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防洪安全措施

防洪安全措施

防洪安全措施

防洪安全措施范文第1篇

**市地处**河下游,自然灾害频繁,防洪防汛任务十分繁重。为扎实做好各项防洪防汛准备工作,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损失,特制定**市20**年防洪防汛工作方案。

一、防洪防汛工作总体要求及防范重点

总体要求:坚决贯彻执行“安全第

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坚持防洪防汛抗旱两手抓,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早做准备,主动防范。总的目标是: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规定的防洪标准内,中小型水库不垮坝,主要防洪河道堤防不决口,**地区排水畅通,城镇安全度汛,交通干线正常运行。对超标准洪水要有对策,对跨汛期建设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河道治理工程要有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我市汛期的防范重点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水库防洪防汛。全市现有水库13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一类水库6座、小型二类水库5座。对中型水库,要严格执行**市防洪防汛指挥部制定的《市中型水库20**年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在现有防洪标准内,确保防洪安全。遇到超标准洪水,要全力抢护,保证主坝安全。对小型水库要认真执行我市制订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所有水库要严控汛限水位,不得违令调度。凡要求空库运行的,必须开启所有放水设施;对有险情的小水库,除空库运行外,还要有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度汛;对近年来已采取加固措施的小型水库,要加强重点部位的观测;对正在采取加固措施的小型水库,必须保证空库运行,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度汛措施,确保工程安全和泄洪畅通;对已批准报废但未采取报废措施的小型水库,仍按运行水库对待。所有小水库都要进一步落实防洪防汛责任制,认真做好各项度汛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位置重要的病险小水库,汛前要低水位或空库运行,汛期必须确定专人看管。要落实通信、预警措施,制定发生险情时及时抢防和安全转移群众的预案,随时做好应对突况的准备。要在确保防洪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实行科学调度、蓄泄兼顾,充分发挥水库工程的综合效益。

(二)河道防洪防汛。**、**河是我市防洪防汛的重点,其防洪标准是:**水文站洪水流量4600立方米/秒,警戒水位150.00米,保证水位153.50米;**河**水文站洪水流量4600立方米/秒,警戒水位120.50米,保证水位123.50米;**河**水文站洪水流量2050立方米/秒,警戒水位111.50米,保证水位113.50米。

1.**:当**水文站出现2000立方米/秒洪水时,沿河乡(镇)、村领导要带领抢险队伍密切注视险工地段,保证堤防安全。当**水文站洪水流量达3000立方米/秒时,市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领导要上堤坐阵指挥,全力组织防洪防汛抢险队伍和群众上堤日夜监护,防洪防汛物资要运到险工地段,**县段要保证不能让洪水漫堤或决口,**河滩区及两岸防洪防汛任务较重的村要做好群众及其贵重物品的撤离准备,岳滩村群众要开始转移。当**水文站洪水流量达到4000立方米/秒时,要全力以赴保障**两岸大堤安全,力争洪水安全下泄;同时,要组织好**河及沿岸村庄群众安全转移。

2.**河:当**水文站出现1500立方米/秒洪水时,沿河乡(镇)、村领导要组织力量抢护险工地段。当宜阳水文站洪水流量达2500立方米/秒时,要组织抢险队伍日夜监护大堤,将防洪防汛抢险物资运到险工地段,做好抢险准备工作。当**水文站洪水流量达到4000立方米/秒时,市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主要领导要上堤坐阵指挥,全力防守**河左堤,力争洪水安全下泄;同时,**河及沿岸村庄要组织群众利用一切交通工具,向安全地带转移人员、抢运贵重物品。

有关乡(镇、区)和单位要按照各自分工,认真落实河道防洪防汛措施,确保标准以内洪水度汛安全。如遇超标准洪水,要按照《**市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全力抢护,特别是要认真落实人员的迁安救护措施,保证能够撤得出、安置得下。此外,沿河乡(镇、区)要认真落实河道堤防涵闸防洪防汛责任制,汛期安排专人管护,发现问题认真处理,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工程安全度汛。

(三)灌区渠道防洪防汛。渠道防洪防汛主要涉及**干渠、**渠和**渠。对渠道上的填方坝、节退水闸、涵洞等工程,各有关工程管理单位要做好检查维修工作,汛期派专人管理,及时分段退泄洪水,防止山洪暴雨损坏工程;要做好各排水、退水渠道的清淤疏通工作,确保排、退水畅通。对**渠,要重点保护好渠首枢纽工程及渠道险工地段,确保汛期不出问题。**镇、**镇、**乡、工业区管委会要特别重视**渠的防洪防汛工作,**、**庄两处退水闸汛期要打开,防止洪水漫渠、造成灾害。同时,严禁向渠道内堆放秸秆、倾倒垃圾,各乡(镇、区)要加大宣传和查处力度,避免形成人为阻水障碍。

(四)丘陵山区和低洼涝区防洪防汛。丘陵山区暴雨形成快,易发生山地灾害和局部突发性灾害,防范难度较大。有关乡(镇、区)、村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的防灾和主动避灾意识,并及早动手,对所辖范围内的坑塘、**坝、过路沟涵、易滑坡坍塌的山丘区段和易暴发洪水的沟河进行认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山洪灾害多发区的管理和山区城乡建设的指导,坚决制止人为诱发山洪灾害的活动和行为。一旦发生强降雨,要按照我市制定的《防御暴雨山洪灾害预案》,落实各项防灾救灾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有乡(镇、区)都要对辖区内的危窑、危房、校舍、乡村企业厂房、仓库等仔细检查,并及时加固维修;对无力加固维修的,采取果断措施,做好迁移安置工作。

对**河滩区、**、**县、**村等低洼易涝区,有关乡(镇)、村要组织群众清除排涝渠内杂物、淤泥,严防麦收、秋收期间向渠道内堆放秸秆、倾倒垃圾,保证汛期排涝畅通。对排涝站要做好检查、维修,对排涝机械设备要及时维修试车,保证汛期能够投入正常运行。要发扬顾全大局、团结治水的精神,做到节节排水,上游段不扩大排水,下游段不拦堵来水,确保小雨及时排、大雨无大灾,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涝灾害。

(五)城镇防洪防汛。市区及各乡(镇、区)要保证标准内降水不成灾,遇超标准洪水有应急措施。汛前,要及早组织力量,全面检查排水系统,疏通排水沟道,检修下水管道及涵闸、站等,保证设备完好和汛期排水畅通。如遇超标准降水,要扩大排水出路或组织抽水排涝,确保能源、交通、通信等重点生活设施正常运行和居民正常生活。市区及各乡(镇、区)内的单位、企业、厂矿、学校,都要对本单位的办公楼房、厂房、仓库、住房、校舍等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危房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度汛。市建设部门要按照市区防洪防汛工作方案和防洪预案督促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加强对市区排洪排污工程的管护,特别要加强对偃登路排污渠、**渠及过堤涵闸的管护,落实抢险措施,保证市区排洪安全。

(六)行业防洪防汛。市工矿企业、公路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本行业的防洪防汛工作,要指定专人,建立机构,确保防洪标准内安全生产,并根据本行业防洪特点制定防洪预案。各工矿企业要对其防洪防汛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恶性事故发生,保证职工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市国土资源部门要重点做好地质灾害的排查防范工作;市交通公路部门要对桥涵、路基、站场及沿路山坡地段进行检查,排查隐患,保证标准内洪水安全运行。对超标准洪水要制定迂回通行方案和抢修措施,一旦遭遇洪水威胁和破坏,全力抢护,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恢复正常运行。

二、确保今年汛期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抓紧做好防洪防汛检查,落实安全度汛措施。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防洪防汛检查。市水利部门和工程管理单位组织检查水库、河道、自流灌区等工程设施;市建设部门组织检查市区排水渠、下水道、泵站、涵闸等工程设施;市交通公路部门组织检查桥涵、路基、站场、沿路山坡地段等工程设施;市工矿企业主管部门组织检查工厂、矿山、矿井等工程设施;有关乡(镇、区)负责检查山地灾害易发区和低洼易涝区安全情况;中小学校舍、危房等由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乡(镇、区)共同负责;市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做好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地区的排查工作。其他有防洪防汛任务的部门和单位,也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主动搞好汛前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关乡(镇、区)和部门要明确责任单位,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限期逐项落实,保证安全度汛。

(二)抓紧度汛工程建设,加大清障力度。今年市政府根据汛前检查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安排了一批度汛工程。市水利部门要尽快拿出工程实施方案,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在主汛期前完工。对没有资金加固处理的,要逐项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做到重点防守。此外,对往年已完成的河道险工加固和小水库除险工程,要加强观测防守,及时维修完善,保证汛期安全。

要继续加大清障力度,对超出**、**河规划线和一些水库溢洪道内的阻水障碍物,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限期组织清除;禁止在行洪河道内乱挖河沙、倾倒垃圾、种植树木等阻水障碍;主汛期内河道采砂一律停止,人物撤离,确保安全。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开发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要求,报市水利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市水利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各项安全度汛措施的落实。

(三)进一步落实防御超标准洪水措施。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结合各自实际和具体任务,制订详细的实施意见,包括分洪组织领导、技术措施、车辆物资准备、安全转移等内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建设部门要修订完善城市防洪防汛预案,落实防御超标准洪水措施,保证市区度汛安全。

(四)做好物资储备、车辆落实和抢险队伍组织工作。各乡(镇、区)、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市市级防洪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办法(试行)》,加强防洪防汛物资储备和管理工作。市防洪防汛主管部门要对防洪防汛物资仓库进行一次清查,及时补充更新防洪防汛物资。市商务、供销等部门要按照市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的计划,代储防洪防汛物资。各乡(镇、区)要动员乡村群众储备必要的防洪防汛物资、抢险工具和器材,沿河及水库周围群众可就地取材,备足所需的土牛、块石、木桩等抢险料物,确保防洪防汛抢险时拿得出、用得上。

市公安局要负责落实20辆防洪防汛指挥抢险专用车,并做好“四况”检验和驾驶员的组织培训工作。市交通局、公路局要各自做好25辆载重卡车和100名装卸工的落实工作,并将车牌号、驾驶员、装卸工名单、联系电话报市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各乡(镇、区)要组织落实以青壮劳力为骨干的群众性防洪防汛抢险队伍,组织精干的抢险突击队,做到定领导、定人员、定地段、定工具,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针对可能发生的险情种类和出险地段,进行针对性的抗洪抢险技术培训及抢险演习,不断提高抢险水平。

(五)加强防洪防汛通信和汛情测报工作。市通信部门要全面检修通信设备,确保市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与上级防洪防汛部门、中型水库、各乡(镇、区)之间通信畅通。同时,要保证市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在汛期移动通信工具畅通。市水利局要检修、调试无线通讯网络设施,保证汛情、雨情、工情和防洪防汛指令的及时传递。遇到紧急情况时,防洪防汛通信可以与通信、电力、公安等部门的通信联网,必要时利用电视、广播电台汛情通报,下达防洪调度命令。市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气象预报信息,尤其要做好较大范围内降雨短时预报,尽可能提高预报精度,做到通报准确及时。

(六)坚持防洪防汛抗旱并举,积极推进“两个转变”要积极转变防洪防汛抗旱工作思路,稳步推进“两个转变”:即坚持防洪防汛抗旱并举,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为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洪调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洪水调度方案。对水库、河道等工程,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强科学调度,坚持除害兴利结合,防洪抗旱并举,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七)做好灾害统计和减灾效益分析工作。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洪涝灾害统计和减灾效益分析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防总下发的水旱灾害统计报表制度,做到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市防洪防汛与民政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统一标准,严防乱报、错报。若发生灾情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所在地防办人员必须到现场核实,逐级上报,不得越级上报或由其他部门代报,不得隐瞒或夸大灾情。

(八)加强防洪防汛办公室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要按照国家防总及省、市防洪防汛指挥部关于防洪防汛要逐步实现正规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切实加强防洪防汛办公室自身建设。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防洪防汛抢险技术、洪水调度技术培训和防洪有关规定及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健全防洪防汛交接班、值班、请示汇报、汛情会商、汛情等项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市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在整个汛期要安排双人全天候24小时值班,并由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带班。汛期工作人员应及时、准确了解天气预报、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对来往文电,要按照职权范围及时呈报带班领导,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迅速准确上传下达防洪防汛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强化全社会防洪意识。《防洪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防洪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科技进步,有计划地进行河道治理,采取措施,加强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巩固、提高防洪能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参加防洪抗洪的义务。”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做好防洪防汛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防洪防汛责任制。《防洪法》规定:“防洪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乡(镇、区)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防洪法》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种防洪防汛责任制,实行依法办事。各乡(镇、区)主要负责人要对本辖区的防洪防汛工作全面负责,做到思想到位、指挥到位、投入到位。市里已调整充实了防洪防汛指挥部成员,明确了责任分工。各乡(镇、区)也要抓紧建立健全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分工责任制,并落实有关部门防洪防汛责任制和防洪防汛职能部门岗位责任制,对防洪工程建设的责任人实行终身责任制。汛前,各乡(镇、区)和各部门负责人要深入分包防区检查防洪防汛工作,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洪水到来时,要现场指挥,确保安全度汛。新晨

(三)严明纪律,依法防洪防汛。各乡(镇、区)、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执行防洪防汛纪律,服从调度指挥。水库、河道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市里下达的调度运用计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越权调度。有报汛任务的单位要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向省、市防洪防汛部门上报雨情、汛情。各乡(镇、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市防洪防汛抗旱指挥部汇报本单位防洪防汛情况。市防洪防汛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防洪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统一要求,及时如实上报雨情、汛情、灾情。

要进一步宣传《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实行依法防洪防汛。对违抗、拖延执行洪水调度命令,不按时分洪、泄洪,借故聚众闹事,干扰工程管理和防洪防汛秩序;拒不清障或设置新障;擅自在险工河段挖砂,不听劝阻;破坏或盗窃防洪防汛工程设施、防洪防汛物资和通信、水文测报设施;贪污、挪用防洪防汛救灾经费;、违章操作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都要依法追究直接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者,移交司法机关依法惩处。

对在防洪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市政府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防洪安全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

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防洪安全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原则;对策

一、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原则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对一旦溃坝将造成山洪灾害防治区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病险水库.在现有工程基础上,通过采取综合加固措施.消除病险.确保工程安全和正常使用。恢复和完善水库应有的防洪减灾功能.消除防洪隐患。本次规划除险加固的病险水库均为小型水库.共16521座,其中小(1)型水库2999座,小(2)型水库13522座。

防洪安全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山洪灾害;规划;建议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位于贺兰山东麓脚下,由于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政府首府,人口达到29.6万人,且又是工业城市,众多重要厂矿企业在贺兰山东麓脚下生产,是石嘴山市重点防御的地方。近几年,城乡一体化的建设速度加快,防洪沟道被侵占,山洪沟道成了建设用地,山洪无出路,到处乱窜,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特别是2012年,7-8月份的几次洪水,给企业和人民群众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给洪水寻找出路,成为大武口区防汛首要任务。

一、基本情况

大武口区贺兰山东麓主要山洪沟道有汝箕沟、干沟、大风沟、小风沟、归德沟、韭菜沟、桃柴沟、大小枣沟、大武口沟等,还有许多小沟道没有名称。由于山洪沟道多,山洪具有明显的多发性、无序的突发性和强烈的破坏性,易给企业和群众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二、灾害损失

山洪灾害常常是在短时间成灾,破坏性强。常常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交通中断、人死畜亡等灾情。通过历史调查,1975-2002年,山洪灾害造成36人死亡,经济损失达到3亿元。

三、山洪灾害的基本特点

山洪灾害由于降雨的随机性大,降雨区域明显,降雨流速大,所以灾害难以预防。因贺兰山一带山高坡陡,大小沟道山洪沟道甚多,高强度短时间的暴雨出现后,降雨迅速转化为径流,产生的洪水来势迅猛、流速快,几小时后就给企业和群众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损失。

四、山洪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大武口区近几年通过小流域项目和地方政府投资,整治了大小峰沟、大武口沟、汝箕沟,挖成星海湖滞洪区,编制了防灾预案,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投入不足、管理薄弱等原因,目前山洪灾害总体防御能力较低,近几年,虽然山洪防治从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局限于规划和投资的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1、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存在问题

(1)预警监测还没有达到先进水平。虽然我区的自动雨量监测站达到28个,视频监测站达到4个,人工水位站4个,但是大武口区处于贺兰山东麓脚下,山地面积达到465Km2,监测网点布设稀,覆盖率不高,局部地方监测不到,预警短信机时常出现短信发不出去现象,预警系统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

(2)防灾意识淡薄。山洪灾害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群众对山洪灾害的危害性、突发性认识不足,目前,许多山洪灾害易发地区乡、村组没有编制自己的预案,导致山洪来临时,某些干部和群众无所适从,自防自救能力较低。

(3)山洪灾害的普查工作还不够仔细。虽然大武口区在2011进行了山洪危险区的划定,但2012年受灾的地方大多是小沟道造成,还是不被重视的小沟道和流域发生的,大量的山洪灾害危险点或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而一些由于建设项目新形成的危害点或隐患点还没有被及时、全面发现并掌握,有针对性、全面地提出防治对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山洪灾害工程措存在问题

(1)山洪灾害建设工程标准低。贺兰山东麓的一些山洪沟主要防御措施是进行沟道疏通,防御标准很低,投资仅限于的维修和加固,一些防洪设施都是灾后应急而建,或是抗灾而建,整体性差规模小,质量差,难以发挥防护作用。一旦山洪暴发,沿河道的村庄、道路、农田、企业极易受损。截止目前为止,大武口区20%的防洪工程标准为10~20年一遇,80%的防洪工程标准不足5年一遇。

(2)山洪灾害防治缺乏统一规划。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建筑拔地而起,规划部门在审批上不考虑防洪安全,个别单位在山洪沟道上搞建设,堵塞洪水的出路。对山洪灾害的认识不够,对安全方面的因素考虑不周全。

五、规划的总体规划建议

贺兰山东麓山洪灾害规划主要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是规划的主要内容。

1、非工程措施的规划建议

1)普及山洪灾害知识。山洪灾害危害性大家普遍已经认识,但是重视不够,因此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了解本地山洪灾害的特点和基本对策,使群众了解山洪灾害威胁,

(2)实现预警系统信息共享。目前监测系统包括气象监测系统、水文监测系统。而气象和水文监测系统不能共享,甚至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气象和水文预警资源共享。为防汛指挥调度指令的下达、山洪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提供通信保障。

(3)建立防灾预案和救灾措施体系。根据历年山洪爆发造成损失,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县、镇、村级防汛预案,预案须切合实际,具可操作性,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保证在山洪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区群众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4)做好防灾减灾规划。贺兰山东麓,资源丰富,使得一些企业不顾安全乱采乱挖,不但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堵塞了山洪沟道,导致泄洪不畅。建议对山洪灾害威胁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进行防灾评估。对主要企业要做好企业防灾减灾工作,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特点,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采取必要的工程治理措施进行保护。

2、工程措施规划建议

(1)提高建设标准。规划贺兰山东麓山洪沟道时,防御建设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的标准。

(2)将洪水引导至星海湖滞洪区。目前,由于建设的原因,许多沟道洪水没有出路,而洪水出路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规划,针对目前已经形成的现状及防灾形势,综合考虑城镇和重要设施的防洪要求,根据山洪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将洪水最终引导星海湖滞洪区,才能确保贺兰山沿山一带的企业和村庄安全。

(3)对贺兰山东麓的开采实行有序开发。严格企业管理,对贺兰山内企业,不准在山洪沟内开采资源,不准堵塞山洪沟通道。

六、结束语

山洪沟灾害的治理,一方面要从长远进行规划,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要征求防汛部门的意见,采取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山洪灾害的认识,普及防御山洪灾害的基本知识;建立完善的监测通信预警系统,提高预测、预报山洪灾害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和群策群防体系;对于山洪灾害频繁、防治难度大的区域主要采取搬迁避让措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避免或减轻山洪灾害。

参考文献:

[1]《宁夏山洪防止与对策》朱云.

[2]《大武口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实施方案》王鹏等.

[3]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简要报告.

防洪安全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工程措施;防洪抗旱;内涵;作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尤其是水灾、旱灾更为频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各地已对防洪抗旱的工程措施运用自如,发挥了显著的效益。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随之增多,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将更为频繁,强度也明显上升,单靠工程措施来应对已明显不足。与此同时,非工程措施作为防洪抗旱的综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重视。该文现以非工程措施的内涵入手,简析非工程措施在防洪抗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非工程措施的内涵

非工程措施是指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以及直接运用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手段来减少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损失的措施。非工程措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并可为防洪抗旱工程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保证的特点,因而可在防洪抗旱工作中广泛应用[1]。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防洪工程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二是建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三是完善水法律、法规的制定,大力宣传,并认真贯彻执行;四是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五是建立洪水干旱预报警报系统;六是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

2非工程措施的作用

(1)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是认真做好防洪抗旱准备工作的重要前提。防患于未然是防洪抗旱重要的先决条件,要求在水旱等自然灾害来临之前,认真做好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管理,这既是防洪抗旱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2]。因此,各地有关部门应在汛后制订计划,依照闸站养护手册对水工程进行维护、保养;地方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下,逐级开展汛前检查,实行防汛责任制,制订详细的检查方案,对水工程进行逐一排查,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及时处理;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江河湖泊的管理,坚决清除江河湖泊的行蓄洪阻水障碍,制止盲目围垦湖泊、河道、滩地的违法行为,以确保行蓄洪的能力。淮河流域各级防汛抗旱办公室通过加强江河湖泊及防洪工程的管理,落实防汛责任制,及时清除安全隐患,切实做好抢险队伍和物资的落实,为夺取2003、2007年防洪抗旱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全面提升防洪抗旱管理能力。我国水旱灾害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单靠工程措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面向未来防洪抗旱减灾事业的发展,水利部提出了防洪抗旱的“两个转变”,即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的转变。“两个转变”的推进将全面提高我国的抗灾水平和能力,而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立正是促进、推动“两个转变”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自1998年淮河流域大水后,我国加大了对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其指挥系统涉及水利部、七大流域机构和31个省(市、区),以更好地为当地防洪抗旱工作服务。以淮河防总为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正确领导下,淮河防总于2003年成立,健全了以淮河流域为单位的防汛统一指挥体系。2007年7月下旬,淮河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堤防、水坝等水工程长时间受高水位的浸泡,防汛压力明显增大。淮河防总通过防洪抗旱指挥系统,快速采集和传输雨水情、灾情等信息,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预测、预报、分析,同时通过会商系统、远程视频监视系统、程控交换系统,与水利部、淮河流域各省、市、区的防汛抗旱指挥部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制定防洪抗旱调度方案,迅速、准确下达指令,为防洪指挥提供了先进、可靠的决策支持,大大提高了防汛调度的及时性、科学性,从而成功抗御了2007年的洪水。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依法行政。法律、法规贯穿于防洪抗旱全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与其他法律和政策充分匹配的政策法规体系,为防洪抗旱提供了全面的政策与法律支撑。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水法》《防洪法》为核心,以《防汛条例》《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相配套的防洪抗旱法律法规体系,各流域管理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陆续颁布并实施了大批防洪抗旱配套法规。安徽省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徽省抗旱条例》《安徽省水文管理办法》《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等法规、规章,并严格防洪抗旱执法程序。随着防洪抗旱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防洪政策法规建设已不能满足防洪抗旱的要求,应着力健全法律法规,加快《抗旱条例》《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的制订,把防汛抗旱立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法律的制订需要公众的认知,因此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提高法律透明度与认知力。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中,各地通过举办体育竞赛、组织普法问卷调查和法律知识竞赛、发送普法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来扩大宣传影响,强化宣传效果,提高广大民众学法、懂法、用法和守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依法行政,从而有效维护了水工程和防洪抗旱的安全。

(4)制定和完善防洪抗旱预案,提高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近年来,在国务院、国家防总的大力推动和指导下,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大力加强防洪抗旱应急预案的建设,由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构成的预案体系逐步健全,为规范应急管理打下很好的基础。防洪抗旱预案本身就是在总结地区洪涝干旱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防洪抗旱目标和调度原则,在分析现有水源和充分利用现有工程设施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干旱条件下的防洪抗旱对策和措施[3]。淮委根据国家防总批复的《淮河洪水调度方案》,积极推动淮域各地继续加强防洪预案的修改完善和动态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变化情况,修订完善了《蓄涝洪区运用预案》等相关预案,极大提高了洪水灾害的反应与处置能力。

(5)加大洪水干旱预警预报系统,为防御水旱灾害提供技术支撑。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局部暴雨、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事件呈现多发、并发的趋势。极端灾害性天气的频繁发生,对提高预警预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淮委在每年水旱灾发生之前,着力抓好预警预报,特别是加强对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的监测:一是针对防洪排涝标准偏低的城市,加强对短历时、大强度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并注重提高基层预报水平,增强预报时效;二是加强汛情监测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延长预见期,全面满足防洪调度指挥决策的要求;三是建立水文报旱制度,综合降雨、江河来水等相关信息,确定与旱情相关水文特征值,这些措施的运用,为战胜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6)建立完善的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与反应迅速的抢险队伍,是取得防汛抗旱胜利的前提条件。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的建设是完成抢险救灾任务、实现安全度汛抗旱的基础。建立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制度可以克服防洪抗旱经费加拨过程缓慢和被挪用等弊端,满足“一旦需要,随时调用”的工作要求,也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主动防洪抗旱措施[4]。

国家向来重视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建设,并加大防洪抗旱物资器材的投入,同时把防洪抗旱经费列入同级预算,按照分级筹措、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储好、管好、用好防洪抗旱物资,提高对自然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以确保防洪抗旱的最后胜利。

做好物资储备的同时,也要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全国各地市大都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防洪抗旱抢险队,逐人登记,加强培训,认真学习防洪抗旱抢险知识,提高全民防洪抗旱抢险能力,并根据各自情况开展防洪抗旱抢险演习,提高抢险队伍应急抢先水平,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正是防洪抗旱物资储备的完善及抢险队伍的保障,成功缓解了2001年淮河旱情以及2007年流域性大洪水。

3参考文献

[1] 赵清,高洪涛.非工程防洪措施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61-62.

[2] 周美冬.非工程措施在山区县防汛调度中的应用[j].江西水利科技,2009,35(3):206-208.

[3] 刘方贵,刘岩峰,高学新,等.防洪非工程措施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7):56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