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绿色化学的核心

高中绿色化学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绿色化学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绿色化学的核心

高中绿色化学的核心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在经济高速增长,能源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在全国十省市试行了绿色GDP核算,发现存在着核算资料缺乏、环境损耗难以量化等不利因素,既而转向绿色会计、单位GDP能耗等.本文丰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做了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能源与资源的浪费严重,环境问题突出。以此,中国开展了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试图测算出环境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在经济增长中计人环境成本,从而提倡更为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6年,英国《金融时报》有关《中国放弃“绿色GDP”计划》的报道,对此,国家统计局则表示先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实物测算方面,暂时不做价值的估算,作为需要给出一个数字的绿色GDP,现在确实难以实现。并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绿色会计”作为绿色GDP的替代方式。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就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做一研究。

1.绿色会计、绿色GDP、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内涵

1.1绿色会计及主要内容

绿色会计的研究始于本世纪70年代早期,最为突出的是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政府间专家工作小组在连续几次的会议上讨论过绿色会计问题,并建议各国研究相关的准则。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达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绿色会计突出核算企业自然环境成本,在提高企业自身直接效益的同时,更注重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全面监督反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其基础内容可分为三部分:自然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污染成本;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及产生的社会环境代价评估,同时包括对国家经济发展宏观决策的评估。其区别于传统会计的显著特点是增加了自然环境内容,特别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由于与自然环境关系复杂,考虑到目前的绿色会计核算技术方法的可操作性,其核算对象主要是:绿色成本,包括自然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支出等;绿色收入,包括自然资源收人、环境污染收人、资源环境保护收人等;绿色会计收益包括资源环境收益、绿色利润等。

1.2绿色会计的核算方法

绿色会计的确认计量是将涉及自然环境的经济业务也作为会计要素,经过辨认确定其数量、价格,加以正式记录并人会计报表的过程。价值计量公式简列如下:

现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总用户价值=现实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自然资产价值=总用户价值+存在使用价值

其中:间接使用价值、未来使用价值和存在使用价值又是自然资产价值计量中最困难的内容,需要借助于价格替代法、支付意愿法、接受意原法等。确实难以计量的环境污染,可用数学模型适当测算估计量化。

1.3绿色GDP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传统的GDP核算一方面没有扣减环境降级成本,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投资活动,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环境保护支出就越多,GDP也就越大。绿色GDP就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是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后的国内生产总值;从概念来理解,绿色GDP是建立在GDP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指标;从核算方法上看,绿色GDP是在传统GDP核算的基础之上,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纳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因此,绿色GDP并非一种全新的概念,也不是对传统GDP的颠覆性变革。应该说,绿色GDP是一种对待人与自然的新态度,一种人类对以往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模式的反思。一般来说,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为虚拟成本,环境保护支出为实际成本,由于资源环境问题是非市场化的,没有明确的市场价格,这就给估算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带来很大的技术困难。可见,绿色GDP核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其核算方法还很不成熟,依旧处于探索过程之中。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就是在现有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将经济活动中的自然资源耗减成本与环境污染代价予以扣除,进行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形成一套能够描述资源环境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提供资源环境核算数据的核算体系,亦称为资源环境综合核算体系(SEEA)。

如同,GDP是传统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绿色GDP则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

2.切实推苛侧录色会计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绿色GDP核算提供坚实基础

高中绿色化学的核心范文第2篇

一、倡导绿色会计核算,建立全方位环保体系

中国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急需绿色会计核算与绿色审计监督(简称绿色核算监督)。在中国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实行绿色循环经济的体系保障,是构建全方位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进行节能降耗的绿色核算,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真实绿色财富的绿色审计监督,才能防止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实现绿色GDP增长,才能确保我国循环经济核算战略的实施。绿色核算监督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经济核算监督,是一种循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环境清洁生产有机结合的良性循环发展核算监督,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绿色核算监督内涵广博,包括绿色统计、绿色GDP、绿色会计、绿色审计、绿色融资、绿色资本、绿色税收……等核算监督。绿色核算监督已成为现今国内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主流。中国总会计师杂志社刘丽君社长在《肩负媒体职责倡导绿色核算》中指出,绿色GDP核算呼唤催生了我国绿色会计核算的发展,已在我国刮起了一股绿色会计风。《中国总会计师》杂志作为中国一级财会类杂志,肩负媒体的光荣职责,早在2003年创刊第一期就推出了关于绿色会计的文章,介绍我国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核算理念;倡议媒体进一步加强对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宣传;普及绿色经济知识;报道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学术成果;探索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的发展方略。为绿色核算和绿色会计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升全社会对绿色GDP核算和绿色会计的认同,推动中国绿色会计事业的发展。

二、自然资本核算观

自然资本是认识环境和环境环保的一个新视角,环境是一种具有很大价值的资产,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然资本。将自然资本计价明确纳入资源环境与绿色核算体系中是绿色核算监督的重点与难点。把自然资本纳入资源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的观点,首先来自《中国21世纪议程》中的“自然资本”和环境是自然资本来源的观点。世界银行于1995年首次引用了“自然资本”概念,公布了“扩展的财富”指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全球或区域发展的新指标。扩展的财富中包含了自然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大要素。而由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构成的自然资本的涵义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第二层是由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生命系统;第三层是自然资源和生命系统构成的能够给人类和全部生命系统提供服务的生态系统。因此,自然资本核算观也就是概括了为支持生命系统的生态系统的总和的绿色核算观,也就说自然资本是有价值的,要把自然资本纳入资源环境经济核算观。

三、“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

现行的GDP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没有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因而无法真实地评价经济增长趋势及社会财富积累。该体系还助长了一些地区为追求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过度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并从根本上动摇了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为克服传统GDP核算体系的缺陷,应对目前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利用全新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替代传统GDP核算体系已经逐步成为一种共识。在中科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绿色GDP扣减核算法的基础上,环保专家钟定胜提出了运用“可持续、效用衡量、横向可比、数据采集”四大原则进行社会总效用衡量的“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备受人们关注。该方法针对国民经济生产中每个可能造成环境生态损害的环节都采取了虚拟环境修复措施进行弥补,因此它核算的是净社会总效用的增加情况。由于引入了社会平均治理费用来计算虚拟环境修复部门的修复费用计量核算,因此,这个核算方法不仅操作上简便易行,而且数值核算上相当稳定,基本满足数据可获得性原则和横向可比性原则,同时它又能从整体上较为准确地反映全社会经济福利的真实产出状况,可称谓真实可信的“零排放”绿色GDP核算法。

四、宏观环境会计

宏观环境会计是以国家为核算主体,利用会计核算的原理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结果,对一国经济活动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使用、消耗)进行货币(辅以实物)核算。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耿建新教授与宏亮博士从宏观环境会计概念出发提出自然资源耗减估价方法进行案例分析,使入耳目一新。他们用自然资产的价值,使用未来净收入的现值估价的现值法、使用者成本补偿视同资源耗减的使用者成本法、自然资产的租金净价格法、推导出全新自然资源耗减的估价公式。把此公式运用于煤炭行业的上市公司“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火股份”)及石油天然所行业上市公司“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辽河油田”),具体的资源耗减估价之中,这种对自然资源耗减估值方法的适用性与可行性进行探索性的实证研究在我国尚属首例。

五、森林资产会计核算

多年来森林资源的长期无偿使用乱砍滥伐造成森林锐减,生态失衡水土流失,物种减少洪水泛滥引人关注。实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进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是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林业内部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森林资产管理”的实质就是实行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管理,是细化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理顺林业产权管理制度、适应中国“国情”的对森林实行的科学管理。四川省林业厅财务处退休干部陶仁川的《森林资产会计》观点鲜明务实,是对森林资产“公允价值”核算方法的重大突破,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成为可能。“以讦估促进核算”的方法(即:市场价或公允价值核算),解决了森林绿色会计核算计量难题。其核心是以产权单位(即国有、非国有林业企事业)的森林资产,经首次评估确认其价值量(即清产核资),以后按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即生长率)来计算增值额,该方法无论理论上、具体操作方法上都有了根本性突破。

六、绿色会计应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公司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考虑自然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空气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全球气候遭到改变,将直接危及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必将引起了会计领域的一次绿色革命。通过对环境会计在公司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分析,将环境活动纳入公司会计核算体系,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手段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披露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公司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已成为大势所趋。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郝冀认为,绿色会计核算应用能达到此目的:实现环境投资核算可以帮助其降低经营成本,避免未来的环境负债,提升公司绿色产品商誉,增加企业绿色利润及社会环境效益。绿色会计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它所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极其复杂,它的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物流运动,即从环境资源的形成、获取,到环境资源的开发创新的整个过程;它的直接对象是环境资源的价值运动,即环境资源价值、环境资源的耗费、环境资源损失、环境资源成本、环境资源的经营开发收入、绿色收入和绿色利润等。

七、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是人类生命力的象征,“绿色”是21世纪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代表色,“绿色”以生态及环境的代名词深入人心,向一切旧传统经济观念发起了绿色文明挑战。为全面加强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课题研究,特提出绿色核算研究倡议。

1.倡议在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专业委员学会的领导下成立“环境会计研究课题组”,率先组织热心于绿色核算与监督研究的专家学者,与环保专家密切合作,共同携手开创中国绿色核算研究新局面。

2.倡议树立绿色GDP科学发展观,积极为会计法及注册会计师法修改工作建言献策,建议增加绿色会计及绿色审计内容。

3.倡议开展中国绿色核算与监督信息电算化研究。为严格执行环境评价法,开展企业IS014000环境认证、绿色会计核算、绿色审计监督工作服务,争做构建中国和谐社会的促进派。

4.开展企业环境报告披露制度研究。将争创资源低消耗、污染零排放的绿色企业的绿色核算调研列为首要研究课题;

高中绿色化学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 绿色食品 龙头企业 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高。在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背景下,人们的文化生活也逐渐的丰富,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并且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去也在逐渐的提高。所以,绿色食品作为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个概念,正在逐渐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习惯。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绿开发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地区,在黑龙江地区以及全国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如何增强黑龙江垦区的绿色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得绿色食品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了当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发展的优势

对于黑龙江垦区来讲,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最大优势就是地理和气候方面的优势。黑龙江垦区位处我国的东北地区,在我国著名的黑土带上,这一片黑土地区土质优良,肥力突出,是发展农业的一个最好的地区。黑龙江的垦区作为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区,开发的时间相对比较晚。这样的话就使得垦区内部无论是在水资源还是在土地资源以及生物资源等方面,与其他发展农业的地区相比有很大的优势,生态环境保存比较完整,地理位置优越,就使得黑龙江的垦区成为了当前我国发展绿色农业最为理想的地区之一。

同时,黑龙江垦区内部土地广阔,地处在广袤的东北平原上,有多大200多万公顷的土地供使用,同时在山林以及草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天然优势,地区内部的自然资源丰富,不仅仅有享誉全国的东北人参、貂皮、鹿茸等产物,在垦区内部的动物资源和植物资源储备也是很大的。有很多种珍贵的动植物资源。同时,东北垦区的其后条件比较优越,地处在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内,光照时间比较长,季节分化分明,这样的其后极其适合豆类作物以及谷物等作物的生长。

二、增强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垦区内部新型的绿色食品企业有很多,并且近年来随着垦区内部的绿色食品产业不断的深化,垦区的绿色食品产业也在逐渐的发展,并且企业大量的出现。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企业来讲,其核心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本身的创新能力。企业只有在市场的发展中不断的创新生产技术和发展思路,企业才能够构建起更好地核心竞争力,这样的话才能够有效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应对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所以,对于垦区内部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来讲,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才是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的核心所在。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才是关键所在。比如,完达山集团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方面,紧紧地抓住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作为突破点,在与国内外多个著名高校合作的基础上,完善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得企业本身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这样就有效的促进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占有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不断的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2)注重企业品牌化发展。企业的品牌本身就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经营所积累下来的企业宝贵财富。我们对很多国际知名的企业品牌有有所了解,不管是可口可乐还是微软,不管是路易斯威登还是联想,这些企业经过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所积累下来的企业品牌效应,真正的使得企业本身成为了行业内部的巨无霸。而垦区内部的绿色食品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尤其是针对那些龙头企业来讲,积累企业文化,积淀企业成长历史,将企业的品牌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企业保证其核心竞争力,保证市场竞争中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才能够使得企业保持比较高的企业顾客忠诚度,有了顾客的忠实度,才能够使得企业本身在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而这就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所积累的企业品牌优势。同时,通过企业品牌优势的维持和进一步强化,企业才能够不断的保持其核心的竞争力。当前垦区最大的品牌就是北大荒,这不仅仅是垦区的品牌所在,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所在,但是要想发展好垦区内部的企业品牌,就需要我们通过良好的企业运作和完美的企业形象来实现。

(3)创新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优秀的管理体系和经营价值观,这是企业的核心所在,也是能够有效的凝聚企业本身的员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所在。企业的文化发应在企业的管理中,就是企业本身管理体系的科学化和现代化,而反映在企业的员工层面上,就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员工所反映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垦区内部,以完达山集团作为例子,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文化内涵,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的确立了“把生命作为第一股本投入到完达山的事业中去”的企业文化,从而在跟本身促进了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发展。

三、结语

本文只是对垦区内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简单的总结和概括,总体来讲除了上述的几点发展策略之外,笔者认为垦区内部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还需要在企业的规模方面以及企业的信息化经营管理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要通过比较完善的资本运作,构建起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以及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等完善企业的内在核心竞争力。只有在以上的诸多方面上做好,才能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保持比较好的前进动力,也能够在市场中占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从而推荐企业能够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谷强平,李玉凤,赵海燕,增强黑龙江垦区绿色食品企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

[2]綦颖,吕杰,董凤丽,关于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

[3]齐秀辉,侯颖,杨耀鹏,徐国志,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营销规划[J].经营与管理,2008.

[4]王陟,崔斌伟,2009年广东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力争增长30%[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9.

高中绿色化学的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宏观环境会计 绿色GDP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了中国人所熟知的一个概念,“绿色GDP”也为广大理论与实务工作者所认可。但“可持续发展”与“绿色GDP”往往流于形式,未给经济活动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中国经济在保持连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仍在加大。

宏观环境会计体系主要进行资源环境与“绿色GDP”的核算,但此体系目前尚不成熟,许多问题仍充满争议,甚至对于是否应该去计算“绿色GDP”也存在疑问。因而完善宏观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并纳入经济决策与政策,使这一体系能够真正为实践所接受,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宏观环境会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关于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定位问题

联合国等五大组织编制的“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手册中,强调了与SNA(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联系,尽力使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能与SNA中心核算框架相协调,使之成为SNA核算模型的一个卫星体系。正是强调与传统核算体系的一致性,使SEEA在建立之初就打上了市场的烙印,从核算对象、核算内容、核算方法,到环境资产定义、资源耗减与环境退化的估价到绿色GDP的计算,基本上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种卫星体系安排模式与市场化原则设计,便于与中心核算框架相衔接,易于理解,核算数据具有很强的可靠性,但同时也限制了SEEA进一步的深化与发展,成了SEEA的一大缺陷。

对于我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说,笔者认为,设立一套独立的宏观环境会计体系更为合适。从数据来看,编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大部分数据来源于环境统计资料,核算中有相对独立的信息来源系统,具有开展独立核算、自成体系的条件;设置独立的核算体系,便于多部门协作,避免由于编制者专业背景与核算偏好的影响,使核算体系推动中立性;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实践来看,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经济发展中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格局,同时生态破坏与生态多样性损失也非常严重,仅仅利用市场估价原则,许多环境成本无法体现,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绿色GDP”的定位问题

一般认为,绿色GDP=GDP-资源耗减成本-环境损失成本。这种观点也被带入到我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之中,在计算EDP这一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最终指标时,是用GDP进行调整的。

实际上,“绿色GDP”仅是一个一般对绿色国民经济指标的称呼,在SEEA中也常常在一般意义上使用“绿色GDP”(Green GDP)概念,但真正的“绿色GDP”是经环境调整的NDP(EDP)。主要原因是对自然资产采取了资本化对待与核算,即所谓的“自然资本”。由地下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资源等构成的生态资本与生产性固定资本被并列作为一国总资本存量,固定资本使用会产生消耗,而自然资本的使用也会发生耗减,所以真实的国内产出EDP(即绿色NDP)为:EDP=GDP-固定资本消耗-自然资本消耗。

用GDP扣除资源耗减与环境成本而得到的绿色GDP违背了SEEA核算的理论基础与初衷,同时也会淡化自然资本消耗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负面作用。

如某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0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为2000亿元,自然资本消耗为2000亿元,则:

NDP=10000-2000=8000亿元

“绿色GDP”=10000-2000=8000亿元……………(1)

“EDP”=10000-2000-2000=6000亿元……………(2)

按(1)式的算法,该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为20%(2000/10000),按(2)式的算法,该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成本为25%(2000/8000)。

从国际实践来看,大部分国家(如德国、瑞典、韩国、日本等)都使用了“绿色NDP”的概念。因而,在设计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指标时,应充分考虑与国际协调一致性,作好“绿色GDP”的定位问题。

关于自然资源耗减及其估价方法问题

联合国SEEA核算手册与各国宏观环境会计研究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自然资源耗减的估价方法,这些方法主要针对一国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地下资源,如石油、煤炭、矿藏等。从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看,对资源耗减的核算强调度相对不足,不利于促进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制度的创新。因而,目前强调资源耗减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在自然资源,特别是可耗竭资源的估价方法上,主要有净价格法与使用者成本法两种方法。净价格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使用者成本法则相对复杂。前者的使用有严格的假设条件(资源价格会上升,而且每年的增长率等于资源企业的报酬率),这个假设条件在现实中很难满足,它夸大了资源耗减的数额,不承认自然资本本身存在回报,在理论上很难成立。后者遵循了严格的自然资本理论,认为自然资本即有耗减,又有正常的回报,并对这二者的比例采用建模的方法进行划分,符合现实情况。由于使用者成本法的使用,整个SEEA核算体系前后逻辑一致,理论严谨,很好的解决了自然资源的耗减估价问题。

对这两种方法的选择,主要是在实用性与理论完美性之间的选择,不存在绝对的孰优孰劣。核算中不管采用哪种估价方法,都需要取得比较详实的自然资源的收益与成本资料,所以估价方法的核心问题是核算资料取得问题,是资料取得的真实、可靠和准确性问题。

关于环境成本、生态破坏成本计量问题

关于环境成本与生态破坏成本的计量问题是SEEA中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环境退化成本的估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维护成本法,二是污染损失计量法。第一种方法可以直接利用污染治理单位实际发生的治理成本,可按污染物类别分别计算其环境成本,并归集到产生污染的各个部门,易与目前的统计口径相衔接,在外部成本内部化上具有明显优势,数据可信度高,但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默认污染治理成本与污染排放造成的损失相等,明显与现实不符。第二种方法需要应用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确定污染排放对排放地产生影响的货币价值,如对生产力、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这种方法理论上比较完美,与污染损失的现实情况相符,但其测算方法复杂、数据要求量大,但结果却不具有可验证性,而且存在一定的争议。对于我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来说,采用基于成本的方法可能更具有地区间的可比性,采用基于损害的估价方法可能更能反映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地区尽量采用基于损害的估价方法,同时以基于成本的估价方法作为辅助与补充。

完善我国宏观环境会计的对策与建议

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完整体系的建立与应用还面临诸多挑战,我国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应借鉴国际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与经验,结合我国资源、环境与生态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大胆探索。从目前来说,发展与完善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借鉴国际上绿色核算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1980年以来,国际上广泛开展了环境核算的研究的探索实践,即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环境经济核算理论方法的研究,也有各国环境核算的实践。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先后推出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SEEA)的三个版本,其理论方法日渐成熟,环境的覆盖面也在不断加大,成为我国发展与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宝贵参考资料。为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也有必要了解不同国家开展环境经济核算的经验,国际范围内的环境核算实践各有特点,有些案例值得借鉴。

完善绿色核算相关的制度法规

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尚没有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突破性,除了绿色GDP核算技术与方法的复杂性之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与绿色GDP核算的相关法规制度安排还基本空白。虽然我国有关环境方面的法规很多,但这些法规、政策在有关绿色GDP核算或环境经济核算方面较少甚至为空白。随着绿色GDP核算的开展与深入进行,需要有相关的法规与制度与之相配套,为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绿色GDP核算制度的实施政策、企业环境会计环境核算相关制度与准则建设、环境审计制度、绿色GDP与干部政绩考核制度等都需要建立或完善。另外,我国环境资源统计工作的部门尚不明确,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有关的环境统计规划、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还未建立,数据出自多个部门,相互的协调性差,数据的连续性不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中对数据的可利用性较低。对于统计制度建设来说,当务之急是建立与绿色核算相适应的资源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是实现绿色核算顺利开展并不断完善与形成制度化的切实保障。

构建绿色核算的统一工作平台

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不但涉及到传统的统计核算部门,更涉及到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能源管理有关的部门,如环境、水利、能源、城建、科技、土地、矿产、林业、农业、海洋、财政等管理与业务部门,所以有必要在核算实施中成立统一的协调机构,在国家核算层面上以成立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统一成立的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基础信息的提供上,也应统一协调,在国家统一的资源环境统计制度的约束下,成立由环境资源各相关部门组成的环境统计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保证绿色核算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资料。在地方绿色GDP核算工作中,也应由地方政府部门牵头,成立地方政府一级的核算组织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与业务骨干,构建统一的工作平台。

宏观环境会计学一项跨学科的领域,除了主要进行核算的政府机构实践部门外,一些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环境经济、环境会计学的研究机构应当介入理论研究中,加强学科的交流,协作开展研究,配合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开展。

明确宏观环境会计未来的研究重点

根据目前国际上宏观环境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的进展,以及我国宏观环境核算开展问题与实际需要,我国宏观环境会计未来的研究重点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自然资源耗减的进一步研究,使自然资源耗减建立在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并使耗减成本落到实处;二是要促进环境成本估值的模型化、标准化,为了统一全国的绿色核算工作,有必要形成模型化、标准化的评估方法,增强其普遍适用性;三是进一步开展生态破坏成本的研究,使其成果能够应用于核算实践领域之中;四是实现绿色GDP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的衔接问题;五是研究以绿色核算工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开展的方式与途径。

参考文献:

高中绿色化学的核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GDP核算 SNA 资源耗减 环境降级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46-02

当今世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化危机之一。然而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却没有立足于可持续发展视角,重经济增长,轻人类发展。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核心的指标是GDP,然而“传统GDP对于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的发展成本、经济增长方式和为此所付出的代价、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社会财富的积聚和社会分配、社会公正等问题无能为力”。因此能够将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涵盖其内,能代表国民经济增长净正效应的绿色GDP核算在国内外达成一致共识。对我国而言,基于绿色GDP的核算不仅可以作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依据,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手段,同时还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绿色GDP核算的现实背景

1.我国经济“高速低质”的发展模式。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按照“可持续指数”排名,中国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测算,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依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超前透支获得的。之所以出现差异如此悬殊,与GDP构成有很大关系。消费、投资、出口净额等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但我国长期以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当2008年金融危机使外贸状况恶化时,投资成为保证经济增长的主因。由于缺乏资源环保机制和法规的有效监控约束,投资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加速了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然这与“唯GDP至上”的政绩考核机制也关系密切。

2.我国社会目标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为关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我国GDP告诉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能”的粗放型经济作为支撑,不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违背了“代际公平”的原则。因此应当转变增长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粗放式转为“资源1-产品1-资源2-产品2”集约式的循环经济模式。

3.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局限。GDP作为一个国家社会财富总量的参考系,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形势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它只考虑了经济活动的经济性属性却忽视了其社会性属性,未能体现出自然资源与环境对经济活动的贡献,将资源和环境视为游离于经济过程之外的自然因素。

如图1所示,现行GDP核算只考虑资源的开采成本,忽略了资源的使用成本和环境成本,导致资源环境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并虚增了GDP。经过图1所示传导机制,最终加速了资源耗竭和环境降级。

绿色GDP是指现有GDP扣除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后的余额,是将资源和环境纳入经济活动后对真实国民财富的科学计量和客观反映。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绿色GDP核算成为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热点。

二、绿色GDP核算发展脉络

1.国外关于绿色GDP核算及应用的研究。国外关于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各学者基于不同视角提出了相应核算指标,197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可以采用“生态需求指标”(Index of ecological irement,ERI)来定量研究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1972年,托宾(James Tobin)和诺德豪斯(William Narwhals)在其净经济福利指标(Net Economic Welfare)中考虑到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特征,指出应当将环境污染导致的福利损失从总福利中扣除,并以此对GDP进行调整修正;1990年戴利(Herman Daly)和科布(John B.Cobb)提出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利用“可持续收入”来测算福利,其实质已经接近绿色GDP的内涵。

从应用层面来看,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为绿色GDP核算体系确立提供了方向和原则;1993年联合国推出了改进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及其附属账户体系(SEEE),该体系“既可以将核心账户中没有反映的资源环境内容在附属账户中给予充分反映,又可以使SNA核心账户的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历史对比,也有利于各国实践SNA的持续性”;2003年联合国、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正式出版《SEEE2003》,作为对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正。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包括美、德、法、加、挪等在内的10余个国家初步建立并尝试编制绿色GDP核算体系。

2.国内关于绿色GDP核算及应用的研究。我国理论界对绿色GDP核算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研究,为我国绿色GDP的应用提供借鉴参考,如周龙(2010)《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一文中对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菲律宾、哥伦比亚等国绿色GDP核算体系进行了论述;二是基于核算方法技术的探讨,如牛芳兵(2011)《绿色GDP与环境成本核算研究》一文主要内容即对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讨;三是基于某区域的绿色GDP核算,为区域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如陈铁华(2007)《江苏省绿色GDP的核算及应用研究》和张婧、朱国伟、姚海燕(2007)《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绿色GDP核算―――以江苏省为例》。

从应用层面来看,2004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统计局在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论证会上论证通过《中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和《基于环境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框架》,这意味着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

三、绿色GDP核算存在问题及注意事项

1.我国绿色GDP核算存在问题。绿色GDP核算是一个外延和内涵存有争议、横跨多个学科领域的世界性课题,就我国而言,对于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研究还不成熟,大部分研究属于跟踪国际最新成果,然后联系我国现状进行分析;我国已经在部分地区开展绿色GDP核算试点,并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但距离形成一整套系统化、规范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适性的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全国范围的资源环境信息数据库尚未建立起来,对特定资源核算的具体技术方法也未达成共识。另外,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和发展权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将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可以预见中国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实施将是一个逐步探索、逐步规范的漫长过程。具体而言,我国绿色GDP核算存在如下问题:

(1)就市场层面而言,环境和资源的产权划分不明晰,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估价困难。当前我国资源环境产权多属于公共产权,资源环境消费的竞争性、排他性及有偿性较弱,一直以来资源环境的价格与其内在价值间存在着较大的背离。另外,由于污染具有“流动性”“全球性”的特征,对资源、环境损失的核算难以确定合适的归属范围,这使得产权界定变得困难。

(2)就制度层面而言,首先,唯GDP至上的政绩观,增加了绿色GDP核算的实施难度。单纯以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指标,会使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相脱节,因此,一方面,要将绿色GDP纳入经济社会综合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必须变革现有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其次,具体法规和制度建设还不健全,我国已经在战略层次(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两型”社会等)上做出了部署,但在战术、策略层次方面,与绿色GDP核算相关的资源环境统计规划、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还未到位。

(3)就核算数据及核算技术层面而言,问题包括:第一,我国缺乏核算基础资料的数据库,难以对基本资源价格和环境保护治理成本等进行科学准确的厘定;第二,环境要素、自然损耗量的估价方法和技术缺乏统一的标准,这影响结论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也使得核算方式外部效用(普适性)方面欠佳;第三,我国现行核算体系“重实物量核算,轻价值量核算;重人造资本核算,轻自然资本核算”,要实现观念和行为的转变,还需一段较长过程。

(4)其它层面问题还包括:资源环境损失的滞后性问题;国际上没有成功经验可资借鉴;代际间的不公平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2.绿色GDP核算的两点说明。

首先,绿色GDP核算体系是对现行以GDP为核心内容的核算体系的补充而非替代。绿色GDP核算体系本质上是将资源、环境要素纳入到现行经济体系中,分析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的双向作用,目的是将资源、环境、经济综合考虑,正确客观的反映人类真实的经济活动成果。然而,GDP本身有着其内在的优良特性:基于真实的交易活动,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国际上统计口径一致,具有可比性;能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具有相关性。因此,GDP在核算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很难动摇。在联合国SEEA2003中,绿色GDP核算也仅仅作为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卫星体系而存在。

其次,绿色GDP核算体系较SNA有所改进,但并非尽善尽美,还有很大改进余地。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提升和生存质量的恶化,人类开始反思其经济活动的后果,最终将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进行内部化处理,即将资源、环境纳入经济活动过程予以测算和衡量。然而,受数据获取、产权界定、货币化计量、统计口径等条件限制,人力资本投资、幸福感、满意度等并没有囊括在绿色GDP核算体系之中。

四、绿色GDP应用对策探究

针对上述问题,在整理分析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如下对策。

1.市场层面:明晰资源、环境产权,建立健全资源的价格体系。建立一支由资深专家学者组成的资源、环境产权问题课题研究组,率先构建起我国资源环境产权状况的框架体系;通过建立试点,依据实际应用的经验教训不断修正,成立由政府官员、专家和企业家组成的论证委员会,论证通过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执行。

2.制度层面:首先,转变各级政府和官员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由追求“唯GDP至上”逐步转变为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综合可持续发展”,依此,促使其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内化为自觉加强污染治理、注重资源保护的切实行动;其次,宏观方面要加强环境资源的统计规章、制度建设,使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法可依,微观方面“要建立企业环境会计制度,奠定绿色GDP核算的微观基础”。再次,要完善环境资源统计指标体系和环境资源核算的核算方法,力求正确地反映环境资源变动的客观实际,使国民经济核算更能反映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3.核算数据及核算技术层面:首先,依据我国资源的赋存条件和特点,建立土地、矿产、森林、水、海洋五大资源和污染治理、生态建设两大环境的基础性数据库,搭建绿色GDP核算的基础平台;其次,针对我国资源环境的特点,确定全国范围具体、可操作性的核算技术方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同时大量深层次的矛盾也不断突显,绿色GDP核算体系,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提供了指南。虽然当前我国绿色GDP核算在经济、制度、数据和技术方法等层面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应用范围的拓宽,可以预见绿色GDP核算终将会在我国不断确立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德发.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研究[J].财经研究,2004(5)

2.张赞.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与环境质量的关系[J].财经科学,2006(2)

3.陈铁华.江苏省绿色GDP的核算及应用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7(11)

4.周龙.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D].中国地质大学,2010(11)

5.张婧,朱国伟,姚海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绿色GDP核算―――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3)

6.周珊珊.浅谈绿色GDP[J].理论探讨,2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