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的含义范文第1篇

先前已有研究论及“绿”颜色词的新义及其认知机制,①但均是描写性的,没有基于实际使用的语料。Geeraerts(2010: 285-286)②指出,认知语义研究如果不以实际的语言使用数据为基础,那么其声称的基于语言使用的本质特征就不存在,他还预测词汇语义研究未来的趋势应是基于语料库的认知语义学。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以两个不同时期的汉语语料库为数据来源,试图追踪 “绿”颜色词的语义变化,并尝试解释其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

1 语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100万词次的兰卡斯特大学汉语语料库LCMC和现代汉语语料库Torch 2009。两个语料库各包含15个语体,分别代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及2009年左右汉语的整体使用面貌。两者在建库标准等方面完全一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可用于考察现代汉语近20年的动态发展。本文数据检索和统计使用的是一款免费实用的文本分析软件AntConc,能够实现词项检索等基本语料分析功能。

首先使用AntConc分别从两个汉语语料库中提取含有“绿”的词项,并对提取的结果进行初步分析,去掉与本研究无关的“绿林好汉”“鸭绿江”等词项,最后LCMC中检索出265例“绿”,Torch 2009中261例“绿”。所有的词项均通过检索行逐一详细分析,并根据是否蕴含新义进行分类。

2 结果与讨论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绿”词项在两个语料库中的整体使用频率非常接近,也说明其使用频率的稳定性。然而20年间“绿”的语义发生了重大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期,汉语中的“绿”几乎全是本义,即色彩意义。2009年,大量蕴含新义的“绿”词项已在汉语中广泛使用,约占使用总频数的五分之一。下文将分别分析两个语料库中“绿”的语义使用情况。

表1 “绿”在两个语料库中的语义使用差异

2.1 “绿”在LCMC中的语义

如上文所述,在LCMC中出现的265例含有“绿”的词项中,除了仅有的1个词例,其它全部使用了其原本的色彩意义。我们发现“绿”表示色彩意义时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除了最基本的“绿色”一词,还有一些词项表示绿的程度,如嫩绿,浅绿,翠绿,青绿,深绿,墨绿。一些具体物体呈现的绿色,如苹果绿,橄榄绿,草绿,湖绿。“绿+名词”可构成很多普通名词,如绿树,绿草,绿豆,绿灯,绿宝石。

下面例1展示的是LCMC中仅有的使用“绿”新义的句子,由语境可以得知,此句中“绿色”一词表示符合环保要求的,无污染的。值得注意的是,此处“绿色”使用了双引号,用以强调特殊含义,这说明当时“绿”的这一新义极少使用。

(1)“绿色”消费者运动有助于销售对环境危害最小的商品和工艺。

2.2 “绿”在Torch 2009 中的语义

Torch 2009 中大约五分之一的“绿”词项含有新义,主要包括两类新义,即“环保,无污染的”和“快捷,无障碍的”。

首先讨论一下使用最为普遍的“环保,无污染的”新义。“绿”(通常是“绿色”)的这一新义几乎已经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领域:绿色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投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环保,绿色环境,绿色旅游,绿色文明,绿(下转第111页)(上接第78页)色世博,绿色新政,绿色能源,绿色技术,绿色数码,绿色食品,绿色美容,等等。下面是Torch 2009语料库中的几个例句,有的句子甚至多次使用“绿色”一词(例2),有的甚至用在广告语中(例3),表明其使用之普遍。

(2)2007年以来,中国环境保护部与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开展环境税费、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排放交易、生态补偿、绿色贸易政策等各项环境 经济政策的研究。

(3)好了,尽情享受你的绿色数码生活吧!

此外,“绿”还包含“快捷,无障碍的”这一语义,如绿色通道、绿卡。绿色通道指的是简化条例和手续,使某一政策的落实畅通无阻,比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入学的“绿色通道”,企业审批的“绿色通道”。绿卡指的是用于证明外国人在该国境内拥有永久居民身份的一种身份证,即享有该国公民权利和福利、自由出入该国的“无障碍”卡片。例4和例5分别是Torch 2009中使用绿色通道和绿卡的例句。

(4)同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对网吧业主的申请实行联合办公,快速发证。

(5)不仅是当时,直到现在,对于外国留学生而言,获得美国绿卡,留在美国大公司工作,都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心愿。

2.3 “绿”新义产生背后的认知机制

由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词项的语义已经发生了泛化。这个过程和隐喻密不可分。隐喻指的是一个概念域的经验来理解另一个概念域,要求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有相似性。颜色隐喻是由颜色引起的心理意向与颜色词所修饰的事物产生的心理意向的相似度。③颜色隐喻使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更加直观生动。

绿色是植被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已成为公认的环境保护标志色,因此也就不难理解“绿” 词项“环保,无污染的”隐喻义。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希望相关部门提供更快捷的服务,开通“绿色通道”,这一隐喻可能与日常交通中的绿灯有关,即绿灯亮,道路畅通。“绿卡”起源于美国,因最早的美国永久居住许可证是绿色的卡片,后来其他国家沿用美国的说法,也将本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称为绿卡,尽管许可证不一定为绿色。这一隐喻与最初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有关。

3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真实语料,研究了“绿”颜色词近20年间的语义变化,发现大量蕴含新义的“绿”词项已在近几年的汉语中广泛使用,尤其是“环保,无污染的”和“快捷,无障碍的”这两项新义。本文还尝试解释了“绿”新义产生背后隐藏的认知机制。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库库容较小,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考虑使用大规模的动态监控语料库,更好地追踪语言的语义变化。

注释

绿色化学的含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汉语;颜色词;翻译;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色彩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因此是语言、文化及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与颜色有关的表达方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语系,两个民族对同一颜色所产生的联想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有时甚至会完全相悖。所以,在翻译这些带有颜色词的表达方式时,一定要弄清它的实际含义。因为有时颜色词并不表示颜色,而是引申,转换成其他特殊的含义。所以本文试图通过英汉颜色词的对照比较,找出其异同点,在加深理解的前提下,对该类词汇的翻译进行探讨。

一、英汉颜色词的比较

(一)概念及分类

英汉语中的颜色词数量都极为丰富。“而英汉两种语言把颜色词大致分为三类: basic color words (基本颜色词),color words with colors of objects (实物颜色词)和color words in shades(色差颜色词)。”[1]

从英汉两个民族对颜色的感受来说,对基本颜色的概念比较一致的。基本颜色词是指那些本来就可以表达事物色彩的颜色词。英语和汉语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差别不大,汉语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英语中有red,white, black,green, yellow, blue, purple, gray, brown。“实物颜色词就是把用界物体的本色来表示颜色的词。例如:silver(银白),gold (金色),chestnut-brown(栗色),lead-gray(铅灰)。这类颜色词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1]

以上是颜色词的大致的分类。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探讨常用基本颜色词的英汉比较与翻译。这些基本颜色之间有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区别。

(二)比较

在所有语言中,颜色词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意义。英汉颜色词不仅意义丰富,而且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颜色虽是自然现象,但千百年来,不同的民族由于受自然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审美心理及认识情感的影响,对颜色的观感不尽相同,对同一颜色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从而使同一颜色词在不同的民族形成不同的象征意义,而使颜色词独具引申意义和文化意义。 在众多的颜色词中最基本的莫过于赤、橙、黄、绿、青、蓝、紫、黑和白。这里,笔者将以“红,黑, 白,黄,蓝,绿”这六种基本颜色词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心理上产生的联想意义、象征意义、褒贬意义、蕴含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

1. Red — 红色,红色的

“红”与其他词搭配一起,不仅派生出很多与客观事物对应的语言意义,而且还深刻地揭示社会及文化内涵。

1) 汉语中“红”最主要的象征意义是喜庆、顺利、成功、受重视或欢迎。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着人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如: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婚女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形容繁华、热闹的地方叫“红尘”。“而像中国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是个悲剧,展示出一幅封建社会妇女悲切凄惨的人生画面;但这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喻意仍是‘欢乐、喜庆’。在夫权社会里,丈夫可以妻妾成群。所以,黄昏仆人若在哪房妻妾门口高悬起大红灯笼,则表示丈夫将至。这对独守空房的妻妾们来说,是受宠的标志,是值得高兴的事。同样,古典名著《红楼梦》是悲剧,但‘红楼’的喻意亦是繁华,快乐。”[2]

像汉语一样,英语中“红”也可作抽象化的引申,喻指与红色紧密相连的事物属性概念。如“to paint the town red”中的“red”指狂欢喜庆,但蕴含喧闹意味;又如“red carpet treatment”表示“the kind of courtesy or deference shown to persons of high station”,是由“red carpet”这一具体形象来表达它所代表的事物属性“隆重,高贵”。“如The visiting princess was treated to the red carpet in Rome. 表示访问中的公主在罗马受到隆重接待。”[2]

2)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红”的另一种重要象征意义是“革命”,不同的是,汉语中“革命”带有褒义,而英语常含贬义。在汉语中,它象征革命和进步,如中共最初的政权叫“红色政权”,最早的武装叫“红军”,把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刻苦钻研的人称为“又红又钻”等。而英语中,它象征激进,暴力革命,如(1) 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 “激烈的政治运动”;(2) a red revolution “赤色革命”;(3)red activities “左派激进运动”。即使法国作家司汤达笔下的小说《红与黑》,“红”也代表反封建的革命的力量。

3) “红”有时用来表达感情,喻指“恼怒、生气、害羞”等,这是英汉语言的共有现象。如:汉语的“脸红脖子粗、面红耳赤”表“生气、恼怒”;“脸红”则表“害羞”等。英语中也有“see red”,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等一类短语表示“愤怒、恼火”。这些短语来源于斗牛场上,因为公牛一见红布就狂怒。所以,语言文化中用来隐射人们的情绪,更显风趣。“比如:Whenever anyone teased John about his weight,he saw red. 每当有人拿约翰体重开玩笑时,他就怒火直冒。”[2]

2)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中的一些词组含有blue的一词都没有“蓝色”的意义,比如,a blue film不是指悲伤的电影,而是指其中含有内容,暗示或者描述,相当于汉语中的“黄”。[4]

6. Green — 绿色

绿色和green在英汉文化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完全不同的。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首先它可以表示义、侠。这是因为人类初期时代以及其以后的漫长生活过程中,人类借助绿色保护自己,赖以生存下来,同时,绿色也保护着人类的天敌及其它凶残的食人动物。例如古时,人们泛指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在汉语中green是一个联想非常好的颜色词,它表示“春天,希望”之意,现在常常用在与环境有关的词语中。例如:green consumerism绿色消费,指的是消费者购买没有危害环境的产品。[5]

2) 另一方面绿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低贱。如在古代,低贱的人穿绿色衣服。它还表示野蛮,旧时也有称“绿林”为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百姓的盗匪。 与此对应,在英语中green也可以表示不好的意义,它有“嫉妒,幼稚,缺乏训练”的意思。例如a green hand 指生手,它的表示没有经验,as green as grass表示幼稚,a green eye指妒嫉的眼睛。

从以上6种主要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它们各自的文化系统不同,因而其内涵意义有相似,也有不同。而在实际运用中,每一个颜色词的意义更显灵活多样,特别是在文化交流日趋便捷的今天,英汉两种语言互相渗透,融合与借鉴,从而更加丰富了颜色词的用法,比如在之前提到的红灯,这个用法现在在中国也很普遍;而像绿色这个颜色词,不仅在英语表达中才有绿色消费,在中国也很流行绿色食品这个说法,还有就是中国为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而提出的绿色奥运口号,这几个绿色搭配词已经不是指传统的中国意义中不好的一面,而是指现在全球所提倡的安全、环保,健全的象征意思了。所以,在从事译学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既要准确传达源语(source language)中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又要消除目标语(target language)读者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困惑。

二、颜色词的翻译

所谓翻译,无非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语言的文化信息,因此可以说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6]历来有经验的译者或翻译研究者都比较注意文化与翻译的关系。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说:“…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翻译中的文化比较》, 1984.1.《翻译通讯》)。而通过以上英汉颜色词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由于民族心理,审美标准不同及其它众多因素,英汉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和感彩差别较大,是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必须攻克的一大难关。就我们所知,不同民族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入手,例如:汉语注重从内容入手,而英语则注重从背景入手,因此要注意在翻译实践中不能脱离上下文的具体情况而孤立地理解与翻译,必须在理解原文颜色词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原文的整体对颜色词作灵活处理,才能避免错译或死译的现象。[7]

在通常情况下,颜色词的含义不外乎有两个方面:即基本含义和文化引申义。准确理解颜色词的含义是忠实通顺地翻译颜色词的基础。笔者认为颜色词的翻译方法可粗略分为直译与意译两种: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literary translation),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尽量同原文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不能完全对等的也要大致对等。[8]主要用于原文和目标语之间具有文化共性,能让人产生相同的联想的情况中。在英汉互译颜色词时,有的可以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颜色词来翻译,有的在目标语中其对应的颜色词有相似的文化引申含义,因此也可以用直译法进行翻译。

例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indigo, violet, who is dancing, waving the colored ribbon against the sky?[7]

源语中表达基本含义的颜色词:“赤橙黄绿青蓝紫”正好与英文(目标语)中用来描写彩虹的基本颜色词一致,所以作者就用了直译法。此外英文词语的red, red flag, red carpet, green, green tea, green leaves,etc。可以从汉语中找到其相对应的词或短语,同样可采用直译法来进行翻译,可分别译成“红色的,红旗,红地毯,绿色的,绿茶,绿叶”等。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free translation),是指通过对原文深层意蕴的理解和消化,将原文的表层结构打破和重组,然后转化为译文自然流畅的表层结构;换句话来说,就是冲破语言的外壳,将其真正的意指挖掘出来。[8]而在意译法里又可分为多种译法,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主要介绍两种意译法:

1. 文化对等译法

英汉中有时以不同的颜色词来表达同一种事物的颜色,因此译者在处理颜色词时,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中颜色词的使用习惯,避免死译。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对等译法”(Cultural Equivalence)。其定义是指当原语言中的颜色词使用的是其基本含义时,而译语中却习惯使用另一词来表示同一颜色。

例如:“红榜”不可译成“red roll”,英语的习惯表达是:“honor roll”;“红娘”的相对形式是“go-between”,而决非 “red woman”之类。[9]而像“black tea” 不是翻译是黑茶,而应该是对应中文的“红茶”, 这是因为中文注重从内容方面入手,这个红茶是指茶水的颜色;而在西方人眼里,他们更加注重从外表颜色入手,因为茶叶在没下水泡开之前大部分是黑色的,所以外国人就称其为“black tea”。与此相类似还有像brown sugar(红糖),brown bread(黑面包),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等。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英汉两种文化中审美情趣的角度不同。汉语讲究的是对称美丽,“诗句、对联”等是中国文化追求对称美的集中体现,而在英语中颜色词的使用倾于表达的准确性。

再比如,在50-60年代,国产名牌“红灯”牌收音机曾一度远涉重洋,销往国外。但是由于“红灯”直译为英语含有“风化区”的意思,导致“红灯”牌收音机在国外滞销。后来改了译名才畅销起来。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颜色词的延伸涵义对语言和翻译的影响。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应该考虑到其文化差异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准确的翻译。

2. 功能对等译法

所谓的“功能对等译法”(Functional Equivalence)就是把原语言中一个带有特定文化色彩的词翻译成译语中意义相同却不带文化色彩的词。原语言中的颜色词所蕴含的文化是由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背景形成的。因此,如果译语的读者没有背景知识,将难以理解该颜色词的真正含义。所以在译语无法把原语言的颜色词直接翻译时,就要采用功能对等译法。这个在上面的颜色词比较里有许多例子可以看出。例如:

black leg 骗子 black dog 忧郁、不开心的人

black smith 铁匠 white rage 震怒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a white night 不眠之夜

a white elephant 耗费巨大却无实用价值的东西[10]

三、结语

当然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以及翻译的方法内容是远不止以上这些的,限于篇幅,还有许多内容未能涉及。但是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颜色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应用相当广泛,而且由于英汉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些颜色词的意义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这些颜色词的研究,可以从一个角度透视英汉两种语言及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而对于颜色词的翻译方面,我们都知道翻译所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文字,更涉及到两种文化。特别是颜色词的翻译正确与否对许多涉及颜色的各行各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比如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商品的装潢颜色很有讲究,像日本人忌黄色,比利时人忌蓝色,欧美等国忌黑色,泰国人忌红色等等。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不尊重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你在这些国家就卖不出商品,也赚不了外汇。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并将这些关于颜色词的使用知识好好掌握,以便正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江峰,丁丽军. 实用英语翻译[M].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5.

[2] 刘宓庆.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1.

[3] 吴大荣. 常用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 贵州民族学院党报, 2003(6).

[4] 王振亚. 实用英语语言文化[M]. 石家庄: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4.

[5] 蒋冰清. 论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 宁德师专学报, 2002(1).

[6]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之英汉互译(增订本)[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7] 赵静. 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 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6(6).

[8] 宋天赐. 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教程[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9] 王芳. 英汉颜色词的比较与翻译[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4).

[10] 张勇先. 实用英语惯用法教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11] 贾德江. 英汉语对比研究与翻译[M].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绿色化学的含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汉英;颜色词;文化背景;文化差异

我们生活在五颜六色的世界当中,每一种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中都有特定的符号表示,这些符号被我们称之为“颜色词”。颜色词除了用来表示大自然的色彩,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本文将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根据其对颜色词使用的差异,从表达方式的不同、主要颜色词运用范畴的区别、理解及翻译时的注意要点等几个方面来探讨颜色词在汉英语言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

一.表达方式的不同

在汉语中,颜色词的表达方式通常是:1.描写色彩可以采用“ABB”式,如:红彤彤、金灿灿、绿油油等。尽管都是同一个颜色,但后面所加的叠词不一样,也表示了颜色的深浅不一,如绿茵茵(鲜绿)、绿森森(翠绿茂密)、绿汪汪(浓绿欲滴)、绿莹莹(碧绿发光)等(《色彩描写词语例释》,1983)。2.一个物体通常可以与多种不同的颜色相搭配,比如:“苹果”可搭配成苹果绿、苹果红;“橘”可搭配成橘红色、橘黄色;“钢”可搭配成钢青色、钢灰色、钢蓝色等等。3.如果直接用物体表示颜色的,后面必须带上“色”字,如猪肝色、巧克力色、天蓝色等等。

但在英语中,颜色词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1、英语里描写色彩没有“ABB”式,没有像汉语中“白花花”、“黑墨墨”等的表达,因而不说white flower flower或是black ink ink (《巧学英语词语》, 1996)。2、在英语中,一种物体一般只用来形容一种颜色,比如apple只用来搭配绿色,存在着apple green(苹果绿),却不存在apple red (苹果红)。3、可直接用物体来表示颜色,而不用加“色”字,即不用加上“color”当后缀,如“淡黄色”用“canary”(金丝雀)来表示,“鲜红色”用“cherry”(樱桃)来表示,黄色用“maize”(玉米)来表示。“杂色”用“butterfly”(蝴蝶)来表示。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英语对于颜色词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即使要表达同一颜色,其各自采用的物体也互不相同,比如汉语用老虎、狮子来形容黄色,英语中却用金丝雀、小鹿来表示。

二.主要颜色词运用范畴的区别

1.红色

在中国,红色自古以来就是“喜庆欢乐”的象征。在古代,红色又被称为“赤、朱、丹”,多表尊贵,高贵。结婚嫁娶时,红色是贯穿整个典礼的主要颜色,因此婚嫁之事通常又称为“红事”;另外像春节等喜庆的节日,红色也是贯穿始末的主要颜色,人们要穿红衣裳、贴红色的剪纸、贴红色为底色的对联等等;不仅如此,中文里还衍生出“红火”、“满堂红”、“红运”、“红双喜”等表示吉祥如意的词汇。

在英语中,red一词的内涵和运用范畴呈现出较为多样化特点。尽管也有red letter day表示喜庆的日子或者纪念日,the red carpet表示红地毯或比喻隆重的接待。但在英文化中,红色更多的为表示不祥之兆。因为英语文化中的“red”是鲜血的颜色,而一旦鲜血流淌下来,人的生命也将终结。所以“red”就使西方人联想到危险,有危险、激进、流血等含义。“red”通常会令人们联想到可怕的东西,如see the red light表示大祸临头,a red battle 表示血战等等。在经济生活领域也是如此,英语中用red来表示亏损或负债,用red ink来表示赤字,用red balance表示赤字差额。

2.白色

在一般情况下,汉语、英语都用白色来表示纯洁、清白,如汉语里的“洁白无暇”、“坦白”,英语中的white money(银币)、white day (吉祥日)。但在衍生义和用法上,中英两种语言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在汉语中,白色除了表示“纯洁、清白”外,还衍生有以下几种意思:①表示“什么都没有”,如一穷二白、白白浪费、白手起家、凉白开、白忙活(了)等;②表示一种病态,如“”;③表示“弱”的意思,如“苍白无力”;④表示“凶”、“丧”,如办“白事”通常就是指办丧事,而且通常在葬礼上还戴白花;⑤引伸出恐怖之意,如“白色恐怖”、“白骨精”、“白眼狼”等等。

在英语中,white有表示“苍白、善良、情感强烈”的衍生义,如white lie为善意的谎言,white man表有教养的人,in a white rage表示盛怒等等;不过在英语文化里白色常表示“好的”和“正面的”意义,常常是美丽和吉祥的象征,如用white day来表示吉祥日、用white-handed来表示正直的、用white hat来表示好人或英雄;婚礼也常常以白色为主要颜色,新郎新娘要穿白色礼服、佩白花、戴白手套。

通过对比英语语言中白色所衍生的含义与用法,我们会发现它们截然不同的一面,不过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相互借鉴与深入交流,结婚时穿上白色婚纱礼服在中国也渐渐流行起来,这也说明了白色代表洁白无暇在中国文化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3.黑色

在汉、英语言文化中,黑色都均含有悲哀,不幸或恐怖神秘的含义,通常有“不好的”、“倒霉的”、“邪恶的”意思。

在汉语中,黑有以下几种含义:①表示隐蔽的,非法的意思,如黑枪、黑市、黑社会;②表示恶毒的意思,如:黑心;③表示暗,光线不足的意思,如黑暗、黑夜;④比喻倒霉,不走运,如黑路上、今天真黑;⑤黑店:旧时指杀人越货的客店,今指骗人、敲诈的商店。

在英语中,黑色在运用时与汉语有共性的是:用black market表示黑市,用blacklist表示黑单,用black-hearted表示黑心的,用black money表示黑钱,用black-letter day表示倒霉的一天,用a black mood 表示很坏的情绪,用Blackmark表示污点。与汉语不同的是:①英语中的black还有“庄重”、“严肃”的意思,如:Ablack tie dinner指的是很正式的聚餐会,参会人员必须着礼服,系黑色领带。②由于价值取向的因素,用红色墨水在记账时表示“亏损”相反,黑色在记账时用来表示“盈利”,因此用带black的词汇来表示盈利和赚钱,如:black figure、in the black。③表示褒义的词,如a black swan用来形容稀有罕见之物或非常难得的人,work like a black 用来形容工作非常卖力。

三.理解及翻译时的注意要点

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在与英语国家的朋友交往时应尽量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以便准确理解和运用颜色词。根据以上对汉英颜色词差异的分析,对颜色词语的理解和翻译研究总结出以下方法:

1.直译:对应翻译,含义或相通,或有些许差异。如:red figure赤字,WhiteHouse白宫,black list黑名单。

2.意译:根据原文意思,忽略颜色词,而采用其他适当的词语来翻译。如:the foolish person,brown rice糙米。

3.更改颜色词:根据译入语的文化习惯,用译入语的颜色词来改变原文的颜色词。如:红糖(brown sugar),红茶(black tea),青一块,紫一块(black and blue)。

4.添加颜色词:原文中没有颜色词,翻译时根据各自语言文化的特点和习惯,适当添加颜色词。如:Her sister didn’t try in vain.她姐姐没有白干。

四.颜色词对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意义

英汉颜色词的内涵和用法有不少相同之处,但不同之处更多。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与碰撞,颜色词也不断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因此我们要通过对颜色词的更新理解和掌握,总结并更深刻地理解汉英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两种文化的交流、沟通无障碍,进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繁荣。

参考文献:

[1]严钦霞.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11月。

[2]李太志.汉英颜色词的语言文化意义对比[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6)。

[3]王华玲.英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含义比较与翻译[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2月。

绿色化学的含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环境 绿色

1.绿色化学实验的含义

绿色化学是化学界尤其是化学教育领域在社会发展下的一种新理念。它是应用现代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化学产品在设计、生产和应用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与产生,在始端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是最理想的防止污染的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以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重新审视和改革化学,从而使我们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到治本。绿色化学实验就是在绿色化学的思想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形成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是指在化学实验中选用安全、无害的化学试剂,尽量减少试剂的用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使实验产物绿色化。其目标和任务是主动减少和消除化学实验的化学污染。作为从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师,无论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书育人的角度,都必须正确认识绿色化学和绿色化学实验,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引领和教育学生,实现实验教学的绿色化,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化学实验的绿化操作

2.1化学实验废液种类及处理

化学实验废液可分为以下几类:1含酸废液;2含碱废液;3含铬化合物的废液;4含银化合物的废液;5含汞、锌、铜、铅、锰等重金属化合物的废液;6含砷化合物的废液;7含氰化物的废液。

2.2 废液处理的方法

(1)中和法含稀酸和稀碱的废液相互中和,溶液pH达到6~8后排放。

(2)硫酸亚铁法含铬化合物的废液可在酸性条件下,用FeSO4将含Cr(VI)废液还原成Cr(Ⅲ),然后加人碱液,使其生成Cr(OH)3沉淀,静置后分离,调节溶液pH为6~8后排放,少量废渣可埋于地下。

(3)含银化合物废液可采用硫化纳沉淀法处理。

(4)碱性沉淀法含有汞、锌、铜、铅、锰等重金属化合物的废液,在碱性条件(pH=8~10)下,可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后分离,将溶液调节pH为6~8后排放,少量废渣可埋于地下。

(5)硫化物沉淀法在酸性(pH=3~4)条件下,加入Na2S,使废液中的砷转化为AS2S3沉淀,静置分离后,将溶液调节pH为6~8后排放,少量废渣可埋于地下。

(6)氧化还原法将含氰化物的废液先加入混合碱液,使废液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后分离,然后调节溶液pH为6~8,加人过量NaCIO溶液或漂白粉使CN一氧化分解后排放。

3.化学实验室的绿化管理

3.1 建设绿色实验室

绿色化学实验室就是以绿色化学理论为指导,对环境无显著毒性和副作用的实验室。绿色化学实验室要有良好的室内环境,实验室布局要做到规范、科学、安全,保持实验室内清洁卫生。在选择实验室台面、通风排气设备、污水收集及循环利用、废渣废物处理设施建设中,要将环保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要培养学生对环境、对实验室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操作规范,节约药品,注意循环使用和回收利用,尽量减少实验室污染物的排放和堆积,科学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努力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实验室。

3.2 妥善处理基础化学实验产生的“三废”

在基础化学实验的准备及教学过程中将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要做到随时收集、集中处理和充分回收利用。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将废物倒入指定容器,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督和处理。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处理方法,废气: 一般气体可直接排放,对于有毒有害及腐蚀性气体,应采用吸收中和或转化等方法集中处理。例如:有机化学实验中使用大量的易燃、易挥发、有毒的有机溶剂卤代烃、苯等,可以通过活性炭吸附塔处理后排放。活性炭吸附塔是一种高效率经济实用型有机废气的净化与治理装置; 是一种废气过滤吸附异味的环保设备产品。它采用自动化控制运转设计,操作简易、安全。具有吸附效率高、适用面广、维护方便,能同时处理多种混合废气等优点。适宜用作化学实验室排风,从绿色环保的角度看,非常具有操作性和推广意义。该装置目前已被中山大学和广州中医大学等高校应用于实验室排风。废液: 酸碱溶液在稀释后相互中和再排放,含酚、铬等有毒、致癌液体要经过处理方可排出。对于有机废液要进行回收、转化、燃烧等处理。废渣: 对于无毒物,放入指定的地点,有毒物应积累后以固化形式深埋地下指定地点或送规定部门统一处理。要认真研究实验产物的利用空间,充分利用实验产物,既减少环境污染,又节省实验经费。

3.3 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仿真

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是多媒体仿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是一种化学试剂和仪器装置“零投入”和“废弃物零排放”的特殊实验方式,对部分有剧毒、易爆、危险性大、易产生严重后果的错误操作,或是由于设备复杂(投资大)、反应周期长和操作条件苛刻、常规实验无法开展,但又是很重要的实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生动有趣的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排除了这类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的危害,还可以达到激趣、诱思、循理之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群,代斌.绿色化学原理与绿色产品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胡世代.无机化学实验绿色化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砚阅吟,23(7):54一55.

绿色化学的含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沉积岩颜色 沉积相 关系

沉积岩颜色对岩石的颜色和色调具有划分和对比地层的作用。岩石的颜色通常情况下还有一定的成因意义,有利于了解古地理条件以及作为评价找矿的标志[1]。沉积相则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综合。沉积环境与沉积岩特征的内在关系可以用沉积相来概括或表述。本文则对沉积岩颜色与沉积相的关系进行研究。

1 沉积岩的颜色分析

沉积岩的颜色是沉积岩最醒目的标志,是鉴别岩石、划分与对比地层,对古地理进行分析判断的重要依据之一[2]。引起沉积岩颜色的原因主要是岩石的成分,也就是说沉积岩的颜色决定于岩石中所含有的人色物质――色素,或者说沉积岩的颜色通常多数情况下是有含有铁持化合物或者游离碳等色素导致的。以灰色和黑色为例,包括炭质或者沥青质在内的有机质或者包括萤铁矿或者白铁矿等在内的分散装硫化铁,这些物质含量越高,沉积岩颜色越深,一般属于自生色,该颜色表明沉积岩形成于还原或强还原环境。不同物质形成的颜色,意义不同,因此要区分色素类型,例如,碳质常与沼泽环境有关,硫化物则与海湖的滞流环境有关。又如红色、棕色以及黄色,铁的氧化物或者包括赤铁矿与褐铁矿在内的氢氧化物等,则表明当时为氧化或强氧化环境,在红色地层中,有时有灰绿色的斑点或岩层,这是沉积物沉积后局部被还原的结果。又如绿色,一是多数是因为含有铁较低的矿物,如海绿石等,二是少数是因为含铜的化合物,比如孔雀石,以上两者都反映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三是有时候是因为含有绿色的碎屑矿物,如角闪石或者阳起石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述颜色属于继承色或次生色,则不能作为沉积环境分析的依据。例如,由于含有角闪石等矿物而使砂岩呈现绿色,这个绿色属于继承色,对环境分析意义不大。影响沉积岩颜色的因素很多,除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外,还有干潮情况等,若是碎屑岩,还与碎屑粒度有关,粒度越细,颜色越深。

2 沉积岩颜色与沉积相的关系分析

沉积岩的颜色是沉积岩最醒目的标志,沉积相则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研究两者的关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1 碎屑岩颜色分析

碎屑岩的颜色是碎屑岩最醒目的沉积标志,是鉴别岩石、划分和对比地层、分析判断古地理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碎屑岩的颜色多半是由含铁质化合物或含游离炭等染色物质,即是色素造成的。一是灰色和黑色。大多数岩石由灰暗色变为黑色,是因为存在有机质或分散状硫化铁造成的。岩石的颜色随着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变深,表明岩石形成于还原或强还原环境的半深湖或深湖亚相。二是红色、棕色、黄色。红色、棕色、黄色这些颜色通常是由岩石中含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染色的结果[3]。若系自生色,则表示沉积时为氧化或强氧化环境。大陆沉积物多为红黄色,然而,海洋沉积物有时也呈红色,这多半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的影响或海底沉积物氧化所致;也有红色岩层是由大陆形成的红色沉积物被搬运入海,处于近岸氧化环境或被迅速埋藏造成的,故通常所谓的红层不一定都是陆相沉积。三是绿色。岩石的绿色多数是由于其中含有低价铁的矿物,如海绿石等所致;少数是由于含铜化合物所致,如含孔雀石而呈鲜艳的绿色。若系自生色,绿色一般反映弱氧化或弱还原环境。沉积物主要受湖流作用的影响,波浪作用影响不到沉积物表面。

2.2 粘土岩颜色分析

粘土岩是由含量在50%以上、粒度小于0.01M的稻土矿物所组成的沉积岩。它在地壳中分布很广,占沉积岩总量的50%左右,是沉积岩中员常见的一类岩石。钻井中经常遇到粘土岩,大量钻井事故都由它而生。含大量有机质的黑色粘土岩,是重要的生油岩,我国各油区的生油岩,绝大多数都是粘土岩,具有一定厚度的粘土岩也可作为盖层。粘土岩的颜色有红色、紫色、褐黄色、灰绿色、黑色等,颜色的差异与粘土岩所含的有机炭、铁离子的氧化状态等因素有关。粘土岩的红色、紫红色是因粘土岩中存在绿泥石或因伊利石晶格中含有铁离子所致,或因海绿石所引起的,是弱氧化,弱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粘土岩的灰色、黑色、黑色大部分是岩石中富含有机质和分散状的低价的硫化物所致,为还原或强还原环境中所形成的。因为这种环境中的有机质不易被氧化而得以保存,高价铁也易被还原而形成硫化铁。这种环境常出现于海湾、滨海陆棚以及内陆湖泊的深湖、半深湖区。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暗色粘土岩是良好的生油母岩。

2.3 火山碎屑岩颜色分析

火山碎屑岩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后经多种方式固结形成的岩石。它是介于火山岩与正常沉积岩之间的一种过渡岩石类型,兼有两者的特点。与火山碎屑岩相伴生的常有熔岩、次火山岩(超强层侵入岩)和正常沉积岩类。火山碎屑岩一般形成于火山喷发时期,通过对其研究,可以了解火山活动的情况。火山碎屑岩常在正常沉积岩中呈夹层出现,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具有重要意义。火山碎屑岩通常具有特殊同时鲜艳的颜色,如浅红、紫色、嫩绿以及浅黄等,是野外鉴别火山碎屑岩的重要标志之一。颜色主要取决于物质成分,中基性火山碎屑岩色深,为暗红色、墨绿色等色;中酸性火山碎屑岩色浅,常为粉色、浅黄等色[4]。另外,火山碎屑岩颜色受次生变化影响,如发生绿泥石化则显绿色,蒙皂石化则显灰白色或浅红色。

总之,沉积岩的颜色与沉积相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研究沉积岩的时候应综合多方面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合理的运用沉积岩颜色与沉积相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朱筱敏,主编.沉积岩石学[M].北京市: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12:7-8.

[2]柳广弟,主编.石油地质学[M].北京市: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0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