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康复的训练

儿童康复的训练

儿童康复的训练

儿童康复的训练范文第1篇

一、利用学校课堂主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训练

首先,让每位任课老师都参与进来,对班级中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给他们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对这些儿童实施个别化教学,确定各自的训练方法。这样,孤独症孩子在课堂上就会始终被老师所关注,处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没有那种被冷漠、被边缘化的感觉,这一点对患有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缺陷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他们往往独自一人活动,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旁若无人。让这些孩子身处在班集体氛围中,本身就是为患有孤独症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例如:我在课堂上教学生读“牙刷”一词时,也有意地要求一位姓王的孤独症孩子和同学们一道读,虽然他是被动的、不情愿的,但还是勉强的站起来把小嘴动了几下。尽管是这样,我还是表扬了他,并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他。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用同样的方法让他尽可能地参与进来,鼓励他说话。渐渐地他表现的主动多了。

二、利用活动课和游戏课增强训练力度

游戏这类集体活动课本身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特别是对患有孤独症儿童显得更加重要。在活动课中,让同学们在一起进行滑滑梯、荡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他们行为、语言交流的康复有较好的效果。老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然而孤独症儿童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对周围的事物没有任何兴趣,要培养他们做游戏的兴趣,全靠老师的细心和耐心来系统的引导。有一次,我带学生进行感觉统合的康复训练时,其他同学都按要求进行各自的康复训练活动,只有患孤独症的小王站在一旁,目光呆滞、不愿参与、漠不关心的样子。这时,我就走过去把他带到滑梯旁,并且拿出棒棒糖来引诱、刺激他,还让其他同学表演给他看。最终,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也能坐在滑梯上玩了,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就立即用手摸摸他、拍拍肩的方式来亲近他。后来,我在上活动课的时候总是有意识地强化他的参与,尽可能地让他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就这样不断地进行康复训练,最令我欣慰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他也能参加了,他和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三、利用科学成果强化康复训练

在学校里,我们运用教育医学领域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的研究成果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各任课老师明确任务,对这些孩子,见缝插针地强化训练。针对孤独症儿童存在的人际交往障碍和语言缺陷等,我采用了“目光接触”训练和“呼名应答”训练的方式,经常地、不分场合地找机会训练。这些孩子从不和别人正视,感情木然,为了唤醒这些孩子交往的意识,我就用目光接触的训练式强化对他的康复训练。一开始,任凭你怎样呼唤,他总是不看你。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强行拽着他,让他看着我,直到目光正视着我为止,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强化训练,他渐渐地有反应了,虽然要呼唤几次,他才看我一下,但毕竟还是有起色了。同样,我用呼名应答的训练方式强化了呼喊他姓名让他应答,也取得了—定的进步。

四、利用“家长学校”完善训练成果

老师要利用“家长学校”的平台,向家长阐述学生在课外的总体要求,特别是要一对一地和家长交流学生的具体康复训练情况,安排好家长在家的训练项目,争取家长们的配合。这样就能够把孤独症儿童在学校的训练成果很好地加以巩固,同时老师还要保持与家长沟通,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一些情况。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对患有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有了良好的效果。

儿童康复的训练范文第2篇

1. 音准矫正。开始,教师可让学生模仿口型,模仿声音。当他们发出声音时,让他们体会声音的变化,这些学生常常掌握不了发音的要领,教师对他们的口型、舌头动作要注意观察,并进行矫正,让他们学会张口、闭口,学会口型变化,学会转动舌头,使他们从不会发音到会发音,再到较准的发音。

2. 说做结合。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边做边说,把语言和实际联系起来。如,扫地时就教“扫地”,开门时就教“开门”,关窗时就教“关窗户”,天天坚持这样做,渐渐地就学会说了,并牢牢地记住了这些词。

3. 图意相融。称呼在生活中是经常会用到的,我就出示一些照片,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同时教称谓“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阿姨”、“叔叔”等,先让他们发准这些音,然后再向他们说明这些词的意义,逐渐丰富他们的词汇。

4. 词性活用。教会学生正确理解与使用动词。如,教举、挑、扛、端、摔、摘、提、踢、吹、拍、打等词时,我先自己边做动作边说这些词,然后教给学生做这些动作和说这些词,训练后,再让个别学生模仿动作大家来猜,这样既理解了动词的含义又学会了说这些词。

正确使用数量词启发学生联想,说出物品名称。如教他们《量词歌》:一头牛,两匹马,三杯牛奶四碗茶;五双鞋,六顶帽,七条金鱼八只鸭;九棵树,十朵花,量词用对顶呱呱,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和说的能力。

5. 图物强化。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强化,建立图片、实物与语言之间的联系。名、物、图对应,听名字对应实物,也是训练语言的一种办法。如,让儿童听“香蕉”一词,拿香蕉给他们看,再将“香蕉”图片和实物对应起来。经过多次练习后,当他听到“香蕉”的发音时,就能指出图片和实物中的香蕉,再叫他看香蕉的实物或图片说出“香蕉”的音,能看图、实物说出名称,这样语言就上升了一个水平。

6. 词句搭配。开始教汉字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反复教,要说得慢,次数多,一个字念会了,让他连着读两个常见的字,尤其是生活中常见的字。有的智力落后学生汉字组词困难,往往只能说一个字。如,“苹”、“苹”、“果”、“果”。然后教师突然将“苹果”连在一起,他也往往会跟着连说“苹果”了。这时教师要大大表扬。当学生能说一些字词后,就要学组句,但智力落后学生往往在短时间内无法记住一句话,要结合实物、图片,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并可将一句话分解成几部分说,再连起来说。也可在教词后,设计一些生活中问题,引导他们把句子扩展开来,说自己熟悉的事情。

7. 说讲并用。说儿歌、讲故事,说歌词也是训练儿童语言的好办法啊。因为这些都是儿童愿意做的。但开始选择的儿歌、故事、歌词都必须非常简单,而且要结合图片事物或结合做游戏进行训练,才能更有效。如,带他们观看视频南湖公园,边欣赏景色边谈大自然中的植物、鸟、兽、鱼、虫、四季变化、彩云、夜晚星空等。然后,让他用自己的话讲述去新地方的经历,以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儿童康复的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仿真 马术治疗 脑瘫 康复训练

Simulation horse-riding treatment to be restored to health in training application paralysis child resolute

Wang Shuyi

Abstract:The horse-riding treatment in domestic emerges quietly as the brain paralysis patients new method of treatment,because this method of treatment needs the massive manpower and the physical resource support,still was “the aristocrat therapy” difficulty with to popularize.At present,in the market condition appeared the simulation horses to walk with the movement high simulation electrically operated rides the hoist,it could imitate the horse-riding treatment enable the brain paralysis child to obtain the profit which the horse-riding treatment brought.This article from aspects and so on movement principle,training content,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elaborated emphatically the simulation horse-riding treatment is restored to health in the training application in the brain paralysis child.

Keywords:The simulation Horse-riding treatment Brain paralysis Recovery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33-01

随着马术治疗在国内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马术治疗能给脑瘫患儿带来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要想在培智学校开展马术治疗则是难以想象的。电动骑马机的出现,脑瘫儿童的康复就抛开马术治疗的种种困难,让马术治疗的形式在培智学校开展变得简单易行。

1 脑瘫及马术治疗的定义

1.1 脑瘫又称脑性瘫痪,在港澳地区称脑性麻痹,它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个综合征,作为人为概念,国内(1988年佳木斯小儿脑性瘫痪学术研讨会)把脑瘫定义为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而致的脑的非进行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前出现。脑瘫最主要的表现是随意肌活动障碍,同时伴有智力低下、感觉、性格及行为异常等现象。

1.2 马术治疗,2003年美国马术治疗协会将马术治疗定义为,运用马的运动开展物理、作业或者言语治疗的康复治疗手段。

2 仿真马术治疗改善脑瘫肌张力的运动功能原理

脑瘫学生普遍存在肌张力异常,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差,从而影响坐、站、行等功能。由于骑马机能模仿马匹的“8字形动作”,为身体提供不同方向的重心转移,脑瘫学生坐在骑马机上为了不掉下来,就会主动动用身体的各个肌群来维持身体平衡,例如,脑瘫学生为保持上半身平衡避免跌下,便把双腿合拢,这时就可以锻炼大腿内外侧肌肉及腹斜肌,当坐垫向右边移动时,则锻炼左侧腹肌、左边及左背肌肉,在重心的不断转移过程中,肌肉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刺激和锻炼,从而改善学生的异常姿势。

在脑瘫学生仿真马术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常用四种训练模式:第一种是程序模式。骑马机以“8字形动作”为基础,坐垫向前后倾斜摆动,集中刺激了脑瘫学生的腰部和臀部肌肉,从而抑制躯干屈肌痉挛;第二种是腰部模式。机器主要向前倾斜,锻炼腰部,这个模式以坐垫向前倾斜为中心,配合水平及后倾的动作,主要锻炼腹肌,抑制伸肌痉挛;第三种是臀部模式。机器主要向后倾斜,锻炼臀部:这个模式以坐垫向后倾斜为中心,配合水平及前倾的动作,主要锻炼臀部和腹部肌肉,从而抑制髂腰肌和大腿内收肌的痉挛。第四种是运动模式。机器随机组合前三种模式,综合锻炼了学生的臀、腰、腹部三组肌群,提高躯干运动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3 仿真马术治疗的训练内容

在康复训练的实践中,仿真马术治疗要注重不同类型脑瘫学生的症状特点,给予不同的训练模式,同时为脑瘫学生创设一种自然和有趣的训练方式,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

3.1 痉挛型脑瘫学生的训练内容。

痉挛型脑瘫学生的肌张力较高,躯干及肢体的运动比较僵硬,欠协调,训练时多数选择“程序模式”菜单,这种模式兼顾腹部、背部肌群的训练,能改善躯干前后肌群的肌力平衡,提高协调性,骑马机的摆动强度可以从弱到强,让痉挛型脑瘫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有利于降低肌张力,训练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

3.2 徐动型脑瘫学生的训练内容。

徐动型脑瘫学生的不随意动作比较多,肢体的稳定性控制较差。训练时通常选择骑马机的运动模式菜单,该模式能提供较多方向的重心转移,从而加强了身体稳定性的刺激,有利随意动作的控制。时间控制在15分钟,摆动强度可以调到中等强度,这种短时高强度的刺激方式有利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4 仿真马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4.1 仿真马术治疗应侧重游戏化。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解除各种困扰,使其发展。近年来,随着游戏治疗在特殊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游戏疗法能给特殊儿童创设一种温和及完全的自由环境,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活动。因此,训练时要针对不同的脑瘫儿童设计不同的马背游戏内容。年龄较小,肢体功能较差脑瘫儿童设计马背上唱儿歌,在唱儿歌的时候,融入引导式教育的节律性语言,让脑瘫儿童在欢乐的歌声氛围下进行锻;对于年龄大一点,功能程度好一点的脑瘫儿童,则设计马背上的棍棒操、套圈、投篮、抛球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在马背上锻炼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加大训练的强度。

4.2 治疗必须是安全的,符合脑瘫儿童身心负荷。

在游戏治疗的过程中,脑瘫儿童所处的环境应该是安全的、自由的,在这个环境中他们不用担心自己摔倒了会怎样。所以,游戏治疗的环境应该在软草地或木地板等较柔软的地面进行。根据运动生理学最大心率的计算公式:HRMax=(220-年龄)+10-12次/分钟,脑瘫儿童的最大心率应该控制在85%的预计最大心率。在治疗的过程,对于年龄小且瘫痪程度较重的学生,必须要有教师在学生身边进行保护,保护时,教师可以站在学生后方,双手握住其腰部,对于身材较小的学生则可以两人同坐骑马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训练室可以配备播放音乐的设备,用轻松舒缓的轻音乐来消除学生的紧张。

对伴有智力障碍的脑瘫学生而言,传统的牵拉和徒手肌力练习难以提高他们的训练兴趣,仿真马术治疗在脑瘫学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则可以改善这种状况,使康复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3-9

[2] 陈云英.培智教育课程需求调查,2004年

[3] 王辉.国内脑瘫儿童康复研究的现状及趋势.中国特殊教育.2004,2:85-90

[4] 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

[5] 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4-251

儿童康复的训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

[中图分类号] R7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c)-011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therapeutical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Methods Forty-eight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dextromanuality) from January to November 2015 in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Children′s Hospital of Xuzhou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2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23 case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mod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the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left side of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 in addition. The scores of 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 and children neuro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scale of two groups were investigated before and after 4 months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4 months of treatment, scores of CARS [(30.96±5.94) points], ABC [(89.64±15.54) points], DQ value [(65.80±9.94) point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36.17±7.52), (100.04±12.75), (59.65±10.18) poi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High frequency model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the left side of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join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has effects in improving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tereotyped behavior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Key word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广泛性发育障碍,患病率逐年升高,其较高的终身致残率使该类患儿的生存与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需要面对的严重问题。目前治疗方法虽较多,但尚无特效疗法,研究发现此类患儿额叶功能存在异常[1],本研究在传统的康复训练模式基础上加入对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的高频经颅磁刺激,增加了疗效,缩短了疗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康复科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右利手)48例,其中男孩36例,女孩12例,平均年龄(4.09±1.17)岁。患儿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诊断标准:所有入组患儿均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年龄2~6岁,性别不限。②家长自愿选择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能完成4个月康复治疗者;③右利手者。

排除及剔除标准:①有癫痫疾病或脑电图有异常不适宜进行高频经颅磁刺激者;②有儿童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患儿;③治疗期内接受其他治疗者;④颅内有金属异物或颅内手术史;⑤曾接受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⑥合并重要脏器疾患。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模式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同时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则仅进行康复训练。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前1周检查脑电图,对于脑电图正常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DQ)测评1次。治疗过程中选用英国Magstim公司生产的Rapid 2型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其中治疗组患儿采取仰卧位,刺激部位按照国际10/20系统定位为F3点,治疗模式选取高频重复刺激,通过检查患儿脑电图alpha峰频来确定治疗频率,治疗强度依据患儿个体运动诱发电位强度的100%来确定,常规治疗每天1次,刺激时间为20 min,连续10 d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0 d,6个疗程后再次对治疗效果进行1次评估。

1.4 评估方法

评估医师选择2位康复科主治医师,均通过量表使用培训,评估量表选用ABC量表(总分≥31分为自闭症筛查界限分;总分>53分作为自闭症诊断界限分)、CARS量表(总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ARS总分、ABC总分及DQ值总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CARS总分、ABC总分及DQ值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较本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2 ABC各因子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BC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ABC因子中交往和躯体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且治疗组治疗前后交往和躯体运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余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是异常神经发育导致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其起病于婴幼儿时期,核心症状表现为社交障碍、狭隘的兴趣和刻板行为[2]。该病患病率近年来急剧上升,但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治疗上亦未发现特效药物,而临床治疗方法亦缺少特异性。目前国内外治疗此类患儿的主要手段仍是传统的教育和康复训练[3],这些方法包括:①个性化教育方案(IEP);②结构化教育(TEACCH);③应用行为分析法(ABA);④听觉综合训练(AI,T);⑤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ECS);⑥音乐疗法;⑦感觉统合训练;⑧地板时光(floor time);⑨感觉统合训练等,以上治疗多为干预疗法,仅使部分患儿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该类方法和疗效仍存有一定的争议[4],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干预治疗,预后仍较差。

现有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其大脑皮层兴奋性和可塑性与正常儿童存在一定的差异[5],主要表现为大脑局部皮层的连接性高于皮层间连接性,且以左侧大脑半球为主[6],从而导致信息进入大脑后选择性降低,无法区分有用信息和干扰信息。但正常儿童由于神经元存在一定的可塑性,可以通过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来进一步提高信息输入及辨别能力,从而保持其兴奋水平。Oberman等[7-8]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其皮层可塑性较正常儿童表现得更为异常,因而通过改变局部皮层的兴奋性和可塑性成为治疗孤独症的新选择。目前行为学、尸体解剖及影像学等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额叶区存在明显的结构与功能异常[1],临床研究同样证实,额叶功能受损患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执行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9-10],从而提示孤独症患儿社交障碍可能与额叶发育异常有关,而这一研究发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考虑到常规康复训练无法直接作用于大脑局部皮层,仅能起到“治标”的作用,而经颅磁的相关研究证实,经颅磁刺激有深部刺激的特点,可直接作用于背外侧前额叶区域,诱发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孤独症症状[11],从而在孤独症的治疗手段上找到一种新的方法。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其应用“∞”字形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一定的脉冲磁场,该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穿透头皮和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皮层,在脑内产生感生电流,改变皮层相关神经细胞的电活动,通过改变刺激频率和强度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12],进而影响神经活动和精神活动。多研究发现[13-17]在孤独症治疗上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前额叶来改善其症状较为明显,但其被试年龄较大,甚至多在15岁以上,也有少量研究者应用于2岁左右的儿童[18-19],但仍无法满足“早发现、早干预”的治疗原则。本研究对象选择为2~6岁儿童,其传统康复训练配合差,疗效多不满意,本次采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F3),旨在探究以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效果的方法。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进一步分析治疗组ABC各因子发现交往和躯体运动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析原因:高频经颅磁刺激(≥5 Hz)可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改善局部的兴奋性,增加局部脑灌注,影响脑细胞代谢和神经电活动,并可以提高皮层长时程的可塑性调节[12]。本研究主要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而额叶功能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及认知功能,故治疗组较对照组其治疗前后ABC总分、CARS总分及DQ值总分变化明显。同时重复经颅磁刺激不仅刺激作用于局部,还能经神经突触传递,从而使远隔部位同时产生作用[20],并进一步引起神经环路的兴奋性改变,增加神经间的连接而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21-22]。通过分析患儿ABC各因子发现其躯体运动亦较前有明显好转,考虑F3区和初级运动皮层位置近,磁刺激远隔部位也同时产生作用,故躯体运动评估较前好转。ABC中的交往因子改善可以看出大脑的认知功能亦得到改善。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经颅磁可以诱发大脑皮层兴奋性,通过刺激背外侧额叶来改善孤独症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区联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及临床实用价值,尤其对非语言障碍引起的交往障碍与躯体运动障碍治疗有效,但本次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少的遗憾,由于伦理问题未行双盲、假刺激处理,且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Hutsler JJ.Casanova MF. Cortical construction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columns,connectivity and the subplate [J]. Neuropathology and Applied Neurobiology,2015,8(1):52-59.

[2] 静进.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现状与展望[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36(4):482.

[3] 席彩萍.儿童孤独症的特征及康复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54-157.

[4] 邹小兵.儿童孤独症诊断与治疗新动向[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20(4):294-296.

[5] Enticott PG. A preliminar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udy of cortical inhibition and excitability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 and Asperger disorder [J].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2010,52(8):179-183.

[6] 樊越波,彭晓玲,黄丹.自闭症患者视觉信息加工的超常能力概述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5,2(30):53-57.

[7] Oberman L,Ifert-Miller F,Najib U, et al.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provides means to assess cortical plasticity and excitability in humans with fragile X syndrome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J]. Frontiers in Synaptic Neuroscience,2010,2:26-26.

[8] Oberman L. Abnormal modulation of corticospinal excitability in adults with Asperger’s syndrome [J]. 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12,36(6):2782-2788.

[9] 袁唐津,唐向阳,陈祚胜,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前额叶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8(48):687-690.

[10] 梁雅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10(30):959-962.

[11] Dell Osso B. Meta-review of metanalytic studies with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for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on [J]. Clinical Practice and Epidemiology in Mental Health:CP & EM H,2011,7(2):167.

[12] 颜华.经颅磁刺激在儿童脑功能障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疗与实践,2015,9(21):1049-1054.

[13] Sokhadze E.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affects event-related potential measures of novelty processing in autism [J].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2009,35(2):147-161.

[14] Sokhadze 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antism spectrum disorders [J]. Clinical Brain,2013,11(2):226-232.

儿童康复的训练范文第5篇

由于孤独症在我国现有法规政策中仍处于边缘性的位置,加之人们对孤独症认知程度较低,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并未正式纳入社区康复范围,仅有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建立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支持体系,其他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准备状态。

(一)北京市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现状

北京市是我国开展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治疗较早的地区。1993年北京成立了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正式开展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训练。北京市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系统的建立主要包括如下工作:(1)社区辅导员培训。对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首先是对社区辅导员进行教育培训,辅导员与孤独症儿童班主任共同对其进行训练并深入到户,为孤独症儿童家长提供咨询与帮助。(2)充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对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医疗支持主要包括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场所、开办康复讲座。并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状况做出定期评估,计入病案,为孤独症儿童制定社区康复计划。(3)创造社区活动机会。社区生活支援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长提供了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通过举办孤独症儿童联谊会、家长交流会,让孤独症儿童发展表达能力、学会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生活。通过活动也帮助家长们相互沟通、鼓励增强了对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信心。

(二)广州市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现状

广州市社会工作发展专业化程度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广州市各界对孤独症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广州市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支持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如下2个方面:(1)启动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体系。广州市残联下属机构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了孤独症儿童训练基地,开展结构化教学、感统综合训练、语言治疗和流程教学等一系列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成立了孤独症儿童分会,为推动和发展孤独症儿童训练工作,促进家长掌握康复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空间。(2)成立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专业机构。在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队伍中,除公立医院外,大部分机构都属于非营利组织,由孤独症儿童家长或社会热心人士共同建立。当前广州市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机构普遍拥有受过专业训练、有爱心的教师队伍,能够定期得到香港专家、督导的技术支持。机构定期为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更新专业知识,确保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的效果。

二、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的政策扶持对于孤独症儿童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当前应尽快将孤独症纳入法定的“残疾标准”中,从而有利于残联组织将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明确纳入工作范围,能够着手制定有关具体政策和开展实际工作。如开展全国性孤独症儿童情况调查,为康复机构提供相关政策倾斜,协助宣传普及孤独症知识,组织相关人员培训等。

此外,由于孤独症儿童不同于聋哑人、盲人或肢残人士,自己能够成为法律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人,他们的权益主要靠其监护人去争取。因此,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在促进政府加大对孤独症患者的扶持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孤独症儿童的接受和关注程度上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二)推广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服务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重要次级系统,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和安身立命的重要场所。虽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家庭的形态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但对于孤独症儿童的社区康复,其发挥实际效果离不开患者家长的参与,笔者建议大力推广“以家庭为中心”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模式。具体包含如下要素:(1)认识到家庭在孩子生命中是恒定的,而服务体系及其工作人员是流动变化的。(2)将孩子首先视为孩子,而非贴有孤独症标签的儿童患者。(3)始终以支持性的方式与家长分享咨询,认可家庭康复的优点与多样性。(4)为家长营造轻松自在的交往环境,促进在不同层次上家长与社区专业人员的合作伙伴关系。(5)鼓励并促进孤独症儿童家长之间的相互支援。(6)确保服务体系设计的灵活便利,能反映家庭需求。

根据以上对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模式的阐释,笔者认为,充分尊重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是该康复模式的首要理念。在此模式中,家长和专业人员的地位是平等的,孤独症儿童家庭所拥有的资源受到重视,才能为他们的康复提供持久的基础。但也应认识到,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康复模式在推广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首先,该模式尚处于新生阶段,还缺乏具体的操作经验,存在着社会工作人才不足等问题。其次,由于社会对孤独症的认识程度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孤独症儿童的问题没有引起广泛的公众关注,要推广该模式,亦普遍存在社会支持力度不足等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