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设计的特征

绿色设计的特征

绿色设计的特征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特征;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环保意识的提升,对于现实中的企业来说,讲究企业与社会综合效益的总体提升的呼声越来越高,下文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一系列的展望,期待环保型建筑工业的日益发展,以提升社会的环保效益,促进环境的改善。

1.绿色建筑设计是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

随着传统石化能源的枯竭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绿色建筑没计,不但能够很大程度的节约能源,更能在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问题上提供建设性的成果。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设计时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建筑设计是人们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理性反思的结果。我国是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人均资源非常匮乏,因此在我国推行绿色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出于资源匮乏的考虑,更加是对我国长远的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划。所以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气候条件,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绿色建筑设计,实现节能、节地、节水、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居民住宅舒适度。绿色建筑是―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但在建筑设计上要追求绿色,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要遵循绿色原则,这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必定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2.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一建筑一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没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3.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方法

3.1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期策划。鉴于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是在设计师和用户共同策划下完成的。设计师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环保性和节能性等特点,进行初步的设计,设计初步定稿之后还要充分听取用户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做到设计的人性化。同时还要保证项目的设计要经过广泛的论证,这样才能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在设计决策阶段解决问题。

3.2绿色建筑方案设计中的重点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如自然风和自然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建筑长期的成本计算,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工程本身所花费的成本。要考虑到绿色建筑后期对材料的回收利用,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住户的舒适度,必须要考虑到适当的生态策略技术。允许在设计阶段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选择设计方案时要协同各设计方案的优点,取长补短,力求使设计方案最佳,在设计时要考虑为群众设计活动场所。

4.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要点

4.1重视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4.2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人,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3尊重基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

绿色建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薰浩.绿色建筑初探[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江步.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刘彩萍.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

[4]李雪平.浅议绿色建筑设计[J].工业建筑,2006(36)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室外;室内;景观;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人类生存于大自然当中,处于不同的环境,环境中的景观设计可以某种建筑群的一定区域为范围,实现人的感观欣赏价值并同时具备实际环境利用价值,综合性地在其商业、文化、生态价值意义上体现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关系。将室外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理念相融合的设计思想是一种非常有效而合理的表现方法,它将各错综复杂的要素通过空间的组织概念进行表述,达到统一的效果。本文就通过概述景观设计的思想,分析室外景观设计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理念的手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设计思想中考虑的要素

(一)把握场所环境要素特征。景观设计其最初的出发点是要立足于场所地域的特定特征,概括出场所整体的优势特征,通过对场所优势特征的深化和挖掘,开发出因地制宜的、与周围环境整体相联的景观设计,只有最大化地挖掘出场所的特征优势,才能形成独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整体景观设计。

(二)体现公共空间要素的功效性。功效性其意是人们在这一公共空间所展现出的实际需求的性能,这一功效性并不体现于公共空间的有偿的、功能的服务,而是突出体现在人们精神层次的舒适度的需求之上,开放的公共空间可以让足够多的人们驻足、停留,在开放空间的环境里能够容纳人们的各种精神文化交流活动。

二、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在无形中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压力,人们渴望看到绿色的光影。于是,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就成为了新的设计思想,人们以极大的热情将室外的奇花异草、喷泉瀑布等引入室内的视野,渴望通过室内环境设计与室外景观相融的设计方式实现统一,用绿色制造室内环境的园林景观。现代的室内环境设计已不再局限于以往人们简单化地摆两盆花、种几棵草,不再是人们的简单生活兴趣,而升华成了生存质量的个性化需求,现代的人们已经更多地关注无污染、无异味的环保绿色材料,纷纷选用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进行家装,室内环境设计师们也面临着新的设计理念的转型,思考用艺术化、人性化的室外景观设计引入室内环境设计中来。

三、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总体风格特点

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室内设计的幸福感得以提升,用绿色、舒适的简约时尚的风格设计,成为了现代室内设计理念的主流风格。其具体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同一性与变幻性。在室外景观融合室内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们都是立足于自然,在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源泉。同时,在向大自然索要创作的灵感、智慧的力量的时候,设计师们也要从多维的角度去发现、去挖掘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用变幻的设计、迥异的风格来创作出室内环境设计的创意性空间。

(二)亲和性和交融性。一定区域的建筑群都是钢筋铁骨、由钢筋混凝土构造而成的框架式结构,将人围阻在方格之中无法动弹,冰冷而无情,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的生活需求而设计,没有更多的设计艺术理念,而现代的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当中,则最大空间地将室外与室内进行融合,以室外空间的不同特色景观融合进单调的室内环境设计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设计理念。

(三)沿袭性和区域性。室外景观存在于变幻的不同地域的大自然中,由于地域的不同,传统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差别,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地域性和传统性的因素,用具体的、特色的、地方的想象进行室内设计,制造出社会特点和人文特点不同的设计意境,从而烘托出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相融合的设计理念。

四、室外景观引入室内环境设计的创作手法

(一)直接将绿色的自然移入室内。首先是选用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作为自然的颜色为人们所钟爱,绿色以其淡雅、透明的颜色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富有生命的含义,代表着宁静、成长和希望,它通过精心的修整、培植,可以剪裁而成姿态卓绝、生动而富含气韵的艺术形象,从健康环保的意义上来看,绿色植物可以吸附灰尘、净化空气,为人们带来洁净的环境空间;从文化的蕴意而言,绿色植物体现了人们崇尚生命、崇尚自然、崇尚活力的题材特征。同时,绿色植物还可以作为一种标志化的间隔物,使室内环境空间具有层次和结构感。其次是山水之景,大自然中的流水之景通常用于室内环境设计中,流动的自然之态、灵活的节奏可以使人的心情舒缓、愉悦,使静止的室内空间充满活跃的灵动之色,从而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

(二)间接运用室外饰品及天然材料引入室内。用天然材料的自然元素引入室内,将天然材料:树质、石料等建构室内装饰,使人恍若生存在室外景观之中,平添自然韵味;绿色,在室内环境设计艺术家的眼中,它是一个灵动的色彩,设计师可以给“绿”赋予不同种类、不同感觉的视觉享受:运用黄绿色的设计,可以给人们以温暖而端庄的优雅风范;运用蓝绿或碧绿的设计,则给人们以“冷”的视觉体验;运用柠檬绿的设计,会让人们感受到时尚、潮流的时代风尚。同时,也可以将室内的合适位置用室外景观画来加以铺垫,例如铺设墙纸、壁画等,高明的设计师在进行墙纸设计时,不着眼于某款墙纸的颜色和图案,而是从整体着手,从不同的家具风格和房间的整体格局进行统筹考虑,再配以与房间相符的墙纸图案,起到室内与室外相融、生机昂然的独特效果。

综上所述,将室外景观与室内环境设计相融,是一种符合人们生存状态的需求趋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通过设计师们大胆、创意的想象,用自然的组成元素进行创意设计组合,用变幻的景观、特色的结构创作出风格迥异的艺术设计作品,使人们在欣赏室内与室外环境变幻融合的享受过程中,减轻了生活中的压力,舒缓了人们的心情,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层次享受水平,实现了人们渴望拥抱自然、贴近自然的愿望,解决了人们在室内渴望享受室外风景的矛盾,随着室外景观设计与室内环境设计的相融,其设计功能已达到了享受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功效,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设计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刘楚朋.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空间设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

[2]梁家年.浅议绿色室内设计[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4)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全球性的的能源资源危机,绿色建筑俨然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最为时髦的话题,并且随着可持续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使得绿色建筑理念更是备受青睐。然而就我国目前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情况而言,由于能源资源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确定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迫在眉睫。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和特征

1、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最大限度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能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能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

首先,绿色建筑设计应该有节能的特征。这是绿色建筑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地和谐相处,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中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天然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降低对对自然有污染的传统火力发电电能的利用,防止污染。其次,绿色建筑还应有环保的特征。绿色建筑从最开始的设计,到后来的施工和最后的拆除,都应该注重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再次,绿色建筑的舒适安全特征,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建筑内部的布局设计应该注重安全性,同时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以上概念和绿色建筑设计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和环保性。

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资源:为了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其中可以充分的开发利用太阳能,并且采用先进的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和采暖空调,从而就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消耗,进而提高绿色建筑建设的水平,并且还能够有效地减少采暖以及空调的使用,从而还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大气。于此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对自然通风原理的分析研究,然后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风冷系统,就能够使建筑的节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4、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5、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一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6、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C0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

三、绿色建筑设计未来的建筑设计发展方向分析

新时期绿色概念与建筑设计领域的融合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建筑行业设计工作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积极性对挑战的过程当中有效展开有关建筑设计绿色化发展的探索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正确分析并把握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确保建筑设计行业能够不断向着绿色产业方向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这一因素,未来建筑设计应当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向着“因地制宜”化方向发展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当中,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制定及其规范无疑发挥着决定性的引导作用。设计工作人员在实施绿色建筑设计行为的过程当中应当如何体现建筑设计“绿色性”呢?最为直接与有效的方式就在于结合特殊气候环境,把握区域性经济文化特点,设计与其特殊地理位置相匹配的建筑方案。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广大的地域结构及占有面积使得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区域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重要切入点之一。举例来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常年炎热多雨,因粗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当中应当因地制宜的关注隔热与通风问题;而对于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域的我国北方内陆地区而言,考虑到该地区冬季寒冷且夏季短暂的特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制定过程当中就应当针对保温与防寒问题加以特别关注,以此种方式确保绿色建筑设计的环境效益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向着“人文”化方向发展

新时期的绿色建筑决不能单单从对绿色环境的满足角度上进行理解,同时也需要追求对社会大众身心需求的充分满足与实现。在此过程当中应当确保绿色建筑设计对于能源消耗问题以及资源消耗问题的合理性,从而最大限度的抑制整个绿色环境应受到建筑作业而产生的冲击。基于以上分析,从绿色建筑设计工作者的角度上来说,合理把握绿色建筑设计尺度,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实现有关建筑平面/立面选型以及整个环境的充分融合。不仅如此,为充分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思想,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还应当借助于对地形地势的综合应用实现整个建筑功能应用的综合性、智能性与便捷性,以方便受众的使用为重要因素。

3、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应当向着“生态节能”化方向发展

新时期现代经济社会的优化与完善将可持续发展摆在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地位,绿色生态建筑同样应当充分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地位。对于绿色建筑设计而言,这种可持续发展形式的设计不单单应当从设计结构与设计方案的确定上加以关注,同时也应当着眼于对生态节能性设计技术、材料等问题当中。现阶段绿色建筑设计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实现建筑应用的节能降耗,这就要求绿色建设设计工作者需要通过对建筑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以及对物质能源消耗的有效控制加以特别关注。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外墙保温技术以及太阳能技术均是值得绿色建筑设计引入的。

结束语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也逐渐加剧,并且能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而为了有效地缓解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建筑的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设计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结果,从而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生慧.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科技风,2010,(06).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生态建筑;发展趋势;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of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method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methods

中图分类号:[TU984.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所谓生态,可以解释为生物的生理特性及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状态、由此,生态建筑亦可能理解为既能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等生理特征需要,又与自然环境协调友好的建筑模式。生态建筑(有人亦称为绿色建筑或绿色生态建筑)并不是当今人们新的发现,只是随着社会,尤其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加之自然环境的异化,人们对居住的健康条件要求日渐提高,生态建筑这一概念才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并日渐受到广泛关注。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从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在环保大会上提出“可持续发展”口号后, “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 在建筑领域也掀起了一股“绿色建筑”热潮。由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传统建筑体系是不可持续的体系, 是污染环境、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的体系, 因此,在绿色文化的影响下, 思想敏锐的建筑师开始思考, 开始探索建筑发展的“绿色”道路。所谓“绿色建筑”就是一种象征着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 以生态学的科学原理指导建筑实践, 创造出人工与自然相互协调、良性循环、有机统一的建筑空间环境, 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理想建筑。目前, “绿色建筑”已成为21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生态建筑的基本特征与内容

传统建筑是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忽视甚至无视建造和使用建筑物过程中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生态建筑则把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作为考虑的基本因素,在充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的同时,尽可能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使用者心身健康条件的提升。由此,生态建筑就其本质应具有下面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建筑物与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友好与协调;二是建筑物应让使用者舒适与健康。

对上述基本特征,可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②注重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结合与协作;③重视对设计地段的地域性理解,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④增强适用技术的公众意识,结合建筑的功能要求,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⑤树立建材蕴能和循环使用的意识,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⑥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采用被动能源策略,尽量应用再生能源;⑦提高建筑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以减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⑧减少建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避免破坏环境,杜绝资源和建材的浪费。

2生态建筑对其设计的基本要求

生态建筑设计应根据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物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物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以满足建筑物使用者居住生活的舒适和健康要求,进而使人和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据此,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就应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1 调整设计程序:首先需要对工程建立生态建筑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性设计,编制绿色生态建筑的性能技术标准,然后选择可采用的技术,进行投资与效果的比较,最后再进入技术设计。要有效实施上述程序,要求设计人员应尽可能具有包括建筑、环境、能源和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也可聘请环境、能源及经济方面的技术人员共同参与。

2.2 完善技术要求:生态建筑对设计的要求应具有下述几大要素:①选地应尽量保护原生态系统;②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尽可能使用再生资源;③采取综合措施做到有效节能并能尽可能利用生物能、地热、太阳能和风能等自然能源;④建筑环境舒适,日照及通风良好,能有效控制室内各种化学污染;⑤建筑废料排放要尽量无害,并能采用生态技术实施废水、废物的净化和再利用。

2.3 考虑微气候因素:通过选址、外部环境和体型、朝向等设计,使建筑物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微气候环境。要做到这一要求,就需要:①合理选择地址:应根据当

地气候、士.质、地形和水质等周边环境条件来综合考虑;②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在建筑物地址确定后,应认真分析所选地址的微气候特征,进行外部环境设计来改善微气候条件,如在建筑物四周种植树木、植被等;③合理的规划和体型设计:在规划布局上,可通过建筑物的朝向改善阳光的照射程度和形成不同的室外气压,改善风流状况;在建筑体型设计上,尽可能使自然风能在室内回旋,产生良好的室内通风效果。这样,可使居住者更为倒康和舒适,能更充分显示生态建筑的价值和功能。

3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 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 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 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 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 在加快建设的同时, 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 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

A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

绿色设计的特征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符号化;食物设计;创新

1 传统食物设计的符号概述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不再局限于“造物”活动,而是跨领域、跨学科地扩展到了其他领域。食物设计作为新兴的设计热点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美食设计领域的先锋斯特凡纳・比罗曾阐述:“如今的食物不再仅仅是初级需求,而是社会空间和想象世界中一个出类拔萃的载体。”[1]目前,鲜有从设计角度来审视食物的相关研究,从符号学角度来审视食物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食物作为人造物,不仅是用于食用物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符号;既有类似于产品的功能性,也有文化属性,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

2 传统糕点的符号分析

2.1 符号学视野下的食品设计

食物设计涵盖的范围广泛,既包括多样的食物,也涉及食材、制作等。本文综合考虑糕点的“言”与“思”的思辨价值,即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与思想观念,主要选取苏式绿豆糕和日式樱饼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分析;从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两个方面,分析其外延与内涵的特殊意x。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糕点的表现形式(如产品的形态、色彩、结构、材料等要素)、表现特征(表现形式所体现的特征,如质感、韵律、节奏等),旨在运用符号学来重新审视食物设计。文中提炼出了食物设计所需要关注的要素,并可以将其运用于传统食物的创新设计中。

2.2 苏式绿豆糕的符号

苏式绿豆糕的形态是一种独特的视觉形式,同时也是功能、美感、材料的集中体现。其在形态上多为几何形状,基本是圆形,或圆形的衍生造型。这种对称而规则的形状,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工艺与效率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古人“十全十美”“圆满”的理念,给人以丰满圆润、大气稳重的感受。

色彩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它反映了人的精神和情感,并折射出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历史性等特定的社会内容。苏式绿豆糕多为明亮、轻快的自然色系。长久以来,人们一看到绿豆糕的食材,就会关联到大自然,无形中产生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一些文化符号如信仰、仪式、吉祥物,可以唤醒人们记忆中久远的地方文化和思想认同。这是由特定的语意设计达成的。为了建立起地方文化的连续性,[2]不同的纹样在视觉整体上可能产生不同的情绪和体验。每个来自民间的故事都可视化,都能通过食物成为一种传承和保留文化的手段。此外,绿豆糕也体现了通感的特征,其品尝起来麻香可口,细腻温润,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江南水乡温婉、娇柔的女子。

在内涵、意义上,绿豆糕有着独特的含义:历史文化与社会意义。相传绿豆糕是可用于清凉去病、祈福,常吃绿豆糕就成了传统。其深层的叙事性意义,使得用户根据以往的社会经验和文化感悟都能够体会得到,而不是仅停留在绿豆糕的物理层面的表现上。正是由于这些物理层面上的表现要素,才使绿豆糕拥有了众多的产品属性,成为了可感知的符号。

2.3 日式樱饼的符号

樱饼起源于江户,最初就是用粉色的糯米类外皮包上豆馅,在最外层围上一枚樱叶子的小点心。作为日式糕点的代表,其外观简单明了,色彩清新甜美,食材天然纯朴,很好地传达了日本文化中纯净、洗练的特征。

樱饼的形态不仅给了受众视觉和情绪上不同的意象感受,还揭示了符号的象征性意义。樱饼的形态取自樱花,樱花叶具有樱花特有的香气,口感清爽,明确地传达了对日本文化的象征意义。在现代的日本糕点铺中,樱饼的造型已经不拘泥于传统的样貌。为了追求种类的多样性,各式造型的樱饼被制作出来了:樱团顶端嵌入一枚蒸熟的樱花;用樱叶将樱饼裹起来卷成一个筒状的卷;制成樱团后进行切割,留下三角形的饼状物再进行包裹等。不同的组合,体现了当时所处季节的风物。

樱饼的色彩大致可归为浅粉色、樱花粉色的糯米粉、褐绿色。日本对粉色情有独钟。自然环境中的樱花、传统服饰的和服都体现出樱花是其一种特有的符号,广泛地被接受与认可。而樱饼的包装采用褐色的樱叶,将人为的加工步骤减少,也是对自然的追崇。这些自然食材的运用,无不体现了日式经典美学原则。其材料的肌理、软硬、颗粒感和粗糙程度都经过了精心搭配,形成了视觉配比上的协调。食用者不必用手触摸,通过视觉感受就可以体验到各式各样樱饼的美感与口感。

2.4 苏式糕点与日式糕点

从上述分析可见,日本饮食文化深受外部影响,对其吸收并改进而形成了自己的一派。从古至今,日本从未间断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其中受中国的影响较多。[3]而苏式糕点在表达方式上则采用了本地文化的延伸。但二者的食文化都融入了社会的精神文化这一深层次的内涵。

由于不同民族审美的差异,两者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尽管其都运用了几何形态,中国民间对于繁复的花纹和边缘变化的追求,使得绿豆糕的花纹纹样丰富多样,但在整体造型上趋于一致;而日本大和民族喜爱用简易的造型模仿当下的风物。因此,尽管日式糕点的整体造型也是以几何形态为主,但更偏向于拟物化。

苏式糕点与日式糕点作为社会与自然结合的产物,都受到了社会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其中,苏州处于潮热地带,夏季人们需要吃消暑的食物,绿豆糕则应运而生;樱饼则是由于日本当地自然环境中大量存在的樱花,以及人们久而久之养成的赏樱的习俗促成的。

这些食物的演变不仅是一种“物”的历程,更是其所代表的时代记忆、文化的象征。但在当代人们的记忆中,与这些文化背景的共鸣也在消失殆尽;许多西方文化冲击着本土文明,造成了许多经典文化的倒退与遗失。

3 启示与思考

3.1 糕点设计的创新

苏式糕点虽然满足了人们对食品味美的需求,却无法将其精髓传承下来。仅停留在味觉层面,无法给人以深刻的体验与记忆。许多“老字号”虽寻求转型,但过于片面强调技艺的精湛和糕点的创新,缺乏对食品符号的认知,成效不明显。相比之下,同样传承了日本文化的日式糕点,凭借清晰的文化特征和一贯的符号语言让世界熟知。因此,要进行传统食物设计的创新,不仅需要注重产品自身所传递的内涵和外延,还应当注重用符号化的表达方式彰显自身的设计理念和突出品牌的差异化和价值。

3.2 符号学对糕点的创新运用

符号学的设计方法与理念要求不能将食物设计的活动仅仅作为造物活动,而是要将食物设计置于“人――物――环境――社会――文化”的系统中。在社会文化这一大背景下进行食物设计,进而拓展到系统设计。要从符号学的角度提炼出产品与品牌具有的外延特征,充分考虑社会文化、品牌识别和时代的影响,将其运用在食物设计的始终。由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内传统食品品牌逐渐没落的处境。

参考文献:

[1] 斯特凡纳・比罗.设计美食[M].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