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脊柱康复护理

脊柱康复护理

脊柱康复护理

脊柱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473.6;R593.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398-02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原因不明,主要侵犯脊柱及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患者活动障碍,躯干畸形,严重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根据统计有66%的患者在晚期出现严重的脊柱后凸畸形,该病发病年龄10~40岁,男性多发。AS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其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保持关节功能,防止出现畸形[1] 。因此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做好各项早期功能锻炼。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36例AS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6例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均行骶髂关节MR扫描,其中男性34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5~32岁,平均23.5岁,病程2月至3年,平均1~3年,有家族史占12%,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过程,早期症状为腰骶部或臀部痛时轻时重,晨僵有时影响睡眠,轻微活动可使症状稍缓解,重者翻身困难,脊柱强直,伴有全身乏力,低热,血沉增快。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AS发病年龄低、病程长,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脊柱及髋、膝、肩等关节活动受限、畸形、疼痛等,治愈率低,患者易出现自卑、焦虑、多疑、失望、抑郁等负面情绪,甚至自暴自弃。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必须准确把握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使之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及持之以恒的进行功能锻炼。

2.2 饮食护理

AS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常伴有厌食消瘦、乏力、贫血等,加上各种治疗及功能锻炼,体力消耗较大,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品种搭配合理,同时要注意饭菜的色、香、味、增加患者食欲。对疼痛较重,活动困难的患者要给予协助,为各种治疗及康复锻炼打下物质基础。

2.3 药物治疗的护理

需鼓励患者遵医嘱坚持规律用药,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品产生消化系统损害,应嘱饭后服用,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等,避免空腹服药和因为用药方法不当而导致不必要的用药中断现象。

2.4 康复功能锻炼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确有效、适度的机体功能锻炼能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取得更满意的疗效。①维持脊柱生理曲度,防止脊柱畸形训练。患者早晨起床前、中午、晚上睡前分别俯卧硬床板30min,平卧时应尽量降低枕头高度或不用枕头,以保持腰颈部生理弧度,走路时注意昂首挺胸,坐时姿势端正,不宜侧卧及长久站立,不坐矮凳,避免弯腰过久,睡觉时尽量多平卧,还要进行脊柱向各方位旋转训练,以维持脊柱的正常曲度。②维持胸廓正常活动和减轻晨僵的训练。每天晨起坚持做30min深呼吸和扩胸运动,或指导患者做呼吸体操,使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交替使用。③下肢大关节及肌肉的功能训练。病变首先侵犯下肢关节的患者应首先进行下肢关节的肌肉功能锻炼,以维持其大关节的功能,如髋关节的曲伸、内旋外展等运动髋关节的功能训练可以是用较大幅度的起蹲活动,下肢肌肉可以进行推拿、按摩等,以强化下肢的肌肉。④颈肩各关节的功能训练。病变侵犯颈脊柱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头颈部左右侧屈、前屈、缓慢后伸及左右缓慢旋转,不能用力过猛,以防颈部损伤。肩关节内旋,外旋的活动,每日锻炼3~4次,每次15~20min,以防病变上行发展为颈椎强直。功能锻炼的运动量宜循序渐进,以运动后第2天不感疲劳和疼痛不加重为宜。散步、游泳、太极拳、气功等均可达到锻炼目的。另外应指导患者认识正确行为的重要性,如为维持脊柱的功能位,患者仰卧睡硬板床,枕头的高度以能保持颈椎的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增加上胸椎后突为度,一般10cm左右,枕头尽量放在颈中段,枕部应尽量少枕头[2],不能在膝关节下垫枕,如已侵犯颈、上胸,应去枕睡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坐、行、立的姿势,坐位时尽量可能挺直腰并坐垂直的硬靠背椅,坐或站立时不要弯腰屈背并经常变换位置;看书,读报时要使书报与视线保持平行高度,避免颈椎久仰、久俯,以保证即使脊柱发生僵直,也能保持最佳功能位置。吸烟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AS患者必须戒烟。

3 体会

防治本病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由于AS是慢性疾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经过一般时间治疗后,将离开医院重新生活于社会。应向患者介绍必要的康复知识和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教会患者懂得了如何保持和恢复脊柱和髋关节的活动度,解除肌肉痉挛、疼痛对控制症状、防止畸形、降低复发率、致残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患者大多需要长期服药,嘱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参考文献:

[1] 肖联平,江毅,刘智,等.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4(9):527-530.

脊柱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终身性疾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常见症状为腰背僵硬或疼痛,活动后可以缓解,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受损,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造成不同程度残疾,是严重影响劳动力、生活质量和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多以年轻男性为主[1]。至今尚无根本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炎症,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防止脊柱、髋关节僵直、畸形或保持最佳功能位置,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本科自2006年开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了康复治疗(包括药物熏蒸、关节体操训练),以防止关节强直,保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功能的最佳状态。临床研究证明,确实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缩短了病程,缓解疼痛,晨僵时间得到改善,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我科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23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C)修订的分类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其中男48例,女15例。平均13~45岁,平均(24.6±8.2)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6个月,平均(13.2±6.5)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15~48岁,平均(27.6±7.5)岁;病程最长24年,最短8个月,平均(15.3±5.5)年。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片1 g,2次/d口服,治疗组在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康复治疗实施因人而异,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患者的功能障碍和体质情况,采用针对性指导。急性期指导患者保持关节功能位,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可作药物熏蒸治疗。待患者症状减轻,进入缓解期再开始关节体操训练。通过观察患者经康复治疗及未经康复治疗、只在药物治疗下的晨僵时间改善及诸关节疼痛症状的判定比较,来判定康复治疗的效果。

2.1 药物熏蒸治疗 药物熏蒸脊柱及髂部20~30 min,每天一次,中药以透骨草、伸筋草、杜仲为主,熏蒸时注意室内温度适宜,患者勿着凉,注意保暖。熏蒸后休息10~20 min,再指导患者作关节体操。

2.2 关节体操的具体训练方法[3] ①胸廓训练:作深呼吸及扩胸运动;②颈部运动:坐位下,采用瑜珈的颈椎运动法,缓慢作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旋转,同时有节律地深呼吸;③两手贴枕后扶头,两肩外展位,保持脊柱在伸展姿势下站立和步行;④站立下作腰部前屈、后伸运动及下肢伸展运动;⑤在骑坐位下作转体运动(胸椎、腰椎转体运动);⑥俯卧位下训练背伸肌。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活动量由小至大,循序渐进。

2.3 疗效评定标准 晨僵时间改善

4 结果

4.1 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晨僵改善情况(min)

表1

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晨僵改善情况(x±s,min)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120.54±28.1330.76±7.69*

对照组130.07±30.83100.21±17.66

注:与治疗前比较*P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关节晨僵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关节晨僵时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

4.2 临床疗效判定 实验组显效18例,有效4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3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6.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日数平均7~15 d;对照组住院日数平均11~20 d。实验组平均住院日数较对照组缩短2.8 d。

5 讨论

经临床研究证明,在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同时增加康复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晨僵时间,维持和改善受患关节的活动度,减轻疼痛。因为药物熏蒸治疗可以集温热效应、经络效应、药物渗透效应于一身,可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达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使关节周围肌肉及韧带得以放松,有利于关节活动,有助于减轻关节疼痛。熏蒸后休息10~20 min再作关节体操,能够增加或维持关节的活动范围。中医理论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脏腑功能偏颇,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三邪侵袭,使气血经络为病邪所阻,局部失于濡养,脉络痹阻不通,故见患者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本研究通过药物熏蒸、关节体操等护理程序,达到舒筋活络,除湿去邪的作用,增加了患者的体质,减轻关节疼痛程度,改善了睡眠和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大大缩短了病程,提高了疗效,使他们早日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蒋明,DNVIDYU,林孝意,等.中华风湿病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737-738.

脊柱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摘要】:脊柱骨折是比较严重的外伤之一,它可以导致患者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以及括约肌功能的严重障碍,甚至还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由于患者手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治疗,而且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此早期开展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康复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经费的开支,在最大程度上获得了更多的功能恢复。本文重点谈了一些关于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特殊康复训练的体会。

【关键词】: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术后 康复训练

脊柱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但是一般来说造成脊柱骨折的暴力比较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交通肇事所引起的脊柱骨折的占有很大一部分。同时脊柱骨折往往伤情比较重并且十分复杂,必须加强手术之后的护理与康复训练,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治疗效果。否则缺乏必要及时的康复训练,就不能很好的恢复更多的机体功能,不仅仅会增加治疗的费用,还会延长康复时间,给患者带去更多的痛苦。

一、 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

1、 脊柱骨折及脊髓患者手术之后,必须使病人的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严禁使患者的脊柱作过伸或者过屈的搬运动作,应该使脊柱在没有旋转外力的情况下,三人同时用手平抬平放至硬板床上,并且使病人偶尔可以滚动。对于那些颈椎损伤的病人,必须要有专人扶托下颌与枕骨,使颈部保持中立位,病人躺在硬板床上时用砂袋或者枕头放在头颈的两侧,防止头部转动,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2、 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急性期刚做完手术一月之内的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要注意关节正常活动与有效,功能活动范围应该避免对脊柱的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例如髋关节的外展正常活动度为45度,而有效的活动度为20度,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时必须对脊柱的内固定情况十分了解,如果有必要时必须咨询为病人进行手术的医师,例如脊柱骨折手术内固定采用的后侧入路的患者必须卧床一个月以上才能坐起来行康复训练,如果患者采用胸腔镜方式行内固定方式的话坐起来进行康复训练时可以提前两周,但是必须要佩戴保护性支具。在做关节活动训练时,过度的活动也将会对脊柱的平衡造成影响,所以脊柱及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应在一定范围活动的进行关节活动练习与等长肌力训练以防再受到损伤。

二、 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手术后的康复训练

1、 精神康复

在整个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精神康复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应该把精神康复训练贯穿于整个康复过程之中。由于脊柱骨折患者承受着身体与心理上的双重痛苦,同时更由于手术后期康复训练比较单调,患者在很容易形成厌恶与烦躁的心理,这样就不利于后期的康复训练。因此必须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关心鼓励患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以科学的讲解与指导,解除各种顾虑,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康复训练,尽量使他们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各种康复训练,以便尽早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2、 功能锻炼

脊柱骨折后的临床情况十分复杂,治疗过程也比较长,手术之后患者需要卧床一段间,所以脊柱骨折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卧床锻炼阶段,第二个就是下床锻炼阶段,功能锻炼都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

2.1、 第一阶段的功能锻炼

患者进行脊柱骨折手术之后的一个星期之后可以在床上进行四肢、腰背肌与呼吸练习,例如利用哑铃或拉簧锻炼上肢及胸背部肌肉,但是动作要平缓,允许引发轻度的疼痛,或者仰卧,用头部与双肘及双足撑起全身,尽量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但必须记住不能使身体屈曲和旋转。手术4周以后可以翻身向下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就像拱桥的形状,进而锻炼背部的肌肉,同样要避免身体屈曲与旋转。手术6周以后患者可以在床上俯卧抬起头,胸部离开床面,同时两个上肢尽量向背后伸,两膝伸直,从床上抬起两腿,此外患者可从俯卧的位置用双手支撑下床,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证脊柱不能弯曲,患者在直立位可以进行身体后伸、侧弯,但是要切忌屈曲。

2.2、 第二阶段的功能锻炼

患者在脊柱骨折手术后的8周之后就可以下床锻炼了,而第一阶段的功能锻炼就是锻炼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保持关节活动度,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为第二个阶段的下床功能锻炼打下基础。由于是刚下床患者可以进行上下轮椅锻炼,患者可以从床上移至轮椅前,一手拉住手环,另一手将两下肢下垂,然后将两脚放在轮椅的踏板上,然后握住轮椅外侧椅把,依靠两手的支撑使身体抬起并移至轮椅上。同时患者还可以练习站立,站立时应该使体重的重心应落于髋关节之后,踝关节之前,尽量使身体保持平衡然后开始扒床边站,慢慢过渡到扶双杠站,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开始直站,扶墙站立,在站立时还要注意应该使两足的之间距离与肩同宽。站立之后就开始进行行走锻炼,开始时应该先扶着双杠行走,练习一段时间之后开始扶双拐走,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扔掉拐杖开始自己行走。联系行走时看护人员必须要时刻注意,加强保护,例如对患者进行提腰、推膝或者护行等保护。

三、 结束语

脊柱骨折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而功能恢复的好坏与手术之后的康复训练有着很大的关系,加强对患者康复功能锻炼,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脊柱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使患者尽早康复,减少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脊髓损伤[J].中华骨科杂志,1997

[2] 张青莲.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 宋金兰.高小雁.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8

脊柱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脊柱侧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49-01

脊柱侧凸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凸出形成一个弧度。该畸形不单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有变化。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甚至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会产生截瘫[1]。脊柱侧弯分先天性、特发性等,以特发性多见,约占7 3%。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5例,行脊柱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脊椎侧弯矫形术为重大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女4例,男1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15岁,患者均有剃刀背畸形,两侧肩胛不等高Cobb角平65度(40~95度)。经CT或MRI检查确诊后,行脊柱后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脊柱侧弯患者,由于身体上的畸形诸如驼背、身材矮小使得他们感到自卑,但在他们内心既对矫形抱有较大的期望,又恐惧手术的疼痛和风险。因此,我们首先以同情关心的语言问候,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其次向家长说明手术有关知识,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介绍这种病例成功事例,解除家长的担忧。从而使他们奠定了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度过手术期的思想基础。

2.1.2术前检查: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括约肌功能,常规行脊柱全长过伸过曲、左右侧弯X线片检查,肌电图及全脊柱脊髓磁共振,观察有无脊髓神经结构异常,有无低位脊髓、脊髓空洞、脊髓纵裂、chiari 畸形、脊髓栓系[2]。

2.1.3肺功能训练:患者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的肺功能障碍,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一边宣讲,一边指导

胸腹式呼吸、吹气球、有效咳嗽、俯卧位训练、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等动作。常规测肺功能,术前即进行肺功能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4牵引的护理:术前1-2周做悬吊牵引,使椎旁挛缩的肌肉、韧带及小关节松动,以便于术时使畸形达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具体的方法是:令患者站立,用枕颌吊带托住其下颌向上牵引,所需重量以足跟离地(脚尖着地)5-10cm为宜。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决定牵引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牵引时应有人看护,防止下颌带滑向后方,压迫气管而发生意外[3]。

2.1.5床上进食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3天训练患者在床上进食及大小便,以适应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需要,减少术后胃肠道不适、尿潴留及便秘,并详细讲解术前训练的必要性,布置良好的环境,使之能尽快适应。

2.1.6饮食护理:应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更好地适应手术和术后康复。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术后24-48小时内持续给予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 病情平稳后每30-60分钟观察记录1次,48小时内给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锻炼,每天2次雾化吸入以助排痰,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护理:术后病人是否合适,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在搬运途中保持脊柱水平位至床缘。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后路手术切口压迫止血和预防全麻术后呕吐。6 h后协助病人轴式翻身,侧卧位以45度为妥,身体下垫软枕,预防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造成断棒,导致手术失败。

2.2.3引流管的护理:由于手术创面大、剥离深,因此渗血多,术后一般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状,定时挤捏引流管。引流液过少时,要及时检查,排除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或管道不畅;若出现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诉头痛头晕时,要考虑是否有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的可能,酌情决定是否停止负压吸引,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当引流量24h低于50ml,颜色呈淡血性时可拔除引流。

2.2.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术中牵拉、术后脊髓水肿、供血障碍、硬膜外血肿压迫或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均可引起脊髓损伤。因此,除术中进行脊髓监测外,术后72h内应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以及膝、踝、趾 关节的活动,并与术前比较对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由于手术牵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肠麻痹常有恶心、呕吐现象,所以术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进清淡饮食,无肠道反应即可进食普通饮食。

2.2.6饮食指导:术后3d内暂停进食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甜食、生冷食品等。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如果术后3d未排便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麻仁丸等,减少腹部胀气。

2.2.7压疮的预防: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尿湿后及时更换。患者取平卧位,轴向翻身45°,每2h1次,翻身时注意勿粗暴,严禁躯干扭曲,以防断棒或脱钩。

3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的关键是坚持不懈。①术后24h内应限制上肢、下肢锻炼,48h后可在床上进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训练,腹肌收缩,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 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姿势。②1 周后开始进行背肌训练,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并抬高臀部约1-2cm,坚持5s,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的姿势。③术后2周拆线后佩戴支具下床活动,逐步练习步行。首先侧卧,然后上肢扶床并且向下用力坐起,习惯坐位后,将双腿悬在床边,坐在床上,并逐渐尝试下地站立和行走。刚开始时,由于脊柱矫形的关系,患者会感觉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变,会感觉身体不平衡,这些不适感觉将会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4]。嘱患者不要紧张。

4出院指导

出院前1 d指导患者佩戴支架3~6个月,除沐浴及睡觉外,其他时问都应佩戴,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加强营养饮食,勿负重行走。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替代腰部。不作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预防内固定系统松脱。2年内限制任何脊柱不协调的剧烈的体育运动和做极度弯曲的运动和工作;继续功能锻炼。每3个月回院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宁宁主编.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0-179

[2]李明.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144

脊柱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原因;护理

脑脊液漏(CSFL)是脊柱手术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1]。如果处理不当,可引起持续低颅内压、电解质紊乱、脑脊髓膜炎、椎管内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脑脊液漏的观察护理是脊柱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专科护理技术。本科自2012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脊柱手术患者125例,有9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其中8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恢复良好,1例患者施行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治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3岁~75岁,平均(54±13.5)岁。脊柱侧凸1例,胸椎肿瘤1例,胸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爆裂性骨折1例,腰椎肿瘤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1例,腰椎滑脱1例。随访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疼痛等神经症状,无低颅内压症、硬脊膜囊肿形成及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2原因分析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硬脊膜损伤,因此,术中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脊膜是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关键[2]。由于医生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或粗心大意、术中视野不清操作不当而误伤硬脊膜,损伤后的裂口未能发现而及时缝合或缝合不彻底,遂引起术后脑脊液自引流管或切口皮肤外漏。其次,患者自身的疾病如椎体滑脱、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椎管肿瘤等,因发病时间较长,黄韧带肥厚使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术中切除黄韧带、松解粘连时撕裂而致损伤;尤其重度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时,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是手术中损伤硬脊膜的重要因素[3]。另外,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由碎骨块直接损伤或复位时撕破硬脊膜,术中未及时修复;术中硬脊膜破裂患者如咳嗽、喷嚏、用力排便、不当、过早坐起或站立致腹压骤然升高,硬膜囊内压力过大等均可导致术后脑脊液外漏。

3观察与护理

3.1脑脊液漏的观察 脊柱手术后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脑脊液漏[2]①头痛、头晕、呕吐,且与姿势有关,手术部位伤口有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渗出。②手术记录中明显记载有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术后有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渗出。③术后伤口引流管引流出清亮液体或大量淡红色血性液体。④术后伤口渗出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⑤皮下积液穿刺抽出淡红色血性液、清亮液体或者局部切口周围隆起,有波动感,伤口敷料潮湿,呈淡红色血渍印,血迹外有宽的淡黄色晕圈,犹如月晕样。⑥脊髓造影或MRI可明确诊断。因此,护士应注意密切观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2护理 脊柱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护理是治疗的重要方法[3]。术后正确安置,避免脊柱扭曲并行轴线翻身。取头低足高俯卧位[3]时,主要以平卧为主,可平卧与侧卧位交替,适当抬高床尾15cm,以减少脑脊液外溢;俯卧位时,脊髓漂浮于脑脊液上而位于椎管背侧,降低胸腰段压力以减少渗出,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封堵漏口的作用,对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至关重要。在愈合前,禁止患者下床活动,脑脊液漏停止后,继续保持治疗48h后恢复正常。

3.3引流管道的护理 脊柱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确保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翻身时防止牵拉,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及性状。若确诊脑脊液漏后应将负压改为低位常压引流,24h内引流量30ml可停止引流,引流时间可持续大7~10d[2] ,而腰穿置管则保留到手术切口拆线后且引流口也基本愈合时为止[4]。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无菌操作并夹闭引流,防止逆行感染。敷料干燥程度是早期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发生渗出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抽吸皮下积液、延长术区引流管的留置时间、重置引流管如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各项医疗护理操作严格无菌。持续腰椎穿刺引流10ml/h,240ml/d脑脊液压力可维持在80~200mmH2O的水平,患者平卧基本无不适,头痛头晕常发生于改变之时[2]。因此,引流量100~200ml/d可通过变换引流袋高度,控制脑脊液流出速度和引流量,待切口脑脊液停止5d后拔管[2]。在引流过程中密切注意脑脊液压力变化,及时调整引流速度,维持脑脊液压力,避免低颅压症。通过三通管测脑脊液压力3次/d,不测时关闭三通管防止继发感染。引流管拔除后伤口用厚棉垫覆盖,对伤口针距较大者增加缝合数针,用腰带或腹带加压包扎;对腰穿置管拔除后留下的针眼,给予厚敷料覆盖数日即可。

3.4防止感染 硬脊膜破裂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脑脊液漏、防止感染、保证切口愈合,重要的是防止感染。遵医嘱应用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充分补充水、电解质,适当补充白蛋白或少量血浆,以改善脑脊液的循环,提高脑脊液压力,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和颅内压过低。给予润肠通便药物、避免便秘增高腹压,配合全身支持、营养治疗。

3.5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检查WBC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饮水补充液体,增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屏气、打喷嚏和用力排便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3.6心理护理 由于疾病本身的影响,患者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出现脑脊液漏增加了患者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护士应注意安慰患者,向其讲解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注意事项,说明脑脊液每天可自生,少量外漏对身体和今后的劳动、生活无影响,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很快会治愈。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适时给予心理疏导,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7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康复锻炼,加强腰背肌的力量,避免肌肉退化和萎缩,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讨论

脊柱手术后特别是后路椎管减压手术,易发生脑脊液外漏,并以医源性脑脊液漏为多,严重者可能影响脊柱手术治疗效果[3],尤其是顽固性脑脊液漏的处理非常棘手[2]。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对病情的治疗起关键作用。护理时应严格予以头低足高俯卧位,减少脑脊液外漏,必要时腰围加压固定,加强切口及引流管道的护理,做好疾病健康知识宣教,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超远,宋应超,付鹏军,等.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8):610-614.

[2]李超.脊柱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