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编导具备的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具备的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具备的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具备的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广播电视编导 专业技能提升 职业素质

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说,要加深对于专业人才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满足多元化社会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从自身角度推动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行业在新媒体时代能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培养具有专业职业素养的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基本思路与标准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而文化体系也朝多元化的方向前进。在这种主流环境下,媒体行业的发展也要与社会发展的节奏相适应,认清大环境,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凸显媒体行业的时代特色。当前形势下,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者来说,需要具备的素质非常多,在具备坚实的专业技术的前提下,还应该具备一定程度的经济、政治、科学、艺术、法律等学科的知识,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融合,运用到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

首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复合型的技能,能够把素材收集、文本协作以及后期制作等技能进行串联。这就要求从业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又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软件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其次,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还要能够具备知识而宽的特点,必须能够使其自身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再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还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已经掌握的技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进行熟练的运用。所以说,当前社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系统性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针对这种新的职业特点,其培养的重点也要放在对其思想的改造上,使其更加符合社会主流方向,在具备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的强化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全方位的提升自身能力。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分析

第一种模式是学术界的合作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学校和媒体进行有效的对接,让学生在校的学习和接受的课程更加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媒体的职业技能要求。这种有针对性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专业性操作的熟练和实践,有利于专业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而从媒体的角度来讲,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为媒体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媒体的人力资源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降低,但是产出数量和质量却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属于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培养模式。

另一种模式是媒体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新闻媒体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对国外先进经验进行学习,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引入发达国家媒体的丰富资源,与我国媒体进行嫁接,形成中国特色的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手段,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推动国内新型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养成。

三、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培养教学体系

在新媒体时代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掌握全面而系统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鉴于此,高等教育机构在构建教学体系的时候必须认清这一现实情况。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要做到整体考虑、突出重点,既做到让学生拥有深厚的基础理论修养,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

四、在职人员的继续培养重点

在职人员要加深对自身的了解,尽快转变思路,冲破原有的思维惯性。对于在新时期开展工作索要具有的技能以及综合能力,要积极应对,不能消极逃避。多参加工作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会和再教育培训。同时也要努力加深自己的知识容量,不断充实自身,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形势下对于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从业人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来说,对于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正视,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来适应这种变革;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变革的洗礼,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能力,在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的同时,有效的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事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立.从职业化到反职业化――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14.

[2]邢丽梅. 全媒体时代建立在“大数据” “微平台”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教学探讨[J]. 中国传媒科技,2014.

广播电视编导具备的能力范文第2篇

在媒体充分竞争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广播节目编辑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在常规节目编辑之外,广播编辑还要适应媒体竞争转型新要求,提高自身技能实现跨界融合,提升政治素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主动策划积极创新,强力整合新闻资源,做优做活节目编排,及时跟踪新闻热点,做强广播评论。通过编辑技能提升和业务突破,打造符合时代要求,彰显广播特色和传媒影响力的广播节目。

1.1 全局在胸,把握导向是广播编辑必备的政治素质

广播宣传的舆论导向事关全局。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导向错误会祸国殃民。当今时代,海量鲜活的网络信息给广播提供了博大资源。广播编辑要善于通过网络发现新闻和节目线索,并要特别注意把好播出内容的政治关口,政治素质的提高应是合格广播编辑的首要任务。

广播电视是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负有的责任和使命比较特殊。在时代要求下,广播编辑要以其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新闻敏锐感,坚守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底线、格调底线和价值底线,履行好媒体责任和阵地担当,把传播主流价值观作为己任。

在引用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广播编辑必须反复甄别,认真分析,尤其是对一些敏感话题更要小心对待、严格把关,必要时应建议台里派记者前去现场核实情况,防止被虚假信息所惑,以讹传讹,影响媒体公信力。

1.2 头脑清醒,视野开阔是广播编辑应有的思想素质

广播编辑不但要有新闻敏锐力,还必须具备思维判断力,恪守政治家办台的原则,弘扬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提高播出质量,形成频道风格,树立广播品牌,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媒体的吸引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再就是,广播编辑对于舆论监督类的稿件,要具备全局视野,树立起社会责任感,眼界不能只局限于身边具体事务,要做到帮忙不添乱,尽职不越位。提高广播编辑思想素质的主要途经就是要不断加强学习。

1.3 刻苦敬业,甘愿奉献是广播编辑应有的道德素质

广播编辑除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广博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是影响编辑审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编辑要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树立职业理想,重视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向听众奉献高质量的广播节目,这也是编辑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容。日常编辑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人情稿”,需要广播编辑以公正严谨的职业精神对待和处理。坚持以质量取稿,从而保证节目质量。此外,广播编辑工作艰苦,不了解内情的局外人无法体会其辛劳程度,且报酬菲薄。需要编辑要热爱这个事业,树立起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自觉抵制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干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编辑的职业特点还决定了要具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精神,默默无闻,不计报酬,甘当无名英雄。

好编辑有点石成金的本领。因此,做好一名编辑并不容易,它需要有比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要有广博的学识和熟练的业务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编辑的水映了一家电台的水平,尤其是名牌节目离不开好编辑的精心策划与把关。

较高的语言文字能力是当好广播编辑的基本条件。编辑通过广播把各种知识传播到社会上,从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编辑的文字能力包括:①写作能力。这是编辑的基本功,编辑独具慧眼,妙笔生花,所编辑的稿件经过播音员、主持人的播出,语言能够吸引听众,从而提升广播节目的质量。②加工能力。作为广播编辑,要具有字斟句酌、精心润色,谋篇布局的加工能力,要做到锦上添花。③规范能力。作者写稿难免百密一疏,有时也会留下漏洞,编辑加工整理稿件时,要在语言文字上认真推敲,做好规范工作,具有敏锐识别语言文字应用中的常见差错能力。

创新是在现有的信息、技能和方法的前提下不断思索,提出新方法、新观点和进行创造、革新的勇气、智慧和意志。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广播人应当具备的素质。在广播编辑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墨守成规的节目,它的生命力必然是短暂的。只有大胆摒弃已有的节目形式和内容,根据最新变化推陈出新,积极策划,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听众喜闻乐见的广播节目,才能保证广播节目的生生不息。因此,编辑的创新影响和带动着广播节目的创新。如何在编辑岗位上做到创新:首先,要不断学习广播新闻的业务知识,以保证在平时的工作中了解和分析每一则新闻的意义,并且从新闻采访的内容中汲取可学的内容,以用于自己在节目编辑中的技巧,而不是固步自封做井底之蛙。其次,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思维,对于广播而言,被受众接受而又不流于俗套才是王道,个人的思维决定在工作中对稿件的选择。再次,不断学习当前的新政策、新规定,以便在接到听众电话咨询的时候得心应手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2.3 广播编辑应掌握娴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

计算机发展为编辑的业务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因此,广播编辑必须尽快掌握现代化编辑技术,在审稿、组稿、修改、编辑等全过程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科技工具。编辑人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处理日常编辑工作,便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编辑周期,保证稿件质量。专题节目的制作和安排播出工作,要掌握广播的制作流程、上单、下单及换音频等一系列的技巧,要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对广播专题节目进行编辑和制作。对编辑来讲,数字化进程孕育着广播发展的机遇,广播编辑要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3 结语

广播编辑整体素质的提高,除了自身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潜心研究外,还可通过攻读学位、在职进修、短期培训、听讲座及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拓宽学术视野, 使专业知识水平系统、有效地得以提高。总之,广播电台编辑素质的优化,是广播电视事业本身发展的要求,也是科学技术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广播电台编辑应通过具备相应的能力,将广播电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巧妙地结合收听率的提升,为听众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贡献。本文正是基于此出发点,力求进行学理上的探讨,找寻广播电台编辑实现最佳素质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春理.谈谈广播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征[J].中国编辑.2007(03).

[2]许彭.广播编辑工作之我见[J].新闻世界.2011(09).

[3]周建旭.谈谈广播编辑的社会责任[J].新闻传播.2009(06).

广播电视编导具备的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

0 引言

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精神文化领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媒体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进行节目和内容的创新是必然选择,编导作为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灵魂,进行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只有编导具备了强大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实践创新,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此外,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对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需要我们能够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添加一些时代性的元素和创作性的元素,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颖性。众所周知,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其真正的意义是要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运用,提升节目的创新和价值性。只有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不断的发现和挖掘节目的创新点,才能制作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广播电视作品。

2 实践创新对广播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

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现创新工作也对电视编导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电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学会创新思维和理论知识的融合,运用融合后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广播电视节目的实践工作。而如果专业理论知识不够的,会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实践创新就是用创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水平和质量,使得广播电视节目更具有创新力和吸引力,所以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素质非常重要。

2.1 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敬业和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养也就是进行广播电视实践工作的规范化,具体的就是要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技能、端正编导的作风,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本身作为一种综合的品质,对于整个广播电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所以提升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素质,更好的帮助广播电视编导进行实践工作创新。

2.2 坚持与时俱进

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需要编导站在时展的前沿,准确的把握时展的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在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广播电视实践工作满足和迎合时展需求,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另外,与时俱进另一个要求就是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进行节目主题的选取时,能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进行节目主题的把握,掌握新时代下最先进的素材,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鲜性和时代感。

3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有效方法

3.1 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编辑意识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准确定位,只有明确节目的目标定位才能把握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方向,准确的定位也是赋予节目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生活作为节目制作的源泉,我们要做好生活中的观察工作,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真实的、高水平的节目素材。但是素材的寻找和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盲目创新的,这种情况只会适得其反,创造出来的节目和作品只会偏离广播电视工作的方向,也达到不到应有的节目效果,满足不了受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3.2 注意生活细节,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问题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想要吸引观众的眼光,满足观众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就需要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要求广播电视的内容做到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广播电视编导更是要进行思维方式转化,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实践创新工作需要创新思想的指导,进行思维方式转变作为思维创新的一种方式,能够更好指导实践创新,而且一般来说从问题反方向进行思考,往往会获得新的发现,有助于新形象的创立。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做好生活细节的留意,善于用逆向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和作品的思考,打破节目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3.3 激发新动机,将经验理论与直觉灵感相结合

广播电视节目编制的过程也就是进行艺术加工创作的过程,做好节目的编制需要进行经验理论和直觉灵感之间的结合,所以想要实现节目的实践创新,经验理论和直觉灵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实践过程中做好推陈出新,提升电视节目的观赏性。推陈出新也就是在经验理论的基础上迸发的直觉灵感。实践创新工作的源泉是观众的需求,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将观众的需求作为实践创新工作开展的基础,持续保持创新活动的旺盛,才能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工作。

4 小结

广播电视编导在我国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编导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起到一个调和的作用,只有具备一定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编导才能做好实践创新工作,所以,开展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工作,对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居红楠.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科技展望,2015,25(11):241.

广播电视编导具备的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主持人; 思想素质; 知识素质; 专业素质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给广播电视事业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也给节目增添了新的魅力。新时期随着电视事业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在电视中的应运,中国的电视事业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电视节目的传播浪潮中,也涌现出了不同风格、出类拔萃的各类节目主持人。但时代给主持人带来给予的同时,也给主持人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面对受众不断提升的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才能在这个挑战中脱颖而出,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乃至电视机构的代言人,主持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节目的质量,甚至其电视机构在业界的影响力。因此,深入探讨主持人素质的话题,在当今社会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1 思想素质

   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好节目主持人的前提。主持人作为媒体的有声传播者,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作,其言行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舆论导向,传播正确信息、引导舆论导向、激励和教育人民群众,是主持人的基本职责。同时主持人还肩负着为广大受众提供精神和文化娱乐,丰富人民生活的责任。只有主持人具备较高的思想理论修养和素质,才能在节目中有效地引导群众舆论,为受众提供健康的精神文化和娱乐生活,才能更好地做好党的喉舌和传声筒。

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的代表,其本身已与节目融为一体,其观点和言论,不仅关系到节目的质量和电视机构的声誉,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因此,主持人加强自身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领会当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在节目中用自己的方式,正确传播积极、健康的信息。主持人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才能在节目中涉及敏感话题时,应对自如。一个节目是否得到受众的欢迎,除了取决于节目本身以外,另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取决于节目主持人,而节目主持人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思想水准,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2 知识素质

   广博的知识储备是做好主持人的基础,主持人具备的知识应涉及到各个学科、各个方面,做好节目主持人,就应当做一个什么都懂的“杂家”,真正做到博古通今。当主持人在屏幕上面对受众之际,就如一个导游在引导游客环游拥有百科知识的后花园,要求主持人走到们那里讲到那里,主持人广博的知识是吸引受众继续收看节目的基础和主持人的魅力所在。一个孤陋寡闻的主持人只能使受众感觉乏味和无聊,导致观众失望,收视率的下降最终使得自己由于知识的匮乏,而被不断前进的社会淘汰。

丰富的知识是主持人和受众沟通的桥梁,电视作为公众媒体,节目的受众群体多种多样,涉及各行各业人群,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劳动者,从农民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受众的多样性决定了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必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才能使不同的受众在节目中都能有所收获,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只有主持人具备丰富的知识素养,才能在节目中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出口成章,并能在节目中一语中的,特别是在专题节目中做到入木三分的评价。主持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再好的节目也只能是不知所云。有人曾对某电视台的一档地方餐饮技艺综艺节目做过细心记录和评价,50分钟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无聊的调侃竟占了30分钟的时间,整个节目让观众感觉云里雾里,没有主题。从中反映作为一个节目主持人,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支撑,只能用无聊的调侃掩饰自己,甚至打发时间,让人看了感觉恶心。原本一档大众喜爱的美食节目,让人感到低俗不堪,难登大雅,主持人的知识匮乏不仅影响了电视节目本身的质量,更是损坏了电视机构的声誉。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要求每个人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注重工作和生活中点滴的积累,更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才能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主持人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更应该努力学习,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要不断给受众提供新的信息和新的知识。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意思是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的话,不需要刻意装扮,都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气质,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内涵的话,不管怎么打扮,都不会显得有气质风度。这一说法用在电视节目主持人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丰富而广播的知识,不仅能使主持人在节目中侃侃而谈、口若悬河、令人敬佩,更能提升主持人的涵养,进而展现给受众与众不同的气度。

3 专业素质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今,消费者的要求提高,行业的竞争加剧,各种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为节目的代言人,已成为社会的公众形象,所以对主持人来讲,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过硬的专业功底,是做好主持人工作的保证。主持人的专业功底主要涵盖语言的驾驭能力、专业的采编技能以及主持人的专业形象等几方面。

3.1 高超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广播电视这两种传播媒介里,语言从来都是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主持人节目来说,主持人作为沟通节目与受众的中介,语言表现怎么样,更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节目里主持人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组织、评说、串联节目,或者直接采访报道新闻事件和人物,还要注意调动受众收视的注意力和兴趣。总之,各类节目所要传播的信息、主持人所要表述的观点见解、主持人与听观众思想感情的沟通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同时,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主持人在节目中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折射出主持人的思想内涵和个人魅力,是主持人魅力展现的窗口。让听众认可、喜爱、信赖的主持人往往是以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技巧,让听众在收到节目内容本身的文化熏陶的同时,受到主持人语言魅力的感染。

高超的语言能力首先源自思维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使一个人知识储备、信息积累、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否则即便是出口成章,也只能是废话和空话 。其次是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必须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用自己丰富的词汇、合乎规范的语法串联起来,需要主持人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词汇储备和文学修养。第三是语言的表达能力,要将恰当的词汇和句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受众,作为主持人,讲好普通话是前提和基础,还要有能吸引受众的表达技巧。

总之,有声语言是主持人节目内容形式的重要载体,要求具备很高的语言驾驭能力,其中内部语言思维能力是前提,语言组织能力是必要条件,表达技巧是实现沟通交流的关键,三者缺一不可,互相依存。

3.2 深厚的采编功底

一档完整的电视节目,首先经过严格的选题,然后经过采访、整理编辑文稿、播讲等几个环节才能呈现给受众。作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虽其主要的工作职能是通过有声语言给受众传递信息,最后在荧幕上展现节目的全部内容,但还要熟悉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具备扎实的采编功底。

目前电视节目采用的形式有“采编播一体”和“采编播合作”两种类型。“采编播一体”是从节目的选题,到采访编辑的完成,一直到最后演播,都有主持人一个人亲力亲为的完成,这种形式对一档节目来说固然很好,但主持人在超负荷的工作中精力的不济、时间的仓促,导致主持人疲于应付,节目的制作粗糙,往往适得其反。“采编播合作”是主持人部分参与整个节目采编的过程,而不是在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节目的采访和编辑的主要任务交给节目组采编团队,由采编团队主要完成节目的前期制作,最后由主持人播讲。这种方式在业界普遍应运,采访和编辑不是主持人亲自完成,但一个合格的主持人一定在播讲之前要消化和理解编辑的稿件,才能具有感染力。诚然,在媒体商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制播分离”现象,但未来的节目主持人一定是一专多能,综合型的人才。

无论是那种节目形式,主持人都应具备采编的能力和素质,“采编播一体”的形式要求主持人亲自采访和编辑,对其采编能力的要求不言而喻。“采编播合作”的形式要求主持人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虽然不需要亲力亲为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但是要参与其中,就需要具备采编能力。此外,主持人在播讲节目时,虽然节目的内容不一定全部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但是要将采编稿融会贯通,最终吸纳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在播讲时准确的呈现节目的信息。所以,笔者认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一个出色的主持人,应该具备采编的综合素质。

3.3 准确的形象定位

主持人的形象作为节目的副语言,是对受众最直观的感受。主持人一旦在荧屏上与观众见面,所代表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也不仅仅是本节目的形象,更是新闻机构的形象,媒体的形象。因此,主持人根据节目的性质和内容,对自己的形象有个准确的定位和设计,才能让人赏心悦目,得到受众的认同。

主持人形象是节目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这一直接印象直接关系到受众对节目的接受程度,观众只有在接受了主持人的形象之后,才会收看节目内容。主持人的形象包涵着仪态、仪表、气质、肢体语言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又是主持人的主持风格的重要方面。一个节目主持人的风格和形象应符合这个栏目的风格和定位。主持人要根据节目类型调整自己,或根据自身的形象、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栏目。细节上多下功夫。哪怕是一条领带或一个小小的饰物如果佩带的不合适都会在观众中引起负面反响,有的甚至造成恶劣影响,因此主持人在形象细节上同样不容忽视。

???  总之,主持人作为新闻机构的标志,应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素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保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的艺术修养,承担起传播正确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导向、提供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职责,为社会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 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

[3] 刘习良.中国电视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4] 吴庆棠.传媒角色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5] 曹可凡.主持人素质及其他.新闻记者,1996(9).

广播电视编导具备的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7-00-02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它包括了对新闻信息的选择,加工,组织和进一步的传播思维等方面的内容。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者,一定要从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多个角度对节目角度进行判断,综合运用多个方面的技巧,筛选出优质、符合节目主题的稿件和素材,最终编辑成一个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具有较强可看性和可听性的广播电视节目,成为观众的精神食粮。

一、把握好新闻标题、导语、结构编辑技巧

美国著名广播电视新闻学教授曼切斯特曾经说过,“好的导语往往能够拥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导语一旦开始唱歌,读者就能够在不知不觉当中闻歌起舞”。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和纸质媒介的新闻导语也具备相同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需要像报章杂志那样具有开门见山,简洁明了,主旨分明,形象具体的特点。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只需要突出一个关键的新闻事实或者是新闻素材即可,而其他的细节或者是事实内容则可以转移到新闻主体当中,尽可能的将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用一句话概括出来。通常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导语中所涵盖的新闻事实越少,那么导语就会越简洁,越具有吸引力。

广播电视新闻奖的结构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比如说当采访对象只有两个人的话,纸质新闻媒介则可以就谈话双方的讲述内容进行穿插讲解,进而形成一种比较有趣味性的结构体系。而对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而言,却可以按照人的讲话顺序和内容来进行划分,不在一个人的讲话中穿插另外一个人谈论的同样内容,而是当一方讲话结束之后才介绍另外一个嘉宾。

编辑部是整个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核心环节和部门,与此同时也对编辑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技巧主要有两点,第一,要体现节目制作的趣味性和针对性。比如说可以对某一段特定时期内国家所出台的方针、政策或者是社会的动态和市场的发展情况、社会的热点问题或者是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或者专题报道,并邀请观众参与到节目当中对某一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编辑出具有可看性和有价值性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第二,要充分的利用先进的科技设备、完善的通讯联系网络,确保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观赏性。通常情况下通讯联系网络的主体是记者站和通讯员,因而编辑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与通讯联系网络的成员建立密切的沟通关系,通过密切的交流和联系可以及时的传递有价值性的信息,与此同时借助这一紧密的沟通桥梁,编辑部门还可以及时的获取第一手的珍贵素材,将节目的要求和发展情况进一步的与新闻记者或者是通讯员交流,甚至还可以参与到他们的工作当中共同为节目的制作出谋划策。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对民间DV拍摄素材的编辑技巧

在数字技术不断普及化的今天,DV摄像设备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许多普通人也可以拿着手中的DV摄像机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加入到电视新闻素材的收集和拍摄队伍中。许多电视台也纷纷采用了老百姓手中的DV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一步的加工,让他们变得更有特色,并以完整的新闻题材的方式播报出来。因而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时候,可以巧妙的运用民间DV所提供的素材,结合个人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总结,本人认为编辑技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深入的挖掘民间DV素材的趣味性。作为新出现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新素材,在今后的节目制作过程当中还会逐步引进,相比较于其他渠道所获得的新闻素材而言,其真实性、可观赏性和趣味性等方面的优势都是比较明显的。因而节目栏目组可以增添一个“新闻素材”招募活动,并给予提供素材的观众一定的奖励。第二,要加大对DV素材的审核力度。老百姓拍摄的新闻素材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无论是在拍摄画面的质感还是语言的编辑或者文字的组织能力都有待提高。而通讯员或者是新闻记者往往都是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因而无论是在拍摄水平还是对新闻报道的组织叙事等方面的能力都是较强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甄选DV拍摄者所提供的新闻素材的时候,要做好把关工作。

编辑工作是繁琐复杂的,它是整个节目的核心和灵魂所在,编辑的判断和对素材的组合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也是广播电视节目导播的得力助手。与报纸的排版相比较而言,时间则成为了整个节目的版面空间延伸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尽可能的让节目的内容变得丰富多样和新颖,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也是节目编辑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要将素材进行紧密的结合和联系,让其能够更好的符合整个电视版面的视觉要求。除此之外,对于新闻类节目的编辑,要注重前后的连贯性和相关性特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播出过程当中,无论是专题、现场直播或者是录播的方式都是在不同的时段播出的,由于观众的生活作息习惯的差异,最终就导致了不同时段会拥有不同的观众群体出现,结合不同时段观众群的喜好制作有针对性的节目,可以有效的提升节目整体的收视率。

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往往都要进行模糊化的处理,对于编辑工作人员而言要清楚应该在什么时候,什么部分,运用什么样的技巧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没有时间或者是条件弄清楚的事情或者问题,而此时稿件又急需在节目当中报道出来,遇到这种情况编辑工作人员首先不能轻易的对其做下确认或者是判断,可以通过采取模糊处理的方式来进一步的保障新闻节目播出的时效性,与此同时还确保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对于那些保密性要求较为严格的稿件同样也可以进行模糊化的处理。许多军事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部队所驻扎的地点,战略部署情况或者是一些技术数据,而这些恰好都是属于国家的军事机密,不能够向外泄露。凡事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的新闻报道,编辑工作人员都要采取谨慎的态度进行处理,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前提标准之下,运用模糊化的编辑处理技术最大化的还原案件情景。

参考文献:

[1]何国平.新闻传播的接受之维――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参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