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范文第1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构成、逻辑运算、数算求解、数据处理等。思维能力是学生解题思路的开始,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如何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数学教师长期所追寻的课题。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通过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变化等概念的学科,其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是数学应有的特点。高中阶段学习数学知识,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构建学生的空间能力,培养学生的正确计算水平和逻辑思维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学习好数学这门课程,是数学教师苦苦在寻找的答案。高中数学课本提出:“要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把它作为数学讲课的重要目的之一”。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机智在于大脑的思维过程”。首先,数学课堂教学是要教会学生学懂必要的数学知识,使其知道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其次,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大脑智力水平,这也是课堂教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教学者的高度重视。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好数学的前提,是解开数学奥妙的开始,通过数学思维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合理,思维方向趋于正确,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探讨课题。

二、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分析

1.思考问题角度单一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提问解答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好问心理长期受到压制,学生由此对数学主动探索的欲望降低,缺乏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在解题的方法上缺乏应变能力,思维上存在惰性,习惯于上网查阅资料、翻看参考书,造成学生解题思维单一,无法更好地提高学习数学能力。

2.缺乏系统的知识理解

数学各章节知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个体,而是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各部分知识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完整的数学概念。但实际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对数学呈现章节化理解,特别是对概念、定义、公式的理解只满足于死记硬背,套用固定公式,缺乏对知识的拓展,在学生的记忆中知识呈现的是零散的分布,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思维体系,没有建立完善的思维结构方式,进而影响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3.没有良好的课下回顾习惯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课下回顾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课下习惯于总结回顾的学生,比课下不复习的学生,记忆能力加深一倍,思维方式提高明显,避免了今后犯类似的解题错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

1.从转变授课方法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曾经有教学学者提出:“学习数学做好的方法是实践”。学生只有亲身体验,亲自实践,找出结论,才能加深对公式和概念的理解,才不至于在学习数学中只是简单的记忆模仿,才不至于学过之后就忘记。比如,在学习到椭圆概念的时候,以往的讲课方式是,教师拿出一根绳子和需要固定的两个点,在黑板上为同学们演示椭圆形成的过程,最后告诉学生椭圆是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运动的轨迹。显然,这样的授课方式,学生主动思考较少,被动的接受了定义的给出,缺少了主动探索的欲望,没有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目的。如果教师换位思考,让学生来担任主讲演示,就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学需要,告诉学生第二天要讲椭圆,让他们准备好两个图钉和一根绳子。第二天课堂上,教师为同学们讲出绘图的要领,首先为学生进行演示,然后让同学们大胆的去尝试,根据自己准备的绳子,进行研究与探索,教师可对学生们画出的椭圆进行比对,学生们会发现由于绳子长短和图钉之间的距离不同,所画出的椭圆也不相同,最后教师给出椭圆的定义x2/a2+y2/b2=1 (a>b>0)。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根据自己的体验,运用独立的思维方式,加深了对椭圆公式的理解,在课堂欢快的气氛中,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2.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起源于生活,应更好地为生活服务。所以,教师要善于用生活的经验来教授数学,多讲解社会生活数学的应用意义,让学生感知到身边的数学知识,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动力,才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比如,在讲到排列组织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联想到刚刚结束的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告诉学生世界杯一共32支球队,4个球队为一个小组,比赛第一轮采用小组赛单循环比赛,进入淘汰赛阶段,每次比赛淘汰一名球队,排出前四名球队,问世界杯一共需要多少场比赛。学生通过对排列组合知识的掌握,很容易就解答出了答案。正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去主动的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而积极主动的应用数学,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3.在设置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课本中提出:“数学教学应善于为学生设置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置趣味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到等比数列求和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古代经典的故事,作为课前引导。传说中古代印度有一个国王,十分喜爱下国际象棋,为了奖励国际象棋的创造者,他说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这名创造者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在国际象棋棋盘上第一个格子放上一粒小麦,第二个格子放上两粒小麦,第三个格子放上四粒小麦,以此类推填满六十四个格子。国王开始以为这个要求很简单,便命令士兵去填满,但到第二十几个格子的时候,就很难实现,原来这需要整个国家十几年的粮食才能实现。设置完问题后,教师带着问题去讲解等比数列,最后给出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让同学可以根据问题,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大概需要多少粮食。正是这样的问题设置,使学生一开始就调动起了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主动去寻求答案,由此形成了运算求解的主动思维能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牢记这项教学任务,从日常的教学入手,不断地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学生乐意学、主动学、善于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进而实现素质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 创新思维 教学

加强中学数学建模教学正是在这种教学现状下提出来的。"无论从教育、科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社会和文化的观点来看,这些方面(数学应用、模型和建模)都已被广泛地认为是决定性的、重要的。"我国普通高中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证明、运算、检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些要求不仅符合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培养学生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考虑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造就一代具有探索新知识,新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新人。下面我就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几点个人看法。

一、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

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而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由此,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二、注意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

由于数学是学生学习其它自然科学以至社会科学的工具而且其它学科与数学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呼应,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其它学科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途径。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麻省理工大学创新中心提出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我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三点基本要求。第一,对周围的事物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要敢于提出问题;第三,善于联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费尔马大定理、歌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应该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

三、利用问题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以问题作为根本,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善于提出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将问题作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不同的问题情景,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问题情景的创设,主要是为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数学中的一部分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另一部分来源于数学本身,教师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设置问题情景;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通过大胆的猜想和探索,来挖掘潜藏在问题情景中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东西。此外,创新源自于想象,创造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思维活动中最有活力的因素之一,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操作试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周围空间里的黑板、门窗、文具、桌椅等,与几何中的点线面体联系在一起,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将之概括抽象到数学中的各种图形和符号中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以往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去制作几何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同时也享受了成功制作模型的喜悦。

【参考文献】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293-01

当前我国在教学上是以素质教育为主,素质教育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也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主要力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一个民族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只有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挖掘出学生更多的潜能,文章将对其挖掘方法进行简要的叙述、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现状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过程中,为什么会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道路上行走的如此艰难,其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分别是教师与学生两方面。

1、教师方面

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高中数学不比初中数学,需要一遍一遍的讲解数学定义,性质、定理以及逻辑证明。但是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师还是在重复该种动作,老师在讲台上不厌其烦的讲,学生在上课时认真的被动的学习。在考前不断的回想笔记,在考试的默念笔记,但是在考试结束后全部都会忘记,这就完全是一种硬性的强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完全没有思考的余地。(2)高中数学不单单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能力,还是一种对学生的直觉思维、潜意识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学科。但是因为老师主张的理论教学,这就导致了教师忽视了学生这多方面的培养[1]。

2、学生方面

高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1)学生在受教育时是呈现着一种“被学习”的状态,其对于数学课程喜爱与否与教师有很大的关系,存在着一种依赖关系。(2)因为学生对于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只是将学习当成任务,而并没有更深层次去研究,这就导致了学习活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无法更深入的进行创新。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从上文的现状中主要可以看出三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教学氛围差、高中数学教学教师引导力度不够以及高中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创新的兴趣,因此其创新思维方法可从这三方面入手。

1、建立良好的高中数学教学的氛围:有问题才有创新,在上文了解到,现阶段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都是对定义、定理以及逻辑进行一遍遍的反复讲解,学生则是反复的不断的背诵记忆,学生光是记忆定理就已经耗费了精神,也就没有更多的想法在数学课堂中提出更多的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设置提问换环节是师生互动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只有如此,师生才能够通过交流更为顺畅的解决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创造出师生、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班级环境。

2、既然现阶段学生还是比较依赖教师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这种依赖关系,引导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达到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以调节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做到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注重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学生思维滞留的障碍,从而保证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达到一种流畅性的提升,学会充分利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如在绘画一些长方体、球或圆柱等简易组合图形时,就是利用已学过的单一成分进行组合,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斜二测法将其直观图绘画出来。

3、学生对于高中数学内容兴致缺缺,这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问题。首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尽量结合实际生活中带有美的图形或是图片提升数学的形象化、生动化。例如在刚开始教导立体几何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实体的锥模型或是球模型,指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特征,并发散性思维的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其他相似的或是有些联系的物体。

三、案例分析

为了能够更为直观的对创造性思维理论进行探究,选取在广东某所学校高二年级的两个班,并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要求实验班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的重视并创建更多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发更多的数学问题;2、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激发想象、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提倡师生合作以及注重实践的教学原则;3、对于高中数学课本中的概念、公司、定理以及法则采用渗透模式化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对这些理论产生过程进行思考;4、选择适当的专题,引导学生学习利用旧知识培养大胆的探索心理;5、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知识技术,善于创建情境,引导学生引发猜想培养直觉思维;6、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建模兴趣小组,旨在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以达到学生自我提出问题、进而猜想、探索以及领悟与检验的目的。要求对照班的教师在高中教学的过程中,只需要按照常规教学就可以了。

到学期末,对两个班的高中数学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其考试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词汇与图画两方面,其中实验班的词汇平均分在85.7分,图画的平均分在83.4分;而对照班的词汇平均分在76.7分,图画分在80.6分。证明了实验班所采用的办法,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挖掘出高中学生更多的创造意识与创造潜能。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在合理的情况下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提供合适的机会、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与思想,善于挖掘出学生的潜能,最终达到培养高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 数学教学 学生 思维培养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高学生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这里所指的也就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新课标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对于教师或者学生,都将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在诸多能力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重视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对概括的独特的热情,发现在普遍现象中存在着差异的能力,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从非本质的细节中使自己摆脱出来的能力,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方面。

在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方面,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差异。具有数学能力的学生在收集数学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时,明显表现出使数学材料形式化,能迅速地完成抽象概括的任务,同时具有概括的欲望,乐意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概括工作。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我们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教学中将数学材料中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来,概括为特定的一般关系和结构,做好抽象概括的示范工作,要特别注意重视“分析”和“综合”的教学。

2. 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去发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找出其内在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即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抽象和上升型概括的方法。

3. 培养学生概括的习惯,激发学生概括的欲望,形成遇到一类新的题时,经常把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化,找出其本质,善于总结。

4.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长期艰苦的工作,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培养,有意识地根据不同情况严格训练和要求,逐步深入,提高要求。

二、强化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 利用一题多解,训练发散思维。教学中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妙法顿生,而且对于培养学生成为勇于探索新方法、新理论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一题多解是训练发散思维的好素材,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观点分析思考同一问题,从而扩充思维的机遇,使学生不满足固有的方法,而求新法。

2. 利用互逆因素,训练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由此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正向思维定势经常制约了思维空间的拓展,有时,正面解题很难,不妨改变思维方向,就会柳暗花明。

3. 抓住分析时机,训练联想思维。联想能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问题,进行大胆联想,寻求答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有利于训练联想思维的时机,强化训练。

4. “错解剖析”。提供给学生题解过程,但其中有错误的地方。让学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师批改作业。换一个角度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寻找错误产生的原因,以求更好地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5. “例题变式”。从例题入手,变换条件寻求结论的不同之处;变换结论寻求条件的不同之处;变换提出问题的背景,寻求多题一解;变换问题的思考角度,寻求一题多解;……以变来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

三、选择判断能力

选择、判断能力是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判断不仅表现为对数学推理的基础过程及结论正误的判定,还表现为对数学命题、事实、数学解题思路、方法合理性的估计以及在这个估计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判断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者对思维过程的自我反馈能力。具有选择判断能力的学生,在判断选择中较少受表面非本质的因素的干扰,判断的准确率较高,判断迅速,对作出的判断具有清晰的认识,能区分逻辑判断和直觉猜测,他们具有明显的追求最合理的解法,探究最清晰,最简单同时也是最“优美”的解法的心理倾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注意信息的获取。直觉判断、选择往往要经历获取信息、信息评价(判断)、策略选择几个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注意信息的获取,这是培养选择、判断能力的关键;2. 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建立起恰当的价值观念,因它是选择判断的根据;3. 在数学习题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具有选择探求最佳解法的欲望,不仅提倡一题多解,而且还要判断几种解法谁最佳?好在何处?

四、推理判断能力

高中生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构建模型;基本途径;素质教育;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25-02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无疑是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有力的工具。要想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构建数学模型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数学就是对于模型的研究。那么什么叫做数学模型呢?如何构建数学模型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此作了一些研究。

一、数学模型的含义

数学模型指的就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类特定的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目的,而作的一些简化的概括,并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高中数学中的各个基本概念,都是以相应的现实原型为背景抽象出来的,数学公式、定理、方程式和函数等都是一个个具体的数学模型。

高中数学的实质就是教给学生已构建好的数学模型,并帮助其学习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指导其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当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就是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先观察分析、再提炼出问题、最后构建数学模型,并把其纳入知识系统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二、高中教师构建数学模型的基本途径

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一些构建数学模型的理论,并且努力钻研,把其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以实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上班途中发现了某广告中有“A1号系列轿车”。什么是A1号轿车呢?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A1型号系列指的就是“相似”的几辆轿车的总称。于是笔者在讲解“判定三角形的相似性”一节中就把这一概念引入到了教学中,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三、教师还应该结合数学课本来构建数学模型

我们应该在哪一章节中构建哪些数学模型,教师都应该做到自己总结,比如在讲正方体和长方体时,就应该把相关问题放到模型中来解决;又如在讲到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后,可以运用这一模块来解决一些具体性问题,还可以用数列模型来解决储蓄和信用贷款问题。总之,高中数学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渗透模型概念,这样在潜移默化当中,学生就可以从构建模块中领悟到数学的真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应该专题讨论一些建模的方法研究。笔者在本学期按排了如下几次讨论会,代数法构建模型、直线法构建模型、图解法构建模型等等。掌握这些基本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抽象到具体,从课堂到生活地运用数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当学生品尝到了构建模型对生活的重大意义之后,就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其知识,积累其经验。

四、高中数学教师要把构建教学模型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

新课改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它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三大途径,第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积极的态度,第二,要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第三,要展开联想,理论联系实际地去思考问题。所以,在高中数学中实施构建模块的训练,实质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它有很大的实践性,也有很强的理论性,在引导学生构建模块意识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思考问题,并运用猜测、论证等寻求解决方法的能力。

1.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在数学史上有很多成就,如歌德巴赫猜想、欧拉定理等等。它们都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和领悟所习得的。通过想象培养直觉思维,从而构建数学模块教学,让学生用多样的思考方法来分析问题,有利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内容。

2.通过构建模块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一位伟人曾说过,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思考过程,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杠杆,如果没有它的支撑,就不会走很远。数学构建模块就是要求我们把实际的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运用这根杠杆来解决大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品质有重要作用。这一思维过程也能提高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解题速度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