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范文第1篇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知道,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和数量关系等,都要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知教材内容,记忆有关结论,而且应根据数学内容,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思维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

一、突破定势,逆向思维

我们常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机智和聪明。司马光就是把一般思维中的“人离开水”变换成“水离开人”,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思考。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运用逆向思维去思考和处理问题,实际上就是以“出奇”达到“制胜”的目的。例如:小明问爷爷多大年龄,爷爷说:“把我的年龄加17,然后用4除,减15,再用10乘,恰巧是100岁。”小明的爷爷多大年龄?我们用逆推法解。题中最后乘以10得100岁,那么乘10前就是100÷10=10(岁),不减15就是10+15=25(岁),不用4除就是25×4=100(岁),不加17就是100-17=83(岁)。这样,就得到了小明爷爷的年龄是83岁。因此,逆向思维的结果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喜出望外,另有所得。

二、注重方法,科学思维

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提出的问题要富于启发性、层次性。既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又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应注意用词的准确,要注意让学生学会顺向、逆向和发散思维。例如:对圆柱体面积的计算教学,教师先让学生掌握常规思维的简单应用,然后再让他们掌握多向思维的面积计算。在几何问题教学中,从用一种方法解答到多种方法解答,都体现出思维训练的渐进性。学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学会科学地思维,并逐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的。如指导学生解答一道复杂的几何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并加以逻辑推理,以确定解题思路。学生在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已知条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就存在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交替进行的问题。平时多加以这方面的思维训练,必定能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思维。

三、疏导点拨,转折思维

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甲计划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1/3。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6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1/3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1/3”,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

四、质疑问难,发散思维

疑问是学生产生思考的前提,没有疑问,学生就不可能产生思考。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的设疑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会针对这个疑问发散思维,寻求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教材重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难易适中的疑问,难则易折学生自信,丧失兴趣,易则不能更好地发散学生思维。疑问确立后,教师应适当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的答案。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这一部分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后引导学生探索积随因数缩小而缩小的规律,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发现答案,我设计以“ 20 × 9=180 10 × 8=80 5 × 8=40 ”三题入手让学生寻找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不断猜想,验证,最后总结出规律。因此,在课堂中,我们教师要重视设疑这个铺垫作用,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培养兴趣;激发创造性思维;促进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82-01

创造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学生的创新能力靠我们培养。学校教育要“鼓励三动,调动三性”,即“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为了适应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完成历史的重任,我们必须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创造的志向,发扬创造的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既通过思维不仅能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思维成果,它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具有主动、求异、发散、独创等特点。然而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结构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犹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发明创造,也有利于当前的学习。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的体会是:

一、开放的作业,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天性好奇,新鲜的东西特别受他们的喜爱。布置作业如果总是抄抄写写那一套,学生慢慢地会感到厌倦。但是,如果老师能够把握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作业的题型、格式等方面推陈出新,尽量设计得有奇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一定愿做、乐做。

1、想――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世界上很多发明和创新都是从‘想’开始的。”所以,老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彻底摒弃机械重复的“题海式”训练,精心设计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想象性”作业内容。如:在教学20以内减法时,出示下题:如果你有20元,你准备用来买些什么?(用口头说出你花钱的经过)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学生们都展开想象翅膀,讨论起来了。有买玩具、买学习用品、买零食,有给长辈买东西的,还有给灾区小朋友捐款的,教学因势利导,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给学生上了一节思想教育课,一举两得。

2、演――展示学生的表演能力。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把身体上与精神上的训练互相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表演活动,很符合他们好动、好新鲜的心理特点。如:在教学“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则采用模拟公共汽车上乘客的情景,让学生轮流当乘客上下车开展活动,使枯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生活情景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从而引出“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让学生易于理解其含义。

二、一题多解,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学生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中,出示下题:一根铁丝正好围成边长为6分米的正方形,如果要围成长9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有以下两种解法,解法1:6×4÷2-9=3(分米);解法2:(6×4-9×2)÷2=3(分米)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学生又想出了新的解法:6×2-9=3(分米)、6-(9-6)=3(分米),并说明长方形的一条边与一条宽正好是原正方形的二条边。

通过多角度思考,获得多种解题途径,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经常引导一题多解,学生的解题思路会得到拓宽,逐步变得灵活多样,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创造性思维也得到培养。

三、动手操作,促进创造性思维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激发兴趣;思维培养;解题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这个阶段,如果抓住此期进行训练,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加强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以后学习更复杂的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呢?在这里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结合身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中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生的数学意识。如,一年级反映本班男女生人数的实际问题:

一年级有男生20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多2人,女生有多少?全班有多少人?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应用题就在身边,与自己周围的事物直接联系着,数学并不神秘,从而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

二、脑、口、手并用,充分利用线段图,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

儿童的认识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画线段图是帮助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抓住其本质特征的重要方法。

如:大鸡12只,比小鸡少4只,小鸡有多少只?

教学时,通过老师画图,学生说图,说出每条线段的数量关系,或老师说出数量关系,学生画图。

通过图示,使学生直观地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谁比谁,谁多谁少,求谁?克服了学生见“多”就用加法,见“少”就用减法的思维习惯,提高了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脑、口、手并用,数形结合教学,为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架起了桥梁。

三、根据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

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建立问题概念,弄清数量关系,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什么问题,或者要求什么问题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这样,小学生通过认识数形的直观思维能力,必须过渡到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主要可分两步进行。

1.只给条件,补充问题,编成实际问题

如: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早操,男同学有100人,女同学有50人,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能补充多少问题编成应用题就补充多少?并计算出结果来。这类题目的训练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阔了思路。学生思维活跃,争相补充:

①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做早操?(200+50=150人)

②做早操的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150-100=50人)

③做早操的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多少人?(100-50=50人)

④做早操的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几倍?(100÷50=2)

2.只给出数字和问题,编成完整的实际问题

如:根据20、10这两个数字, ,求一共种了多少棵

树?这类题目的训练,是使学生从问题出发进行发问,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再补充条件进行计算,是促进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和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可以补充以下几个条件:

①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棵松树和10棵桃树。(20+10=30)

②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排树,每排10棵。(20×10=200棵)

③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棵松树,种桃树的棵数比松树多10

棵。(20+10+20=50棵)

④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棵松树,种桃树的棵数比松树少10棵。(20-10+20=30棵)

⑤同学们在上种了20棵松树,比桃树多(少)种10棵。

(20-10+20=30棵或20+10+20=50棵)

⑥同学们在山上种了20棵松树,种桃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0倍。(20+20×10=220棵)

通过以上练习,做到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儿童的思维能力得以逐步形成。儿童思维发展出现了一次飞跃。这是为以后学习解答更复杂实际问题作准备的重要环节,对解答实际问题也就不再感到特别困难了。

实践证明,按上述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必须力求做到激发兴趣,图文对照,数形结合,形象生动,方法灵活多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都会不断提高,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范文第4篇

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边保旗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刘昌斌

常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实践意义教育实践与研究 张钧祥,范保林

影响学生合作交往能力的几个因素赵金伶,师彦星

学生个人生涯设计应以其兴趣和优势为基础武淑清

论美育的历史与功能张忠华

校园网维护经验谈郭建国

语文教育的人文关怀储昌楼,钱凤珍

浅谈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张克久

浅谈语感能力的培养苏长金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孟献红

论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技巧王苏生,孟湘

加强听说训练提高写作能力--关于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素质的思考高素忍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王春林

入画·入情·入理韩国平

因特网:英语教师的良助林红

初中英语Book2A修订介绍曹洁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警示:立足课堂教学提高语篇分析能力杜保平

谈外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式刘培焕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苏萍

数学解题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陈广田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冯倩荣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尝试田坤山

用图示觅解法求函数最值郭书均

浅谈圆中成比例线段的证明高振文

试谈具有代数条件的恒等式证明牛素君

趣味盎然激求知冯菊英

增加数学课的文化氛围左学红,冯书楷

一个复数的广泛应用牛保林

浅谈高中生学习物理认知障碍与对策朱习达

物理课堂教学必须制定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梁中华

谈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陈永会

巧用等效法解物理题两例冯林栋

例谈高中理科综合测试题的来源及求解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 颜建河,边希义

从初中毕业实验操作考试谈化学实验教学刘书择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付尊英,潘紫千

对加强教育科研先导校建设的思考许银海

学校心理辅导模式初探王金钟

当前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概述任伟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牟秀玲HtTp://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宽容王新禄,韩巧燕

浅谈"候课"、"踏点"与"压堂"唐绍军

浅谈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刘曰海

做好班主任工作应学会心理管理金晓雪

从理念上辨清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陶书荣

论端正教育思想徐志伟

谈阅读课的有意义语言训练周益民

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调控李杰

阅读教学要植根于情感张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刘淑英

朗读教学的组织艺术--浅谈低年级朗读教学法杨梅

如何指导学生写具体李晓峰

作文训练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曾骊,陈爱珍

研究作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于立娟

指导学生作文之我见何丽华

发挥主体作用搞好语文教学赵宝生

教会质疑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焦秀英

全国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展望与思考闫会学

刍议英语自学习惯的形成苏仁平

利用多媒体强化英语听力苗冬青

英语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实际掌握赵兰锁

关于小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教学的研究沈敏岷

浅谈在《社会》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实践与研究 赵雪芬

浅论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方式和原则林革

"开放题"教学摭拾祝中录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刘素芸

引导学生主动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刘文菊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吕欣玲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教学郭成志

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刘玉舫

关注学生数学体验的教学策略王立军

尊重学生学会赞赏--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杨淑娟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吕军杰

浅谈中学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默进芬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地理问题意识的培养王元波

浅谈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马永在

浅谈媒体在政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周蕾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策略贾玉娟

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朱会兰

给"鱼"不如"授渔"--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陈华

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发探究功能的研究教育实践与研究 马本良

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史素杰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张清保

比较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赵中霞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王俊杰

美术新课程理念对教师的挑战赵胜利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几点做法郭利

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王树林

体态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马金殿

让习题剧走进数学课堂郭辉杰,王广建

探索物理教学规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崔云山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的训练范文第5篇

拓扑线性空间中泛函的鞍点及一个对偶问题

空间完备化后积分论中的“Levi定理”

求二重极限的几种方法

Rn上lebesgue积分与Riemann积分关系

关于复正规矩阵的复正定性

复正定阵的Kronecker乘积与Hadamard乘积

BCI—代数的W—根

二次曲线教材处理的探讨

n级交换BCK—代数

n次缺项矩阵方程的迭代解法

对合BCK—代数

锥面的准线及其方程

二次曲线的切线的一般判定

抛物线与其切线相关的一些几何性质

解二维抛物型方程的一个高精度显式差分格式

线性最小二乘拟合问题的一个算法

试用矩阵和行列式连续的概念证明几个命题

数学教学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命题、推理与论证

应用文案例教学法初探

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试谈教师的教育教学口才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谈窦娥的艺术形象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之浅见

教学摭谈

分系统找规律练重点─—初三语文总复习体会

文言文朗读背诵教学浅谈

加强说话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听说训练教学初探

比较在语文反刍式教学法中的运用

对读写关系的思考

浅谈《岳阳楼记》的朗读教学

对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的一些认识

学习邓小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师范生道德不良倾向的原因探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误区

对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做法

实Hankel矩阵谱的刻划

关于代数张量积的性质研究

关于S半环的性质

一类潜伏期和染病期均传染的SEIS模型

关于中心的Bernstein型算子的逼近

机器学习在智能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truts和Hibernate框架的比价网设计与实现

基于交换机的校园网络安全策略

软件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探讨

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盲签名方案

粘性依赖于密度的一维流体力学方程

PLC在厦门航空港生活区泵站自动供水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热电弹性两种状态的等效方程分析

不间断LED电光源探讨

蝙蝠回声定位叫声的时频分析

DWDM与CWDM技术优越性的初步探讨

基于RFID的矿山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设计

基于MAPGIS的龙岩学院土地利用系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