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

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工程技术;现状;发展

0.引言

在当前社会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在生产领域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带动了众多行业的发展。而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就立足市场,加大创新,以技术为依托,带动我国社会的发展。

1.信息工程技术的概述

信息工程技术是指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技术。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在与日剧增,对信息工程质量也越来越高。而信息工程技术作为信息工程的保障,信息工程技术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技术,发展信息工程技术,不仅能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增长。信息工程技术代表着新一代的高科技,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

2.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现状

2.1信息工程技术起步晚

信息工程技术是新型的高潮技术,它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尽管我国信息工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是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工程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问题,不利于我国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专业性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不足

人才一直是制约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技术人才的匮乏,就阻碍技术的应用。对于信息工程技术而言,它主要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在信息工程技术应用过程中,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的要求非常严格。然而就目前来安,我国专业性信息工程技术人才还比较匮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3.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策略

3.1加大信息工程技术的研究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工程技术的作用无可替代,加大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科技翻新速度的加快也促使我国必须加大信息工程技术的研究,一方面,我国必须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加大信息工程技术研究,加大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外联系,学习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并应用于我国现代社会各个领域,提高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2]。

3.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科技与人才是社会竞争的实质,而科技需要依靠人才去应用,针对信息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涉及到的专业比较多,对复合型、全面型人才的需求比较迫切,要想促进我国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就必须加大人才的培养。首先,必须加强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加强专业信息工程技术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其次要加强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人才的培养,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信息工程技术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社会创造价值,就必须跟上科技更新的步伐,而这一过程就必须依靠专业性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人才[3]。

4.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4.1智能化发展

信息工程技术是新型科技的代表,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信息工程技术的出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在这样的环境下,信息工程技术受到了高度重视,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信息工程技术处理的对象就是信息,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带来,需要处理的信息数量也在与日剧增,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全面实现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发展也将成为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同时,未来社会的竞争也将演变为科技之间的较量,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能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更好的生存下去。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加大信息工程技术的研究,实现信息工程技术肚饿智能化发展,可以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能够为现代化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推动社会的更好发展。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展,在现代化企业当中,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为企业实现智能化、机械化作业,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智能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并将逐渐深入到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4]。

4.2多功能、多业务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会加大人民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要求。电子信息技术作为新一代的科技成果,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朝着多功能、多业务方向发展既是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是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IP业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趋势,促进了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技术提供多功能、多业务的服务也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5.结语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信息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在社会发展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信息工程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为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面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工程技术要想更好地服务社会,带来更好的效益,就必须加大技术的研究,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朝着智能化、多功能化、多业务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强. 试论当前人机工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科技风,2014,No.24410:144.

[2]郭梦楠. 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 科学中国人,2015,No.29014:138.

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科学技术 发展 信息化时代

1 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

就目前的发展来看,由于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在不同行业中,电子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从过去的发展方向转变到金融行业中,甚至蔓延到其他领域。就金融行业的发展来看,很多纸币开始转变成电子货币的交易形式,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其是全球性的,对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西方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关注社会的信息建设,在提出基础的预想之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致力于信息化建设,自此人们进入到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模式中,到了21世纪的时候,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迅速提升,且应用逐渐普及,我国也开始加入其中,将电子科学技术作为中国的重要产业,当前国内的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还面临很多的挑战,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实现突破。

2 电子科学技术的特点

2.1 应用自动化与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渐覆盖,其应用过程真实的体现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征,实现了电子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技术的综合,利用智能控制的理念,设备运行过程和使用过程不需进行看管,节约资源的使用,降低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岗位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提升了资源运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电子科学技术目前的发展方向开始朝向多项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前进,除此之外,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还被广泛的运用在信息技术的获取中,例如,云技术、自动存储技术和智能传感器等技术,不仅显著丰富了信息获取的渠道作用,还有效的节约了时间,完成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2.2 网络化与数字化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开发网络技术的形式已经成为当前电子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向,就目前来看,人们存储数据的形式采取数字化方式,通过在网络世界建立十分庞大的数字化网络结构方式,利用光纤通信技术和无信通信技术的综合,完成信息的高速传输。除此之外,利用数字化的电子科学技术应用完成数据的优化处理,能够保证存储信息的实效性和安全性,减少信息的占据面积,增加了数据的存储量,优化了数据的携带便捷性。

2.3 应用的快捷化与高效化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步伐的加快,高校且快速的获取信息传递的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利用电子科学技术的基础需求,电子科学技术的产生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其是实现电子科学技术创新的有效支撑,实现了电子信息技术在信息传输层面的速度突破和传输突破,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时间,还能避免数据的传输出现误差,做好信息的高校运用和高效管理,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人们应用最多的电子科学技术化身就是手机。

2.4 集成化和微型化应用

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子科学技术的有效集成化和微型化应用成为实际,电子科学技术的具体应用保证电路的实现形式是集成的方式,其中包含了毫米性传感器的使用,有效提升了信息处理能力和单元的集成度,同时为很多产品外观的有效设计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

3 电子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3.1 光技术将成为发展重点

随着光电子学和电子学的技术提升,光电子技术开始成为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主力,就未来的发展模式看来,3D技术将会成为电子科学技术应用显示领域的主要方式,随着3D技术的综合性运用,其对软性显示器等类型设备的设计和出现起到促进作用,3D技术的出现能显著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近年来,LED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该技术的有效运用关系到了电子科学技术的领域创新,也实现了低碳环保设计的理念,由此可见,LED技术显著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体验,给人们带来更多新鲜体验,发展前景必定是光明的。

3.2 网络信息技术更发达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进入到网络时代中,利用四通八达的网络帮助人们获取信息显著提升了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和快速型,提升了信息获取的丰富性和有效性,网路购物的形式有效节约了人们的购物时间,为人们生活提供很大便利,转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电子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很多产业类型和行业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物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且物联网技术当前已经成为不同国家深入研究的主要对象,电子科学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优化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3.3 通信技术不断壮大

通信技术的出现也是电子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通信技术将会是电子信息工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就通信技术全面发展的当下来看,通信技术中包含了诸多的卫星通信传播技术、数字化无线技术和有限技术的综合运用,最出名且发展良好的一个案例是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当前人类社会已经离不开通信设备的支撑,因此深入研究和分析通信技术将会一直延续。

3.4 计算机朝多核方向发展

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计算机发展的结果,计算机技术目前的发展开始从原先的单核转换成双核模式,且朝向多核的方向发展,处理器也从原始的单核心转向多核心,运行速率不断提升。随着内部处理器改革的实施,处理器的面积不断缩小,计算机体积不断减小,便于人们携带。根据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来看,其发展朝向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方向,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钦.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02):122.

[2]闫志杰.浅析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未来方向[J].电子世界,2014(18):28.

[3]刘中华.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5(06):122-123.

[4]张寿玲.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刍议[J].科技展望,2016(29):5.

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视觉艺术网络虚拟现实

艺术活动反应时代的现象,且在各种意义上,艺术与时代革新或改造的根本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感情的自发形成占了大部分,但在有些状态下理性的计划性成分亦占有相当的比例,尤其在新媒体、新美学观念、新素材及新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以理性为诉求的创作灵感,已占有绝对的重要性及审美价值。

科技的革新,从计算机、网络到虚拟现实,在艺术创作上产生极大的变化,具有实验精神的先驱艺术家们热衷于新媒体与材料与新艺术形式的探求,从十九世纪末到今天,其中发生了难以计数的艺术运动,一部新媒体艺术史,几乎就是一部近代科技史,而我们仍然活在其中,变化日新月异,很难去归纳风格,或下任何定论。到目前为止,网络艺术、包括虚拟实境的交互式装置,似乎是互动艺术的主流。科学的发明与发现,大量地运用在改善人类生活上,不过是近五十年的事,却带给人类前所未有的便捷与刺激。改变的不仅是物质的层面,在精神上的意义也相当深远。

尤其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电子媒体与计算机科技开始普及之时,媒体深深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人们视野变宽了,世界变小了。当时,艺术、科技与科学间的关系常受争议。艺术与科技运动吸引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业者参与,意图发展出跨领域的合作架构,然而时至今日,这种系统化的合作模式,仍然只是一个理想。因为科技、艺术都是文化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原本就不容分割。

运用科技的视觉艺术,一个明显的议题便是科技带来的艺术品复制性与真实性的问题,一切展演都只是以复制品呈现,要观赏者破除原有的观赏习惯,在传统上的艺术价值包含了独创性、唯一性、与真实性,都将被重新思考。

数字化科技成熟后,讲求光与速度,去物质化的虚拟影像透过媒体四处传播,复制已经不再是模仿、替代真实或是真实的幻觉,数字世界已然成为另外一种真实。因为影像可被转换为数字语言,可被任意操弄,因而影像成为一种信息,于是艺术行为也大大不同于前,艺术家在庞杂的影像信息中,选择、过滤、重新组装,不只是利用技术来解决视觉问题,开发新的视觉经验,更利用新媒体去呈现人们生活中的种种困境,作品意义的产生存在于事件的脉络还有与观赏者的互动中。观赏者从最早的被

动接受,到目前已然成为参与者,甚而是展演内容的提供者。以往视觉艺术的形式,可大分为平面的绘画与立体的雕刻,而影像的领域今后将与前述二者并列为视觉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未来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多媒体、高画质等新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传统的录像技术也将面临新的整合。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高科技产品发展迅速,计算机、雷射光线、传真机、复印机、卫星传播等。这些尖端科学技术,都成为创造想象和架构的创作工具,这些新的媒介能仿真真实世界,也能创造出幻想境界中的奇景。高科技艺术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兴起于美国的新艺术。它是泛指以运用高科技创造的现代美术作品,诸如计算机艺术、雷射光艺术等作品,在美学领域中带来明显意义,结合了人类智能和科技产生的大量新颖技巧。潜藏在这种深具潜力的新视觉技巧下,有一个更深入的意义:在高科技的辅助下,视野更加瞭阔,并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美学向度,跳跃连结代替线性思考,多向度空间取代绘画透视,前所未有互动。尤其是,自从计算机出现以后,因为可以储存、修改,容易重新绘制及复制,所有有关绘画的行为起了很大的改变。1952年美国的BenF.Laposky利用计算机做出一个抽象的图像,1956年才开始能创作出彩色的电子影像,1960年德国K.Alsleben及W.Fetter发表最早的计算机绘图作品,直至1994年网际网络开始盛行,四、五十年间,人们对于空间的思考模式随之改变,我们离开了复杂而趋向一个快速沟通、大纲式了解的理想。我们不再需要画一堆很复杂辅助线去处理放置一个三维物体于二维平面上的问题,计算机影像帮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因此,艺术家已把兴趣放在如何避免复杂的建构,因为人们想象的空间已经改变,波浪的、拥挤的西方绘画已被纯粹的、无限空间的现代绘画所取代。

计算机对现代艺术造成的冲击及影响之巨,超乎想象。计算机一般被认为是一个空间可视化的简单辅助工具,但它不只是一件工具,一种媒体和材料,更重要的是一种新的美学方向,新的再现可能。多数计算机艺术的创作者,深信虽然计算机本来不是为艺术创作的理由而发明,但它会持续发展出特有的本质,继续为艺术家提供最好的工作伙伴。

通常,计算机比传统铅笔的方式更简单、便宜、快速地生产,计算机让艺术家与音乐创作者更快速的生产,这也就是我为什们称之为“罐头艺术”的原因,然后,计算机也可提供一种艺术替代品更快速的方法,这也是我为什么称其为“麦当劳艺术”。当然,计算机艺术有它的隐忧。虽然计算机为艺术带来发展的新契机,却也有不少令人不安的地方。

第一:由于计算机也是科技的产物,自然有现代和传统的冲突,如何把过去的传统艺术,配合新的计算机媒材,加以融合表现出来,呈现附合时代的新风貌而被接受,是值的深思的问题。因为全世界都是用相同的软件和设备,如果一窝蜂的跟着主流,则艺术创作则会划地自限,而显露大量复制和类似的肤浅平面感,失去艺术的美感和深度。第二:如同前面提到的,工具的方便,却造成个人风格的丧失,并且

失去敏锐度,因为一旦创作者习于依赖计算机的修改功能,创作的动力则渐渐退去,例如:惯用PHOTOSHOP的摄影者很可能因此,不在意拍照的决定性时刻,因为可以透过计算机仿真修改,不怕拍不好,但即使效果逼真,却失去艺术价值了。

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范文第4篇

一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新体系构建的背景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10100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仪器设备及先进医学检验技术,能够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工作,具备初步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品德高尚、基础扎实、技能熟练、素质全面,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1]。培养目标中最显著的变化是检验专业培养的不再是检验医师,而是能从事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科研机构的临床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工作,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要求具备临床医学检验及医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我们认为这个转变是医学检验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以及明确人才培养规格的一个重要转变。这种变化也反映了近年来人们对医学检验高等教育的认识的转变,即医学检验专业更偏重于医学技术类的专业,这种调整具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2]。为了顺应教育部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设置调整的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原有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实习体系需要更新和完善,从而体现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特色和优势。

二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新体系的构建

在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毕业实习体系。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和管理体系[3]。

1目标体系

根据学校整体办学理念、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培养模式新变化的要求等修订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实纲。该大纲既明确了学生应掌握的临床检验基本技能,同时又强调对学生的科研发展潜能的培养,以适应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2内容体系

在完善新一轮教学大纲修订的过程中,我们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内容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和尝试。我们以医学检验技术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了毕业实习内容体系。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参加临床实践和科研设计活动,提高现代医学检验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

目前,浙江中医药大学共有六届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基本分布在省内各大医院检验科,他们对毕业实习最有体会。在修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纲时,除了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实习单位意见、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意见之外,我们还广泛征求了这些历届毕业生的意见。他们对实纲最有发言权,可以提供一些实用性意见。根据学校指导性方案意见,理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为半年,医学生毕业实习时间为1年,基于医学技术类的要求和实习单位的反馈,我们已向学校申请获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时间为1年,并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的业务要求、实习时间及科目安排、各科室实习内容要求等均进行了修订。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生命科学学院开办医学检验专业优势,提高学生的科研发展潜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浙江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国内中医院校中较早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院所。学院科研氛围浓厚,坚持“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省级示范中心生物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为平台,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让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进入到实验室,充当科研助手、教学实验准备助理等,学生到大二期间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到大三积极组织参加省级学科竞赛。学生在浓厚科研氛围的熏陶下,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也激发了一定科研发展潜能,为毕业实习期间顺利开展科研设计和论文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条件体系

在原有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辟条件优越和带教水平高的校外实习基地,构建良好的专业实习条件体系,满足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实习需要,以适应对医学技术类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利用实习医院和医学检验中心两大平台,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1)充分利用实习医院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加大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毕业实习效果

根据办学地处省城的优势,可以聘请省级或市级三甲医院检验科主任或具有高级职称检验师为学院客座教授,组建高级检验教学组,让这些检验领域的专业人士深入教学一线,将检验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带入学校课堂,将临床工作实际和学生毕业实习典型案例带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加强学生对毕业实习的初步印象和对毕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毕业实习的自觉性。另外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增进学生与医院检验科主任或高级职称检验师之间的感情,为将来能顺利实习和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校附属第一医院、浙一医院和浙江省人民医院实习的学生普遍反应,由于分管实习的带教老师或检验科主任就是平时上检验专业课的老师,一下拉近了实习生与检验科的距离。学生可以尽快进入角色,及早融入到实习单位的大环境中,为后期能留在实习单位工作或就业推荐提供很大的帮助[4]。同时学院在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之间制定了适宜政策,对推荐学生就业的带教教师给予一定奖励。

(2)充分利用医学检验中心教学资源,构建校外实践基地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毕业实习顺利开展搭建有效平台

医学检验中心拥有先进的仪器、拥有齐全的检验专业课程对应的所有实践项目,很多都是医院无法完成的。目前检验行业三大医学检验中心(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杭州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杭州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在杭州运行良好,其中有两大医学检验中心总部设在杭州,尤其是杭州迪安医学检验中心作为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日常的实验学习、小学期见习、小学期实习、毕业实习的顺利开展搭建了有效平台。通过在医学检验中心的实地实践和科研项目的参与,学生在实验项目的操作、病理指标的分析、科研工作的参与等方面都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增强、实践技术能力和科研兴趣的提高,也便于对专业的更深理解,为将来毕业实习地顺利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4管理体系

管理是落实实习环节的关键,因此,加强实习管理,对培养应用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从2002级到2013级十一年的办学历程,我校对医学检验专业毕业实习已建立了一个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实习由学校、教务处、学院、实习单位四层领导管理: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教务处组织制定实习计划、实纲和实习相关的管理文件,以及检查实纲和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处理和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学院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去各实习医院给学生进行实习辅导、讲座及检查实习情况,协调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及组织纪律情况,发现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处理。组织修订实纲,参与实习选点和实习基地建设及其它提高实习质量的具体工作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务处、学院,在工作中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协助实习医院做好实习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实习任务圆满完成。

在组织管理毕业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选拔考核实习带教老师、充分调动历届毕业生辅助带教的积极性,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和联系等途径,规范毕业实习各项进程,从而体现管理的实效性。在学院毕业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内选拔一名专业毕业实习工作联系人,该联系人定期到各实习单位走访,检查监督学生实习状况,评选优秀带教老师和优秀实习组组长,组织召开优秀带教老师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带教老师分享带教经验。对附属直属医院带教老师实行选拔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学业绩考核中,并与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积极性。对有历届毕业生工作的实习单位,让历届毕业生辅助带教应届实习生,让实习生尽快熟悉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实习各项流程,提高实习质量。对历届毕业生辅助带教制定奖励政策,作为评选优秀校友、优秀辅助带教老师的一个重要依据等。

总之,毕业实习是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提高医学实验研究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毕业实习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平台,加强毕业实习教学环节,提高毕业实习管理效率,从而构建有效的毕业实习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科研发展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

[2]姚群峰,宁勇.医学检验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新变化[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3):1-3.

科学技术带来的好处范文第5篇

在2007年南京召开的阿登纳跨学科伦理会议和国际生命伦理学会议上,以韦钰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明确指出,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或一定高度时,制约科技发展的“瓶颈”不再是知识问题或智力因素,而是道德问题或伦理环境因素;同样,以恩格哈特为代表的西方道德哲学家也认为,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如生殖干预技术、克隆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新能源利用技术等不断突破我们原有的伦理架构和道德底线,使社会的伦理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反过来又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21世纪科技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时代的智识之士已经深刻意识到对科学技术进行伦理思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这使得在什么层面上思考和以什么方式切入科技伦理问题变得紧要起来,这意味着,唯有先思入科技伦理之所以成为问题的本质,才能真正进入思考科技伦理问题的视野,展现出科技与伦理相互关联和相互契合的内在维度,进而探究出科技伦理在21世纪发展的可能路向。

一、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视景下的科技发展之困境

古希腊科学通过沉思性的观察方式,以“理论”的样态呈现出来,不关涉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技艺制作。在重视“思”的精神生活氛围中,科学根本不屑于为技能和技艺的改进发挥理论驱动功能,它只是用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让人们知道真实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服务于人们对世界观的理解和确立。作为“理论”的古希腊科学切近的是人的内在精神生活,没有涉及与技艺制作之间的功能关系,而近代科学把实用目的引入到知识的基本功能之中,开启了崭新的维度“力量化、控制化、预测化”[1],这一维度彰显出科学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行为中的效用性,建立了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功能关系,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是它固有的张力。近代已经架构出它们相关联和进一步发展的桥梁,高科技的出现是这个基础完善的结果,也是使得这个基础进一步完善的新起点,它彰显出了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今天科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每次突破和提高都是在与技术的每次发现和突破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实现的,这意味着“科学为了其自己的理论目的,需要一个日益精巧的、有强大物质力量的现代技术作为它的工具,这种工具是科学自己给自己生产的,就是说,科学向技术订购了这种工具”[2]。今天的科学自身具备着技术的本质特征,科学向技术订购的自产自销的工具来自科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凭借技术这种工具所进行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就,将开启出为世界所角逐的新领域。反过来说,技术将以此领域为新的起点进行实践并在整个世界内发挥作用,它以其经验为科学提供滋生问题的温床,科学以此为手段提高理论水平。从这个层面上讲,科学是为解决技术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沿着技术实践给定的方向来完成自己的使命,科学在借助工具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又会发现新的东西,而这些新东西又将成为技术实践的新起点。这个过程无须假借外力,自身就具有无限循环的动力机制,科学和技术在这种相互反馈的运动过程中共生共长、相互依存。在这种相互反馈的运动过程中,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功能关系以非常醒目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力量化、控制化、预测化通过科学和技术完全嵌入相互之间的功能关系中体现出来,而它们的完成只能借助于科学和技术的功能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实,并且这种落实反过来又会深化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功能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体性的链条式关系,不能在它们之间进行明确的区分。科学不再与技艺制作无涉,而是与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应用领域相关联,与技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的突破以彼此的发展为前提,且这种突破被迅速地应用到生产领域。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找到了实验和证实的平台,以这个平台为基础,科学和技术为这个平台提出的问题寻求新的解决之道,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而它们之间的每次突破都会被快速地应用到生产领域中。

这一点即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无疑是当代科技发展最典型的特征,它的生命力源自于三者之间的彼此相互允诺,“进步”是它们可以相互允诺和得以继续相互允诺的动力和目标。自培根以来,知识给予人类的允诺是它能够不断地促进人类进步,“隐藏在这一看法背后的,是认为知识或者认识的历史可能是一个不断的、直线发展的,即进步的历史”[3]。科学的无限期的进步为技术的不断进步开拓发展和选择的空间,这一反馈的结果就是技术的进步为科学的进步拓展了提升的平台。它们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允诺,就是不断地把它们的成果投入到生活的实践领域和生产领域,所带来的显著后果是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行为将被视作它们持续进步的新起点,以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为特征的科技发展向世人允诺的理想是它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进步。

但“‘进步’并不是一个中立的术语,它是有特定的前进目标的,这些目标是根据人类处境的种种可能性来确定的”[4]。进步并非中立性地携带着特定目标前进决定了进步具有特定的意图,它的特定意图建立在改善人类处境的种种可能性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它的某些特定意图终将以改善人类处境的某种或某些其他可能性为代价,因为它不可能穷尽改善人类处境的所有可能性,并且从逻辑上来看,它也没有办法和能力来预先断定哪种可能性能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的处境而不至于遭受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科技发展的持续进步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对现有的生活状况的改变或破坏,将面临着失去从整体上真正改善人类处境的可能性,遗漏能够真正改善人类处境的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失去和遗漏会形成强大的负面效应,冲击着科技发展所允诺的持续进步,并让这种允诺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甚至有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当科技发展趋近这个临界点时,它就会遭遇生存的悖论。由为着实现进步的理想要求而来的特定目标,可能会在某个方面甚至从根本上摧毁进步的理想;悖论的产生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来自于内部。遵照科技发展内在逻辑的要求允诺进步并确定某些特定目标,势必会把科技发展推向悖论的生存境地,因为它不可能一劳永逸地确定某些特定目标,它要求的是无限地进步和不断地确定某些特定目标,而这些目标有可能会在下一个阶段被断然地否弃。否弃是它的内在旨趣,它指向某些特定的外在目标,而不会为这些外在目标作任何停留,它需要的是不断地实现和不断地否弃。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存在的目标都不能体现出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对进步的允诺而言,这些特定目标都是作为手段而被希求的,意欲改善人类处境的最初目的竟然沦落为使得游戏得以永恒进行的筹码。#p#分页标题#e#

手段和目标之间没有平衡点和饱和点,手段逼迫目标无法确定自己的最终方向和停住自己的脚步。在控制化和预测化的框架中,对手段的意欲和偏好使得目标的实现成了“一种促逼”[5]。这种“促逼”是在挑战和挑衅的意义上被提出的,它不是由事物的本性而来,使其本性在事物实现过程中完全真实地展现出来,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展现事物自身,这种方式是通过“摆置着该事物的订造”[5](933)表现出来的。控制化和预测化两个维度决定了科技发展之进步所确定的目标以促逼的方式在摆置和订造中实现,通过摆置和订造的方式实现的目标不再能碰到它自身,亦即它的本质,它已经失去了它自身,它只是手段链条的一个环节,作为存货和持存物而存在,这是它在该逻辑框架中的命运。在促逼的意义上接受摆置和订造,再也碰不到事物自身和人类自身,只能在控制和预测的层面算计和遭遇事物,它们的本性已经逃遁而不见踪迹,这将成为人类生活中无法散去的阴霾,给人类带来深度的恐惧,更遑论改善人类的处境。在促逼的意义上实现和展现的事物,被赋予的是摆置和订造链条上的意义和价值。作为目标,它不是从整体方面被赋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它可能就丧失了从整体上理解事物本性的全面维度,而这将会虚空某些事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按照自身的内在逻辑,科技发展没有顾及个体存在的价值和它们的整体意义,无法周全生活的意义,与整个生活的目的产生冲突,把自己卷进生存和发展的悖论之漩涡。依靠科技发展自身的力量已经无法摆脱这种困境,因为困境的根源来自于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引起的悖论。因此,要走出困境,我们必须改变由科技发展内在逻辑而来的思维方式,借助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对这种思维方式的渗透,寻找摆脱困境的出路。

二、揖别困境之路展现出科技-伦理的相契之维

伦理学和伦理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揖别这种困境提供了契机。在海德格尔对古希腊的精神本义的考察中,伦理学被理解为“深思人的居留”[6],伦理被视作人的居留地和居所,伦理学的本义是深思如何能把人带到自己栖所的近处,如何把人的本质扣留在归属于自己本性的居所之中,由此维度而来的伦理学和伦理思考就是原始的伦理学和原始的伦理学运思,它关注的是事物如何怡然地归属于自己的本性,而不是被蛮横地要求接受摆置和订造。

伦理思维作为一种相与思维,关注的是现实的生活本身,寻求的是万事万物共属一体的相与之道,而不是仅仅从控制和主宰的角度对万事万物提出蛮横的要求,从而使它们的价值和本性以一种异化的方式在场和敞开。真实的在场和敞开发生于对话和参与的共属一体的嬉戏中,理性和知识的进步带来的在促逼意义上的到场和在场从根本上偏离了自己的栖所和居所。

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缺乏相与式的伦理之维,在它的思维方式中只有作为手段的存货不断地得以实现和到场,而没有考虑整体相与和体贴的运作方式。“相与”的伦理思维是一种态度、一种考虑和尊重每个个体的目的及意义的态度;它也是一种度量,一种把每个个体和每种可能性尽可能都纳入到整体中来的度量。没有了这种态度和度量自然会产生科技在发展过程中的悖论。伦理思维对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方式的渗透,可以从根本上纠偏科技发展内在的思维方式所引起的悖论。在伦理思维的渗透作用下,科技发展内在的思维方式在为进步而确定某些特定目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些目标本身存在的目的、意义和它在人类整体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生活的整体意义是不能丢失的,个体的价值也必须得到体现,个体和整体如何相与纳入了科技发展的内在思维之中。以这种思维方式运作的科技发展就不至于在摆置和订造的意义上使每个个体作为存货而到场,也不至于用某种或多种改善人类处境的可能性对另外的可能性形成某种程度上的霸权。因此,科技发展带来的持续进步就会到达伦理学深思的居所的近处,真正改善人类的处境,让他们体验在家的幸福。

科学、技术、生存的一体化特征使得科技发展走下了“理论”的神坛,走进了人的现实生活;为着进步理想而实现的每一个特定目标都会对人的现实生活产生错综复杂的影响,它不是摆置和订造过程中的一个链条,而是作为与整体共与的个体真实地存在着。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无法处理个体与整体共生共与的问题,伦理思维方式的渗透,让科学、技术、生产在一体化的运作过程中能思及它们的运作是否有助于事物的本性扣留在自己的居所之中、是否偏离了个体与整体、个体与生活本身的相与性,处理好它们的运作对现实生活造成的影响及出现的问题。凭借手段与目标两者相互作用和反馈的单线思维和单向逻辑无法应对整体的生活本身出现的问题,以伦理思维为特征的伦理学为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揖别悖论和生产困境指明了方向。其实,“伦理所以存在只是因为我们大家都是超个体的整体的成员,伦理主要是来处理同他人之间的关系,即使对自己所负有的责任也同个体对整体的义务以及从整体那里所获得的利益有关”[7]。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类基本上生活在科技产品时代,但它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和适应自然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无法妥善地处理在改变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冲突和不均衡以及个体与整体的权利和责任问题,导致它最后偏离了幸福的轨道。伦理学的渗透,让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看到了如何周全整体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而不至于为了某个目标的实现失去整个生活的重心。

无论是科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还是技术成就的进步,甚或是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扩大,最终都应该服务于生活的整体目的和意义,这是它们生命的源泉,唯有这样,科技发展才会真正改善人类的处境。因为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每次确定的特定目标都意味着依靠科技的内在力量去实现它,并且对象化到现实世界并对人们的生活世界产生影响,所以科技发展允诺的进步不是一个中立性的术语,它不仅意味着目标和方向的设定,更重要的是意味着目标和方向的实现、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践和应用。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目标和方向的设定和实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和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纳入考虑的范围,对影响的好坏进行权衡,以此做出相应的改变和应对。伦理对科技发展的渗透是来自科技发展内在力量的要求。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引起的悖论会从根基上把科技发展推向自我毁灭的深渊,因此,科技发展内在地具有把伦理的渗透和调节机制引入自身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诉求,以之转换发展路向,揖别自身内在逻辑中存在的悖论和困境。#p#分页标题#e#

三、科技与伦理的生态整合和生态发展

科学、技术、生产的一体化使得科技发展内在的控制逻辑偏好于手段,它的直接后果就是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会偏离生活本身的目的轨道,出现意义偏差,滑向自我坠毁的深渊;伦理在科技发展的内在理论诉求下渗入进来,伦理对科技发展的内在渗透展现出改变和拯救科技发展坠入深渊的命运的视野。从这个角度出发,科技伦理之所以成为问题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科技伦理问题起初就是在这个层面上被提出来的。伦理如何在渗透的过程中与科技发展一起解决科技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悖论问题?随着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两者相互作用的加深,科技发展引起的悖论将会对伦理的渗透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反馈作用和冲击力,因此,伦理在渗透的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在对方的反向作用力下对自己的理论诉求和精神旨趣予以考虑并作出改变,有时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当我们的时代从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中理解和切入问题的时候,科技伦理已完全展现了它之所以成为时代问题的本质。科技伦理成为时代问题的本质和缘由向我们开启了进入科技伦理问题的视野,拓展出了科技伦理在21世纪发展的可能路向。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或一定高度,制约它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它的内在理论张力要求伦理对它自身的发展逻辑进行渗透;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将会使社会的道德底线和伦理环境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引起伦理在渗透的过程中反向深思自己的价值指向和精神旨趣,这二者是我们理解科技伦理之所以成为问题的维度和切入点,它们同时开启了我们进入科技伦理问题的生态视野,在此视野内,科技伦理的生态发展路向便彰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