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范文第1篇

摘要: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作为文化产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公司治理的最高水准,其经营业绩是文化产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标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传媒资本运作的研究引起关注,本文构建了一套用于评价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了2013年沪深股市25家文化产业传媒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数据,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得到了25家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结果,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传媒产业 上市公司 信息熵 绩效评价

一、引言

文化产业有着“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产业凭借其关联性广、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已经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视为战略性产业。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文化产业主干和核心的我国文化传媒产业,以其高附加值、高收益性的自身特点,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成为近期资本市场投资的热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作为文化产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公司治理的最高水准,其经营业绩是文化产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标杆。本文以统计学方法和企业战略管理原理为指导,构建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起涵盖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之外的影响公司绩效的非财务指标,并聚焦于文化传媒产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二、文献综述

文化传媒企业上市可以促进自身体制改革,但上市后的文化传媒企业并非都呈现出健康良性的发展态势。周琳达(2014)认为,中国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存在轻微规模经济,政策性因素、技术性因素、资本运营因素以及股权构成因素使传媒业未能达到动态平衡的收益状态。关志薇、王晨(2012)认为,已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有不少核心业务不进入上市公司,使得公司独立性存在缺陷。国外学者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媒介产品研究,而企业层面的绩效问题则鲜有研究。R.Hannaet al.(2011)指出,随着传统企业形式发生转变,特别是在线电子传媒型企业的出现和壮大,文化传媒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也应随之更新,进而提出使用系统分析方法来探讨电子传媒企业绩效评价问题的可行性。

除了定性分析以外,国内外一些学者对于传媒上市公司包括企业绩效在内的相关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秦智等(2013)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构建了一套绩效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学模型,发现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存在较大差异。臧志鹏、解雪芳(2014)构建了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方法(ANP)计算出每个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进行综合评价。郭淑芬、郝言慧(2013)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进行了考察,得出结论,技术进步率下降是文化企业TFP负增长的重要原因。

目前,对于上市企业的绩效评价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文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在给出的指标权重上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的熵值法构建绩效评价体系,即利用熵值法对各指标的权数进行客观赋值。此外,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加入了内部治理指标,使得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结合,定性与定量相融合,符合科学性和目标导向性。

三、基于信息熵理论的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Shannon最早提出现代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从而奠定了现代通信工程的理论基石之一。香农借鉴了热力学的概念,把信息中排除了冗余后的平均信息量称为“信息熵”。信息熵理论认为系统越有序,信息熵越小,需要将其确定所需要的信息量就越大;系统越无序,信息熵越大,需要将其确定所需要的信息量越小。在综合评价中运用信息熵理论,通过计算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因而该指标的权重也越大。采取对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公司指标值的比重,计算指标信息熵值e和信息效用值d,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最终计算综合绩效值。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总样本是来自2013年度沪深股市文化传媒板块的上市公司,共有26家。首先剔除被ST的上市公司,由于长城出版是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在保证样本数据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条件下,将其从样本中剔除,故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企业共有24家,数据来源为网易财经、东方财富网等开放性网站。

(二)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典型性等原则要求,本文拟构建涵盖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之外的影响公司绩效的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财务指标。财务指标的选择旨在利用财务报表各指标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计算比率来考察、计量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的绩效水平。本文参考采用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督与考核评价局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11》以及杜邦分析法、沃尔分析法使用的财务指标,从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营运能力状况、偿债能力状况以及发展能力状况四个方面选取了12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见上页表1)。

2.内部治理指标。本文主要基于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高管激励三个方面来衡量公司的内部治理情况(见表2)。

(1)股权结构。一般从股东性质和股权比例来考虑股权结构状况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对于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特殊管理股制度既有利于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又有利于国家对公共利益的保障,从文化传媒上市企业股权结构设计及控制力影响考量,传媒公司或多或少都存在国有股份,因此本文不考虑股东性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根据吴超鹏、吴世农(2005)研究,公司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越高,公司越不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本文选取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作为衡量公司绩效的指标。

(2)董事会结构。一般从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性两个方面考虑董事会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郝云宏、周翼翔(2010)通过实证发现,董事会的规模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董事会独立性在短期内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对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Fama和Jensen(1983)也认为,独立董事能够监督经理人员的行为,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保证董事会的公开透明,能够有效地解决经理层和股东委托矛盾,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绩效。由于公司发展过程中会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董事会规模,因此可以认为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影响不大。本文选取独立董事占比来衡量董事会结构情况,且认为独立董事占比越高,公司绩效越好。

(3)高管激励。一般从高管年薪和高管持股比例两个方面考虑高管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吴超鹏、吴世农(2005)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管年薪增加能显著反映公司财务健康的概率,提高公司绩效。因而本文选取高管年薪作为衡量高管激励情况的主要指标,且认为高管年薪对于公司绩效有促进作用。

(三)基于熵值法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进行绩效评价

通过对24家上市公司的2013年度财务数据分析计算,得出了各个指标的信息熵值和信息熵权(见表3)。

计算各个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值和结果(见表4)。

(四)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实证结果分析

1.文化传媒行业分布各异。本文选出的2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由于市场边界的模糊,业务范围有所交叉,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出版企业、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类。在新媒体猛烈冲击下,历经转型的传统出版类企业,借助资本实现战略转型,“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延伸了产业链,在经营模式、盈利水平上迸发出生机活力,浙报传媒、大地传媒、华闻传媒等位于综合排名前列。而新兴的电视、电影服务一类,行业领先者基本上是“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虽然在资金和实力上不能与国企比肩,但其经营模式灵活,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发展前景良好,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和光线传媒就是其中的三个佼佼者。在文化艺术服务类中,宋城演艺独创的经营模式一枝独秀,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主题乐园。

2.文化产业地域差距显著。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对文化的认识和经济发展程度,西部文化传媒类企业都无法和中、东部相提并论。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2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基本位于东部和中部,东部沿海地区优势尤为明显,这与东部和中部市场开放较早,经济基础好,发展程度高相关。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早在2000年,文化部就提出了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强西部文化建设的意见,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一带一路”战略将重点延伸到中西部广大地区,西部地区将再次迎来了扩大开放、实现赶超的重大机遇。

3.文化产业呈现“橄榄型”竞争格局。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而文化企业与资本的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就24家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及整个行业总体来看,企业的财务绩效差距较大,发展现状呈现不平衡态势,光线传媒、浙报传媒和华闻传媒盈利能力居于前三,“金字塔”顶端的成功企业、标杆企业不多,而相对处于弱势的企业也较少,整个行业目前呈现“橄榄型”竞争格局。

四、结论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作为文化产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和公司治理的最高水准,其经营业绩是文化产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标杆。由于文化传媒行业的产品具有特殊属性,在其产业化的成长道路上,需要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追求经济效率。本文通过熵值法对于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综合绩效,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以及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高管激励在内的公司治理非财务指标两个维度量化处理,进行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水平,为文化传媒行业的上升发展带来启示。J

参考文献:

1.秦智,谢杰.我国A股市场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投资价值评价――基于财务性投资价值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3,(6):114-118.

2.郭淑芬,郝言慧,王艳芬.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基于超效率DEA 和Malmquist指数[J].经济问题,2014,(2):75-78.

3.吴超鹏,吴世农.基于价值创造和公司治理的财务状态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5,(11):99-110.

4.郝云宏,周翼翔.董事会结构、公司治理与绩效――基于动态内生性视角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5):110-120.

作者简介: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融资方式;借壳上市;IPO

随着传媒市场竞争的加剧,传媒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投资成本呈现水涨船高之势,不可避免地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现代传媒企业仅靠内部积累难以满足全部的资金需求。传媒企业必须选择外部融资,也就必然面临融资方式的选择问题。

一、传媒类企业过去的上市方式

中国传媒类上市公司过去的上市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相互交织的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东方明珠、中视传媒为代表的境内直接上市

1994 年2月24日,东方明珠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7 年6 月16 日,中视传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7年10月31日,中信国安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 年3 月25 日,湖南电广传媒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湖南广电产业在全国率先进入资本市场。2001 年,歌华有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些上市公司大都是国有背景的上市公司。是股票发行“核准制”以前的第一批传媒类上市公司。

第二阶段:以赛迪传媒、博瑞传媒为代表的境内借壳上市

2000 年,赛迪传媒借壳港澳实业实现了上市,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借壳四川电器实现了上市;2006年,新华传媒借壳“华联超市”实现了上市,华闻传媒借壳燃气股份实现了上市;2010年浙报传媒借壳*ST白猫完成上市。

这一阶段之所以流行借壳上市,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股票发行的“核准制”虽然逐步取消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券商的“通道制”,企业实现上市仍不易;第二,股市低迷,IPO很少,直接上市“过会”时被毙的概率加大;第三,同样是因为股市低迷,ST公司增多,壳资源丰沛,买壳的成本相对较低,成功的概率较大。

第三阶段:以北青传媒为代表的境外直接上市

2004年12月22日,北青传媒在香港上市,成为中国内地传媒企业境外上市第一股。2007年5月30日,新华文轩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了。这一阶段之所以流行境外直接上市,也是因为国内股市低迷,或者IPO条件苛刻,这些企业不得不转而去海外上市。

二、当前传媒类企业面临的上市阻力

然而,与2011年传媒业掀起的一股“借壳上市”潮相比,当前传媒业上市似乎遇到了重重阻力。一方面,2012年2 月1 日,万达电影院线、广州金逸影视传媒、上海新文化传媒集团和保利文化集团等7 家公司,出现在证监会有关部门的IPO 申报名单中,而且,都处于“落实反馈意见中”。

过去数年,文化传媒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案例并不鲜见,但是多数都是通过借壳上市,少数通过境外上市,通过直接在A股市场IPO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因为IPO审核程序多,条件指标较严格,直接上市“过会”时被毙的概率加大,二是借壳上市时间短,一些企业往往一边改制,一边就实现了借壳上市。

此番蜂拥IPO,与监管政策不无关系。2012年1 月19 日,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的问题与解答(下称“借壳新政”),就借壳重组与IPO 审核标准趋同的问题,做出进一步解释。

在此前的审核标准中,“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对应的经营实体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的规定对经营实体的界定并不明晰,此外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漏洞。“借壳新政”同时也对这些问题做出了解释和补充。根据新规定,至少是2009年3月之前完成改制的出版传媒企业,才能符合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身份持续经营3年的要求,具备借壳上市的基本条件。

另一方面,在国内外经济前景仍不十分明朗或向上时,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似乎要步入一段时期的“冰川期”。2011 年7 月底原本计划在美国上市的两家传媒企业迅雷和盛大文学宣布暂缓IPO。

三、传媒业未来的上市路

2012年,包括万达电影院线和广州金逸影视传媒两家拟上市院线公司在内,最新拟冲刺IPO上市的文化传媒预备上市企业数量已增至15家,反映出传媒业上市融资方式的转变。

从政策上来看,新闻出版总署了《关于加快出版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到“十二五”期末,将进一步做强做优国家层面人文、教育、科技三大出版传媒集团,培育多个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大型骨干出版传媒集团。

从宏观经济上来看,在2011年的业绩表现中,沪深两市文化传媒公司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来自恒泰证券研发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5月,板块内28家上市公司公布2011年年报的共有14家,占比为50%。由此可见,在政府大力扶持文化传媒产业背景下,传媒板块在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显示出逆周期的增长。

综上分析,未来几年将是传媒企业回归IPO实现企业上市融资的好时机。

四、传媒企业上市存在的问题

显而易见,直接在A股市场IPO将成为未来出版传媒业的主要融资方式,那么创新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就成为企业顺利在A股市场拥有强大融资能力的利器。当前出版传媒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点:

1.经营规模小

如果说国外的传媒集团已经具备了年收入几千亿美元的航空母舰规模的话,那么中国的传媒企业就是年收入十几亿人民币的小肋板。传媒企业融资额较小,小、散、弱的局面普遍存在于中国的传媒企业之中。

2.依托行业政策保护,形成垄断竞争力

在中国,传媒产业的政治( 社会) 属性一直居于首位,行业政策性壁垒严密,使得只有少数发源于广电系统内部的关联企业能够从分割行业内相对垄断的资源中捕捉商机,获取收益。上述4 家广电传媒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均为广电系统内部的国有企事业实体,拥有天然的行业准入通行证。

3.对广告收入的依赖程度较高

长期以来,中国大多数传媒企业的经营性收入主要来自广告,其他经济来源微乎其微。尽管目前中国广告市场具有相当大的潜力,但是,世界传媒事业发展的经验表明,仅仅依靠广告不足以保持传媒企业经营收入的稳定、持续增长。

4.盈利模式的创新未真正破题

2006 年,中国广告市场的容量占GDP 的比例仅为1.4%,而美国则高达3%,这表明中国的国内广告市场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传媒企业只有依靠盈利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必须充分关注新兴媒体的成长,打造集传统媒体形式与新兴媒体形式于一体的现代化传媒平台。

五、结语

总之,中国的出版传媒行业目前已经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动时期,强大的资金实力能给媒体的经营和管理带来全新的机制与活力,也将成为媒体强大的经济后盾。过去通过单纯的资本运作已无法解决出版传媒业在激烈竞争中遇到的融资问题,处理好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关系的关键必须依靠媒介上市公司全新的市场运作模式和管理机制,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刑会强.中国传媒企业境内上市之路[J].国际融资.2011(6)

[2]谭超美.我国传媒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路径选择[J].求索.2007(08)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互联网+”;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生命周期;跨界;机理

〔中图分类号〕G124;F2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7)01-0029-08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015年3月,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h上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计划,强调“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互联网+”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行业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关键。所谓“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平台与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1〕这意味着互联网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或者营销渠道,而是一种变革、重构、整合方方面面的思维方式与结构方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将致力于实现文化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文化经济活动的泛数据化、社会文化生活的物联网化以及文化企业能力的衍生化〔2〕;同时,互联网成为发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新引擎”的基础资源与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互联网给文化上市公司带来迥然不同的命运,即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传统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开始缩短且走向衰退化;互联网类文化上市公司则正值生命周期的青春期,且崛起快速,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标杆企业和业界、学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文化上市公司受“互联网化”主导的跨界发展时代到来的影响,已有超过25%的文化类上市公司直接聚焦在网络信息、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领域,超过90%的文化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进入互联网领域,引领着文化产业走向真正的多元跨界发展时代。追根溯源,“互联网+”带来了文化上市公司怎样的繁荣?互联网基因是如何推动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此消彼长的?其跨界演化机理与混业经营逻辑是什么?本文接下来将探讨这些现实问题与理论命题。

二、“互联网+”时代文化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特点

按照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中国7亿庞大的网民规模(CNNIC,2016)不但给中国互联网经济带来无限想像空间和价值,也伴随互联网平台推动着巨量信息的流动与大数据的整合,不断产生着全球性的经济价值。〔3〕在文化产业领域,“互联网+”时代带来的转型红利正在逐渐体现。统计数据指出,互联网文化产业公司的市值将占中国文化产业总市值的七成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峰教授经过研究于2015年7月在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上提出的。,如此,文化产业的互联网时代便真正到来。一方面互联网对传统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市场带来创造性破坏,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深深地刻上了互联网基因的烙印。特别是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公司相继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后,更是颠覆了传统文化龙头企业的市场地位。互联网已不再是“第四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角色那么简单,而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创造、互联网经营模式、互联网营销等多元角色,合力变革着现有文化企业的竞争结构与价值创造模式。

根据我们的统计,截至2016年9月我国文化类上市公司数量(含境外上市)达346家,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图1),高达92家,占总量的26.4%,超过1/4。数据来自笔者整理的2014-2016年在境内、境外上市的346家文化产业公司,并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十大行业分类(按照产业分类第二层)标准对346家公司进行了行业归类。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属于新兴领域,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增值电信服务业(文化部分)、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等。从近3年的变迁情况看,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正在成为各类资本竞相投资的热点行业,上市公司数量逐年高速增加,特别是为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增值电信服务领域带来无限商机,而且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吸引了大批风险投资的进入,反映出近年文化类上市公司数量的不断攀升很大程度上是“互联网+”嵌入文化产业领域所带来的。

与此同时,文化信息传输服务行业的优势还体现在总营收与总利润上,2014年的营业收入均值高达197.3亿元,利润均值20.9亿元,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互联网信息传播服务行业的营业总收入均值是传统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的21倍,是文化专用设备生产行业的11倍;互联网信息传播服务业的净利润均值则是文化专用设备生产行业的52倍、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的12倍,表现出互联网信息传播服务行业上市公司的绝对优势与崛起态势。图2是2014年文化类上市公司行业总营收与净利润均值比较。数据来自笔者整理的2014年305家文化上市公司年报,从中分别提取了关于总营收与净利润的数据。

即使按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第三层的50个细分行业来看,自2010年以来,文化类上市公司仅分布在32个细分行业里,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的上市公司总量位居第一位(拥有65家上市公司),占文化类上市公司总量的18.79%,约为1/5;且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业平均增长速度最快,这与近年网络游戏公司、网络视频企业、手机游戏公司纷纷登陆资本市场的发展态势是吻合的。与此同时,文化软件服务行业居第二位,有30家上市公司,约占文化类上市公司总量的8.67%,且增长迅速,既反映了文化软件服务作为技术应用典范的新兴行业优势,也凸显出文化软件服务行业因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络动漫、网络游戏、多媒体等数字内容行业的内嵌式发展关系。

三、互联网时代不同行业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的演化轨迹

W络社会的崛起与互联网经济的繁荣相得益彰。“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文化产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巩固其战略支柱产业地位的重要支撑,不仅创造了全新的经济形态,变革了商业模式,还加速着互联网技术、文化创意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推动着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生命周期演化的加速。

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思早在1998年出版的《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便详细地论述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十阶段说”,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内耗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衰亡期等。〔4〕文化企业同样具有类似于生命体的周期演化特征,会经历企业初创、企业成长、企业成熟、企业衰亡过程。对于文化上市公司而言,目前学界达成的共识是,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主要包含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赵蒲、孙爱英,2005)。〔5〕按照三个阶段的划分方法,我们将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再细分为七个阶段,具体见下表。

1.新兴互联网行业与传统文化行业上市公司生命周期的差异性

不同行业的文化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处于不同阶段。首先,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服务(文化部分)、文化软件服务(多媒体、动漫游戏软件开发与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等行业的文化上市公司正处于成长期,其在营业收入、总资产及技术与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等方面都处于旺盛的增长阶段,企业年龄也相对较轻;文化企业的总体实力与公司治理能力呈现大幅度提升,开始谋求企业运营自控力与灵活性的平衡。

其次,新闻业、出版业、电视电影、娱乐休闲服务等行业的文化上市公司处于成熟期。成长期的高增长指标大部分回归正常增速,文化上市公司的各项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业务模式、盈利能力、治理机制等趋于稳定,但企业内部官僚气息日益加重、组织效率开始降低、创新动力被大大削弱,组织老化征兆开始出现;同时,稳定而成熟的业务为文化企业带来较为充裕的资金回报,产生了兼并收购的欲望以期获取新的市场和业务板块,尽管成熟的业务模式和营销渠道由于惯性作用仍然能够为文化企业带来盈利,但内部耗损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新变化、新需求的及时适应性被层层的官僚体系和复杂的响应流程所搁置。

再次,传统出版发行、广播等行业的文化企业处于衰退期。文化企业的主要业务明显下滑,退货、滞销开始频繁出现――主营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新的竞争对手正在加速吞噬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企业高管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大力采取措施谋求变革,但大量的精力耗散于部门间的推诿与内斗,集体离职现象与负面媒体报道频频出现,整个文化企业发展到后期甚至开始大规模裁员,或者大幅收缩业务线,或者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或者开始粉饰包装以谋求被收购。

2.不同发展阶段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形成正向老化与逆向重生的双重结合体

文化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总体看实际上包含了正向老化和逆向重生两条循环路径。正向循环是一个逐步走向衰亡的老化过程。然而在实践中,当文化上市公司发现自身处于不断老化的生命周期循环过程中时,会主动采用防御和改善措施,做出“拯救行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正向循环速度减慢,甚至重新进入逆向循环。而一旦文化上市公司开始沿着生命周期曲线逆向循环,则意味着开启了逐步走向“青春”的重生过程。例如,很多传统媒体上市企业的重生过程中,平台/生态型互联网企业与O2O的商业模式起着关键的助推作用。

具体来看,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的演化趋势围绕正向老化与逆向重生展开。文化相关产品生产企业与传统的文化行业处于正向老化的居多;而以粤传媒、号百控股、黄山旅游、长城电脑等传统传媒行业与文化制造业企业为代表的文化上市公司则表现出严重老化的发展趋势。此外,乐视网、网宿科技、生意宝、广电网络、鹏博士等网络文化企业主要以正逆均衡为主,而这个阶段的华策影视、华侨城A等传统文化产业则与新媒体、新技术积极进行跨行业、跨产品融合,实现了重生。

3.互联网技术成为牵引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演化的助推器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不再单是技术代名词,也不单指互联网思维的介入,而是像水电煤等基础设施一样开始全方位融合与嵌入各个行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6〕就文化产业而言,互联网+”是助推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企业深度融合、互相影响、互相进入与促成转型的战略。不单是传统文化企业需要寻求与互联网的优势互补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力,互联网企业也需要进入传统行业挖掘生存机遇,提升生产力。

文化产业的创意过程正被数字技术不断重塑。〔7〕从文化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来看,凭借技术创新崛起并持续被高新技术牵引的新兴文化行业类上市公司正处于典型成长期(青春期)。例如乐视网、掌趣科技等,这些企业聚集于移动互联网、网络文化等新兴领域,其营业收入、总资产及技术与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等都表现出明显优势,具有创业时间短、增长迅速的特点;而传统的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少的文化上市公司大都处于成熟期后期或衰退期,其中,处于成熟后期的文化上市公司主要以粤传媒、中视传媒等传统文化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代表。这些文化企业的业务增长缓慢,内部管理问题频出,难以快速适应文化市场的新需求与新变革,唯有诉诸于企业技术创新、内容创新与管理模式创新的变革是出路。此外,大多数传统的文化制造业处于衰退期(官僚期),例如*ST彩虹、深康佳A、同州电子、汉王科技等主要从事相关传统文化产品制造的企业,其经营业务出现明显下滑,在文化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不断下降,虽然企业开始致力于变革,但受官僚体制的耗散效应影响大,执行效果甚微。因此,如何拥抱“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向高端文化制造业转型成为延长生命周期的重要抓手。

4.文化上市公司的生命周期应属成长期与成熟前期

我国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整体而言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前期――是一个管理规范、发展模式较为成熟且运作稳定、充满发展机遇与挑战的阶段,需要特别注意防止企业内部官僚化倾向的扩大化与企业组织效率的下降,确保文化企业创新力的维持与提升,并防止其进入老化过程。鉴于此,文化上市公司应抓住“互联网+”战略带来的发展契机,利用国家现有文化产业政策作为制度保障,构建科学、规范的现代管理模式,提升组织运作效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将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与营销作为主营业务,积极融入创客/网民大众创新要素〔8〕,秉承技术创新与内容创新理念并贯穿于文化生产与运作环节,构建起文化上市企业独特的盈利模式与经营能力,防止企业出现老化征兆。对于政府而言,应深谙目前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针对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出台具体的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相关文化产业配套政策。

特别是要认识到,文化上市公司正处于不断老化的生命周期循环过程中,主动进行变革,以开放的国际化思维,着力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加快引入创新流程与创新思维。管理高层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实现金字塔式官僚体系的扁平化,提高企业组织应对复杂多变文化市场的响应效率;创造一个充满和谐、推崇团队协作、鼓励创新的文化生态环境;留住文化科技人才,用好文化创意人才,激励与释放文化人才致力于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文化企业沿着生命周期曲线逆向循环,重新走向充满活力、充满创新力、快速成长的“青春”成长期。

四、“互联网+”时代文化上市公司跨界发展的机理

技术的跨界性是其天性使然。互联网已从技术的跨界性延伸至思维的跨界性,并演变成一场全方位生态式的互联网革命,直接助推了文化企业的变革与生命周期的演化,加速了文化类上市公司跨行业并购、跨界发展。被赋予了互联网基因的文化企业也开始对传统文化产业价值链进行差异化需求的一一解构,再与契合互联网精神与互联网发展模式的价值链重新组合,从而呈现出文化上市公司跨领域、跨行业、跨产品进行协作整合,聚焦价值链各环节再造的全新生产跨界模式、盈利跨界模式与营销跨界模式。

1.传统文化上市公司与移动互联网无缝对接

传统文化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无缝对接迎来“数与网”的时代,引领文化上市公司朝着“微市场”化发展。〔9〕特别是传统文化上市公司纷纷围绕移动互联网布局创业生态,通过入股、并购与收购等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进入手机游戏领域,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华谊兄弟就是“去电影化”进军手游行业的典范之一。早在2013年便斥资6.7亿元收购了手游企业银汉科技50.88%的股权,再通过影视作品与手机游戏的互补协同效应挖掘“影游互动”模式的潜在价值〔10〕,而且,华谊兄弟在2014年其游戏收入已经占到企业总营收的3成,打造了一个跨界发展、混业经营的新格局。同样,光线传媒通过收购妙趣横生(1.6亿元收购26%的股权)、仙海网络(2.3亿元收购20%的股权)等手机游戏企业积极布局“游戏+影视”产业链,朝着包括电影、电视、演出、动漫、手机游戏、主题公园,衍生品开发等多个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智能终端与阅读、视听相结合带来的传统媒体生存危机事件频频呈现。2014年初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新闻晚报》停刊、上海文广集团主管主办的《天天新报》停刊、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风尚周报》停刊……意味着传统媒体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刻不容缓。又如博瑞传播,早在2009年收购成都梦工厂后便进入游戏领域,与久游、百度等合作,并于2014年重点向移动游戏转型,成为传统媒体向手游新媒体成功转型的典范。此外,浙报传媒也进入移动游戏行业,通过成功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两家游戏公司以及入股2亿元进入电竞游戏公司,进而从原来的报刊发行、广告、印刷与网络新闻等主营业务跨界至互联网游戏研发与运营领域〔11〕,谋求实现手游、电子竞技游戏、网页游戏联合运营及竞技赛事等资源优势的整合,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2.互联网将文化上市公司的界限与文化产业价值链全部打通

互联网实现了传统模式的革新,其平台式模式通过分权与能力衍生将所有受众统一到平台上,将文化创意内容资源反复在开放的网络空间里进行多元有序组合与延伸使用〔12〕,并进行跨界、跨屏、跨网与跨业发展,不断形成新的价值增值。对于文化上市公司而言,“互联网+”带来的无所不在的创新所催生的文化产业数字化、虚拟化、体验式,不仅将传统文化产业链全部打通,还对“源头创意、互联网金融、内容制作、互联网宣介、精准营销、衍生品周边”等环节进行重新组合排序,从而建立起由互联网无缝介入的一种全新、无界、高效联通的文化产业链。互联网文化上市公司成为真正的“大文化、泛娱乐”集成者。传统的电影、新闻出版、休闲娱乐、动漫与新兴的网络游戏、网络动漫、手游、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开始在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搜狐等互联网上市公司的主导下成功融合,意味着更多互联网巨头已通过并购方式成功跨界至文化产业领域,进行产业整合与开辟新价值空间。〔13〕例如,腾讯凭借网络平台与掌控互联网端口的优势,积极落实“泛娱乐”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创意内容、文化产品发行销售、衍生品等产业链的上下游〔14〕,其既协作又竞争的博弈关系向互联网时代的文化上市公司释放了一个信号:互联网时代没有哪个文化企业可以唱独角戏、独霸天下,只有追求互惠互利的竞合才是共赢的根本。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业态裂变与融合进一步加剧,诱发了新的游戏规则〔15〕,特别是当内容入口与场景入口被成功打通以后,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版权保护理念与保护制度的建构因此亟须提速,它决定了文化产业链各环节间协同效应的达成与产业链、价值链拓展的效益。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内容,而内容的创新与创意来自于源源不断的创作者,但创作者权益的维护与利益的获得需要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以及龙头文化企业的示范效应。文化上市公司应将网络版权保护作为企业社会责任,发挥引导行业尊重网络版权、保护网络版权的领头羊作用。对此,主流媒体应发挥正向的积极引导作用,呼吁数字版权与网络版权保护的重要性与及时出场。〔16〕网民也应建构正确的版权消费意识。网民对网络侵权与盗版的漠视,将直接影响文化原创者的权益与创新的主动性,影响致力于原创的文化上市公司的积极性,从而破坏文化产业链的上端环节,长期来看最终将导致整个产业链条无法顺利循环与健康运转。

3.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式增量创新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以互联网为先锋的新媒体的出现在使其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同时,也带来裂变性改革――在个性化定制时代及阅读碎片化与在线化时代,须立足顶层设计重建媒体生产方式与传播流程,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真正交融构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存模式。一方面,推动传统媒体进入互联网不断进行增量的微创新――互联网逻辑主导下的传统媒体发展理念更加开放、传播模式更加多元,致力于全力释放全民参与、大众体验与去中心化的亮点;同时鼓励传统媒体进入与互联网巨头重组、重构与重建大潮,形成文化上市公司混业经营的繁荣现状。另一方面,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精准魅力与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掌控文化传媒市场的最新现实动态需求,挖掘传统纸媒与新兴网媒受技术牵引的内容差异性〔17〕,着手细分市场并利用长尾理论挖掘小众市场。换言之,真正实现将交互式媒介内容与全业务内容集成嵌入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基因,并进行个性化定制与精准营销,推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主导的视听新媒体的完美融合。〔18〕

具体来看,新旧媒体的共生融合表现在去中心化、跨媒体、全渠道、多向互印⒁贫化与全媒体化等特点中。一方面,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等传统媒体进入了门户网站、视听网站、社交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领域诉求合作协同、共荣共生的发展阶段。例如,2015年6月东方明珠与百视通跨界合并成立上海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原百视通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A股市场首家千亿市值的文化传媒航母,并通过与华谊兄弟的版权战略合作,实现新兴的IPTV、数字电视与传统的媒体、影视企业之间多渠道的资源整合,打造一个互联网全媒体与全内容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文化类上市公司跨区域合作、跨领域发展、跨行业转型的跨界特点,不但将传统媒体的生死大权直接递交给互联网,也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界限变得模糊,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变成一个相对性概念。就第四媒体“互联网”而言,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属于传统媒介,但在互联网媒介里,门户网站相对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也成为“过去时态”。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及其在媒体生态圈里的应用不断革新着信息传播的载体,丰富着新媒体的内涵与外延。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上市公司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展开跨界经营,基于居前、想象与虚拟的现实文化需求不断地革新着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推动传统文化生产模式转型升级。2015年,上海文广集团(SMG)旗下第一财经与阿里巴巴实现战略合作;国内报业领头羊博瑞传播旗下的成都先锋文化传媒则通过搭建“互联网+”创意联盟进军移动互联网与网络游戏业。与此同时,传媒上市公司境外扩张势头也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6月,凤凰出版集团整体并购了主营电子有声读物的美国PIL公司,实现儿童益智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全球市场第一;而乐视网旗下的乐视影业与狮门影业、派拉蒙等好莱坞电影公司也在积极开展合作。

4.互联网基因引发传统文化制造企业衰落与高端文化制造企业崛起

在“互联网+”开始全方位介入制造业领域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制造企业的发展速度放缓,特别是面对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品牌、低利润文化相关产品生产与制造环节的瓶颈,有些文化制造企业呈现出明显衰退曲线。而互联网便成为破解传统文化制造业发展困局的关键。互联网技术与可便携/移动终端设备的结合,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网络文化体验方式与数字化展示载体。〔19〕在此背景下,对于从事文化制造业的上市公司而言,在微观层面,需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致力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大企业对文化产品的研发投入与科技人员投入力度,特别是应根据所处发展阶段与经营特点合理安排研发投入结构,高效利用研发资金,重视创新性强的研发项目〔20〕,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文化产品。例如,关于大型舞台剧目的数字化与虚拟可视化终端、关于传统美术作品的数字化设备终端、关于博物馆文物遗产的数字化转化产品等,实现传统文化制造业的重生。在宏观层面,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实现文化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推动价值链的开发与共享,鼓励充分利用新技术、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开发新产品、创新传统文化制造品的内容与形式,赋予传统文化制造品智能化与数字化内涵。

互联网基因的注入将高端文化制造业推上全新的发展舞台。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智能化、高附加值与物联网特点的高端文化制造业成为传统文化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首先,从行业布局来看,一是文化生产设备集中于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物联网设备、智能硬件设备与数字化文化生产设备方面;二是文化用品设备围绕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移动智能终端、用户远程操控设备、可穿戴设备、VR与CR设备以及数据自动采集设备进行。其次,从发展重心来看,一方面,从事高端文化制造业的企业应将主营业务的重心放在研发与设计、营销和服务两个层面,既要利用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又需要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全新的价值创造、个性化定制与网络协同模式,积极开发支持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产品,逐渐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占据产业链的有利生态位。例如,传统的印刷企业、印刷设备耗材企业应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云平台实现大整合,全力打造数字印刷与云印刷、精准按需出版,提高设计、生产、营销/交易、物流、服务、终端产业链增值与价值变现能力。另一方面,应把脉国际文化市场最新走势,及时掌握国际新情况、新问题与新动向,利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机遇带来的政策推力与政策红利,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有文化制造品牌,利用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抓住一切契机实现高端文化制造企业的崛起。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信息基础设施、新组织体系、新文化分工体系与新制度体系,对文化上市公司生命周期的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传统文化上市公司而言,其生命周期是持续走向衰退还是实现重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拥抱互联网以及与互联网融合的深度;对于新兴行业文化上市公司而言,则是利用互联网整合现有新旧优秀文化资源,致力于累积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并行推动文化生产率跃升,并以稳健的增长速度不断行进在典型成长期阶段。虽然“互联网+”时代不同行业的文化上市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但却有着共同与共通的演化轨迹,即纷纷开始迈向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跨界融合发展”。鉴于此,在当前“互联网+”“文化+”融合的新阶段,政府应积极探索更加合理的预见性制度安排与治理体系,为文化产业全方位跨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生态;而文化上市企业则应加快科技创新(特别是赋能性技术创新)、内容创意(开发IP)、产品创新与模式创新,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的姿态拥抱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陈力丹,史一棋.重构媒体与用户关系:国际媒体同行的互联网思维经验〔J〕.新闻界,2014(24):75-80.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范文第4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亮点:媒体开始与证券市场结合筹资融资,吸纳社会资金为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服务。当时新闻媒体与证券市场的互动有几种方式:一些媒体将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进行整合,成立隶属于新闻媒体并由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子公司,然后申请直接上市,如东方明珠、电广传媒、歌华有线;还有一些媒体采取借壳上市的方法,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间接进入证券市场达到融资目的,以绕开子公司直接上市的多方障碍,如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同时,由于媒体行业整体的预期收益比较看好,一些上市公司也纷纷投资入股媒体领域,利用现有资源与媒体产业整合,达到多元化经营和优化投资结构的目的,如上海强生、巴士股份和厦门信达。一时间,传媒业的资本运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已成为国内资本投向媒体业的主力军。 

 

2 我国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然性 

 

2.1 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资本运作与资金利用能力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资本运作的步伐已是深化新闻业的改革和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传媒业的资本运作不仅是指如何利用传媒企业自有资金以外的资金以实现更快发展,而且是指能从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与传媒运作规律角度出发,利用银行或国企的资金做强传媒、改善经营能力与状况,甚至能够资本化运用自有资金,寻找风险较低或风险可控、回报稳定或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项目投资。 

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目前缺的不是钱而是机制;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缺的也不是钱而是项目和机会。因此,资金利用能力在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中的重要性将大大上升。传媒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资金利用能力。 

2.2 发展新闻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尽管传媒业被称为经济效益显著的“朝阳行业”,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新闻媒体不得不扩张规模,更新设备,引进人才,进入新的资金投入期。(2)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大多已停止财政拨款,实行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媒体经营收入的75 %~95 %来源于广告经营收入,又受制于经济环境而显得脆弱。(3)作为特殊产业的新闻媒体,不但要像其他企业那样缴纳各种税收,甚至还要承担当地党政部门的一些硬性摊派,如赞助文艺团体,购买体育场看台包厢,参建文化发展基金等。(4)从2001年起,新闻媒体实行税收的先征后退政策,使传媒产业的资金压力加大。这些情况使得新闻媒体普遍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对新的资金的需求强烈。 

2.3 中国入世媒体面对世界传媒业竞争急需资金壮大实力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认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的《基本电信协议》开放国内电信(广义)市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渗透侵蚀就会堂而皇之地进行。但从我国广播电视业现状看,一旦境外电子媒体大规模进入,不仅缺乏抵御渗透能力,一些小的广播电视台甚至难以生存,中国广播电视在21世纪将面临它诞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我国的传媒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事业单位为国家服务,没有机会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导致其规模小、经营效率低下,面对国外规模大且资金实力雄厚的传媒企业的竞争,我国的传媒业迫切需要注入资金来与之抗衡。 

2.4 内外资本高度关注我国传媒市场 

无论中外,投资媒介产业的高回报率是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资报告(1998年)经过对11种产业建立有世界级竞争能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的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说,大众传媒业所需年限仅为8年,其收益远远快于医药、银行、电力、能源等其他产业。我国传媒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告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并且仍有巨大发展空间。面对中国传媒产业这一资本未曾开垦的“处女地”,国外传媒资本自然不甘寂寞,如国际数据公司idg同中国有关方面合作先后出版了《计算机世界报》等12种刊物。idg公司董事长麦戈文表示,到2007年该公司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 

 

3 加强传媒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建议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必须充分考虑媒介产业所特有的属性:既要服从媒介作为“公共事业”、“社会公器”的社会规定性,在产业化运作中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忘记媒介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又要服从传媒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和利益组织的产业规定性,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追求资本利润的扩张,不断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以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传媒竞争。 3.1 传媒企业重组上市发行股票融资 

中国传媒企业进入融资市场的方式基本有两种:部分上市和借壳上市。所谓“部分上市”就是指媒介把自己拥有的不涉及意识形态的可经营性资产:广告、发行、印刷、信息、节目传输及其网络增值服务、出版等产业,娱乐时尚、体育等不涉及意识形态的节目制作等,从母体中剥离出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新公司,再通过包装改造使其符合上市公司的条件,在适当时机挂牌交易上市,作为母公司的媒介,再以一家公司作为其进行媒介产业化与资本运营的桥头堡,依托股票市场巨大资金的支持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他们所预期的较高的收益,以防资本市场移情别恋。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华有线(600037)就是将北京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的网络部分、播出部分、网络广告制作经营部分的资产分离而组建的。所谓借壳上市就是媒体通过其下属子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控股上市公司,然后将媒体可经营的那部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达到涉足资本市场的目的。《成都商报》创办的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600880) 通过控股上市的四川电器而实现借壳上市成功给人以启迪。

3.2 传媒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又叫公司债券,是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长期债务性证券。在发达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尽管人们对股票市场的了解胜过于其他任何资本市场,然而债务市场的规模还是大大超过股权市场。在我国,由于政策体制及思维观念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迟迟未得到有效的发展,与股票市场相比,目前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发行企业债券有很多好处,如:对融资者来说发行债权比发行股票的综合成本更低, 同时债券融资公司原有的管理结构(公司原有的性质) 基本不受影响;从发行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媒介产业发行企业债券可以筹集到产业化进程中所需的巨额资金,且不会使媒介的国有性质发生改变,因而政策性风险非常小。

因此,我们的媒介产业完全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涉足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来发展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因此媒介产业的财务主管们可以借鉴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的成功经验,确定合理的股票与债券的发行比例,以使企业资本的结构最优、最合理。因此可以说媒介产业与债券市场的融合,将会是资本市场与媒介产业融合的又一重要发展趋势。

3.3 传媒企业与业外企业合作引入资金

在国外,行业外企业介入媒介产业运营是非常普遍的事。媒体与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 的“联姻”,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双方的优势,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方面,媒体可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进行资本运作,迅速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在资本的层面与对手展开竞争借以提升行业门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快速成长起来的媒体,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中办发2001[17]号文件明确提出:媒体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由集团控股吸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但在国内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因而企业介入媒介运营目前还处于比较低层次的阶段。在进行产业化运营较早的报纸和杂志媒介方面, 企业介入媒介运营的现象比较普遍, 如北大青鸟斥巨资5000 万元参股《京华时报》。随着众多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的暴利必然会吸引众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眼光。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媒企联姻将会作为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相融合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得以存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管理有力的电信部门,我国的媒介产业尤其是电广产业只是一个带许多产业特征的事业单位,连国企都算不上。因此在资本市场与媒介产业化融合的进程中,为了更易为投资者所认可,媒介单位还需要努力塑造新的形象。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如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的整体形象上都是国际化的。相比起来,我们的媒介产业的经营团体的特征并不突出。

3.4 传媒企业应积极引入国外资本

国外传媒和海外资本进入国内传媒市场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其中最直接的是将国际性信息内容在中国落地,如新闻集团的业务在珠江三角地区的落地。全球最大的媒体巨头aol-时代华纳斥资1亿美元入主香港华娱卫视,将卫视节目进入广东省的有线电视网。全球第二大传媒娱乐集团viacom在我国推广mtv。作为凤凰卫视中文台主要股东的star进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线网络。

在专业媒体方面,全球著名体育节目传播网espn与我国33个地方有线电视台签订协议,转播中国足球甲a联赛。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姆公司与国内机构合作推出的音乐电视节目,已经进入中国家庭。国际传媒资本的另一个触角,就是参与信息通道的建设,如有线电视网、宽带网络以及报刊发行渠道的建设。tom.com集团在网络媒体方面,收购了内地网站鲨威体坛100%的股权;在报业方面,用资产换羊城报业广告有限公司和广东羊城报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70%的股权,收购内地最大户外广告媒体公司之一的昆明风驰明星公司49%的股权。香港友利控股公司也于2005年2月3日宣布:斥资5.5亿元收购北京保利华亿传媒50%的股权,已涉足内地影视制作和卫星频道业务。

传媒公司企业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报业 资本运营 上市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于2001年10月联合了《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首次在政策层面允许业外国资本进入报业,虽然只能进入报业的经营环节,但对于迫切寻求发展的中国报业和为传媒“暴利”所吸引的业外资本来说无疑是个大大的利好消息。自此,中国报刊业中,某些非意识形态类报刊的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大大方方的施行整体转制,完全转制为现代股份制的报刊企业。

一、我国报业上市的方式

(一)子公司直接上市

指的是报业集团将优质的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加以整合重组,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的子公司,然后申请成为上市公司,公开募集资金。

如2005年12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北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就是此种方式。报业单位与上市主体公司的关系是:报业单位是上市主体公司的绝对大股东;上市主体公司全面经营报业单位的各项经营业务(20~30年经营权),按广告(也可含发行)收入的一定比例(一般为15%~20%)支付报业单位各报社编采费用;上市主体公司享有子报子刊主办权。

由于报纸内容的编辑出版一块只能按事业性质管理,是不能进入企业的。报业企业不能整体上市,势必存在大量的关联交易。2006年6月17日,证监会签署第32号令,正式《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取消了以前关于关联交易比例不得超过30%的规定,意味着报业企业上市的主要政策障碍已不复存在。

(二)子公司买壳与借壳上市

1、买壳与借壳。与其他企业一样,传媒企业直接上市过程繁琐漫长,于是一些报业集团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证券市场规则,采取通过子公司收购上市公司股票,控股并重组上市公司的办法,快速进入证券市场,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如博瑞传播、赛迪传媒,这类公司以平面传媒为主,受政策监管力度较小。

报业是特殊行业,往往涉及意识形态,担负很多社会责任,因而国家政策限制较多,与其他产业的企业相比,其上市也更为复杂和困难。因此,目前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传媒产业并不多,只有几家,而且多数还是通过收购上市公司“买壳”上市,或是通过投资、收购相关资产转入来达到目的。

2、传媒买壳与借壳的作用。

第一,实现从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目的。传媒企业买壳与借壳上市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上市资格这个“壳”的无形资本,并注入资产,通过配股、增发新股等形式从证券市场筹集资金,实现发展自身业务的目的。

第二,快速进入证券市场,获得稳定的融资渠道。每年新上市的股票很少,对上市资格的旺盛需求和有限供给使直接上市成为一种稀缺牲的资源。

第三,保守商业秘密是传媒企业间接上市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证券交易所为了保证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和对公众投资者负责,对公司上市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要求公司通过相应的审查,在上市后要求公司定期公告财务报告,对重大投资行为、人事变动、交易行为和诉讼必须及时披露。这样容易将自己的经营活动暴露在公众和竞争对手面前。而报业集团通过买壳与借壳上市就可以规避此种限制,有利于保守自己的商业秘密。

第四,买壳上市巨大的新闻效应。报业集团借壳上市的过程,往往就是一次大规模的免费广告活动,一级市场的包装宣传和二级市场的股票炒作,能为上市传媒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带动所隶属的传媒的知名度及竞争力的迅速提高,无形资产迅速提升。

第五,获得上市公司的政策优势或经营特权。上市公司的良性运作、政策环境、盈利状况、快速发展和壮大,通过在沪深两市的信息披露而不断为广大投资者所了解,并为其带来各种优惠政策和某些特许权,这些优惠政策和特许权也应成为新闻传媒决定购买行为和对象的一个考虑因素。

3、买壳与借壳存在的隐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沪股市已经有上百起买壳上市案例,但是成功率并不高。1996年和1997年的案例中,只有15%左右的壳公司在买壳上市后两年内都能保持净利润增长;有65%的企业只是在买壳后的当年内实现了收益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多是通过剥离不良资产、注入优质资产等关联交易形成的;另外有20%的壳公司则属于完全失败,买壳上市后的收益反而更加恶化。换言之,买壳上市的成功率只有15%左右。如果买壳上市失败,企业的前期投入不但成了流水,还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此外,买壳还有两大后遗症:一是壳资源本身的资产处置和人员安排可能将耗费大量的精力,付出大量的成本;二是壳资源不干净,一般都有大量的负债。如果中国证监会对于“壳”公司业务的独立性、关联交易不认可,买了壳还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融不了资。要想甩掉包袱,还要付出额外的成本,可谓进退维艰。

二、报业寻求上市的原因

(一)传媒上市后的益处及弊端

一般说来,传媒公司股票上市的主要益处包括:(1)企业可以筹得大量自有资金,能迅速改善公司财务状况,有利于提高和扩充内容生产的质量和能力;(2)可利用股票收购其他公司;如TOM集团用出让股票不是付现金的方式对其他企业进行收购;(3)利用股票激励员工;授予员工股票认购权是一个激励、挽留优秀员工的有效经济手段;(4)利用股市对企业业绩进行客观评价。

不利因素包括:(1)上市公司如何回报股东是衡量其业务表现的根本标准;董事会代表股东利益,是最高权利机构;如果公司的业绩达不到要求,董事会有权要求业务重组,甚至撤换管理人员;这有可能导致管理人员注重短期效益,而忽视再投资和长远发展;(2)公司上市必须遵守有关法规,受到严格条件限制;因而筹资准备时间长而且成本高;(3)上市公司应以股东的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简单说,如果股价越高,拥有公司股票的股东的价值就越大;但媒体企业以其特殊社会职责不同于一般上市企业,必须在股东利益和公众利益之间寻找平衡;国外上市传媒时常被批评为只顾商业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

(二)我国报业寻求上市的原因

1、竞争的不断加剧是其上市的主要推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报业市场也得到空前巨大的扩展。但与国外发达的传媒业相比,实力差距还很悬殊。

随着中加入WTO,“入世”后的各种协定对新闻传播业有着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虽然现在外资只获准进行国内传媒业一些边缘业务,但其利用资本优势逐渐布点,从传媒业的下游影响上游并迂回进入核心业务的态势正在显现出来。我国传媒要完成占领受众市场与舆论阵地这项伟大任务,就必须在激烈的传媒竞争中站住脚跟。

我国的报业及其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大做强,这就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这样的话:“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通过股份制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2、上市将推动报业的体制和机制的转变。一直以来,我国报业经营粗放,收入结构单一,大部分报业集团靠一张两张报纸支撑局面,高成本投入,追求高档,浪费严重,冗员。国内报业集团计划上市除筹资外,更重要的动机,还是借此推进报业产业化经营,引进现代化企业管理,做大做强报业集团。

一旦报业上市之后,就必须进行改制。从而实现产权多元化,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促使报业集团转变体制、机制。在这个新的体制平台上,建立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形成更加有利于传媒发展的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

3、我国特有的媒介环境决定传媒普遍倾向于上市融资。由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加上市场制度并不十分健全,市场、法律对上市企业和证监会的约束力还不够强大,很多企业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股市变成了企业的免费提款机。

三、我国报业上市需注意的问题

(一)国内报业集团上市的运作特点

1、经营规模小。如果说国外的传媒集团已经具备了年收入几百、上千亿美元的航空母舰规模的话,那么我国的传媒公司就是年收入只有十来亿人民币的小舢板。

2、对广告收入依赖度高。目前大多数报业上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报纸收入和广告收入,增值服务还没有得到重视,其他经济来源微乎其微。

3、“传媒概念股”远离传媒的本质核心业务。我国所谓的“传媒概念股”往往离传媒的本质核心业务差之千里。从我国的一些上市传媒企业有关情况看,与其说它们是传媒文化企业,倒不如说是包罗万象的百货公司来得更为确切。过于宽阔的经营范围必然导致文化企业大量原本可用于文化产品开发的资金流向非文化产品开发、制作领域,大量资金分散于同发展文化产业无关的经营方面。其结果必然是经营摊子铺得过大,业绩也并不理想。

(二)报业上市需注意的问题

1、国内报业集团首次售股应争取在国内股票市场上进行。一个并没有什么国际性业务和影响的国内报纸选择在海外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股票,是否能够获得海外股民的青睐,值得观察。毕竟海外投资者不如国内投资者那样对本国媒体有兴趣,对其运作和未来发展了解也有限。另外,自从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海外股民在投资股市时比从前谨慎得多,更加看重企业未来的赢利能力。因此,如条件许可,国内报业集团首次售股还是应争取在国内股票市场上进行。

2、上市须制定可行的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将能给企业带来在本行业的竞争优势,使其获得比同行竞争者更高的利润。成熟的投资者都会认真评估上市媒体的商业模式。那种以为现在凡媒体股必受投资者追捧的看法,多少有些一厢情愿。

3、必须改变经营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代表股东利益,有权撤换管理人员。公司管理层为股东权益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投资、经营那些回报率大于资本的机会成本的核心业务。上市公司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的股东,每日的股市是市场对本企业价值的客观估价,如果股价长期低迷,管理层又拿不出办法来,股东可以要求其下岗。由此,公司上市将对报业领导人提出更高的专业经营要求。

参考文献

①刘友芝 肖珊《报业资本运作:政策与实践的动态博弈》中国媒介发展研究报告2007年卷

②徐同谦 占琴《我国媒介上市公司资本运营分析》中国媒介发展研究报告2007年卷

③戴玉庆《中国报协报业经济研究工作委员会2008年年会》

④袁舟《关于报业集团上市的几点思考》《新闻界》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