现象,严重影响电商配送速度,阻碍电商发展。2.1.2网络设施不标准。电商的发展需要宽带网络支撑,网络信息能够让农户及时掌握市场的供需情况,从而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与存储。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僻,村落规模往往较小,导致网络运营商因经济利益与设备投资产生矛盾,阻碍了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农村基础网络设施的投资建设一般是按照最低标准进行,其中光缆、交换机、网桥、中继器、路由器及网关等设备落后[1],难以满足大面积村庄上网服务的需求。当前部分农村依旧存在网络覆盖面积小、信号差、价格不合理及运营商服务态度差等问题,阻碍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2.1.3物流发展不完善。物流是连接电商和消费者的枢纽,农产品走出生产地需要物流行业的运输,物流将产品运输到全国各地。但目前,农村地区物流发展不完善。首先,农村物流站点数量较少,在农产品丰收时节,需要物流大批量运输产品,现仅有的几个物流站点难以满足农户的运输需求。其次,物流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农村物流缺少保鲜技术先进的存储仓库,配送以普通货车为主,但生鲜农产品大部分需要冷藏保鲜,对冷链运输的要求较高,普通仓库的储存和普通货车的运输不仅会影响生鲜农产品质量,直接增加物流成本,还会使电商从价格和速度上失去优势,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2.2资金方面的影响

资金是电商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均需要资金的支持,因此,资金投资回报率、融资难易程度和投资风险控制等,都是制约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若资金链断裂,则会导致风险成本增高,甚至可能影响电商的存活。2.2.1资金投入大。电商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投资,前期需要购买昂贵的高科技电子设备,缴纳入驻平台费用、平台保证金、产品的推广费用等;中期需要投入线上推广宣传的资金;后期需要不断投入运营维护资金。在前中期销量低的情况下,资金投入大,收益少,投资回报率低,短期内难以达到正常水平的盈收,造成了入不敷出的局面,对于经济实力薄弱、抗风险能力低的创业者,将会直接影响他们投身农村电商行业的积极性。2.2.2融资困难。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持续稳定的融资。农村经济薄弱,融资水平也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房地产行业的大额融资标准。而农村、乡镇、县城的银行贷款金额少,形式单一,利息高,信任度低,抵押品范围小,申请难度大,还有一些以诈骗为目的、骗取个人信息的融资方式,让农民对融资贷款望而却步。而且农产品资金投入时间长,产品单一,受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风险高利润低,部分投资单位不再提供农产品资金投资服务,农村融资难成为影响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2.2.3资金管理水平低。资金管理水平和电商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缺乏系统性的资金规划会影响企业的战略性发展。农村电商的资金管理相对落后,缺少对流动资金的管理,战略风险意识薄弱。农村电商的发展往往是自发组织的,缺乏合同与规章制度的约束,对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没有准确的界限划分,关于资金账目也缺少具体的记录、审核和管控[2]。

2.3专业人才和思想观念的影响

农村地区人力资源丰富,但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稀缺,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人们对新兴行业不熟悉,易产生抵触排斥心理,导致农村电商行业发展缓慢。2.3.1专业人才稀缺。电商行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与传统的经营行业不同,不仅需要基础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对计算机、数据库、电商平台等有详细的了解。电商行业的技术问题需要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但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村民对互联网的误解,对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不够重视,对外来优秀技术人才引进力度不够,并且没有持续高效的引进人才,导致人才出现断层现象。另外,引进人才的目的是留住人才,但农村电商行业对引进人才的保障措施不够全面,导致人才大量流失。目前,农村电商专业技术人才依然严重短缺。2.3.2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农村老人孩子居多,且文化水平偏低,导致人们的观念相对落后,在土地利用方面依旧受传统思想影响,主要体现在散户生产销售,土地资源不能实现集中化、规模化管理,销售方式落后,消费状态落后。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人们对电商等新兴行业存在很大的抵触心理和误解。再加上农户对农产品缺少品牌意识,往往忽视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农产品的潜在商业价值。

3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具体对策

依据农村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出具体的发展对策,只有地方政府提供保障,社会力量进行支持,电商团体积极发展,才能让农村电商快速有效地从发展困境中走出来。

3.1政府层面的对策

3.1.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策支持是发展农村电商最权威、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有利于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如2020年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出台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35年)》提出,要深化电子商务进行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面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3]。在国家政策实施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完善农村电商的支持政策,帮助农村电商发展,具体举措包括进行电商扶贫、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完善物流体系建设、扶持农产品加工及支持乡村创新创业等,这些举措均能为农村电商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1.2加快基础道路设施建造。2019年,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商务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开展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加强农村流通设施的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4]。地方政府不仅要对农村公路进行改造,还要加快“户户通”水泥路工程的进程,加快对泥泞土路的施工建设。对破损老旧公路进行保质保量地拓宽改造,地方政府与村民互相携手,以政府出资为主,以村民出资为辅,共同建造系统性的交通网络,实现街巷硬化全覆盖。村委会组织成立相关的管理小组,解决道路卫生打扫、路面洒水维护、道路治理及修复损坏等问题,为产品运输开拓一条宽敞安全的道路,实现物流运输不拥堵、提高产品运输效率的发展目标。3.1.3增加资金投入,解决融资难问题。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成立电商专项小组,电商创业者准备好相关材料提交给政府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即可领取到相关帮扶资金和相关设备,最大限度地帮助电商解决前期资金投入大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官方网站提供多方面的融资方式,保证融资渠道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时性,防止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农村电商破产。例如,传统的银行贷款,对电商创业者可以实行首年免息贷款,对手机银行贷款进行规范审核调查,为电商发展筛选出安全可靠的融资平台,缓解农村电商企业由于资金投入大造成的资金运转压力。3.1.4增加农村教育资源供给。增设公立职业技术学校,为农村学校提供基础设备设施,提供学习条件,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已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电商知识技能培训,提前培养电商行业后备军。最重要的是优秀教师资源的配置[5],农村教师教学条件艰苦,教学环境差,工资低,难以吸引优秀教师。为此,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为特殊困难岗教师实行补助;对长期执教者,优先考虑评优评先。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生活水平,为教师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提高农村的教育程度,使村民更好更快地学习电商知识,充分了解电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3.2社会层面的对策

3.2.1增加物流平台数量。道路交通是产品走向市场的基础,物流是将产品运往全国各地的保障。不同的物流发往不同的地方,物流数量越多,发往的城市越多,产品的市场份额就会越大。目前,农村市场广阔,物流企业要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产品流量大的农村增加农村物流站点,为不同产品设置不同的业务服务,升级物流站点的基础设施,为农产品提供专属的流程。对于冷鲜农产品做好冷链保鲜服务,保障好产品的质量,提高物流的服务效率,增加物流企业的盈利。3.2.2提高网络运营效率。网络运营商要增加网络信号塔和基站数量,对于落后的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替换,增加大规格光缆的数量,加速5G网络的发展。增强信号强度,使网络在全村无死角覆盖,保证网络的安全稳定性,提高网络的应用效率,应尽量减少因网络问题导致信息不畅而出现的漏单、数据不能更新、信息误差等问题。为农村增设网络运营站点,让农户不用出村就能快速办理网络业务,设立专门的套餐业务,完善售后服务机制,使电商能够在网络平台上稳定安全快速地销售自己的产品,提升电商运营效率。3.2.3增加电商平台数量。电商平台就像一个市场,用户可以利用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销售平台直观地了解产品的基本信息,同时也为农户提供线上销售渠道[6]。电商平台的数量直接影响农户线上市场。在保证交易安全的前提下,增加电商平台数量,如开发全新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制定科学有效的制度和规则,做好有效的监管保障,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全新的平台要以农产品销售为载体,把农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扩大线上消费市场。

3.3电商层面的对策

3.3.1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对于电商团体来说,电商的发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因此,要不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提供多种就业岗位,给予丰厚的报酬,为其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使其能够安心留下来帮助电商发展。例如,提供解决人才的户口、住房、出行、子女上学和医疗保险等问题,留住人才。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培训课堂,为当地失业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并与学习者签订培养计划,使其获得专项培养。3.3.2改变传统思想方式。电商的发展需要在传统模式下进行创新。电商发展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电商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传统的电商平台上销售产品,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销售,如新兴起的自媒体小视频、直播带货等,利用自媒体软件,如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和今日头条等进行宣传。电商团体要把直播带货充分利用起来,邀请当地网红、知名人物等参加直播带货[7],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改变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智能化与网络化管理资金,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地控制成本,还能分析市场行情和区域的产品需求,进行合理的资金分配,还可以聘请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提高资金运转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改变小农销售思想,使其不再局限于线下实体店销售模式。通过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处理和精美包装,将产品升级,实行品牌化,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突出产品特色;分析消费群体需求,对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拓宽消费群体,增加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

4结语

农村电商必然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形式,虽然有政府支持和社会帮助,但农村电商的发展依然困难重重,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唯有克服困难,农村电商才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稳步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袁津生,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5.

[2]胡宇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7):105-106.

[3]佚名.两部门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EB/OL].(2021-01-20)[2021-09-15].

[4]佚名.关于开展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EB/OL].(2019-04-29)[2021-09-15].

[5]钟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71-76.

[6]霍秀秀,刘星余.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产品电商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82-83.

乡村振兴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小城镇建设暨“百城提质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会议安排,现将xxxx办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小城镇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全市小城镇建设座谈会召开后,我们立足x书记对我办提出的发展“以乡村旅游为主要特色的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策划方案,明确了“312”的目标构架,即通过三年时间,实施一个战略(xx乡村振兴1336飞鸟型战略),实现两个率先。

(二)主要做法

1、围绕城乡统筹,打造便捷完善的市政服务

一是初步实现了全域谋划规划,聘请浙江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推广中心对我办全域乡村振兴进行整体规划,先后谋划规划了产业、环境、设施等各类项目136个。整个规划瞄准全国标杆、紧贴**实际,真正起到了“看起来心动,做起来激动,完成后实用”的引领作用。二是初步实现全域道路互联互通。我们科学谋划,积极整合各类资金,围绕村内、村与村、村与景区,办事处外联四个重点,先后改建了xx线,xx线两条县道、新建了8条区内旅游线路,对全域所有村庄的大街小巷进行全面修缮,正在建设联通xx乡的温大线,正在谋划规划联通xx镇和xxx景区的“xx天路”,初步体现了出门不沾土,干活不沾泥,旅游任我行的建设成效。三是初步实现全域旱厕归零。我们紧紧抓住农村“厕所革命”的历史机遇,实施了全域户厕改造,目前,已新建2a级旅游厕所10座,已改造农户旱厕528户,初步实现了入厕没异味,家里少苍蝇,游客喜盈盈的改造目标。四是初步实现全域美丽乡村改造。我们充分利用**小镇确立为全国美丽乡村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谋划,内引外联,把太行山东麓美丽乡村带上升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战略,先后争取省市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全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大力实施安全饮水、雨污管网改造,天然气入户等项目,初步显现了村村换新颜,处处景不同,户户有提升的治理效果。

2、围绕城乡统筹,打造清新优美的宜居环境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聘请省林科所、市林业局、河南农大等单位和高校对办事处进行实地勘察设计,制定了办事处整体绿化方案和各村实施方案,丰富果树档次和品味。二是推进社会化运作,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原则,将办事处绿化工作分段打包给专业公司,解决树木的成活率和后期管护问题。目前,我办廊道绿化、山体绿化、荒山绿化三项工作同步推进,共绿化面积1830余亩,栽植各类树木15.4万棵。三是加强利益连接,累计流转xxx、xx、xxx土地1100余亩,为群众予以每年每亩800元的绿化补贴,连续补助5年,极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热情。特别需要汇报的是:我办克服了去年十年不遇的旱情影响,保证了近90%的树木成活率,辖区自然生态明显改善。xxx等3个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xxx等3个村被评为河南省森林乡村;我办被评为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乡(镇)。

3、围绕城乡统筹,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一是在**小镇龙头区域,深入挖掘殷商文化、封神文化,与凤凰数字科技达成协议,利用**小镇建成区域,打造主题文化展演区、党建体验区和亲自体验区,深度开发极具本土文化特色的沉浸式和体验式文化产品,共同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数字科技和文化展示有机融合的精品工程。二是在支点区域,以村庄和耕地为核心载体,植入旅游接待、文化体验、农业种植、村庄休闲、农事娱乐等功能业态,全面改变村庄旧面貌,力争实现人在景中、村在画中的宜居目标,打造古风xxx、五谷xxx、水印xxx等村级名片。三是在重点区域,利用xx、xxx国家传统村落,xxx省级传统村落的金字招牌,争取上级古村落保护资金和国开行贷款,以特色民宿、网红体验、红色教育为差异化内容,打造xxx探险研学培训基地、xx**慢谷乡村度假基地和xxx古**民宿体验基地,构建大框架、多层次、立体化,集游、学、研、养多功能于一身的**特色旅游度假区。随着各类项目的建成投用,我办辖区干部群众投身旅游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截至目前,我办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个,新开旅游餐饮15家,新办民宿6家,新建旅游游乐设施9处,新增旅游线路8条,辖区群众人均增收4000元。基本实现了村村业不同,户户有特色,人人能增收的振兴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乡财县管”的体制中,乡级财政只能维持正常的工作运转经费,基本上没有结余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二是土地利用受限,目前还没有配套的土地政策作保障,小城镇建设将无法展开拳脚。三是群众文明素质与小城镇建设的进度还不相匹配,在后续管理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下步打算及意见建议

(一)关于资金问题。建议:一是由市、县建立固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将小城镇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统筹,按照逐年增加的原则,固定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确保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二是争取发行小城镇建设债券。三是争取国开行长期贷款支持。四是争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

乡村振兴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6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的返乡创业,

确定将从创业场所、资金支持、创业培训等5个方面提供支持。

事实上,随着全国范围内掀起新农村建设的大潮,发展效益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技化道路是未来我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这给大学生在农村创业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大,每年都有新的优惠政策出台。

许多地方政府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施行减免税收、小额贷款优惠、技术、场地优惠等等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给返乡创业者大力的支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营销、挖掘市场机会、开拓新市场等方面,比较有优势。

这里整理了几个回乡创业的同学的故事,他们可以说是“领头雁”,

结合当地经济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闯出一条致富路。

核桃与蘑菇

江利斌老家在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西井村,地处太行山腹地,全村400户农民全年的收入就指望着家里的梯田和宝贵的核桃树,收成好不好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江利斌带着村主任的嘱托和全村人的希望考了山西农业大学,他早早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带着技术、项目回村创业”。既然村民把种植核桃当成主要收入,江利斌就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听选修课、泡图书馆,还以创业实践的方式学习核桃种植和嫁接技术。家乡的荒地成为了江利斌最好的试验田。

江利斌不仅学习种核桃。在一次创业论坛上他认识了师兄,参观了师兄的蘑菇大棚之后,江利斌琢磨着怎么把蘑菇引进到村里。他认为种植核桃效益好,但核桃的收益期较长,一颗核桃树从种植到结果要用三年的时间,这三年村民不能干等着。蘑菇的生长周期是40天左右,村民空出来的时间就能把蘑菇栽上了。蘑菇的废料可以给核桃树当肥料,核桃树的树枝正好是培育蘑菇的原材料。

为了验证自己栽蘑菇的技术,江利斌在学校周边承包了大棚,每天上完课就往大棚跑。蘑菇成熟了就跑市场卖蘑菇,然后再种上。大学四年江利斌成为了菜市场的熟客,学校周边菜市场的蘑菇供销几乎被他“垄断”。

大学毕业后,江利斌带着种蘑菇的经验回到村里。四年里,6000多棵核桃树种满了山间。他决定带着乡亲们大干一场,一边种核桃,一边栽蘑菇。江利斌成立了核桃种植合作基地,引进文玩核桃,这种核桃不仅个头均匀,而且品相好,卖得快。江利斌算了笔账,每个菌包放两斤干料,能够产出两斤左右的蘑菇。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面放5000个菌包,一茬就可以产出10000斤左右的蘑菇。40多天的收益期,只要温度、湿度适合,很快就能看到效益。

江利斌现在是山西省黎城县绿翼核桃合作社的理事长,黎城县利斌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理事长。目前,村民陆续加盟合作社,每年增收6000元以上。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吸引了5名来北委泉村创业的大学生。

牧草之苜蓿

张振华就读于华中农业大学,父亲是镇上的养牛专业户。从小和农业打交道,张振华高三就有了创业的想法。

内蒙古是中国畜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加之三家大型奶企业落户周边,奶牛养殖场便多了起来,这样庞大的畜牧养殖环境使牧草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可说是供不应求。张振华家是养殖专业户,对外地供应的苜蓿草价格高、质量差的现象只能望洋兴叹。那时候张振华就想:为什么不自己种苜蓿草呢?这样就不用依赖外来的牧草了。他还了解到,投资苜蓿种植产业,从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到拉动致富,都十分有前途。

张振华的母亲坚决反对他创业,家里人都盼着他能考上好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摆脱农村的生活。张振华十分看好家乡的畜牧发展,也对自己的想法很有信心,更不觉得自己的事业落在农村有什么不体面的。劝不动母亲,他就和父亲分析畜牧产业的形势和发展,终于在软磨硬泡下说动父亲投资。

父亲给张振华买了拖拉机和收割机,还建了近20000平方米的牧草储存厂房,前后一共投资了200多万元,支持他创业。2014年高考过后的那个暑假是张振华最忙、最累的,7月到9月是苜蓿草的收割期,张振华整天忙着在地里割草、运草,渴了就喝上几口井水,晚上回家顾不上吃饭倒头就睡。辛苦之后是丰厚的回报。10月,1000亩的紫花苜蓿销售一空,他赚了150万元。

高考后,张振华瞒着父母填报了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张振华被调剂到植科院,他发现“歪打正着”――这里的环境更适合自己选择的苜蓿种植业。他把大部分业余时间放在了图书馆以及数据库上,查找和苜蓿相关的资料。

2014年,新政出台,放宽大学生的休学年限,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2015年年初,华中农大采取措施,为创业学生组建“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场地。此时,与西北地区的公司签下了1400万的紫花苜蓿供销合同的张振华正在纠结,公司进入发展黄金期,学业和事业难以兼顾。看到政策后,他决定休学两年,放开手脚去创业。为此,张振华跟父母保证一定完成学业、拿到学位,母亲告诉他,如果不能完成学业,将随时中断他的创业。

此后,辅导员陈志强帮张振华邀请到华中农大植科院赵健教授作为技术指导。张振华从赵健那里了解到,苜蓿的根系发达,能防水土流失,它的根瘤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氮肥,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苜蓿中的有机酸还能将沙砾转化成土壤。此时,张振华才知道苜蓿还具有保持水土、防治沙漠化的奇特功效。

依托华中农业大学便利的资源,张振华顺势组建了团队,并与学校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内蒙古农科院负责提供苜蓿的种子。2015年,张振华团队扩大种植10000亩的苜蓿,利润将达到1500万元。扩大种植面积后资金是个问题,虽然张振华初次创业赚了150万,但远远不够。张振华在央视《创业英雄会》上拿到了100万的风险投资时笑说:“还不够买一台拖拉机的呢!”

现在,张振华盘算着将苜蓿种植发展到我国西北地区,扩大种植规模可以更大程度上盈利,但更重要的是推广优质苜蓿种植,可以发挥苜蓿的生态保护功能,防治沙漠化,并起到改良贫瘠土地的效用。

牧羊曲

重庆姑娘覃凤没想到音乐科班毕业后自己会走上一条回家养羊的路。

高中时,音乐老师发现覃凤的天赋,让她进入了兴趣班。中学几年的努力,让覃凤如愿考取了重庆文理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对于覃家来说,这是个“烧钱”的专业,覃爸爸决定养羊,供孩子读书。覃爸爸右手臂高位截肢,养羊很辛苦,起初覃凤并不支持父亲。大学期间,她对那些羊始终提不起兴趣,觉得羊圈实在太臭。覃爸爸心疼女儿,愣是不让覃凤碰这些“粗活儿”,担心影响到她那双弹琴的手。

覃凤毕业后,在永川区开了一家小琴行,一边卖琴一边办钢琴培训班。她成功招收到一二十名学生,这让她有了自信,盘算着,请一些志同道合的音乐人一起,把自己喜欢的事业做大。

这时,覃爸爸经医院检查确诊罹患肝癌且是晚期。覃妈妈在她读高三时去世,忙于高考,她没赶上看母亲最后一眼。父亲病后,覃凤解散了培训班,带着积蓄回家。覃爸爸病得很重,临去世前,决定把家里的50头羊以3万多元的价格卖了。覃凤不同意,说自己可以养。覃爸爸嘱咐她去城里找份体面的工作,再找户好人家。覃爸爸去世后,覃凤总会时不时地想起父亲和那些羊。她知道,羊对父亲来说不仅仅是为了维持生活。

之后,覃凤麻利地买了十几只羊,返乡创业。半路出家,养羊这件事覃凤是什么都不懂。她通过网络搜寻各种信息,到图书馆查找各种资料,抽时间去听学习班、培训班。2013年10月,羊痘病毒袭击了当地的羊群,一夜之间,覃凤发现很多羊的身上都长了痘,痘会慢慢溃烂。这是让很多养羊人谈之色变的病毒,因为能通过空气传播,所以防不胜防,而且羊感染后,死亡率相当高。其他的养羊人纷纷叫来羊贩子,低价把羊卖了,“能赚一点算一点”。但覃凤不能允许自己养的病羊进入市场,她决定独自应战。有一头羊病情非常危重,已无治愈的可能。覃凤平生第一次拿起刀杀羊,她想亲手解剖后,能对这种病的症状有更准确的认识。剖开羊肚,她证实了自己对病疫的判断。买回针药之后,她戴上手套,将羊身上的脓疮一个个挤掉,然后涂药治疗。挤脓的过程有些恶心,但她坚持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忙到深夜。深夜里,屋外一片黑暗,羊群也很安静,让这个年轻的女大学生觉得生活很艰难,可她转念一想,“我不能放弃”。她和她的羊挺过来了。更重要的是,覃凤在医治照顾病羊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羊的很多疾病,覃凤大都能从容应对。她的羊群已发展到100多只,“都非常健康”。

在农村,同学和朋友很难聚到一起,繁重的体力劳动还常常让人腰酸背痛,特别忙时连弹琴的时间也没有。覃凤没有抱怨,找着空闲的时间,她就跑到山头上唱歌。她还招了两名学钢琴的学生,定期骑着电动车去为学生辅导。

放羊让覃凤觉得自己“格外坚实地站在地上”,能够“自由舒服地呼吸”,更让她有机会去畅想,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她的构想里,自己的羊都不喂饲料,而是在外散养,靠吃草长大,所有的羊都接受防疫,有健康保障。她觉得自己能走出一条精品养殖业的道路来。她还计划打造高标准的屠宰、切割、消毒流程,自己配送,让消费者方便地吃到放心的羊肉。覃凤已经收到了定金,有人希望在她这里买到高品质的羊肉。虽然已投入十来万元,且没有收到回报,但她相信,会有未来。

覃凤还有更宏伟的计划,流转更多的土地,让乡亲们一起,养出更多的健康羊,打造自己的品牌。

茶生态圈

陈星毕业于河南大学商学院,老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主要产地河南省信阳市负忧龙潭村。

从小就喜欢喝茶的陈星对于茶的品质要求很高。上了大学后,他发现自己怎么也找不到正宗的“信阳毛尖”,可家乡的乡亲们头疼的是高品质的茶没有好的销路。陈星意识到这种“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卖不出去”的现象,最根本的问题是缺少好的营销渠道。他萌生了创业的念头。

陈星并不是一头就扎进了创业中,而是先冷静地观察市场,一边在淘宝卖家乡的茶叶,一边抽空到周边的茶馆、茶店走访调查。大二,他参加“挑战杯”,与商家合作,运用物联网技术,结合无土栽培技术,定制有机蔬菜生长柜,广泛地接触现代农业。大三时,他在一家茶叶公司实习。

陈星创业,不是单纯做一个茶农,种种茶,卖卖茶。他想打造茶产业生态圈,包括种植、采摘、加工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餐饮、住宿、农家乐的一条龙体验模式。陈星跑遍了方圆十几里考察周边的旅游市场和地形地貌条件。

大学四年里陈星不止是学习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营销学、管理学、网站、软件等都学,他觉得这些知识在以后一定能用上。一个人的创业当然是孤掌难鸣,他先后邀请从事广告工作的好友冯士泰、计算机专业的雷智强一起回乡创业。

通过考察走访和市场调查,陈星决定把公司建在信阳的黑龙潭,茶叶生态园也在逐步的建设中。陈星创业最大的亮点是把科技元素融入到农业中,他用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研究的遥控小飞机为茶园喷药,让乡亲们大开眼界。

乡村振兴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为了打破小、散、杂的传统种植模式,走产业发展富民强村之路,许昌云借鉴外省经验,创建了粑铺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所产生的收益由全体村民共同分享。

――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以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一定三年,通过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再由合作社流转给许昌云组建的粑铺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整体经营。公司在“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从事立体种、养,水面种蔬菜,水底养泥鳅等,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整体推进现代农业开发。

截至目前,已有390余农户、53.3公顷耕地加入合作社,这在湖北省尚属首家。在集约土地规模经营前期,公司按每年每667平方米800元的租金支付给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社付给入社农户。每年年底再进行收益分红。

入社农户既获得了土地租赁收入,又获得了打工收入。公司常年安排150名村民就业做工,男工月工资1800元,女工月工资1500元。抢种抢收时,周边村民都来公司做临时工,每年安排临时工6000人次左右,工费男工每天60元,女工每天50元,助民增收270多万元。

――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在种养方面有兴趣而暂时又不愿意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农户,许昌云创新思维,充分发挥社区三大产业(生态农家乐、有机蔬菜种植、泥鳅养殖)在技术、种苗、信息、销售上的优势,组建了有机蔬菜种植和泥鳅养殖两个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宗旨是“共同致富”,途径是“专业合作”。在运行模式上,专业合作社由粑铺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起建立,由公司向合作社派驻代表,负责种子、技术、销售、指导和监督整个生产流程。合作社负责生产管理,按照订单统一安排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管理服务。根据种植品种的不同,下设有机蔬菜种植、泥鳅养殖等生产基地,各基地按面积设置生产小组,具体负责生产、用工和产品质量把关。入社的村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土地流转给公司入社,另一类是以劳力形式入社。在效益分配上,专业合作社以“群众自愿、土地入社、劳务入社、规模经营、收益分红、风险共担”为原则进行分配。种苗、有机肥料、技术指导、销售都由投资公司负责。年终受益按当年盈余的10%提取公益金,用于扩社前期投入;按10%提取劳资费,用于发放因扩社面积增大,劳力不足聘请临时用工费用;余下部分由全体入社社员按股份分红。如合作社遭遇市场风险,当年发生亏欠,由合作社、社员共担风险。

专业合作社改变了一家一户闯市场的弱小局面,解决了小农经济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了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和抗风险能力。目前,粑铺泥鳅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收到的订单,泥鳅价格已达到60元/千克,比市场价格高出20~40元/千克。以现有13.3公顷土地,667平方米产5000千克,订单价高出市场价20元计算,合作社就能够多盈利500多万元,以入社500股计算,每股将多分红8000多元。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走上了标准化的道路。无论是种植行距、株距,还是高度,都用尺子度量,施有机肥时间、品种、剂量都按规定操作。入社农民形象地说:“咱是栽种按尺子,施肥按杯子,种菜按单子”。为了提高种植水平,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定期聘请专家举办科技讲座,强化对社员的技术培训,现已培训100多人次,推广新技术10项,引进新品种8个;为扩大有机蔬菜的影响,走品牌化、市场化道路,合作社专门请广告公司设计了礼品盒,正在申请有机食品认证,并已向国家工商总局提交了“粑铺牌”商标注册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