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

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

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

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范文第1篇

本课教学内容范围是第三单元第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从整体上看,该课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但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重点就在于如何将课本理论的东西用生活中的现实情景再现出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本框共有三部分(1)中华民族之魂(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教材内容围绕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个中心,分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构严谨。第一目承接上一课中华文化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目具体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三目承接第二目,是对第二目的深化,进一步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具体的、历史的,爱国主义在新时期有新主题。

【三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1) 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2) 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

(3)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

(二)能力目标: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能从古今爱国事例中概括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从中把握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加深对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自觉坚持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 教学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策略:

"引发其兴趣、激发其关注"是上好本堂课的关键。特别在中日因为""问题关系紧张化和我国嫦娥3号探测器成功登月的背景下,正好作为一堂专题探究课,通过提供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创设真实的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和认同,在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上,自觉坚持爱国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教法:

(1)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教会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2)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生动的感性材料、影像、歌曲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

(3)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4)演绎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让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让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4、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有声、有色、有形来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对本课内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3分钟):歌曲导入《五星红旗》

今天,让我们一起在一首高亢激昂的歌曲声中进入我们今天上课的主题: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并注意观察歌曲中给我们展示的一幅幅画面。

设计意图:这首歌既契合了本框题的主题,又是一首学生熟悉的高亢激昂的歌曲。作为新课导入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上课激情

讲授新课(35分钟)

探究一: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呢?

探究二: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歌曲和交流讨论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能战胜一次次的磨难与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和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探究三:请同学们结合课前的预习,阅读课本第72页------74页,举例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设计意图:1、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成果,并举出具体的事例来加以佐证,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体内涵的理解

2、结合相应习题来巩固落实,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探究四:观看多媒体图片和视频录像"嫦娥3号"成功登月,五星红旗第一次出现在地外天体,使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的层面理解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对比和视频案例,让学生不仅从感性层面感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强大力量,更从理性层面理解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既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探究五:结合""这一热点事件,让学生观看因""问题引发的示威游行相关图片和新闻,使学生明白爱国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倡导理国。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背景的介绍和图片内容的展示,一方面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广大人民的爱国激情;另一方面也理性的认识到爱国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冷静的头脑,要懂得理国

小结新课(2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框题的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在新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小结本课知识结构,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

升华新课(3分钟):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在歌声中升华本课教学。教师寄语:

国家的发展强大才是硬道理。作为国家公民,在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中刻苦努力,兢兢业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就是爱国。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传承和弘扬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设计意图:歌曲《龙的传人》正好凸显本框主题,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升华,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在生活中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实践新课(1分钟):根据本框教学重点,设置一道课后思考题

【板书设计】

第七课一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之魂(为什么)

(1)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二者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

(3)永不泯灭的中华民族精神

3、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怎么做)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 红色精神 内涵 特征

文/管仕廷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红色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一般包括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实物;精神文化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政治制度(如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政治信仰、政治作风、政治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支撑。

红色文化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追求。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精神与要义;红色文化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内涵着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红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提到红色文化,人们就会联想到革命、战争、流血、牺牲、解放等概念,认为红色文化就是与这些概念相联系的文化,它首先是一种革命文化,革命是红色文化的主题与主要内容,这是红色文化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与初步认知,也是人们对红色文化最直观的理解。其实,红色文化以“红色”为主题、为核心,在内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区分。在狭义上,红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形成,在中国革命的红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也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反映党领导人民群众艰苦创业、建设国家、创造美好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文化思想与价值体系,它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可以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我国红色文化的主流、源泉。而在更广义的范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有些特定的内容如关于理想、信仰、道德追求、奋斗目标、奉献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等都属于红色文化的范畴。

(一)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及表现

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指红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必须要有一定的载体,它是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精神遗产的物质载体。红色文化在形式上是具有一定物质形态(或载体)的文化,这种形态具有一定的外在表现,如表现革命内容、革命思想、革命过程的文化作品,包括小说、文章、诗歌、戏剧、标语、歌曲、出版物和革命文献;也包括革命遗迹、纪念地、标志性物件等,如战场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领袖的故居、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用过的物品或穿过的遗物等(也包括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重要遗址、纪念地、物品等)。这些物质载体承载着红色文化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人们一接触到这些东西就会联想到红色的、革命的主题、历史、事件及革命思想、意识与观念。

(二)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及内涵

红色文化的内容即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指的是红色文化的内在构成要素,包括理想、信仰、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体系和科学文化知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红色文化的精神在早期等同于革命精神,其后内涵在不断丰富拓展。红色精神大致分三个历史时期:在1949年之前是名副其实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等;1949年之后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已超越了革命主题,出现了“建设精神”或“创业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1978年之后进入改革开放,又出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文化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形势下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人民群众理想信念教育的优秀资源。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中,“红色文化”愈发凸显其作为主流价值的突出地位,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强大的持续精神动力和软实力,并承担着引领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责任与使命。也有人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红色精神的内涵愈益丰富,如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的“红歌”在今天已不仅仅局限于革命历史题材的歌曲,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弘扬真善美的、体现我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歌曲都是“红歌”,这表明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已有了新的诠释。

二、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红色文化是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文化

红色文化是革命的文化,是反帝反封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体系,是在汲取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的新文化体系,因此,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天然成分、养料和重要构成。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文化,民族性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科学性即它是反对一切封建迷信思想,坚持了唯物史观与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守客观真理的科学品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正确地揭示和反映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内在本质及其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红色文化又是一种科学的文化。红色文化坚持为最广大人民服务,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红色文化不是为少数人垄断的精神产品,而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由人民中的先进分子创造的思想文化,是一种大众性的文化。它着眼培育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道德追求的时代新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红色文化既是主流文化,也是大众文化。红色文化始终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意志和愿望,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要求,服务于人民大众,满足着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发挥着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的作用与功能。

(二)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精神与要义

“红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先进思想文化顺应历史潮流,反映时代精神,代 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方向,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指引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民大众提供了新的世界观、新的理想、新的道德和新的精神。红色文化极大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精神,为全社会提供着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红色文化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就是因为它适应了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红色文化始终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主旨、精神与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而这个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则是体现马克思主义主旨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文化与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想源泉和优秀资源,为后者输送土壤、空气与精神养分,决定并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三)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内涵着党的政治意识形态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新的革命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性革命文化运动的产物,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内涵着党的政治意识形态。红色文化是引领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前进的意识形态,是共产党人根本宗旨和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表达,红色文化因此而成为中国社会进步、变革创新、文明发展的内在灵魂、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而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这是同志对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政治意识形态特性的论述。红色文化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和政治斗争,服务于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内涵并体现着我们党的意识形态。红色文化属于无产阶级的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并为之享用的文化,体现着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与宗旨,是我们党在革命与建设的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文化表达,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文化宣示。红色文化又是红色政治,是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态。红色文化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哲学、历史意识、政治追求和道德取向,彰显并表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与价值体系。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可以凝聚时代人心、彰显时代精神、锤炼民族性格、锻造民族风骨、提升民族品格,红色文化具有塑造新人、涵养人心、促进民族自新的价值与功能。

(四)红色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的文化

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徽州文化;导游;讲解艺术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057-02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旅游业逐步转向以文化与精神享受为目标的文化旅游。徽州蕴涵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继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与历史文化遗产之后,2000年11月,黟县的西递――宏村等皖南古民居又被列为世界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文化旅游越来越成为黄山市旅游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徽文化旅游的发展对导游讲解艺术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试着整理出一条全面、准确、新颖的徽州文化讲解思路和方法,帮助导游在将来的导游解说中把徽文化讲准、讲好、讲出特色、讲出艺术。

一、全面认识徽文化

徽文化积淀深厚,普通旅游者对很多徽州文化旅游景点捉摸不透, 走马观花看“热闹”, 看不出多少“门道”。导游员作为传播文化的大使和桥梁,应该对徽州文化系列景点了如指掌, 并能以科学为依据, 就每一景物娓娓道来, 经得起旅游者的“追根溯源”, 既不走“神话加传说”的老路, 也不只重视其娱乐功能而忽视其教育和文化功能,徽文化旅游资源的讲解离不开对徽文化的涵义、精神内涵、现代价值的准确把握。

(一)徽文化的涵义

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以徽州地缘为纽带,以程朱“理学”思想为核心内容,产生于徽州,以明、清最为鼎盛和典型的影响遍及全国并流传于今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国历史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徽商的发展为经济基础,内容涉及徽州土地制度、徽商贸易、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徽州人物、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州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方方面面[1]。

导游认识徽文化,还要意识到徽文化不是单一的徽州地域文化,它是中原文化的移植;是中华多种文化在徽州这一特定地域的汇合和凝聚,它既有徽州区域文化的特征,又兼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它的内核应是以儒学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所以徽文化也可以说是“以徽州为中心的积淀和融会于徽州土地上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

(二)徽文化的精神内涵

要想向游客讲清楚徽文化,导游首先必须明确徽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怎么概括和表述?其价值是什么?

关于徽文化的精神内涵,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徽文化精神给予不同的阐述。徽文化的重要特点是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浓缩和汇聚,含有中华文化的一个标本和缩影。正因为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始终受到这个大系统制度文化的制约和支配,所以它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方面是徽文化之最具代表意义的徽商,他们身上的“徽骆驼精神”是中华民族顽强的原始生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个生动体现。以徽商为代表的“徽骆驼精神”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并不乏开放、进取精神和冲破“停滞不变的社会”的能力。中华民族有能力创造历史,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这是徽文化精神的核心与动力,是最有价值的,是徽文化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徽州作为“程朱桑梓”,程朱理学成为徽文化的指导思想,使徽文化深深打下了封建文化的烙印,这是需要坚决摒弃的。

(三)徽文化的教育功能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遗产,但其中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今人的珍视。导游在向旅游者介绍徽州文化时应明确:徽文化的讲解应当是有关徽文化的解说和其现代价值的传播,其目的是发挥徽文化的旅游教育功能而非徽文化中封建礼教的传播,导游应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徽文化的教育功能。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意识

导游在讲解中要弘扬徽州文化尊师重教的传统, 徽州对教育的极端重视, 恪守古训: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重文兴教蔚然成风。所谓“儿孙不读书,养了一窝猪”,在徽州即使是穷乡僻壤,也“莫不有师有学,有书史之藏”、“虽十家村落,亦有讽诵之声”。因此,造就了科举场上的空前盛况,其中有“兄弟九进士、四尚书者,一榜十九进士者”,有“一科同郡两元”者,更有备受称颂的“同胞翰林”及“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2]。

2.爱国爱家、勤劳忍耐、和睦邻里的人文精神

徽州人远祖多从中原迁来,长期受中原儒学文化熏陶,特别是程朱理学深入人心的浸润教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徽文化精神,深深蕴藏着的爱国爱家、勤劳忍耐、和睦邻里的人文精神,是徽文化精神的精华。在徽文化的导游讲解中,导游还要把诚、信之类儒商准则介绍给客人,弘扬徽州孝悌仁爱、急公好义的传统, 使其在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3.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徽骆驼精神”

导游在徽文化讲解中离不开徽商,讲徽文化精神不能不说“徽骆驼精神”。“徽骆驼精神”就是矢志千里,吃苦耐劳的精神。徽商在商海中善于把握商机,权衡大道;在竞争中“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徽商贾而好儒,在经营活动中重视人文精神理性地追求,自奉俭约,却能慷慨地将财富奉献社会,他们大多在致富后重视文化建设,捐资兴学,刻书藏书,培养子弟读书入仕;他们大多能热心公益,济困扶危,助饷赈灾,修桥铺路,急公好义……导游讲解徽商,弘扬“徽骆驼精神”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旅游者在旅游中受到影响和感染,进入人性升华的境界,使旅游的教育功能达到极高境界。

4.徽州文化崇尚自然、注重环保的精神

旅游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要让旅游者从行为上成为自觉维护旅游环境、遵守旅游规范、坚持文明旅游的表率。导游在徽文化的讲解中,导游引领旅游者去欣赏徽州村落和民居建筑的选址和布局;引导旅游者去发现古村落的选址和布局具有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 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特点。导游借此向旅游者介绍徽州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环保意识,在古徽州的官府碑文和民间族规家法中都有许多禁止乱砍滥伐、开山凿石、破坏水土的环境保护的内容,启示旅游者在旅游和以后的生活中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界索取, 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对于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正确运用徽文化的导游讲解原则

虽然导游讲解的方法千差万别,各人在运用时又千变万化,然而,各种方法和技巧有其内在的基本规律,徽文化导游在导游活动中也必须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一)客观现实为依托的原则

徽文化导游在进行导游讲解时,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技巧,都必须以客观存在的景观为依托,传递正确的徽文化,切忌张冠李戴,杜撰史实。

(二)针对性原则

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复杂,层次悬殊,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在接待方式、服务形式、导游内容、语言运用、讲解的方式方法上应该有所不同。

(三)灵活性原则

导游讲解贵在灵活,妙在变化,不同景点的美学特征千差万别,大自然又千变万化,游览时的气氛、游客的情绪也随时变化,徽文化导游必须灵活地选择导游知识,采用切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导游讲解。

三、创新徽文化的导游讲解手段

导游员在领悟了徽文化的内涵和把握其现代价值的基础上,要使游客更好更深入地了解徽州文化,导游员还要善于根据徽文化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创新传统的导游讲解技巧:

(一)善于确定专题

徽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要针对不同的旅游动机、不同期望值、不同特点的旅游群体或个体,选好徽文化导游专题。如徽商创业发迹专题、徽州民俗风情专题、徽派古建专题、徽州文房四宝专题,而不同的专题又需不同文化重点。例如,对于古建筑考察旅游团,首选是黟县宏村的承志堂。就规模、布局、结构、设施、装饰艺术综合评价,承志堂不仅是徽州古民居中最恢弘、华美的徽派建筑,而且堪称中国古民居中的精华和瑰宝。其建筑、布局、雕刻集中展示了大盐商汪宝贵“官运亨通”、“财源广进”、“贵富延绵”和“读书进仕”的全部内涵和思想。

(二)善于挖掘徽文化内涵

对于选中的题目,导游人员要善于挖掘其内部深层次的徽文化内涵。比如,在宏村承志堂中门西侧边门的上方,精雕有一个硕大的“商”字形图案,许多人须从“商”字下走入。为什么在这儿刻一个“商”字,很多旅游者可能很难理解。其实,屋主汪定贵于清道光年间外出经商,后以贬运海盐为主业,短短几年一跃而成为徽商中屈指可数的巨富,但是,“富而不贵”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实乃不孝,汪定贵在盐业发财后,花钱捐了个“五品同知”官衔。汪定贵虽然经商发了财,而且捐了官,但经商在古代仍是一种划分在九流之外的贱业,这使得主人心里忿忿不平,于是想出此策,意思是说从边门出入的人,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到我家来,都要从我“商人”的脚下过,可以看出房屋主人的矛盾心理。

(三)善于因人(时、地)而异

导游对徽文化的讲解贵在灵活,妙在变化,不同景点的美学特征千差万别,导游人员的服务对象复杂,层次悬殊,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大自然又千变万化、阴晴不定,游览时的气氛、游客的情绪也随时变化[3],徽文化导游必须根据季节的变化,时间、对象的不同,灵活地选择导游知识,采用切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导游讲解。

(四)善于借题发挥

徽州文化积淀深厚,导游在讲解中对于所见景物,如果就事论事,泛泛而谈,徽文化的潜在价值是很难发挥出来的。导游要准确把握徽文化导游的切入点,善于借题发挥是讲解的关键。在黄山市及其周边地区,成百上千的徽州古村落是徽文化的“天然”博物馆,是形象化、可观性的徽文化,导游在讲解中要善于借助这些向客人讲解徽州文化,多角度、多方面的展示其文化内涵。从而让客人去认识了解徽文化。

徽文化博大精深,要想更好地传播徽文化,导游人员还要勤于学习和思考,善于创新,把徽文化讲深讲透。

参考文献:

[1]高寿仙.徽州文化[M].吉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13,182-211.

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抗战精神;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70-02

抗战精神是我国在长达14年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中华儿女表现出的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了解我国抗战精神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可以更加深入认识和学习抗战精神,为更加科学有力地提倡抗战精神打下坚实基础。近十年来学术界对抗战精神做了大量研究,主要围绕抗战精神的形成原因、内涵、特征以及价值意义四个方面展开。

一、关于抗战精神形成的原因分析

抗战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多种原因相互作用形成的。学者们普遍认为主要是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中华民族传统历史原因:抗战时期,以郭沫若、翦伯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史学家,对我国数千年以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思想进行研究,发掘出形成抗战精神历史的根源;第二,日本惨无人道的侵略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唤醒了国人的忧患意识与民族责任感;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成为形成抗战精神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过程中,无论是思想上、政治上还是组织上采取的方针政策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第四,“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一致对外精神:学者们都提到抗战过程中,不同党派、阶级、地域、民族的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对抗战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有学者对抗战精神形成的机制进行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实践基础――抗日战争实践的沃土。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思想和工作方法,领导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及各派、各抗日团体和海外侨胞团结一致地进行全民族抗战。其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中共深入开展了对《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学习研究。结合抗战实际,写出了《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正确分析了中国抗战的策略,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党员及干部的党性,这是形成抗战精神的理论基础。其三,历史文化渊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古代求真务实、经世致用的入世精神进行扬弃,使实事求是的精神成为抗战精神的首要内容[1]。

二、关于抗战精神内涵的理论探讨

近十年以来,对抗战精神内涵研究文献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不同学者们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抗战精神内涵的理解也有所差异。因此,对于抗战精神的内涵没有准确的界定。

有人将抗战精神的内涵概括成五种观点:第一,以朱成山、李孝纯为代表的“八字精神”学说:“拼搏、奉献、团结、自强”[2]、“自强、爱国、创造、宽容”等一系列八字精神是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第二,以刘小龙、常黎峰为代表的“三大主义”学说: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第三,以李向军、危兆盖为代表的“四内容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百折不挠、越挫越勇的必胜信念;不畏、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等精神内涵[3]。第四,以陈邵桂为代表的“思想体系学说”,他认为抗战精神是以实事求是、民族团结、兵民为本、艰苦奋斗、持久必胜的革命精神构成的有机整体,核心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第五,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六方面内容特点学说”,学者认为“伟大民族精神”一词,实质就是抗战精神,即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民族奉献精神[5]。

此外,以张士海、吴敏先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抗战精神学说”可为第六种观点: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下、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内涵可概括为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是其首要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是其灵魂与主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其根本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是其落脚点与归宿[6]。

由于学者们研究重点不同导致抗战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但也不难看出其基本的方向趋势却是如出一辙的,伟大的抗战精神不仅为抗战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成为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关于抗战精神特征的概括分析

研究抗战精神的特征,有助于准确把握时代特点,使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战精神教育与学习。关于抗战精神的特征方面有的文献中有零散的提及但并不系统,最有代表性的分析是朱红蕾、吕记玲在《建国六十年来抗战精神的发展与弘扬》一文中论述到抗战精神具有四方面的特征。第一,形式上的多样性。从其构成上抗战精神是由多种具体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精神品质所构成。第二,内涵上的深刻性。体现在抗战精神是由历史底蕴的深厚性以及不断地从实践中得到的。第三,面貌上的新颖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历史产物。第四,本质上的民族性。抗战精神所反映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中华民族各族同胞的精神品质和精神风貌在抗战中的集中体现[7]。

四、关于抗战精神价值的凝结提炼

(一)抗战精神的历史价值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期间爆发的抗战精神,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激发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我们更应该看到,抗战的胜利让我们国家获得的最实质的成果在于,台湾岛、澎湖列岛等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霸占的一切中国领土的回归,废除了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签订的100余个不平等条约[8],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全中国人民赢得了尊严。抗战的胜利不仅是国家民族的胜利,更是抗战精神的伟大胜利。

(二)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

学者一致认为,宣传发扬抗战精神,有助于增强国民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和平崛起以及维护世界的和平提供巨大的精神源泉。学者根据研究的重点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对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进行阐述。

张桂东从四个方面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弘扬抗战精神的当代价值,即:政治建设方面,充分发扬团结统一的精神,有利于建设和谐统一的政治局面;经济建设方面,大力弘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经济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文化建设方面,弘扬抗战精神与构建和谐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建设发展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实现构建和谐文化的目标;外交工作方面,大力弘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要求的外交局面[9]。

有学者提出要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中国梦”的具体表现就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与抗战精神是吻合的[10]。因此,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抗战精神。

五、有关抗战精神研究存在的不足

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对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与意义,但是我国在研究抗战精神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更系统全面地研究抗战精神。

第一,对抗战精神的内涵做出更加科学全面的阐述。学者们对于抗战精神内涵的基本观点方向是一致的,但是缺乏一个最为科学全面的定义,就要求研究者们要对抗战精神的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与凝练。

第二,对为抗战精神取得胜利的其他党派做出更系统的研究。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精神形成的贡献研究较多,但是以为代表的其他各民族党派对抗战精神的贡献,虽在文中有所提及,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所欠缺。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抗战精神的研究成果对宣传弘扬抗战精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对抗战精神做出更为深入、全面、科学的研究,抗战精神的价值方能得以全方位体现和弘扬。

参考文献:

[1]张士海,吴敏先.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J].理论学刊,2008(8):35-39.

[2]李孝纯.论中国的抗战精神[J].社会科学辑刊,2005(5):138-140.

[3]危兆盖.论抗战精神[J].中州学刊,2005(5):147-151.

[4]陈邵桂.简论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抗战精神[J].邵阳师专学报,1996(1):76-78.

[5].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9-06(1).

[6]张士海,吴敏先.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J].理论学刊,2008(8):35-39.

[7]朱红蕾,吕记玲.建国六十年来抗战精神的发展与弘扬[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5):74-76.

[8]陈元福.回顾与沉思――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J].青海社会科学,2010(4):135-139.

[9]张桂东.弘扬抗战精神,建设和谐社会[J].网络财富,2008(7):223-224.

中华文化精神的内涵范文第5篇

1.餐饮文化相关概念介绍

1.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发展中所形成的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是通过企业的领导者所倡导的企业精神,以此来培育出的企业员工需要遵守的企业原则及企业文化精神。企业文化具有作为经济形式上的特点、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与员工文化素质等等,除此之外它还具备了作为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精神内涵,包括了企业的传统习俗、企业形象、企业文明制度以及企业产品的精神文明总和。企业文化既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理论管理方式,还是一个企业精神文明的动力与内涵。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重视的是企业员工的管理,坚持把“人”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中。

1.2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的含义

中华老字号企业中所蕴含的企业精神文化内涵是在中华老字号品牌在它创立之初,直到现在为止经历的漫长发展过程所积累的精神文化内涵。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经验,以及逐渐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的品牌内容。老字号企业的特色价值观、精神文化内涵都是老字号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中华老字号中的文化内涵是通过企业所有的专利产品、标识、传统工艺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价值观和精神文化的内涵都是源于传统民族文化及它的地域传统性文化,与此同时,企业它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环境的客观影射。中华老字号企业以不断适应和改变自身的发展条件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以此来谋求企业更为长远的发展。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文化是一个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更高于我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继承与发扬的表现,这些宝贵的经验都给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1.3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的特征

独特性和共同性。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并受现实条件影响所产生的历史产物,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创业、发展、成长历史。中华老字号企业的文化由于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逐渐形成与传统文化相重合的部分,也就是一种共同的文化内涵特性,比如说企业的“诚实守信”、“质量为本”等等都体现着我国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人文性和民族性。人文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人”,它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让人们去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一切,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围绕着“以人为本”来进行的,一切都以“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民族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影响,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形成也就逐渐具备了人文性与民族性。

稳定性和传承性。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文化还具有稳定性,由于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形成不同于一般的企业文化形成;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形成是在其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具有着稳定性和传承性,这对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的形成在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企业文化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巩固、维系与推动的作用。

2.东来顺老字号企业文化的现状分析

2.1东来顺老字号的发展现状

东来顺是北京饮食业老字号中最具盛名的一个历史名店,东来顺的清真菜肴系列作为京华菜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经历了百年沧桑所打造出来的。如今“东来顺”这三个字已成为了京华饮食菜系中的一个标志性品牌,它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驰名商标”。东来顺发展的历史不仅仅记录着这个老店的百年沉浮,也在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它的发展历程,它的经营管理理念,展示着其“不老的传说”。东来顺的发展历程对于如今的餐饮企业发展具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是连锁性发展,二是产业链式经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许经营与连锁发展逐渐作为一种较为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各行各业中盛行。东来顺作为餐饮业的中华老店着力于品牌基础上的企业发展,以专业性连锁为主线,以产业结构优化作为发展链条,不继承和发扬“承诚信为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

2.2东来顺老字号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东来顺企业文化观念淡薄。东来顺老字号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观念淡薄等问题,一方面,它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另一方面,东来顺老字号企业它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具体而且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发展规划。东来顺虽然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但是在与传统文化的衔接上并没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进行科学对接。

2.2东来顺企业文化内容匮乏,缺乏创新

东来顺企业重点着力于企业的文化建设,但是对于文化建设这一内容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老字号的企业文化内容还是相对空泛,没有具体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容。目前,东来顺老字号企业只是关注形式化提炼企业精神文明的核心价值,还没有将具有可行的工作内容融入企业形象建设中去,企业文化的内容还相对较少,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2.3东来顺企业文化影响力较差

东来顺企业文化在与国际知名的大企业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不具备与之抗衡的竞争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东来顺的企业文化影响能力有限,现代企业文化是增强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影响力的不足的情况不仅体现在了一个不能够给消费者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还给企业在消费者的信任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消费者与企业之间不能够相互信任。

3.建设东来顺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3.1更新东来顺老字号企业文化理念

东来顺老字号企业要想更新企业文化理念,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对传统文化认识的误区,认清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面的缺点与不足,及时地吸收现代企业文化发展的优点,在思想高度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企业的领导者才会在根本观念上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性与重要性。东来顺餐饮老字号企业的领导者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将企业文化建设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灌输给企业的员工,使企业的员工能够全面地了解到自身企业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东来顺老字号企业文化的根本建设,才能够实现东来顺老字号更大程度上的发展。

3.2注重东来顺老字号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精神文化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要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和创新,找到一个能够使企业可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精神原动力,使东来顺能够在传承与创新中把老字号推向世界,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承和创新中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在传承与创新中,使东来顺餐饮企业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同时也使他适应了历史发展进程与现实发展的需求。

3.3实施东来顺老字号品牌营销战略

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中的较为有力手段,同时也是一个企业文化独有的具体体现,对于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东来顺餐饮企业来说,其悠久的历史、产品的知名度都为企业所要进行的品牌营销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一是企业要坚持市场化原则,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营销。东来顺餐饮老字号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利用上一切能够给品牌营销增值的影响,让品牌形象深入心。二是要坚持品牌的差异化,培养出自己的品牌营销影响力。由于东来顺老字号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生产工艺,使得东来顺企业就更容易形成自己的品牌营销差异。三是要坚持规模化的企业发展蓝图,加强自身品牌营销的增值力。四是要坚持企业发展的规模化,把“企业做大,品牌做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