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等教育专业

初等教育专业

初等教育专业

初等教育专业范文第1篇

 

从理论的角度上,程晓堂和孙晓慧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一书中提出了英语教材编写、评价、选择和使用等方面的方法和实际操作建议;Nadeem Khana和Arshad Alib(2010)

 

在Improving the speaking ability in English:The students’ perspective一文中指出,经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教材的质量是他们口语学习受限的一大原因。根据彭青龙(2000)对来自上海20多所高校的 140多名学生进行的口语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只有2%的学生认为有好的口语教材,24%-74%的学生基本上对口语教材持否定态度。

 

一、口语教材类型分析

 

目前本科大学院校的口语教材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功能型、情景型和功能-情景型。功能型教材以语言的功能为纲来编写,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守元主编的《交际英语口语》(1990年出版),其特色是提供了大量基础阶段所需的替换练习,便于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的功能。情景型教材,以各种情景为线,以对话为形式,学生先听后说在情景中发展语言,包括:由Naomi Woronov和方戚云主编的《Modern American English》即《现代美国口语》,比较适合美国口语中级学习者。由吴桢福1993年主编的Oral Workshop:Reproduction,Discussion,and Argument,即英语初级、中级、高级口语教材,其内容涉及起居、旅游、购物、影视、通信等方面,是各层次口语学习者较为理想的口语教材,但格式单调,趣味性不强。最后,功能-情景型综合了前两者的优势,其典型之作是《走遍美国》,以电视剧形式展开,语言地道,难易适中,风趣活泼,便于学生接受模仿,但是内容主要是以美国为背景,与我国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话题比较少。以上所述的教材出版时间都比较早,无论在话题、内容等方面都已不能适应当今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主要针对的还是本科大学院校的学生,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特征并没有足够的关注。

 

高职高专英语教材这几年发展迅猛,但符合初等教育职业特征的高职高专口语教材仍然凤毛麟角。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要求,高职英语课程应该融入职业元素,市面上面对高职高专的口语教材也逐渐多起来,种类繁多,涉及行业广泛,金融、汽车、服务业等皆有涉猎,有文秘英语、商务英语、饭店英语、汽车英语、电子商务英语、财务会计英语、计算机英语等等,这些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口语教材无疑并不适合初等教育专业口语教学。而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基础英语口语教材,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金利民主编的《致用英语》,Leo Jones主编的《大学英语基础口语教程》,张燕如主编的《应用英语口语》等,这些教材的基本框架仍然无法摆脱以往的固有模式。针对初等教育专业职业特征、以师范生为受众的口语教材依旧是目前市面上看不到的。高职高专师范类英语专业口语教材既要适合学生的专业程度,又要符合小学教师的职业特征,这一特殊性为此类口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挑战。

 

二、高职初教专业口语教材的开发编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自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从学科发展来看,与小学语文和数学相比,小学英语发展时间短,专业人才屈指可数。与此同时,各师范院校对初等教育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也仍然还处在探讨阶段,在市面几乎无法找到完全适合初等教育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口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四大技能之一,初等教育专业如何在三年时间中使师范学生具备较独立的英语教学能力,适应小学英语教学对教师口语的要求;如何消除学生说英语时的畏惧心理,帮助他们纠正语音、排除乡音的障碍,探索行之有效的口语教材成为当前摆在师范学校英语教师急需完成的重要课题。

 

三、高职初教专业口语教材编写建议

 

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的教材研究应当分为初级、高级两个阶段,整套教材应当突显出初等教育专业的职业特征。

 

首先,初级阶段的教材主要面向基础薄弱没有口语训练经验的学生,要能突破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训练学生的语音表达准确性和流利度为目标。这层次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各种以小学英语教学资料为主原汁原味的电影故事童话和英语歌曲,对白、散文(包括录音和视频),包括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新课标分级读物、牛津版小学英语教材、剑桥少儿英语等等,内容包含寓言、文化、小说节选,类型多样化,可以有漫画、动画、音频或散文,让学生唱英语儿歌、念英语童谣、讲英语故事。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的形式,辅以PTP(peer-to-peer)模式,同时附以期末口语测试材料。其练习方式可以多样化层次化(角色扮演、成对对话、小组活动),例如,可将学生分成新闻组、幽默故事组、风土人情组和趣味杂谈组,以活页形式分别为其提供不同类型的活动材料。通过这个层次的教材学习,克服畏惧心理,轻松自然地学习口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具备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应有的口语素质。

 

高级阶段的教材研究主要对语言输出形式进行研究,将集中各种资源进行教材的编写,同时组织两组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参考组,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以验证各种活动形式的可行性。研究后期主要为学生口语大赛、辩论赛、演讲赛等综合运用形式提供素材,并且以口语测试的方法检验教材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口语水平。具体来说,高级阶段口语教材将为学生提供故事梗概和内容素材,鼓励学生自编剧本,进行短剧表演。同时,以众多教学实例为导线,请学生进行讨论,不同观点可以进行辩论,在这一阶段完成口语输出的过程且对学生的教育理念进行熏陶。在高级口语教材的最后一部分将附上毕业口语总测试,对学生两年来的口语学习水平进行全面测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的英语口语教材应以高职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为受众,在对现有各类儿童英语教育资源和口语教材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为学生打造一套既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可提高其口语素质,又符合小学教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特征的口语教材。首先,从内容上既训练学生的口语,又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将来的教学打好铺垫,一方面,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话题项目为主线,以小学教材和儿童教育资源为主,教材将结合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话题故事童话歌曲,另一方面,以各个独立的教学案例为导线,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发表看法,既练习了口语又内化了教学理念。其次,操练形式多样化层次化。从模仿到扮演到编写剧本,从分组讨论到个人表述到辩论。让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用语言交流的能力。

 

初级阶段的教材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喜欢的话题和形式。高级层面上,将集中各种资源进行教材的编写,同时组织两组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参考组,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以验证各种活动形式的可行性。研究后期主要为学生口语大赛、辩论赛、演讲赛等综合运用形式提供素材,并且以口语测试的方法检验教材是否能够切实提高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口语水平。

初等教育专业范文第2篇

 

一、初等教育专业课程分析初等教育专业是指在高师所设置的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由于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特殊性,初等教育专业是指小学教师大专化的教育。1984年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试办五年制师范专业,开始了我国小学教师学历大专化的尝试;1998年南京师大首次招收小教本科专业学生,标志着我国小学教育专业进入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可见,我国小学教育专业的层次和类型是不同的。按照教育部师范司对一部分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较好的中师加大投入,充实、提高后可升格为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精神,我校自1999年由原来的中师向五年制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转轨,并开始招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2000年我校又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的初等教育专业的文、理科方向的学生。经过尝试和实践,我们认为: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既不同于‘五年一贯制”的小学教育专业,又有别于师范专科课程。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三、二”分段。从学年分段看,课程设置分两个阶段进行,前三年比照原中等师范课程设置进行,后二年比照师范专科课程设置进行,因而兼有中师和师专的特征。显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无法照此模式开课。同样,初等教育专业也不能照搬师专课程,因它们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是不同的,师专培养的是初中教师,课程设置应强调专业性,而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课程设置更应强调师范性。如果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只是简单的叠加或机械模仿,则达不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尽管教育部也出台了初等教育专业的各科培养方向的课程方案,但如果各校的课程设置只是照搬照套指导方案,形成一个模式,不能体现学校特色,槁好校本开发,实现培养目标恐怕会出现阻抗。

 

针对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特征分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开始了‘着眼大局,立足本校,挖掘潜力,全员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探寻工作”目的是抓好课程建设,办好初等教育专业,适应小学教育需求,培养优质毕业生”

 

二、校本开发的探新工作

 

为实现培养目标,达到校本开发的目的,我们主要从强化学习,理论先导;真抓实干,注重实效两策略出发,脚踏实地地进行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探新工作。

 

(一)强化学习,理论先导。校本课程一词是根据英文‘School-basedcurriculum”翻译而来,为正确掌握其内涵,我们组织广大师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从而正确指导行动,明确校本开发的目的。

 

1.专家指导。主要指聘请高校的课程论和教学论专家、教授来校讲课,并建立专门的、长期的合作关系。

 

2.教育硕士论坛。主要指利用本校教育硕士资源,对相关老师进行理论讲座和辅导。

 

3.名师点击。主要指利用本校高级讲师和骨干教师进行相关理论点评。

 

4.自学研讨。主要指组织教师先自学,然后集中讨论,谈心得体会,达到学习的目的。

 

通过学习,我们的共识是: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基地开发出来的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校本存在于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于每一位教师的身边。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并以理论为指导,人人都可以参与校本开发,学校就能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新气象。

 

(二)真抓实干,注重实效。虽然初等教育专业的校本开发工作可资借鉴的参照系不多,还存在一定的困境和阻抗,但我们通过理论学习,采取有力措施,还是真抓实干地进行了丰富多彩的开发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体现学校特色。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应当突出特色,体现水平。为此,我们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表现,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开发了以下课程:教育技能技巧课;教育科研基础课;小学教育实践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地方特色教育课等等。并要求学生至少选修3门课程,以保证对学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能力培养。

 

2.符合小学教育实际的课程开发。初等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明确而具体的,要使毕业生能很快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真正研究小学教育和小学教育改革动态,主动适应小学教育改革的要求。做到想基础教育之所虑;急基础教育之所难;谋基础教育之所求”。因此,初等教育专业的校本开发必须适应或超前于小学教育改革的需求。

 

我们的做法是:从量上精简课程内容,反对抽象、空泛的陈旧内容登堂入室,把压缩出来的课时还给学生,增设内容充实的,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更贴近小学教育实际的课程。从质上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在‘强化基础,服务基础教育”的原则下,建立少而精,博而通,实用而前位的课程内容,放开教师手脚,解放学生身心,为素质教育前提下的创新性小学教育服务。因此,我们注重开好以下课程供学生选择:文科综合课程;理科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计算机信息课程;小学专题性研究课程等新型课程。从而为毕业生走出学校,很好地适应小学教育的需求奠定厚实的知识基础。

 

3.考虑教师专业化特征的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认为,教师作为一个专门职业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专业素质。据此,我们认为初等教育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要考虑到教师专业化的特征,注重培养职能专业型教师。首先,要调整课程结构。主要做到突出师范性,加强学分制;注重现实性,开设综合课;彰显主体性,增多选修课;立足开放性,反对单一化。其次,要强化实践性课程。主要做到延长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增设教育技能课,突出教育调查和教学观摩等实践活动,开设教育信息、专题研究等综合教育实践活动课。最后,整合课程内容。主要做到打破学科界限,综合各学科知识,加强综合课程建设和开发。这样做,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奠定学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基础。

初等教育专业范文第3篇

 

在音乐教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对音乐教学的改革突飞猛进,我国教育尤其是美育,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

 

匈牙利教育家柯达伊曾提出:“音乐是人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个全面发展的人。”但是在音乐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国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依然不重视音乐这门艺术学科,尤其是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琴法技能成为初等教育音乐课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导致初等教育琴法课教学困难的现状和原因

 

在我们耳边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语“琴法课多舒服,多好教,弹个曲儿就完了”。 但实际上,用心教学的教师都知道琴法课是最难教的课程之一,因为它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在教师个人素质、教师现代化技术操作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现阶段,在初等教育尤其是农村的琴法课教学中,历来在“教”与“学”两个方面都不曾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考试而进行的,所以整个学校就没有教音乐与学音乐的氛围。即使是在琴法方面有所天赋的学生也被这种教学制度扼杀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部门特别重视文化课的教育极重视学生的升学率,忽略了音、体、美等艺术学科的教育,而且这种思想还相当严重;

 

2、城市地区中小学与农村及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在音乐教育及发展上极不平衡;

 

3、音乐师资缺乏且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4、多数农村及边远地区根本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甚至专职的音乐教师因为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或谋生的困难转而改教其他文化课,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以说,是农村及边远地区音乐教学的一种“怪现状”。

 

5、绝大多数音乐老师缺乏系统的音乐知识,有的对音乐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不甚理解,教学方法呆板、僵化且单调。

 

导致初等教育琴法课这种教学现状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琴法认知上的差距

 

由于接受初等教育琴法课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的落后和教学观念的滞后使得其学习琴法的条件比较落后。学生对音高、节奏、时值等没有一点感觉。另外由于审美观念的落后,使得农村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其次,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琴法课专业教材内的制定

 

《音乐教学大纲》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良好审美观的条件。因此,选择合适的琴法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现行的初等琴法音乐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就要求初等教育琴法专业的老师要重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三)学校设备不足,音乐氛围差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堂音乐教学基本上按前苏联凯洛夫的教学实施的,课堂上五环节已成为僵化的模式。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促进各个水平及层次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初等琴法专业教学的方式和具体措施

 

(一)改进方式:在教学中,加强和训练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加强琴法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觉和形象思维。课堂教学采取多种形式 。

 

此外,琴法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不可轻视,这样他们弹奏的曲调才有表现能力。欣赏教学也尤为重要。欣赏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可分为课内欣赏和课外欣赏。教师应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让学生经常欣赏音乐,培养其对曲谱的感受力和“音乐细胞”。

 

(二)改进措施:

 

第一、要全面提高对中小学琴法教育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各地教育部门应当把音乐教育放到较为主要的位置上来研究,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中小学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开启学生智力,增强道德观念,提高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二、抓好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根据我国农村中小学面广量大,艺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要,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

 

第三、加强琴法教学的改革。琴法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要经常组织一些音乐课评优活动,多听有关教师的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从而推动面上的教改。

 

三、小结

 

“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不合格的人”。但在应试教育的传统思想束缚下,琴法教育往往被严重轻视,音乐课也被看成“副科”、“小科”,课时经常被所谓的“主科”、“大科”挤掉。这种严重的短视行为,造成了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功能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

 

对于当前我国农村及偏远地区在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情况,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将会进一步地提高和进一步的改善。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大力多对农村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给予积极的支持、执行和研究。

初等教育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舞蹈;选修课;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J618【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舞蹈选修课教学意义以及学生现状

通常情况下,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已经处于成年阶段,具有年纪轻、发育定型的特点,或多或少都存在也一些体态毛病,如挺肚。端肩、驼背等。大部分同学没有接受过相应的舞蹈训练,学生自身的柔韧性和软开度没有开发。

初等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应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潜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来确定。作为舞蹈选修课的教学,并不属于艺术专业舞蹈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要培养专业的舞蹈教师,该项课程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小学教师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其能够具有良好的动作姿态,可以将音乐通过体型动作的形式表现出来,针对其审美能力、舞蹈鉴赏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来加强教师的艺术修养[1]。

二、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舞蹈选修课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我国当前还缺乏相对系统的非艺术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大纲,而对于初等教育专业来说,作为选修课程的舞蹈课,具体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

表格中的几个层次是由浅入深进行排列的,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浅”、“简”、“精”三个原则。

(一)学习中西方舞蹈历史

对舞蹈的起源及发展历程进行了解,能够使舞蹈审美观点的把握更为准确,加上初等教育专业的舞蹈选修课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舞蹈人才,以此,所学舞蹈历史必须要以简而精为主要形式。

有针对性的对各种舞蹈风格以及舞蹈历史进行讲解,能够让学生对舞蹈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中对各种舞蹈风格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助于舞蹈的具体学习[2]。

(二)基础的形体训练

舞蹈学习中基础形体训练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能够帮助学生初步的掌握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舞蹈基础动作的要领。

由于很多学生在舞蹈方面都是零基础,并且身体发育已经定型,导致基础训练的进行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应该从启蒙阶段开始,将舞蹈难度不断的简化,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本身的承受能力和吸收效果,與学生自身的实际水平相结合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基本动作练习、基本步法练习、基本技巧动作练习以及训练身体各部位中间活动是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当然,教学内容应该以基本动作练习和训练身体各部位中间活动为主,使得舞蹈中基本动作的要点能够被学生初步的体验,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自然性,对学生身体姿态以及关节灵活性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自身的敏感性和节奏感得到发展。

(三)学习民族舞

应将汉族、傣族、藏族、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主舞蹈作为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中应该介绍各民族舞的风格特点和动作特点,使学生能够对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以及审美价值观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对民族舞的基本动作和姿态进行学习,并进行相对简单的舞蹈组合。

学习和接受能力是学习民族舞蹈的关键,所以应该对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简化学习难度,避免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单一机械化训练,那样不但教学目的无法完成,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3]。

(四)对浅显的舞蹈编导知识进行学习

灯光、音乐、舞美不但是影响舞蹈作品完美的主要因素,还是舞蹈编导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舞蹈编导知识加以学习是实现舞蹈作品深入理解的关键,对作者的审美感情进行欣赏和了解,能够使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舞蹈编导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拓宽学生的欣赏层面,使学生可以对舞蹈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三、结语

初等教育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等教育专业 选修课程 优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295-01

一、前言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未来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课的优化改革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有它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二、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课程现状

我系初等教育专业秉承“综合+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学年实行综合培养,第二学年开始才选择方向学习。目前,初等教育专业分三个方向:中文与社会方向、数学与科学方向、英语方向。学生分方向培养后,选修课主要集中在专业方向上。根据实际情况,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总体分三大类,即通识类选修课程、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和学科类选修课程。

三、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1.对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选修课程所占比重不高

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针对社会实际和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及兴趣爱好,尽可能贴近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做到按需培养、因材施教,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选修课程学时占到了总学时的一半以上,而现在初等教育专业各个方向的选修课程只占到了总学时的10-15%,这就说明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所占比重有待增加。

2.选修课程开设科目偏少,学生选择余地较小

由于选修课程总学时不高,从而导致选修课程科目的偏少,学生选择余地相对就较小。特别是一些专业拓展选修课程的缺失,使学生与社会实际需求不能有效对接,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3.选修课程与本专业和行业结合度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选修课程的制定和开设,应该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情况和毕业学生的就业反馈,反复论证、查漏补缺,形成有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些都是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课程优化与改革面临解决的迫切问题。

4.选修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较弱,在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基地建设等方面有待加强

初等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改革应该体现在教学上,而现在选修课程的实践环节较弱,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实验室和基地建设还没跟上,从而导致选修课程浮光掠影、流于形式,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课程的优化改革

1.以专业为基础,专业方向为导向,积极推进选修课程模块化改革

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和从事小学教育管理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是一个从事小学的教师或管理者,然后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细分为从事语文、社会、数学、科学、外语等学科教师的培养。进行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化改革,正是为了适合专业方向培养的要求,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应不同的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在选修课程模块里自由选择需要的课程进行学习,完成相应的课时或学分即可。

2.注重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就业实际,进行有效的选修课程优化

初等教育专业从近几年的社会实际情况看,毕业学生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部分学生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班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有甚至离专业和专业方向相对较远的文秘、会计、主持、营销等行业工作。选修课程的优化必须考虑这些实际因素,在专业方向选修课程的设置上要有拓展,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和毕业学生的实际就业作好调整。

3.加大选修课程的实践学时安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选修课程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分配要合理,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课时数量上要加以保障,以确保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体操作上,要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科组进行研讨,充分听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及各个学科组的建议,另外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在校生的实际情况,并且注重收集毕业生就业单位信息反馈,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制定方案,对实践教学课时加以保证。

4.加强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促进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

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普遍较为单一,通常教师主导课堂,运用讲授方法把知识点一一列举出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较少,运用其它的教学方法也相对不足。加强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加入网络、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起来,使学生参与其中,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从而促进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5.构建选修课程教材的科学配置,进一步推进选修课程教材的优化

教材的选用配置应与专业及专业方向相吻合,构建初等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教材体系,应该详细分析现有的教材情况,理清楚教材的出版社、出版时间、教材内容及更新等因素,淘汰一批不符合要求的教材,进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选修课程教材,以及各个专业方向的教材体系,推进选修课程教材的优化改革。

6.加强选修课程师资力量,逐步推进选修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选修课程师资力量的加强应该考虑校内校外。一方面充分考虑校内教师中的合适力量,启用职称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担纲任教,另一方面也注意加强校外的外聘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行业专家的队伍建设。只有师资力量的整合和加强,才能逐步推进选修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

7.重视选修课程教学设施设备及教学实验基地的完善,以保障选修课程的顺利开展

选修课程教学设施设备的完善,关系到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实验基地的建设和使用,有助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各个专业方向上的选修课程模块中,与之配套的设施设备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语文、英语方向的语音实验室、数学、科学方向的理化生地实验室,以及专业拓展选修课需要的小学探究实验室、地球空间实验室、航模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

8.稳步推进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进一步加强选修课程考核量化的优化

选修课程的考试方法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外,应该根据各个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考核和考查相结合。对有些实践性强的学科可以用提交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进行量化考核。对有些强调过程性的学科,可以强化学习过程的量化和考核,从而达到科学考试的优化改革。

五、结束语

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课的优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大背景下,以社会需要与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积极构建选修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和设施设备的完善以及量化考核的优化等,逐步推进初等教育专业选修课程的优化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徐建芝.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程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1):54-56

[2] 鲁春艳,任晓威.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选修课程优化改革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2(10):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