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婴产后康复护理

母婴产后康复护理

母婴产后康复护理

母婴产后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扩展服务; 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104-03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均有益[1]。众所周知,母乳喂养具有对婴儿提供营养、促进发育,提高免疫功能、抵御疾病,利于牙齿发育和保护,促进母婴感情建立;对产妇可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哺乳期闭经、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且温度适宜,方便经济等优点。

我国母乳喂养率正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已经由1998年76%下降至2004年的64%,母乳喂养关系到母亲和婴儿的健康[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对2012年8月-2013年7月在产一科住院的4323例产妇(3975例母婴同室,348例母婴分离),采取产前孕期宣教,产房护理、爱婴区护理、针对母婴同室及母婴分离的产妇采取不同的保持与促进泌乳的措施,出院前指导、出院随访、产后康复、信息平台的建立与指导、母乳库的宣传等扩充常规服务、延展系统服务的“扩展服务”措施,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乳腺炎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深化了护理服务内涵,提升病区管理效能及社会认可度。现将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7月,产一科收治产妇3657例,共对3380例母婴同室,277例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传统母乳喂养宣教和指导。2012年8月-2013年7月,产一科收治产妇4323例,共对3975例母婴同室,348例母婴分离的产妇采取“扩展服务”促进母乳喂养。

1.2 “扩展服务”全面促进母乳喂养的实施举措

1.2.1 产前孕期宣教 (1)产科门诊护士站发放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资料。产检处陈列母乳喂养相关宣教资料和挂图,介绍母乳的营养成分、母乳喂养的优点、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乳腺炎的预防等。(2)孕妇学校宣教。每周六、周日上午常规在门诊开展免费的孕妇学校课程,每月3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讲座。其中一堂“母乳喂养”专题讲座,另在“产褥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课程中讲述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的喂养方法等。设立有奖问答、现场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授课方式,使产妇及家属认可并坚定母乳喂养,消除其不正确观念(如:前几天母乳不够,母乳影响产妇体型等),并指导护理(如过大或过小、凹陷或平坦的处理,产前清洗、哺乳期护理及断奶后康复等)。

1.2.2 产房护理 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0 min内,由助产士将母婴进行早接触早吸吮30 min以上。促进母婴亲子感情的建立,增强新生儿吸吮反射,诱发产妇泌乳反射,促进乳汁的分泌,从而达到促进母乳喂养的目的。

1.3 爱婴区护理

1.3.1 母婴同室 产妇回房后,责任护士或组长现场协助并指导母乳喂养,鼓励产妇进食,坚持纯母乳喂养,按需哺乳,一昼夜喂奶约6~8次。鼓励并指导夜间坚持母乳喂养,告知产妇夜间挤奶或哺乳1~3次更有利于乳汁分泌。次日晨进行病房网络电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视频宣教。责任护士或组长查房,检查产妇母乳喂养方法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给予协助和指导。再次进行宣教,告知采取舒适姿势(本院剖宫产产妇常规采取侧卧位哺乳的卧式姿势,预防腹部伤口受压疼痛而致产妇不愿哺乳;顺产产妇可卧式、坐式或怀抱式)。告知纯母乳喂养4~6个月,4~6个月后辅食的正确添加。向产妇及家属介绍催乳膳食和科学的烹调方法,鼓励按本院制作的“月子食谱”订餐或自行制作,根据产妇饮食习惯,选择营养丰富,有助于乳汁分泌的食物。次日上午起采用产后康复仪的乳腺疏通和促乳模式进行护理,每日1~2次,视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决定使用时日,已完全达到纯母乳喂养标准(两次喂哺间新生儿产生满足感且排尿>6次/d,排便每天若干次,婴儿生理性体质量丢失情况减少。)即暂停康复仪促乳[4]。每周二、周五病房开展“亲子课堂”,产妇及家属现场操作母乳喂养及挤奶等手法,发放母乳喂养相关宣教资料(包括母乳喂养的好处,如何防止皲裂,怎样促进纯母乳喂养等)。对个别少乳的产妇还可采取手法及促乳精油按摩,按摩的穴位有:膻中穴、乳根、天池、膺窗、神封等。本科室有3名护士参加产后康复按摩的专业培训,具体按摩穴位与手法可参考张玉宇《穴位按摩治疗初产妇肝气郁滞型缺乳的效果观察》[5])。个别奶水较多可能引起乳涨的产妇,使用电动吸乳器,每日4~8次吸乳,坚持母乳喂养,防止产妇胀痛引起不良情绪而动摇母乳喂养的信心。

1.3.2 母婴分离 母婴分离是导致Ⅱ期泌乳延迟的主要原因,主要因为母婴分离时产妇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胀痛发生率较高,泌乳时间后延[6]。产妇回房后,由责任护士或组长行入科宣教,指导护理及母乳喂养的方法。产后6 h后视产妇情况行电动吸乳器吸乳,罩杯罩住双侧乳晕先自动按摩2~3 min,快速吸吮7~8 min然后缓慢均匀吸吮。每次吸吮时间15 min最佳,间隔3 h吸吮1次,每天吸乳8次左右,保障足够的吸奶次数,从而促进乳汁的分泌。电动吸乳可有效防止乳腺管阻塞、乳汁瘀滞、硬结的发生,预防Ⅱ期泌乳延迟、促进乳汁分泌,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为母婴同室后的母乳喂养奠定基础[7]。如新生儿因早产或其他原因转NICU治疗,责任护士或组长主动与NICU医生沟通,可视情况将母乳送至NICU供新生儿进行喂养。产妇需将专用奶瓶开水消毒,单次吸吮,首选电动吸乳器,每次单独收集乳汁,半小时内送往NICU。资料表明,母乳喂养是早产儿的最佳喂养方式[8]。对于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感染及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促进神经系统发育,改善远期预后均有重要意义[9-10]。同时可以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和护理的依从性。产后次日,母婴分离产妇与母婴同室产妇一同观看病房网络电视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视频,责任护士或组长查房指导,参加病房组织的“亲子课堂”,领取母乳喂养相关宣教资料等。

1.3.3 出院前指导。出院前一日进行集中式出院宣教,发放出院宣教资料,鼓励纯母乳喂养,科普产后康复措施(如下垂的预防、盆底康复等),告知产后母乳喂养24 h咨询电话。

1.4 出院随访

出院后1周及1个月,由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喂养情况并记录,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导。尤其对新生儿或产妇住院等原因致母婴分离的产妇,指导并鼓励其按住院期间的电动吸乳频率吸乳或手法挤奶,强调母乳喂养的作用和意义,鼓励其有任何疑问或困难可随时拨打产后母乳喂养咨询电话,增强其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

1.5 产后康复解决后顾之忧

对个别胀痛有硬块或自行挤奶困难者,让其回院行电动吸乳或手法精油按摩,根据产妇目前在家采取的吸乳方式给予建议、示范和指导,至其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产妇断奶后可回院行产后康复,防止并改善下垂,促进身体康复。

1.6 多种信息平台的建立和指导

建立孕产妇QQ群,产妇有任何母婴相关疑问可在QQ上留言,由高年资产科医护人员定期答疑,专业指导。医院外网设产科专科咨询平台,解答产妇相关问题等。

1.7 母乳库的加入及宣传

2013年5月,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启动国内首个母乳库,此举对母乳喂养的推动和实行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各医院积极参加及大力推广宣传。本院将该消息告知孕产妇,普及母乳喂养知识,增强其对母乳喂养的认可和支持。

2 结果

2.1 母乳喂养率大大提高

本科室2011年8月-2012年7月护理产妇总数3657例,母婴分离277例,母婴同室3380例,采用常规的母乳喂养宣教方法。产后一月电话随访结果:3657例中536例无法联系,随访的3121例中:人工喂养共472例(其中母亲患传染病21例,母婴分离人工喂养135人,因生病服药、回老家等其他原因导致人工喂养316例),母乳喂养2649例,母乳喂养率84.88%;其中母婴分离277例中,坚持母乳喂养142例,母婴分离的母乳喂养率51.26%。2012年8月起病区实施“扩展服务”全面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至2013年7月共护理产妇总数4323例,随访中841例无法联系,随访的3482例中:人工喂养231例(其中母亲患传染病16例,母婴分离人工喂养39例,因生病服药、回老家等其他原因导致人工喂养176例),母乳喂养3251例,母乳喂养率93.37%;母婴分离348例中,坚持母乳喂养309例,母婴分离的母乳喂养率88.79%。

2.2 产后乳腺炎发生率下降

2011年8月-2012年7月,产后住院期间发生红肿、胀痛及乳腺炎共8例,出院1月后随访发生乳腺炎共2例,乳腺炎发生率为2.734‰。2012年8月-2013年7月,产后住院期间发生红肿、胀痛及乳腺炎的共0例,出院1月后随访发生乳腺炎的产妇1例,乳腺炎发生率为0.231‰。

2.3 病区管理效能及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

护士采取持续的、有计划的、产前产后无间隙的系统宣教,对产妇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通过仪器、理疗、人工按摩等措施实施现场帮助和解决,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立竿见影。护士长的管理效能也明显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态度和服务非常满意,2011年8月-2012年7月满意度调查月平均93.26%,2012年8月-2013年7月月平均满意度上升到99.17%,满意度大大提升。同时,由于新服务项目的开展,护理内涵得到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增加,社会认可度得到提升。

3 讨论

“扩展服务”采用扩充常规服务、延展系统服务,将宣教与具体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从产前到产后以及出院后,对孕产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无间隙、形式多样的系统宣教,对存在问题进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实际帮助(如康复仪促乳和电动吸乳器吸乳),解决其下垂等顾虑及担忧,使孕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和方法掌握更全面、具体、有效,树立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母乳喂养率,尤其提高了母婴分离的母乳喂养率,降低了乳腺炎的发生,促进母婴身心健康,是一种低消耗,高效益的服务模式[11]。同时,由于护士更多时间与产妇接触和沟通,主动给予实际帮助,使产妇及家属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满意度大大提高。有效的沟通及解决措施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提升了专科护理服务质量,深化了护理服务内涵。

相关服务措施的开展,如手法按摩、产后康复仪(促乳及乳腺疏通)、电动吸乳器的使用以及产后康复(预防下垂、盆底康复等)项目的开展,增加了医院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增加了社会效益,提升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5.

[2]杨富霞.母乳哺养知识评估表在母婴同室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学,2010,2(5):24-25.

[3]辛晓春,高清源.全程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3,5(3):170.

[4]蒋青.对剖宫产后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华西医学,2010,25(4):722-723.

[5]张玉宇.穴位按摩治疗初产妇肝气郁滞型缺乳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1B):61-63.

[6]谷梅梅.母婴分离时母乳喂养的指导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3):1169-1170.

[7]周燕莉,欧有良,肖春芳,等.电动吸乳器用于预防母婴分离产妇Ⅱ期泌乳延迟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8A):48-50.

[8]张铮毅.浅析不同分娩方式婴儿喂养情况[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130-131.

[9]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World Group on Breastfeeding. 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J].Pediatric, 1997, 100(5): 1035-1039.

[10] Meinze D J, Poindexter B, Wrage L A. Role of human milk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risk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r death[J].J Perinatol, 2009, 29(5): 57-62.

母婴产后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母婴分离;泌乳;干预模式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6.05.014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tervention mode that promoting lactation in puerpera with maternal separation.Methods240 puerpera with maternal separation after delivery from March,2013 to March,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group B,and group C with 80 cases in each.The group A were given traditional maternal separation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group B were given ultra early breast care,and the group C were given 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instrument.And then,initial time of lactation,serum level of prolactin 72 h after delivery,lactation amount 72 h after delivery and the incidence of breast swelling 72 h after delivery in the 3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Difference of the initial time of lactation of the 3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F=49.02,P

【Key words】maternal separation;lactation;intervention mode

母乳含有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是婴儿生长发育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具有经济、方便、容易消化吸收等人工喂养无法比拟的优点[1]。但有部分婴儿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需转至新生儿监护室(NICU)接受治疗而导致母婴分离,资料报道[2],母婴分离婴儿占出生婴儿的10%左右。由于母婴分离,产后产妇的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加之产妇担心婴儿健康、紧张、焦虑等因素,导致泌乳始动时间延迟、泌乳量不足[2]。为促进母婴分离产妇早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本研究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超早期护理干预或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并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分娩后母婴分离的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初产妇;母婴分离时间达3 d以上;营养状况良好;发育正常;无合并基础疾病;无母乳喂养禁忌证;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此项研究。随机将240例初产妇分为A组、B组、C组,每组80例。A组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26.84±7.35)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0例,中专及高中31例,初中及以下39例;孕周:36~42周,平均(38.48±2.74)周;新生儿体重:2.70~3.62 kg,平均(3.17±0.25)kg。B组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26.53±8.51)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1例,中专及高中32例,初中及以下37例;孕周:36~42周,平均(37.83±2.39)周;新生儿体重:2.50~3.60 kg,平均(3.24±0.33)kg。C组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26.84±7.35)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2例,中专及高中30例,初中及以下38例;孕周:36~42周,平均(37.94±2.27)周;新生儿体重:2.60~3.58 kg,平均(3.21±0.27)kg。三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新生儿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按母婴分离常规护理。B组:在母婴分离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超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产后2 h内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刺激,方法[3]:用一只手托住,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腹以搓捏式向外提、拉,中等强度刺激,1次/2~3 min,1 min/次,两侧交替进行,持续刺激2 h以后开始挤奶,1次/3h,双侧20 min/次,操作动作轻柔,以不感觉疼痛为宜。操作过程中向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教会其护理的方法。C组:在母婴分离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产后康复治疗仪促进泌乳。具体措施:产后6 h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后,使用TZCH300型产后康复仪治疗。操作方法:调节输入功率为≤50 VA,输出强度范围1~250级,将两个专用治疗片的黑色一面涂满耦合剂后,贴在产妇的双乳上,用固定带固定,选择催乳程序进行低频脉冲刺激,从低至高逐渐增大治疗强度,以产妇能耐受为原则,连续刺激20 min,2次/日,连续治疗3天。

1.3评价方法(1)泌乳始动时间[4]:从胎儿娩出至产妇感觉乳胀时挤压有乳汁挤出的时间。(2)产后72 h血清泌乳素水平[5]: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中泌乳素含量;抽取肘前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采血于挤奶前,距前次挤奶至少2 h;药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3)产后72 h泌乳量。(4)产后72 h内肿胀的发生率:以胀实、变硬,触之疼痛,严重可有轻微发热为判定标准[6]。

1.4统计学方法建立数据库,将全部资料进行编码,用SPSS 1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2.1三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比较A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为(37.54±8.43)h,B组为(27.96±7.54)h,C组为(26.68±6.70)h,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49.02,P

2.2三组产妇产后72 h血清泌乳素水平比较A组产妇产后72 h血清泌乳素水平为(339.65±37.52)μg/L,B组为(436.57±36.63)μg/L,C组为(437.85±37.96)μg/L,三组间血清泌乳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73,P

2.3三组产妇产后72 h泌乳量比较A组产妇72 h泌乳量为(123.86±25.91)ml,B组为(186.87±3721)ml,C组为(192.65±38.64)ml,三组间泌乳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F=98.46,P

2.4三组产妇产后72 h内肿胀发生率比较A组中发生乳胀者19例,发生率为24.05%;B组6例,发生率为7.59%;C组7例,发生率8.97%。三组间肿胀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233,v=2,P=0016)。进一步两两比较,B组、C组的肿胀发生率远低于A组,χ2值分别为5.990、4.761,P

3讨论产后分泌充足的乳汁是促进纯母乳喂养成功的保障。泌乳期分为2个阶段,即泌乳Ⅰ期和泌乳Ⅱ期,泌乳Ⅰ期是在妊娠期间,乳腺开始具有一定的合成能力;泌乳Ⅱ期发生在分娩后,启动信号是胎盘娩出后黄体酮水平迅速下降,泌乳素水平迅速上升,乳腺开始分泌乳汁[7],以后靠频繁地吸吮刺激吸出乳汁,保持乳腺持续处于泌乳启动阶段。但母婴分离产妇,常因a后未得到及时有效地吸吮,缺乏吸吮的刺激,同时担心婴儿不良结局,精神压力增大,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及睡眠不佳情况,加之分娩时体能消耗等干扰泌乳机制的生理变化[8~10],导致泌乳时间延迟,乳汁分泌量不足,不利于母乳喂养。

本研究对单纯的传统母婴分离常规护理、超早期护理干预、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母婴分离产妇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超早期护理干预、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提前,血清泌乳素水平提高,泌乳量增多,产后肿胀的发生率降低,与传统母婴分离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显著。提示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得到新生儿有效吸吮的情况下,通过超早期刺激和挤奶干预,促进组织血液循环,将感觉冲动超早期经传入神经纤维抵达丘脑下部,促使垂体前叶释放血清泌乳素和缩宫素,提高血液中泌乳素和缩宫素水平,加速乳腺细胞分泌乳汁和不断持续分泌乳汁,使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多[11],同时乳腺管得到及时疏通,乳汁通畅排出,有效预防肿胀的发生。而早期给予产后康复仪进行催乳治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电极片对进行低频脉冲刺激、振动和按摩,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对内部产生旋转作用,带动,产生吸吮力相当于婴儿吸吮力5~10倍的吸吮效果[12],将感觉冲动经传入神经抵达丘脑下部,促使垂体前叶释放血清泌乳素和缩宫素,加速乳腺细胞分泌乳汁,促进泌乳时间提前,泌乳量增多,同时乳腺管得到及时疏通,乳汁排出通畅,预防肿胀的发生。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产后康复治疗仪干预母婴分离的产妇,均可促进泌乳始动时间提前,血清泌乳素水平增高,泌乳量增加,减轻胀痛,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两种方法均操作简单、无创,但早期护理干预时需要护理人员体力操作,增加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产后康复仪干预可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临床上可根据产妇的需要选择应用。参考文献[1]王玉琼.母婴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7.

[2]王利,王利辉,郭丽.疾患儿母婴分离产妇抑郁情绪对产后42天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9,8(6):23,29.

[3]刘素娥,零恒莉,葛圆,等.产后2 内刺激对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4):4546.

[4]罗琳雪,陈丽芬,黄基梅,等.健康教育路径对术后母婴分离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0962098.

[5]岳t丽,董刚,冯忠,等.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泌乳素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19):18501853,1864.

[6]张丽英.产后肿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2144215.

[7周燕莉,欧有良,肖春芳,等.电动吸乳器用于预防母婴分离产妇Ⅱ期泌乳延迟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8A):4850.

[8]黎春梅,敬谢英.产后早期胸部按摩及营养干预对纯母乳喂养效果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7):89.

[9]李文芳.护理干预在产后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9):6768.

[10罗万英,罗碧如,郭秀静,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作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6C):16351636.

[11罗琳雪,韦桂源,方文珠,等.超早期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4):35993600.

母婴产后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产科;母婴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06-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产科护理也非常重视产妇及家属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要,在产科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满足孕产妇住院的日常生活照顾,也可以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教育服务及母婴护理技能。我们对母婴采取床旁护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7月在我院产科分娩6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0年8月~12月分娩的母婴60对为实验组。入选标准:①所有的产妇都是足月初产妇;②排除心、脑、肾等器官疾病及精神疾患;③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良好,且知情同意。两组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分娩方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婴儿的一般治疗及护理工作都安排在病房完成。护理包括:新生儿洗浴、抚触、脐部护理、更换尿布、皮肤护理、预防接种等在产妇病房完成,采取个体一对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专业护士边操作边讲解,要求产妇及家属均参与;健康教育指导采取示范、讲解、书面资料及多媒体播放等形式,内容包括:护理方法、母乳喂养优点及技巧、饮食搭配、产妇合理活动和休息、产褥期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的观察及处理方法、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脐带护理、大小便的处理、产后复查、计划生育知识等。

1.2.2 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模式:对产妇进常规的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实验组相同,采取发放资料、多媒体播放和集中集体讲解形式,如产妇遇到具体问题后再行指导。

1.3 判定标准:①知识达标:自行设计问卷共40个条目,涉及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每一条目回答正确得1分,部分正确得0.5分,错误0分,总分40分,如≥30分为达标,≤29分为未达标。②护理技能掌握:包括产妇护理技能(正确喂养、会阴护理)及新生儿护理(洗浴、抚触、脐部护理、皮肤护理),出院前由产妇操作,家属协助完成,专业护士采用产妇护理技能评分表测评,总分100分,≥75分为掌握,60~74分为部分掌握,≤59分为未掌握。③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耐心、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及时处理产妇需求、技术熟练程度、对护士的工作是否信任及满意等。所有测评工作都在产妇出院前完成,由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测评,测评调查表回收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5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从(表1看出),实验组产妇健康知识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产妇掌握健康知识及母婴操作技能。母婴床旁护理是一个连续的、有针对性及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帮助产妇及家属树立现代健康观,改变错误认知,有利于产妇康复[1],它不仅重视宣教,还强调护理技术的掌握。传统护理模式,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母婴床旁宣教将所需物品及操作过程全部展现在产妇及家属面前,护士边操作边讲述,让产妇及家属提高了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解决产妇及家属的疑问,有许多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了产后教育的实际效果。从结果中看出,母婴床旁护理组的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技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

3.2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传统护理采用产前、产时、产后分阶段服务,母亲与婴儿被认为是分开的对象,这种分段分离的传统模式致护患沟通受损,护理的连续性中断,淡化了人性化服务[2]。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注重新生儿心身护理,增强了母婴感情,有利于母婴接触,保护了母婴安全,可以增加新生儿体重、减少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3],取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满足了健康服务的需要,让健康服务对象享受知情、选择、参与、监护、隐私权,陪受产妇及家属的欢迎,因此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3.3 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周到的服务、娴熟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尊重,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产妇及婴儿,因此专业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主动进取,保证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4 母婴床旁护理需要注意的问题。①环境:要求产科要求病床单元宽敞便于操作,病房的环境要清洁、通风良好、光线充足、能有取暖及降温设施,病房有消毒设备及措施,防止母婴感冒及发生感染。②护理人力资源:母婴床旁护理要求“一对一、个体化”护理,护理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要求有足够的护理人员编制,并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流程。③产妇睡眠:保证产妇每天至少睡眠累计8小时,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教会产妇养成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

4.小结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可以让产妇及家属掌握相关母婴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母婴生活质量;同时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的理念,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母婴床旁护理是今后产科护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涨淑杰,王虹,高霞.产后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吉林医学,2009,30(22):2826-2827.

母婴产后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1资料来源

2011年11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200例产妇施行计划性健康教育。

2方法与内容

2.1入院指导

接诊护士对新入院病人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卫生宣教、病房环境和医院规章制度的介绍和解释,诊疗时间安排和安全防范措施,使孕妇和家属熟悉病房环境,减轻心理压力,从而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2.2产前指导

在住院期间护士针对不同的病人按健康教育的程序对病人进行估计、计划、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观察效果及进行评价。正确掌握运用心理沟通技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2.3临产时的指导

临产后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心情愉快,宫缩时指导产妇运用呼吸减痛法来缓解疼痛,宫缩间歇适当进食进水。未破膜时适当活动,放松休息。每2-4h排尿一次。

2.4产后或术后当日的指导

婴儿出生后30min内立即吸吮母亲的乳房,同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这是使母乳喂养成功关键的一步。这样增加了母婴情感的交流,淡忘分娩剖宫产的痛苦[3],树立母乳喂养成功信心和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2.5产后第1日

再次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新生儿游泳抚触的意义。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和体位,并使所有的母亲都能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母乳喂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及处理方法,掌握对乳房的护理和保健从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信心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重点是婴儿的含接姿势及母亲的体位,母亲可取站位、卧位或坐位。首先婴儿的身体呈一条直线,母亲与婴儿面对面,做到三贴(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母亲手呈"C"字型托住乳房,在婴儿张大嘴时,将大部分乳头和乳晕放入婴儿口中,婴儿的舌呈勾状,上下唇外翻包住乳头,这样才能有效地吸吮乳窦,使乳腺管充分打通,乳汁顺利流出。

2.6产后第2日

强调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母亲乳胀有婴儿饥饿时就哺乳,哺乳时吸空一侧乳房再吸另一侧乳房,每次喂完后抱起新生儿轻拍背部1~2分钟排出胃内空气。婴儿睡眠不应超过3h,检查母亲的喂奶姿势,教会产妇如何挤奶:挤奶前,用热水毛巾热敷乳房后食指和拇指相对放在乳晕上呈“C”字型托住乳房向胸壁方向45°向内挤压,使力量作用在乳窦上,不要在皮肤上滑动。

2.7产褥期注意事项

包括饮食卫生、产后康复。鼓励产妇按时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并鼓励她们适当活动或做产后保健操,室内按时通风,及时更换内衣裤,注意个人卫生等[2]。

2.8出院指导

将出院的母亲转交社区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继续服务,定期随访。并告知热线电话,产妇及家属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咨询出院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产褥期内禁性生活及坐浴,哺乳期内做好避孕,产后42天母婴到医院复查。加强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辅食。

3结果

通过以上产科健康教育内容的指导和实施,194例产妇母乳喂养成功,3例因新生儿转儿科不能接受母乳喂养,2例母亲因患传染病不能母乳喂养,1例母亲因凹陷乳头不能母乳喂养,临床母乳喂养全部成功。

4效果评价

4.1健康教育增进了孕产妇对护士的信任

通过对孕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不仅能及时发现孕期及产后母乳喂养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而且还增强了产妇的健康保健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的护理,增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提高了满意度。

4.2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水平

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产妇的健康意识,而且还改变了一些旧的不科学的传统习惯:如产后不洗澡不洗头等。健康教育增强了其自我护理和保健能力,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巩固。

母婴产后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沈阳市苏家屯区妇婴医院护理部,辽宁沈阳 110101

[摘要] 目的 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健康教育的疗效和影响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对120例产妇进行分析比较,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护理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并且分为产前、产后以及出院后护理三个阶段,而对照组则采用一般护理方式,从而达到观察两种护理方式差异的目的。结果 经过健康教育之后的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满意度为优秀的80%(48/60),对照组为60%(36/60);观察组良好20%(12/60),对照组40%(24/60),两组均无中等评价,两组相比较对照组满意度明显较高,在母乳喂养、心理情况、婴儿护理知识等方面表现的较为成熟。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采取健康教育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情绪稳定、对母婴同室产妇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产妇以及新生儿都能起到积极作用,适合进行普遍推广。

[

关键词 ] 母婴同室;健康教育;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

[中图分类号] R473.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c)-0050-03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理念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医疗机构当中,单单治好疾病并不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需求,而是需要全方位的护理和健康教育,特别是产妇这群特殊的群体更需要护理人员有针对性的开展护理工作。大多的产妇对于产后的知识都不太了解,往往生产之后缺乏母婴的正常交流,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母婴同室就是产后人性化护理的体现,并在护理过程中为产妇做相关产后知识的介绍,包括卫生清洁知识、产后护养知识等,在下文中,将对护理人员开展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后护理的120例产妇,产妇年龄情况均处在20~40岁范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0例。观察组首次生产的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顺产产妇38例,剖腹产产妇22例;对照组首产产妇为44例,经产妇16例,顺产产妇40例,剖腹产产妇20例,两者年龄、产次、生产方式相比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研究开始前对产妇生理以及心理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没有严重患病记录和任何精神异常。对观察组进行产前、产后、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方式,比较分析两组差异。

1.2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60例产妇的护理分为护理阶段以及健康教育两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在各护理阶段良好执行,确保母婴同室健康教育的价值得到完全发挥。

1.2.1产前、产后以及出院后治疗从护理阶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前教育、产后护理以及出院健康治疗。

①产前教育。先向产妇介绍病房环境和主任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对入院须知加以说明,此举是为了尽快消除产妇对陌生环境的不安感,尽快习惯医院的生活,护理人员要保持与产妇的良好共同,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以达到消除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告知孕妇不要随便进行室外活动,向产妇介绍围生期的相关知识,例如孕妇胎动的计数方式以及作用,协助产妇了解宫缩和胎心的变化情况,利用富含蛋白质或者矿物质的食品保证产妇各项营养均衡。

②产后护理。产后的母婴同室是指母婴全天候24 h的处于同一室内,每天分离式的护理也仅仅不超过1 h。母婴同室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标准较高,需要针对每一位产妇的不同情况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在本次研究中对于观察组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健康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护理工作的能否达到预想效果,除了护理人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在对术后注意事项的讲解中,尽量依靠多媒体等方式进行多途径的教育,一方面可以让产妇完全吸收,另一方面也使医护人员的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其次,对于产妇产后的饮食问题进行指导。较多的产妇缺乏科学的产后调养知识和新生儿喂养知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引导,例如鼓励产妇坚持母乳喂养,对母乳喂养的优点进行说明,协助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包括含接方式以及哺乳的时间段,在饮食方面可以让产妇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高能量食物,从而使产妇保持良好的身体机能。从各个细节入手逐步建立产妇对于喂养的自信心。

然后,许多的初产妇对于婴儿的行为习惯不了解,在面对新生儿哭闹、换尿不湿等情况时往往手足无措。因此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教会产妇如何因对新生儿的各种情况,并且进行早教知识的宣传,确保产妇的行为科学合理,加强产妇的母爱意识。

最后,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局限在医院内,产妇出院之后的自我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于达到出院标准的产妇,护理人员要加强叮嘱,并且敦促产妇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从而确保出院后的产妇和新生儿依然保持身心健康。

③出院健康教育。在产妇顺利生产后,护理人员应引导产妇出院后继续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在40 d后准时到医院接受复查,并且60 d内应该避免性生活,防止在哺乳期内受孕。一般产后3个月后放节育环,对新生儿预防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或其他预防接种和复种的时间,同时针对孕妇的休养环境、饮食开展相关指导,防止孕妇在产后虚弱期间内无法良好的休息,同时讲解育儿方面的有关知识。

1.2.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需采取多样性,包括书面教育、视频教育、示范教育以及咨询教育。书面形式是将生产后的母乳喂养、产褥保健、婴儿护理等知识整合为册,并发放给产妇,使产妇吸收书面的知识。视频教育是指针对短期内活动不便的产妇,挑选适当的影像资料,经由病房的电视让产妇对各种知识有更直面的感受。示范方式是指当产妇首产时其护理经验薄弱,护理人员采用手把手教导的示范演示,使孕妇在新生儿护理方式有更快的提升,并且使其操作行为保持规范。咨询形式指在病房周围或者护士站设立专项的咨询柜台,同时配备咨询电话看,将号码以及咨询台位置告知产妇,每个咨询岗位配备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解答产妇的有关问题。

①心理安抚。心理安抚使健康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后期母乳喂养、产褥保健、新生儿护理等一系列工作开展的基础。本次共有98例产妇属于初产妇,普遍存在分娩后护理经验不足、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导致其在护理过程中的手足无措,并且初生儿的情绪不稳定经常哭闹加剧了产妇的情绪波动。对此护理人员应该立即给予心理安抚,使其了解婴儿护理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做支撑,都会经历一个生疏、了解、熟练的过程,而护理人员会引导产妇了解相关知识,护理人员由此建立与产妇之间的友好关系,对产妇的提问有问必答,保持高度的耐心,同时还要对产妇家人开展相关教育,使产妇在气氛较好的家庭环境中休养。

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产后新生儿护理的核心工作,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母乳喂养中含有的蛋白质、氨基酸、乳糖、脂肪、无机盐以及铜等微量元素,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有效避免腹泻。而对于产妇本身来说,通过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能够引起身体的反射作用,进而使子宫收缩复原,能够有效抑制产后出血。综合以上两点优势,护理人员必须鼓励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使其明白喂养的重要性。在喂养的过程中,将婴儿的身体移向产妇,使用婴儿与目前的身体紧贴在一起,同时上颌贴住乳房,嘴唇凸起将大部分乳晕含入。另外护理人员要根据掌握的婴儿习惯控制产妇的喂养时间,例如当产妇奶涨、婴儿哭闹时应该及时喂奶,同时应该尽量避免用奶瓶或者奶头喂养导致的乳头错觉。

③产褥保健。第一,保证产妇的阴道清洁干净,具体方式为:通过5%活力碘棉球外阴擦洗,保证2次/d,另外需勤换内裤以防止滋生细菌;第二,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荤素搭配平均合理,或者指定饮食表,更好的满足母婴的营养需求;第三,产后可以开展适当的身体锻炼,在产后2 d后可以在病房内走动,然后再做产后健身操。顺产的孕妇在产后7 d后同样可以采取适量的运动,用产后健身操来调整身体,避免静脉栓塞以及感染情况出现。

④新生儿护理。对新生儿进行沐浴以及抚摸是有效促进其成长的手段,并且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减轻应激反应,增强新生儿的综合免疫力。对此医护人员要将产妇沐浴室的温度控制在28°C左右,同时水温不超过40°C,主要以产妇自身的适应情况来决定。护理人员还应该向产妇示范正确的操作,包括抚摸的步骤、方法、顺序等等,在抚摸的过程中保持产妇以及婴儿的交流,使其了解到护士给予的帮助。

1.3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取常规产后护理

1.4 观测指标

对120例产妇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后全部回收,回收比率100%,就两组产妇产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优为产妇在生产后自身情绪稳定并且对新生儿的护理较为熟练;良为产妇生产后未出现不良情绪,但是在新生儿护理方面熟练度不够;差为产妇出现多次情绪失控并且难以掌握新生儿护理技巧。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比,观察组产妇的产后满意度评价为优秀的占80%(48/60),对照组为60%(36/60);观察组良好20%(12/60),对照组40%(24/60),两组均无差等评价,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满意度评价明显较高,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产妇对于这种健康教育护理方式的认可。(见表1)。

3 结语

母婴同室属于近年才兴起的一种护理方式,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其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传统的非母婴同室产妇。此种模式能够让婴儿熟睡在母亲身边,了解母亲的气味,使婴儿具有安全感,另外能够锻炼婴儿的视力、听力能力,对婴儿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生物医学的限制下,从前较多护理人员仅仅专注于“保护生命,减少病痛”,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护理模式已经表现出滞后性,只有在其中融入健康教育,才能保证婴儿以及产妇的健康。

护理人员有必要在产妇生产前有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需要就产妇各种临产症状进行讲解,已达到缓解产妇紧张情绪的目的,护理人员还需依据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教导产妇灵活运用分娩过程的技巧,尤其是剖腹产的产妇,需要护理人员针对性的阐述剖腹产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要抱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产前消除产妇的精神焦虑,在产后加强产妇的护理教育,出院后增强对产妇的叮嘱,这些健康教育的实施很大程度可以保证产妇的顺利生产,也能使新生儿在未来健康成长。

目前母婴同室已经在医院中普遍推广,这种人性化、以产妇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母乳的喂养率,使产妇加深了对于新生儿的了解程度,让产妇和新生儿一同相处,能使产妇更快的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避免产妇在产前由于对生产知识存在空白所带来的焦虑情绪。心理层面的因素很大程度决定了生产的顺利。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应该贯穿产前、产后以及出院之后,并且工作的开展需要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另外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循序渐进的专业教育,根据产妇不同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式的专业护理,避免产妇以及新生儿感染,手把手的进行护理知道,从而增强产妇的产后护理质量,并且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的产后护理工作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应该加强其在医疗部门的应用。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收集资料,使得本研究结果的代表性降低。建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以增加研究的说服力。建议接受社会工作者参与到临床及社区工作之中,从心理、医学、社会几方面来提高母婴同室的社会支持度及全社会的整体社会支持度,以更好地实现健康教育的价值,提高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质量。

[

参考文献]

[1]田双蓉,马丽.我院坚持母婴同室开展母乳喂养的几点体会[C]//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9.

[2]孟藏者,康立宇,谭静,等.母婴同室后母乳喂养调查[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1996.

[3]王桂萍,刘杰,王敬云.母婴同室与早期授乳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3(4):223-225.

[4]廖训菊.母婴同室产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吉林医学,2013(18):3721.

[5]方惠.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63-64.

[6]何晓亚,支小银.健康宣教在母婴同室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3(1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