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第1篇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而且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第二,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的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第三,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

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第一,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面对各种题型游刃有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某一道题。

第二,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 (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中学数学内容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须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艺术类 大学生 思维训练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殊性,那就是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形象思维要与逻辑思维协同发展。思维素质与心理素质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养成。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思维的训练教育,学生的思维素质与能力只是在课本知识学习中不自觉习得的,缺乏有意识的引导培养。目前,一些艺术类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不够强,重技巧,轻思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于他们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既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人两种最主要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人头脑中是并存的,互相交错、协同发展的。艺术类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但长期以来以升学为主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在形象思维上给他们足够的培养训练。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思维没有充分发展。形象思维是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观察,从表象、联想、想象到形象表达的思维方式,但在长期的中小学升学教育中,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几乎得不到培养,导致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形象思维并不比其他专业学生占多少优势,艺术类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技法的训练,而忽视从根本上加强观察、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这就不利于他们今后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2.逻辑思维缺乏严密性。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如一对双胞胎,在人们头脑中是同时起作用的。完全单一的逻辑思维或单一的形象思维,都是不存在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也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重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在形象思维运行的同时,逻辑思维也在对形象进行判断。大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主要是通过中学阶段各科知识的学习形成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尤其是数理化等理工科的课程薄弱,导致逻辑思维普遍较差,缺乏思维的严密性,学习接受理论知识能力不强,这种现象也较普遍。

3.两种思维的混乱交错。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性如何,是衡量人们的思维素质好坏的尺度。良好的思维品质,总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形象在逻辑思维中起到辅助与例证的作用;形象思维中,又有逻辑思维对形象进行判断。不良的思维素质,会出现两种思维的混乱交差,协同性差。比如,艺术创作过程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时,逻辑思维按部就班的定势会影响思维的发散,或在学习理论知识主要运用逻辑思维时,形象思维的跳跃性会干扰理论的接受。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中,中学阶段的教科书模式的逻辑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的创造性的发挥,但他们在大学阶段开始发展形象思维、改变思维方式时,又不能及时地协调两种思维方式。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升学的应试教育问题。首先,学生在题海式的考试中做了许多题,而不知道总结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习与思维,极易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大学阶段思维的发展。其次,与应试教育相关的艺术课程在高中阶段因为没有纳入高考科目之内,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根本不教不学,导致了中学阶段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的缺席。美术与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重要的课程,有着其他课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只有通过考前辅导培训或强化班、特长班,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应试的技法参加考试,并没有在形象思维上受到多少教育。再次,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课普遍相对薄弱。我们曾在南京艺术学院做过新生调查,因兴趣爱好报考本专业的只有15%,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达不到本二线,占72%,其他原因13%。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平均总分,不到本二分数线的70%。文化基础课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逻辑思维的欠缺,反过来也影响形象思维的发展。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任何一方面过于欠缺,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发展完善的。

因此,在大学阶段开展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与教育,是一项带有“补课”性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有目的的思维训练与教育,尤其是通过相关的文化基础课,进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创造性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艺术类大学生专业要求与思维训练目标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是我们考虑进行思维教育的出发点。只有根据其专业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可能有的放矢,起到应有的效果。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丰富的想象力。艺术是由诉诸形象的语言,如线条、色彩、声符构成的,不管是听觉的,还是视觉的艺术,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借助于形象进行思维的能力。

2.丰富的感情。艺术作品是借助于形象抒发人们感情的,感情既是从素材到作品的动力,也是与读者观众共鸣的首要因素。不管是直接的抒情,还是自然的感情流露,艺术创作中都不能没有感情,感情的丰富细腻是虽然决定于气质,但也与思维密不可分。心理学研究中,丰富的感情总是伴随着形象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而产生的,多愁善感的人往往是善于联想的人,也是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人。相反,逻辑思维占优势的人,往往是感情比较隐含或冷静的。

3.较强的表达能力。艺术的表达也是以形象为媒介,对客观事物从观察、联想、想象到表达出来,形象思维起着主要的作用。同时,逻辑思维对于表象的判断、推理、论证也在深处起着作用,可以说是共同促成了艺术表达的完成。

转贴于 4.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在美的环境与境界中长期熏陶养成的,是以直觉的感性的形象为主。

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创新要取决于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必须先具备创造性思维。艺术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两种思维协调发展的思维。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正是为培养他们这种协同发展的能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目标,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打破思维的单一与定势,形成开阔发散的思维向度。单一与定势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不良的思维现象,思维不活跃,陈陈相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艺术创造中的灵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顿悟思维,灵感是在思维中最活跃、不同思维方式碰撞时才有可能产生的。通过多种向度的思维训练,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潜能。第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接受能力,改变目前文化课普遍基础差、缺乏文化素养的现状,学会创造性学习,自我教育与学习,提高文化内涵,并最终促进他们艺术专业的提高。第三,学会审美,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事物,学会艺术的形象思维,提高形象思维的自觉性。在审美过程中,虽然用的是形象思维,但对于形象思维中的意象,对其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对于艺术作品的思想与主题的认识,都要经过逻辑思维的判断确认。艺术的最高境界,就超越了艺术本身,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了。第四,学会对思维过程的控制调节。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元认知或元思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控制、调节,来改善自己的思维。学会思维的控制与调节,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思维的关键。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方法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同时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对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所达到的目标、途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通过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性研究,以期达到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水平,使他们既能适应学习,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学会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艺术创造中形象思维的能力,挖掘潜能,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训练。思维训练是综合性的,本应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思考方法,但由于应试教育对思维素质教育的忽视,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适当地引导教育和训练。“普通(形式)逻辑”课是一门关于逻辑思维的科学,对于思维知识起到普及的作用。笔者认为,艺术院校应当开设相关的思维科学课程,普及思维知识。对思维科学的了解,是思维训练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的讲解,起到普及作用。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通过艺术创作与欣赏实例,讲解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古今中外艺术家成功的案例,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伸思维的习惯与养成。

2.发挥高校人文学科课程的作用,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思维。大学课程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能力尤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院校开设了诸如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等课,应发挥相关人文课程对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的作用,增强教师思维训练的意识,适当增加实践的环节。比如,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中外哲学课,训练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理论分析,用分析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哲学课中对事物认识与分析的能力,美学课中强调审美能力的培养,心理学中的联想与想象力的培养等。通过古今中外艺术教育案例,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申思维的习惯与养成。

3.艺术相近学科的相通训练。不同艺术门类专业在形象思维上的共性,决定了他们在思维方式上是相通的。艺术专业相近学科,可以互相启发借鉴,丰富自己的艺术底蕴。通过相近学科的互通训练,比如,诗歌与书画、音乐的相通训练,分别从音乐上、绘画上或舞蹈上来表达,训练表达的构思技巧,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艺术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并以古今中外成功的个案,引导学生从相关艺术学科打通训练。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打通”训练,建立在感觉移借(通感)的基础上,把文学的语言文字想象,与艺术的视觉、听觉的想象沟通,如诗歌与绘画的互通、绘画与音乐的互通,把相邻的人文学科合在一起,构成综合的形象思维训练。

4.创设情景的思维训练。开设相关的思维训练课程,创设一定情景,并在相关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思维操练。比如,即兴式的艺术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进行艺术的构思。过一段时间,可以再创设另一种情境,如艺术的组织管理。教师进行评点与引导,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创新型的思维。现在艺术院校中重视艺术的技巧手段练习,而忽视观念与思维的创新,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埋头绘画或练嗓,而不去考虑如何在练习的基础上创新。如何突破艺术上的因循,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创新的艺术的主题与表达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法可能很好,但只能是很好的匠人,却不是艺术家。

思维训练是一项很复杂的教育工作,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可奏效,艺术活动中思维的复杂性,是思维科学中至今仍有争议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必须建立在遵循思维科学的基础上,遵循思维科学的原则,循序渐进,让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训练与自我习得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关系新探[J].高等理科教育,1997(3).

[2]林金辉.加强大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2(1).

[3]唐月娥.论逻辑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J].湖湘论坛,1999(5).

[4]赵雪梅,么元煜.浅论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1).

[5]张洁玉.艺术设计中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J].艺术百家,2006(2).

[6]宋黎明,乔启霞.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7]李宪忠.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8]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50-01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的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过于死板,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课堂沉闷,枯燥乏味。而新课程改革注意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改革重点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得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承上启下,所以初中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关键环节,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不仅能够对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帮助,而且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过渡的阶段,承上启下。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高中甚至大学的数学学习,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另一方面,初中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时期,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数学知识水平,对学生的办事能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逻辑思维兴趣

学习和生活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孔子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和生活是相互影响也是相互促进的。逻辑思维不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领域,也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学会用生活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在现实生活学寻找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一些有趣的现象,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教师要尽可能的带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从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逻辑思维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在实践教学当中,为数学教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利用抽象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概念的引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先教给学生概念,然后再对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容易形成学习懒惰的坏习惯。而抽象概念恰恰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的抽象概念指的是教师并不直接的教给学生新概念,而是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进行慢慢引导。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不断的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概念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且要从整体上掌握和监督课堂教学进度,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通过思维基本功训练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1、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

思维基本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首先,要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概念进行正确的细致的讲解,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此外,教师也可以列举一些负面的例子,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选择判断能力不仅对学习很重要,而且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同样重要。换言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过程。选择判断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判断并做出选择。这种学习分析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思维方式,不论在数学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它都能够帮助你解决一切问题。

3、通过加强解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加强解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比如,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其他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某一类型题的训练。老师将同一类问题的所有典型题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训练,培养学生对该类型题的思维方式。第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难题的训练。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设置难度较高的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身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学周刊, 2012(05):32―35.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第4篇

一、逻辑思维能力

什么是逻辑思维呢?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逻辑思维这一体系,早在多年以前,亚里士多德时代就已经建立。追溯其原因,主要在于逻辑思维对其它思维具有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因为逻辑思维是多种思维中最基本的形式。根据现代逻辑思维的定义,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逻辑思维的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的方法有归纳和演绎,比较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等等。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可操作性

(一)高职英语课堂的特点

英语课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每学期180-220个学时的课堂学习保证了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持续性。同时,高等职业教育的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里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项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发展不同形式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掌握不同的逻辑思维方法提供了可能的环境和机会。

(二)英语文章的阅读特点

英语文章本身具有逻辑特点。绝大多数的英语文章都是由一个个主题句和一个个发展句组合而成,它们的组成并非随意地堆砌,而是有逻辑地,有意义地组合而成。英语文章的逻辑关系随英语文章的不同文体而有所不同,比如在记叙文中通常使用时间顺序或地点顺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在议论文中使用对比或类比来组织文章的结构;而在科技说明文中则会使用大量的例子来进行阐述将要说明的具体物体和事情。另外,英语文章的句际关系也存在有逻辑关系,一般认为句际关系有如下类型,即总分、并列、层进、顺序、因果、对比等关系。有人说:写作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而阅读是通过语言来发现思想的过程。所以说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我们需要跟随作者的脚步,学会通过语言文字来理解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可见,英语文章阅读的过程就是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的过程。

(三)英语词汇的特点

英语词汇具有很强的派生能力,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第二版)就收录了301,100个主词汇。这么多的英语单词并非都无规律可循,有许多新的英语词汇是在以往的词汇派生、合成的基础上产生。所以说英语词汇的构成具有逻辑特点。比如:Microsoft是由前缀Micro和soft构成;再比如blackboard是由black和board两个单词根据它们各自所指代的意义合成;再比如英语前缀un-,dis-都包含有否定的意义,英语后缀-or,-er都包含着人的概念;还有一些英语词根都有着本身的意义,比如-cade-,包含有落下的概念,而-trans-,包含有“横过、穿过”的概念等等,因此,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单词进行拆分记忆,通过词缀和词根分析和类推一个新的单词的意思,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一次逻辑思维推理训练的过程。

三、如何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让学生思维训练在英语课堂上成为一种习惯

教师要积极地创造情境,给学生以分析总结、归纳比较和演绎推理的机会。只有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分析问题时,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训练经过反复地练习成为一种习惯。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运用概念教学、是非判断教学和推理教学,比如单词的拆分,文章的分段,文章主题的寻找,口语场景的即兴对话等等。通过有效地练习,从整体到局部,从分析到综合,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二)思维训练的活动目的明确、结构清晰

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就“最近发展区” 的原则,确定训练的目的,诱发学生的思考。所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不能节外生枝、画蛇添足。比如,笔者曾遇到这样的一个课堂,在一节英语应用文(书信)写作的课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用归纳的方法,同时给出好几封信,启发学生主动地去总结书信的格式,但是她却错误地放入一封特殊格式的信件放在一起去让学生总结。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混淆了学生的思维,找不到同一性,无法把本质的、一般的东西总结出来。杜威曾这样说:思维的价值本身不会自动地成为现实。思维需要细心而周到的教育的指导,才能充分地实现其价值。不仅如此,思维还可能沿着错误的道路,引出虚假的和有害的信念。系统的思维训练之所以必要,其重要不仅在于避免思维不能发展的危险,更为重要的是避免思维的错误发展。

逻辑思维如何训练范文第5篇

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给材料

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本身的性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和概念。随着年级的升高,具体形象的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成分不断增加。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理性材料日益积累,构成思维的素材,成为构建相应的数学认识模式的知识基础。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人才。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学生形成数的概念,构建四则运算系列的模式,掌握几何形体知识的结构大都需要丰富的材料。总的是遵循具体形象——形象抽象—逻辑抽象的规律,并带有某种创造性的萌芽。

三、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有方向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向明显特点是单向直进,即顺着一个方向前进,对周围的其他因素“视而不见”。而皮亚杰认为思维水平的区分标志是“守恒”和“可逆性”。这里在所谓“守恒”就是当一个运算发生变化时,仍有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这不变的恒量称为守恒。而“可逆性”是指一种运算能用逆运算作补偿。学生要能进行“运算”,这个运算应当是具有可逆性的内化了的动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定向集中思维,又要注重多向发散思维。前者是利用已有的信息积累和记忆模式,集中向一个目标进行分析推理,全力找到唯一的合理的答案。后者是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解答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朝不同方向进行思索,探求多种答案。在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向性,要利用一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思维方法。

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应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