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理念 居住区规划

自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相应的,现代社会的民众们对于居住条件与环境的要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对于居住要求不再仅限于过去的面积和功能的方向,而是转化为生态居住。人民开始关注自然居住环境,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节能高效、绿色环保以成为当前人们对居住要求的主流观念。这一观念充分的体现在当前我国大量城市的居住区规划建设中。大量冠以“绿色、生态、自然、花园”等生态概念的居住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面前。新的理念推动着规划建设的积极发展,同样的,随着“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必由之路”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低碳建筑、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新的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提及。未来居住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符合低碳概念,以满足我国广大居民对于交通布局、设施建设、环境绿化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生态要求。

一、居住区规划的低碳研究

1、低碳理念

低碳经济,指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下,人们通过技术和制度的变革、产业的转型和新能源的高级开发等多样化的手段,最大可能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能源的耗损,以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希望能够达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符合的生态环境。低碳经济被提出是在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受到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之下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高效利用能源、同时尽可能多的对于开发清洁能源。低碳经济的核心则是对于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做创新和开发、对于产业结构创新。

2、居住区规划要使用低碳理念

在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居住区的规划设置一定要按照“低碳建筑、交通、生活方式以及绿色碳汇”的概念来规划。居民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提倡并且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 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也都要建造生态和节能环保的住宅,要注重对于绿色能源,如太阳能之类的利用,以达到降低污染的功能。绿地的规划方面要多利用园林格局,注重合理配植植物。居住区要具备智能化和环保的绿色健康生态环境,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对于提高居住生存环境的要求。

二、居住区规划中低碳理念的实现

1、居住区规划的“人本思想”发展

居住区生态规划的“人本思想”发展要随着低碳理念的产生并随之发展,当然“以人为本”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居住生活区的规划和设计除了要考虑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还需要更为主动地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来承担责任。因此,在居住生活区内的规划与设计当中,必须要倡导低碳的环保理念,规划者的设计思想要转变成“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本”要适用这个原则。让居民真正地理解“低碳是一种态度”,让人民知道生态生活的概念,提高民众的低碳意识,并且能带领民众积极的实践的低碳生活,倡导低碳生活,要切实的将民众的居住生存性转化为生态性的生存空间,为居民的居住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2、居住区规划中主元素的生存与发展

(1)在居住区的规划中一定要建造低碳的建筑。低碳的建筑范畴很广,在建筑材料以及设备的制造和施工建造的整个生命周期之内,要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效,降低而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国现在住宅建设的能耗非常高,对于这个问题规划者在建造居住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把“自然环境、人、建筑协调的发展”作为目标,使居住区内的住宅设计,要做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完善,要实现低碳居住的模式。一般在居住区内的住宅建设要从 3个 方面来实现低碳和减排。首先,住宅的设置要注重“因地制宜”,建筑设计、环境设计要强调与周边的融合。其次,住宅的自身要从建造到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都顺应低碳建筑的要求。绿色设计与环保型材料的应用必须成为建筑设计者对于建筑的首选材料,使用环保建筑材料只是一个要求,在细节设计上,要从住宅的外墙的保温材料、门窗的环保材料,屋顶的保温材料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再次,住宅的内部空间装修要崇尚低碳风格。简约的装修理念会更加的适合今天的低碳生活。

(2)低碳交通居要在住区规划中高调提倡。低碳交通是指民众在日常出行中所做的低能耗排放和低污染的出行方式,这些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道路交通状况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的交通状况。因此,在居住区之内的道路规划当中,规划者们要把设计中的低碳的诉求具体体现在道路的建设以及引导民众的出行方式之上。如,在居住生活区的小区路网要采用开放式的布局,规划出四级道路,设置出单独的自行车道,完成车行道、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的分离。有义务引导居民们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即可以乘坐公交、可以骑自行车或是步行等。路的照明关联着小区道路晚间的使用状态,也可以作为居住小区实现低碳交通的重要节能手段。因此尽可能的使用节能环保的光源,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做到节能,是顺应了绿色环保、低碳的人居照明需要。

(3)居住区之内所规划的绿地计划。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应该以低碳的概念作为基本,完整的绿化思想就是“植物为主、水土为辅”,创造出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还要与低碳的建筑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居住区的低碳发展,并期望起到重要作用。完成这点,要做到: ① 要就地取材,利用现成的环境,减少使用运输的建材、土方和植物等,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长途运输的碳排放。②要节约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夜的间照明的设备、绿地灌溉的设备,达到减少电能的消耗为目的。③ 植物绿化减少居住区小环境温室气体浓度。要根据居住区小环境的温室气体污染特点配置不同的树种,有针对性的有害气体做不同的植物配比,要选出抗污能力强的树种和敏感树种来进行“环保种植”。可以多利用环保型的绿色植物来进行配置,既可以美化人居环境,最大可能的丰富居民的生存、生活空间,减少废气对居民健康的危害,达到了低碳社会背景下居住区的绿化要求。

环境规划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设计

工业革命以来,在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的同时,人类生活的环境也日益恶化。“高碳”成为了威胁人类正常生活的主要因素。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开始提倡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低碳”生活。在城市规划和设计方面也受到了这一理念的影响,低碳城市的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低碳城市的核心理念不仅仅是通过节能减排来控制城市建设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1.低碳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综合框架概述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是由国际自然基金会提出的,其具体理念是通过提高紧凑化城市建设的进程,来控制城市的规模,从而降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低碳的概念最先是有西方国家的提出的,原先是针对景观设计提出的一种理念。我国将这一概念引入后,将其应用到了城市规划设计中,并根据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现状,提出了我国实现低碳化城市建设的目标。

我国建设低碳化城市的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设计低碳城市规划的整体框架和相应技术的选择。第二个步骤是对低碳化城市规划的具体过程进行一定的调整。第三个步骤是对城市建设项目规划的创新性研究。第四个步骤是制定低碳化城市化建设具体指标。最后是对城市建设的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

低碳程式化建设的管理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分别是土地管理使用、环境和区域设计、运输管理和输送系统。

2.低碳城市空间的规划和设计策略

我国对低碳化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现有低碳城市规划设计缺陷的完善。在研究界,对低碳化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想模型已经逐渐达成了一致,即低碳化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应当以紧凑型城市为基础。

紧凑型城市是在低碳城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的实际状况和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城市建设理念。紧凑型城市的建设采用的是土地密度和混合型的利用方式,并且引进了新的城市建设技术,能够促进城市交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从低碳城市建设的方面,紧凑型城市理念的优势在于能够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进行有效的优化;能够显著的降低交通运输的成本;能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周期;能够对土地和其他城市资源的综合利用。

3.国内外相关研究特点的总结

3.1低碳城市研究过程的阶段特征

自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人们就开始关注低碳理念的研究。这为低碳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实际上,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强调节能环保的做法由来已久,但随着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不再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综合性环保要求,因此低碳城市的概念逐渐被提了出来。并成为了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低碳城市的理念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对城市建设的目标进行重新的定位。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在研究成果和建设规模上都落后于西方的发达国家,并且研究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理论阶段。

3.2研究领域的层次结构

当前,国内外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上。首先是广泛意义上的生态化。低碳化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理念。这两个概念是可以进行综合应用的,并且相关的理论可以对城市建设的流程形成一定的支持。第二个层面是对可持续理论的开发。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支撑的,因此要确保规划和建设的质量,就要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并对其内涵进行拓展和深入研究,使其在低碳城市的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最后,低碳城市的建设和开发应当将节能减排、减缓气候变化为目标,并明确各个环节的建设目标。

3.3研究范畴的横向划分

低碳城市建设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控制和城市空间布局。其次是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的相制性研究。所谓的相制性就是指低碳城市规划和设计是相互制约的。对两者的协同研究能够起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3.4研究方法的技术支撑

与先前的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城市相比,低碳城市具有更加显著的特征。这一理念对环保这一抽象的概念有更加量化的标准。“碳审计”成为了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性因素。与传统的城市建设相比,低碳城市采取了更加有效的碳计量指标和控制措施,并对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了动态管理。

3.5碳排放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低碳化城市建设的根本和是对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具体的解决思路有两个。首先是在传统的建筑学理论基础上建设能源消耗和城市形态相协调的城市建设模型。其次是在规划学和地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形态环境建设的绩效考量标准。

4.结束语

低碳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无论是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还是环境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应该加大对低碳城市相关概念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合理的建设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02):22-23.

环境规划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策划;景观策划;桥梁作用

在国内,景观策划概念还是一个新名词,它的诞生是来源于建筑策划概念的发展。建筑策划从国外引进也只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为房地产开发的一部分――社区景观策划也孕育而生。相比而言,景观策划的纵向探索与研究还没有在本行业内被重视起来,而且它的横向应用领域也没有得到更充分的发掘。本文意在通过对相关概念的阐述,希望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1. 策划的概念

从概念意义上说,策划就是谋略、谋划及战略规划,是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调查、分析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未来某项工作或事件事先进行系统全面的构思、谋划,制定和选择合理可行的执行方案、战略蓝图,并可根据环境变化对方案进行修改、调整的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过程。策划可分为两个层次,即对应于计划、规划的宏观战略策划和对应于设计、项目实施的微观策划。

策划具有目的性、超前性、程序性、创造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社会经济性、学科综合性等特点。策划流派有管理策划流派、行为策划流派、经济分层流派、人际关系流派等。

策划与不同方向的专业理论融和,产生了多种类型的分支理论体系,如政治策划、经济策划、形象策划、城市策划、旅游策划、房地产策划、景观策划等,策划学通过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嫁接,发挥着广泛的实践应用功能。

2. 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是策划学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领域的应用,景观策划就是运用策划学原理,结合景观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项目景观建设目标,根据项目的环境背景及现状条件,采取一定的策划手法,遵循一定的程序,对项目进行景观产品的创意、构思与形象定位。它具有自然地理性、文化性、美学性、创意性、系统性、前瞻性、综合性、程序性等特点。

在这里我们要把景观策划和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分开。我们可以先简单这样理解:景观规划是宏观层次的,而景观设计是微观层次的,景观策划则是处于前两者之间的中观层次的。他们的服务对象侧重各有不同,景观规划是面对政府或大的社会团体进行的,而景观设计则侧重于业主,个人使用者。景观策划则应该是由景观设计师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完成,它侧重的是客观,是对景观规划和设计所代表的利益之间的调和。

3. 景观策划的作用

由于从区域规划到具体景观的设计以及立项到具体设计实施,其中缺少根据总体规划而进行的对景观本身的规模、性质、容量、性格等影响设计和使用的诸因素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分析,从而得出定性、定量的结论和数据这样一个环节,因此往往造成设计师的盲目设计,或变成业主、设计者主观意念的强加,这显然是与现时代强调科学、强调人、强调发展、强调经济、尊重土地的时代脉搏相悖的。景观设计师如此“照章”设计,往往陷于疲于应付一日三改的设计任务书而不得其要领。由总体规划到具体设计的实施,其中缺少的这个环节正是景观设计师进行设计所必要的科学依据,这就是景观策划。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来看,业主单方面或者几个专家所制定的景观设计条件及拟订的任务书是缺乏科学性的,它缺少系统的思想,不能与时代、环境进行通畅的交流,没有逻辑的反馈,其设计结果也难免出现种种失误。设计师们仅仅依据只凭个人经验和资料而制订的缺乏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的设计任务书,设计出的作品常常落后于时代,甚至不能满足人们的全面需要。

那么,当今时代景观设计师的科学的设计依据应该是什么呢?这就是“景观策划”的概念。

景观策划就是在策划景观,在景观领域内景观设计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景观学的科学角度出发,确立景观设计主题思想,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时期,社会财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基础的建立与巩固是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在经济建设中减少浪费,寻找最优途径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避免盲目的项目,强调科学设计、合理设计。景观策划环节的导入正是以此为目的。一方面,景观策划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使我国景观学体系更加完整而严密,形成一条由景观规划、景观策划、景观设计所组成的景观创作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三个环节相辅相成,互为依据和逻辑前提,又共同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进行交融,缩短与发达学科的距离;另一方面,由于景观策划的导入,使景观设计师的传统职能又得到了拓展,进一步深化了景观设计师传统的知识结构,并使之更适用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环境,摆脱匠人式的,填充式的设计方式,使景观设计师亦得以运用计算机、统计学、数理解析法、心理量实态调查等现代手段对景观空间、环境等课题与其他学科的专家们共同进行探讨和论证,使景观设计师的素质及科学地位得以提高,这也是探究景观策划理论及方法的意义所在。

4.景观策划的应用前景

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终会使景观业逐步摆脱那种小作坊式的景观生产模式,走向市场化、商品化。这不仅是行业内相互竞争加剧的后果,更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所迫切要求的。这些也将直接导致现代景观生产的组织发生改变,使用景观的大众参与设计、干预设计和建造管理过程的现象日益增多。更会对景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提出新的要求。

同时我们也得看到,景观策划的概念在业内的普遍认同感不高,被重视程度也不够,只有在商品化发展比较快的房地产业和旅游业应用比较突出,其实在其他的景观设计当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地重视起来。

所以,景观策划无论在我国的景观理论建设方面还是在景观实践应用当中都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现有的旅游策划和存在于房地产业中的社区景观策划,以及目前国内部分景观大项目中比较详细深入的前期调研与分析,以及在景观设计方法方面的各种探索都是包含着景观策划概念,只是比较懵懂而已,现在需要的是将景观策划概念明确化并加以具体方向上的研究。这是景观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吴粲.策划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2](美)Robert Hershberger.Architectural programming and predesign manager[M].McGraw-Hill,1999

环境规划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设计。

创建"园林城市"要求城市生态环境、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改善和提高。"园林城市"建设是一个宠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先行制定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

一、创建"园林城市"需要切实有效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现行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在指导"园林城市"创建中具有局限性。

(一)"园林城市"建设规划非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所能替代。

首先,当前城市总体规划对绿化环境研究局限在绿化用地系统,易忽视其它用地绿化环境。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相关指标均远低于世界有关组织推荐的合理指标。鉴于我国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内增避大片绿地是不可行的,为创建"园林城市"而占用郊区耕地的作法也得不偿失。因此,必须挖掘城市绿化空间潜力和提高绿地综合效益。其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对城市绿地作为居民主要游憩空间功能的认识不足。城区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功能。

(二)园林绿化、城市规划、环境工程等专业应加强相互渗透、协调。城市空间规划时常出现以下现象:(1)绿化规划设计缺乏艺术文化特色和供居民游憩利用价值的植被空间;(2)囿于场地铺装图案、雕塑小品造型和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而缺乏环境保护规划缺少对空间机能和绿化调节效益的考虑。

(三)现有城市规划设计理论对城市居民室外休闲生活内容、规律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不够。当前,人们发展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切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加强对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影响机制的了解,加强对社会休闲生活与社会文化建设相互影响机制的认识,城市由物质文明观念向生态环境、精神文明观念转变的人文主义思想。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综合建设需要探索和运用具有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环境卫生、居民活动、景观风貌、城市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

二、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概念的建立。

我们认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是以绿色植被为特征,要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阳光充沛、人与自和谐相处的人工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进行室外游憩、交往和交通集散的城市空间系统。它具有以下涵义:

(1)可持续发展观念:"绿色"作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词、被国内外普遍认可,相对于"森林"、"田园"等提法,确切地表明了现代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2)是城市工业、商业、基础设施、交通、仓储等城市设施集中的用地空间以外的开放型用地空间。

(3)人文主义思想;绿色空间系统包括绿化、自然环境和空间内人群行为的双重意义。

(4)整体环境观念:对城市环境各种要素(物质、形式、精神)的整体综合研究。

a、物质要素--植物、阳光、空气、水、设施、人;

b、形式特征--形状、大小、规模、质量、功能;

c、精神风貌--艺术、气质、文化意韵。

(5)系统观念:相对于现行城市绿地规划理论中的"点、线、面"用地概念,针对城市空间不断立体竖向发展的态势,提出"点型、带型、场型"空间概念。并将各种类型空间作为有机联系的大系统,综合运作规划学、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生态学、行为学、社会学、美学、工程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对城市空间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设计。

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是在城市发展战略或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指导下相对独立的规划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进行,与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环保环卫规划、风貌特色规划、城市设计构成互补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城市绿色空间系统规划、绿色空间系列规划和环境环境设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含空间性质、功能、生态质量、绿化、环保环卫、人群行为、艺术特色、景观风貌等研究。其规划内容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城市空间系统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生态环境质量、绿化水平、社会服务、特色风貌等目标。借助"3s"等新技术,在定性基础上逐步高度定量化,使目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二)城市人群休闲行为的研究与预测。对城市居民和外来旅游者,进行调研和趋势预测:

(1)价值观、心理需求、文化取向;

(2)人口规模、人口特征(年龄、职业、性别、消费等);

(3)人群在城市绿色空间系统中流动、集散、停留时间等规律;

(4)休闲方式选择与休闲文化取向。

(三)绿色空间序列规划。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绿色空间包括;公共绿地、城市滨水地带、运动场、游乐园、城市广场、主要街道、大型建筑庭院、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等。规划要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

(四)绿色空间功能规划。绿色空间功能规划包括生态效益功能、活动利用类型(游憩、娱乐、运动、集散、停留、展示、分隔、交通)、和人群交通、文化艺术表述等各项功能。规划要对城市各主要空间作出系统的主次功能认定。

(五)绿色空间系统特色风貌规划。在总体特色风貌目标控制下充分考虑绿色主要空间进行艺术风格、文化主题等方面规划。

(六)绿化规划对"点、带、场"空间进行全面的绿化指标控制。基于各空间功能、生态指标、建设条件确定各空间绿化指标时效要求。绿化指标包括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绿视率、郁闭度、叶面积系数等。绿化规划要对各主要空间植被特征加以规划定。

环境规划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引 言

我国城市住宅政策由建国初期的集体住房演变为单位分房到现在的商品房阶段,发展经历至今,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促进了住宅小区的设计思路。在这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国住宅小区的设计程序日臻成熟。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是一个繁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能独立地作为住宅小区的设计工作而完成。因此对于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人员来说,需要对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法理论进行系统的认知,全面地掌握各种理论方法,才能做好规划设计工作。

1、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基本居住环境,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水平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住宅小区需要为居民提供完善的功能和生活便利的同时,还需要为人们在此环境下生活感到足够的舒适。为此,在进行城市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时,需要基于下述几点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加快,居民生活水平升高,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论也随着时代根据新需求调整,需要结合居民对于住宅环境的新要求,为其提供具有特色的高质量住宅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全球资源逐渐减少,我国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着眼于人居环境的构建。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应将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做到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环保的原则。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遵守的生态环保原则,核心目标就是保证居民生活在绿色环保的环境中,使其保持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在通风、日照和采光上做好相关的规划设计,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城市住宅小区居民提供绿色环保的人居环境。

(四)整体规划的原则。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所在当地的人文历史背景,以及小区所具备的物质条件,将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使之与城市文化形成有机的整体,加强居民对于城市的存在感。

2、规划设计住宅小区的价值定位

不同的居住区规划项目在面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和市场情况时,对项目自身设计要求和设计条件会有所区别。在居住区开发项目中,价值取向的不同会直接导致项目的市场定位、消费人群、建筑品质控制和建筑形象的风格取向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在现行的居住区开发项目中,根据居住区的使用者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

第一是将通常所称“经济适用房”的住宅小区开发项目进行价值分析,简单地理解就是指的政府为家庭经济能力低于平均水平的城市居民提供的住房政策,这类开发项目的责任主体依然视房地产开发商。此类住宅小区的特点就是,居民在购买经济适用房时,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经济补助,它的价格本身较其他商品房更低。但由于经济适用房本身是属于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其核心目的在于攫取其中的经济利益,所以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压缩建设成本,从而在其更低的房价中获取利润。因此经济适用房的住宅小区的整体品质不如其他商品房,但需要满足国家对于住宅用房的基本技术标准,所以该类住宅小区的规划上就显得格调单一、建筑形态和色彩简单。

另外一种开发项目是企业为自身员工提供“福利”的住房,带有一定的企业行为。面对企业员工进行“低价”销售。一般会由企业开发建设或者委托其他开发商进行开发。此类项目具有一定的特点,同样也是带有“福利”色彩的开发,但从产生的影响来说,是直接面对企业自身,无论是项目的品质和形象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形象,所以在项目的设计要求上会突出一定的企业特色和品质要求,最为突出的可能就是企业自身的特色。从使用功能和形象要求上都带有一定的个性色彩。

第三种是以开发商个人行为进行开发控制的纯商业性开发项目,此类项目开发的操作空间较大,项目差异化也比较大,主要从居住区的使用者进行一定层面的划分:

1)一种是普通的面向大众的开发项目,符合大众生活的基本需求。

2)另一种是面向一定范围的消费客群,客群可以是按经济消费能力和文化程度的标准来划分,此类项目多数会经过前期的策划,对消费人群进行定位分析和调查,随着地方文化的差异化,项目特色会越明显,居住的使用功能会更完善,环境和交通会适度的考虑人性化设计,建筑形象更为鲜明,在对环境的要求上会更加的注意和设计。

3)第三种就是为少数消费人群量身打造的高档居住区。

由于居住区使用者的划分所产生的项目价值取向的区别,使项目本身从前期设计定位到工程建设阶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3、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理念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理念多数在小区的规划概念设计初期进行,一般地,我们将概念设计定义为:“在对预设目标充分理解后,确定设计理念,构想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采用适合预设目标的表达形式,构成多种可行方案,评价和决策最优方案,作为详细性设计的依据的一种设计过程”。设计理念提出之前,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充分考虑了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小区的价值定位、销售群体、潜在住户对于住房的需求特色的要求。现有的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对现场调研之后,有的设计者会通过自身以往的设计经验,从而总结此类项目本身的特点以及如何挖掘项目的亮点,争取做到“有卖点”“、有标签”,这个是设计中惯用的口语表达方式,实际就是找出项目在同类项目中的突出特点,从而提出规划设计的概念。有的会从现有的条件中挖掘,如果没有,设计者将会通过设计创造出“亮点”,这个阶段一般会伴随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形成同时进行。对于设计“概念”的确定主要有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相关的概念策划机构或企业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的设计要点,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概念的最终方案,并立足于概念的限制进行设计,这样就导致了概念策划人员与规划设计人员必然存在理解的偏差和设计的脱节情况;而另一种方式就是建筑规划设计在前,当设计方案完成后,根据方案的特殊再找概念,这种浮于表面的概念更多的是形式上,经不起细节的推敲,从而与真正的概念设计存在较大的偏差。而对规划结构的形成,往往是建立在控制经济指标计算的基础上,所以在此也要将方案设计与经济指标直接建立联系,要在指标控制的范围内对建筑的数量、层数、包括布局形态进行安排,这个过程是规划结构建立雏形的重要阶段。

4、结 语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住宅小区的价值定位的不同进行合适的规划设计,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供业主方选择。要做好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充分考虑居民对于生活品质的新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的人文特色,使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融入城市文化特色建设中,并做到绿色环保,实现住宅小区可持续发展,使居民在小区生活区域内保持身心健康,就是一个成功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 5 分册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胡纹.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