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治教育效果

法治教育效果

法治教育效果

法治教育效果范文第1篇

Abstract:Since long, teaches the type teaching is the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the mainstream” the teaching way, but such teaching way lets the student produce is weary, also lets the teacher feel puzzled. How does this article practice the internal strength from the teach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 which the teaching rule and the student study i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positively, how discusses to construct the outstanding curriculum which into the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the university student sincerity affection, lifelong profits, displays the 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to train in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or and successor's influential role well.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key word:Thought politics theory cla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作者简介:邓莹,女,硕士研究生,就职于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政治性强、理论通俗,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更好地发挥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它激励着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他们一生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使他们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清醒的认识,对社会的善恶、美丑有准确的判断,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有明确的认识,进而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二、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做到“三贴近”育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志在2003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领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遵循思想道德建设普遍规律的同时,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而特点和接受规律,从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的角度,深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善于用事实说话,用典型示范,用榜样引导,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解决学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教育教学吸引力

长期以来,讲授式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流”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习惯于“一本教案、一块黑板、一张嘴巴、一支粉笔”,条件好的也许有“一个课件”,但其实质上无多大区别,教师只是充当了“画面解说员”的角色,在课程考核方法上沿用“一张试卷定终身”的传统,考察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而这样的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水平,不仅让学生产生厌倦,也让教师感到困惑。

一堂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是政治性强、理论通俗、联系实际、内容鲜活、打动人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好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更好地发挥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作用。

1.深挖教材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的基础上深挖教学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和时代感,增强实效性和感染力,紧紧围绕当前国家工作的大局和时代要求,直面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回避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服人,广泛进行世情、国情、党情、地情、校情教育,高扬主旋律,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我们党的感情,坚定理想信念。

2.创新教学方法。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广泛实践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集体攻关推出一批学理说得透、事迹讲得活、学生听得懂、实践用得上的经典案例。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新颖的形式,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3.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既要重视课堂教学,也要关注实践环节,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教学成效,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积极探索“大思政”的教育模式,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学、管理的总体规划中去,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也就是说,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领,统一确定全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方案中理论部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成,而实践部分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制定,综合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同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联合实施完成,这样既充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部分,又避免了大学生活动的盲目性,使每一次大学生活动都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针对高职院校校企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在校外实习,而这部分时间是学生知识与能力,观念与行为的转化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忽视,因此,学校要拓宽校外实践渠道,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更有利于社会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使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俭学相结合,与择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帮助他们增强感性认识,深化教育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要积极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努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渠道和发展平台。

5.改进考试考核方式。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接受到的教育与其它专业课程有所不同。大学生在专业课中接受到的教育主要是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接受到的教育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行为上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应当注意克服以教材为本、以理论为本、以知识为本、以考试分数为本的倾向和“一卷定终身”的考试方式,避免对学生产生“上课记笔记、下课补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错误导向,而要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以塑造大学生的灵魂为己任,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成才的方向,提供精神的动力,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探索适应政治理论教育特点和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要求的考试考核方式,逐步建立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日常思想状况与关键时期表现相结合的科学测评体系,把对知识的考察从内容转化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思想道德品质上,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促进智力资源的开发。

四、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研究和解决重要问题的水平,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深入研究大学生的新要求,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做好复杂形势下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新途径,努力把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可操作的工作思路,把原则要求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富有成效。

当前,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单列,单独评审,单独检查,应当说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应当乘势而上,以教学为基础开展科研,以科研为抓手带动教学,真正做到教学与科研的互助互促。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牢固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不断提高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事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基础;深入实践,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注重道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教书育人的典范,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12-8

[2] 刘延东.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2008.7.8

[3] 周济.在加强和改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08.7.9

[4] 张耀灿,陈洪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J].思想教育研究.2009(4),7-10

[5] 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J].思想教育研究.2009(4),11-14

[6] 薛永苹.论大学生的社会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9(4),24-26

法治教育效果范文第2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些人尤其是公务人员没有实效,除了是公务人员自身思想不坚定之外,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也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中国的公权力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无处不在,有党委书记或党组书记作为一把手专门负责抓思想政治教育,又有宣传部门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的解说与讲解,同时又有组织部门将表现良好的公务人员推荐给人事部门将其任命为主管某一方面的领导,在这样的有力保障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在效果上却依然时常存在问题,难免让人感到唏嘘。如果这个问题不予解决,以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还会出现投入了足够的人力财力但效果依然不佳的窘境,笔者认为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是:1.形式化问题严重,实质追求不足。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问题时常可见甚至很严重。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之时,有组织有纪律,有人力财力保证,且学习之时一般有专人讲解,也有专人记录,事后写有心得体会,可只说不做或者做的远不如说的好比比皆是,那么问题不是出在了学习的流程的上,而是太过于注重形式而疏忽了内容。常见的问题是内容空洞,在对具体问题关注之时宏观有余、微观不足,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有一些宏大叙事倒也正常,毕竟思想教育应该有一些高远的追求,但也应该注重对具体问题尤其是民众具体问题的解决,对于一般公务人员而言,都有“短视”的特性,只关注可以预想的数年甚至很短时间之内自己的权益能否得到维护,至于需要多年以至于穷极一生的时间来实现的理想对其来说似乎不太现实,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时,应该使之与公务人员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这样他们自然会给予重视。所以,虽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务人员是客体,但他们也是“人”,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载体。”2.缺乏有效的罚则规定,导致公务人员重视不足。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大上”有余,但在“接地气”方面还有待改进。要想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效果,不一定非要事事都要从马克思主义寻找源头,而应该在阐释清楚应该遵守的内容之后,既说清楚不遵守会有何种不利后果,遵守了会有何种有利后果,只要将正面引导和负面鞭策结合起来,才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当然,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罚则规定,不践行的会有取消评奖、评优资格,或者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但问题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公务人员如果只是在口头上践行,而在行为上虚与委蛇那又该如何?笔者认为应该将罚则实施的重点放到具体事务的操作之上,因为这个较为具体形象。虽然不是每一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会外化为行为表现,但是也不是不会如此。比如,公务人员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之时声称“为人民服务”,但却在履行职责之时刁难行政相对人,那肯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学习而未将落实予以重视,所以在追究公务人员相应的法律责任之时,应该追究其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落到实处的党纪责任。另外,在公务人员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之外,在平时工作之时亦恪尽职守,对于行政相对人的诉求认真对待,那么在奖励之时就不应该只是一张奖状或者一句口头称颂而已,而应该适当的增加物质奖励,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而不能疏忽任何一方,因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参与者主体的角色扮演质量以及相互合作的水平。”

二、应注重独立的道德修养和熏陶

一个行使公权力的部门存在问题,一定是人存在问题。一个人存在的无论是经济、作风问题还是党纪国法问题,首要的都是道德问题。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且不说诸如纪委、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是否存在,就是整个法治体系不存在,都无法有存在的温床。可问题是,现在虽然纪委、监察、审计等专职监督的体制虽然还有待健全,但都已经建立起来,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治体系及其实践也在不断推进,但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党的十召开以来,更是暴露出了中国在反腐体制和依法反腐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弊端。之所以一方面反腐体制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腐败却不断高发,笔者认为独立的道德修养和熏陶还不够。身为公务人员,倘若有、渎职滥权行为,说明存在着预防体制失效,法治功能没有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做到位等问题,但首要的是涉案公务人员没有做好一个“人”,在道德上出了问题。一个公务人员可以说自己不懂法治,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但不能说自己不知道、渎职滥权是有违道德的。作为一个人,认为某一些最基本的诸如不偷盗、不抢劫、不杀人、不等等这些违背人类最朴素、最基本良知之事是不能做的,可以说不知道触犯了哪一部法律或法律的哪一条,但不能说不知道这些事是不能做的,因为这些首要是道德层面上的认识,是人类世代相传且被普遍认为是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只要公务人员还具有“社会属性”他便不能不知道,即使是真的不知道也不影响对其进行道德谴责。所以一个公务人员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自然要受法律制裁,政治处分,但首先是道德上出了问题,所以少不了得面对道德谴责。所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或者其他合适的主体,应该独立的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进行道德指引,在此时不要也不必要掺杂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客体得到独立的修养和熏陶。因为一个包括公务人员在内的任何个体,不应该不知道一些作为“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对其进行道德指引的主体只要浓缩出最基本的道德内容,然后将之不断的进行提醒和熏陶,总会起到一些显微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和道德指引一样,只要方法得当,内容得体,次数适当,既不喋喋不休,又不明显过少,假以时日,必定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中国古代文人诵读四书五经,读的时间一长,且用心去读,效果总是有的,所以才出现了那些诸如岳飞、文天祥、袁崇焕、史可法等等被传颂后世的忠臣良将。有学者认为,“如何有效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德育研究,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但这对于公务人员亦是如此。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教育或者引导,只要内容、方法、次数适当,效果肯定会有,只是时间的问题。总之,道德指引必须予以正确的重视,之前要么被思想政治教育囊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本来已经对于又空又虚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有抵触之心,与其将道德指引囊括其中能被冷落,还不如对公务人员进行相对独立的道德指引,不断的强化他们对于作为一个合格的“人”所应该有的道德认知,包括公务人员在内的任何客体只要把“人”做好了,那么当一个合格甚至良好的公务人员就不再是问题了,这也是以德治国的应有之义。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满足这样需要的一个主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当然,应该将道德指引与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联合起来构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内在体系,以期相映成辉,而且在内容和次数上应该有一个度,避免喋喋不休的说教,也避免沦为又空又虚的宏达叙事性的道德宣言。

三、法治教育与法治制度同步跟进

法治教育效果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对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之后引起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的动态评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大学生思想政治效果评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范围和原则、标准和指标体系,既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现实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1]。这就充分说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重要性和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指各级高等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等专业机构及学校等主体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法规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科学手段、形式和方法对评价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施状况和成效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实现[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效果及其相关的行为效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判,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其本质在于“价值估计,”[3]。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使大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国家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否达到,教育任务是否完成,教育内容是否科学,教育方法是否合理,教育组织形式是否有效,大学生是否发生了预期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变化等,这些都有一定的客观尺度,都是能够进行评估的内容,而且必须进行评估才能进一步反馈和预测。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途径、考评等诸要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综合优化。实现综合优化的前提是要真正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大学生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要了解这个复杂的系统,就必须在对大学生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和描述,这就需要效果评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思想状况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还处在一种自然状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进一步研究。一是没有建立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工作的随意性很大;二是评价方法学生缺乏认同感,常常是局限于老师评价学生;三是量化方式单一,一般就是用考试成绩来量化学生受教育的效果。在平时成绩中,往往只局限于笼统的定性描述,即使作了定量评价,也很少用统计学、数学语言、计算机作为工具,造成科学性不足,不能满足科学管理的要求。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可行性

第一,日常行为倾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质的直接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仅有质的方面,而且有量的方面。如某学生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生活方式是否积极健康,某个班级是先进还是落后,都是思想政治现象质的表现;而人生价值的大小、生活质量的高低和奉献精神的程度都表现了量的差异性。为了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从质和量的方面进行搜集、分析和整理。大学生是社会的存在物,其思想政治素质大量地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学 习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不同的思想政治状况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提供了十分可行的依据。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量的描述是客观存在的。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大学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标、师资、时间、经费投入的多少,取得教育效果的大小等,都有量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人数、年龄、学历、职称、层次等都是基本的量,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实绩则是更重要的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可以通过他的政治立场、学习态度、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课程成绩等若干要素表现出来,并且这些若干要素可以依据一定的客观要求予以量化,从而可以进行量化评估。既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量的存在是客观的,那么完全可以进行量化评估。

第三,现代数学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手段。过去之所以感到思想现象难以量化,是因为在思想现象中,除了有确定性现象外,还存在不确定性现象,如随机性现象与模糊性现象。对于确定性现象可以采用严密而精确的传统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而对于不确定性思想现象,就难以用传统的数学方法了。本世纪以来,相继建立起来的数理统计、模糊数学,则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为定量评估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科学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与原则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也就是评估的基本内容,它必须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为依据,同时又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制约与影响。因此,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和作为客体的大学生是进行评估的两个基本方面。此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教育环境和活动整体,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效果,因而它们也自然纳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范围。

首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客体则是全体大学生。主客体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由于主体的作用要通过客体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对大学生评估是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中心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4]。具体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考试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对重大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遵纪守法的情况以及为共同事业奋斗的精神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其评估主要包括对他们各种素质和教育效果的评估。具体内容包括师资的配备情况、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工作水平和效果。通过评估,一方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另一方面精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其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能否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形式和方法始终是重要的要素。就教育过程的具体体现来说,就是要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是否把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和知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否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是否正确、形式是否适宜、方法是否得当是决定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教育过程评估的内容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政策,是否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教育的方法是否能保证内容的贯彻落实、是否能保证目标的实现、是否讲究艺术性、能否被大学生所接受。

再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做大学生的工作,也主要是靠教师来做工作,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大学生,他们都是高校组成因素,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和务实性,对教育环境的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评估的内容包括对家庭环境的评估、对学习环境的评估、对社会大气候的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要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准确评估,充分认识社会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从而最终回到准确评估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在两者关系中,既要看到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又要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社会环境的反作用。

第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整体的评估。在一般情况下,前面三个方面评估的结论基本可以代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整体状况。但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有时1+1≠2,如果整合好有可能大于2,如果是缺乏整合或者是相互抵消,就可能小于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活动整体的评估,一是可以弥补上述方面不完全而带来的评估不全面的缺陷,又可以反映出上述几方面结合而成的合力所产生的效果。这方面的评估内容包括:教育活动的决策是否正确,总体教育的目标是否达到,取得的成效如何,存在哪些不足等。通过评估既总结了经验,又使以后的教育有所借鉴,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活动进一步提高。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党性、政治性很强的科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与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立足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紧紧围绕党的根本任务这个基本点和中心点来进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方向性,关键就是在设计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时要始终贯穿正确的指导思想,无论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的指标体系,都应以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标准,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步为标准,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标准,是否有利于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标准。

第二,客观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应坚持实事求是,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不能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感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走群众路线,注重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的一手材料,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方面情况,然后以事实为根据,进行认真地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要经过认真调查、集体研究、科学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确定,一经确定就应有相对的稳定性。考评指标形成科学、合理、有序的等级和分数值后,就要避免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使考评工作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不能因照顾某个评估对象,而随意改变评估条件或标准,一定要做到评价标准客观、评价过程客观,否则就会使大学生怀疑甚至对评估产生逆反情绪,从而影响评估正向效果的发挥。客观性原则是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可信性与科学性的关键。

第三,整体优化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整体优化原则就是要求我们一方面坚持全面性,另一方面要考虑综合性。全面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不能顾此失彼,以偏概全。全面性原则并不是面面俱到,而要遵循综合性原则,即要求在评估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各要素 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各个要素中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境四个要素[5],我们在评估时,既要从以上四大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又要突出评估四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并以整体整合优化的最终结果作为效果评估的标准,以此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综合作用。

第四,可操作性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要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即各个指标必须是客观的、可测的。可操作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设计指标时要做到精微分化,具有可比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与指标体系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所谓宏观角度,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评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及它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具体到某所高校,就是社会上对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程度。所谓微观评估,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某一具体过程的评估[5]。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主要是就微观评估的标准,往往是结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来评估,所以常常转化为对大学生个体的评估,如政治考试、思想品德考查、推优入党等。

大学生个体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标准,是具体的、技术性的层次,包括三种形式:第一,绝对标准,就是在大学生的群体之外确定的标准,又叫一般标准。一定社会的规范、准则、要求,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长远目标,都是绝对标准。第二,相对标准,就是在大学生的群体之内,选取一个常模,然后把大学生逐一与常模比较,来判断其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第三,自身标准,就是以大学生某一方面或其发展的某一阶段的表现为标准,与他的其他方面、其他阶段的表现相比,它其实也是相对标准。无论采用以上三种标准中的哪一种,通过比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都可以确定在一个相应的水平位置上,以表示其价值。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体现和反映着高校对特定领域、特定实践活动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认识与理解程度。确定什么作为评估的标准,受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的制约和影响,也体现了社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化”、“完善化”的追求。制订合理的评估标准,可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得失,对其相关要素、环节和步骤安排、运行合理与否等,做出相应的研判,并以此为契机,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跃升。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是在评估范围的基础上,依据评估标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行量化评估的设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途径是分解评估标准,即通过逐级分解目标来形成指标体系,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最终的物质承担者是人、物(教学效果、科研成果)和环境三个量化指标。相对于评估的标准来说,人和物的指标是微观指标,环境指标是宏观指标。微观指标一般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工作者使用,如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宏观指标一般是领导部门使用。

微观评估指标,主要是通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行为表现、奖惩情况及工作成绩来设计。主要有四项指标:(1)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抑制了大学生某种消极思想行为的滋长与蔓延;(2)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体可以分解为四项二级指标:一是考察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二是对各种思想与思潮的分析力,三是对是非问题的辨别力,四是对错误观点的抵制力等;(3)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发展;(4)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宏观评估指标,主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指标体系。主要有三项指标:(1)是否有一种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积极性的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完成;(2)是否有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校园氛围,具体可考察大学生是否能坚持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抵制和批评不良现象,勇于同歪风邪气和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热心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和公益劳动;(3)是否建立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际环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微观和宏观评估指标都是其评估标准的具体化,它们既要合目的性,也要合规律性。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体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把握,是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4.

[2]刘秋圃.高校德育评估科学化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44.

[3]欧祝平,谭益民等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5.213,137.

法治教育效果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方法

一、真理的要素:教育内容的真理性

真理的力量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言,是指教育者用以宣传和教育学生的东西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样的内容具有科学的真理性,能产生征服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真理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它真实客观,符合实际,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令人心悦诚服;二是真理的形式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它系统完备,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形成“逻辑上自圆”的严密体系,使人难以辩驳。

真理的力量从根本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说服人的工作。说服人就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理”要“服人”首先就要有理、在理、合理,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让人信服的效果,最根本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宣讲的“理”是科学的正确的道理,是客观真理。这样的理才有可信性,才能征服人心,“走遍天下”。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邓小平曾满怀信心地说道:“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打不倒,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说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科学性、真理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就高,效果就好;什么时候背离了科学性、真理性的轨道,思想政治工作威信就会降低,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负效果)。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深刻的教训。曾经一个时期,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讲集体不讲个人,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只讲精神境界不讲物质利益,只讲先进性不讲广泛性……。诸如此类不科学,不正确的宣传教育,被群众斥之为“假”、“大”、“空”。这样的教育内容不仅没有取得任何好的效果,反而歪曲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败坏了它的声誉,极大地损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直至今日,一提起思想政治教育,很多人就把它与“假大空”,“说教”,“耍嘴皮子”等等令人生厌的形象联系起来,并由此生发出对思想政治工作淡漠、怀疑、反感、厌恶、逆反等不良心态,成为我们今天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主要障碍之一。

因此,我们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首先就要正本清源,大力强化内容的科学性、真理性。

第一,要力求真实客观,符合实际。科学的要诀在于求真求实,真实是科学的本质。思想政治工作所宣讲的东西,要尽量做到客观、真实、符合实际情况,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力戒形式主义,切忌“假”、“大”、“空”。惟有真实才可信,惟有可信才有说服力。“装腔作势的东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第二,要力求实事求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理的精髓就在于实事求是,它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的正确的认识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用真理“掌握群众”的工作。只有正确的、科学的理性认识成果,才能真正“掌握群众”,指导实践,“变成物质力量”,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第三,要力求系统化,理论化。思想政治教育当然要宣讲正确的观点主张,但如果只是把它们孤立零散的罗列或杂乱无章的堆积,或者是简单武断的结论,空洞抽象的口号,这样的教育是不会有什么说服力的。真理不仅要有科学的思想内涵,还要靠正确的思维形式来组织和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仅要观点正确还要有理论分析。只有经过严密的推理充分的论证,形成逻辑上“自圆”的完备体系,才会有说服力。毛泽东在谈到用政策动员群众的时候曾经指出,“根据经验,任何政策,如果只作简单的说明而不作系统的说明,即不能动员群众从事正确的实践。邓小平在谈到改善社会风气的教育时强调,“对部分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从理论的高度对当前影响人们思想认识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科学的、有说明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和说明,就不能做到充分透彻的说理,也就无法让人信服。

我们在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人的头脑的过程中,往往碰到诸如:邓小平有没有理论?“三个代表”是不是科学的体系之类的疑问。这里,人们显然不是或主要不是怀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性,而是对它们的理论形态产生了困惑,以至影响到理论武装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必须加强理论建设,从各个领域进一步阐明邓小平理论尤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使之以系统完备的理论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增强科学理论的威力。

二、人格的要素:教育主体的合法性

人格的力量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言。在广义上它泛指教育者通过其言谈举止、行为活动所体现出来的一切优良人格因素的总和;狭义上,它指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教育学生”。无论广义还是狭义,教育者的人格“都是指内在精神与外在行为的和谐统一,通过优良的行为表现优良的人格。其核心就是教育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身作则和率先垂范”的品质。

教育者的人格表现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得有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否做好,取决于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言行表现。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为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根本保证。这些论述不仅适用于党员干部,也同样完全适用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体来说,人格的力量是通过作用于教育者自身,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而实现其“根本保证”作用的。

第一, 确认“主体资格”。这种主体资格不是指教育者代表官方意志或由官方获得的某种权威身份,如领导干部,教师等外在资格;而是指教育者“凭什么”,“有什么权利(资格)”来教育别人。显然,这是一种内在的资格,实际的资格。它取决于什么呢?只能是取决于客体的认可,即教育对象是否从内心里认同你的这种“主体”身份,承认你这种“特权”,愿意接受你的教育。(在这一意义上,主体资格也可称之为主体的合法性)。那么,对象又是依据什么来作出判断呢?教育者的人格。教育者的人格形象愈是优良高尚,则其主体资格愈能得到教育对象的认同,进而产生从“信其师”到“信其道”的良好效果。反之,如果教育者人格不过硬甚至人格低下,教育对象就会怀疑甚至否定其主体资格,不愿意甚至完全拒绝接受教育者的教育。教育者也就在事实上丧失了主体资格,教育目的和效果就会落空;弄得不好,还会产生“上梁不正下梁歪”的负效应。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极为重视教育者的人格素养。毛泽东指出:“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在这个社会制度大变动的时期,尤其要先受教育”邓小平强调,愈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就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在谈到文艺工作时他说,“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

第二,论证教育内容。这种论证当然不是理论论证,逻辑论证。它不是靠教育者的言论来抽象地“证明真理”(即言教),而是教育者以其优良的人格形象作为直观的“教材”,作为活生生的“案例”来生动地“显示真理”(即身教)。在言教中,教育者是“真理的代言人”,而在身教中,教育者直接就作为“真理的化身”,使真理“不证自明”,因而比言教更有说服力。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身教体现的是高尚的人格,因而比言教来得具体,生动形象,甚至身教是对言教最生动最逼真最权威的解释,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行动是最好的语言”。这是因为,人们更愿意相信和接受自己亲眼所见的事实,“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而“事实胜于雄辩”。

第三,直接影响教育对象。教育者优良高尚的人格对教育对象会产生一种巨大的自然影响力,直接影响教育对象。“这种自然影响力是由示范力、凝聚力和投射力所组成的”。示范力是指教育者为群众做榜样,做表率,以行载理,以身为范,从而引起群众的效仿;凝聚力是指教育者的优良人格散发出真善美的魅力,像一个磁场把群众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团结在一起干共同的事业;投射力是指群众把教育者的模范行为和人格榜样同他所代表的党和政府相联系,通过他的言行表现来评价党和政府的形象。人格的力量在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表现得最明显。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的威力为什么会那么大?强化人格力量,增强教育效果,概括地说,就是要求教育者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德和才是人格的两大基本要素。德是指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修养等人格因素;才是指教育者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人格因素。 二者都会影响教育者的人格形象,进而影响其教育效果。宋代司马光讲,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德才兼失是愚者,德才兼备是圣人。教育者要力求成为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君子、圣人,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教育效果。结合现实来具体分析,我认为当前应该着重培养、塑造以下几方面的人格特质:(1)“信”。即教育者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这种“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的“信”,是真信、全信、深信、坚定不移的信。而不是半信半疑,似信非信,更不是迷信、假信。否则,宣传起马克思主义来,就难免“理不直、气不壮”,说不清,道不明,“以已之昏昏”,而“使人之昭昭”。收不到好的效果。(2)“诚”。即教育者要做到真诚,诚实,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做一个“真人”,也就是要有和谐统一的人格。其具体要求就是讲真话,说实话,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人前人后一个样。如果假话连篇,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搞双重乃至多重人格,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3)“范”。即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率先重范,带头实践自己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做群众的榜样和表率。如果教育者在其品德和现实表现上不能走在群众的前面甚至落后于群众,他就有丧失主体资格的危险,其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零效果,负效果。(4)“爱”。即教育者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崇高事业;关爱自己的教育对象。不爱祖国和人民,不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关心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想做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可想象的。(5)“才”。即教育者要有丰富的知识,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教育者的才能尤其专业水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一般而言,在品德高尚的前提下,才越高,则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越好;反之,效果越差,二者呈正相关性。以上是教育者人格系统中对教育效果影响最大的五个因素。其中,“信”是根本,“诚”和“范”是关键,“爱”是基础,“才”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努力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并把它们融合统一于自己的人格结构之中,这样才能增强人格魅力,提高教育效果。

三、艺术的要素:教育方法的艺术性

艺术的力量针对教育方法而言。现代意义的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作为主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方法的含义非常广泛,它包括人们为实现目标,传载内容而采取的各种各样的手段、工具、途径、方式、技术、范式等等。所谓方法的艺术性,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蕴含高超的处理智慧和精深的操作技巧,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艺术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如吸引力、感召力、渗透力等,提高教育的效果。

强化方法的艺术性,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实效性反映的是目的实现的程度,而方法正是为目的服务的,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方法的艺术性强调的正是方法对于目的可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的艺术性越强,则目的就愈能得到实现,实效性愈大;反之,方法越是则少艺术性,则目的就越难以实现或实现得不好,实效性就越小、甚至没有实效。正因为方法艺术的极端重要性,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密结合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发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或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思想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方法和方法艺术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至少表现在:第一,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桥梁。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仅要提出任务,还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这一比喻实际上同时也凸显了方法艺术的重要性,因为即使找到船,但是不会划船或不善于划船,同样也过不了河或者不能很快地顺利地过河。这里,会不会划船,善不善于划船的问题实质上属于技术层面的方法问题,也是更能体现艺术性的层面。第二,它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要看目的是否实现,任务是否完成。而方法正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完成任务的工具。因此,方法是否有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至关重要。第三,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纽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取决于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而这种互动的实现正是以一定的方式方法为纽带的。第四,它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条件。方法是对客观规律的自觉运用,其本质在于实用性,有效性。科学正确的方法,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而取得预期效果。

那么,我们应该强化哪些方法的艺术性,又如何来强化呢?显然,全面论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艺术是不现实的,至少在这篇文章里办不到。这里笔者选择情感艺术作为代表来加以探讨,是因为第一,情感是一类非常特殊而又重要的方法,几乎每一类型,每一层次的方法都离不开对它的运用,它是方法中的方法,第二,它是方法体系中最精巧,最能体现艺术性的方法;第三,它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最直接也最明显。

法治教育效果范文第5篇

一、传播效果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层次分析

有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所在,突出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改革才可能卓有成效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预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产生的正面影响,包括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判断、选择、理解和记忆等方面所产生的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以及以此为标准而产生的行为。”[1]( P141)上述目标的实现,从传播学理论分析,是通过一系列传播过程( 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来完成的: 传播者( 教育者) ———信息(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传播媒介( 书本、课堂、活动等) ———受众( 高校大学生)———传播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反馈。

传播理论中的有限效果模式认为,人们对大众传播的消息普遍有很大的抵制力量,这种抵制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包括个体从其他方面接受的对其不同观点的支持信息,以及人们在接收信息时的各种心理过滤机制。因此,传播效果的实现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该传播效果模式认为,“人们对传播的信息首先是认知( 思想领域,即我们对事物的知识) ,其次是情感( 情绪领域,即我们对事物的态度) ,再次是意愿( 动机领域,即我们对事物采取的行动) ”[2]( P14)。

依据该传播效果理论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实现过程可以分三个层次: 一是认知,即大学生了解和认识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二是情感,即大学生接受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正面的变化。三是意愿,即大学生在行为上能自觉地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的信息为标准,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三个层次是一个由认识到内化为学生情感,表现为学生的意愿,最后付诸行动的渐进的过程。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传播学因素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显得尤为必要。从宏观层面看,国际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的效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突等都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产生影响; 从具体层面看,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等因素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 一) 传播者综合素质的参差性

传播者是位于传播起点的个人、组织和社会的混合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播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从校园内的教育传播行为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主要是包括教师和辅导员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者自身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参差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发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目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是辅导员年纪较轻,工作经验不足,有很多辅导员都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专业知识缺乏,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不深入学生,不了解学生,也没有在工作中进一步提升自己,因此,难以与大学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思想交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的实现。

( 二) 传播信息的丰富性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特殊时期,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不断冲击,许多新的思想和观念应运而生。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走在时代前列的特殊群体,他们易受到各种新事物、新观念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随着时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播信息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全面,包括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观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创造观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等等。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大学生有了更加广泛的知识面,但同时也让他们在众多的信息面前对信息内容印象模糊。此外,目前的有些教育内容较为陈旧,与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存在一定的脱离,难以被大学生接受和吸收。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实现程度。

( 三) 传播环境的复杂性

传播活动必然要依赖一定的环境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其存在的传播环境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外部客观存在,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不仅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效。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转型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发生着剧烈变化。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和观念通过各种媒介充斥和渗透着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越来越复杂,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某些校园内部的媒介环境和文化环境也因为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思潮的影响而显得浮躁,缺乏内涵。这使得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增大。

( 四) 传播途径的多样性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性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灌输法是目前所有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方法,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有时候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灌输,但更多的时候,这种灌输方法对大学生来说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播方式上,多媒体教学、网络等现代科技成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此外,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和感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理念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在传播途径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方法的多样性,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合理运用传播理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 一) 树立传播者权威,提高其传播思想的可信度

在传播环境中,增加传播信息的可信度( credibility)可提高传播效果。“专业权威度( expertness) 和值得信赖度( trustworthness) 是可信度的重要标准。”[2]( P183)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养,增强其专业权威度和值得信赖度,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 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提升辅导员专业权威度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是辅导员年纪轻,经验不足,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大学生中间严重缺乏专业权威度。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尤其是辅导员工作队伍时,首先应有计划性地优化辅导员队伍年龄结构,使辅导员队伍实现“老中青”结合,实现辅导员的适度传承,避免辅导员队伍过度年轻化。其次,辅导员专业结构也应合理化,非思政专业的辅导员,要加强专业学习和培训,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必要的研究,提高专业工作能力和学识水平,提升专业权威度。

2. 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赖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威力,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起主要作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高素质的教育者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论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因此,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同时,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提高职业素养、强化育人水平,以自己的综合素养和道德风貌赢得学生的尊重。尤其是辅导员应该关心热爱和教育学生,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加强自身修养,去影响、感染学生,获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 二) 优化传播信息,提高信息内容的可接受性

1. 增强传播内容的时新性、重要性和接近性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信息内容要具备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等特点才容易被受众接受。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应具备时新性,要结合社会发展,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弘扬时代精神。其次要体现重要性,从政治层面、思想层面、文化层面和知识层面出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树立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第三要具备接近性,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符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主题和内容,增强教育内容的接近性,让学生自身得到体会,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水平。

2. 适当重复传播信息,巩固其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传播学认为,重复能增强传播效果。重复有助于受众记得消息本身,同时重复的消息还可能有助于对字词所含情感意义的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应持续持久的进行。如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开展系列主题学习活动,通过不同时期的不同活动,或讲座、或征文、或调研等,来加强对主题的重复和强调,让大学生加强记忆并理解思考。但是,重复太多则会产生负效果,研究发现,“重复的消息起初增加了对其支持立场的认同,但是经过某一点后,对其所支持立场的认同便会降低”[2]( P202)。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掌握合适的度,不应该有过多的强制和灌输。而如何把握这个度,则应该经常深入学生,通过学生干部、通过调查研究等方法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 三) 改善传播环境,净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传播活动总是以某种形式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而一定的环境因素同样也以某种方式影响着传播活动和传播效果。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和观念通过各种媒介充斥和渗透着大学生的生活,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教育的社会大环境而言,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帮助学生熟悉了解传媒,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辨识、分析和理解能力,提高自我把握和控制能力,帮助学生在面对不良媒介环境或者媒介信息的时候能够形成对媒介的自我免疫能力。就校园小环境而言,应加强校园文化的塑造和积淀,增强学术氛围、内涵建设和文化活动品牌等内容,营造创新发展、探索进取的氛围,用环境来影响人、塑造人,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传播环境,让大学生能在浓厚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发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 四) 开拓传播途径,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 运用传播学中的说服技巧,增强其传播内容的可理解度

说服在传播学理论中被定义为“通过接收他人的信息产生态度的改变”[2]( P175)。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即在这个传播过程中的受众是具有高学历和独立思想的大学生,他们都是独立的主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理解,从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传播学研究中发现,受众的文化期待、动机( 需要) 、情绪和态度这些因素对信息理解方面都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信息,了解他们对于信息的态度,再根据他们的态度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如找一个学生谈话,在他有快乐情绪和焦虑情绪的状态下,效果是明显不同的。

2. 关注意见领袖,培养大学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