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母婴护理案例

母婴护理案例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母婴护理案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母婴护理案例

母婴护理案例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340例产妇均为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将这些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有16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4±2.4)岁,其中有67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93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5±2.3)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4±1.2)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1±1.3)周。观察组有180例产妇,其平均年龄为(27.5±2.6)岁,其中有74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106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其住院天数为(5.8±2.6)天,其新生儿的体重为(3.3±1.5)g,其新生儿的胎龄为(40.3±1.5)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产后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产妇的新生儿采用母婴分离的方式进行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对其新生儿进行体温、呼吸监测、更换尿布、测量体重、洗澡、臀部护理及喂养等操作,不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参与对新生儿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采取母婴同室的形式进行护理,将其与新生儿安排在同一病房,在为其新生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求产妇或其家属共同完成所有的护理操作,以提高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护理人员应通过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法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新生儿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促使产妇尽早开奶,以提高其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在产妇为其新生儿更换尿布、进行沐浴、脐部护理及臀部护理时,护士从旁进行指导,纠正其错误的做法。若产妇发生乳汁分泌不足、乳头扁平等情况,护理人员应为其进行关于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并列举一些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获得理想效果的案例,让其认识到为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增强其进行母乳喂养的信心。若产妇出现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更快地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在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进行护理期间,应嘱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及体重的变化,以免发生意外情况。

1.3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产妇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将其紧张情绪分为“不紧张”、“轻度紧张”及“重度紧张”。将两组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分为“适应”和“不适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以(例,%)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发生紧张情绪的程度较低,护理新生儿的能力、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案例范文第2篇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本校2013级护理专业2个行政班89名学生实施教学研究,实验组(CBL教学组)44人和对照组(传统教学组)45人,两组护生授课教材、教师、学时及教学进度相同,其年龄、实验前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均根据母婴护理课程大纲和标准由同一教师授课。

1.2.1.1对照组教师按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2.1.2实验组教师主要采用CBL教学法,辅以讲授式教学。具体程序如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筛选临床典型病例;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情设计若干核心问题,问题难度呈递进式。如在学习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时,可提出该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产后出血?如果是,引起该患者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起产后出血还有哪些因素?作为产科护士你将如何对该产妇进行抢救和护理?教师通过世界大学城空间将病例和问题到每个学生的空间。实验组同学按照5-6人为一小组,课前根据问题去收集、整理资料,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写出汇报材料。课堂上教师根据相关病例,以问题为基础,引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点拨,答疑,最后精讲本小节重点内容。

1.2.2评价方法

1.2.2.1考试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两个班由学校统一组织期终考试。考试试题从试题库随机抽取,共100分,包括两部分:基础理论知识(50分)和分析应用题(50分)。总分大于、等于60分为合格,低于60分为不合格。

1.2.2.2教学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生进行回访调查,了解护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和评价。当场发放89份问卷,收回问卷89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判定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结果

2.1学生成绩比较实验组护生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应用题以及母婴护理考试的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教学效果评价比较教学效果评价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母婴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它是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生理、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以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状态的临床医学学科。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填鸭式”,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大量的信息传授给护生。护生学习过程中常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大部分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遇到具体病例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教学改革过程中,CBL教学法被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CBL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病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将病例提升为抽象的理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母婴护理学》应用CBL教学法,护生学习能力和成效都有很大改善。

3.1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表一显示:实验组护生不论基础理论的掌握,还是临床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究其原因是CBL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很好地调动了师生的教学热情:

(1)采用CBL教学法,教师要主导、驾驭好课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课前要科学严谨地设计教学流程:规划好母婴护理相关章节的重点与难点,精选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合理设置恰当的问题,这样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护生进入课堂的主题;其次,教师不仅要牢固掌握母婴护理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妇产科临床实践经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护生答疑解惑;再次,教师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善于激起学生兴趣、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规范引导护生。

(2)CBL教学中护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其是课堂的主体。这便要求护生:首先,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根据教师布置的病例和问题查阅母婴护理相关文献资料,整理资料积累知识;其次,课堂中分组讨论,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讨论过程其实也是学习思考过程,同学间可以相互学习。让护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在讨论产后出血时,知道什么因素会导致产后出血,针对病因止血的方法,如何对产妇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做出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如何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等等。从而逐步形成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课堂而不是主讲,循序渐进,积极引导,促进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护生主动探索性地学习知识,通过汇报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课堂气氛的活跃、师生信息的交流反馈,均有利于激发护生对母婴护理的兴趣,提高其理解分析能力。因此,使用CBL教学法,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就会取得较好效果。

3.2CBL教学法应用于《母婴护理学》的优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教育界广泛认同“: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成为一种终身享用的行为习惯”。从表二结果可以看出:CBL教学法在《母婴护理学》教学中有明显帮助。这是因为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其有以下几个优点:

(1)激发护生学习母婴护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步入大学二年级护生接触护理专业课程增多,其对临床的好奇日益增加。教师选取的产科临床典型病例,再现了临床相似的护理情境,且将枯燥乏味的母婴护理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促进学生不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有效地激发了护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2)促进母婴护理理论联系产科临床实践。教师在应用CBL教学中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科病例,针对病例中的问题,护生会产生“我是她的责任护士,我要帮助她”。为解决问题,课前主动查阅文献,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灵活应用母婴护理理论知识。

母婴护理案例范文第3篇

1.1镇痛方法产妇进入产房后,严密观察产妇宫口开大情况,开大约3~4cm时,由麻醉师在产妇腰3~4穿刺至硬膜外腔置管3cm,用输液泵持续输入每mL生理盐水配置罗哌卡因0.1g+芬太尼2mg混合液,首次输入量为8~12mL,其中5mL作观察量,观察5min若没有异常反应,首次剂量完毕输入,0.5h后,输液泵维持量5~7mL/h输入,宫口完全开大后即停止用药。若有宫缩不良情况,则静脉滴注缩宫素,协助分娩。产程中密切观察产妇疼痛程度、产后2h内出血情况、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

1.2本组102例产妇均采取硬膜外麻醉进行无痛分娩,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产前护理,产后护理等多种有效护理措施。

2结果

102例产妇首次泵入麻药5min后疼痛明显下降,只有轻度胀痛感,然后疼痛消失,多数产妇在感觉无痛后30min内,宫缩先短暂减弱,随之宫缩增强,维持原来的宫缩强度和频率,其中21例因宫缩减弱明显静脉滴注催产素加强宫缩协助分娩。102例产妇在施行麻醉无痛分娩术的同时采取心理护理、产前及产后护理等多项有效护理措施,均顺利分娩,母婴平安。

3讨论

3.1护理措施

3.1.1心理护理初产妇入产房后,护士应主动介绍产房的环境设施情况,讲解自然分娩、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等基本知识,说明她的主管医生及助产士是谁,帮助产妇尽快熟悉适应医院及产房环境,安抚产妇,消除其紧张恐心理,为产妇仔细体格检查并及时告知各项检查结果,详细解答产妇及家属的各种疑问,多给产妇予人性化关心,消除医患之间的陌生心理,增强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亲切信赖及安全感。因初产妇缺乏正常分娩的基本知识,未经历过分娩疼痛,同时对胎儿健康等情况的担心,对分娩疼痛会有焦虑恐惧紧张心理,休息欠佳,体力大量消耗,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宫颈可能出现水肿及开口缓慢[2]。助产士应详细向产妇讲述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帮助她们消除对镇痛不良反应的忧虑,多介绍以往成功开展的无痛分娩案例,使其建立无痛分娩的信心。

3.1.2产中护理产妇分娩过程中因受过度用力、大量出汗、疼痛等情况影响,会产生恐慌焦虑的情绪,所以全产程特别是第二产程,医护人员应多给予精神安慰和分娩用力指导,有效的安慰及指导可明显缓解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若产程过长时可鼓励产妇饮水、进食、帮助产妇擦汗等。第二产程分娩不顺利时,应帮助产妇取仰卧位,双腿屈曲,双足固定踩在产床适当位置,两手扶稳产床的扶手。宫缩时,指导产妇深吸气,随着子宫的收缩情况用力屏气呼吸,这样可避免产妇因用力不当、体力不支等造成的不应发生的肢体损伤。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可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产妇放松紧张情绪,放松全身肌肉,可起到容易分娩的效果。

3.1.3产后护理对顺利分娩后的产妇应耐心给予精神鼓励,让她知道分娩顺利、母婴健康平安,使其安心休息,产妇在产房观察2h后可安返病房,产后3~7h内要鼓励帮助产妇主动排尿,指导并协助产妇清洗会阴部,鼓励其在产后可尽早下床活动行走,适当做运动帮助身体恢复,同时多饮水和含纤维素多的易消化的饮食。

3.2护理体会

母婴护理案例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出现安全风险的147例孕产妇,年龄23~42岁,平均为28.4岁;初产妇92例,经产妇55例。此外,还对同期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1.2方法

在设计时应参考相关安全护理规定,同时将相关文献资料同该院实际产科护理工作结合起来,设定的内容包括:①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医护人员危险因素、护患沟通不足、业务水平不足、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等。②不安全因素来源。主要包括同事交流、书籍报刊、医院培训、经验不足及学校教育缺陷等。通过审查,合理设置问卷,使得问卷具有足够的可信度,在调查时采用不记例的方式,以期达到100%的最优回收率。

2讨论

2.1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调查分析

产科属于高风险科室,大部分病理产科与生理产科并无绝对界限,病情较复杂且变化快,而且影响预后的不安全因素较多,一旦出现了意外情况很难得到病患及其家属的理解。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医护人员责任心缺失极易导致安全风险,主要在于医护人员工作不专心、在观察与记录孕产妇情况时往往敷衍了事,并不能及时发现母婴异常状况,从而造成产程停滞等引发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使得母婴发生安全危机。②医护人员危险因素。当前医疗界护理人员普遍年轻,工作经验较低,应对特殊事件的能力有限,并且不善于与病患及其家属甚至同事沟通。③护患沟通不足。护患沟通不善时,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回答问题不认真,使得病患及其家属反感情绪加剧。④业务水平不足引发意外。医护人员业务水平不足极易导致产生估算错误、错估胎儿体重与大小、新生儿护理不良等。⑤孕产妇自身危险因素。孕产妇若有心理障碍则极易发生产前恐惧与产后抑郁,使得一些不安行为出现,增加的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困难。

2.2防范对策探讨

该院针对前述一些不安全因素,拟提出以下一些防范对策:①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加强不安全因素的重视与防范。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安全规定,构建得力可行的护理工作管理体系,首先将身体损伤孕产妇登记并上报,其次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穿戴,在接生时不能漏掉专用鞋与防护眼镜,在接触孕产妇体液时要佩戴专用手套等。②加强法律知识与道德培训,增强医护人员责任感。医院应对医护人员产科护理中的责任加以明确,针对医护队伍进行相关法律教育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弥补责任心不足,减少护理风险。③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与交流。良好的交通与沟通能有效促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情感交流,拉紧彼此之间的距离,提高病患治疗依从性,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威胁。综上,在产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把母婴安全放在首要地位,加强产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在各护理环节中为孕产妇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有效的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斌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第二篇 1产科护理工作中易忽视的不安全因素

1.1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未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体温单的时间记录不准确。一旦发生纠纷,医疗机构提供的病案内容记载有误,无法说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实体上没办法证明事实的真伪。书写护理记录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真实的反映病人的病情。但有些护士忙于应付各种事物和常规护理,不能做到迅速的将护理操作记录下来,常常是快下班时回顾性的记录,有时一些关键的内容容易忘记而漏记。有些护士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或推卸责任,或提高病历表面质量或应付检查,将没有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没有观察的护理内容或没有即时评价的治疗、护理效果做了记录。目前产科护理工作中,按取母指印和婴儿足迹存在一些隐患:因婴儿提前出院或临时转院,漏取婴儿足迹或母亲指印;在母指印栏内按取了母亲以外的亲属的指印,又没加备注说明;在把关出院病历质量时,少数护士为病历的完整性,随意伪造婴儿足迹或母指印。一旦发生纠纷,用这些漏取、不规范按取、甚至伪造婴儿足迹及母亲指印的病历作为证据,后果将不堪设想,经不起法律鉴定,无法举证,甚至成为引发新的医疗纠纷的源头。

1.2护理操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护理操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大致包括违反三查七对制度用药错误、用药时间错误、抱错婴儿。有少数护士在给婴儿洗澡时,不严格查对腕带、胸牌,以致抱错新生)L即成事实,那么护士就要负民事或刑事责任。母婴同室病房设有空气消毒机,每天2次定时消毒。少数患者家属怕产妇“受风”,自行拔除电源,如责任护士巡视病房不及时发现,一旦发生院内感染,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按时巡视病房,不按常规结扎新生儿脐带,或不按常规观察脐出血。以上产科护理工作不安全例子表明,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不能有半点疏忽怠慢,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否则,都有可能发生不可弥补的差错事故,给患者身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管理对策:

产科属高危专业,是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的职业,因此产科护理人员应有慎独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多余的话不说,自己专业外的话不说,影响和破坏产妇情绪的话不说,自己在工作中认真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工作中不发脾气尽职尽责为家属和孕产妇服务。一个好的医院也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护理部完善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技术操作规程。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强化质量意识。利用各种多种方式方法和比较人性化的方式进行安全教育,并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利用好的有道德素质人员作为典型广泛宣传,分析脾气暴躁或违章事例汲取经验教训,运用安全质量实例讲道理。对发生护理缺陷者除批评教育外,还和科室及其本人晋职称等挂钩,加强有羞耻心教育,杜绝不知羞耻而脾气不好的甚至退休之前还连续几年当先进的人员出现。产科护理工作重,涉及母子2人的生命安全应当倡导慎独、和蔼和谦卑的工作精神。很多护理人员只注意技术的提高,忽视了对法律的必要了解,对于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纠纷也认识不清,为了防范风险,首先就要扩大护士学习范围,要不限于熟悉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6、5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障法6、5护士管理办法6以及5计划生育服务条例6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护士学习有关的医疗事故案例,让其从实际的案例中熟悉产科护理工作的风险点,加深了解法律保护产妇也保护自己。要从法律和医院生存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护理文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文件,它反映了孕妇人院的全过程,在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遵照“准确、及时、完整客观、真实、”的原则,禁止错记、漏记、主观臆造,有效地推进护理系统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把具体的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步细化强化资深护士与普通的责任,护士长应分析原因,主动干预,回避医疗风险,并积极参与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容易引起主观判断的护理文书应减少,发展专科表格式护理记录,提倡医师病程记录与护理记录合并书写。同时积极发展数字化护理病历,使护理文件的处理变得简单化,改善文本质量,降低差错发生率,大大提高书写效率四。增强对护理记录的重要举证作用的认识应严格执行每天查对制度,每周检查各项护理文件并签名,严格把关,各付其责。有人认为科室设置一本护理记录,书写存在缺陷反馈本,护士长或护士发现护理记录书写存在什么问题即将其写在本子上,护士长提出整改措施由相关各护士认真学习,护理记录是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应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监督的意识。

3小结:

母婴护理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合学习;母婴健康;工学结合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和健康产业的新兴,母婴健康服务高技能人才的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在数字化社会的背景下,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侧,医药卫生类职业院校借助混合学习的优势,辅助解决母婴健康工学结合的难题,是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探索高质量教学的途径。

1母婴健康工学结合的难点

工学结合利用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与能力为主的工作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是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长期以来,母婴健康工学结合的教学实施都存在难以解决的痛点,制约技能人才对岗位的适应性。

1.1“工”“学”脱离时空分离

:母婴健康服务的场所一般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母婴健康服务企业及服务对象家中,工作环境多样,距离学校较远,分布散。传统工学结合模式为先学校理论、再岗位实践的两段式教学。校内理论学习时,缺乏与真实岗位对接,学习浮于表面;校外岗位实践时,学生知识遗忘率高,专业支撑不足。“工”“学”时空分离,难以有效结合,影响学习质量。标准脱离:企方仅参与岗位带教工作,未参与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学校教授内容与岗位操作脱节,导致“工”“学”标准不统一,学生跟岗适应性差。

1.2岗位实践规模受限

母婴健康服务的对象为围生期女性及婴幼儿。首先,产后女性及新生儿体弱,需要安静的休息环境,不便于带教多名学生多次实践学习。其次,社会层面对生养问题关注度高,服务内容涉及隐私性较强,女性及家属对服务人员的专业程度及服务质量要求高,比较排斥新手参与实践学习。再者,部分产后母婴健康服务风险大、纠纷多,企业带教老师不敢放手跟岗学生实践练习。因此,母婴健康服务的岗位实践训练规模受限,难以完成教学目标。

2混合学习的优势

随着教育界对混合学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不再停留在“将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的结合”这个狭义的概念层面,逐渐认为“混合学习的优势是多种元素的结合,促使学习者更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系统当中”,并对混合学习的广义定义展开了讨论。混合学习不仅延续了传统学习的优势,而且具备了移动学习教学资源丰富、学习便捷、评价灵活等优点。开展混合学习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因时间、空间以及教学规模限制造成的教学难题。移动学习平台的建设为泛在化学习提供了时间、空间的便利性。学生可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随时开展学习,并与教师线上交流,通过线上方式促进“工”“学”结合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岗位服务场景的真实再现、标准化操作的演示可避开生活干扰、隐私性问题、家属拒绝等难题,为学习者提供直观感受,弱化岗位实践规模受限的难题。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和线下教学的连续性结合形成教学闭环,保障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3混合学习在工学结合中的应用

框架构建教师从多元素混合角度出发,遵从教学规律和工学结合特点,构建混合学习在母婴健康工学结合中的应用框架

3.1混合教学学习方式混合

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学习形式混合:课堂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学习。学习环境混合:虚拟实训室、课堂环境、实训室环境、企业工作环境。

3.2混合评价

教师考虑到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客观性,通常采用线下评价与线上评价相结合。线上评价主要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完成,包括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和在线测试。线下评价主要通过企业反馈、服务反馈、实训考核、纸质考核完成。

4具体实施

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融合”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不难看出,倡导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学院以培养高质量母婴健康服务技能人才为目标,在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护理、助产、健康管理等专业开展试点,校企协同,开展教学改革。

4.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质量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依据不同课程,学院与医院(企业)共建由学校专业教师、医院(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实践技能,并具备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团队负责人全面负责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的把控,并定期组织教研会议,协调教学合作。

4.2标准建设

学院依据职业面向、母婴健康服务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医院、企业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标准,开展职业能力分析,共同研制地方《家庭育婴服务培训规范》《家庭服务质量规范》等标准。

4.3实践基地建

设实践基地建设是开展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基础。学院与具备线上教学条件、提供线下教学场地和人员支持的医院、企业合作,把课堂元素搬入医院、企业,共建符合教学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复刻真实岗位场景为原则,学院建设医患护理实训室,还原临床护理岗位场景,与家政龙头企业合作,还原社区及居家岗位场景,搭建母婴健康管理平台,为校内实训项目的开展提供保障。同时,学院制定实习实训管理流程,健全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实习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劳动安全教育。

4.4母婴健康移动学习平台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移动学习平台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高质量混合学习的基础,是弱化时间、空间以及教学规模限制的学习载体。首先,学院整合医院、企业资源,取景真实工作场景及案例制作项目化视频教程。其次,学院对标课程标准及服务规范,制作具备课程介绍、课程大纲、教学视频、导学资源、讨论话题、作业与测试题等课程元素的模块化在线课程。同时,学院组建教学微信群,与学生在线沟通,解答学习问题,推送行业信息,实时了解和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目前,教学团队在原有SPOC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在公开课程平台上开放了“母婴照护”“产后康复”“小儿推拿”“创新创业教育”等MOOC课程,为开展混合教学的教学组织、教学交互、教学评价和学生的泛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实施条件。

4.5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实一体化校内教学

基于学习模块设计,教师在课前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给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观看教学资源、参与在线任务,完成翻转学习。在理实一体课堂上,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方式开展教学互动,检验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实训练习达成任务目标,完成知识内化。课后,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完成任务点,进行知识强化和拓展。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及在线测验等评价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4.6基于MOOC的“工”“学”一体实践教学

在医院、企业实践学习阶段,学生依据实践学习计划安排,跟随医院、企业带教教师完成岗位学习任务,同时通过MOOC课程进行泛在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将其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院校依据带教评价、客户反馈、岗位考核及在线课程考核进行岗位实践总评。

5实施成效及相关问题

通过几年的顶层规划、硬软件建设及教学改革实施,混合学习对于开展高质量母婴健康工学结合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从各方评价反馈意见来看,学生普遍认为混合学习能有效提高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联系统一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医院、企业等人才需求侧普遍认为,学生经过混合学习后入岗适应性、创新性强。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得到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岗位创新能力等明显提升。学生参加母婴护理、幼儿照护“1+X”证书考核通过率达99%以上,其母婴服务项目在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二等奖。教学改革试行值得肯定,并已在学校的现代学徒制、职业培训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在教学改革试行过程中,几个关键点值得关注。首先,移动学习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成功实施混合学习、工学结合的基础保障,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支撑,这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其次,在人才供求链中,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强调人力的劳动价值,易偏离人才培养目标,而学校注重的是人才培养目标,易忽视企业经营需要,两者在教学改革中的协同配合需长期磨合。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6).

[2]颜丽霞,范丽红,王慧荣.基于产教融合的母婴护理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17).

[3]葛雷,金巨波,唐友.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

[4]胡立如,张宝辉.混合学习:走向技术强化的教学结构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