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蔬菜嫁接育苗

蔬菜嫁接育苗

蔬菜嫁接育苗

蔬菜嫁接育苗范文第1篇

1 瓜类插接与断根嫁接方法

1.1 播种期

瓠瓜砧木比接穗早播6~7天;南瓜砧木比接穗早播3~4天。

1.2 插接方法

当瓠瓜第1片真叶展开时,接穗子叶也已发足,此时进行嫁接。嫁接时去掉砧木的真叶和生长点,将竹签从心叶处斜插入1厘米左右深,并使砧木下胚轴表皮划出轻微裂口,然后将接穗斜削一刀,长度1厘米左右,将接穗插入砧木,接穗创伤面和砧木大斜面相互密接。选择的竹签斜面粗度应与接穗下胚轴粗度一致。

1.3 喔嫁接方法

将砧木苗沿基部切断,如果下胚轴过高,也可以根据植株的高度,将地上部的茎多切除一些,然后除去砧木的真叶和生长点,用与接穗茎粗细一致的竹签从心叶处向下斜插一深1厘米左右的斜面,将接穗斜削一刀,长度1厘米左右,将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接穗创伤面和砧木大斜面相互密接,然后插入预先准备好的50孔穴盘中。

2 瓜类劈接方法

2.1 播种期

砧木比接穗早播6~7天。

2.2 劈接方法

取健壮砧木苗,除去其真叶和生长点,沿纵轴一侧垂直下劈1~1.5厘米深。将接穗胚轴削成楔形,插入砧木中,使接穗和砧木创伤面紧密结合。用嫁接夹固定,成活后去掉嫁接夹。

3 瓜类靠接方法

3.1 播种期

砧木比接穗晚播4~6天。

3.2 靠接方法

当砧木和接穗子叶发足,真叶露出时进行靠接。取大小、粗细相近的砧木、接穗苗,除去砧木的真叶和生长点,在砧木下胚轴子叶下1厘米处向下斜切一刀,深及胚轴2/5~1/2,然后在接穗相应部位斜向上切一刀,将接穗和砧木结合部用嫁接夹固定。嫁接后,砧木、接穗同时移入穴盘,相距约1.0厘米,成活后切除接穗的根。接口应距地面约3厘米以免接穗发生自根。嫁接后10~15天后去掉嫁接夹。

4 瓜类贴接方法

4.1 播种期

砧木比接穗晚播4~6天。

4.2 贴接方法

嫁接时间同靠接。取大小、粗细相近的砧木、接穗苗,将砧木苗从心叶处向下斜切一刀,除去砧木生长点及1片子叶,长度1~1.5厘米,然后将接穗在子叶下1~1.5厘米处斜削一刀,长度1~1.5厘米,将接穗和砧木结合部用嫁接夹固定。

5 茄果类劈接方法

5.1 茄子劈接方法

5.1.1 播种期 冬春季嫁接砧木播种期比接穗播种期早30~40天;夏季嫁接砧木比接穗早播20天左右。根据定植期确定砧木和接穗的播期。

5.1.2 劈接方法 当砧木具有6~7片真叶,接穗具有5~6片真叶时进行嫁接。在砧木第2片真叶上方平切一刀,然后在砧木茎中间垂直切入1厘米深。将接穗茄苗保留2~3片真叶,削成1厘米长的楔形,楔形大小与砧木切口相当,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将接穗和砧木结合部用嫁接夹固定。

5.2 番茄劈接方法

5.2.1 播种期 砧木和接穗同时播种。

5.2.2 劈接方法 当砧木长到5~7片真叶、接穗长到4~6片真叶时即可嫁接。方法参照茄子嫁接。

6 茄果类贴接方法

6.1 茄子贴接方法

6.1.1 播种期 冬春季嫁接砧木播种期比接穗播种期早30~40天。夏季嫁接砧木比接穗早播20天左右。根据定植期确定砧木和接穗的播期。

6.1.2 贴接方法 当砧木具有5~6片真叶,接穗具有4~5片真叶时进行嫁接。在砧木第2片真叶上方斜削一刀,斜面长0.8厘米左右,然后将接穗上部保留2~3片真叶,向下方斜削一刀,再将两个斜面迅速贴合到一起,对齐后用嫁接夹固定。

6.2 番茄贴接方法

蔬菜嫁接育苗范文第2篇

关键词:瓜类嫁接 训练模式 改革

近年来,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的需要,农药的使用种类和施用量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利用蔬菜嫁接的方法可减小农药的施用量,顺应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发展的要求。利用抗性强的砧木进行瓜菜嫁接栽培,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治土传病害,而且嫁接后作物抗逆能力强,能提高产量和品质,且嫁接栽培周期短、投资省、见效快。因此,瓜类嫁接成为蔬菜栽培操作技能的重点内容。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瓜类嫁接技术,提升学生的瓜类嫁接操作技能训练效果,从2010年起,笔者探索一种快捷高效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在经历挫折之后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传统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传统的瓜类嫁接技能训练方法,即验证性实验,学生在学完相关章节的理论知识后,按照教材上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从而验证所学的理论。实验内容涉及砧木种子选择、接穗种子选择、种子播前处理、催芽、育苗等工作环节。

二、改革后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1.复习旧知识

教师花一点时间与学生重温《植物及植物生理学》的知识。通过温习,让学生明白嫁接的成活过程。首先要使砧、穗断面的形成层互相紧密接合,之后,两者分别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相结合,经细胞分裂、分化使形成层连接起来,完全形成愈合组织。

2.运用多媒体演示瓜类嫁接的操作步骤

运用多媒体进行静态和动态演示,把瓜类嫁接的每个细节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实训的技术与方法。

3.真人示范

实验指导老师在学生面前作示范,不仅演示瓜类嫁接的各个动作,更重要的是老师要凭着自己的经验,告知学生操作的细节,尤其是决定嫁接成败的“插”和“夹”两个动作。

4.训练基本功

由于学生没有蔬菜嫁接的经验,尽管多媒体的演示让他们清楚地看到了瓜类嫁接操作的每个环节,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因此在学习中有条件亲身实践的项目,必须让学生亲自去实践才能掌握操作技能。根据瓜类嫁接的特点,笔者把其基本功分为“削”“劈”“插”“对接”和“夹”五个基本动作。

“削”就是削接穗,“劈”就是劈砧木的接口,都要求学生把接穗和砧木削或劈得“顺、滑、平、直”。“插”是指瓜类劈接法中使砧木和接穗结合的操作,要求让砧木和接穗的伤口吻合。“对接”是瓜类靠接法中让砧木和接穗伤口嵌合的过程,要使切口内不留空隙。“夹”是用嫁接夹把砧木和接穗固定好。上述操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瓜类嫁接的成活率,初学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为了提高实训的效果,减少训练过程中瓜苗的损耗,笔者想出了用“代料”供学生作基本功训练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杂草的嫩芽上进行“削”“劈”“插”“对接”“夹”等动作的训练。通过统计发现,初学者经过100组的训练后,其基本功就基本达标,可以进入“准实战”阶段。在此阶段,笔者使用另一种替代材料――豆芽进行训练。豆芽又嫩又脆,对其进行靠接和插接的难度与真正的瓜类嫁接是相近的,过了这关,学生们的刀法会变得更加娴熟,为实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5.培育足量的瓜苗

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瓜类嫁接技术,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训练量。通过观察发现,要让瓜类嫁接初学者的嫁接成活率达到80%以上,必须连续嫁接50株以上。首次育苗的目的只是为了练习嫁接手法,从节省实验经费的角度出发,不一定非要选用黄瓜和南瓜,可以就地取材,收集较为廉价的瓜类种子(例如水瓜,西瓜,甜瓜、苦瓜等),培育大量瓜苗,重要的是要保证有足够数量的瓜苗。

6.瓜类嫁接训练

过了使用“代料”的训练关,就可以进入“实战”状态了。因为有了良好的基本功,学生在嫁接过程中的表现从容多了,效果也非常好。

7.瓜类嫁接苗的护理

实践证明,瓜类嫁接苗的成活是“三分接,七分护理”,可见嫁接后的护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瓜类嫁接苗管理的重点是:为嫁接苗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气条件,加速接口的愈合和嫁接幼苗的生长。

(1)保温。嫁接苗伤口愈合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接口在低温条件下愈合很慢,影响成活率。

(2)保湿。如果嫁接苗床的空气相对湿度比较低,接穗易失水引起凋萎,会严重影响嫁接苗成活率。嫁接后3~5天内,小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5%。

(3)遮光。在棚外覆盖稀疏的苇帘或遮阳网,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秧苗,引起接穗萎蔫。

(4)通风。嫁接后3~5天,嫁接苗开始生长时可开始通风。开始通风口要小,以后逐渐增大。

(5)接穗断根。用靠接法嫁接的黄瓜苗,在嫁接苗栽植10天后,就可以给接穗断根。

三、改革前后瓜类嫁接训练模式的效果及原因分析

1.效果对比(见下表)

表1 传统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与改革后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效果对比

时间 训练方法 考核情况 嫁接黄瓜成活率 达标的学生数(参加测试共35人)

2010年11月 传统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每人嫁接30株黄瓜苗 80%以上 0

50%~80% 2

20%~50% 6

3%~20% 13

0 14

2011年10月 传统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每人嫁接50株黄瓜苗 80%以上 1

50%~80% 3

20%~50% 5

3%~20% 8

0 18

2012年10月 改革后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 每人嫁接50株黄瓜苗 80%以上 25

50%~80% 6

20%~50% 2

3%~20% 2

0 0

2.原因分析

传统瓜类嫁接训练模式只是章节结束后的实训,缺乏系统的训练,有急功近利之嫌。在此模式下,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不牢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瓶颈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实施教学改革。笔者探索出的这套改良的瓜类嫁接训练模式,是在经历挫折,充分发挥各方智慧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理论知识作基础,重视基本功训练,突破核心技能训练难点,让学生快速掌握瓜类嫁接操作技能。

四、蔬菜嫁接训练的发展趋势

如今观赏园艺盛行,其中蔬菜嫁接担当了重要角色。很多园林景观除了有传统花卉、盆景外,还增加了嫁接蔬菜,例如茄子、番茄、马铃薯共生一树,萝卜与白菜共同体等(见下图)。这些蔬菜嫁接难度更大,笔者计划在未来的学生训练中,突出瓜类嫁接以外的蔬菜嫁接训练,让学生能培育出更有特色的蔬菜嫁接产品。

参考文献:

[1]章永生.教育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蔬菜嫁接育苗范文第3篇

由国际园艺学会主办,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园艺学会承办,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武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多家单位协办的“第一届国际园艺学会蔬菜嫁接研讨会”于2014年3月17日~21日在华中农业大学召开。来自20个国家的250 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包满珠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高翅,国际园艺学会蔬菜专业委员会主席Silvana Nicola 教授,大会召集人别之龙教授,农业部科教司产业技术处张国良处长,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孙日飞,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徐能海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受中国园艺学会杜永臣理事长的委托,中国园艺学会孙日飞副理事长参加会议并应邀在大会上做中国蔬菜产业现状的报告。组委会特别邀请了美国加州大学从事植物维管束长距离信号研究的知名专家William John Lucas教授,欧盟第7框架蔬菜嫁接项目主持人Francisco Pérez-Alfocea博士,美国蔬菜嫁接项目主持人Frank John Louws教授,欧盟COST蔬菜嫁接项目主持人Giuseppe Colla博士、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许勇博士等10 人做特邀报告,另有29 个口头报告和80 个学术墙报。学术交流内容广泛,涉及嫁接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内容。

蔬菜嫁接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100 年的历史。由于蔬菜作物连作障碍问题突出,土传病害严重,而嫁接是提高瓜类和茄果类蔬菜对土传病害抗性的有效手段,另外,嫁接还能提高蔬菜作物耐盐碱、低温、干旱等非生物胁迫的能力。近年来,蔬菜嫁接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工作得到显著增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通过嫁接实现蔬菜的环境友好型生产”。会议汇集了国际上从事蔬菜嫁接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研讨蔬菜嫁接的研究方向和产业发展。会议议题包括蔬菜嫁接苗生产、砧木育种与生物技术、嫁接与生物胁迫、嫁接与非生物胁迫、砧穗/土壤微生物互作、砧木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为了加强与会代表对我国蔬菜嫁接的认识,除了在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和墙报交流外,3月20日,与会代表还到武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观摩了蔬菜嫁接育苗集约化生产过程和嫁接栽培展示,部分代表还实地进行了嫁接操作。

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总结和交流了国际蔬菜嫁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成功经验,有力促进从事国际上从事蔬菜嫁接研究的专家学者、从事砧木育种的专业公司、嫁接苗生产的企业代表、有关技术推广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嫁接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本次会议得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大力支持,来自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多名专家和团队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组织和学术报告质量得到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科技日报》、《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新华网、中国网等多家媒体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蔬菜嫁接育苗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蔬菜栽培 教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ome Practice to Improve Vegetabl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NG Fu, LI Wenli, WANG Hui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Abstract "Vegetabl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a very pract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by adjusting the start time and hours, increasing experimental hours, the selection of practical materials, additional teaching intuitive and fun,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using reasonable cours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means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atmospher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ey words vegetable cultivati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如何使学生真正掌握蔬菜栽培技能,学以致用,根据我们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体会,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1 调整了开课时间和学时

根据蔬菜栽培技术课程特点和各种蔬菜作物的实际栽培季节,调整了开课时间。蔬菜栽培技术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瓜类、茄果类、葱蒜类、豆类、白菜类、薯蓣类、绿叶菜类、根菜类、水生蔬菜和多年生蔬菜等蔬菜的栽培技术,总学时96学时,这些蔬菜种植的季节不同,有的适合在春季种植,有的适合在秋季种植,有的蔬菜种植需要一年的时间,有的蔬菜一年可以几作,以前把蔬菜栽培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上课,这样造成周学时比较多,每周要6学时甚至到8学时,学生难以在短时间接受这么多的知识,复习时间少,学习效果不好,另外,由于蔬菜的种植季节不同,在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哪个学期开课,都不能保证讲课过程中涉及的蔬菜作物处于实际生产栽培时期,学生无法现场参观或操作,第一印象不深,没有比较直观的认识,也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在我们的做法是把这一门课程分成两门课程,分别是蔬菜栽培学Ⅰ和蔬菜栽培学Ⅱ,在一个学年内的两个学期讲授,这样既减少一个学期的课程量,又按作物按照实际生产栽培季节进行讲授,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实践,如大白菜安排在秋季讲授,茄果类和瓜类在春季讲授,使得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同步,提高了讲课效果。

2 增加实验教学学时数和改变开设方式

目前实验课的总学时是20学时,相对于以前有所增加,同时在实验课开设的方式和内容上也有较大的改变。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类实验,如嫁接试验,为了克服土传病害,在生产上很多蔬菜作物种类采用嫁接的方法。因此我们不仅采用黄瓜作材料,还进行番茄、甜瓜、西瓜、茄子等蔬菜作物的嫁接试验,整个实验从设计到播种育苗,再到嫁接后的管理直至成活,全部由学生亲自完成,而且实验的学时数也由原来2学时增加到4学时,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学生自己分析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要求学生比较不同蔬菜嫁接方法、嫁接后对环境要求、嫁接后成活率等方面内容,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内容包括设计思路、技术环节、具体操作、结果统计和分析、问题与思考等,全面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实验的理解程度。

3 辅助开设了蔬菜育苗技术实践课程

在开设蔬菜栽培技术课程的同时,我们还开设40学时的蔬菜育苗技术课程,蔬菜育苗技术是蔬菜栽培技术的辅助课程,大家公认蔬菜栽培技术的最重要的环节是蔬菜育苗,好苗八成收,蔬菜育苗是蔬菜栽培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该门课程主要以实践为主,理论课只占12学时,主要学习育苗的条件和方法以及各种蔬菜作物的育苗技术,这门课程给蔬菜栽培技术以极大的实践补充。同时结合其它教学实践内容加强教学效果,如主要结合教学实习、蔬菜栽培技能和科研训练以及毕业论文等形式,强化学生对所学育苗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调整授课内容和精选教材

我们选用全国统编教材蔬菜栽培学(北方本),同时还参考其他全国统编教材,比如21世纪教材等。在授课内容方面,各种蔬菜的栽培季节和时期,主要栽培的方式和方法等都以山东为例进行讲述,水生蔬菜虽然在山东栽培较少,但是也有一定的栽培面积,如莲藕和茭白的栽培面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也以山东栽培情况作为讲课的主要内容。而一些山东名特产蔬菜如大白菜、萝卜、大葱、大姜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5 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动画效果

蔬菜栽培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在课堂讲授时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每种作物的栽培过程,我们制作了蔬菜栽培技术的多媒体课件(PPT),中间采集了图片2000多张,同时还设置一些FLASH,增加了一些动画效果,提高课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另外我们还收集了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制作的蔬菜栽培录像片,根据课程需要给学生播放。

我们还把学生分组,每组负责制作一章课程的PPT,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每组学生分工协作,利用网络查找大量资料,制作出的课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视觉冲击力强,知识性和思想性都很强,与教师制作的课件风格迥异,但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制作之后还要选择1~2组在课堂进行讲授,这样是学生更加用心制作课件。

6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只记笔记,不思考,被动学习的传统方式,增加互动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讲述芥菜类蔬菜,提问学生榨菜是否属于芥菜类?学生对榨菜很熟悉,但是他(她)们却回答不上来,因为他(她)们只知道根用芥菜是芥菜类,其它就不知道了,通过提问学生马上就记住了榨菜也属于芥菜类了。再比如大白菜抽薹问题,给学生直接讲授很抽象,学生也很难弄懂什么是抽薹,为什么抽薹了。但是要求学生实现复习准备,在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环节,提示学生为什么传统生产大白菜都是在秋天,而不是在春天,通过讨论学生就明白大白菜抽薹这一生理现象,以及在生产上如何利用抽薹知识防止大白菜抽薹。

7 采用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

以往的课程考核成绩只是根据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定,一门课程一次考试决定了最后成绩,所以学生只注重最后考试,而对过程不重视,甚至平时不学习,最后冲刺,考试结束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现在我们采用实验、期中、期末和平时表现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一般实验占30%,期中占10%、平时占10%,期末考试占50%,实验成绩不只是看报告写得好坏,更重要是看学生如何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完成实验,期末考试的题目以综合性题目为主,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全面综合性的考核对学生在各个环节学习都起到了督促和促进作用。

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这些做法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青岛农业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XJPK1107)资助:山东省应用型名校工程省级课程资助

参考文献

[1] 王聪,张玉霞,董永义.蔬菜栽培学教学体会与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4).

[2] 康云艳,杨暹,郝振萍.网络资源在《蔬菜栽培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5628-5629.

蔬菜嫁接育苗范文第5篇

1.1穴盘播种设备

穴盘育苗技术是国际上兴起时间比较早的一种育苗技术,具有出苗快、成苗率高及节省播种时间等优点。穴盘育苗的关键在于幼苗播种阶段,穴盘育苗技术对播种要求很高,要求每穴进行单粒播种,漏播和多粒种子的穴数尽可能少,同时要保证出苗整齐一致,群体结构合理。因此,精密播种技术成为蔬菜工厂化育苗环节的重中之重。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秧苗品质和作物产量,蔬菜精量播种还可以节省大量种子。   

穴盘播种机是起步最早、应用最广的蔬菜育苗设备,国内多家企业己经具备了相关产品的量产制造能力。国内比较常见的穴盘播种机,如SF小型针式穴盘播种机,此设备体积小,方便现场作业,配置了气动系统,可自行播种,工作效率达到了160孔穴盘为100盘/h。基于负压吸种、正压吹种工作方式的BZ200型针式精量播种机,通过机电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来准确地控制穴盘的排数和播种量,全自动实现打孔、播种等功能,播种速度可达到200盘/h。 2BQ一D型气吸式穴盘育苗精量播种机采用负压吸种、整盘对穴播种的工作原理,通过更换不同规格和形式的吸种盘,来满足不同规格的育苗穴盘及不同作物育苗精量播种的要求。该设备工作效果稳定,便于人工操作,播种速度可达到120一180盘/h。

穴盘播种机就其播种装置特征可分为板式、单排吸针式和滚筒式3类。其中,板式播种是通过播种板上与穴盘穴孔对应分布的吸孔,受磁力或负压驱动将种粒吸附,对穴盘进行单次整盘播种。其作业效率较高,但对种粒一致性要求高,漏播情况比较严重,对特殊或规格不一的种子的播种精度不高,且针对不同规格的穴盘或种子需要配置附加播种盘等设备,成本较高,少量播种无法进行。单排吸针式和滚筒式均为逐行播种方式,单排吸针式播种装置随穴盘移动往复运动于穴盘和种盘之间,进行排种和吸种;滚筒式播种装置的种粒吸附部件圆周分布于滚筒外侧,滚筒随穴盘移动而同步旋转进行逐行播种。上述两类逐行播种方式,因其对种粒外形适应性相对较好,适用播种范围广,且更容易与播种生产线配套,逐步成为主流。滚筒式在作业效率方面更优,可达800盘/h以上。

播种设备就操作方式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其中,半自动和手动操作设备通常仅用于种粒播施环节,作业效率不高;但购置使用成本低,适用于小规模育苗农户。全自动方式主要应用于播种生产线,具备基质装填、压实、播种、覆土及淋水等作业功能,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型工厂化育苗公司,采购价格相对较高。

1.2蔬菜秧苗嫁接机

现阶段,随着设施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为克服连续作业的障碍,蔬菜嫁接技术得到不断发展,蔬菜嫁接需要较高技术性。传统人工嫁接可根据嫁接苗的实际情况灵活搭配,嫁接利用率比较高;而手工嫁接育苗存在工作效率低、嫁接苗成活率低、作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严重降低了蔬菜育苗嫁接的工作效率。

嫁接机是工厂化嫁接育苗生产的关键设备,其大量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嫁接作业工作效率和嫁接苗成活率,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水平、降低嫁接过程难度、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保证嫁接苗均匀生长,有效地提升了嫁接作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嫁接机是一种集机械、自动控制与园艺技术于一体的机器。它根据不同嫁接方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接穗和砧木接合为一体,嫁接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由于接穗与砧木接合迅速、操作规范,避免了切口长时间暴露氧化和嫁接苗内液体的流失,降低了病菌的传播,可以显著提高嫁接成活率。

自20世纪90年代开展相关技术研究以来,目前我国半自动嫁接机己经达到了产品化示范应用阶段,其由1-2人操作,嫁接效率约600 -800株,然而其嫁接效果容易受秧苗个体形态差异影响,嫁接成功率在60%一80%之间。

根据自动嫁接作业方式可分为贴接式[Ds-zol和插接式两类,半自动嫁接作业流程主要包括人工上苗、秧苗切削、对接及输送固定夹进行夹持(贴接)。贴接式嫁接机可满足对瓜、茄两类大宗蔬菜苗的自动嫁接作业,嫁接速度块,接口愈合好且成长较快,嫁接成活率较高,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缺点在于需要选择合适的育种时机进行砧木和接穗的嫁接,同时贴接固定夹需要在愈合之后人工去除。插接式嫁接机通常只应用于瓜类秧苗嫁接,插接法工序简便,不需要嫁接夹,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的侵害;但由于此方法在砧木生长点切除、打孔及插接等工序对机械定位精度要求较高,操作相对严格,不容易被掌握,相对贴接法实施的可靠性较差。

当前半自动嫁接机需要操作者逐一从穴盘取出秧苗,并在愈合后去除固定夹,在嫁接效率和节省人力方面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通过开发自动上苗机构和采用橡胶套管取代传统嫁接夹,有望实现蔬菜秧苗全自动嫁接。这是一种全新的作业模式,需要很少的人员管理,操作便捷,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对嫁接用苗的培育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1.3秧苗分选移栽设备

现代化蔬菜育苗体系以穴盘育苗为主要手段,穴盘苗的分选移栽是育苗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人工作业的分选移栽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供应,同时工人作业水平不一也导致生产作业效率降低,难以实现工厂化生产的要求,对于穴盘育苗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程度的阻碍。   

随着育苗生产的集约化和自动化,农户对商品苗的一致性要求逐步提高。为了使苗整齐统一,需要进行筛选,以剔除缺苗和劣苗穴孔同时进行补栽。20世纪90年代以来,荷兰、美国、韩国等研制了具有幼苗分选移栽功能的自动化设备,并进行了产业应用。然而,其主要针对特定幼苗个体进行移栽,对于不同穴盘规格和不同作物幼苗移栽缺乏通用性;同时,由于其主要应用于大型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采购成本高,对我国现阶段设施农业生产模式适应性差。国内对穴盘育苗分选移栽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2003年才开始穴盘苗自动移栽机的研究,落后于国外成熟的技术体系。目前,国内邱立春、辜松等也针对蔬菜钵苗自动移栽机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相对产业化应用要求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需要突破,穴盘苗分选移栽机目前还处于试验样机阶段,在移栽夹持手爪、种苗质量识别和对不同操作对象通用性3个关键技术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穴盘苗呈簇生密植状态,叶片粘连重叠,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秧苗形态信息的在线获取方法主要分为3类:叶片冠层二维图像分析、融合立体信息图像分析及秧苗侧视图像分析。因此,通过融合多种技术手段多视角获取穴盘苗图像信息,以实现对秧苗形态的精确识别和测量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分选移栽部件主要包括移栽手爪和移栽定位机构。移栽定位机构驱动移栽手爪在不同穴孔之间移动;移栽手爪采用2一4组夹持针插入并夹持根部基质的方式对秧苗进行提取和移栽。移栽定位部件分为二自由度和三自由度两类构型:二自由度移栽机构需要依靠穴盘传送带的间歇移动,以实现对秧苗的逐行移栽,作业效率较低;三自由度移栽机构可以在穴盘传动带定位停止后对整盘穴苗进行移栽,作业效率达900盘。

在全自动移栽机研究方面,主要是涉及计算机控制领域内实现的自动化移栽过程,如空气整根气吸式秧苗全自动移栽机。其运动部件不容易接触秧苗,对于秧苗伤害程度很低;同时,控制部分采用了单片机和步进电机装置,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但仅适用部分蔬菜育苗,应用广泛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4其他辅助设备

基质是决定秧苗根系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病虫害传播繁殖的场所,对基质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是其循环利用的前提。高温蒸汽消毒方式是将蒸汽锅炉产生的高温蒸汽通过导管通入到覆盖有保温膜的栽培基质中,使基质温度升高达到80℃以上,干预有害微生物积累和繁殖,杀死病原菌,具有无污染、操作安全、保持基质养分不流失及提高基质透气性等诸多优势,己成为当前基质消毒的主流技术。

清洗是穴盘重复利用的重要处理环节。手工作业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在高成本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通过高压水流喷射的物理清理方式,相对电子清洗和化学清洗,是一种更加经济和环保的作业方式。穴盘清洗设备主要工作原理为在封闭空间内对传送带上的穴盘进行高压冲洗,并将废水收集过滤后由泵加压后循环利用。

根据育苗栽培管理不同环节的作业需要,穴盘、基质及相关工具设备等农资物料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运转,园艺工作者的负担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穴盘花盆等搬运方面,对于集约化育苗生产模式,人工操作远远不能达到生产工作要求。当前在我国初步使用的温室物流装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用于穴盘、盆花等作物的中小型传送带,安装使用方便、成本低,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穴盘花盆的传输,避免人工搬运的繁杂,完成这些作物在同一生产区域内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转移。这一类传送带以完成某两个或多个环节的工作衔接为目标,结构较为简单。另一类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一部分部件可以协同作业,实现不同生产范围内的不同生产环节的作物搬运,同时配合生产栽培系统的利用,在一整套的生产工作环境内能够高效地完成生产作物运送的物流链。

现阶段,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及园艺工作者对作物生产工作效率要求的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园艺工作的规模化、生产高效化及生产作物品质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传送带被引入到园艺工作环境中来;但鉴于目前资金投入有限,园艺工作设施面积不断增大,应用于整个生产区域物流输送的大型物流链并未有所普及。下面对这两类物流运送方式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