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媒行业就业方向

传媒行业就业方向

传媒行业就业方向

传媒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但过度依赖广告收入,产业利润结构单一的中国传媒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绝非易事。我国传媒收入的75%-95%都是来源于广告经营,极端缺乏其他的经济增长点。这样的赢利模式非常脆弱且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为了分散广告经营的风险,寻求媒介经营的多点支撑,媒体必须要使现有资金流动起来。通过合理的资本运作,为积累的资金寻找有效的出口,从而获得来源更多样、更充足的发展资本。而传媒的资本流向将决定其产业结构的形成,并反映出传媒的产业发展取向。

一、政策限制下的早期资本流向——非相关产业

传媒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恰当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产业政策恰当可以加速产业的升级换代,否则将成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1我国传媒业的产业政策限制了传媒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合弹配置

我国传媒业的产业政策还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的过程之中,具有过渡性、滞后性和不稳定性的显著特点,这是由我国传媒“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决定的。政府在行政控制的逻辑起点和财政压力约束的历史起点的初始状态下,选择在不改变既有制度框架的前提下对传媒经营层面放权让利,同时在传媒的管理体制上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混合体制。这种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制度安排为传媒的产业发展开辟了一定的空间,但也使传媒的产业角色无法充分扩大,产业发展必然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这样的政策下,我国传媒业始终处于政府行政管理之下,条块分割,形成了行政壁垒和区域市场壁垒。所谓条块,从“条”的方面来说,就是按照国家的行政系统组织来进行,强调纵向的“归口管理”;从“块”的方面来说,就是强调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属地管理。从部级层面来讲,报刊和音像图书的出版管理由新闻出版署负责,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的管理由广电总局负责,而教育电视管理由教育部负责,对外宣传和互联网宣传管理由国务院新闻办负责,文化艺术娱乐业管理由文化部负责,相关产业如信息产业等的行政管理由信息产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负责。而省、地、县也大致参照上述模式在各自的区域和系统内办报办台,实行封闭式发展和管理。总的来说,我国传媒业采取的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四级办报台体制。

这种产业体制使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来形成垄断成为可能,并随着传媒业的市场发展形成“行政性市场垄断”,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垄断依靠行政和市场的双重力量形成,既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垄断的特点,依靠行政组织和行政手段来推动垄断的形成和运行,又融入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垄断的成分,依托目前尚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来操纵垄断。“行政性市场垄断”阻碍了传媒资源的有效流动与合理配置,无法形成开放、统一的全国性大市场,使传媒无法向其它地区扩张,也使得跨媒体的经营很难进行。

2我国传媒盲目进入非相关产业的失败实践

综观国外传媒集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发展是一条必由之路。国外传媒集团也主要是沿着这么几个方向来加速资本的流动,实现产业链的建构和产业族群的建立。而我国传媒囿于行政壁垒和区域市场封锁,无法通过市场实现资本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基本无法进行跨媒体和跨地区扩张。政策的限制使得我国传媒无法按照理想的蓝图来行动,只好让资金流向政策限制较少的行业和领域,而无法顾及自身产业链的建构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产生。出于追求利润的原始动机,很多媒介看什么行业呈现出高利润的迹象就投资哪个行业,大多是与传媒业不相关的产业,如房地产、酒店、旅游、餐饮、商贸等。这种盲目的行为是媒介的资本流向受政策挤压以及自身经验不足导致的一种必然,也必然会使传媒在非相关产业的经营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如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曾大量投资于与报业毫不相关的产业,在短短三四年内就亏损1.4亿多元。并作为股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湖南电广传媒集团在“电广传媒”上市之后,从媒体广告业一路扩张到金融、旅游、地产、会展、投资咨询、有线网络、调查业等十多个领域,但效果却令人失望,“电广传媒”因此成为中国第一家以股抵债的传媒股。“诚成文化”也是一个陷入盲目的跨行业投资的传媒案例,其投资范围广泛散布在众多领域,如投资证券公司、拍电影、开夜总会、做房地产、办药厂等。广泛的跨行业投资使“诚成文化”的资金链不胜负荷,经过多次转手成为“ST万鸿”,完全脱离了传媒产业。

这些都是我国传媒盲目进入非相关产业所付出的惨重代价。问题的核心在于,传媒脱离自身优势,盲目进入陌生的经营领域,不仅与媒介主导产业脱钩,而且项目过多,规模过大,导致资金分散,管理成本上升,结果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使媒介的原有资金遭受损失。但即便如此,我国传媒进行产业扩张并获取更大资本的渴望依然强烈,只是开始探寻更为合理的路径。

二、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主导产业

经过前期不太成功的产业扩张实践,我国传媒吃一堑,长一智,开始理性地思考适合的产业发展取向。经验的不断积累是这一转变的经济逻辑线索。

实践经验表明,我国传媒的核心优势还是传媒的主导产业,并且还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发展壮大还是应该先立足于此。而脱离传媒的主导产业,进入不相关的陌生领域,则无法建构传媒的产业价值链,无法优化传媒的产业结构,也就无法突显和强化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实在是不智之举。

1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路径依赖性”和“辐射性”

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传媒合规律地认识并运作自身特殊资源的特殊能力,其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即对其发展历史的一种依赖,是需要一定时间积累并难以被真正模仿的战略性资产。。如果传媒不注重自身原有的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不着重发展有一定历史积累的主导产业,其核心竞争力就难以真正确立。

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辐射性”,可以将其效能从核心业务扩展到一般业务,从主要的价值链扩展到次要价值链,从核心产品延伸到各种最终产品。所以,当传媒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开发新业务时,这种核心竞争力将通过极强的辐射作用扩展到新业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获得整体竞争优势。

而传媒的整体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最薄弱环节的影响,正如链条一样,其耐力大小决定于最弱那一环的耐力程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竞争力战略的整体性就更为重要,在存在严重弱势的情况下应首先消除弱势,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所以,传媒不应该贸然选择缺乏资源和经验积累的陌生领域,否则很可能会深受其累,影响其整体竞争力。

2根据传媒核心竞争力进行跨媒体、跨行业和跨地区的产业价值链建构

传媒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与竞争对手在价值链上的差异。根据核心竞争力来做价值延展,能够使传媒具有一种不同于竞争对手的盈利模式或发展方向。而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延展主要是沿着跨媒体、跨行业和跨地区的方向进行。

传媒进行跨媒体产业链的建构可以实现更加充分的资源共享,如信息、人力、技术设备、传输网络等,从而在不同媒介与市场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既可以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又可为广告客户提供多媒介之间的整合营销传播服务,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与跨媒体横向整合相对应的是上下游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即对传媒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所进行的整合。纵向整合可以将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竞争的市场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发挥各环节的协作优势,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并使传媒分享上下游产业的盈利渠道。

而传媒进行跨行业产业链的建构,是要突破收入来源过于单一的产业发展瓶颈,打造“多点支撑”的经营格局。以广告收入为单点支撑的赢利模式风险比较大,而且不足以支撑传媒产业的整体发展。而跨行业的多元化扩张可以降低广告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从而使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跨行业的多元化扩张有两种方式:相关多元化扩张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

相关多元化扩张可利用业务间的相关l生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以及能力和优势的转移,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延续了主导产业的既有优势,能增强传媒的整体竞争力,而且风险也比较小。

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则无法利用业务间价值链的共通性达到以上目的。传媒在非相关产业中缺乏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和市场经验,具有很大风险。现阶段,传媒的多元化扩张应该是有序和有机的产业链建构,是相关行业的价值链接,这样才能建立结构竞争的优势,避免规模的不经济以及单一市场的增长极限。

另外,传媒产业价值链的建构也离不开跨地区的扩张,否则传媒集团的规模也不可能做得很大。由于我国东西部传媒业发展的梯度与差异,跨地区扩张可以将发展中的“时间”落差“空间化”,进行更广地域范围内的产业链重构,这不仅是传媒产业链建构的内在应有之义,甚至可能是释放传媒业下一轮跨越式发展潜力的重要机遇源泉。

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扩张还是传播新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数字化技术在传播领域的普及,原本各异的媒介之间逐渐模糊了相互之间的清晰界线。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成为整合各种媒介资源和相关行业资源的平台。由此,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扩张获得了技术条件的保障。以技术融合为特征的传媒汇流和产业融合趋势正在形成,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传媒产业和互联网产业、电信产业之间的相互并购。这些产业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视为广义的传媒产业。或者称为“大传媒产业”。

围绕传媒的主导产非进行“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产业价值链建构是传媒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沿着这些方向进行传媒资本流向的现实选择,才能完善传媒的产业价值链,优化传媒的产业结构,强化传媒的核心竞争力。虽然这样的资本流向还在经历政策限制的阵痛,但是也已经能看到政策松动的希望。

三、传媒资本流向的改变——向主导产业回归

吸取了前期失败教训的我国传媒开始认识到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以及建构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产业价值链的重要性,于是纷纷收缩战线,向传媒的主导产业回归,并围绕主导产业进行谨慎的扩张实践,试图寻求一些突破。

1传媒向主导产业回归的实践推动了政策的承认和支持

许多传媒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内部整合,将主要资源和注意力都转移到传媒的主导产业上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前期的被动局面,经营业绩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头。随着传媒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成功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我国传媒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一直遵循这样的规律:实业先行、理论总结、政策突破。因此,要取得政策上的支持,必须先有实业的尝试。正是因为我国传媒的产业扩张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才推动了中国传媒产业扩张的整体走向,使其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进而推动政策的承认和支持。

2001年8月,中央颁布了“17号文件”《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允许多种媒体兼营、跨地区经营和跨行业经营。随后又有一系列重大政策与法规出台,大大放宽了传媒产业扩张政策。2003年12月,105号文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变革意义,初步确立了事业和企业两分开的媒介分层管理体制,进一步为中国传媒的产业发展解除了困扰和障碍。

2政策的放松为我国传媒采取适合的产业发展取向提供了契机

政策的放松作为我国传媒产业扩张及资本流向渐趋理性的政治逻辑原因,实际上是媒介自己争取到的机会,它们以不断的实践推动着中国传媒产业生态的逐渐改善。这为我国传媒采取适合的产业发展取向提供了契机。我国传媒开始更大胆地围绕主导产业进行跨媒体、跨行业和跨地区的产业扩张,结合自身条件合规律地选择资本流向。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如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推出《第一财经》就是跨媒体运作的一个典型例子。《第一财经》实现了电视与广播在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上的整合与共享。而《第一财经日报》由三家传媒联办,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同步面世,首次实现了广播、电视与报业的结盟。

在跨行业发展方面,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也比较典型。它围绕媒介、文化、娱乐等相关产业实施多元化扩张,成功实现了以文化、信息产业为主要指向的跨行业投资,拥有广播、电影、电视、报刊、音像出版、网络、文艺院团、演出场所、体育俱乐部等多个相关产业的资源。

而我国传媒的跨地区扩张经过了最初的发行输出、内容输出和品牌输出后,开始进行资本输出,以资本为纽带,创办面向全国或某个经济区域的新报,如《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等。以资本为纽带的跨地区扩张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传媒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一、中国传媒经营革命势在必行

1.互联网成为中国媒体产业革命催化剂

在互联网传播出现之前,中国新闻传播业在过去的20年间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但总体上实行的是机关报体制,在经营上走依靠外延发展的道路,这使得中国新闻传播业的整体事业规模日益庞大,但面向开放式竞争的趋势却日显活力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中国传媒业在实践中酝酿和期待着适应市场竞争、实现产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

从20世纪末开始,包括新浪、搜狐等在内的一批商业网站,先后在中国获得登载新闻的业务资格。这意味着,长久以来传统媒体对新闻传播内容的专控权,在互联网这一新型传播领域被率先突破。同时,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互联网信息内容服务(ICP)闸门也将会以各种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向外资打开。借由网络媒体这块具有战略意义的跳板,境外及民间资本和运作模式及相应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逐步渗透进入我国传媒业。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媒体的出现,有力推进和实质性地营造了中国传媒业走向竞争市场的态势,成为中国传媒业爆发媒体革命的催化剂和导火索。

2.中国媒体产业革命将是一次“软着陆”

正如中国的经济改革不是以“休克”方式突变,而是渐进渐变的“软着陆”一样,中国传媒在坚守主流文化的前提下,安全、顺利地进入开放式竞争的市场运作时代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相对无序走向有序,从有序走向更加有序。

从市场角度分析,实现市场软着陆后的中国媒体产业将呈现5大特征:(1)使受众市场成为媒介竞争的市场主体;(2)有统一、规范、开放的媒介市场,即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并且与国际市场形成接轨管道;(3)有完善的媒体产业市场经济规制;(4)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5)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法制化的监控体系,以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和产业健康。其中第5条既是保障,又是前提。

可以预见,在法制规范国家信息安全和传播导向的前提下,随着政府职能与媒体企业职能的逐步分工,公益性的宣传事业和社会服务性的传媒产业的业态明晰,媒介主体的经营将更为直接地进入开放的资本、资源、技术、人才等竞争市场。

3.迎接开放式市场竞争的媒体革命需要“特区”

作为缓冲我国加入WTO,以互联网为先导,传媒进入开放式的竞争市场已是大势所趋。但是,事关产业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的改革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大量的经验积累。新闻传播行业的特殊性使得市场开放的有序、稳妥变得尤为重要。

借鉴我国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模式转而进入市场经济模式的成功经验,开辟经营创新“特区”不失为一个明智举措。一方面,传媒可以在“特区”内大胆探索,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由于“特区”尚未成为主流和强势,在一定阶段内不会产生左右传媒整体格局的影响力,即使在市场化探索的实践中遭受一定的挫折和反复,也不至于影响大局。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二、互联网应担当中国传媒业经营创新的“特区”

互联网媒体具备成为媒体经营“特区”的先天条件,是中国传媒业改革发展成本和动力的最佳选择。

1.更好的特区样本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全球化、市场化基础优于传统媒体。互联网传播的全球化特征,已把网络媒体提前带入开放式市场环境,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

■选择互联网行业率先探索的样本整体性特征高于传统行业。传统媒体行业,很难切割出一块足够大的空间进行全行业的改革尝试,而互联网行业具有领域足够大、边界足够明确、产业链和产品线的长度、宽度足够充分,与相关产业的联系足够紧密的特点。

■媒体网站与中国最主要的传统媒体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改革经验传播的渠道非常通畅。

2.更小的改革风险

■我国互联网用户虽然增长迅速,但与传统媒体相比,受众群体仍然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好的文化、职业背景,拥护改革开放、希望社会稳定、具有较强的改革承受能力。

■受到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率影响,网络媒体还没有成为主流媒体和强势媒体。在现有传媒业态的总体格局下,正是因为目前网络传播影响力的局限,互联网媒体在市场运作方面的种种大胆探索和突破才成为契机和可能。

■此外,在未来的中国传媒业市场化过程中,网络媒体还将扮演规避政策风险和行业冲突的“中间缓冲地带”的重要角色。具备媒介的特性,但又较少受到传统的媒介体制、机制的牵制,不同的媒介可以在此融合和突破。

3.更强的探索动力

■从行业整体而言,中国的媒体行业仍然是高利润行业,而且主要媒体仍然是国有独资、事业编制。但在互联网领域,我国媒体不是领先者而是赶超者;不是强势而是相对弱势。据统计,我国的商业网站按照访问量排名可以进入世界前20位,但我国媒体网站基本在500位以外。

■从媒体网站和传统媒体比较而言,中国的媒体竞争是国有资本内部的兄弟姐妹之争。媒体网站则在政策供给不足、技术和人才储备尚不充分的条件下直接面对同业的压力和边境以内的国际市场竞争。不改就没有出路。

4.更大的前瞻意义

■网络至今还是一种新兴媒体,距离大众媒体仍有相当一段距离。互联网的受众也比较年轻。然而可以肯定,今天的青年就是今后的中坚,今天的小众会发展成今后的大众。

■在导向和市场的双重要求下,媒体网站对于“软着陆”的探索将成为日后传媒产业化变革的预演。

■以网络为纽带和核心、以数据传输和多媒体平台为标志的互联网的崛起、创新和发展模式,代表着信息传播产业的未来方向。特区的探索,有利于把中国媒体行业的未来建立在更能代表技术发展方向,更能体现先进生产力要求的基础之上。

总之,中国媒体经营创新既需要“特区”的实践来求证“开放的市场竞争也可以为我们的主流文化服务”,又需要“特区”作为全面进入开放市场前的积极缓冲。而互联网和媒体网站正是改革先锋的最佳选择。

三、特区能率先为中国传媒经营创新探索什么

目前媒体网站在经营上所面临的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归根结蒂就是“传统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媒体,如何学会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而这正是不久的将来中国传媒业在实现向市场化过渡中不可回避的最大课题。特区面临的挑战与传媒即将遭遇的改革瓶颈是同构同向的。

在互联网特区,传媒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媒体形态,更至关重要的是背后中国媒体沿用了几十年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制。而体制和机制,也将构成中国媒体经营改革的核心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媒体需要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关照经营改革面临的深刻挑战。而这也可以被认为是现阶段中国媒体经营改革的基本框架。  宏观

中观

微观

产业政策 受众动力 市场准入 产业技术 市场动力 行业监管行业市场管理动力

产业整合 利润动力

技术动力 媒体改革迫切地希望改革特区和改革先驱能够回答以下实实在在的问题。

■宏观层面

1.舆论导向如何适应从管脚下向管天下变化。

2.行业战略如何适应从管行业向管社会变化。

3.政策法规如何从行政命令向市场化、制度化变化。

4.随着媒体数量和信息量的不断增长,管理方式如何适应从主要实施前端控制为主向前端控制与中端监督、后端奖惩结合。

5.随着资本进入媒体,管理手段如何适应从人事任免为主,到制度化的行业准入和发挥资本杠杆作用的结合。

■中观层面

1.如何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

2.如何界定媒体在当今社会产业链中的位置。

3.国有经济如何控制媒体产业链的关键部位。

4.如何应对新技术的挑战。

5.如何应对新兴业态的冲击。

6.如何应对受众趣味的变化。

■微观层面

1.媒体怎样适应从事业向企业的转变。

2.怎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怎样选择与自身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投资、决策、管理、人事制度。

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对这些问题给出答案,这就是互联网特区对中国传媒业经营创新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当务之急就是通过经营好互联网特区来为媒体产业的全面改革探路。

四、媒体网站如何运作好改革特区

从媒体经营创新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特区”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是“如何完成从行业垄断向开放式市场竞争的过渡”;另一个重要使命是,怎样完成媒体从事业化发展,到产业化发展的转变。

要实现这一重大变革,率先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突破对于经营好互联网特区,乃至推动媒体经营的全面改革意义重大。

1.新的发展观念――从事业化发展到产业化发展

在我国的媒体从事业向产业的改革过程中,首先必须消除一种偏见――只有行业垄断、行政控制、事业编制、国有独资才能保证正确舆论导向,才能为先进文化方向服务。事实上,一些商业网站的运作实践告诉我们,在开放式竞争中,市场机制不仅也可以为主流文化服务,而且在某些方面,市场机制带来的特有活力,还能够使它们的服务工作做得更有特色。

其次还应重视两个指标――影响力指标和效益指标。在事业编制框架内,衡量媒体成功与否的标准较多具有唯上、主观的成分。在开放市场环境中,对受众的影响力是媒体存在的价值;究竟有多少人愿意掏钱购买媒体的服务,就如同究竟有多少人愿意投赞成票一样,既是检验媒体影响力、有效性的标志,也是媒体自身发展,进一步扩大社会、政治影响的实力体现。

归根到底,作为从事业走向市场的媒体人,必须牢牢树立一个非常简单但又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观念――在坚持先进文化方向,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没有市场就没有影响力;没有效益就没有事业;没有竞争机制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2.新的资本组合―――更新再造媒体治理结构

市场壁垒一旦打破,政企一旦分开,资本纯粹性不再成为实现控制力的理由。资本的优化组合就成为再造企业优势的第一要务。

在体制机制层面,国有媒体市场化社会融资不是圈钱,而为转制。面对开放式竞争,在公司治理结构层面,多元化的投资,尤其是吸引行业以外,甚至是民间社会资金的介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国有媒体普遍存在的所有者缺位、职责不明、利益不清、动力不足的矛盾,让资本的诉求、市场的声音自上而下地推动国有媒体体制优化、机制创新。

在投资决策层面,产业投资、风险投资进入媒体,势必带来更加市场化的投资理念、决策程序。从什么都要自营的陈旧观念桎梏中解放出来,有选择地通过投资方式进入新的媒体增长领域。在媒体的营运决策中,我们就能更加坚决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在日常经营和管理层面,资本追求效益和效率的本性和现代化的决策机制将推动媒体网站从事业化设置、机关化运作、行政化管理向产业化发展、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管理、产品化生产发展。

总之,一旦进入开放式竞争环境,就像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样,投资主体多元化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对于我国媒体经营革命而言具有根本性、决定性的作用,以此作为重要抓手将极大地加快改革进程。

3.新的领域介入――化解主流媒体边缘化风险

处于开放市场边缘的我国媒体业,已经受到来自国内外的新兴媒体业态的挑战。

在包括互联网、移动终端、宽带视频、网络游戏、博客社区等在内的全媒体领域,媒介和受众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许多基于窄带、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新传媒领域已经集聚起巨大的能量,而我们的主流传媒在这个新兴领域内不仅不占优势,甚至尚未介入。

这些新媒体虽然没有同传统的主流媒体发生直接的、正面的竞争和冲突,但是,他们以现代和时尚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有趣和富有黏着力的功能,高超的商业包装技巧,大手笔的市场营销争夺人们的有限的闲暇时间。新媒体正通过融合、渗透、寄生、反超的方式消解旧媒体的优势,蚕食旧媒体的领地,大有反客为主,甚至在新受众中将传统的主流媒体边缘化的趋势。

如果我们继续对新的传播领域、新的传播介质持藐视、敌对、防范的态度,那么我们就会重蹈媒体网站起步滞后的覆辙,从一开始就被迫与已经相对强大的对手竞争市场,从而陷入被动。

对于这一已经显现、并且将日益加剧的市场冲击,以媒体网站为先导的传统媒体应该充分把握市场机遇,以各种方式积极介入各种新媒体、新领域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以确保传媒在新的传媒平台和多样化的传媒领域的话语权和两个效益的增长力。

4.新的技术运用――超越从属地位,建立技术理性

我国媒体多年来一直行走在“内容为王”的道路上。媒体网站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对于技术的忽视和基础的薄弱,将成为传媒参与未来媒体竞争的致命伤;只有人文理性而缺乏技术理性的媒体是很难拥有未来的。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内容生产、制作方式。新技术与新内容互为融合,技术对于内容的支撑甚至先导作用日益凸现。对新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内容的产品特性、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

网络媒体已从最初的接入为王、内容为王,进入了技术、内容、应用并举的时代。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只有在现有人文理性基础上建立具有强烈技术理性因素的企业文化。只有具备真正的技术应用研发实力、拥有自主技术,才能确立业界的地位,才能事遂人愿地守住老阵地,切入新领域。

5.新的资源整合――突破资源划拨定势,积极整合业外资源

应对开放式竞争,必须改变以行政划拨,代替市场配置的行业运作定势。突破传媒固守行业领域,单线发展,既不愿外来资源介入,又不敢走出熟悉的新闻宣传主业,介入其他行业发展的业态。

传媒进入特区,应调整心态,用活品牌公信资源、政府关系资源、推广渠道资源。变被动让其他资源整合我们资源到市场上去,为主动进入市场整合其他资源,通过跨领域合作,创新业务和经营。

传媒产业市场空间巨大,需要超越单一的新闻内容提供模式,抓住文化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契机,通过跨领域资源整合,介入和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以文化和信息相融合为主的新增值平台。如信息咨询服务增值平台、移动和娱乐服务增值平台电子商务服务增值平台、传媒技术服务增值平台、公共信息服务网点增值平台和社会渠道服务增值平台功能等,以应对产业变化,从而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市场拥有长久生命力。

6.新的人才高地――从干部身份制到职业媒体人

通观世界媒体业,无论采用何种技术,选择怎样的企业制度,人的因素,永远是至关重大。

媒体要提高人才素质、激活用人机制,从业人员的角色一定要实现从干部身份制到职业媒体人的转变。互联网应该是人才高地,以复合型、竞争型人才的特征适应新媒体时代需求。从互联网特区开始,传媒人才应该来自五湖四海,开发人才市场,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岗位资格化。

传媒发展要引进更多高级人才,就必须更多地了解并且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追求。

对于职业经理人而言,他们对于媒体网站的需求除了绩效挂钩外,还有公司化、市场化的内部环境、企业文化、决策机制、作业流程。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的成功是需要土壤的。职业经理人要适应媒体网站,媒体网站也应更多地考虑如何适应职业经理人的需求,而不是让他们削足适履。

对于技术人才而言,互联网行业快速的知识更新,使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更显短促和宝贵。如果媒体网站仍然沿袭论资排辈的做法,仍然不能按照市场原则安排技术人力资源,吸引凝聚和发挥技术人才作用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对于内容生产人员而言,媒体网站只有逐步打破事业编制的制约,借鉴金融行业的做法,开放人才市场,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在关键岗位实现行业准入规范化、任职资格证书化。

“竞争关键靠人才,人在竞争中成才”,我们要从媒体网站和互联网特区开始,将传媒人才的培养真正放到市场中去,通过运行机制、企业文化、员工规范的更新再造,在主流媒体中培养出一支具有应对竞争的政治素质、传播素质和经营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可以用图标来概括媒体经营变革的关键要素: 可以用图标来概括媒体经营变革的关键要素:

媒体经营改革切入点

媒体经营变革结构

产业政策 1.从事业发展到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市场准入方式 2.改变资本组合方式,更新媒体治理结构 媒体治理结构 3.积极整合业外资源,跨行业战略合作 资本和资源组合方式 4.超越技术层面,建立传媒技术理性

媒体营运结构 5.加快传媒人才职业化 6.在营运上加快传媒公司化进程

人力资源/技术/经营方式

媒体产品形态 7.积极进入新的传播领域

新的传播方式: 新媒介、新内容

把互联网行业作为媒体改革的特区建设,使政府背景的媒体网站尽快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是一项非常紧迫,时不我待的任务。

传媒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介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专业的科技媒体来说,新媒体时代如何准确把握宣传定位更为重要。如果说旧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只是宣传的媒介,那么新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就身兼宣传、信息流通、服务支持等数职。较之以往表面化的宣传形式,这种落地式的服务加宣传模式更受服务对象的欢迎,也更贴近实际需求。站在时代的前沿,不只企业要科技创新,科技媒体也要在宣传上创新。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创新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媒体只有注重创新和前瞻性,才能像科技型企业一样获得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科技创新;信息传播;服务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50-03

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众多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能力。当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时,企业也就无法再依靠大批的劳动力投入获取利润、得到发展。当中国制造不能再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绝对优势时,中国创造就成为了新一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当前阶段的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科教兴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这一系列字眼充分揭示了一个事实:我国未来的发展之路上“科技创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反映了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而那些企业具有的自主知识产权也成为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成为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手段。

作为传媒,尤其是科技领域的传媒,在新时期中同样面临变革。当传统媒体完成新媒体的转变时,如何打破固有宣传模式,利用新媒体形式更好地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服务成为了摆在科技传媒面前的新问题。单纯的科技成果宣传和图片文字的推介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更新颖、多角度的宣传才是科技型企业最需要的。

1 新媒体发展时期科技传媒的发展方向

1.1新媒体概念及形式

所谓新媒体,是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的媒体的统称。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就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身兼信息接收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双重身份。而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收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范畴,而是已经成为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1.2新媒体价值及科技传媒发展方向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核心价值在于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还有信息评论的深刻性、权威性,即传统媒体的价值就是信息量与信息质量。对于新媒体来说,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对接传统媒体和内容资源共享得以实现。新媒体的价值取决于:对使用者个人的实用性、对媒体使用者需求的满足能力和满足程度、提供资讯的广度与速度、提供表达欲释放的宽容度、提供的分享空间、提供的交互方式和交互的可能性等。新媒体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其价值。

新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兼有新媒体和科技传媒的双重特点。作为科技传媒,拥有庞大的信息量和对前沿信息更新的及时性成为它的重要特征,也是支撑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而未来,科技传媒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单纯的媒介存在。对于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来说,宣传的作用固然重要,但能够在宣传的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去修正科技研发中的偏差显得更为重要。对于诸多意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来说,未来科技传媒的作用将不能局限于企业宣传,其更大的作用在于用一种合适的宣传手段和新颖的宣传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其服务性质将大于宣传性质。

2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要素

2.1创新发展需要内生动力

创新发展的方向有很多,但科技创新无疑是其中的重点。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众多的产业化变革依靠的都将是科技的进步,而构成这一宏观发展结果的要素就是众多科技型企业。但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资金的短缺制约了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专业人才的短缺束缚了技术进步;信息量的不足更让决策者与外界的信息对接不畅,影响了决策方向。这些内在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2.2外在动力助力科技进步

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倾向于把重点放在科技研发领域,而忽视了与外界的交流沟通。有人说:关上门来专心搞好研究就行了,好酒不怕巷子深。但如今信息高速传播的现实已不容这好酒藏在巷子里了。脱离外界大环境,不与世界科技前沿沟通,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如何能研究出先进的成果?不去宣传新成果,空等伯乐来寻实非良策。殊不知在这等待的过程中,难保没有其他人研究出一样的成果并且抢在你的“好酒”出窖前问世。

其实,运用科技传媒进行宣传并不是自夸,其交流的价值远大于产品的宣传。例如风靡全球的苹果产品。每年有新品研发成功,苹果公司总会高调召开新品会,吸引全球的目光,新产品的优势和不足在会后总会引起全球几十亿人的关注和评议。在这种评议中,苹果总能发现有待改进的地方,并且在下一次的产品研发中考虑用户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这种形式的宣传已成为促使企业科技水平提升的一个外在动力,给产品研发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帮助,助力企业科研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3 科技传媒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

3.1信息传播促进专业人才流动

人力资源是企业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针对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企业亟需吸纳大量科技创新型人才,意在通过人才战略实现创新发展。

科技传媒在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在人才整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想要靠一己之力吸引人才有一定的难度,但科技传媒作为具有专业评价能力和公信力的媒体,其影响力远大于企业本身的影响力。新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不仅仅是科技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科技领域相关信息的集散地,这其中也包括科技领域人才供求关系状况。作为宣传者,科技传媒在吸收大量外来信息的同时也在通过细分和归纳后,以新媒体的多种形式反馈给信息接收者。在人才方面,科技传媒手中掌握的大量数据信息使得媒体可以分析和总结出行业发展特点和方向,进而指导人才向更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流动。而那些人才稀缺的行业,也让更多的观望者明确了方向,有利于实现人才和企业供求的对接。

创新发展的方向有很多,但科技创新无疑是其中的重点。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众多的产业化变革依靠的都将是科技的进步,而构成这一宏观发展结果的要素就是众多科技型企业。但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都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资金的短缺制约了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专业人才的短缺束缚了技术进步;信息量的不足更让决策者与外界的信息对接不畅,影响了决策方向。这些内在因素都从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3.2信息传播促进科技成果进步

从信息视角观察,外部环境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是信息从在一定区域内传播转向在全球范围流动,呈现出信息全球化特征。在科技创新领域,这种全球化的特征愈加明显。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产生一个新的技术成果,科技媒体都会通过各种新媒体形式将这一信息传播出去,这是新媒体时代信息在全球范围内高速流动的结果。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来说,新成果的快速传播有利于企业迅速开拓市场,打响知名度,而获取物质利益背后更深刻的意义就在于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同时,科技传媒的海量信息流动让科技型企业更多地接收到全球的科技信息,让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避免了闭门造车的情况。此外,企业通过科技型新媒体的宣传能够更好地实现交流与互动,能够及时接收反馈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应用于改进产品过程中。

3.3信息传播促进资金合理投入

作为科技型企业,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科研水平。特别是那些投入新项目或处于初创时期的企业,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一大阻力。尽管有一些私营资本进入市场,但小量的资本额对应的庞大科技企业资金缺口只能用杯水车薪来形容。

事实上,这种资金方面的投入和缺口的落差正是由于信息对接不畅造成的。有很多银行机构愿意投资支持有前景的科技型企业及其研发项目,但出资方作为非专业机构无法准确对企业及科技项目的前景进行准确预估,最终形成了有资金无处可投的局面。有的科技类媒体常听到银行负责人的无奈之语,大致是说银行拥有闲置资金,他们希望可以找到那些拥有科技成果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进而找到合适的项目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科技传媒的重要作用便由此显现了。新媒体时代的科技媒体不能够再单纯做一个科技成果的传播媒介,而应该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多角度的宣传途径让媒体能够将更多信息高效、准确地传播出去。特别是在企业急需资金支持、投资方急需寻找好项目的情况下,科技传媒的作用就更为突出。通过传媒的宣传和牵线搭桥,资金供需双方可以实现有效对接,解决双方的问题。这种对接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科技投资资源,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资金的有力支持使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4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媒的定位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媒介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对于专业的科技媒体来说,新媒体时代如何准确把握宣传定位更为重要。专业性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媒的宣传广度,但如何向深度上发展,在专业领域更全面地进行宣传成为了这一领域传媒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无疑已经成为科技传媒宣传和关注的重点。这种关注不能够再停留在过去宣传报道新产品和新技术成果方面,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多种形式进行服务性宣传。

科技型企业缺少资金却不知去哪里找,银行等机构有大量闲置资金却不知该贷款给谁。而政府希望扶持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但也苦于自己没有足够资金,不知从何帮起。媒体此时应该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善加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及强大的宣传能力成为多方合作的纽带。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严格对企业的资质进行甄别和筛选,那么投资方就会对这些经过层层筛选的企业更加放心。媒体则可以把经过筛选的企业和投资方的资源进行整合,以对接的形式让双方无障碍对话。无论最终是否达成合作意向,媒体都可以对供求双方进行全方位、细致化的宣传,吸引其他投资机构或企业继续参与对话和磋商。这种创新的服务形式彰显的正是科技媒体为科技企业服务的定位,也是新时期科技媒体需要努力的方向。较之以往表面化的宣传形式,这种落地式的服务加宣传模式更受服务对象的欢迎,也更贴近实际需求。

如果说旧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只是宣传的媒介,那么新媒体时代的科技传媒就身兼宣传、信息流通、服务支持等数职。站在时代的前沿,不只企业要科技创新,科技媒体也要在宣传上创新。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需要创新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做好一个媒体的本职工作,同时以一个服务者的身份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才是一个新时期科技媒体要做的。媒体只有注重创新和前瞻性,才能像科技型企业一样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1-3.

[2]陆小华.新媒体观——信息化生存时代的思维方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7-28.

[3]杨继红.新媒体生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95.

传媒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视传媒;播音主持;就业前景;就业导向

在这个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时代,电视作为一个最重要的传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即时的信息、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电视带给人们的 信息是巨大的。电视机就如同家庭成员一样,在每一个家庭中不可缺少。连带着电视节目主持人一起成为广大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屏幕上的主持人,光鲜亮丽,风采无限,成为众多青年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播音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牵动着人们的生活。优秀的播音主持已经成为大众的楷模。在大众传播工具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播音主持人素质的高低关乎节目质量的高低,决定栏目的前途。随着科技的进步,播音主持需求在数量上越来越多,在素质上要求越来越高。可见播音主持工作是一项高标准高难度的工作,尽管传媒行业急需大量的播音主持人才,但不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是很难胜任的。

一.我国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80年代初,广播电视才开始走入千家万户,成为那个时代富裕的象征。90年代以后,电视技术迅猛发展,电缆电视、卫星直播电视、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多伴音电视、声像立体化电视等新产品层出不穷,网络电视、车载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也逐渐普及,开始步入电视时代。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电视节目也实现了人机互动,高参与性使电视收视率大增。它甚至成了人们的精神食粮。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不知不觉地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和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电视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传媒产业之路。目前,传媒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电视传媒产业已发展成为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传媒产业的大发展必将带动播音主持这一行业的发展。电视传媒栏目的质量与收视率是成正比的,它直接决定着传媒产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培养大量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是发挥电视媒体舆论导向的作用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电视媒体产业化道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播音主持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壮大,对播音主持人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人成为万众瞩目的热门职业。电视栏目播音主持人是连接节目与观众之间的纽带,他们工作过程中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关系着电视媒体的信誉。因此就业竞争激烈,门槛太高,导致很多播音主持毕业生很难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就产生了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一些新兴栏目急需大量专业化、特色化的播音主持,另一方面,播音主持毕业生因综合素质不高与顺利就业擦肩而过。作为播音主持毕业生,应充分了解播音主持行业现状,把自己塑造成行业需求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顺利就业。

(一)播音主持行业竞争激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视技术的推广,电视行业频道扩容速度加快。频道的增幅和扩大必将带来播音主持人数量需求大增的局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质量、品位标准也越来越高。不同的人群对电视节目从业人员的语言、形象、资历、经验和学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在传播媒介广泛普及的今天,播音主持行业发展前景可观,毕业生强手如林,就业竞争激烈。人才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同时电视和网络是目前两大主要传媒,电视节目也受着网络的威胁。电视主持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那么像在电视行业或者是在媒体行业立住脚是不容易的。

(二)播音主持人员综合素质逐渐提高

高等教育的普及,很多的学生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主持人这个行业,备受公众瞩目,人们对主持人的要求尤其高。因此能够进入主持人这个行列都属于凤毛麟角,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素质。近年来,为满足迅速发展的传媒行业对播音主持人才的需求,播音主持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招生人数持续递增,专业人才的培养层次有中专、本科、硕士不同层次的人才应有尽有。课程建设也不断完善,尽量满足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迎合受众的欣赏水平,推出受众喜闻乐见的特色节目,这对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挑战。

(三)播音主持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

信息时代社会日新月异,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不断涌现。播音主持行业尤其关注国内外信息传播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并能大胆尝试使用,丰富和完善信息传播手段以此吸引更多受众,推进了电视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新时期的电视传媒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主持人,需要的是懂得新闻业的专业技术,能集编、采、播于一身的高端人才。所以从业人员要不仅能够具备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还有能够使用新闻媒体行业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因此目前的电视业早已经是动画、声光色的有机组合体了。

三.播音主持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播音主持行业对外表形象和声音要求较高,这是对播音主持人最起码的要求。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开始由关注外表转向关注播音主持人所传递的信息。若想成为一名被认可的主持人必须具备敏锐的思维能力、高超的即兴评述能力,这些都是建立在丰厚的文化功底基础之上的。

(一)播音主持行业人才的需求特点

随着传媒产业化步伐的加快,播音主持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开始向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播音员、主持人行业人才需求有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

1.素质趋向综合型

综合型素质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非常重要。随之科技的进步,传播工具的普及,播音主持行业新技术也会不断涌现,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很好地应对播音主持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播音主持不但要求有广博的知识,还需要临场发挥、协调组织、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会闹出知识上的笑话。如果没有临场应变能力,就难以从尴尬的境地中抽身。如想充分发挥播音员、主持人的引导作用,加快传媒产业化步伐,必须全面提升播音员、主持人的素质。所有致力于播音主持业的人才如想脱颖而出,就应该把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作为奋斗的方向。

2.风格日趋个性化

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个性与创新往往联系到一起。播音主持人如果只是模仿,没有新意,难以长期征服受众,总有一天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每个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如想在电视传媒业站稳脚跟,就必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凭借个人的气质、个性来吸引受众,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电视台也要根据主持人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力求使每位播音主持都能成为有知名度的重量级人物,靠他们给电视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台前向幕后的转型

播音主持人通过发表评论、阐明观点和抒感来把握节目的节奏、调节现场的气氛、传递某些信息,起着组织、串联、深化节目的效果。目前,为了和观众实现互动,播音员、主持人采用画外音主持的日益增多。这种形式的播音主持一方面可以减轻主持人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节目显得紧凑,更自然流畅。

(二)播音主持行业的就业前景展望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电视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获得了极好的发展机会,传媒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年提升,广播、电视频道多元化、栏目细分化等发展趋势,为播音员与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播音主持的专业化为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较非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人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播音主持人上岗资格证制度的实施,使目前播音与主持行业的人才正面临着更新换代的局面。再有,传媒产业化也为播音主持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他们呼唤那些可能为传媒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优秀播音主持的闪亮登场。可见,21世纪的广播电视将会在发展中进入崭新的天地,更高层次的广播电视形态将会呈现出来,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传媒的关键一环,市场需求的扩大,用人机制的改革都为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就业机会,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三)适应播音主持行业需要的人才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天都有巨大的信息在流动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培育出时代的新人。

1.历练教师队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标准一高再高,传媒院校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师,就很难培养出满足需要、符合现代人口味的播音主持人才。因此,作为传道授业的播音主持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必须与传媒教育形势的变化相适应,满足学生未来工作对专业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知识和素质性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做一个学习型、创新型、反思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综合型播音主持人才。

2.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养模式

为实现播音主持毕业生顺利就业,各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开办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为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各院校要增加播音主持实训课程,广泛建立实习基地,力求仿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邀请专家、明星播音支持定期辅导,多看多听明星专家播音支持的节目,从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3.开展物流经验交流活动

经验交流活动能让人少走弯路。它在提升人才的素质,提高就业率等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经验交流活动可以是校校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学校有义务为经验交流广开方便之门,搭建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经验交流活动在推动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多年的实践证明:经验交流活动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科学把握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方向;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本文是笔者经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对传媒行业播音主持专业的就业前景分析的一己之见。概而述之,播音主持人是当今和未来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是节目的灵魂;是电视台的名片;是影响收视率的关键。在传媒产业化的今天,播音主持行业优秀人才奇缺,致力于播音主持事业的莘莘学子们,必须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条通向播音主持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姜晴文;传媒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J];《传媒观察》2009年第09期

[2] 金玉萍;何星烨;大众传媒发展新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报业》2012年第14期

[3] 成越洋 赵喜桃;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引发的思考[J];《唐都学刊》2011年 第6期

传媒行业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传媒市场的不断发展,电视传媒产业已经成为包括电视台在内的媒体机构的首要选择。电视传媒在发展的进程中要牢牢的把握产业化的发展方向,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化资源,规范化经营,要积极的尝试电视传媒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我国电视传媒以及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电视传媒;产业化;策略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目前的文化产业已经是一派繁荣的景象,电视传媒行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同时也是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在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吸取各方面优秀的经验和数据,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电视传媒的发展必须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场中立足并且赢得市场。这也是电视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电视传媒工作者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然后遵循电视传媒产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为电视传媒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电视传媒产业化发展的内涵以及必要性

以传媒作为市场的导向,把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发展的中心,把传媒科技的进步作为发展的支撑,围绕电视传媒产业实施跨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电视传媒产业化的发展,要最大限度的进行资源整合,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最大限度的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形成一个多传媒,多渠道,多层次的传媒集团。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视传媒行业担负的是党和国家喉舌的作用,所以传媒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控制和监管。后来因为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传媒科技的进步,电视传媒受到市场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同时我国传媒行业的市场和政策也相对放宽,相关的政府政策成为我国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方向指导。

二、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电视传媒是直接对政府负责的,所以电视节目常常出现的现象是领导满意但是观众不满意,但是也不会因为观众不满意而被市场淘汰。效益好的但是等级较低的事业单位也不能兼并或者是超越效益差的高一级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没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所以也就没有实际的权利,也就不需要承担责任。很多电视台盲目的投资,多元化经营,但是经营亏损就是国家来支付。电视台等事业单位没有真正的实现企业话的管理模式,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另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需要增加员工的数量,但是员工必须要有登记,所以大量的临时员工被分配在了重要的岗位上,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同时这些员工在薪资和福利待遇上又不能得到满足,导致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制约的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

(二)网络规模小、资源浪费。我国电视网是以条块的模式进行分层管理的,同时是以四级办广电的方针进行发展,这也导致了电视产业的网络条块之间分离,地区之间信息封锁,地方保护以及不良的竞争局面。全国4000多个有限电视系统大多数都是自己筹集自己自行建设,投资的主题分散,导致整个网络的建设没有完整的系统,这也是电视传媒无法规模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电视频道越来越多,观众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也就降低了观众对频道的忠诚度。

(三)电视节目制作能力较差。根据有关的数据显示,目前电视台的节目有两种获取的形式,一种是购买,另一种是自制,有百分之60多的电视,百分之十一以上是购买的,其他基本来源方式是自制。有百分六十多的电视台,节目中百分之五十左右都是来源于自制。目前电视节目的缺口很大全国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质量都无法满足电视传媒发展的需求。

三、电视传媒产业化发展的相关策略

电视传媒产业化发展的浪潮已经不能阻止 ,中国的各大电视台各个电视台都开始将电视传媒带领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电视台需要积极努力的寻找发展的对策,寻找方向,让自己能够在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一)传播先进文化、履行社会责任。电视台不仅仅是需要对政府负责的,更是对社会民众负责的,应该承担的是社会文化向导的职责,产业化的发展,其实是要求电视台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效益,不能抛开自身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既然电视台是党和国家的窗口,那么电视媒体就要传播先进的文化,积极的弘扬社会主义新的精神和风尚,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在电视传媒产业化的进程中,电视台要正确的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在保证自身职能能够得到发挥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二)打造品牌节目、营造发展亮点。电视节目的制作是电视传媒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而电视传媒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就是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电视台要严格把关播出的节目,质量低下和信口开河的节目禁止播出,要制作出有技术含量的节目,能够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每个电视台要有自己的特点,提高电视台的辨识度,提高电视台在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的市场地位。

(三)广泛开展合作、推进产业延伸。电视传媒产业化经营 ,气势就是在鼓励电视台积极的寻找行业内部或者是跨行业的合作伙伴,以电视节目为发展的基础 ,共同合作和开发出属于电视媒体的附属产品。这不仅要求电视台具有市场地位,还需要电视台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才能有能力走出去,并且吸引相关的合作伙伴,实现产业的延伸。

四、结语

产业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电视传媒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电视传媒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应该正确的认识到自身,首先做好电视台的定位工作,同时要准确的把握电视传媒产业化的发展机遇,积极的寻找发展的路径,不断进行思想和管理上的革新,为中国电视传媒产业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发展保证。

参考文献

[1] 胡捷.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探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8(07).

[2] 刘基.中国电视传媒发展现状[J].中国传媒,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