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体育论文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精选

高中体育论文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颁发的高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各项运动的能力。具体说来,在高中教育阶段,体育课的重点是田径,田径教学可以在让学生掌握田径基本知识和技巧的基础上增强耐力和敏捷性。除田径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教授体操、武术等项目。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高中生的反应能力、灵活性等。按照高中体育教学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对体育课程进行阶段性的分工。在高一年级的体育课上,应该是田径为主,让学生进行长短跑、跳远、跳高的基本训练,并适当增加跑跳运动的时间,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的情况。高二、高三年级,学生可以体操、武术等学习为主,在团体的训练中提高学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

二、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体育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社会压力之下,无论是从家长还是学校重视的还是学生的成绩,而体育课又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在很多学校看来,体育课成了浪费时间的鸡肋。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他们从小没有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在体育课上,他们关心的是能否出去玩一会儿,而具体到动作的要领和技巧,以及训练所需要的耐力和体力则是他们不关心和不想付出的。

(二)授课时间受到限制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高中都被认定为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因而忽视了体育锻炼。这种对于体育课的忽视表现出来就是体育课的时间不能够得到保证。因为有普九验收及上级部门的督促,高中的体育设施基本齐备,但在利用率上还有些欠缺。高中生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课业学习的任务非常繁重,体育课的授课时间受到了限制,教师不能展开系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是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跑一圈,一旦自由活动开始,学生不是去散步聊天,就是回到教室学习。

三、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几点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在如此尴尬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才能做出一点成绩,帮助学生有健康的身体来应付繁重的学习任务呢?

(一)要展开思想教育

学生不想动,不仅仅是因为懒,还因为他们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宣传和攻心战,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从长远来看,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在这一时期锻炼好身体,就不能为以后的人生之路铺设良好的地基;从眼前来看的话,身体动作的灵敏性和头脑的敏捷性是互为表里的,一个人身体动作越灵敏,他的反应能力也会越灵敏,动作越缓慢、笨拙,他的思维也会迟缓,适时的身体锻炼是必须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头脑的反应能力。所以,身体锻炼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会帮助学生提升大脑的反应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此外,体育锻炼是调节情绪的最好方式,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改变郁闷的心情,提升他们的快乐指数,还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情绪低落的深谷,让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学习不是一就而就的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需要坚韧的品质,学生可以通过身体锻炼来增强意志力,发挥拼搏奋进的精神。

(二)根据学生兴趣开设体育课程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高校体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体育教育观念僵化。教育的观念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方向和成败。而我国关于高校体育教育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出现脱节现象。体育教学仍然是“教”和“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决定学生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这种教学观念起到主导作用的是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情况,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可以说,思想观念的陈旧阻碍着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只需被动参与学习,很少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这也造成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的缺失。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中学生出于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环境。

(三)教学内容单调。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在安排课程内容时,根本不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要求,多是竞技类运动,并不适合多数根本不会参与或没有机会参与竞技的学生,课程设置不切实际。教学内容上只是单调的动作示范教学,缺乏灵活性,忽略了体育精神的传达,使体育学习成为一项无关紧要的任务,课程结束任务完成。这完全违背了“终身体育”的观念。

二、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应注意的几个侧重点

(一)转变教育认识观。高校体育教学,不仅是强身健体,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有传授学习的能力,服务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为适应教育改革,不能只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作出要求,还应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学的辅导能力,并能做到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情操。另外,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教师应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做到言传身教。

(三)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体育教育为满足时代要求,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第一,体育教材应与时代接轨,注重时代感和实用性,尽量接近生活中的体育,让学生了解体育学科中的最新成果和动态。第二,提高理论基础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第三,除必修课外,体育教学还应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第四,提高教材的趣味性和参考实用价值,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总之,体育教材应具有现代气息,集合多样化和趣味性,内容层次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四)转变课堂教学观。体育课堂的时间少,根本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教学教学内容繁杂,基本上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的参与几乎“游戏化”。这些情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转变课堂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教学课堂目标之一,注重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

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策略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为适应时展,树立“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改革方案探求适应时代的教学方法。为此,为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以下几条策略:

(一)树立教育新观念。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核心是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需求,提高其身体素质,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新的思想

“终身体育”为目标,探索体育教育的深层次理念。

(二)建立课程新体系。为满足时展要求,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和最优化,进而构建了先进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倡导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将体育运动变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创建新的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传统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包含体质、技能和道德品质,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很难起到评价作用。同时建立多维综合评价观,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

三、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提高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空间。特色民族体育不仅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体现,而且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同时,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体育教育以人为本,基准是提高身心健康,以体育活动启迪心灵,锻炼心智。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占据重要的地位。

(二)高校体育教育实行“地方化”。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等决定了我国仍然存在贫富不均现象,在不同地区内高校的办学条件还存在差异,因此,对我国高校体育的教育标准不能统一规划,而是要因地制宜,进行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校体育教育。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运动无处不在,体育教育只是手段,健康才是唯一最终目的。

(三)拓展高校体育教育功能。为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高校体育教育职能还应具有以下功能:

1.美育功能。体育教育中的美育功能主要指人格美的培养,其目的是发现美的规律,使学生具有创造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体育教育中的美育功能让枯燥的体育技能转为美好的艺术形象,有利于“终身体育”的顺利实现。

2.基础体育、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互动作用。基础体育指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其目的是强身健体。高校体育处于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也是从学校体育到社会体育的转折。高校体育连接着基础体育和终身体育,基础体育的发展抬高了高校体育的起点,高校体育的发展决定了终身体育的起点,因此,基础体育、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存在互动,中间环节的高校体育至关重要。

(四)高校体育教育多元化。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方向应向多元化发展,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参与体育锻炼,并体验运动的快感,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和竞争意识等。多元化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为满足其要求指定了相应的改革思想和方案,但体育教育改革仍存在很多困难。一是观念的陈旧,改革亟需转变体育教育观念;二是体育教育未能体现以人为本,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三是体育教学内容单调,学生缺乏主动性。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相应作出调整,改变改革困境,使高校体育教育紧跟时展的脚步,以达到强身健体和终身体育的目标。

作者:李兴忠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第二篇

1、理术并举,展示理性和灵性

从课程教学的形式上,体育学子的课程分为“理论课”和“技术课”两类。优秀的体育学子总能深刻领悟体育文化内涵,阐释作为“真善美”化身的体育的真谛,阐释体育“进德、益智、促美、健体”的功用,阐释体育“身心合一、德技相长、文理兼备、服务社会”的教义,并力争做“理术并举、德艺双馨”的体育人。聪明、睿智的体育学子深深地懂得,素质拓展训练是大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一座桥梁;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身手敏捷、动作协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心似明镜、眼中有活,富于正义、怀揣恻隐,乐于助人、正直仗义的特长,在实操中切实培养和提高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快速学习能力和灵活适应能力。

2、人文关怀,演绎风骨和风采

素质拓展训练对完善大学生观念、品格、方法、能力和知识等五个方面的素质结构,满足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需要,整体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软实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将学习视为团队的源头活水,希望所有成员都能够在信息交流零阻力的环境当中,充分交换意见和想法,共同体验成长的滋味。体育学子率真、耿直,生活阅历相对丰富。他们天性率真、大公无私,秉性耿直、不偏不倚;心中不藏污垢、眼里不揉沙子;他们拥有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能够既遵守规律、适应规则,把握规律、完善规则,又拼搏进取、不畏险阻、突破自我、追求完美。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体育学子能在不停追问和探求的过程当中,寻求善意的批评,包容彼此的差异,不断精益求精。

3、勤奋耕耘,体现恒心和毅力

素质拓展训练具有活动内容的新颖性和创新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和娱乐性、活动条件的特殊性和因地制宜性,它需要培训师按照逻辑的程序,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并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训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成果。体育学子素有恒心、有毅力,能够不畏严寒酷暑、不惧日晒雨淋,为了更快更高更强,栉风沐雨,卧薪尝胆,执著追求,永不服输。他们既能晨练、又能夜读,晨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外练真功夫、内练精气神;夜读,学习体育理论,洞悉体育历史,领悟体育精神,弘扬体育文化。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体育学子可以提高自己勤奋的耕耘,体现出卓越的恒心和毅力。

4、挑战极限,发掘潜力和潜能

素质拓展训练有着对参与者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和超越性,有培养人们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可持续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它致力于营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经验,并尊重个人意愿的原则之下,透过对未知的探索,激发身体与心灵的潜能,同时追求主体任务与冒险探索的平衡,其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培训师和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虽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定的文化特长,是素质拓展训练培训师的必备素质,这方面体育学子相对来说是“短板”,但体育学子他们身心健康,富于热情和激情,具备职业规划能力和压力管理能力,他们能够争取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具备钢一般的意志、血一般的豪情,心态始终年轻、斗志永远昂扬,追求兴趣与事业一致,无视权威,挑战极限,招之即来,来者能战,战则能胜,铸造辉煌。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是发掘体育学子潜力和潜能的绝好途径。

5、追求“双赢”,体验无私和无畏

素质拓展训练具有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熔炼团队的共性化的功能,在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过程中,组织者一般都十分关注承训人员和受训学生教学相长的“双赢”,了解两者缺一不可的关键,并努力达成双方面平衡成长的目标。体育学子有大志、有大气,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较强,能够心静如水、大智若愚,心怀憧憬、不计得失,胸存大志、大气大为。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可以使体育学子体验无私和无畏

6、高峰体验,赢得自觉和自信

素质拓展训练体验式学习的目标是,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胜利感和自豪感,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体育学子有着强烈的成功欲,高效执行能力、形象管理能力较强。体育学子运动着并快乐着,他们不仅懂得怎样科学运动、怎样快乐运动,而且懂得怎样去赢、懂得怎样去输得体面和有尊严。参与拓展训练培训工作,体育学子将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和协作,赢得自觉和自信,实现团队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整体超越。

作者:曹斌单位:河西学院

第三篇

1、体育教学改革互动和体验性存在的问题

1.1传统教学和教学改革内容比重失调

传统教学主要以竞技体育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为主干进行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大量休闲娱乐项目、健身健美项目走进体育课堂,课程内容和教材越来越多样化,这些项目互动和体验性更强,面对多样化的教材,传统项目教学和个性项目教学两者应如何调整,怎样的比重才能使培养的人才更好地适应高校教育体育教学,选择哪些个性项目走进体育课堂,并逐渐成为固定教学内容,怎么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教学体系当中,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好以上几个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目前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内容两者的比重失调,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扩招,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1.2教学组织活动和指导不太合理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四个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载体;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教学指导的内容涉及四个方面: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体育实践跟进;课外体育联合。从理论上看,教学组织的活动和指导充分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师执行力、学生素质水平不同,真正按照教学进行组织活动和指导的效果大打折扣;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断淡化,学生的主题地位不断加强,“情景教学”、“目前引导”等具有合作学习特征的教学方法随之出现,但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以及能力有限,师生交流和双边互动的预期效果只停留在理论上,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体育选修课原本作为由学生自主选择某一项目进行系统学习的模式,打破了过去教学大纲硬性规定,但由于教学活动和指导的缺乏而成为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教学的效果。

1.3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学缺乏针对性

随着高校体育教程改革活动的不断深入,在高校内课堂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是非常让人欣喜的,但由于高校体育教程改革尚处于发展和摸索阶段,出现了教学改革内容雷同、不区分学科特点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况。高校的改革体育课程缺乏个性,相互抄袭,简单模仿,复制采用,这种单纯的模仿和引用一定意义上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向前和发展,教师的简单模仿,学生的相互攀比,将一种新方法应用到大部分学科当中,这些因素的叠加导致高校体育改革效果甚微,互动和体验性较差。同时我们看到在教学改革实验中,类似“小集团学习”、“分组练习和比赛”等具有自主学习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大量被采用,一些学校甚至在所有学科当中运用统一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不会提升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互动和体验性建议

2.1运用媒体、科技等手段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容涉及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效果多种评价等多方面,延伸出来就更为丰富和广阔,其运作方式由运动技能逐步向运动、健体、休闲、娱乐的多元化方向回归。强调课程多元的辐射效应与整合,凸现终身体育与健身锻炼能力的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运动、休闲、娱乐与体育人文精神及价值观。而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媒体以及一些科技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增强了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比如在铅球教学过程中,就铅球推的动作,运用摄像机将学生的练习过程拍摄下来,对照国内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比赛视频,会让学生更快的学习到其中的技巧和知识,体验性也会更强。在传统教学和改革教学内容方面,借助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实验的方式,找到两者之间的合理比例,让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学到理论知识,在改革教学中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不管是媒体的介入,还是科技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将传统教学和改革教学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体现教学改革的效果,更好的培养人才,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2.2根据学科特点设置个性化的教学课程

体育教学课程是一项包括大量运动技术、技能在内综合性工作,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既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自主的创新和研究,建构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同时,注重体育教学的示范性并适度地淡化其竞技性,注重学生日常体育教学的反馈,真正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体育理论的良性互动,根据体育活动的不同类型分为几类,针对每类体育运动的不同特点,从加强学生的互动和体验性方面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将课外体育、校外体育、运动训练纳人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等多种课程的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课程结构。

2.3实行老师竞聘上岗,优胜劣汰,能者多劳倡导开放式

教学,提倡个性化、多样化课程教学法,注重教学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而现行的高等学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与职称晋升制度中,硬性指标中较多考核的是教师自身的业务,涉及教学效果的并不太多,教师为了维护自身切身利益,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应付工作绩效和职称晋升工作中,放弃深入研究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工作中,或者一些教师把精力的焦点几乎都放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而忽略了对课程教育创新理念的钻研,缺少从全局上、整体上对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要增强体育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需要对教师的日常考核项目进行一些调整,同时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编制内的教师懒于教学,实行教师竞聘上岗,真正让热爱教学、善于教学的老师上岗,优胜劣汰,能者多劳,通过这种竞聘的方式,让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怎么提高教学的互动和体验性的工作当中。让真正热爱教学、有能力做好教学工作的老师得到更好的待遇,实现良性循环。

3、结语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1.1体育游戏的引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课程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引入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从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更容易对游戏当中体育知识的内涵产生浓烈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体育游戏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由于游戏本身具有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游戏开展过程中,体育游戏活动中个人与集体的互动和配合比较多,整个游戏的完成需要每个个体与集体充分协调配合。例如,在经典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过程中,小鸡组各成员之间应充分协调配合,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老鹰”找不到抓捕小鸡的机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3体育游戏的引入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创造力体育游戏因其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娱乐性、学习性,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游戏参与过程中,对游戏中相应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活动形式强化记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因体育游戏中存在的知识性和创新挑战性,这就需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勇于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索的习惯。

2怎样普及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引入

虽然国家教育改革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多学校依然没有完全落实教育改革方法,这就造成很多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关调查爱好者对“体育游戏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问题做了一项实验统计分析:实验中设置实验组,实验组学生的体育教学采用游戏辅助的教学方式,普通组学生仍采用以往讲授、示范、自主练习的教学方式。一个月之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作了统计分析:实验组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普遍偏高,学习效果也普遍偏高,大部分学生对于采用游戏辅助的教学方式表示满意,并且希望以后继续沿用,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对此种教学方式表示不满;而普通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普遍偏低,学习效果也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呆板的讲授教学模式表示不满,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满意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2.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快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想不断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学校应不断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心态的转变,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实践游戏教学的教学方法,紧跟国家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步伐,不断设计和研究新的课程教学形式,认真履行、实践国家体育教学大纲,结合体育教师自身设计和研究的新的课程教学形式,努力实现国家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和最大化。

2.2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问题,造成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实现。所以,学校应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让体育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培养创新教学的教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将新颖、趣味的体育游戏引入到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例如,一些团体性较强、学习性较强的体育游戏项目,不仅使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技巧做到有效掌握,还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对于新型体育项目的设计和研究,形成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

2.3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游戏方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游戏教学方式。相对体能来说,女生一般体能较弱,适合进行一些体能消耗较小的游戏运动项目;而男生相对来说精力比较旺盛,体能较好,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适合进行一些相对冒险、探索性较强的游戏运动项目。

3结语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高中体育课程是高中素质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科学的进行体能训练不但能强健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和协调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器官、系统的免疫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塑造健美体形。所以体能训练在体育教育课程中非常重要。

二、目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高中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每天起得早,睡得晚,学习任务重,平均每天大概只能休息五、六个小时,睡眠严重不足。同时吃得好,运动少,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超负荷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喘不过气来,造成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活动兴趣不足,甚至认为体育训练活动耽误了自己应试科目的学习,致使整体体育锻炼的缺乏。据了解,高中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已达到85%;耐力素质下降、力量素质下降、柔韧素质下降,学生们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很多高校中体育训练方式过于陈旧,没有切实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依据事实给学生制定专门的训练计划和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内容制定不明确,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进行体育项目的培训时,过分注重技巧和动作,忽视了对体能的锻炼。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局限于教材的死板教学内容,部能够突破禁锢。自动自发的进行创新教学。导致体育训练教学的项目设置数量、内容,滞后于整体体育教学工作需求。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创新研究

要达到优化高校体育中的体能训练的效果,提升体能训练的整体水平,就应该寻求科学创新的训练方案。教师只有拥有有效、合理的教学思路,才能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支撑。要提升体能训练的水平,其根本途径在于创新构建体能训练的创新体系。

(一)重视体育教师在体能训练中的地位在国外,不少高校的体育课,即使是选修项目通常都配以了专业素质过硬的体能训练老师,比如在校篮球队、足球队以及网球队中,体能训练是作为一个独立的训练项目而存在的,体能训练老师会单独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这一过程与这些体育项目中的技巧训练、方法训练是分开的。而与此相比,我国高校的体育课中却很少会特意聘请专门从事体能训练的老师,这方面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并且我国高校中的体育项目也几乎没有开展专门的体能训练内容,因而在体能训练方面的意识是非常薄弱的。体育老师往往更加重视的是教授学生相应的运动技巧和方法,并且一个老师通常针对的是好几个班的学生,这就使得老师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进行体能方面的训练,即使偶尔会进行一些体能训练,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显得十分盲目,无法对学生的实际训练效果进行跟踪和评测。教师在体能训练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觉得,所以为了能够将体育教学的效果发挥大最大程度,并且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必须更加积极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并且为学生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与学生良好交流,让他们在体育课上全身心投入到体能训练中。

(二)端正训练态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为了能够最大化地实现预期的训练效果,持续不断地进行有规律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应该认识到健康强壮的身体和熟练的运动技能不是短期就能够达到并且维持下去的,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够得以维持,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因此,学生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训练态度和能吃苦耐劳的心态,从一开始就做好长期训练的心理准备。此外,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具体情况的不同来帮助他们规划各自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总的说来,体能训练又可以分为基础训练和专项训练两大类,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所选择的运动项目来制定相应的体能训练计划,并且做到基础训练与专项训练之间的交替进行。体能训练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根据运动对象以及运动项目的不同来进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体能上的突破,从而拥有一个健康强健的身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三)注重发挥思想教育作用,让高中体育教学情景交融教师应当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让学生精神上受到感染,激发积极情感。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强化对“大体育”的理解,引导学生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强大以及个人终身体育习惯等方面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体育锻炼学习活动。

(四)创新体能训练方法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不能只禁锢于教材内容,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还应当对体育训练项目进行一定的创新和优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当穿插一些团队合作的体育训练项目,让学生进行相互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日常教学中除了常规的:速度训练方法、耐力训练方法、力量训练方法、灵敏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还要适当将体能训练与运动技巧要穿插进行。例如:足球课上,教会学生新的带球技巧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熟练后加入几组力量、速度训练,像利用刚学的技巧带球来回跑、快速传球等,规定每人必须做一定数量才行或者两人配合进行训练,使训练充满乐趣。

四、总结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据调查,我国很多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除了正常的课本知识交流以外,很少再有课外的交流与互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地位界限分明,学生一看到老师,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而大多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的是”命令式“的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内心的思想动态却是班主任所不能察觉到的,这样德育工作的开展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不能对症下药,效果也就微乎其微,因此,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调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表现为争做四有新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学生除了要有“有理想,有文化”以外,还要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自觉遵守纪律观念,责任观念等,只有这样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得到保障。

二、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在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高中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2、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制订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要遵循“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的原则,从人性化角度来拟定班级管理制度。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例,在扣分后,可制订出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某学生逃学后被扣分,可通过对该学生一周内的表现进行处理,当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则可放弃追究,也可通过其他好人好事来抵消其逃学的“过错”。如此,学生会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积极性会增强。

3、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数量的“后进生”,但是无论任何原因形成的“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德育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后进生”上面来,首先就要适量增加“后进生”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设置帮扶小组,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班主任要作为他们的倾诉对象,要时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方面拉近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赞美,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班主任应树立自身责任感责任感作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容忽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航者,首先要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是现代班主任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国家,学校,学生负责,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牢固树立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做一个有责任的,有担当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可以增强人的体魄,“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已经深入广大中国人民心中,而学生们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学习,劳动的观念相对淡薄,不能有了成绩,丢了身体,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学校日常的劳动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做表率,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劳动竞技,努力营造火热的劳动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会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也会提高。

6、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处于怎样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还是让学生容易接近的“大哥哥,大姐姐”,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后者角色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以此为基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班主任可以成为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