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武术;选项课;教学现状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s of Wushu Option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LI Xiao-yanZHANG Li-xin

(PE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511450)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ents attending Wushu Optional Courses in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s, such as the students' attitude to Wushu learning, teaching contents,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suggesting Wushu Optional Courses be innovated, teaching hardware be strengthened, teaching contents be optimized. It also comes up with an idea that Wushu teaching should incorporate visual aids like CAI for Wushu learning so that the students learn it through the visual aids.

【Keywords】 Wushu, optional courses,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2004年秋季,我院实施了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由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内容丰富的选项课转变。武术选项课的实施既使学生的体育特长和爱好得以充分地发挥,又迅速提高了专项技能。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广泛收集和了解学生对武术课教学的反映和意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教学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信心,研究改进对策,使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1调查情况

1.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08、09级武术选项班的学生,共计960人。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对于武术的喜好

通过调查,24%的学生非常喜欢武术,57%的学生表示喜欢武术,17%的学生反映一般,仅有1%的学生不喜欢武术。以上数据表明武术项目在高校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2.2对于武术选项课的满意程度

数据显示,21%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上武术课,57%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19%的学生表示一般,1%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还有2%的同学表示非常不喜欢。数据表明,我院开设的武术选项课,能够得到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但是相比较于对武术的喜好程度,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学生增加了2%,说明武术选项课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改进。

2.3对武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数据表明,对于武术的教学内容非常满意的占17%,比较满意的占56%,一般的占17%,不满意的占2%,很不满意的为0。

在具体项目方面,认为在武术选项课中应开展的项目选择,初级三路长拳的占33%,初级剑占65%,初级刀占18%,南拳占36%,其他仅占5%。数据显示,学生对于武术项目的喜好已经有了较为理性的选择,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倾向性和地域性,较为适合女性习练的剑术和具有浓郁南方特色的南拳均占有较高的比例。

2.4 对武术课的教学方法的反映

通过调查,23%的学生对我们现阶段的武术教学方法非常满意,55%的学生比较满意,17%的学生认为一般,3%的学生不太满意,1%的学生很不满意。数据表明,学生对于武术的教学方法呈现出较高的要求。

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实施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值,其中13%的学生认为采用现代教育技术非常好,46%的学生认为好。表明学生对于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还是比较欢迎的。

2.5对学习武术选项课的目的分析

关于学生参加武术课的学习目的,调查显示:“掌握一二项武术技能,健体防身”的占78%,“培养武术兴趣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占37%,“获得武术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的占59%,“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和同学交往”的占18%,“其他”占9%。表明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武术技能,同样对终身锻炼和成功体验有较高的要求。

2.6武术教学的效果

对于武术教学的收获,53%的学生表示学会了很多的武术技能,49%的学生知道了很多新的体育锻炼知识,68%的学生培养了武术兴趣,提高了自我锻炼的能力,43%的学生认为体质与健康得到了改善,31%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团结协作与勇于拼搏的精神。数据表明目前的武术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

2.7存在的不足

数据显示,我们还有许多不足,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态度需要改善,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还需提高,59%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还需改进,18%的学生认为考试方法和标准还需要改进,9%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需要补充和完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学生普遍喜欢武术选项课

我院学生对于武术选项课都有较高的兴趣和较为普遍的学生基础,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引导,促进武术在我院的积极开展,以增进学生的体质和服务于学生终身体育。

3.1.2武术教学仍又很多方面有待完善

在武术课的具体实施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教学场地、考核手段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提高,其中较为突出乃是教学内容。

3.2建议

3.2.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可供学生学习练习的运动场地器材变得越来越紧张。而体育选项课对场馆、设施、器材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场地器材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在注重长远规划的同时,也要确立优先发展的意识,对于新建或现有的体育场馆要提高利用率。

3.2.2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应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以提高教学和育人质量为前提,开设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实用性的体育项目,如在武术教学内容中尝试增加太极扇或南拳的教学。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我国对科学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与我国文化相适应,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的多元化。武术作为我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武术文化的继承使得现在许多学校开设了武术课程,在一些高校里,武术通常是作为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的,而在一些中学及小学里,武术则是作为体育课程中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普通高校里的武术选修课。

关键词 普通高校 武术选修课 视频反馈法 应用 实验研究

普通高校里开设武术课程作为选修课,在一些学校的反馈中提到武术作为一种新的列入高校选修课中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很高。不同的学校开设武术教学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将武术作为一门体育类型的选修课,在户外进行授课教学,户外的体育老师或者武术教练通常教学生一些武术的动作,而在一些学校,则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一些学校选择视频教学法,通过视频中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武术这一种运动。在一些学校中,视频―反馈法收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因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使用视频―反馈法进行武术教学。

一、我国高校武术选修课研究现状

武术作为一种具有历史传承意义的体育课程,对它的研究具有教育和历史传承等方面的意义,目前,我国武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通常情况下是在户外,老师做一些动作加讲解,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从而达到学习武术动作的效果。这种课程的教学方式不太符合国家对于新课程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要求体育教育秉承着“以学生为核心”“健康第一”的宗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

学生往往对于一门新开设的课程有着好奇心和兴趣,但是由于教学方法的不恰当,使得学生丧失了对于课程的兴趣。在体育选修课中应用视频―反馈的方法能使学生通过各种直观的方法了解到武术运动的有趣点,纠正学生的武术动作。

目前,对于高校武术选修课的研究情况还比较缺乏,没有比较针对性的研究。许多学校开设了武术课程,但是对于武术课程的教育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视频―反馈法,然而对于这种教学方法的研究还是比较少。

二、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应用视频―反馈法的研究方法

(一)资料查找法:主要是通过查找一些文献资料,了解对这种教育方法的研究成果,结合以往的经验。再具体做实验研究[2]。

(二)询问专家法:是指通过询问视频―反馈法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或者有经验的人,从而得到一些研究数据

(三)实地考察法:主要是对于高校学生的直接询问调查,了解学生对于视频―反馈法的看法。

(四)问卷调查法:是对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通过问卷了解调查对象对于高校武术选修课应用视频―反馈法教学的态度。

三、视频―反馈法教学过程

视频―反馈法主要是通过现代媒体技术,让学生直观了解到一些知识的教学方法。媒体技术主要是多媒体放映机,包括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老师通过一些媒体技术制作出教学需要的资料,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讲解及播放。另外,这种教学方法也不能离开实地授课,教师可以同时对学生进行户外的教育教学,教学生一些武术的动作,随后在视频―反馈法的教学中通过讲解动作的要领,学生通过视频和老师的讲解了解动作的要领,进而发现自身动作的不足,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3]。

四、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视频―反馈法的应用

视频―反馈法在高校的武术教学中应用目前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现代体育教育仍是老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4]。因此,不能以学生的意见为主,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这种教学方法产生了厌倦,同时对这一门课程也没有了兴趣。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要求,开设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视频―反馈法就是对以往教学方法的一种补充,传统教学仅仅是根据老师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师的经验方法来授课,这种方法传授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采用视频―反馈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网络上优秀的教学内容加以借鉴,进而转换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形式。另外,相对于口头式教学,视频―反馈法的教学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视频上生动的影响和教育模式使得学生更容易投入进去。

除此之外,视频―反馈法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及时的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教师讲授及视频演示后,学生对于武术的动作有了更详细的感觉,进而能够意识到自身动作的不足之处,和老师发现并要求学生纠正相比,学生的主动改进更能使学生对于动作记忆深刻。

视频―反馈法在普通高校武术选修课中的应用对于武术教育的发现具有推动作用,各开设院校的老师应当重视起来,与学生互动,完善教学模式,毕竟系统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

五、结语

综合上文我们可以得到,针对普通高校中应用视频―反馈法进行武术选修课的教学实验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对于视频―反馈这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有理论和现实应用的价值。这些方法有优势,也有相对来说的缺点,正确应用这些实验方法,利用方法的优点,避开短板,真正了解到武术选修课中视频―反馈法的应用及教师和学生的态度,才能对这种方法有了具体的了解,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合理应用视频―反馈法。针对实验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普通高校中武术选修课应用视频―反馈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武术这种运动,更好的为武术的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武冬,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3:92-98,105.

[2] 王龙.跆拳道训练与比赛中视频反馈的应用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34:25,27.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提高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发展。武术是讲究刚柔并重,武术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两种能力的锻炼实际上也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包含跳跃、翻腾、跌扑屈伸、回环、平衡等等。为了完成上述动作,学生的每个身体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长期的、系统的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当代高职学生都是以“95后”为主体,他们最缺乏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以上两种素质是很多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作为培养一线操作技能员工的高职教育,通过武术课程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意义重大。在武术的课程中,首先是讲到中华武术的“仁义道德”,互帮互助、讲礼守信、尊师重教等在武术中包含的品德精髓。除此之外,武术还强调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尤其是在困难面前,如何通过机智和无畏的表现来反败为胜。在武术的课程教学中,不断将以上两种思想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学生的品质。

(三)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高职教育除了课程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传递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思想。中国有句俗话叫“歌不离口,拳不离手”。这句话就是强调了武术锻炼的持续性和不可间断性。武术除了对打等项目比较激烈以外,其他套路和器械本身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太高,锻炼的年龄跨度可以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通过武术锻炼身体,尤其是太极等方式非常受中国人的喜爱。通过以上几点的论述,武术是适合每个人伴随终身的锻炼形式。

二、高职武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体育课程开设的总体学时不够。当前高职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一般是“2.5+0.5”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有五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半学期的实践顶岗教学。在五个学期中要学习很多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课程和专业课程。因为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有限,所以体育课程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很多学校都是把体育开设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大约30个学时,总计60个学时左右。在60个学时要想把武术的基本理论、历史渊源,武术课程中的武术基本功、主体套路、对练、武术气功等讲解清楚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学生的兴趣不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更喜欢大众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等。由于学生在高中没有武术学习的基础,在大学一开始就学习武术,普遍觉得有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武术课程中兴趣较差,很多学生在武术课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形,无法掌握武术课程中套路的连贯等等。

(三)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很多高职教师都是从体育学院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很快就从学生到教师岗位和角色的转变。很多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很容易唱独角戏,没有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可以想象,武术教学效果差。

三、提高高职体育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一)开展课外学时的补充。由于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时很难增加,在对计划内的教学学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进行课外学时的拓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课外学时拓展主要可以采取选修课的模式进行。每学期开设30个左右的学时进行补充,对课内教学进行延伸,基本能够满足高职武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多渠道提高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来提高武术课堂的效果是教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方法尝试。如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武术协会,尤其是组织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武术协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双截棍、对打等等,在学校经费支持下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中国都有大学生武术大赛,在学生中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专项学习和指引、通过教师个性化一对一的教学,派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取得名次,通过比赛效应带动学习武术的热潮。

(三)教师武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武术教师的素质,关键是要求教师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一般武术的教学方法有:1、讲解、示范的方法。这是武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讲解时,武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武术中的动作术语、要素和技术。尤其是讲解动作原理,包括身体部位的发力和气息的运用。讲解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风趣性。示范就是教师在讲解完全部的动作后,由自己本人对整个套路进行演示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脑海在整体上有一个掌握。在对学生实际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讲解和示范的结合,如在武术基本动作中经常出现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的教学中,如冲拳、推掌时均要求拧腰、顺肩、急旋前臂。2、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有些动作可以在老师的讲解示范中得到体现,但是一些高难度高速度的动作如“腾空飞脚”、“旋风腿转体360°”等不仅结构复杂且需在瞬间完成,教师很难做到边示范边讲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枯燥的课程变得活跃,教师很难用语言讲解的课程,多媒体进行化解。3、因材施教的方法。有些武术套路本身的动作多、难度大,学生在短时间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武术教学中,除了要循序渐进外,还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如身体素质、年龄、性别等因材施教。就以性别而言,男生和女生在武术教学中的要求就有较大的差异。武术教学对男生的要求是动作要大气、有力、舒展和轻松,而女生更强调的是干脆和不要松懈,还要克服她们在做动作中的畏惧和害臊心理。4、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武术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动作的学习,教师还要对课程的内容变化来丰富武术课程。如将古典音乐融入武术课程,在讲解太极课程中,将中国的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等名曲融入教学,将音乐的韵律和武术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中国古典美的鉴赏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育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4日

体育课程是高职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高职教育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和教育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性。高职的体育教育同样也要体现高职教育这种本质。高职体育课程除了在课程中教育学生如何掌握健身、保健等相关知识,锻炼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终身运动的理念,这种理念将会影响学生一生,而且受益一生。

高职体育课程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实际,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素质开展内容。目前,高职学院的体育课程开设非常有特点。有的是在一年级开展基础的体育课程,将跑、跳作为主线来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行锻炼,有的学校则是一开始根据学生的喜好,分专业门类教学,如网球、足球、篮球等等。有部分学校则根据地区的特点,将地区的特色体育融入高职体育的教学。如东北地区的滑冰、南方地区的藤球等等。总之,高职体育课程的设计要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开展,完成体育课程制定的教学目标。

武术作为一门传统的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摸索中形成的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项目,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把武术作为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主线,有着非常大的意义。

一、高职学院体育课程开展武术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职学生普遍人文素养较差,都受网络等现代思潮的影响较大,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的事物了解甚少,开展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通过武术教学,让学生知道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发明了武术,是东方文明的重点特征,是中国人的骄傲。在中国近代,很多习武之人也是著名的爱国主义人士,都为中国的崛起和名族的盛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武术课程讲解类似的历史,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甘愿投身到国家振兴的建设中去,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提高身体素质和智力的发展。武术是讲究刚柔并重,武术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两种能力的锻炼实际上也是对大脑潜能的开发,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有很多动作,包含跳跃、翻腾、跌扑屈伸、回环、平衡等等。为了完成上述动作,学生的每个身体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一段时间的长期的、系统的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三)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当代高职学生都是以“95后”为主体,他们最缺乏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以上两种素质是很多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作为培养一线操作技能员工的高职教育,通过武术课程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意义重大。在武术的课程中,首先是讲到中华武术的“仁义道德”,互帮互助、讲礼守信、尊师重教等在武术中包含的品德精髓。除此之外,武术还强调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尤其是在困难面前,如何通过机智和无畏的表现来反败为胜。在武术的课程教学中,不断将以上两种思想对学生进行渗透,提高学生的品质。

(四)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高职教育除了课程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传递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思想。中国有句俗话叫“歌不离口,拳不离手”。这句话就是强调了武术锻炼的持续性和不可间断性。武术除了对打等项目比较激烈以外,其他套路和器械本身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不是太高,锻炼的年龄跨度可以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通过武术锻炼身体,尤其是太极等方式非常受中国人的喜爱。通过以上几点的论述,武术是适合每个人伴随终身的锻炼形式。

二、高职武术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体育课程开设的总体学时不够。当前高职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一般是“2.5+0.5”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有五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半学期的实践顶岗教学。在五个学期中要学习很多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课程和专业课程。因为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有限,所以体育课程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很多学校都是把体育开设在大一的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大约30个学时,总计60个学时左右。在60个学时要想把武术的基本理论、历史渊源,武术课程中的武术基本功、主体套路、对练、武术气功等讲解清楚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二)学生的兴趣不大。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更喜欢大众的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等。由于学生在高中没有武术学习的基础,在大学一开始就学习武术,普遍觉得有难度,导致学生在学习武术课程中兴趣较差,很多学生在武术课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形,无法掌握武术课程中套路的连贯等等。

(三)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很多高职教师都是从体育学院毕业就从事教学工作,很快就从学生到教师岗位和角色的转变。很多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武术专业知识,但是缺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尤其是高职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很容易唱独角戏,没有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可以想象,武术教学效果差。

三、提高高职体育课程有效性的策略

(一)开展课外学时的补充。由于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总学时很难增加,在对计划内的教学学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进行课外学时的拓展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课外学时拓展主要可以采取选修课的模式进行。每学期开设30个左右的学时进行补充,对课内教学进行延伸,基本能够满足高职武术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多渠道提高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来提高武术课堂的效果是教学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方法尝试。如在学校范围内组织武术协会,尤其是组织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武术协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双截棍、对打等等,在学校经费支持下多举办一些活动。每年中国都有大学生武术大赛,在学生中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专项学习和指引、通过教师个性化一对一的教学,派代表队参加全国比赛,取得名次,通过比赛效应带动学习武术的热潮。

(三)教师武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提高武术教师的素质,关键是要求教师掌握合适的教学方法,一般武术的教学方法有:

1、讲解、示范的方法。这是武术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讲解时,武术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讲解武术中的动作术语、要素和技术。尤其是讲解动作原理,包括身体部位的发力和气息的运用。讲解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和风趣性。示范就是教师在讲解完全部的动作后,由自己本人对整个套路进行演示的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脑海在整体上有一个掌握。在对学生实际的教授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讲解和示范的结合,如在武术基本动作中经常出现一般规律性的技巧和方法的教学中,如冲拳、推掌时均要求拧腰、顺肩、急旋前臂。

2、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有些动作可以在老师的讲解示范中得到体现,但是一些高难度高速度的动作如“腾空飞脚”、“旋风腿转体360°”等不仅结构复杂且需在瞬间完成,教师很难做到边示范边讲解。多媒体教学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让枯燥的课程变得活跃,教师很难用语言讲解的课程,多媒体进行化解。

3、因材施教的方法。有些武术套路本身的动作多、难度大,学生在短时间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武术教学中,除了要循序渐进外,还要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如身体素质、年龄、性别等因材施教。就以性别而言,男生和女生在武术教学中的要求就有较大的差异。武术教学对男生的要求是动作要大气、有力、舒展和轻松,而女生更强调的是干脆和不要松懈,还要克服她们在做动作中的畏惧和害臊心理。

4、选择丰富的教学内容。武术教学不能仅仅拘泥于动作的学习,教师还要对课程的内容变化来丰富武术课程。如将古典音乐融入武术课程,在讲解太极课程中,将中国的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等名曲融入教学,将音乐的韵律和武术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中国古典美的鉴赏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结束语

武术是中国的名片,是中国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职学生作为中国先进教育的代表,学习、传递和发扬中华武术责无旁贷。高职院校要大力开展武术的教学,通过武术教学不仅提高了高职学生全方面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发扬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和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跃贤.对高职武术专选课的分析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28.

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 武术教育 现状 对策

我国在校的学生有2亿多,如果他们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武术锻炼,掌握武术锻炼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学习几套拳械,常练不辍,练得体魄健壮,武德高尚,若干年后,我国整个国民的精神风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中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武术进入学校并得到广泛普及,势在必得,只要各级有关领导,尤其是决策层,从思想到行动上真正把武术工作重视起来,加上各基层教育者的认真贯彻落实,那么,中华武术一定会在学校教育中显示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一、学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武术师资的配备情况

目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锻炼观念。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课教学的学校占一少部分,使得我国学校武术教育几乎处于名存实亡的现状。

(二)学校武术教材实施的现状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武术教材的科研论文,对学校武术教材的调查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1)教材陈旧和脱离学生实际。对武术教学内容的调查表明:学校生最喜欢格斗和对练,其次是套路。(2)武术教材的结构过于单调,包括:基本功、基本组合、武术套路。(3)武术基本功的创新很少,缺少新颖的武术基本功组合动作,使同学们失去了对武术的热爱。有6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教材中的武术内容,40%-45%的学生没有体育教材,30%多的教师是没有体育教材,特别是农村学校,情况更加严重。说明了现行的学校武术教材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三)学生学习兴趣较高与教师教学现状的矛盾

据调查,学生普遍喜欢武术运动,但不愿意上武术课,缘自于体育教师的呆板教学,现实的武术课并不被学生所认同。学生普遍认为:武术是一项较为简便的锻炼方法,通过习武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自卫防暴,同时还可以体会武术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强身自卫是多数学生追求的目标,女生习武更加追求自信和自卫的目标。学生的兴趣从不同角度体现了武术固有的健身、修身、防身的作用,也反映了学生不同层面的价值取向。学生喜爱武术,但是在正常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形成了一种矛盾,教师难以把武术的教学内容真正的传授给学生,造成了目前武术教学的空洞无力,甚至是流失。有的学校甚至取消武术教学,长期如此,那么这项流传千年的民族传统精髓就会不复存在。

二、加强武术教育的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指导,着力培养武术专长教师

近几年来,我国体育师资的整体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每年从体育院校培养出来的武术专业毕业生是很有限的,而这些毕业生中能到学校一线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是少之又少。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较高,适合于各种教学,但对于灵巧性和技击性较强的武术教学,稍显不足,面对这种情况,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把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武术教师作为长远目标,解决目前武术教师缺乏的现状。对学校的体育教师,应选派责任心强,基本功扎实的年轻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加大培训力度,使这些年轻教师能承担起武术教学的重任,形成一支具有武术专业知识的教师队伍,尽可能的使每一个学校都有一名具有武术专业的教师,定期进行测验,提升整体教师基本水平。

(二)合理搭配术教材,提高学生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下,各项目教学都进行合理搭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武术教材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思想的要求。首先,教材要突现武术项目攻防和对抗的本质特点。其次,武术实战技能与文化熏陶并重。在教材的设计上将丰富而博大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学生易懂、易学并感兴趣的形式,要提升武术教材的科学性,深入了解武术项目的特点,深度加工教材,用简化、变形、游戏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与分化相结合,把复杂难学的武术竞赛素材进行分解,用其中符合体育教材原则和学生心理的内容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展现武术自身的风格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三)合理改善武术教学方法,选择多种教学手段

学校很多学生不愿意上武术课,与体育教师呆板的教学有关。要想改变目前武术教学的现状,必须从改变武术教学方法上做一些尝试。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一种主要的手法进行教学的行为方式。在武术教学中,主要运用念动训练法和表象训练法,这主要是心理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其中武术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讲解动作的规格,动作路线,攻防含义,引起学生对动作的求知欲望;示范法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的直观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要注意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示范时机、变换示范速度等,使学生清楚的了解动作,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提高学生兴趣。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音乐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要根据不同的动作选择不同的音乐,了解音乐与武术动作的内在联系,使音乐与武术动作的配合恰到好处,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