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阅读体验论文

阅读体验论文

阅读体验论文

阅读体验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教学 文本 主体性 回归 对话 共鸣

在以阅读教学为主体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外延和内涵无限丰富的语文越来越游离于文本之外,基础性、实用性往往与人文性、发展性相冲突背离。无论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还是学习主导的教师,我们都不乏种种学理层面的描述与阐释,唯独对于文本,我们倒是理所当然地看作是解剖的对象,却少了必要的思考。其实,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一个潜在、自足的主体,文本同样具有生命,渴望与学生、教师互动,共同参与课堂,开发课堂,演绎课堂。

作为一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使用的课型,体验教学是一种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策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无疑颠覆了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突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体地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本身作为辅助手段的活动、游戏、情境往往越俎代庖,文本成了缺席者。这恰恰反映了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文本弱化的倾向。

一、在情境中偏离文本

在体验教学中,情境的设置与营造往往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中能够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共鸣。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容易迷失于情境之中,而忽视了与文本的有机联系。笔者在上《病梅馆记》一文时,为了吸引同学的注意,特地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随着古曲《梅花三弄》响起,幻灯片一帧一帧地闪过,同学们很容易沉浸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及“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意境中,对于梅的超逸也有了深刻的感悟。然而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导,这里的情境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解读文本的作用,学生对文本中的病梅与人的关联以及龚自珍当时大声疾呼的心声并没有真正体验感悟。

二、在互动中偏离文本

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课堂众生喧哗的热闹景象,一方面,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课堂对话的积极开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课堂偏离文本而走向另一个方向。在赏析《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时,为了调动同学的已有体验,笔者以《我的小屋》为题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设计,结果同学之间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课堂顿时激活了,许多同学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的体验并没有与作者的选择重合起来,对于作者的小屋也没有产生共鸣。而文本重点所呈现的画面、语言、情感则被讨论给遮蔽了。

那么,如何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重新追寻文本的主体地位呢?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阅读教学的特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其要素里,如果说学生、教师是显性的,那么教科书编者、文本则是隐形的。一方面,文本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另一方面,又有独立性、自足性。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正视这个潜在的主体。就体验式阅读教学来说,我们要确立文本的主体性,应该从以下方面思考:

1.回归文本。回归文本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参与解读文本,开展多重对话,充分占有文本,使文本获得新的生命。笔者在赏析《项脊轩志》一文时,便确立这样的思想,先要求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充分阅读文本,从初读到疏通文本,从断句到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渐渐把握文意。赏析时,我将一些知识点罗列下来,结果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导入时,我以感恩为触媒,引出亲人、家,这些学生均能亲切可感,又与文章写人叙事密切相关,学生深深地沉浸在课堂中,用心体验归有光先生的往事与心声。具体赏读时,我启发学生抓住“喜”与“悲”进入文本,由此体味作者琐事记叙中的浓浓深情与绵长的哀思。正是由于这种回归文本、紧紧根植于文本的阅读,本节课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与文本对话。教师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与文本之间展开双重对话,文本往往此时会呈现最动人的生机,学生也会获得全新的体验。在赏析《故乡的榕树》时,我担心学生不能理解作者黄河浪那种浓浓的乡思、乡恋、乡愁,毕竟学生没有那种远离故土的遭遇。上课时,我先不急着讲,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然后请同学做代表挑出精彩的段落选读,并交流阅读感受。在学生基本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我再预设一些问题,譬如:找出文章关于榕树描写的句子,并概括形象。文中重点写了哪里的榕树?由此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作者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在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基础上,这些问题圆满解决。而最后的主题,有的同学还朗诵了自己即兴写的小诗,为本文的赏析做了一个很好的小结。

3.从体验到共鸣。与体验相比,共鸣作为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更具普遍性,它显示了文本那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在引导教学时应抓住这样的瞬间,从而实现学生、文本和教师三者之间的共振状态。在欣赏诗人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讲,海子,还有他的诗歌,都是一个陌生的存在。如何欣赏现代汉语诗歌,这也是一个难题!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诗人是世界之光!”在明确教学目标时,第一点便是:“走近海子,去认识一位真正的诗人。”这些首先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我在紧接着的导入里结合背景音乐,说道:“1989年3月26日黄昏,我们失去了一位珍贵的朋友。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意味着失去一个伟大的灵感,失去一个梦,失去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一个回声!他就是天才诗人――海子!”这样的导入容易将学生引入文本中,认真品味。在下面的配乐朗诵里,学生也跟着轻轻诵读,体验诗歌的美感。紧接着,我启发学生抓住“幸福”这个词语,说说海子的幸福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你的幸福观又是什么。随着解读的深入,学生渐渐理解了海子的选择与幸福,也理解了一位诗人的心路历程。在最后的拓展中,每一位同学都饱含情感地朗读了《春天十个海子》,许多同学的周记里还谈了读了这首诗的共鸣。从学生的自我体验到引发学生的普遍共鸣,教师在赏析时应抓住时机,突出文本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激发文本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既然阅读作为一种对话,一个过程,我们就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对话的主体,师生之间多层面的对话交流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上,文本作为一个潜在的主体同样具有召唤性、期待性。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文本的主体地位,回归文本,与文本展开多重对话,从体验走向共鸣,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质。

参考文献:

[1]谷公胜.语文(第一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郁萍.体验性教学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4,(5).

阅读体验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感体验的主体虽然是小学生,但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知识、情感、思想的交流与对话,共同对阅读内容进行联想、补充、质疑、探究,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文字与想象之间、现实与未来之间建立起有效的信息通道,并通过这个通道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从而帮助小学生理解文本,体验生活。

一、认真钻研教材,仔细解读文本

认真钻研教材是上好阅读课的基本前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对教材滚瓜烂熟,成竹在胸。如果对教材过于依赖,就会失去个人的理解,别人的声音就会代替自己的声音;如果不重视教材,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本上,而是到处寻找资料,就会造成语文教学的天马行空,泛化空谈。钻研教材时应以新课标为依据,揣摩编者之用意,体会作者之思想,感受学生之感受。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具体确定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并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不自觉的“内在知识”。[黄俊:《探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发展之路》,《吉林教育》,]

二、精心教学设计,调动多元体验

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的本质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的生成与预设、教学步骤的把握和推进、教学活动的协调与指挥、教学成果的分析与评判。要防止教学走向无目标、无预设、无教案,教学过程不能听凭学生“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创新的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阅读教学成效的提升。例如,对《草原》一文的阅读设计,确立两个研读专题:一是教材中对蒙古草原“自然美”的情感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那些语句较为优美? 二是教材中“人情美”是如何有效体现出来的,你有那些感想?教师运用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走出了教师单向讲解的误区,调动了学生的多元体验,提升了教学成效。

三、领会教学内容,体验丰富美感

一是要教会小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语言美。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大多语言生动,词汇丰富,句式规范,修辞多样。在阅读中,要让小学生领会到音韵和谐、抑扬顿挫、自然流畅、琅琅上口的音韵美。

二是要让学生感知语文阅读材料中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比如:感恩、贤孝、勤劳等,比如:人民好总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睿智小英雄——王二小等,对这些人物的描写达到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淋漓尽致的程度,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这些文章的艺术加以鉴赏,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是要教会小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社会美。文学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高于社会生活。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社会美,比如:《数星星的孩子》表现了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美,《诚实的孩子》表现了人物的心灵美等。通过这些文章的教学,让学生得到精神境界的升华和提高,受到品行陶冶的感染,使孩子们的心灵得到净化

四是要教会小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自然美。自然界人们所感知的是各种自然现象,大自然中的美景,充分展现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景观,也更体现了客观的自然美。比如:描写日月星辰的有《看月食》、《日出》,描写山川草木的《黄山奇石》、《桂林山水》等,让学生在阅读这些文章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审美的角度从文本中深入挖掘适合小学生产生共鸣的美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并力求让小学生通过内心的美的多维体验逐渐外化日常生活中外在的美的行为。

参考文献

阅读体验论文范文第3篇

阅读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一项社会文化技能,尤其是对脱离了目的语环境而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更为关键,但是目前尽管教师和学生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投入了很大精力但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调,最主要的是只把阅读理解当成语言文字理解,而忽视了吸取最新的阅读研究成果,拓展阅读教学思路。因而探讨阅读本身的规律,反思阅读教学实践,对提高阅读教学的自觉性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传统的阅读模式与教学实践

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将阅读视为自下而上的机械解码过程,只要能读懂字词句就能把握篇章,于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词汇量分析语法,也就是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和反复操练,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就体现为语法翻译法。古德曼等人提出,阅读并非被动的解码过程,而是一种“猜测——证实”的过程。他认为:读者在阅读之前利用已知知识对将要阅读的材料进行先前预料,然后通过挑选文章中一些语言线索来证实或否定自己的先前预料。因此阅读开始于读者而非读物本身,在这种阅读理论的指导下,教学强调读者,注重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对所读材料进行大胆预测。

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语言知识的欠缺成了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在此背景下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提出了交互阅读理论:阅读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互作用的过程。即阅读时,人脑一方面对阅读材料进行音法、词法、句法、语义扫描最终达到理解;同时另一方面,读者利用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提出假设。如果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处理吻合,就产生正确理解;反之就对假设进行修改直至两种信息相吻合(刘晓玲,1994)。特别是图示理论,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阅读的基本过程,提出人们的图示分内容图示和结构图示,那么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给学生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足够的背景知识,并熟悉不同文体的一般范式,引导和促使他们完成预期理解的目的。

可见阅读理论从重视文本到重视读者,再到文本和读者并重,阅读教学也从强调语言知识,到世界知识,再到语言知识与世界知识同行。可是阅读教学实践却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始终以阅读文章并完成课后练习题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集中训练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策略,答题技巧,而忽视了真正的阅读过程,以短期的阅读行为训练替代了长期的阅读习惯培养和阅读能力提高。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有必要介绍交易阅读模式并将其运用在高中英语文学阅读课堂上。

二、高中英语阅读课上引进文学材料的必要性

国外学者Collie&Slater(1987)在《文学在语言课堂》一书中指出:“其中主要的一条理由就是文学提供了大量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书面材料,这些材料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谈论人类的基本问题,而且这些问题是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一部文学作品可以超越时间和文化同另一国家或不同历史时期的读者直接交谈。”可见,通过英语文学阅读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思想、情感。刘安海先生在他的《文学理论》一书中也谈到中学英语文学阅读的多功能性。他归纳了三大主要功能:1)认识功能,帮助中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文化与心理,扩展人们的自然和人文知识,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和生存智慧。2)娱乐功能,使中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得到娱乐消遣和休息。3)补偿功能,使读者神游于广阔无限、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使学生在精神上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可见,高中阅读课堂引进英美文学作品,不光能提高阅读材料的真实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有利于改变传统阅读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不利局面,启发学生的智慧,体现阅读的魅力、教育的灵性。可是要很好地发挥这些效果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指导。

三、交易阅读模式及其对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70年代末,罗森布拉特提出了交易阅读理论,他强调阅读是特定读者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文本的特殊体验。阅读不是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而是读者、文本、环境三者的交易过程。读者与文本就像河流与河床一样,相互作用、相互塑形,于是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读者并非原来的读者,文本也非作者的文本,阅读变成了读者的体验(live-throughexperience),变成了读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反应(response)。因此任何文学文本对于每个读者都是有差别的,甚至这种差异性存在于同一读者的不同阅读过程中。可见,交易阅读模式强调课堂环境的重要性,强调读者的阅读过程、阅读体验,对我们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启示。基于上述交易阅读模式的特点,笔者提出在此模式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应注意如下问题:

1.交易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诗性来源于读者,来自于读者的阅读过程而不是文本本身,因此每个读者对于同一文本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在文学阅读课堂上就不能以教师为中心,小心翼翼地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权威预见的结论。相反,应该承认每个读者每次阅读的特性,接受差异,鼓励学生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阅读体验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试验前准备工作

1.成立课题领导机构,健全课题教研制度。2.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分解课时训练计划。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提升业务理论水平。

二、试验中具体操作

1.激发兴趣、增强信心,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高效阅读就是要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的“记忆――思考――答题”的整个阅读环节。根据“定势”理论,运用程汉杰老师设计的阅读训练程序,我在任课班级高三(11)班进行了一年的实验,实践证明这种高效阅读训练,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了阅读率。

2.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提高阅读效率。

(1)集中注意力,计时训练。

我所教的班级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语文成绩不高,积累不多,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对难度较大的测试题往往理解不够准确或答不出来,实验初测试效果进步不大。“高效阅读”虽体系复杂训练方法精读技巧很多,但书中所列表格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我再次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真研读,逐渐对训练体系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教学操作也比较顺手了,在实践中我严格按照高效阅读的训练程序进行训练,固定程序训练为主要内容,计时训练为主要方法,同时渗透其它速读知识,和有关快速理解的技巧。

(2)把握固定程序,强化训练。

高二下学期我对所有的知识和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并强化训练。首先进行了议论文分体固定程序阅读训练,教给学生读议论文按找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三项内容去读的规律。同时巩固了议论文快速划分层次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划分这一技巧,以及快速归纳中心,应从中心论点入手,兼及作者的意图归纳这一技巧。

三、试验成果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差生自信,活跃语文课堂,提升学生能力

高效阅读课自始至终都突出一个“快”字,它是一种多感官同时参与的高级神经生理活动过程,它给大脑以极其丰富的刺激,大脑也会因这些刺激而更加发达,这样学生适应能力也有了相应提高。试验表明平时被大家视为差生,他们的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学习上不去,越上不去,听到的批评与责难就越多,时间久了就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就一步一步下滑。快速高效阅读训练充分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加上信息反馈快,每次训练后可以表扬有进步的同学,而当他们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增加自信心,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实验也证明,长期的高效阅读训练有利于学生早获知识,快获知识,多获知识,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因此而喜学、乐学语文。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能力和整体素质。

第一阶段共有4位老师参加实验,第二阶段参加实验的老师有6人。在他们的努力下,实验取得了好的成绩,他们也在实验中提高了自己。过去,在教师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好书,教研与自己无关。经过该课题的锻炼,大部分教师转变了这种观念。老师们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教育科研上下工夫。不少老师勤学理论、努力实践,在具体的操作和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曾庆文老师的《高效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获赣州市教育科研所评为一等奖;王双凤老师的《构建一方舞台》获省新课改“我的课改故事”论文评选一等奖;曾爱忠老师的《课改如四季》获“我的课改故事”论文评比一等奖。

阅读体验论文范文第5篇

1、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2、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2、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时数量,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