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法治教育案例

大学生法治教育案例

大学生法治教育案例

大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教学; 审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63-03

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1]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案例教学的深刻认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或形成了一些不良倾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与实践要求。

一、案例教学的学科源流

案例教学有着特定的学科渊源。①案例一词大约已有100年的历史,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将普通法视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渊源,把案例作为归纳法律原则的原始材料。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运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他认为,改变忙于个案跟踪学习的现状,引导受教育者摆脱从案件到案件的经验式思维,法学教学应通过研读具体案例、推广个别决策来归纳与总结法学的理论逻辑,通过对法律规则的一般化理解进一步把握美国法律和法律背后的精神实质。1910年,美国所有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

继法学院之后,哈佛商业管理研究生院开始采用案例方法,一些工商管理行业人员走进课堂展示管理问题,并提供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最初,案例教学在法学与商业教学的应用上进展较为缓慢。1919年,受过正规案例方法训练的德汉姆担任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他认为,商业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案例教学在管理情境中有被加以运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在德汉姆的努力推动下,案例教学在哈佛商业教育中不仅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建立了具有规模的案例教学管理系统。20世纪30年代,案例教学从最先运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逐步运用到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传入我国,成为各门学科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形成了一股案例开发的热潮。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传授教育对象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并由此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根本的要求在于通过案例资源的开发应用,设定、模拟、重现、复制现存的生活场景,引导、激励、帮助学生介入案例场景并积极参与讨论或研究,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并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组织的情境性。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人们编制案例的明确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编写者仅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应能够比较客观而多维地承载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和大量的细节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实性,以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对案例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直接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导下介入案例教学,依托案例探究建构学习共同体,并达成获得新知、自觉学习的美好愿景。

教学目标的内隐性。在案例教学中,教育者不能简单而直接地向教育对象说明教学目标,而应在营造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塑造教育对象的案例角色,使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分析、思考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转化。案例教学既包括以教育者、教育对象互动为特征的外显学习,更包括大量的以不知不觉接受为特征的内隐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充当了教育主客体理解教育环境和分析教学内容的触媒,案例在经过教育者精心选择、设计并呈现之后,案例教学将可能由有意识的教学设计转化为无目的的、自然发生的教学事件。教育者能否有效主导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分析案例,通过案例研讨不断丰富对知识与学习本身的理解,成为拓展与深化案例教学的行动指向。

教学效果的生成性。由于案例是作为教学媒介为学生提供借鉴和引申的范例,面对同一个案例,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是预定的,而是生成的;案例教学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在本质上,案例教学不只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有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单向讲授不同,案例教学不在于刻意寻求唯一不变的答案,而在于以案例为教学载体创生一种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和学习过程的持续发展。案例教学体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其要旨在于通过启发式、亲验式学习分享案例分析的信息和结果,分析和解决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在教与学的矛盾生成转化中实现思想认识的同化与顺应、跃迁和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现状

在学科的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通过呈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05方案”实施以来,各地高校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效。[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编写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建设网络案例平台以及开发多媒体教学案例取得了丰硕成果。案例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成为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的开展培养了一支擅长案例教学的教学团队,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操作模式、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积累了案例媒介的多样化、案例效果评价的多元化、案例资源开发的课程化等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成果和经验奠定了基础。

然而,综观现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在有力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存在着被简化为事例论证,泛化为生活碎片,固化为教育程式,异化为灌输教育的突出问题。

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3]。由于在案例教学中缺乏方法论意识,一些教师将案例教学机械地理解为举例说明,案例教学被简化为事实和材料的堆砌。作为案例教学被简化的表征,许多无丰厚思想理论内蕴的日常生活事件被泛化为教学案例。由于案例不具备现实性、典型性、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失去了学科个性,不能发挥主导课堂生活和引领课程文化的作用,案例教学甚或变身故事沙龙、小品欣赏,游离了服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视域。

在案例教学的简化和泛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固化出一套刻板的原理加事例的教育程式。一些教师缺乏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和全面的思维应变力,不能充分考虑和处理思想理论与案例的合宜性与复杂性,使得案例教学成为万能的例证教学。长期的程式化案例教学排斥了思考、交流、碰撞,不仅带来了教育者的审美疲劳,使他们无从获得课程生活与专业成长的情感体验,也因其忽视了案例教学的深度开发而产生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劳。在传统的思维惯性支配下,一些教师仍然将受教育者当作知识接受的“容器”,只关注教育的结果而忽视教育的过程,常常将结论作为教条和约定,用灌输和辩驳取代沟通和对话。或陷入狭隘经验主义,就案例谈案例,忽视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或随意拔高与任意夸大案例的教育功能,将牵强附会当作理论注释,使案例蜕变为艳丽而浅薄的课堂花絮。

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深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教育程式,只有通过创建流动的课程生活,引导受教育者体验和感悟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深层意蕴,才能不断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智慧,促进受教育者关于课程知识的内化。案例的精心选取、多维应用、立体呈现及其过程评价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案例资源的开发利用、评价反馈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

努力把握案例折射理论逻辑并反映思想理论内涵的总体性。“案例”不是“事例”,而是具有一定情节和理论逻辑的事实与知识,包含着具有真实性、问题性、目的性、典型性、陈述性等诸多要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表达、阐释、追问,分析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些案例应当是“能够说明、证明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原理、观点以及制度、方针、政策科学性和理性,增进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认可、接受和理解的例子”[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案例“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有着较为完整的理论内涵和理论逻辑,它可能是反映社会基本属性和根本矛盾的“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也可能是反映社会矛盾尖锐化和对抗程度及其病根和问题所在的“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实”,还可能是预示着社会矛盾发展趋势的“大量出现、且不断增长并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5]

充分实现案例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思想教育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是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包含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因此,一个案例要成为有效的教学触媒,必须能够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将读者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熟悉环境中”[6]。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案例在充分利用中活化为丰富的教育生活并物化出崭新的思想观念,教育者必须培养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方面的教育智慧,精心构筑以教学案例为基本元素的课堂生活。尤其是,在案例的表达上,不能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要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在案例的呈现上,要采用精品课件、教学故事、大众传媒、网络媒介等多样化的载体,使案例真正成为“教学心灵的故乡”。

深度开发案例创造教育生命的生产性。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和认知失衡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课程体验,案例教学不仅要激活概念与理论,还要在交流研讨中增添新的理论内涵,使最初的理论得以深化、延伸。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知结构发生改造和重组,并各自从案例方法的运用中获益。[7]案例的深度开发反映了案例教学的生产性特征,为了创建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教育者在案例教学中将面临着理论争鸣、思想交锋、社会矫正等复杂的教育冲突。随着案例教学的发生发展,教育者必然要总结和反思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情况。这些反思和总结促进了现存案例的分蘖再生,形成了以既有案例教学为支持的新的教学案例。一个作为“教学问题源泉”的案例经历着案例设计—案例教学—教学案例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深度开发中转化为“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8]。同样,正是这些被深度开发的案例,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意识,丰富着受教育者发现学习的情感体验。而这一切,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所系。

注 释

①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可以溯源到古代的教育实践。如,祖嘉合认为,“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车胤萤囊”;邹文认为,庄子是案例教学的鼻祖(参见:祖嘉合.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若干问题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2(11);邹文.简析庄子的案例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9).)。而从学科和有效教学模式的视角进行溯源,教育学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原点,现代法律和工商管理无疑是案例教学的学科渊源。

参考文献

[1] 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5.

[2] 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49-52.

[3] 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4] 姚洪越.关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争论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64-66,73.

[5] 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J].哲学研究,2010(10):3-5.

大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第2篇

——浅议案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内容提要:要正确使用案例必须做到:(1)选用类型要精当。(2)运用时机要适当。(3)使用方法要恰当。

关 键 词:教学法 案例教学

案例以其具有的典型性、直观性、时效性和趣味性而被广大政治课教师喜爱。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案例呢?我认为要正确使用好教学案例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精当。即选用案例类型要精当。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政治课教师都会有这种体会:如果选用的案例不具有趣味性、典型性和时代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选用案例是否精当是案例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选用案例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新。就是选用的案例要新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比如,教师要阐述“青少年要有开拓进取精神”这一观点时,如果选用“张衡发明地动仪”这个案例来说明虽然也能说明清楚,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有些陈旧和遥远。相反如果选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院士是怎样成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这个案例,则不但可以给学生讲清“开拓进取”的深刻内含,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气息。(2)近。就是选用的案例要切近学生的生活。“隔山打抢,难辨虚实”这是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的确切评价。这样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怀疑其真实性,削弱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在教学中如果多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3)真。就是选用的案例要有事实依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案例,经不起推敲的案例,如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但不能说明思想政治有关的概念和原理,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4)精。这里所说的“精”就是选用的案例必须是最贴切地说明概念和原理,最能引起学生兴趣,最有教育意义。如果在教学中对所选用的案例不加筛选,仅仅是为举例而举例,是泛泛举例,那就失去了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真正意义,有百弊而无一利。

二、适当。即运用案例的时机要适当。能否抓住有利的教学时机运用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要抓住适当的教学时机,开展案例教学。(1)欲“引人入胜”之时。即烘托课堂气氛时使用。思想政治以其理论性、抽象性、思想性而让学生难以理解以至产生厌学心理。如果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穿插一些典型案例,给学生以新鲜感,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强烈兴趣,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比如,我在讲授“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这一内容时,一开课我就播放了《焦点访谈》播出的“痴迷者傅怡彬杀亲灭妻”这一典型案例。这个案例的运用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通过案例弄清了我国刑罚的目的。同时,通过这个案例,还让学生认清了“反人类、、反人民”的罪恶本质。(2)需“画龙点睛”之时。即突出教学重点时使用。突出教学重点是一节思想政治课的中心任务。政治课教师为突出教学重点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教学资料,设计教学方法来加以实现。因此,如果运用典型案例来突出教学重点,则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比如,我在讲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一重点内容时,选用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判处死刑”这一典型案例来加以说明。这个案例不仅充分证明了“公民在法律在前一律平等”这一重要法律原则,突出了教学重点,而且教育了广大学生,增强了他们学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同时又表明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决心,起到了舆论宣传、监督的作用。(3)应“围魏救赵”之时。即突破教学难点时使用。思想政治课中的教学难点往往都是些知识性、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原理或观点。政治课教师如果还采用过去的那种单纯说理、“填鸭式”教学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其效果显然是不会理想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正确运用典型案例来“围魏救赵”,就可实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比如,我在讲授“诉讼与审判的基本程序”这一内容时,为了突破“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程序的区别”这一难点,我采用电影《秋菊打官司》中“秋菊为维护自己丈夫的合法权益所进行的多种诉讼”这一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秋菊所打的“官司”中分别包括哪些诉讼程序?这些诉讼又是如何进行的?结果,学生不仅在浓厚的兴趣中学到了知识,弄清了各种诉讼之间的区别,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教师也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功效。(4)望“醍醐灌顶”之时。即发出警醒、明示时使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以外,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全体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以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的高度统一。运用典型案例来说明深奥道理,给学生树立榜样、做出示范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方法之一,能给学生以深刻的警示与激励,能起到醍醐灌顶的功效。比如,我在讲授“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崇高理想”这一内容时,我选取了“革命烈士周文雍、陈铁军在刑场上举行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绝世婚礼”这个典型事例,充分地说明了正是因为有了崇高而伟大的理想,无数革命志士才表现出如此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这个案例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震撼,更加坚定了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发 努力的崇高信念,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恰当。即使用案例方法要恰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能否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是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要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政治课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力求全面具体,切忌顾比失彼。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中,要始终牢记教书育人这一宗旨。如果只重视知识性和趣味性而忽视思想性和教育性,就会丧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比如教师在讲授“犯罪的本质特征”这一内容时,举例说:“一名只差一天就满14周岁的少年,为打游戏机与祖母发生争执,用极残忍的方法杀害了祖母,这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是犯罪。但他却没有被判刑,原因是他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人。”教师举此案例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性,但运用这样的案例则可能会诱导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学会钻法律的空子,甚至以年少不会被判刑为由,铤而走险去实施违法犯罪活动。(2)坚持正面教育,切忌追奇猎艳。正面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强有力杠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有“趣味”,一味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而过分地讲述一些离奇古怪的案例,或过多地描述一些奸淫烧杀的犯罪情节,就会在学生中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这不仅有悖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的,而且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所不容许的。(3)确保有的放矢,切忌随意评议。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案例要有针对性,要力争达到案例内容与学习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努力实现“案”“理”合一。如果教师对所采用的案例随意评价,妄加断言,就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出现有害的结果。比如,教师在讲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内容时,如果举例说:“人称‘中国烟王’、原云南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因大肆鲸吞国家和集体财产而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从客观上讲他多少有些冤枉。因为他为国家和集体创造了巨大财富,每年创利税就达200个亿。”显然,该教师所举的这个案例不仅会极大削弱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正确理解,增大思想教育上的困惑与障碍,而且甚至还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形成“即使犯罪也情有可原”的错误心理。其实,教师举此案例的落脚点应是“不论是谁,不论功劳有多大,地位有多高,只要侵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决不能让情感上的差异取代法律上公正。(4)注重典型引导,切忌涉案过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举例一个接一个,甚至搞案中案,把政治课上成案例堆砌会,让知识服务于案例,让学生沉迷于案例讲述中,就会严重削弱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冲淡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是典型的本末倒置。教师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以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听课中思考,从案例中汲取,以达到预期学习目的。

同志在2000年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这就为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精当、适当和恰当运用案例进行政治课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而且还必将使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力与觉悟得到较大提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全书——政治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中学课堂教学全书——政治课堂教学(上、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3.《思想政治课教学》(98——2002)

4.《政治课教学》(97——2002)

5.《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1——2002)

6.《政治教育》(98——2002)

7.《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2002)

大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新课改 误区

在新课改过程中,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日益受到广大政治教师的重视。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要求,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四个环节:精选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总结评述。案例教学具有鲜活性、启迪性、针对性、直接实践性等特点,但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陷入以下误区:

一、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尽管都是利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课堂教学,都贯彻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但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从教学过程来看,案例教学模式:案例――理论――案例,案例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围绕案例展开的,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而举例教学模式是:理论――事例――理论,事例在教学中居次要地位,它只是为说明或论证某个理论或问题,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其次,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评价等,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践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是中心角色;而举例教学是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利用有关事例进行分析、论证,以求获得正确认识的一种方法,举例只是教师讲解知识点的手段,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角色。

二、将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等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角色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给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政治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者、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和鼓励者。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要精心备课:选择课题、搜集材料、编写案例、设计讨论;课上既要讲解、演示案例材料,又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还要监督案例分析、讨论的情况等。案例讨论过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正确地引导学生讨论是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具有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要能够控制案例教学的进程和案例讨论的气氛。案例教学中,主体是学生,教师不再独霸课堂的话语权,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充当的是学生互动学习过程中“平等中的首席”。

三、认为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是主观随意的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只有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才有进行案例教学的必要,应针对这“四点”选择案例进行案例教学。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不是随意的,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教育性和开放性相结合。思想政治课中教学案例的选择必然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挖掘事例的思想道德教育意义,同时要克服保守主义倾向,教学中不应回避热点和敏感问题。第二,典型性与普遍性相结合。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是能普遍适用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代表性是蕴含在普遍性中的代表性。第三,时代性和历史性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把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最新资料补充到教学中,使政治课更富有时代气息。第四,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我们必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这样他们才会就案例涉及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为学生预留出想象的空间。第五,贴近性与客观真实性相结合。政治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必须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实际特点,拉近理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

四、认为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案例的收集、分析、讨论和评价,因而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包办代替的作风,还主动权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彻底改变了学生“接收器”的角色,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案例教学不单纯是要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案例教学可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和容量有限性的不足,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案例教学法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多维合作互动,实现了由传统的授受型向研讨型的转变。在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案例教学找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架起了沟通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社会的桥梁,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和教育性,增强了思想政治课“育人”的实效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学习知识、掌握规律、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才是我们提倡案例教学的目的,如果只注重追求表面上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那就本末倒置了。

总之,案例教学就是要营造实践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营造互动课堂,激趣增智;营造和谐课堂,教学相长。案例教学法促进了政治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实践中,只要我们走出以上误区,正确理解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就一定能使政治课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受欢迎的课程,并且可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惠男.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3).

大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的案例教学法是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实处,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途径。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①具体来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素材,设置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对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一般的传授知识的教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其时代感、实践性更强。在当前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的社会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变“你必须如何”为“建议你应该如何”,变“要我如何”为“我要如何”。传统教学有的最多的是灌输式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效率高,但在操作中有些教师却时常将复杂的思想理论变成简单说教,把鲜活的人文素养训练变成干巴巴的知识要点。这种教学方法以知识为中心,说服力、感染力不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学生一上政治课就睡觉、逃课等现象,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因此,探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及其说服力、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任。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取相应素材以说明深刻道理。与传统教学方法强调传授理论知识,侧重于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相比,它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这种启发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是轻松、愉快的,通过选取学生比较关注的时事政治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现实问题作为生动、形象的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参与课程活动的心理倾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案例教学强调学习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过程”。在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式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于自身的感受、领悟,透过对以往经验的再加工、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对所学内容进行重新诠释和理解,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不单纯是对以往知识的再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向生活学习,提高实践能力,打破原有的思维惯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对原有知识的组合、加工,进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案例教学取之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校是学习的小课堂,社会是学习的大课堂。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能把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通过展现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

教学案例的选择对于案例教学来说非常重要。选择案例时,教师应分析案例本身所折射的思想,并注意其与教材的衔接,而不能一味地以“趣”为选择案例的标准。因为,如果任由无价值的案例充斥于课堂,往往会冲淡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只不过是听案例看热闹,除此别无所获。因此,案例的选择在“精”而非“多”,“精”指的是不仅要有“趣”,更重要的是贴近理论、贴近生活,具有思想性、针对性、典型性、真实性和时效性,真正体现理论知识的科学价值。具体说来,选取案例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真实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案例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时间上讲,选用的案例要新鲜,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从空间上讲,选用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隔山打枪,难辨虚实”,这是学生对教师在教学中所举的一些远离学生、远离现实的案例的评价,这样的案例不仅不具有说服力,反而会让学生怀疑其真实性,削弱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在教学中如能多运用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就会感同身受,印象深刻。从性质上讲,选用的案例要有事实依据。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经不起推敲的案例,如果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不但不能说明思想政治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反而会大大降低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2.典型性。

教师选择案例时,力求选择有代表性的,从而把握案例蕴涵的深刻道理。学生通过对这些典型现象的分析研究,得到启示,提高认识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内容中,我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作为案例,在分析、评价案例中人物的过程中将良好职业道德内化于心。我以反例“范跑跑”作为案例,让学生讨论其的言行及其影响。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在论辩中形成了对职业道德特殊性的正确认识。

3.趣味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内在知识结构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案例时要将趣味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求我们选择的案例要具有可读性,对学生有吸引力。而思想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学生在发现事物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实施

1.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在备课阶段,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目标,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典型案例必须与基础理论相呼应,使本课程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理论进一步立体化、形象化、直观化。通过对案例的呈现、分析、理解,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准确地把握好实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即把所要运用的案例准确、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最需要使用案例的阶段或环节上。因此,教师在准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进行认真、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理清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步骤。

2.认真组织课堂活动。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出案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及时引导讨论的内容和方向。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观众和听众,而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他们或者讨论争辩,或者质疑探索,或者扮演角色,或者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对于所讨论的问题不能达成共识、无法找到理论性的思路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将提出的问题、观点、建议等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掌握讨论思路。当出现冷场或跑题时,教师要及时提醒,引导学生将关注点集中到正题上。教学方式方面,建议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不论是讨论、辩论还是完成书面作业、撰写方案、表演等,都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

3.教师归纳总结和精讲理论。

教师根据讨论交流情况把握时间,讨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理论上的归纳并得出正确结论。可以说,归纳总结是案例教学思想升华的环节。教师在总结时应注意对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析: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给予肯定,予以激励;及时指出学生在活动当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正;指出分析的思路与方法;总结出案例教学的价值,即从案例教学过程中收获了什么,得到了哪些启示。还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之得到更多锻炼;或者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4.如有必要,可对案例进行书面分析。

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撰写书面分析报告作为课后延伸活动。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选取有价值的案例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吃准吃透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和论证,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基础上,从中选取最能准确表达和反映教学内容、内涵的典型案例,发挥好案例教学的作用。

(二)处理好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

切不可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述,沉醉于单纯的情节叙述,使课堂教学有“故事会”之嫌。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二者划了等号,将造成大多数学生不能把握案例的中心意思,他们会跟着故事情节一路下去,只记得看风景,却忘了到风景的尽头寻找道理。所以,教师在引用案例之前应根据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课前加工,有所取舍,突出重点,注重层次,而不是把整个案例原封不动地照搬使用。因为,案例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仍是理论知识的渗透。

(三)注重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

与沉醉于案例描述相反,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为案例教学就是举例教学,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在呈现案例之后,迅速进行分析,其结果使案例教学成了变相说教;也有些老师在案例使用过程中,没有充分启发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无触及本质。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寓“理”于“事”,把深刻的理论融合在具体事例中的一种方法,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案例呈现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出启示性较强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冲击,又给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实践的进一步深入,这种教学方法必将不断推进,运用得更加灵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廉清.案例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6.

大学生法治教育案例范文第5篇

【摘要】新课改的出现使初中政治教学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也随着新课改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可行性入手,提出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实施原则,具体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初中政治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24-01

由于初中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准确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政治的学习产生兴趣,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潜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独立地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教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都在积极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的质量。案例教学法恰好可以满足教师的期望,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合理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学习就会动力十足,积极性大大提高。案例教学法具有生活化及典型化的特点,可以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尤其是在学习法律知识时发挥其重要作用。案例教学能够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易理解,由教师将一些典型的案例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学生听,学生一般对案例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所以就会听得比较认真,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讨论、总结,最终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得到的结论更易使学生信服,同时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师生关系,可见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二、初中政治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教师在选用案例时一定要注重案例的针对性,在结合教材知识的同时, 应找一些与青少年学生有关的案例。所选用的案例应指向较为明确,能让学生在听完案例后不仅对课本知识加深理解,而且能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的七年级下册中第七课“防患于未然”的部分时,教师讲解了一个中学生李某的案例,李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由于与社会上的几个无业青年交往,在他们的带动下,不仅学会了吸烟还开始打群架,最终学习成绩直线下滑,由于李某的家长及老师没有及时发现李某的这些变化,导致李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最后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这样一个案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由此引出该节课的主题:防患于未然。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政治知识,还受到了教育,对良好思想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2.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初中政治教学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性的要求。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珍惜学习机会”一课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个贫困学生王某的案例,王某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瘫痪在床,只有母亲一人在挣钱养家,王某从小懂事节俭,知道自己能够上学不容易,就努力学习,上课时认真听讲,放学回家还得帮忙照顾父亲。但由于王某的母亲忽然下岗,无力再供王某上学,王某就辍学回家了,但在家里王某仍旧坚持学习,最终在自己的努力下学完了初中的所有课程。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将自己的情况与例子中的王某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所拥有的学习机会,然后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在班级中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思想教育更能达到实践性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初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所选用的教学案例要有针对性及实践性,科学、有效的案例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案例的选取可以是教材中的案例,也可以是教师在新闻中所看到、听到的案例,教师自己进行改编的案例也可以,只要符合教学的需要,不论案例是否真实,都可以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政治课堂上需要新鲜、不断的案例,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且得符合教学的要求。有时候教材上的案例就很好,教师可以直接引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教师伴我成长”一课时,就可以引用教材上的案例:上数学课时,数学老师在台上讲课,班里的副班长小强周围的几个学生在课堂里上一直小声地说着什么,使周围同学听不清数学老师所讲的内容,数学老师就让小强坐到最后一排座位上,小强不服气,就在自己座位上坐着并没有按数学老师所说的做,这时同学们都觉得冲突即将爆发。通过这一案例,让学生设想一下当时数学教师的想法及其接下来的举动,还有小强的想法及他会干什么,教师在学生发表完看法后也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的换位思考,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案例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进行认真筛选,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案例。除了教师向学生讲案例的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各个学校都已经非常普及。多媒体设施可以播放声音、图片、幻灯片,等等。政治教师可以将案例以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上政治课,同时也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量。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我们维护正义”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两个初中生欺负一个小学生,跟小学生要钱,不给就要打他,这时教师可以先暂停视频播放,问问学生如果遇见有人欺负小同学该怎么办?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继续播放视频,视频中有个张同学正好路过,并上前及时制止了那两位同学,还将小学生送回了家。看完这段视频后,学生会回想起自己的做法,然后教师再进行正确地引导教育,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显著的。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品等活动来呈现案例。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加强钻研政治教材,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同时,我们也该认识到案例教学在只是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寻求更多的教学方法,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汉和.如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1,11(3):23-24.

[2]王善军.案例教学在高中经济常识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0(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