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教学与研究

阅读教学与研究

阅读教学与研究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第1篇

《标记阅读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究》的提出正是为探索一条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新阅读教学途径。

一、“标记阅读法”阅读教学的内涵界定

“标记阅读”是传统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直截体现,与古之所谓“评点”一脉相承。落实在阅读教学中,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潜心默读,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解读文本,边读边圈点勾画、标注阅读体验、评价,尔后进行交流提升的一种语文教学法。它重在让学生自己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来完成从课内到课外的阅读任务,体现着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二、“标记阅读法”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

为落实“标记法阅读教学”的理念,真正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最终掌握自能读书的基本方法,将此阅读教学程序归纳如下:

第一步:自读自悟,勾圈点画。这一部分是让学生直面文本,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用自已喜欢的方式对字、词语、优美句子、精彩段落进行标注、勾画,每个人所使用的记号不尽相同,勾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根据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标记,在充满趣味的阅读中,收获阅读的快乐,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扎实地进行自读,学有所获。

第二步:积累收集,批注感悟。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在勾圈点画的基础上,遇到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或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记录,在阅读笔记上写下自已的所思所感,做好批注,进行读写积累。本环节要注重批什么、怎样批、批得怎样。

批什么:凡有所感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文章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等。

怎样批: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炼,又完整通顺。注意保持书面的整洁美观。

批得怎样:深刻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写出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第三步:交流批注,点拨深化。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间的平行交流,交流自己对文章的收获,大家可以各抒已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展示提升,个性张扬。由于受到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的影响,很多同学课堂上说话声音小,语言组织差,表现欲望不强。所以在标记法阅读课上我们设计了小组合作展示的环节,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展示自己的收获,张扬个性,提升自我。

三、“标记阅读法”阅读教学的方法

(1)符号批注:默读思考,对文章内容中词、句有所感、有所惑、有所疑处,进行圈点勾划。

(2)文字批注:边读边想,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可以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惑和所疑。

四、运用“标记阅读法”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1)提高了学生对“读”的感悟能力。在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以默读、快速浏览、心智速读等方式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不放任自流,而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

(2)训练了学生“写”而达意的表达能力。由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了优美的语句,对作者的写作意图透彻地理解,掌握了一些写作方法,所以,学生在写作中如鱼得水,学生自由表达,达到字从文畅,进而提高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3)强化训练了孩子学会倾听的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采取合理的方法将“听与写”、“听与记”、“听与说”、“听与思”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同时,老师在要求学生听读时,提出有价值的关键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思考,要学生有要求地听,有目标地听,有成效地听。落实了听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会得到加强。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下面就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让学生有一种想读的冲动

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

1.导语设疑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例如: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上课伊始,教师就故弄玄虚地开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鸟的天堂》,但奇怪的是,这个'鸟的天堂'却没有一只B,你说这是真的吗?为什么作者会这么说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吧!”说完,学生已跃跃欲试,想探个究竟。

2.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今社会要求学生有很强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这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还可以丰富学校的阅读氛围。如: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

二、把时间用在点子上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就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在对《鸟的天堂》一文进行朗读指导时,我就重点抓住其中的第8自然段和11、12自然段,其它自然段则一带而过。因为第8自然段作者运用了联想的修辞手法,把大榕树描写得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第11、12自然段,作者从鸟声、鸟影、“我们”的眼睛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衬托,没有用一个“多”字,却明显地让人感觉到“鸟的天堂”里有数不清的鸟儿。与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所见所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训练也更有效,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

三、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差异的,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有层次的。

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学生能力的飞跃,即由“学会”变成“会学”;二是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的飞跃,即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即能达到自主读书,不等老师讲,自主习作,不等老师改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就会被很大地激发,学习自觉性就会极大地增强,并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阅读教学必须将读背、说话、写作训练相结合起来

1.读背结合。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精彩的语言片断,要让学生把语言积累起来,一般采用“读背结合”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熟读背诵课文,首先要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初读的首要任务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充分地读、自由地读。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与速度,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咬准字音,在读中感知字形、在读中理解字义。只要读得充分、流利、语言的感知就在其中了。接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选择段落,或者优美语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实现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读、想想、划划、写写,运用多种感官体会语言,发现语言规律,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从这段话中,我读懂了什么,应用怎样的语气读等等,从多种途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也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采用自由读的方式入情地读,在读中自然流露情感,从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

2.读说结合。复述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能促进儿童将消极的语汇转化为积极的语汇,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要避免不必要的“情节分析”可以采用读说相结合的方法。例如,五年级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都是四大名著中节选下来的,篇幅长,情节复杂,如果教师一味分析,学生不感兴趣,听课昏昏欲睡,这种情况下,应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感知语言,而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梳理课文表达顺序,组织自己的语言。复述时,教师可以做适当点拔。

3.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课文中,语言简朴、富有童趣,内容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让学生仿写是一种较好的写作方法。例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因为威尼斯是一位水上城市,重要的交通工具是小艇,作者围绕“小艇,按照小艇的外形,船夫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的顺序来写,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读,理清课文的层次,体会作者的写法,发现文章的构段方法。接着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仿写作文,在我们生活的小城中,风采车是我们重要的交通工具让学生模仿《威尼斯的小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小城的风采车》,这样,让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促读,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067-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与灵魂,它是字形、字音、词义、语法、修辞、逻辑教学的载体,也是写作教学的“源头”与“活水”。无论是提高自身素质,还是为中考做准备,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尤为重要。

一、改进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理念是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并实践过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的草创时期,无疑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面对新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学情,要实现学生阅读教学效率的持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必要对这一阅读理念进行改进。新课改要求初中生做到“三读”――自读、研读、扩读,三者互为前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此外,在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这一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

笔者认为,无论学哪一门学科,首先就应该认清学习的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什么呢?就理解方面说,学习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掌握一种技能。那么,从学习语文上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概括地说,一是阅读,二是写作。其中,阅读是吸收的事情,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心声,得到他们的经验;写作是表达的事情,是通过写作吐露自己的心声,显示自己的经验。每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清楚:掌握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这就是学习语文的目的。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

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呢?最基本的就要靠教科书。“课本是例子”,对待教科书上的例子,关键在读,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多读,读得越多越好。但如何读很重要,包括精读和泛读两种,二者中精读又是关键。

1. 精读

(1)精读的概念。何为精读?叶圣陶先生在40年前就对精读有过精辟的论述:“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更紧要的还在于多所比较、多所归纳、多所揣摩、多所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书文的蕴蓄,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语的好习惯,下笔不致有错失。”从叶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浮光掠影地读文章是不行的。

(2)精读的注意事项。首先,要在字典和辞书的帮助下把文章中生字、生词的意义弄明白,要结合句子内容,看看这个词语在句子里应当怎样解释,并弄清楚为什么用这个义项而不用另外的义项,或再进一步思考,学过的词语中有没有与这个词相同或相近的,它们具体应如何运用,这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但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认识生字、生词时不求甚解,甚至有时望文生义,结果导致其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用词不当的现象。

其次,要精读文章的句子。精读句子首先要学习句法,它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判断它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单句,就弄清其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如果是复句,则搞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如此长期坚持,就可以掌握常用的句式,并将之运用于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②要注意文章造句方面的特点。如这篇文章中长句多还是短句多,并结合文章体裁思考为什么多用长句或短句;单句多还是复句多,从文章内容思考为什么多用单句或是复句。此外,还要思考文中的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句子之间有没有用关联词,等等,只有这样,体会才深刻。

再次,理清文章的结构。①要弄明白作者的思路,看文章的几层意思,即传统的段落划分,这直接涉及思路问题,只有把段落划分正确了,才能搞清作者的思路。②看段落与段落之间是如何自然过渡的,有没有过渡性的句子或段落。③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采用的哪种方式。④注意文章的写作技巧,是倒叙还是插叙,是双线还是单线,是单一运用表现手法还是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情节是波澜起伏还是环环上升。只有把文章的结构研究透彻,才能“发掘书文的蕴蓄”,并逐渐养成遣字用语的好习惯。

2. 泛读

泛读是相对于“精读”而言,它主要追求阅读速度,只需对作品有大概的理解即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够学习、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学生只有广泛接触各类文学作品,才能在阅读中达到这一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具有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有效引导学生掌握泛读文章的技巧。

(1)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泛读。在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首先提倡他们进行个性、爱好的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其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泛读作品,学生就能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进而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思维

英语学习,阅读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方法,同时还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目的之一。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国内许多语言学家和英语教授,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刘润清教授、南京大学的范存忠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吴翔林教授等都曾探索过通过英语阅读来提高英语水平的途径,并就英语阅读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给予了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外语专业不少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师们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值得关注。但由于我国英语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普遍存在班级习得语言的环境缺失、英语资料不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奇少、课堂“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教师自身的阅读习惯缺乏科学性,以及教师自身的英语阅读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一直提高不快。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一次教学创新尝试,通过分班教学试验和调查问卷,总结英语专业阅读问题和具体对策方案。

一、分班试验教学

1.试验对象

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英语系06级一班和二班共60名学生参加了这项近两年的试验项目。男女比例为50∶10。学生入学第一周参加了入学英语统一考试。一班平均成绩60.5分,2班平均成绩68.2分。两班成绩相差不大,符合我们的实验要求。该实验将1班作为实验班,2班作为对照班,分别采用不同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前者以阅读为主,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后者仍以传统的精讲词汇和翻译课文内容为主,目的是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模式的教学效果,探索问题所在,并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现行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革,以提高阅读效果。

2.实验概述

这一项目的实施是从06级学生入学开始的。笔者发现以前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学完两年的基础英语专业课程后仍然大量存在着阅读困难的现象,虽然90%的学生最终能够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但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在60多分左右,高分很少。通过考前的模考就发现成绩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阅读部分扣分较多。于是改变了教学方法,对试验班采取阅读为主、注重精泛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以课上阅读为主,课后鼓励、检查、督促及汇报相结合为辅的方法进行阅读量的拓展和延伸。1)课堂面授是对所学课文的阅读。方法是每次每个阶段都针对一种阅读技巧,如skimming/scanning,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计时阅读练习,然后进行主题把握、找出关键词和课文相关的问题讨论以及分析总结文章的结构和复述课文等,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重在引导和启发,而不是“填鸭式”“满堂灌”。2)课外阅读包括相关的英语背景知识的查找和查读以及摘录下载。学习英语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和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阅读的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开立相关的背景资料的书目,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也可以将课文背景资料如时代背景、习语溯源、作者简介、国家概况等,提前发给学生阅读,并提供相关的思考题供学生参考。课外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本人而非他人来决定什么时候读、读什么、读多长时间,教师起场外监督作用,充当信息提供者和顾问。对学生阅读的内容和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意见,及时纠正并作调整。鼓励学生以小组和宿舍为单位进行讨论和互查。为督促学生开展最广泛的课外阅读,每次面授课前10分钟留给学生作读书报告,并就疑难问题进行点评。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完成10000字阅读量,请组长定期检查并收缴读书笔记。

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采用两种,一是阅读及综合能力问卷,是笔者参考文献和结合教学实践自行设计的,问题共20个。另一个是阅读状况测试卷,选题来自不同资料,保证测试者从未读过,以求真实反映学习者的阅读水平。试卷共包括15篇文章,分三次连续测完,难度与四级相当,内容涉及文学类(3篇)、科技类(5篇)、小说类(3篇)、报刊选读(2篇)和广告(2篇)。出题方式:除了与英语专业四级题型相同的多项选择外,还采用了回答问题、复述文章大意、归纳中心思想、寻找段首句等手段。两种问卷皆在第四学期进行,全部在测学生都参加了答卷。

三、分析讨论

1.逐字阅读和句群阅读

对照组在教师没有特别强调阅读的情况下,所做的阅读基本上仍停留在对词汇与句法的阅读模式上,这也反映了大部分学生目前的英语阅读状况。造成这种阅读状况的原因有多种,如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精工细琢的精读式阅读教学方法等,这些都促使我们在教学中采取了过分偏重式的教学方法,这种习惯性的分析使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一种概念,认为但凡阅读必当正襟危坐,随时准备记单词和短语,而忽略了阅读的真正的目的。调查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照组学生阅读兴趣渐退。实验班语言应用能力普遍高于对照班,而这种结果恰恰来自对阅读技能的引导,学生走向良性循环的阅读模式,不再为阅读过程中的个别词汇与句法所束缚,真正地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

2.课文教学不等于阅读教学

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以课文为媒体展开的,但课文教学不能等同于阅读教学。如果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那么课文是讲授语言(如语法、词汇)的载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共同“挖掘”文章的语言结构,而教师往往占主导地位。而英语阅读创新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通过课文引导学习者重新构建原作的思想框架,培养归纳、推理技巧,通过阅读掌握信息。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主要是参与者。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已基本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并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对英语的各种技能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英语阅读教学应在巩固学生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3.为“练习”设计练习

英语阅读练习教学在整个教学中起检查教学、学习效果,复习和总结教学的作用。研究和探索为“练习”设计练习值得一试。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处理练习Topics for discussion时,笔者将其融入课文分析之中,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其余练习,采取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提问,教师答疑,全班讲评难点,课后交流方法;作业批改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互相批改或轮流小组批改或教师抽阅,以及教师每单元集中讲评的方式进行。应该强调的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化、科学化。通常可采用英汉句子互译、情景造句、连词成句或让学生自由造句等多种练习形式。教师也可以选择课后Vocabulary以及Structure练习题作为语言点的辅助例句让学生进行操练。

4.更多的阅读实践

语言是一门实践课,以阅读为主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实践,以便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接触时间。第一语言习得就鼓励外语学习者在轻松的环境下,通过真实语言接触可以理解的材料,潜意识获得外语习得。大量的阅读活动只靠课堂时间是绝对不够的,课上课下的阅读应构成统一的整体,而非各自独立。课下阅读应为课堂服务,为课堂知识再现提供模拟场景,同时又丰富课堂内容。此时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信息传递者、课堂组织者、顾问和鼓动者。试验班到第四学期,已有95%以上的学生能自觉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外文资料阅读,并且可以较为容易地总结大意。学生们不仅巩固了阅读技巧,而且开阔了眼界,显然是朝着良性阅读方向发展的。

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和几年的调查发现:一个成功的英语专业学生必定非常重视并努力实践广泛的课内外阅读,而目前英语专业的阅读任课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状况亟待改善。泛读课精读课教法以及让学生逐词阅读的模式已经被实践反复证明严重阻碍了学生语言整体学习的进展效果。笔者认为,英语阅读需要经过特殊培训,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场内外指导、监督和评估作用。同时,为使学生阅读走向良性循环,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与研究范文第5篇

1.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现状与问题

传统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强调词汇与语法讲解,采用教师讲授方式,弊端日渐明显。李霄翔教授(2011)指出,某些高校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为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重认知知识教育轻情绪教育和性格培养,重应试教学轻素质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应用能力培养。

另外,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基本的阅读策略;缺乏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适应时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结合浙江万里学院研究性教学的改革要求,推进研究性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2.1研究性教学模式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趋势。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学,教育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而且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思想和实践,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思想和实践的转变,是向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身教育的转变。”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可以较好地解决阅读教学中现有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新模式的推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2研究性教学模式适应本校的发展要求。

浙江万里学院通过点上试验、线上推进、面上铺开、典型示范的改革形式,全方位、系统性地实施研究性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还制定《研究性教学优质示范性课程管理办法》和《研究性教学课程规范试行方案》。因此,对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是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的。

2.3研究性教学模式受益面广泛。

大学英语课程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延续性,同时该课程的受益面广泛。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能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而树立在学习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的精神,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实践新的模式和教学方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素养。

3.研究性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3.1更新教学理念,创建全新模式。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即创新以发现和确立问题―研究和探索问题―处理和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与评价反馈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即教师选择和分享学习资源,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各种学习任务的承担者和完成者。整个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和积累,强调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

3.2转变教师角色,推动教研结合。

大学英语阅读研究性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帮助、监督和评价,因此教师角色应该相应发生转发: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推动者;研究性学习的平等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学资源的研究者和分享者;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估者。

研究性教学的推进会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教学方式凸显出教师在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改革中,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通过专家讲座、观摩示范课、教研讨论、分工合作、教改实践等方式,将教学实践和研究工作紧密结合,力求实现“工作研究化,研究成果化”(李霄翔,2011)。

3.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研究性教学通过质疑、查阅资料、确定研究思路、课内外讨论、调研或实验、总结等一系列步骤获取知识,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研究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突出“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目标(杨丽,2012)。相较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进入研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研究性教学提倡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及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资源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研究和探索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适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3.1任务型教学。Richards和Rodgers认为,研究性教学是一种基于“任务”的教学手段,“任务”的使用是语言教学的过程设计和教学组织评价的核心(Richards & Rodgers 2001)。在任务型教学中,每个人都是任务的执行者,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特定设计的“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运用语言和语言习得的目的,并且有利于学生激发自身的学习动机,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3.2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法中通常先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询资料,并以多种方式展开交流讨论、探索研究、共享信息,最后达成共识,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再是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习结果,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共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

3.3.3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在英语学习中提高大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励大学生充分利用所学材料解决问题,发挥已具有的语言能力,积极参加言语活动的有效方式。所以在大学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主要的启发式活动有:头脑风暴、双人对话、分组讨论、课堂辩论、课堂演讲等。

3.3.4合作式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固定的若干小组,达到合作互动、资源共享的目的。在课堂上,不同小组之间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在课堂外,小组成员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小组讨论开拓思路,解答疑问,互助互勉,提高阅读效率。

3.4培养阅读策略,树立问题意识。

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而敏锐地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整合研究性学习与英语阅读教学,就是要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建构意义,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的能力。

3.5完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推进需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采取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形成性评估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探索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束定芳、陈素梅,2009)。另一方面,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学生自评及互评为辅助的多元化评价体制,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明确改进目标,以评价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