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程 概念教学 策略

所谓生物学概念,是指我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一些认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敢于质疑,自我建构,培养学生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师生在教学和学习模式方面都要有所转变。笔者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对于新课标背景下如何继承和改进生物概念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谈几点看法。

一、概念教学在生物命题中的地位

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在生物学测试的每道选择题中至少涉及一个核心概念或者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使是考查某个生物学原理、法则或理论知识的非选择题,也会涉及对某些相关概念的理解或应用。这样概念学习就成为生物学备考的主要方面,并直接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

在考试中要提高答题得分率,首先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和识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熟知程度并适当地加以识记;同时在答题出现错误时及时更正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加深正确概念的印象,其次注意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备考中,除了充分利用好教辅资料建立的知识网络体系帮助我们理解概念之间的相关性之外,还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的训练题,着重关注相关概念之间有内在联系的题目,有备而来,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二、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1.概念的导入策略

1)背景导入

展示概念的背景,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主动性。如在“基因的分离规律”教学中,笔者先把孟德尔研究遗传获得成功的三个原因及基因的分离规律对遗传学乃至对生物学的贡献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充分调动学生对概念学习的主动性。

2)实验导入

开展探究性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自主性。因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经辨别、抽象、分化、构成假设、进行验证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在获得同类生物事实或现象的共同特征的同时,教师再加以证实,最后抓住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的内涵,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在“酶的概念”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两组酶作用特性的比较实验,然后启发学生对实验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与概括,明确酶的来源、化学本质和催化作用的特征,从而掌握酶的概念。

3)情境导入

创设知识情境,能培养学生联想力,快捷掌握概念。如在“内环境”的概的念教学中,首先在清楚交代了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三个部分后,提出细胞外液是否就是内环境的疑问,让学生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包括内环境的液体,但不全是内环境的液体,还包括如脑脊髓液、关节腔中的滑液等,从而掌握“内环境”的概念。

2.以旧拓新,抓住关键,深入理解概念

根据心理学知识正迁移的原理,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发生积极的影响,起促进作用。在概念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概念,学习新概念。如讲等位基因概念时,可联系同源染色体,相对性状,基因与染色体、性状之间的关系等旧概念,让学生明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时还要抓住概念的关键所在,结合例证分析深入理解。如等位基因这一概念的关键是“控制相对性状”,只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才叫等位基因,如D和d。而D和D、d和d,它们虽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是“等位”的,但它们没有控制相对性状,因而不是等位基因。也就是说等位基因一定在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而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至于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此概念不符,就更不能算等位基因了。这样,通过忆旧、导新和分析比较,便于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并能加深理解、记忆。

3.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并理解其意义,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整合和内化,就能改善学习质量,使知识系统不断生长。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这种“整合和内化”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实现。概念制图是一种将概念的各种本质属性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形成的图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它概念按照概念之间的并列,包容或其它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其目的是使抽象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概念,建立良好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

4.通过直观教学,理解抽象概念

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生物教材设计了大量图表,并配有成套挂图、模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设计制作一定的辅助教具,这些图表、模型等可直观形象地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的运动发展规律显示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图表、模型等教具的作用,加强直观教学,对理解概念具有一定的作用。如讲DNA结构、蛋白质结构、细胞亚显微结构等,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挂图、模型。讲食物链时,可在黑板上画出“草兔鹰”这一图解加以解释。讲质壁分离和复原、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有丝分裂等概念,可自制抽动式投影片及活动模型,演示变化过程,并可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加以验证。这样可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5.精选习题,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

教师要透过现象抓本质,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选择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保证,使学生真正受益。另外,通过评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精选概念习题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及时反馈。在生物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置概念应用的问题情境,适当地进行概念应用的模拟练习,使学生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

三、结束语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概念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概念教学策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中学生物学一系列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概念;教学前生物学;内涵和外延;讲述;解剖;构建;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46-01

一 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生物学概念的原因

1.前生物学概念影响。 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由于青少年特别是城市的青少年生活空间的限制,缺乏对复杂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思考,没有成人的正确指导,使他们对生物学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例如糖的概念,有很多学生潜意识中认为都是甜的,同时认为甜的物质都是糖;水里游的是鱼;天上飞的是鸟;蘑菇是植物等等。这样的错误概念对我们以后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是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和阻力。

2.日常概念和生物学概念性混淆。 日常概念是我们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习惯性的概括和称呼,这些概念是不科学的,错误的。例如物种的概念,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鱼称为一种生物,有很多同学把池塘的鱼作为一个物种,蛇也是一个物种。再例如:呼吸作用的概念,很多同学误解为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吸气呼气那种“呼吸运动”。这些日常概念对我们生物学概念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 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分析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生物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内涵所适应的范围和条件,是生物概念反映的总和。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体系,是掌握概念的先决条件。

例如: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活细胞产生”、“催化作用”、“有机物”是酶概念的内涵,体现了酶的本质属性:只有活细胞(又指全体活细胞)能产生与无机化学催化剂功能相同的有机物。“蛋白质”、“RNA”从化学成分上界定了酶的范围(酶一般为蛋白质,RNA也能起到酶的作用),这是概念的外延。

三 针对不同的概念,精心选择教学方法

生物学的概念繁多,由于生物学概念的特征,内容不同,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纵横交错,因此,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生物学概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讲好生物学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生物学概念常选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顾名思义”,直接讲述概念。 生物学中很多概念是按照它实际的特有含义来命名的,如:染色体,从名称上看就知道是染成颜色的物质,具体含义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质壁分离,“质”是原生质层(提示:不能理解为细胞质),“壁”是细胞壁,放在一起就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就是质壁分离,同时要知道,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类似的概念还有:自由水/结合水,分泌蛋白,伴性遗传等。

2.分析概念的构成要素,解剖概念。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找出概念的要素,从而理解、掌握概念。怎样准确找出概念的要素呢?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中有些词语是反映了事物最本质的特征。

例如:“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其中有三大要素: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一定空间、种群的最大数量。并通过问题:“如果环境遭到破坏了,这个种群的K值变不变呢?”来进一步巩固这个概念,使学生容易掌握并理解环境容纳量的概念。 再如:“相对性状”的构成要素有三个: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这些概念中的要素缺少任一个都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此法适合于大多数概念。

3.运用生活实例,构建生物科学概念。 概念既然是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当然理解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学生在通过实例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后,要及时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以便形成科学概念。

例如:“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包括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课本上描述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这里我是借助学生经常碰到的现象来解释的。比如:甲同学考试考的很好,看到自己的努力没白费,他更加努力了,考的更好了——正反馈调节;乙同学考试考的很好,觉得自己很聪明,骄傲了,考差了——负反馈调节。

再如:“类比推理:由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或它们之间有联系的一种推理方法。”这种解释很枯燥,于是给出个例子:“加拿大外交官朗宁曾在竞选省议员时,由于他幼儿时期吃过中国奶妈的奶水一事,受到政敌的攻击,说他身上一定有中国血统。朗宁反驳说:“你们是喝牛奶长大的, 。”于是有些同学就回答:你们身上一定有牛的血统。很显然学生已经理解“类比推理”的概念了。

4.分析生物科学发展史,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来自于实验和人们的实际生活。例如:光合作用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发现史,从海尔蒙特的“柳苗实验”到萨克斯的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再到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示踪实验,最后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这段科学史有助于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来龙去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且经历人类探索光合作用的漫长过程。当然,经历了这一漫长过程后,学生对光合作用概念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入。这样既符合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类似的概念还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 模型、渗透作用、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向性运动等。

5.展开对比,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在生物学中有很多相似的名词、术语和概念,学生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的印象。这些概念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极易失分的误区之一。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将这些易混淆的生物学名词术语加以比较、区分,以期使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为了搞好这些概念的教学,提高学生掌握概念的能力,对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可把它们的各种属性,尤其是关键属性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能够将它们科学有效的区分,使概念的外延和内涵更清晰。

例如: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在进行这一组概念教学时,可从它们产生的部位、化学本质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生长激素是由动物的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动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的作用;生长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如叶原基、嫩叶、茎尖和发育着的种子等)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具有促进和抑制植物生长的双重作用。从而使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一目了然。

在生物学中,还有很多概念都属于这种情况,如反射和应激性;原生质、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赤道板和细胞板;先天性疾病和遗传病;性激素和性外激素;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启动子和起始密码子;终止子和终止密码子等等,均可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巩固,在此不再多举例。

高中生物的概念很多,教师要因情、因境采用不同策略使这些基本概念轻松、高效的被学生理解、接受并灵活应用。当然,除了课堂上教师正确引导、讲解之外,学生还需通过记忆、反复练习,增加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进而形成科学的生物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05,30(2):46-47

[2]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生物教学;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144-01

跟其它学科不一样,生物学科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及生长、发育规律需要学生理解。而这些概念和规律,既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又跟我们平常生活所接触的简单生物知识有一定的区别。甚至有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去纠正脑海中原有的印象,这就难免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结构、规律整体性的把握,而概念图的应用,却可以帮助师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有四个基本要素,分别包括了概念、命题、交叉连接以及层级结构。其中,概念指的是对事物的规则属性的感知,通常都是用专有名词或者符号进行标记记录。命题,它是一个真正的意义单元,是对事物的具体陈述,是两个概念之间通过某个连接词或者符号而形成的一种意义关系,通过现象、结构以及规则来具体对事物进行描述。交叉连接表示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这种概念与概念相互关系中,常常能够引发新的创造型见解,起到创造性作用。而至于层级结构,则是概念的发展表现方式,一般情况下,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概念图的最上层,从属概念在其下,用来充实概念的具体概念在图的最下层,除此之外,还可以为某概念通过超链接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二、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1、在教学者教学中的应用

跟其它的学科不同,生物学科存在一些抽象的需要理解的常规性知识,这些知识,跟平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事物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但在细节上却又有不同。甚至,有的知识还有可能颠覆学生长久以来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这样一来,对于学生来说,将一项很大的挑战,他们必须强迫自己改变脑海中已有的甚至已经成形的知识,外加上他们在平常所掌握的知识之间缺乏联系,缺乏系统性,不能形成有序的结构,这就容易在学生理解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偏差甚至是误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老师在教学时适时使用概念图来进行教学,就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2、在学生学习方面的应用

应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将所学的知识跟脑海中已经存在和成形的知识相混淆,影响对知识的理解。而如果利用概念图来进行学习的话,学生自己就可以通过概念图的构建过程来对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的知识进行一个有效区分,并且还能通过概念图将其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除此之外,通过自己动手构建概念图,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锻炼学生主动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新课改后,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其它学科老师可以通过设置课堂作业来将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生物这学科却不那么简单,如果没有东西作为媒介的话,单是靠老师的引导,学生很难找到突破口,即使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通过什么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在他们看来,这样还不如老师传授他们可以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有了概念图就不一样,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图进行合作,让学生通过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交流和表达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

三、概念图教学的实例分析

概念图的构建,不仅能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记录学生的思维过程、呈现学生的思维结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构建概念图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运用比较、分析、假设、推理等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新旧概念间的比较、归类、整合,一方面发展了问题解决能力,另一方面也修正了原有知识体系中的谬误,促进学生反思能力的发展。

就拿教材中“可遗传变异”这一知识模块来说,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绘制关于变异类型的概念图,以此来加强学生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等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通过构建概念图,学生就可以在构建过程中,有效对知识进行消化和理解,同时,还能够直接将每一小点知识之间的联系清晰地表达出来,加深对整体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直接提高学习效率。

不仅仅是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应用概念图来进行教学,在其它学科中概念图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总的来说,在现代的教学中,概念图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概念图的教学作用,加强教学中对概念图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学生;感知

高中物理概念学习是学好高中物理,顺利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之所在,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概念呢?本文就该话题进行分析,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一、物理概念的定义及分类

所谓“物理概念”,就是人脑对事物的物理属性及其相关特征进行抽象概括而生成的思维形式.物理概念的生成是人将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的过程,其中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联系将构成概念的内涵,概念与其他概念间的相互关联和对比组成了概念的外延.物理概念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定性反映,包括电荷、理想气体、匀速运动等;另一类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定量描述,包括质量、电流、位移等,这一类一般又称为物理量.

二、高中物理概念的学习策略

学生物理概念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习得、保持和提取,因此笔者也将物理概念的学习策略分成习得策略、记忆策略和提取策略.本文重点谈习得这个环节的策略,学生概念的习得过程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因此对应的习得策略主要针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具体来讲有以下几项内容.

1.实验感知策略

所谓“实验感知策略”,就是教师通过实验器材将某些现象反复重现,让学生通过感官来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和研究,进而提炼出对应的物理概念.实验感知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观察,观察是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和物理仪器,对有关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获取相应的感性信息,为掌握事物本质积累对应的素材;(2)推测,推测是学生整理收集的信息,并由已知的结论对某些未知结论进行推测和判断,并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形成概念化的猜想;(3)实验,实验是形成科学概念的基础,它是在人为控制下,通过各类物理仪器或材料对已有推测进行验证,从而证实概念在对应范围内的正确性.例如,有关“机械振动”的概念,教师可以先通过视频展示树枝晃动、浮标起伏、钟摆摆动等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对应现象的共同特点;教师由此告诉学生这就属于“机械振动”,并鼓励学生推测出:机械振动就是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进行的的往复运动;教师再通过实验演示弹簧振子和单摆的运动情形,由此引导学生科学地建立“机械振动”的概念,并且逐步认识到“平衡位置”、“往复运动”、“回复力”等附属概念.

2.前概念的转变策略

在系统化学习物理之前,学生会自发地对生活现象或经验进行总结,从而形成一些概念,这就是学生的前概念体系,这里面自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与物理现象有关,但是这些物理类的前概念往往由于其过于肤浅和主观,因此存在着不合理性,它们对科学概念的建立会产生一定的干扰.教师在组织概念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转化前概念,相关策略就是所谓的“前概念的转变策略”.前概念转变策略的实施程序包括:(1)暴露,前概念一般具有隐蔽性,在组织概念学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些概念暴露出来,由此激起认知冲突,促使学生认知体系的动摇,为新概念的建立做好准备;(2)批判,通过实验、逻辑推理等手段让学生发现前概念的错误,由此产生重构概念的需要,同时批判前概念过程也正是新概念逐步建立的过程,正所谓“不破不立”,破和立又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提问:一张纸和一枚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谁会更早着地?学生按照生活常识,回答硬币先着地,这就是前概念的暴露过程;教师让学生自主操作,将纸揉成纸团后与硬币同时释放,却得到同时着地的结果,该现象就是对学生前概念的直接批判,学生对落体运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强烈,其后教师再通过毛钱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由此帮助学生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3.分层理解策略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 物理 规律 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60-02

教学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要想当好一名教师,就要对教学这门艺术有很深的造诣,这样才能驾驭好这门艺术,并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展现出教学这门艺术的风采。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物理教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引导学生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那么,如何当好一名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师,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教师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教师一定要在物理规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

一、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意义

物理规律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合规律性的教学过程,成功的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并相对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加强高中物理规律课堂教学的研究,一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转型。学习是一种能动的、自主的活动,要学习者自己进行建构的,而不是被动的、由教师片面灌输的活动,教师应实现从“控制者”转变成为“主导者”,课堂由“教的课堂”转变成为“学的课堂”。二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有效教学乃素质教育之必然要求,而素质教育着眼点就是追求学生全面的发展,不能用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代价去一味的延长学习的时间,不能只顾着考试所涉及的科目而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各科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的完成课标上规定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中物理规律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得到大家认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效率并不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观念更新不够彻底,老师教,学生学,“教”和“学”主导与被主导关系,在很多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提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学生不能正确的、全面的理解物理概念与规律,对物理知识组织能力低。最后,学生学习兴趣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来自物理知识本身所带来的吸引力,一方面又受教师教学活动影响,然物理知识本身有其规律难理解,加教师教学方式不当,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也就不尽人意。

三、提高高中物理规律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1.理解策略――凸现规律建立的探究过程、加强对规律的理解

(1)创造探究情景策略。善于创造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认识事物的主体。情景中要设置智力上有挑战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且学会提出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情景的创设,要力求生动、真实、直观且富有启发性,如科学史实、演示实验、新闻报道、小故事等,都能用来创设情景。

(2)经历探究过程策略。物理教学从实质上看是展示与发展思维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指对物理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进行的理性的认识过程。在老师引导下,使学生能参与到概念形成、规律揭示的过程中去,让他自己去实验、去揣摩这一过程,就能领悟到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蕴涵的一些东西,如科学方法等,使学生既能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2.组织策略――利用概念图系统化物理知识

(1)概念图涵义。诺瓦克将概念图定义为:概念图是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以科学命题方式显示出了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且用具体事例辅助说明,从而有机地将所有基本概念联系在一起的网络结构图。它常将有关某个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或者命题置于圆圈或方框中,再把相关概念与命题用各种连线连接起来,这就形成了关于这个主题的命题或者是命题网络,以这种形象化的方式来表征学习者对某个主题及其知识结构的理解。

(2)概念图在教学中的作用。a.概念图能够简明扼要地将主要原理、概念表示出来,它的层级结构能够很好的呈现知识内容,这对知识的系统化很有效。b.概念图作为一种模板能够有序的组织知识、结构化知识,无论多么碎小的知识,都能够使其结构化。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按照层级组织知识,恰恰概念图有与其相似的形式,因此概念图能强有力的促使学习者进行意义学习。c.概念图利用相关概念、命题把看似碎小、零散的知识组成体系,构建成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提取相关知识,有助于知识迁移。

3.练习策略――引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