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建议

研究性学习建议

研究性学习建议

研究性学习建议范文第1篇

从2010年以来各省市高考政治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命制来看,以上分析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对各地备考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此外,笔者在近年来的持续追踪过程中也发现,高考政治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命制又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甚至是里程碑式的进展,使笔者产生了撰写《高考政治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命题新走向与备考建议》一文的想法。而这,不得不从2016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39题(以下简称“39题”)这道“横空出世”的好题谈起。可以说,39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凸显高考评价功能,为高考研究性学习试题的命制注入了新的血液,开启了新的篇章,树立了新的标杆。

一、例题及答案

某校开展“我为社区献一策”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一组同学撰写的调查报告。请在横线处按要求填写内容。

某小区“潮汐式”停车方案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

某小区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未规划停车位,且无专门物业公司管理。近年来,“停车难”成了小区居民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居委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第一阶段,应部分居民要求,居委会将小区绿化用地改造为停车位,但遭到另一些居民的强烈反对。第二阶段,居委会计划引入外地的“潮汐式”停车经验,与附近不对外开放停车位的写字楼达成协议:夜间,小区居民可以在写字楼付费停车;白天,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可以在小区付费停车,利用“错时停车”共享车位,盘活闲置资源。但这一计划公布后,担忧、质疑也随之出现。本调研小组受居委会邀请,对小区“潮汐式”停车方案展开调查。

2.调查过程

(1)文献查阅

①相关报道,如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料,1分)

(2)访谈及问卷调查

访谈对象:居民、_______、_______。(填写其他两类访谈对象,2分)

问卷调查结果:

“潮汐式”停车方案居民意见统计

3.结论及建议

(1)本报告对该社区居委会第一阶段做法的评价是:(3分)

(2)鉴于“潮汐式”停车方案涉及多元利益主体,本报告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区的民主管理,为此提出3条建议:(6分)

参考答案:

2.(1)文献查阅(示例):相关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研究成果,如相关论文。

(2)访谈对象:居委会、业委会、街道办事处、党员代表、志愿者代表、政府规划部门、社区民警、专家等。

3.(1)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积极解决“停车难”问题,发挥管理居民公共事务等作用。第一阶段,居委会根据部分有车居民意见将绿地改为停车位,没有遵循民主程序、听取多方面意见。

(2)本题可从引导居民参与决策、实施民主管理、完善监督的角度作答。如从其他角度回答,符合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示例:居委会可以通过张贴公告,使居民了解“潮汐式”停车方案的相关信息;通过召开居民会议等形式,及时沟通、协调不同居民的主张和利益诉求;制定具体停车和收益分配细则,完善方案。居委会可以组织居民成立停车管理小组,实施“潮汐式”停车方案,实现居民自我管理。居委会和停车管理小组应定期公开、汇报停车方案实施和收益使用情况,自觉接受居民监督。

二、核心素养解读

2016年9月13日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而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要具化为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学习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要素。根据思想政治课标修订组专家的讲话精神以及《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按照“构成要素”、“基本内涵”、“主要表现”进行整合(参见下表)。

结合上表,我们可以看出,39题主要考查了法治意识(妥善处理有车居民和无车居民的矛盾,创建和谐社区,需要居民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理性精神(妥善处理有车居民和无车居民的矛盾,需要关注双方合理关切,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契合点)、公共参与(妥善处理有车居民和无车居民的矛盾,需要掌握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与方法)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从评价角度看,与其他核心素养一样,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同样是不可直接观测和度量的。这意味着高考命题考查学科核心素养难度极高、挑战极大。难能可贵的是,39题给我们初步揭示了学科核心素养类试题命制的一般步骤: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动态生成问题,指向核心素养答案走向多元,引领评价改革。

所谓情境,是由人的认知、感情、意志、行为和个性等主观心理因素及生产生活场景等客观环境因素构成的,与活动主体内心体验和感受呈高相关性。素养的形成、发展及检测,均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北京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每百户家庭拥有私家车超过60辆。私家车越来越多,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39题创设的某小区“停车难”情境,来源于生活实际,让考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停车难”给小区居民带来的困扰,如有车居民在小区找不到地方停车的痛苦、对晚上停车到写字楼可能增加费用的忧虑,无车居民对小区绿化用地减少、写字楼里的上班族白天到小区停车可能加剧环境污染以及带来安全隐患的担心。通过“感悟角色”“体验冲突”“换位思考”,为考生接下来探究如何解决“停车难”问题、f调小区居民之间的矛盾,展示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比之下,那些离学生生活太远、虚假空泛的情境,是难以达到39题的效果的。

情境为展示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舞台,而接下来的问题设计则成为考核考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问题必须基于情境生成,并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精心设计,否则,前面已经创设的情境就会形同虚设。39题紧密围绕同学们对某小区“潮汐式”停车方案的调查研究,设计的问题涉及考生在调研中获取什么文献、采访哪些对象,对改小区绿化用地为停车场的方案如何评价,该小区的民主管理怎样改进。这些问题的设计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考生如果只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能整合优化书本知识,储备和调用书本以外的知识,是很难解答好这些问题的。可以说,对39题设问解答质量的高低可以客观地检测出考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层次。

尽管这些年高考命题改革力度越来越大,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高考选拔功能被强化、评价功能被弱化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还是“挑错”考试,标准答案往往独一无二、至高无上,因而,高中教育始终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39题让我们惊喜地看到,答案的设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走向多元,如文献的类型、调查对象的选择,让考生有很大的选择性,只要符合要求,都可以给分。再如完善小区民主管理的建议,既有书本知识的整合,也有生活知识的运用,提供的建议多达5种(这还不包括阅卷专家组针对考生答题情况拓展出来的其他合理建议),考生只要答出其中3种就可得到满分。这对高中素质教育的开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当然,这种多元化的答案设计也给高考阅卷工作带来一定压力。笔者在和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扬州大学吴星教授探讨这一问题时,他坚定地认为,为了中国基础教育光辉的明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能因为可能加重高考阅卷负担,而停下探索和实践“答案多元化”、引领高考评价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全面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脚步。

三、研究性学习试题备考建议

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还没有正式实施,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会暂时不考核学科核心素养。相反,笔者认为,以研究性学习试题为首选题型考核学科核心素养将会成为过渡期高考命题的“兴奋点”。针对39题所呈现出来的新动向,对备战高考政治研究性学习试题,笔者有以下建议:

1.对照主要表现,提升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自觉加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不断加以提升。本文在前面绘制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图表揭示了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以及每个构成要素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表现。其中的主要表现完全可以作为检验我们是否具有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R、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准。对照主要表现,结合自身实际,客观评价我们的学科核心素养现状,并有意识地加以提升,是解答好考核学科核心素养类试题的治本之策。

2.关注生活实际,养成思考习惯

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这既是保持试题鲜活灵动的要求,也是考核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学生尽管“身在校园”,仍要“心系天下”,坚持理论与实际的双向结合,即在学习理论时,不死记硬背,而是自觉联系生活实际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观察生活时,“看热闹,更要看门道”,自觉运用所学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如39题所揭示的小区“停车难”问题,可谓司空见惯。然而对有心人而言,他既可以用社区居委会第一阶段的做法来验证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又可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为完善“潮汐式”停车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

研究性学习建议范文第2篇

(一) 现状分析

1. 数据统计

2006年6月我们对全市初一英语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成绩进行抽样统计(总分100)

2. 数据分析

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问题:① 两级分化提前了;不及格中的低分学校以及低分学生数在增加。试问在未来重语数外高考形势下,这么多人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太可惜了。② 全市初一学生在第一学年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已接近放弃的边缘。

(二) 原因分析

1. 地区发展不均衡

从课程开设情况来看:由于各校师资力量不均衡,小学课时开设严重不足。

从师资队伍来看:小学英语教师学历达标不均衡,加之多数教师教龄短、缺乏教学经验,所以难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从对英语学科的重视度来看:各地小升初语数外分值不均衡导致对学科的重视度不均衡。

2. 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现状分析

从教学条件上来看:小学、初中民办学校电教设备其全,小学小班化教育优势明显,家长重视并配合学校教育;而公办学校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落后,家长素质偏低,不重视也不配合学校教育。

从学习时间上来看:住宿制学校安排早读和晚自习时间,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和语言实践的环境。公办初中为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按照规定课程设置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每天下午5点左右放学。细想一下,面对已失去学习英语兴趣的初中生,课上又无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后没有家长的配合,每天怎能完成10个左右生词记忆任务?英语学习的屡次失败,使学生渐渐地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长期下来,痛苦的学习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了伤害。

3. 新旧教材教法对比分析

新教材是对旧教材的改进。《牛津英语》教材语言好、理念新、有时代感,但对教学要求比以前高,例如:初一第一学期新教材要求掌握的词汇超过旧教材200多个。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现状来看,不少教师只具备“教”教材的水平,而不具备“用”教材的能力。此外,英语教学评价标准也过于单一,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精神压力和学业负担过分沉重。

(三) 调查结果

公办小学、初中现状:① 地区发展不平衡 ② 师资力量薄 ③ 教学设备差 ④ 教法需改进 ⑤ 学法待研究 ⑥ 两级分化已提前 ⑦ 评价体系需构建 ⑧ 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要重视

二、具体对策

(一) 加大投入强化管理

1. 加大投入开发资源

落后的教学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限制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与教改的热情。建议学校要结合本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学习的资源,如: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墙报;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资源;鼓励英语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制作直观教具,共享实物、挂图、图片、单词卡等资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通过聘请外教、利用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光盘资料、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2. 加强管理多加指导

建议管理部门① 督查各地区开足开全上好小学英语课。② 调研小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情况。③ 调研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自信心情况。④ 检查英语课堂教学是否有实效。

3. 重视起始年级教学

建议管理部门根据英语学科特点,重视小学三年级、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学。小学三年级要配备语音较好、教学能力强的英语骨干教师;对生源差的初一年级允许在初一第一学期多上英语课,这样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提兴趣、改习惯、会音标、懂学法。

(二)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提高英语教师语言能力。真实自然的语言输入不仅仅来自课本和录音,还来自教师的语言,如果教师的语音语调不正确,语言表达不清楚,会使学生过早放弃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自信。

2. 加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建议教研和培训部门要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供和加强对课堂观摩的研究,使之系统化、经常化。培训内容可为:小学英语教师应有的三大教学技能①常规技能―教态、课堂管理、板书、课堂用语、简笔画、制作教具②专项技能―字母教学、语音教学、语汇教学、句型语法教学、课文教学③综合技能―新授课、巩固课、练习课、复习课。

3. 建议人事部门在招聘小学英语教师时,增加教学技能考核;招聘中学英语教师时,增加语言运用考核。

4. 建议学校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充电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

(三) 优化教法指导学法

1. 加强英语教学法研究

建议研究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小学研究出音、形、义相融的教学模式。

建议公办初中重点研究分层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教学”是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我们要珍惜小学三年级起点公平,重视初一年级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分层次教学的具体要求是在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学习探究、作业设置、测试练习等方面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合适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充分挖掘其发展的潜能。

建议没有晚自习,周末不补课的初中重点研究自主学习模式。

建议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有关教学模式及课型研究。

2. 加强英语学法指导

学必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预习、听课、作业、错题整理、课外学习方法以及复习方法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善于、敢于、乐于给学生留下独立体验和思考的机会等。

(四) 构建合理评价体系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1. 建议重视形成性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会使学生主动积极性、自觉愉快地学习。其方法有:① 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建立过程可分为:指导学习――准备档案袋――累积、搜集学习资料――将所搜集的作业、作品放入――反思、总结、评估――挑出最满意的作品――建立学习档案。② 要求学生写学习周记。周记长短不限,但应注意要求学生每周尽量运用近阶段所学的词汇、句型和语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反映师生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给予反馈。③ 访谈评价。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提倡以学论教

以学论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方面进行评价。

3. 构建合理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的评价,多以考试的形式进行,在英语教学中有着导向、监控、反馈和激励作用。

建议小学三年级考试只有听力和口试部分。

建议小学英语竞赛只设口语比赛。

建议1―6年级英语考试题干部分用儿话语言。

建议小学英语试卷把写英文短语放到听力部分中。

建议小学英语考试要确保均分不低于80―85(100分制)。

研究性学习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先学后教 异质合作 教学模式 课题成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福建省重点资助课题《“先学后教,异质合作”教学模式研究》(FJCGZZ11-004)的结题成果,课题组长王洛阳;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先学后教,异质合作,启想议知”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54-02

一、问题的提出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打造高效课堂,结合学校的生源现状,学校启动了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先学后教,异质合作,启想议知”课堂教学模式》,在项目实施中课题《“先学后教,异质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被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为“2011年度福建省教育规划重点资助课题”(FJCGZZ11-004,组长王洛阳)。课题的实施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改革传统教法中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课堂沉闷、机械训练和教师满堂灌的现状,倡导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交流和异质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从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皮亚杰的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至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其核心都是变革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倡导目标导学,以学导教和以学定教,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课题组长王洛阳副校长于1997年参加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主持的《自学辅导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目标定向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并在2002-2005、2005-2008完成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初中数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的实验研究》,该研究改变了教学方式(teaching style)和学习方式(learning style),把自主学习引入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差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6-8人进行异质分组学习,教师依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工作,小组成员在组长协调下,发挥个人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知识,检测学习效果,自我矫正学习偏差的教学方式,小组成员互帮互进,共同发挥集体智慧完成学习任务,成果《中学数学异质合作教学研究》发表《中学数学杂志》(CN37-1116/O1,2004年6月第3期)。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先学后教,异质合作”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以生为本,课堂中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构建生态课堂和高效课堂,让每一位师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提升教育质量。

先学:教师立足教材和课标要求,以“导学案”形式让学生预习到位,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发现疑惑或问题。课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案导学”中,教师适时进行检查、解惑和指导。

后教: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只教学生不会,突破难点进行精教,让学生讨论“疑惑问题”,对知识能懂会用、勇于展示学习成果,教学相长活、师生配合共提高。鼓励学生当小老师进行上台讲解。

异质:班级打破传统课排列方式,每班学生每6-8人异质分组学习、生生结对帮扶;组间同质学习竞赛、组内异质学习帮扶。

合作:对学习目标和预设的问题进行合作探讨,学生激烈讨论能交流,个性不同多展示,体现“生教生、生帮生、生生进步”的特点,学习中体现协作精神。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课题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核心思想,以生为本,构建生态课堂; “自主学习”和“异质合作”相结合,推行“先学后教,异质合作”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的改革和实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进行自学质疑、交流释疑、展示点评、训练提升等“启想议知”四结构教学模式。创新校本教研和学生评价新模式,打造“跑舞操”大课间并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和制度建设。

2.研究内容

主要进行“先学后教,异质合作”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途径、方法和评价研究;有效“导学案”的编制研究;学习小组“异质分组”方法、小组评价、学习过程中讨论、展示和反馈研究;从心理学角度谈“先学后教,异质合作”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各学科实施“先学后教,异质合作”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研究;“先学后教,异质合作”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下的校本教研创新模形式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教学教研管理制度研究;特邀晋江市远华中学“先学后教”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3.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寻找理论支撑和可值借鉴的策略与方法(文献研究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出规律,形成系统,推广增值的研究成果(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种教学案例的实施与研究,总结经验,建构模式(案例研究法),编制问卷对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法),应用于“先学后教,异质合作”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行动研究法)。

五、课题实施的创新做法

1.创新校本教研形式,强化集体备课制度

(1)建立“1+1”校本教研活动和创新教研形式。在课题实施中,创新校本教研新形式,建立课堂教学改革执教教师参加的两项“1+1”校本教研新举措。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牵头,教科室、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每周跟进听课,定时间、定地点专题研讨,反思教学中的得失与困惑。具体做法是一日一反思,一周一总结(即日反思周总结)。基于课题研究举行“第二届教科研月”活动,活动主题为“聚焦课堂教学,深化校本研训,精细育人过程”,活动安排了面向全市的“学案导学,构建理想课堂”为主题的教学公开周活动、专题教学交流会、各类考试质量分析会、教学基本功比赛、校本课程研讨、骨干教师考核、作业和预习笔记展示、“日反思周总结”校本教研、专家讲座、向家长开放“先学后教,异质合作,启想议知”教学模式课堂和班会课、教学常规检查、学生社团展示、趣味体艺“嘉年华”和“十二五”省市校各级课题研讨会等活动。以此推进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发展,浓厚校本教研氛围,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丰富学校的办学内涵,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

“先学后教,异质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每周反思单

(2)编制高效导学案。导学案设计是针对课题实施中为高效课堂教学系统性而设计的,它既是一个过程性方案,呈现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的“导学、导练、导测、导评、导思”整个循环性学习过程与方法,又是一个师生共享的教与学文本。我们强调要发挥集体备课效能,共享教学资源,减小班级之间差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也是导学案创生主体。一个成功导学案的设计,必然是师生群体智慧的结晶。

(3)建立家长推门听课制度。课题实施中让家长走进课堂,亲密接触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和老师的教学情况,让教学接触社会,让课堂联系实际,让“学生、家长与教师”三位一体交流,对密切家校联系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课题组建立“家长推门听课”制度,不需通知或约定,老师或家长均可进入课堂听课,了解孩子的课堂表现和教学情况,课后进行“三交流”。一是“家师”交流,由听课人员和授课教师交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向授课人反馈评价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二是“家生”交流,由家长和孩子交流,孩子在课堂的所思所想所为进行反思,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三是“师生”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意见,实现教学相长。

2.课堂建立班级学习小组,促进同学合作交流

(1)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组建学习能力相当的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

(2)确立合作学习小组,生帮生。组内民主推荐学,缩短学习小组内学生间的“磨合期”,并采用组长轮当制度,同时融洽了情感,增强了合作学习的效能,也大大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两位组员间建立学习互帮结对子,生生结对,生帮生,生促生,生督生,实现生生进步。

3.渗透教育心理学原理,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先学后教,异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原理,课堂上师生活动有序进行,学生学习热情持续高涨。采用“激励理论”,构建生态课堂,在课堂,教师以“积极的暗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的赞许、认可、微笑、手势、注视作为强化物,遵循“记忆与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学习。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活动与记忆积累率的关系密切。讲座的记忆积累率是5%,阅读的记忆积累率是10%,视听的记忆积累率是20%,小组讨论的记忆积累率是50%,即时使用的记忆积累率是90%。

4.邀请专家把脉,提供专业理论指导

福建省普教室陈峰主任组织全省各设区市(地区)教研室主任、教科院院长、教科所所长、泉州市教育局、晋江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共70多人观摩初中和高中共18个班级的《“先学后教,异质合作”课堂教学改革》开放性课堂,进行推门观课、教研议课、现场点评和专家报告。陈峰主任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先学后教,异质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经过近一年的实施,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分调动,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教学管理和项目的推进思路清晰;老师用心地撰写学案,有针对性,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能围绕教学核心,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强,小组活动有一套有效的机制,一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六、研究成果

1. 构建“先学后教,异质合作”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异质合作”教学模式研究》构建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和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和针对性,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的有效学习。以“组间同质,同组异质”分组学习为原则,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倡导“讨论交流、个性展示”, 促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语言表达能力、协作等能力都得以养成和提升。本课堂教学模式有四个结构:“启、想、议、知”, 三个环节:“展、结、评”。“展结评”为“知”打基础,“知”体现在“展结评”。

启:学案导学,启发质疑,异质互检(约5分钟)

想:根据目标,问题冥想,师生互补(约3分钟)

议:任务分组,异质合作,探究讨论(约8分钟)

知:具体体现三个环节(约27-29分钟):

展――学习交流,思想碰撞,展示提升(约16-18分钟)

结――结对验收,精讲点拨,巩固小结(约6分钟)

评――达标测评,迁移应用,效果评估(约5分钟)

2.成果创新之处

(1)课题选题的创新。把先学后教和学生异质合作学习联系起来,构建 “先学后教,异质合作” 课堂教学模式的途径、方法和评价研究是以“生本理念”构建理想课堂的创新点。

(2)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创新。心理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先学后教,异质合作” 课堂教学模式。

(3)课题研究内容的创新。本课题否定“学生的学习以教师的教为主”的知识灌输式教学,把教师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把预习结果作为设计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把学生预习所呈现问题的解决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目标的达成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异质合作、讨论探究来解决,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参与知识的建构,并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主体。

(4)校本教研形式的创新。校本教研“1+1”、“磨研”、研训一体、VCT、“教科研活动月”等校本教研形式的创新,创新教学教研管理制度。

(5)创新班级文化建设。进行“A课间操+B兔子舞+C跑操等微格体艺”大课间改革,既发挥了各班团结协作精神,又在快乐中个性化地锻炼了身体,感受体艺文化的乐趣。

3.提升了教育质量

学校是省三级达标中学,高一年招生安排在10所一、二级达标高中后的第三批进行录取,但连续三年学校本科上线50%以上,本专上线90%以上。主要原因是学校因材施教,尊重异质学生的个性特长,开设适合他们发展的校本课程,以“教育质量为中心,体育艺术为两翼”为思路办学;扎实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加强校本教研和研修,优化课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能,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贯穿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先学后教,异质合作,启想议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课题和项目的实施以来得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科研部门的重视,目前,共有32家兄弟校、教科研部门和院校代表和28名特级教师、教授来校观摩指导;专家和领导们采用走课、预约听课和推门听课的形式深入课堂听课,一致肯定了 “先学后教,异质合作”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认为该课题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是有效课堂的有力体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变革,对推进福建省省教育改革项目《“先学后教,异质合作,启想议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5-0130-03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要求全体党员充分认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认真部署安排,扎实开展学习教育,进一步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每个党员,努力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要把“学”这个基础打牢。“学党规”,就要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严格按照党规行事用权,把握好共产党人为人处事的基准和底线。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该如何落实要求,做好“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归结到底还是要如何提高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在开展党员日常性教育工作中,研究生党员的组织生活内容日益形式化,形式陈旧化,很难真正让研究生党员在组织生活过程中达到不断学习和提高党性的目的。如何提高研究生党支部方面组织生活的有效性成为目前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一个现实的挑战[1],在研究生党员的培养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为探索提高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本研究从研究生党员和各学院研究生党务工作为突破口分别对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希望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研究。

二、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实证研究

(一)调查内容与调查对象

本研究针对某高校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分别在2016年5月和11月,对同一批调查对象,即200名研究生党员开展了两次问卷调查和座谈讨论,另邀请了10名研究生党务工作者以及10名教师党员进行了焦点小组讨论。

200名受调查研究生党员中,在性别方面,男生89人,占44.5%,女性111人,占55.5%;专业方面,理工科85人,占42.5%,人文学科46人,占23%,医学69人,占34.5%;政治面貌方面,正式党员159人,占79.5%,预备党员41人,占20.5%;10名研究生党务工作者分别由5名辅导员以及5名各学院党办专职人员组成;10名教师党员中包括教师支部书记4人,研究生导师4人,青年教师党员2人。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焦点小组讨论法。调查问卷经过预调查数据分析后定稿,第一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198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9%。第一次问卷内容主要针对研究生党支部M织生活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对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期待以及对改进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建议四个部分组成。通过对第一次调研问卷的分析,结合研究生党员,研究生党务工作者和教师党员共三场焦点小组讨论的结果,通过一个改善支部组织生活的方案,下发到各个参与研究的支部,并建议支部根据此方案开展一次组织生活。在此之后针对此改善方案发放第二次问卷200份,收回199份,回收率达99.5%,其中有效问卷为195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7.5%。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及期待研究。根据调研显示,目前研究生党支部在复旦大学组织生活记录系统运行后,研究生党支部除了极个别党支部外,基本都按要求保证至少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频率。其中108名调研对象(54.5%)表示他们的组织生活的频率为每月一次,65名调研对象(32.8%)表示他们的组织生活频率为每两周一次,更有11名调研对象(5.6%)表示他们组织生活的频率为小于每两周一次。而研究生党员在调查中也表示了,基本支持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会,有164名研究生(82.8%)选择了这一频率。(具体数据见图1)

从目前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时长来说,93名研究生(47.0%)表示目前组织生活一般时长为一小时到两小时以内,另有51名研究生党员表示(25.8%),其所在党支部每次组织活动时长差异较大,与内容有关。在谈到期待的组织生活时长时,150名研究生党员(75.8%)表示,希望组织生活时长能控制在一小时内。(具体数据见图2)

从目前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的多选调研中发现,目前研究生党支部主要组织生活形式包括讲座报告(92.4%)、座谈讨论(84.3%)以及实践服务(52.0%)。而研究生党员最期待的组织生活形式包括,外出考察(82.3%)、视频观摩(57.1%)以及实践服务(70.2%)。另外还有91名受调查研究生党员(46.0%)表示希望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能够更加灵活和多样,应该更多结合学生特点开展组织生活,特别有人提到了应该结合当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背景,加强能力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新时代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具体数据见图3)

从目前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的多选调研中发现,目前研究生党支部主要组织生活内容包括组织发展工作(100%)、时事政治学习(100%)、志愿服务(90.4%)、批评与自我批评(66.2%)以及经典理论学习(44.9%)。而研究生党员希望加强的组织生活形式包括时事政治学习(93.%)、志愿服务(78.3%)以及经典理论学习(54.0%)。另外还有109名受调查研究生党员(55.1%)表示希望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包括与学术相结合等。(具体数据见图4)

2.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存问题分析。根据第一轮问卷调研分析出当前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研究生党员,研究生党务工作者和教师党员共三场焦点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了当前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现存问题分析。通过调研和座谈,发现了几个有趣的想象,具体如下。

第一,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对于当前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不同认知情况。在焦点访谈中,包括所有研究生相关党务工作老师以及教师党员都表达了当前学生党员对于党史相关理论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大多数学生党员应该加强对党史理论的学习。研究生党支部应该更多地组织经典理论的学习。而研究生党员表示,当前党支部进行的以经典理论学习为内容的组织生活普遍效果较差,读书会等形式在学生党员中教育效果有限,而应该通过学习时事政治来加强自身党性。关于经典理论学习应该作为党员自我学习的一部分,不应该占据组织生活的主要时间。

关于组织生活时长,教师党员们普遍认为,要超过一小时以上的组织生活才能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而非变成走过场的形式。而不少研究生党员认为,当前有效性最强的组织生活在一小时左右,一般超过一个半小时的组织生活,其有效性就明显降低。因此一小时左右的组织生活长度是两者相对都可以接受的组织生活时长。

第二,在讨论中,有些问题也得到了学生党员和教工党员的共识,最显著的就是要针对研究生党员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在这过程中,学生党员强调了利用有效的组织生活形式来增强研究生党员对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主动性;而教工党员也强调了,在创新组织生活形式调动研究生党员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也要防止组织生活的内容肤浅化,不能使学生党员在组织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学习。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提出,本研究小组也对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改善提出了一个结合现况和需求的改善建议,供支部组织生活参考。建议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组织生活的时长控制在1小时左右。二是结合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开展形式生动的党史理论学习。(建议形式:党史知识竞赛)。三是加强网络,特别是新媒体平台的利用,以加强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四是做好每次组织生活前的调研和完成后的总结工作。本研究小组提议参与本次调研的党支部在半年内,根据以上一些建议开展一次或者多次组织生活。

第三,使用建议后,组织生活满意度调查。根据研究小组给的建议,参加调研的17个党支部分别开展了包括6次党史知识竞赛,2次红色定向,1次app平台党史阅读,9次线上平台党史学习等形式的组织生活。其中除红色定向外,组织生活的时间都控制在一小时左右。本研究小组于11月对于根据建议调整前后的组织生活的有效性的满意度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发现:研究生党员对于组织生活有效性的满意度由84人(42.4%)上升到了150人(76.9%),不满意的人数从65人(32.8%)下降到了28人(14.4%)。说明本次研究给予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建议确实发挥了作用。(具体数据见图5)

三、增强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尽管这次研究中,我们对各支部的组织生活给予了一定建议,并且得到了较好的实践证实。但是对于当下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研究应当从一个全方位的角度进行更全面的对策研究来增强提高整体的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长期有效性,而非一次性特定内容的组织生活。具体对策如下。

(一)发挥研究生党员自身主动性,注重组织生活的育人功能

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与党员有直接的关系[2]。组织生活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组织生活教育好党员,管理好党员,培养好党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施党内监督,使党员保持先进性,从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现在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所存在的问题,探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研究生党员本身对党的组织生活认识不足,主体意识较为薄弱,缺乏组织和参与组织生活的主动性有关[3]。因此,要注重组织生活其本身的育人功能,要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在党组织生活过程中充分调动党员的参与意识,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组织生活的质量,提高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因此也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应该对每次组织生活做好全程设计,包括组织生活前的组织和组织生活后党员的反馈,这都是提高研究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主体地位的有效手段。

(二)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势在必行

目前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中有三类有效性较低的组织生活类型,分别是第一类:“有组织无活动”。组织生活内容单调,比如以组织发展工作性质的组织生活,以党员发展、转正、确立积极分子等的组织生活。在这类组织生活中,研究生党员普遍反映感觉比较无法投入积极性。第二类:“有活动无主题”。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尽管组织生活定期开展,但是对于每次组织生活的主题、目标和内容等方面都缺乏精心的设计和考量。第三类:“有主题无讨论”:组织生活缺乏互动性。有些组织生活尽管也策划组织了,但是由于大多数研究生党支部的书记仍由研究生党员担任,其本身的阅历和理论内涵也限制了其对组织生活的有效组织。有些组织生活就会浮光掠影,不能引导党员深入探讨相关主题,无法发挥组织生活应有的育人功能。因此要提高组织生活的有效性,必须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内容[4]。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指导,其实也为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内容构建和形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是贴近实际。结合研究生党员的实际需求和切身关心的问题或焦点,精心设计组织生活主题、互动时间和内容,在形式上改变传统的灌输,应结合实际热点问题利用引导主题讨论、辩论的形式,从而调动研究生党员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二是贴近生活。可通过形式更为多样的组织生活,扩大组织生活的外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促使学生党员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三是贴近大学生。可利用研究生群体喜于接受、乐于接受的网上支部讨论、网上答题,创建网络教育基地,促进组织生活的实效性[5]。

(三)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于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指导

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还应进一步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于研究生党支部的指导工作。鉴于研究生党员普遍党龄不长,对党的相关问题认识不够深入,上级党组织可以指派特定人员参与指导研究生组织生活,不但把握大方向,也可以说帮助研究生在组织生活过程中加强讨论内容,挖掘组织生活的育人深意。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特点,研究生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需要不断创新,这也需要上级党组织在经费保障上给予一定支持来提供创新的后勤保障。因此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提高,和其所在的上级党组织给予的关心力度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应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把研究生党组织的建设和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只有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6],创新工作思路和做法,才能做好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吕婷婷.浅议如何提高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的有效性[J].大学教育,2014(6):115-116.

[2]夏斯云,郭茜,朱w.增强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思路创新和路径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3(5):62-66.

[3]华国栋.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组织策略[J].理论观察,2014(1):136-137.

[4]谭秀环.提高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的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7):34-35.

研究性学习建议范文第5篇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行动早、部署快。7月27日上午,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迅速传达学习市委、县委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和市委、县委主要领导讲话精神,成立林场“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计划和学习研讨计划等内容。7月27日下午,召开全场干职工动员会,部署“优环境、促发展”大讨论活动。

(二)工作细、步骤紧。一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场干职工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撰写心得体会,做交流发言;召开“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专题研讨会。深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和有关条文法规,班子成员围绕上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交流发言,推动干部守规矩、知敬畏、守底线,做到令行禁止。二是营造宣传氛围。在办公楼一楼外墙处设立“加速环境优化、提升发展活力”宣传栏,运用场部办公楼电子显示屏不间断滚动显示宣传标语,并通过场部广播循环播放大讨论活动宣传内容,为林场开展好大讨论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三是组织学习研讨。积极开展各类学习活动,精心组织学习研讨。通过党委会、党委中心组学习会和机关支部“党员学习议事日”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截止目前共组织了6次集中学习、5次专题研讨会。四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增强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大讨论活动的实效性,本着深入调查研究、精准查找问题、切实推动“优环境、促发展”的目的,领导班子成员结合林场实际情况和职责分工,精心选定5个调研主题,通过下基层摸清情况脉络,找准问题症结,制定解决举措,形成调研报告5篇。结合林场班子查摆出的问题清单,分析研判问题并研究制定可行措施,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的有力抓手。五是多渠道征求意见建议。通过张贴征求意见建议公告、设立征集意见箱和发放征求意见建议函等方式广泛征求县委部门、县直单位、林场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截止目前收回意见建议函67份,收集到意见建议2条,已分别纳入林场班子问题整改清单进行整改。六是通过查摆找问题。紧扣活动主题,按照“不回避、不遮掩、不畏惧”的要求,深入查找党委在“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环境”等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林场班子共查摆出8个问题,均明确了整改措施、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限进行整改,目前8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销号处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习不深、不细、不够全面,学习的覆盖面还不够,学习方式上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二是调查研究有待再深入,调研报告质量还有待提升。三是征求意见还不够广泛,没有充分调动林场职工群众提意见建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工作成效及下一步打算

(一)思想教育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是以“学习强县”为抓手,弘扬“赶考”精神,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关键环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党的领导,带好班子队伍。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三是强化日常提醒,做好同级监督。视严管为厚爱,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发现错误苗头及时谈话提醒、约谈批评。

(二)林场工作得到进一步推进。一是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切实把正气树起来,把规矩立起来,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二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主动对接县生态工业园,全力打造客商栖居地,着力营造亲商、安商的营商环境。三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巡山护林,严防森林火灾,严查乱伐、盗伐、盗猎等破坏森林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以发展森林旅游、建设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场外造林、百场百业为主攻项目,走好“两山”转化的道路。四是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定期组织林场干部职工对场部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清扫保洁、修剪苗木、拆除违章建筑、新建公厕、安装路灯,重点打造村民组新农村点建设。五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对外委托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商招商,开拓文化、医养、健康、旅游等市场;对内委托湖南远风旅行社管理资产,以优质的自然环境吸纳游客,做旺旅游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