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金融行业对于新事务的反应速度从来都与侏罗纪的恐龙类似,中国金融业还要更慢上半拍。“创新”被国内金融业者所接受并日益挂在口头,应该也就是最近一年多的事情。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位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金融企业的负责人,在各种公开或者内部的讲话中,“创新”是被提及频度最高的词。

这是一种喜人的变化。而更让人欣喜的是,国内金融企业的的确确在进行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了。新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2002)》(以下简称“创新报告”),可以说是记录和分析这一现象、趋势的力作。

国内金融类图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译著,这类书籍对于让国内金融业者开眼看世界的作用和贡献不小;另一类是国内人士自己撰写的专著,这类图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作者过分依赖二手资料,仅做书斋内的沙盘推演甚至臆断。真正能够让读者掩卷长思者甚少,能够对现实的金融行业、企业和产品工具进行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与分析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创新报告”可以说是开了国内金融类图书领域中的一个先河。

“创新报告”之所以能够开此先河,是因为其作者团队实力不俗。这个团队由国内知名中青年学者杨如彦博士领衔。

杨博士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因关注法律的经济学分析问题,他在兰州大学攻读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之后再度攻读社科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杨博士在国内学界并非属于“高产学者”,原因在于其在学术上的严谨与自律。他对金融行业的研究和造诣与其担任数家海内外金融企业高级研究顾问有关。一只脚在产业界,一只脚在学界,既有学术功底,又知道企业关心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杨如彦最大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他的学术成果很少有国内许多学者无法避免的“经院味”,也不像某些一线从业者,普遍存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问题。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依据,亦有实际操作性,是国内学界对杨如彦学术风格的评价。这一特点在“创新报告”一书中随处可见。

“创新报告”一书的作者多达6人,其中包括鲁再平、刘孝红、孟辉、毛颖等国内金融行业内的青年才俊。他们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债券等金融子行业具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因此,“创新报告”得以对上述几大行业2002年金融工具创新的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阐释。

“创新报告”的研究方法和谋篇布局也很有些可圈可点之处。在分析任何一种金融工具创新的状况之前,作者都会从金融行业市场特质的角度,对其进行入木三分的分析和阐释。

“创新报告”有关实证研究的部分则有理有据。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阐释创新机理时所运用的理论和模型都是国内外的经典,但并没有盲目地迷信权威,而是结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而又准确的修正。

例如,作者敏锐地指出,2002年中国金融工具的创新具有“准市场”的重要特征,并以全书的最后一个章节深入探讨准市场环境下,创新与套利的互动关系和实际操作问题(详见后文《创新是套利的孵化器》)。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财经》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各大部委牵头的重大课题,大多刚刚完成第一轮调研报告。按照惯例,第一轮调研报告完成后,还要征求其他参与部门的意见,并与国务院领导进一步研究讨论,需要经过若干次修改才能定稿,成为“成熟”的研究成果。

从第一轮报告到“成熟报告”,中间通常有几个月的时间。这意味着会议将无法在近期召开。

央行课题有进展

据《财经》记者了解,由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牵头的五个课题已经完成第一轮调研报告。其中第一个课题――“确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研究成果已经“相对成熟”。

该报告参考G20的研究框架,从宏观方面、微观方面、监管体制、国际传导风险以及防范支付清算风险等角度,系统地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在宏观方面,该报告强调中国要尽快设立宏观审慎性管理框架,同时要做好准备防范财政性风险。

在微观方面,报告肯定了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通过上市等一系列相关工作,使得机构的健康程度得到很大改进。同时,也指出需要改进的方向。据了解,改进的主要方向是:通过各种措施减少行政干预。

一位金融监管高层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去行政化”将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没有“去行政化”,金融改革就无法取得实质的突破。

在监管体制方面,该报告提出两种思路,一是加强“银、证、保”三个监管机构的协调机制,涉及到金融控股公司,视其分量最重的业务性质而定,属于哪个行业,则由相关监管部门监管;二是赋予一家监管机构对跨业经营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权。

在国际风险的传导上,该报告意见是:中国应该增强国际影响力,要更多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国际活动,防止在危机发生时国际组织关于预警、救助的安排,对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不利。

目前,中国的支付清算工作做得还“不错”,但报告依然对此提出警示,建议防范支付清算系统风险。

至于其他央行牵头的四个课题,如加强对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和“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的监管、 推进政策性金融改革、加快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等,目前第一轮报告均已完成,但研究成果“还不太成熟”。

解决“危机后遗症”

去年年底,国务院部署了15个重大金融的课题,希望立足中国现实情况对这些重要金融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一些研究成果可以通过相关改革,变成施行的法律和政策。

《财经》记者从央行和财政部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这些金融课题经过密集调研,基本进入成果初成阶段。

据媒体透露,上述金融课题要拿出成果、取得共识之后,才会择期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因此,会议或将拖延至今年年底。甚至很可能推至明年召开。

作为中国金融系统最高级别会议,前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是每五年召开一次。由于金融危机带来了严重后果,中国虽然没有处在金融风暴的中心,也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为解决“危机后遗症”,中国决定提前召开第四次会议。

在中国积极筹备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期间,其他国家也陆续出台了金融改革方面的重大监管措施。

例如,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7月21日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华尔街也正式走进新金融时代。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3篇

(一)本篇调查报告因个人水平、时间、精力有限,仅如实反映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并不做,也没有足够信息来做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中的设计到的任何观点均引自其它研究报告,非本人观点,仅作参考。

(二)调查范围为金融证券业及金融银行业;调查样本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成都分公司及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金融专业毕业生在证券,银行宏观就业现实状况及趋势和具体样本岗位工作状况。

(三)调查时间精力限制,调查资料除来自实地考察记录整理以外,在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了网路上一些大型、权威的相关内容调查研究报告。

(四)作者现今水平有限,信息搜集有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况,读者在浏览本报告时请有选择的进行参考。

二、报告前言

金融是现代社会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标志性产业,也是一个典型的高收入弹性产业,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日益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因此一种观点认为,如今金融人才短缺,就业前景广阔。

然而在大学扩招的浪潮中,金融学个专业的扩招是极其明显的。另外,2006年广东省高考有70%的学生首选金融和商业相关专业,而在商业极其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也只有30%。经统计资料表明,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都是从站柜台开始,最终能够熬出头的也是其中的小部分。面对金融行业越来越高的入行门槛,另一种观点认为,金融从业压力大,就业前景看坏。

那么,到底哪种观点更符合现今金融就业状况呢?从招聘公司来说,对当今毕业生有着什么样的 招聘要求呢?从招聘者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又应该具备何种学历和哪些能力呢?工作在金融岗位的职员又有着什么样的生活形态和收入福利呢?本报告将从但不限于这些问题的角度,通过对证券公司的整体调查,公司经理的述说以及对相关职位职员的采访来反映就业现实状况,事实甚于雄辩,在对事实有过一定的了解后来回答以上两个问题也许会有新的感悟。

三、报告正文

(一)证券公司调查 调查单位(地点):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调查对象:该公司总经理王,职员肖、徐等。

1、证券业金融专业宏观就业状况(总经理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直接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但一般无论是证券或者银行的职位如今都会将职员安排到基层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证券公司业务分为证券经济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自营业务等。其中证券经纪业务及咨询顾问业务由分公司执行,其它业务均由总公司开展。在总公司(更高级的业务)中对学历和能力总体会比分公司高,一般为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证券经纪业务中,为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提供的有证券经纪人、证券(期货)分析师、理财师等,学历要求一般为本科生。经纪人要求人际交往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分析师则要求对证券行业敏感、熟悉。经纪人薪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多则月薪一万左右,底则月薪2000-3000。

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等其他业务有诸如保荐人、负债管理师、行业分析师、风险控制人员等等职位。学历要求一般都为研究生以上,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分析能力,对法律、财务、金融、会计、计算机、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有迫切需求,这也是证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趋势。在这些业务中,一般职员起薪会在年薪十万以上。

2、案例采访

1)证券经纪人

工作内容:为证券公司介绍证券交易客户,从客户交易资金中提取交易费用作为工资来源。

工作坏境及地点:由于与不同客户打交道,经纪人的工作环境经常变化,到处奔波,地点不定。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以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有着亲和力、细心、耐心的心理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根据业务水平而定,在2000-10000左右。

工作形态:为了拉客户而到处奔波;也可以悠闲的享受客户的交易费用。

职业发展展望:没其它的,拉得好坐着来钱,拉的不好,累死了也没多少。

2)经理文员

工作内容:证券交易资料录入、整理

工作坏境及地点:经纪经理后台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基本的金融常识;耐心、细心的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2000-3000左右

工作形态:面对电脑录入资料

3、小结

目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证券业基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证券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二)商业银行调查 调查单位(地点):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

调查对象: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稽核合规部处长王

1、银行业金融专业就业现实状况(王处长介绍)

以下所提及职位均指除基层职位如文员、柜员等外的与金融专业有密切联系的职位。基层职位的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生,职业能力要求是交际能力强,亲和力强,细心,耐心。银行招生基本是大类招生,金融专业的口径大,可以做很多工作,但无论任何职位刚开始都会到营业部从柜员等基层做起。

银行支行主要负责负债业务、咨询业务、理财业务的执行,因此职位设置有柜员、信贷经理等,如今任何新职员都会被安排到这类工作中熟悉基层情况,学历要求基本是本科生,工作工作跟人打交道很多,相对会比较忙,工作压力和竞争会比较大,因此需要职员有耐心,细心的特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2、稽核合规王处案例采访

工作内容:银行操业务作规范监督检查

工作坏境及地点:稽核合规部办公室

工作所需能力:本科学历;金融常识、法律法规知识;耐心、细心的人格特质

工作薪资范围:年薪15万左右

3、小结

同样,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太多太滥,银行业基层、中层岗位的需求是供不应求,竞争很激烈;然而对于中高层职位的专业化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对于复合型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因此银行人才的趋势是复合型人才,同学在学习自身专业,锻炼自己实践、研究能力的同时,应该注意其它专业知识的培养,拥有双学位的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人才在招聘市场始终供不应求。

四、报告总结 因此对于金融毕业生就业而言,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点建议:

1、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在平时学习中,多多注意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不二法门。

2、在夯实专业能力的同时,参加一些实习工作,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有很大帮助,在工作时也能够快速上手。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4篇

最近十几年以来,压力测试技术发展很快,已被国际大银行广泛应用,并已成为国外政策当局金融稳定性分析的重要工具。我国目前也开始了压力测试在金融领域的推广应用。2003年9月,中国银监会响应FSAP项目要求国内各商业银行开展利率变动、汇率变动、准备金调整、不良贷款变动对商业银行资本金和盈利的影响四个子课题的压力测试。但受限于国内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和人才的不足,这次压力测试的推广工作收效不大。2007年银监会再次组织各大商业银行接受培训,学习敏感性压力测试技术。虽然我们在压力测试方面已经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7)》的内容仍多是定性分析,缺少压力测试内容,这不利于我们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作出正确评价,制定出符合实际经济金融情况的政策。由于受限于操作经验的不足和人才的匮乏,加之国内无相关实用案例书籍使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压力测试工作进展缓慢。2008年,从美国的次贷危机蔓延至各国引发了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如何掌握压力测试金融风险控制工具,建立规范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故此,我们萌发一个念头,希望联合国内早期展开压力测试研究的专家们以他们的实际操作经验结合四届金融机构压力测试与风险防范经验交流会形成的研究成果,共同为从事压力测试研究的同仁编撰一本具有参考作用的专题报告——《压力测试专题研究报告》,作为国内首份最具参考性的金融机构压力测试领域研究报告,相信会给关注商业银行压力测试的同仁提供最具价值的参考信息。

本报告分上下册,作为对压力测试经验交流会相关成果的总结,并使会议的所形成的大量研究资料能够更好的被金融机构长期学习和在实践中应用。内容涉及从压力测试的基本概念及操作方法入手全面详实的介绍了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原理及操作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压力测试理论解读、压力测试方法及实践、压力测试模型搭建、压力测试案例及研究压力测试的与会专家在会上的研究成果和现场答疑的相关资料。旨在给国内金融机构压力测试的实践推广提供参考作用。

金融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选择权;盈余波动;公允价值会计

一、 引言

在2003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IAS39修改稿《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允许企业指定任何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即允许企业使用公允价值选择权,但不允许撤销。IASB引入公允价值选择权的目的,是简化金融工具会计,并减少无法应用套期会计时混合计量模式导致的会计错配,从而减少对损益表的不同影响,降低盈余波动性(IAS 39.BC74(C),2005)。2007年2月,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颁布了类似的准则《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The Fair Value Option for Financial Assets and Financial Liabilities)》,减小盈余波动性也是该准则的目标之一(FAS159,2007)。2006年2月,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允许企业在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一定条件时,在初始确认即“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企业会计准则》,2006)

允许企业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意味着扩大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这项规范能否实现准则制定者的初衷,降低盈余波动性?或是扩大了盈余波动?对这个问题的探究,有助于了解公允价值会计与盈余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二、 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

盈余波动是重要的财务信息,反映了企业的风险,具有价值相关性。Beaver等(1970)建立了对盈余波动的风险相关性的测度,并指出盈余波动和盈余风险系数解释了市场模型的风险系数。另外一些研究发现,以会计计量结果为基础的风险度量数据与股票的风险之间有确定的联系(Fama & French,1992)。以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07和115号为背景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对某些资产负债表项目以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价值相关性(Barth,1994)。Schrand(1997)比较了不同信息的风险相关性,例如利差、衍生金融工具的名义金额,以及美国证监会的《财务报告公告第48号》要求披露的公允价值计量所得的盈余波动。Hodder(2006)以银行为研究对象,验证了以现金流和公允价值盈余波动为基础的风险数据的价值相关性。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产生利得与损失,对净利润、综合收益产生影响,因此可能增加或降低报表数据的波动。Gebhardt等(2004)在国际会计准则拟扩大公允价值使用范围的背景下,模拟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他们揭示了银行应用混合计量模式时,即使进行了有效的套期保值,仍然存在的盈余波动性。欧洲央行(2004)进一步深化了Gebhardt等(2004)的研究,模拟了信用和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情景,认为扩大公允价值的应用会增加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波动性,可能降低他们对危机的应对能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通过模拟,揭示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比例增大,有助于抑制资产负债表的整体顺周期性,并且认为当与金融市场的额外流动性缺乏相结合时,公允价值会计框架放大了资本的周期性波动。Song(2008)检验了SFAS159规范的公允价值选择权是否减少了盈余波动性。他发现,在实施公允价值选择权确认未实现损失与利得此举前后,季度利润的标准差并无明显变动。即没有数据表明,公允价值选择权减少了盈余波动性。Peter Fiechter(2009)在《IAS39中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对银行盈余波动性的影响》一文中检验了公允价值选择权(FVO)的各种应用目的对盈余波动的不同影响,发现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以减少会计错配的银行,和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计量金融负债的银行,报告的盈余波动性小于那些没有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银行。Andrew G Haldane(2010)在《“恶劣气候”中的公允价值》中指出,公允价值对利润的影响持续增大。近几十年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大于1970年前后的四十年,表明银行利润的波动性增大了。

在国内,对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波动之间关系的探究主要出现在金融危机之后。汪静(2010)以金融类企业为样本,选取来自沪深两市16家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季度报表数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的利润变动与企业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比率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孙敏慧等(2010)对我国31家金融上市公司2007年~2009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上证指数存在相关性,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利润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效应。夏既明等(2011)运用统计性数据,得出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净利润的整体影响不大,但对个别银行的净利润造成了较大影响。公允价值变动对银行股东权益的整体影响不大,但对个别银行的股东权益造成了较大影响。

国内对公允价值会计与盈余波动关系的研究虽然已经兴起,但经实证检验的成果还比较少。在已有的实证研究当中,主要采用统计性数据分析,尚缺乏普遍认可的数学回归模型。本文拟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模型检验方法尝试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盈余波动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范下,企业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满足下列三项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初始确认时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即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消除或明显减少由于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计量基础不同所导致的相关利得或损失在确认或计量方面不一致(会计错配)的情况;企业风险管理或投资策略的正式书面文件已载明,该金融资产组合、该金融负债组合、或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组合,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管理、评价并向关键管理人员报告;包含一种或多种嵌入式衍生工具,从而使整体现金流量发生显著改变并且在初次考虑时即允许拆分其包含的衍生工具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对于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条件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9号一致。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9号提出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初衷之一,便是减少盈余波动。

减少会计错配保证了对经济状况的计量的一致性,避免了对利润表的单面影响,因而减少了盈余波动。但是,因为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是不可撤销的,可能存在以下情况:某金融工具在会计上仍然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但是真实经济中的匹配已经不存在了。(例如,与之相关的交易性金融工具已处置)这种情况造成了人为的盈余波动。然而,更多情况下,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是减少了盈余波动的。

银行采用公允价值管理业务,则符合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条件之二。目前的会计规范并不强制要求企业对金融资产的资金来源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例如,企业发行的债券和权益性证券可能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实际应用中,公允价值计量通常仅用于金融资产(Jerzembek & Grosse,2005;Pellens et al.;2008)。如果银行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那么,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将使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资产负债的差额增大,从而导致更大的盈余波动。

银行将公允价值选择权应用于金融负债的,相对于其他银行,报告的盈余波动可能较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结构性产品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结构性产品通常包含一项或多项嵌入衍生金融工具,银行通常对已发行的结构性产品进行套期保值(IAS39.BC77B,2009)。如果套期项目符合会计准则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界定,就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因此,对应的被套期项目,即上述结构性产品(金融负债),如果采用公允价值选择权,那么由于避免了计量的不一致,可能减少了盈余波动。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H1a:银行采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增加了所报告的盈余波动,假设其他条件相当;

H1b:银行采用公允价值选择权,降低了所报告的盈余波动,假设其他条件相当。

三、 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1. 研究设计。为测试上述假设,本文设置的模型包含以下变量。第一,设置一个因变量反映盈余波动。本文以银行报告的盈余为基础计算盈余波动。考虑到盈余波动的变量需要反映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所有影响,包括套期,因此利润总额(EBT)是最合适的指标,此外利润总额还避免了税收的影响。同Hodder(2006)等的研究一样,本文将利润总额除以资产总额,以消除各样本之间规模不同造成的影响。盈余波动σ(EBT)是某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各季度的利润率(利润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标准差。Waymire(1985),Kim等(2001)和Abdel-Khalik(2007)用类似的变量反映盈余波动。

第二,设置反映公允价值选择权应用情况的变量。设置哑变量FVO,当银行在报表及其附注中披露应用了公允价值选择权,即“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指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有余额时,取1,否则取0。

第三,设置控制变量。在上一节的理论分析中提到,如果银行用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超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交易性金融负债),那么,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将使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资产负债的差额增大,从而导致更大的盈余波动。因此需要设置控制变量用来反映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结构。变量FINANCIAL,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差额,再除以总资产后的比率。

由于本研究涉及不同年份,且2007年~2010年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的报表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设置了两个反映宏观经济的变量:σ(STOCKS)和σ(FC),以反映时期差异(Crouzille等)。σ(STOCKS),是当地股票市场指数每日增长率的年化标准差。因为多变的股市可能影响银行的盈余,当银行持有大量非套期的当地股票时尤其如此,所以预计σ(STOCKS)和σ(EBT)正相关。变量σ(FC)是当地汇率的每日增长率的年化标准差。对于货币项目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来说,它们的汇率利得与损失通过利润表反映。因而,预计σ(FC)和σ(EBT)正相关。

借助所设置的变量,建立以下模型:

σ(EBT)=C(1)+C(2)FVO+C(3)FINANCIAL+C(4)σ(STOCKS)+C(5)σ(FC)+e

面板数据模型的变量取值都带有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两重性,而一般的线性模型只单独处理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不能同时分析和对比它们。换言之,面板数据模型相对于一般的线性回归模型,既考虑到了横截面数据存在的共性,又能分析模型中横截面因素的个体特殊效应。因此,本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检验。

2. 样本描述。本研究的样本取自在A股上市的银行。仅关注银行业的样本,是因为《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范的公允价值选择权只使用于金融工具,而银行资产负债表里的金融工具比例要高于其他部门的企业。由于《企业会计准则2006》自2007年1月1日起生效,至2010年12月31日(本文撰稿时能取得的最新年报日期)为止,仅四年时间。样本期间局限较大,所以使用季度报告能够提高数据的标准差的精确度,从而更好的反映盈余波动(Waymire, 1985)。而2007年1月1日已经在A股上市的银行仅9家,因此本研究的样本为这9家银行,而非本文成稿时的16家上市银行。

银行报表数据来源为锐思数据库,股指和汇率的数据来源为万得数据库。即变量σ(EBT),FVO,FINANCIAL的原始数据都来自锐思数据库。σ(STOCKS)和σ(FC)的原始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

使用EVIEWS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四、 实证结果与结论

1. 描述性统计。变量FVO的均值为0.39,表明样本中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企业比没有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的企业少。变量FINANCIAL的均值为正,说明各银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平均余额大于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平均余额。σ(STOCKS)的平均值是39.92,说明2007年~2010年的股市波动较大。

2. 面板回归结果与结论。由于本文研究的横截面个数为9,而时间序列个数为4,横截面个数大于时间序列个数,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F值为2.77,在5%水平上显著,调整后的R平方为0.38。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模型的回归结果有意义。代表公允价值选择权应用的变量FVO通过检验,且系数为正,表明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对银行的盈余波动产生了影响,具体为扩大了盈余波动。解释变量通过检验的,有σ(STO CKS),其系数为正,说明股市的波动对银行盈余有着显著的影响。当股市波动明显时,会增加银行的盈余波动;当股市较为平稳时,会减少银行的盈余波动。

3. 结论。本文以个体银行在每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各季度的利润率(利润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标准差作为盈余波动的变量,应用2007年~2010年在A股上市的银行作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应用公允价值选择权对盈余波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选择权的应用扩大了银行的盈余波动。另外,银行的盈余波动与股市波动有正相关关系。这为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对银行的盈余波动有放大效应的研究领域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

参考文献:

1.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及其应对策略.会计研究,2009,(11).

2. Hodder L., Hopkins P. and Wahlen J. Risk-Relevance of Fair-Value Income Measures for Commercial Banks,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6,81(2):337-375.

3. 汪静.金融工具中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金融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财会通讯,2010,(8)下:70-72.

4. 夏既明,吴晓,杨江英.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上市银行财务波动性的影响.银行家,2011,(1):75-77.

5. 孙敏慧,孙杨清,徐诗奕,朱朝晖.中国金融业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