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范文第1篇

现代企业的财务活动包含投资、融资、运营和利润分配等几个方面,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活动开始同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紧密相连。比如,企业通过发行债务和股票筹资;通过购买债券和股票进行投资。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贯彻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和汇率风险也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此外,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金融工具既给企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这些现实要求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丰富金融知识和技能,学会利用金融市场的规则和金融工具趋利避害,为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服务。

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知识的现实需求,反映到高等教育中来,就要求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开设金融学课程。本文作者就职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财务管理系,该系自成立后的第二年,即开始了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授课学时为36个学时。此后,每届的财务管理专业都开设了金融学课程。这对于丰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知识,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在作者从事金融学教学的实践中,感到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尤为关键的是,目前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金融学教材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学习。现有的教材大多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编写,有的侧重于货币供给和需求、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等宏观金融的内容,有的虽然侧重微观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定价,但对金融产品定价过分强调理论,对金融产品的应用性方面介绍不足。有的教材尽管内容全面,兼顾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的知识,但相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方面的介绍过于简略,针对性不强。而国内流行的金融学教材如黄达《金融学》、曹龙琪的《金融学》等,都是面向金融专业学生,内容繁复,很难在36个学时内完成这些教材规定的授课内容。教材选择的困境,反映了我们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所需金融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如何切实了解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金融学知识需求,在精炼基本的金融知识讲解的同时,根据财务人员工作的特点,有重点地针对性地进行金融知识的讲授,从而改善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我们认为:要科学确定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的教学内容,仅仅了解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地是要面向学生毕业后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金融学知识的实际需求,只有这样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我们利用2014年暑假的时间,走访了北京地区我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实地了解他们参加工作后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情况。为了提高走访活动的实际效果,我们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考虑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70%的生源来自北京,此次调研走访对象确定为北京生源。我们共走访了30个毕业生,剔除毕业后不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外,实际有效走访的毕业生为25位。

三、调查的统计结果分析

3.1从事财务工作毕业生的工作时间情况。由于我系成立时间较短,因此毕业生工作时间在1-5年之间。通过图1可以看出,访到学生的人数在不同年级之间分布比较均匀。其中,工作一年的约占16%,工作2年的约占28%,工作三年和四年毕业生各占20%,工作五年的占4%。总体上看,工作两年及以上的学生占到总样本的84%。这意味着,即使考虑到刚刚工作的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需求体会不深的因素,本调查的结果也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3.2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图2统计分析了毕业生在财务管里工作中常用的金融知识。我们将学生可能用到的金融知识划分成几个模块,然后让接受访谈的学生选择其在工作中最常用的金融知识模块(可以多选)。图中的纵坐标表示受访学生中选择该模块金融知识的人数。从统计结果看,微观层面的金融知识最为常用,如利息、利率结构与决定理论、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等,而宏观方面的金融知识如现代货币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等则运用得较少。这与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是微观层面的投融资等业务有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多数是北京生源,在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毕业生受雇于国际大公司或者国内从事跨国经营的大公司的机会较多,学生对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需求也逐渐增多,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3最重要的金融知识如同我们在教学内容中经常强调的重点和难点一样,在考察财务管理系学生的金融知识运用方面,我们既强调这些知识的使用频率,同时也强调这些知识的重要性。所谓频率是考察是否经常用到这些知识。所谓重要性,是说这些知识可能用的频次不多,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的问题在财务管理活动中非常重要。图3给出了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利息和利率结构与决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金融工具、金融机构等方面的知识相对而言重要度更高些。众所周知,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投融资占很重要的地位,利息和利率结构理论事关筹资的成本以及投资收益的测算(在企业投资分析中,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时,资金成本常用来当作折现率。),金融工具则直接关系投融资的渠道和途径,金融机构则是企业与资本市场打交道的中介。这些访谈结果所反映的毕业生对不同金融知识重要度的认知,将对确定未来金融学课程重点内容提供借鉴。

3.4使用频率最高的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企业与金融市场打交道,完成企业投融资等财务活动的重要的载体。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将全部的金融工具分成如下几大类:外汇产品、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股票、债券、贷款和商业票据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运用最多的金融工具是贷款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目前的企业融资主要是面向银行。不过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产品的使用频率也逐渐增多。当然,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商业票据的使用频率也使很高的,这点不难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运用金融衍生品的频率逐渐升高。通常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中,金融衍生品主要用来风险管理,这反映了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不过,金融衍生品的内容在现有的金融学教学安排中非常少。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四、对财务管理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的思考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金融学;经济学;融合教学

高等教育中,财经类专业囊括的范围较广,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经济与管理类。这些专业之间都有宏观、微观、市场、政策、核算的联系,这一系列的因素构成了整个的财政经济体系。因此,选择财经界的任何一个专业,其他一系列的财经知识也都是有必要涉足的。

一、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缺乏金融、经济知识的原因

基于知识的全面性和财经知识的贯通性,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对高等教育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进而研究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金融学、经济学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一)专业定位不准确

当前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以培养职业型人才为首要目标,对学生多学科涉猎、全面发展的认识不够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学习到的多是会计类知识,因为会计专业将来就业机会多,可操作性、实用性较强,契合应用型高校的教育目标。而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深受就业市场和学校教学理念的影响,对会计知识关注度较高,对财务管理专业课不甚重视。

(二)学科划分过细

过度细分的学科,相互之间的纽带被强行割裂,知识体系不完整、不衔接。事实上,这些专业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利用手中的闲置资金进行投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财务管理行为,在选择投资项目之前,了解国家的政策是十分必要的,需要财政学的相关知识;但了解国家的政策还远远不够,整个经济环境的概况要熟悉,经济学会来解释市场规律;至于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或者项目来进行投资,金融学在金融创新产品方面派上了用场;会计核算负责记录和监督经济行为,进而指导其后的经济决策。由此可见,一项理财投资想要做好,需要几门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学生对金融学、经济学兴趣不高

本人入职高校不久,身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了解到本专业的学生只对会计相关的知识感兴趣,财经新闻从来不看,原因是看不懂、没意思。经济常识、金融理论都知之甚少,更别说将其理论用于实践和理财规划了。这种现象并不是由于学院没有为财务管理或会计类学生开设经济和金融相关的课程,而是因为学生甚至老师都觉得这些课程是外专业的,没多少作用。加上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们只钻研本专业的几门核心课程,考研、考证热度不减,其他的知识懒得学习甚至懒得了解。但是,我们要培养财会专业学生的眼光,不能只局限于记录和核算,要将眼光放长远、视野开阔,从整个经济形势着手,旨在核算准确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创造价值的决策能力。综上所述,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会计以外的其他财经专业课,尤其是经济学和金融学,这两个学科既是基础也是热门。

二、金融学和经济学的概念及关联

金融学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可以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而金融学便是经济学的货币表现形式,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部分,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和货币流通不可分割,把信用和货币流通紧密联系在一起,金融学的基本内容是:研究它们本身的运动规律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范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近几十年,金融学发展迅速,无论是在理论领域还是实践领域,金融市场生机勃勃,不断创新,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各大高校也都越来越重视金融学学科的建设。主要开设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世界经济概论、金融工程学、国际保险、信托与租赁、公司金融、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统计分析、国际结算、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等课程。金融学专业的课程里,有一半属于经济学的内容。

三、将金融学和经济学知识融合注入财务管理专业教学

从对金融学和经济学的介绍可以看出,要想在金融学界和经济学界有所专长,精通上述主要课程是首要之举。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本身对经济和金融的敏感度偏差一些,基础不牢,在继续学习中难免会吃力,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财务管理专业非经济、非金融科班出身,学生们并不需要太过专业的金融经济知识,只是为了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算、决策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应选择从兴趣培养入手,慢慢带入,多加实践,寓教于乐。

(一)培养兴趣

笔者平时浏览微信平台发现了一个财经新闻的公众号,这个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很有意思,是通过画图、讲故事的方式介绍财经事件,十分生动形象。课堂上跟学生说起本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经济和金融的敏感性,顺便把这个公众号推荐给学生们。一段时间以后,有学生反映非常喜欢该公众号,从最开始的新鲜好奇,到现在每天都会特意翻看当天的财经信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途径把财经信息介绍给他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金融学与经济学理论融合教学

从教学顺序上来说,金融学是在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史和重要理论,是继续学习金融学之前要夯实的基础。从教学效果上来说,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案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发动学生们亲自去查找相关金融学和经济学案例,结合理论基础,小组分析讨论,再进行汇报总结。

(三)多增加实习实践环节

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网络,校企合作项目多推荐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只是会计职位的工作,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也可以推荐学生加入,一方面,消除他们对金融行业的不了解;另一方面,对所学的金融学和经济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对各类相似或迥异的知识进行巩固,莫过于将之结合实务加以运用,能够显著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阐释,我们可以看出,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加强金融、经济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从兴趣出发,夯实理论基础,多加实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吴英杰.后危机时代的高校金融教学该给: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4).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264-02

财务管理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在微观层面应掌握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宏观层面应具有分析和利用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的能力,能够捕捉企业发展机会。在新的时代环境下,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与时俱进地思考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体系框架

为了支撑财务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专业基础课需硬而实,能够构筑坚实的知识基础;专业必修课应准而精,真正扎实支撑核心能力的培养;专业选修课宜多而活,足以建设人才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在这一课程设置思路下,财务管理所有专业课程可以归为四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环节。其中专业基础课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并据以分成经济知识模块和管理知识模块,其中经济知识模块包括基本经济知识、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管理知识模块包括企业管理知识和会计知识;专业核心课是体现专业特征和支撑人才能力培养的中心课程,如投资学、财务管理等;专业方向课是体现和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课程,方向一是加强对学生会计核算以及审计能力的培养,方向二是深化学生对金融环境、金融工具等把握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跨方向选课,增加学生的选择多样性。

二、具体课程设置经验借鉴

具体课程设置可以借鉴在本专业具有明显发展优势高校的课程设置,这里以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为参照,进行比较分析。

复旦大学:必修课程包括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选修课程包括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基金管理、固定收益证券、金融风险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公司财务。

中国人民大学:必修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分析、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本运营、全面预算管理、计算机财务管理、跨国财务管理;选修课程包括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成本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项目管理、另外必选课程包括财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审计、证券投资学、资产评估、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任选课程包括高级会计学、国际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专题、审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专题、集团公司内部核算、纳税筹划。

上海财经大学:必修课程包括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与预算、公司财务、财务工程学、税收筹划、财务决策支持系统、跨国公司财务;选修课程包括金融市场学、公司治理、管理咨询、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企业价值评估、个人理财、兼并与收购、风险投资管。

东北财经大学:必修课程包括金融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导论、公司理财、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基础、财务分析、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选修课程包括金融市场学、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会计、审计学概论、财会职业道德专题、资产评估实务、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准则、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专业文献阅读、资产评估案例分析专题、当财前沿问题专题。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各高校的共同点体现在:(1)必修课程设置方面,各高校普遍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跨国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在必修课程里普遍设置金融学的部分内容,但具体课程有所差异。(2)选修课程方面,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纳税筹划等课程在多个高校的选修课程中出现,管理类课程是选修课程的一个重要构成,除了战略管理在多个高校开设之外,其他管理类课程差异较大。不同之处体现在各个高校由于发展历史、发展目标的差异,具有不同的课程设置理念: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而企业管理、会计和专业核心课程比重偏低;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则特别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核心专业课程在必修和选修中均占据绝对优势,其中,中国人民大学除了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比重外,会计类相关课程的设置比重也非常突出;东北财经大学则非常重视对学生对前沿知识的把握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在选修环节设置了专业文献阅读和理财前沿问题专题。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生;金融学习;创新能力;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7.09.091

1 引 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一切的经济活动都需要借助货币信用形式来完成,而高中生作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年龄较大的一个群体,提高其理财技能不仅影响着其自身未来的发展,也影响着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学校目前缺乏金融理财方面的教育,进而使得我国高中生对金融理财方面并不了解,缺乏正确的理财意识,因此在生活中养成了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无法认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因此需要加强高中生对金融知识的学习,使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在金融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创新能力,进而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

2 高中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现状

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的高中学校还是注重对学生基础课程的教育,比如语文、英语、数理化等,导致一些较为新型的教育课程无法得到实施,特别是金融理财方面的教育,因此目前高中生对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是很高,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缺乏金融理财教育课程

对于高中学校而言,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经济科学,不仅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而且其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因此学校要开展相关的教育工作显得尤为困难。不仅如此,对于学生而言,高中是其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关系着其未来事业的选择和发展,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因此在很多的高中学校中并没有设金融理财教育课程,学生缺乏统一的指导教学,也就无法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和培养其理财意识。[1]

2.2 金融词汇过于超越,学生适应能力较差

金融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经济科学,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学习和巩固,才能够更好地掌握金融知识。但对于高中生而言,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多而且复杂,无法抽出多余的时间更深层次地去学习金融知识,因此导致了自身所掌握金融英语词汇以及知识的基础较为有限,能投入到金融学习的时间更少。不仅如此,在进行教学时,由于金融学中涵盖了较多的高级词汇,所以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很多的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太过超越”的词汇,在课堂上无法真正投入学习中去,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失去兴趣,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2.3 实践教学中缺少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容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课时,习惯根据课本内容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依旧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进行“教”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在金融课堂上,由于知识较为复杂难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死记课本内容,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知识也在不断地改革变化中,但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忽视了现实生活中金融知识的更新性和时代性,因此学习过程中很难提高自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学习金融知识时易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将语言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将两者分别独立起来,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在经济类专业教学中,比如金融知识学习课堂中,学生通常都是将外语和专业知识同时进行,形成两套平行的知识体系,因此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会因为教学方式的不一致,而无法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易造成应用外语能力差、综合能力不高的现象。

3 培养学生在金融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进行金融知识的学习,除了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知识内容的传授之外,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结合实际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提高金融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

3.1 结合情景教学模式精心设计金融理财教育课程

在进行金融理财教学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情景教学模式的设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并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以及金融实践经验对高中金融课程进行精心设计,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数据统计案例与课程核心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情景创设,通过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金融实例通过课前收集整理,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通过展示,让全班同学参与讨论、分析,并根据自身的见解提出不一样的解释,开拓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从学生的数据出发,进行正确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金融课程的兴趣以及认识,从而完成教学目的,以便于生活中金融知识的应用。

3.2 结合金融英语词汇自身的专业特点进行创新

对于高中生而言,金融英语词汇太过于超越,导致学习过程中适应性较差,因此需要进一步地提高其对金融英语词汇的掌握。可以结合金融英语词汇所具有的固定性、相对性、简练性等特点,让学生清楚了解到在金融英语词R中,每一个金融词汇只会通过同一个术语进行概念的表达,而且词汇的意义之间是相互矛盾、对立或者关联的,不仅如此,正式的金融用语可以通过其明确可靠和权威性管理金融界、调节市场以及解决矛盾。例如:在英语中standby credit(备用信用证),不能用spare来代替standby;credit standing(资信状况),不能用situation 来代替standing;同样地,其相对性也可以表现为:supply/demand 供应/需求、deposit money/ withdraw money 存钱/取钱;而金融词汇中,还可以进行词义单一,通过特色从简表达:US($) US Dollar 美元,VAT(value added tax)增值税。[2]

3.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自身金融知识

生活中处处需要与“金融”相接触,而高中课程中,教师传授的是基础理,需要学生在课余进行自我的学习,从而提高实践经验,做到正确理财。通过自身的自主学习,及时更新金融知识,并结合教师课堂的知识,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巩固和运用知识于现实,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例如,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对国际或者国家经济贸易方面的新闻实事了解,提高其对金融的敏感度,进行对金融知识的更新,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领域,从不断地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4 建立梯度化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平时的金融理财知识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确定,进而明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而梯度化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学习能力、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以及教学的进度和难度等进行目标的确定。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兴趣完成相应层次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在不同程度成就感的激励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提升个人能力,进而诱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努力。例如,教师在讲到金融中“supply/demand 供应/需求”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首先认识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并将实际生活与基础理论相互结合,进行探讨,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认识,进而完成初定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高中金融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金融知识教育,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 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金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出发,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金融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可以加快学习速度,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4.2 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金融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提高学生科目的成绩以及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对于学生的训练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金融学习的兴趣,打破其对于金融的恐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3]

4.3 创新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高中生是没有挣钱的能力和时间的,因此学会理财可以管理好自身的压岁钱以及零花钱。对于高中生而言,在金融课堂上提高创新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开拓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了解到目前自身生活环境的局限性,促使学生理性对待自身现有的财富,进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 结 论

金融理财课程对于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不仅仅是因为其本身独特的特点,也是因为目前的高中生仍处于未定型期,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还未成熟,社会阅历较浅,缺乏对事物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因此不管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与人交往时,都会存在着一些困扰。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缺乏对金融方面的认识,因此无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在生活中,希望自己成为一位身心成熟的成年人,但因为自身年龄的限制,在面对事情的判断和选择中,往往容易怀疑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做事无法坚定果断。通过在学习金融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不仅加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学会理性消费,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思维能力和对社会的反思能力在逐渐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学生有了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就容易形成一定的理财意识,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立海.对保险金融企业商业发展模式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1(12):96.

金融理财方面的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行为;大学生;金融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大学生成为金融消费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我国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分析他们的金融行为,将其同美国大学生的金融行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美之间的差异,它对于我国开展大学生金融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采取科学的金融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

选取我国某高校(F大学)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4月,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400份问卷,最终回收375份,最终的有效问卷为352份。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与此同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对中美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比较,最终所获得的结果如下。

(一)F大学的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

1、金融来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5.2%的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家庭,包括父母、亲戚,这部分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还有5.4%的学生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所获得;剩下的是家庭、自身都有的学生。

2、消费行为

第一,现金管理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现金管理能力比较差,没有良好的资金规划,存在较多的冲动消费行为。第二,储蓄行为。这项内容包括是否留有应急资金和是否定期储蓄这两项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2.5%的学生有留有应急资金行为,另有39.4%的学生有定期储蓄的行为,表明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第三,投资行为。由于学生资金有限,再加上投资理念不足,导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投资行为。第四,信用卡管理。随着信用卡消费的不断推广,很多大学生的信用卡管理行为不活跃,表现在月透支额较高、还款行为有待提高等。

(二)中美大学生的金融行为对比

1、财务独立程度

在中美大学生财务独立程度上来看,美国大学生的独立性明显高于中国大学生:在被调查中的美国大学生中,有22%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财务独立,但F大学有95.2%的学生需要依靠家庭出资来维持生活开支,学生的财务独立程度不够。

2、理财知识情况

就中美大学生理财知识情况来看,中国大学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渴望程度较差,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及美国大学生。

二、大学生金融教育的相关启示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金融行为又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为今后的金融行为提供重要的帮助,必须要加强大学生金融教育。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等的经济责任。这就要求我国金融教育要重视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金融消费行为。

1、开展金融知识讲座

在大学教育中,对于那些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学校要积极组织金融知识讲座,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知识,促使他们更加理性消费。比如要具备金融危机意识、减少冲动消费等。

2、开展金融活动

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多种金融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实现理性消费。

(二)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

在大学生金融消费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信用管理方面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学校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从而采取良好的信用管理措施。

1、思想政治教育中穿插金融伦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穿插金融伦理教育,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金融伦理。

2、在日常教育中实行诚信教育

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金融伦理教育之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教育,比如班级会议、日常学生管理等,加强诚信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理性消费,加强信用管理。

(三)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

进入大学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是成年人,应该要学会独立,不管是生活还是财务,都要试着从父母的庇佑下走出来,这样才可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方面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

1、宣讲财务独立的重要性

大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学校就要采用多种方式(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向学生灌输财务独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父母金钱的来之不易,要意识到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要学会财务独立,从而让学生树立财务独立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独立机会

学校方面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开展勤工俭学项目,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生活体验机会等,让学生学会自己挣钱,从而有效避免学生花钱方面的大手大脚情况,采取更加理性化的消费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社会金融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大学生自身独特的特点,在金融行为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学校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金融行为,从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金融消费观,采取理性化消费行为,保障大学生的良好成长。

参考文献:

[1] 俞姗.大学生金融行为及其对金融教育的启示――基于F大学的调查与中美校际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164-172.

[2] 肖经建.消费者金融行为、消费者金融教育和消费者福利[J].经济研究,2011(S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