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启蒙教学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精选

儿童启蒙教学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第1篇

1.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就幼教工作而言,将传统启蒙读物运用进去,能够很好地丰富幼儿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愈加重视多元文化以及国际化,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但涉及了传统的数学、文字、生活常识,还涉及了英语和美术等等。现在幼儿在幼儿园中需要学习的知识不断增加,这也给传统启蒙读物的应用提供了条件,而《三字经》等一系列的启蒙读物本身含义丰富,朗朗上口,学生学习的时候兴趣比较高,将其加以应用,能够很好地对幼儿的知识面进行扩展。

2.对孩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有一定帮助幼儿园是孩子认识世界和事物的重要时期,所以,必须做好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若是将传统启蒙读物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去,能够灌输给幼儿传统文化方面的思想,这对我国的文化传承是有重要帮助的,所以应该将其引进幼儿教育中去。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应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时候存在的一些问题

1.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次数比较少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对幼儿文化知识培养以及幼儿兴趣培养是非常看重的。但是由于幼儿比较小,学习能力比较差,认知能力也不够成熟,所以,更多的幼儿园对幼儿兴趣的培养更加重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启蒙读物的次数是比较少的,这对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选择读物的时候比较盲目现在,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将传统启蒙读物应用了进去,但是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科学性比较差,很多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没有深入地进行读物的研究,随意性和盲目性比较强,甚至有些老师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读物,这也导致了很多读物不适合幼儿阅读,这对幼儿身心更好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读物的选择,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发展。

三、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传统启蒙读物的对策

现在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传统启蒙读物的选择应用也不够到位,所以,老师在进行读物选择的时候必须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保证选择的读物是真正符合幼儿需要的。

1.提高对传统启蒙读物选择的重视程度现在很多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传统读物选择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在选择读物的时候,首先必须真正地认识到读物选择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提高传统启蒙读物的比例,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发展,老师在进行幼儿教育的时候,不但应该重视学生知识能力培养,还应该培养幼儿的道德能力,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学启蒙;人文滋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列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堂教学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与责任感的重要纽带。美术课堂不仅要向学生传达美育内容,更要借助教材精巧设计,向学生传递浓郁的人文情怀,以体现小学美术课堂“美学启蒙”与“人文滋养”的双重育人责任。小学美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美学启迪与人文情感熏陶兼顾?以下就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不同场景及课堂实例,做相关初步研究。

一、从“造型·表现”教学到人类情感引导

“造型·表现”是小学美术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阶段学生使用纸、笔等多种工具进行美术创作和美术实践的重要课堂活动形式。“造型·表现”教学活动贯穿小学美术的教学全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美学素养、对其进行人文熏陶滋养的重要教学单元。其中,广布分散在课程教材中的人文情感教育题材,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总结,便于在课堂中应用,以满足儿童成长过程中对人类情感的实际需求,塑造该阶段儿童正确的价值情感导向。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2课《妈妈的节日》为例,本课教学内容为:邀请学生以妈妈为作画对象,画出自己心目中妈妈的“最美”时刻。原本,教材在教学教法上给予相应提示,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去想象妈妈最美时候的样子、当时她的神情、她的姿态,她当时穿的服装、戴的发饰等,以准确把握人物外貌,完成教学绘画。实践表明,在课堂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引导远远不够。实际上,本课教学背后隐藏着一条耐人寻味的人文特征,那就是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地去唤醒孩子们从内心深处去认同妈妈对自己的真情实感,回想妈妈对自己的爱。只有在“爱”的情感引导下,孩子们才会因爱而作、因情御笔,最终才能在课堂上、纸墨上“投射”出对妈妈的爱,才能最终描绘出心中那个“最美”妈妈。假借人文真情实感进行情感引导,才是本课教学能否成功的核心关键。

二、从“设计·应用”教学到自然和谐启发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既是对传统美术的启蒙,也是对应用美术、工艺美术的启蒙。“设计·应用”体现儿童应用自然材质进行美术设计与美术创作的全过程,是学生美术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的呈现。在该单元学习中,学生少不了要与美术介质直接接触,少不了要动脑思考该使用何种资源介质以艺术形式再造,实现自我美学表达。这中间,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环境保护、资源恰当利用等人文内容,不可避免成为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直面的教育话题。如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课《“五谷”作画》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粮食色彩形状进行创造组合,构成幅幅鲜艳明亮的工艺美术作品,更应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爱惜粮食、珍惜资源等人文理念。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有7.9亿人面临食物不足,更有1.3亿人长期处于饥饿之中。通过各类数据和事实,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正确的环境观念,帮助他们从小树立爱惜粮食不浪费食品的良好品质。

三、从“欣赏·评述”教学到精神文化传承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键盘艺术的不断发展,钢琴自身的不断改善,钢琴的弹奏方法和技巧也不断随之演变更新,这就使得钢琴这件“乐器之王”尽显光彩。纵观中外幼儿钢琴教学的发展脉络,无论在音乐发展的哪个时期,音乐家们都没有忘记对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从国外幼儿钢琴教学出发,结合中国幼儿钢琴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中国幼儿钢琴教学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中外;幼儿;钢琴教学;特点

“1709年,意大利人巴尔托洛梅奥•克利斯托福里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钢琴”。[1]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随着时代的变迁,19世纪音色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登上了“乐器之王”的宝座。为了更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受以及人们内心丰富的感情,钢琴的功能、作品的创作及教学的研究不断更新。钢琴的制造原理是由管风琴演变过来的,那么要想具体了解钢琴教学,对于管风琴的学习必不可少。世界上第一部有关键盘乐器演奏法的文献是意大利管风琴家吉拉莫罗•迪鲁塔创作的《特蓝兰西瓦尼亚》,这是一部记载了关于管风琴演奏技术的论著,文章采用对话形式的手法,由简入深,逐步对管风琴演奏技术进行解析说明,他开启了键盘乐器演奏之法的先锋之路。随着键盘艺术的不断发展,钢琴自身的不断改善,如延音踏板的改进和弱音踏板的增加,弹奏方法和技巧也不断地随之演变更新,使钢琴这件“乐器之王”尽显光彩。此后越来越多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都开始重视培养专业的钢琴人才。

一、国外幼儿钢琴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

1.古典主义时期

“巴赫很重视孩子们早期的钢琴训练。《十五首二声部创意曲集》和《十五首三声部创意曲集》是巴赫为其长子学琴而写”。[2]其中巴赫的第三个儿子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也是最有名气的,4岁起开始随父学琴,并著有《论正确的钢琴弹奏法》一书,该书是钢琴音乐史上最早具有完整性理论体系钢琴弹奏方法的著作,对后来古典时期钢琴演奏法产生重要影响,是研究钢琴弹奏方法的重要资料。

2.浪漫主义时期

莫扎特被称为古典时期的音乐神童,他的钢琴演奏触键以纯净、轻巧、清晰为主。莫扎特的这种演奏方法自古钢琴触键向钢琴触键的转变过程,大大改进原有钢琴的弹法。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获得全盛发展。车尔尼是这个时期在教学方法技巧上最有研究的音乐家,它是贝多芬最赏识的钢琴弟子,他开始有目的写教材,培养学生,促使他们成为新一代的钢琴家,著有几乎全世界儿童学琴必用的车尔尼系列教材。李斯特就是他学生中的一员,被称为“钢琴狂人”。莱谢蒂•茨基也是车尔尼的学生之一,他虽然在演奏方面没有李斯特那么高的造诣,但是他在教习钢琴这方面成绩显著。勋伯格是这样来介绍莱谢蒂•茨基的:“在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前25年里,世界钢琴舞台大部分由莱谢蒂茨基的学生所支配。”[3]他根据学生手指的特点进行教学,不同的手给予不同的训练培养,如小手不适合演奏跨度大的乐曲等。

3.多元文化融合时期

考契维兹基在20世纪提出关于内心听觉训练的重要性,他认为儿童钢琴的学习要关注内心听觉的发展。契维兹基认为,钢琴练习环节中速度的把握、音色的控制都离不开幼儿心理机能的培养,敏锐的内心听觉是练好钢琴重要的一步。如历史上莫扎特3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奏许多他所听到过的乐曲片断,5岁就能将自己内心的音乐谱写出来。又如贝多芬虽然后来耳疾,但仍能创作出《第九交响曲》那样辉煌的篇章。这都是因为他们具有非同寻常的内心听觉,当然这与他们早期家庭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最早、最系统的儿童钢琴材是1860年德国音乐家费迪南-拜尔所编《拜厄钢琴基本教程》。从坐姿、手型、手腕、指法、识谱等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启蒙教材,但由于整本书抽象性很强,进度较快,不适合6岁以前的儿童学习,而且书面较正式,没有图画和色彩,孩子对此书的兴趣不大。《拜厄》是最早传入的我国的钢琴教材,至今仍有很多学生学习这本教材。1935年在美国,约翰•汤普森开创了钢琴教材的全新形式。他为孩子们编写的《汤普森钢琴教程》系列教材有插图,有小故事,有古典音乐的片段,也有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并且内容丰富多彩,每本书后面还有一个晋级的小证书,这本书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他作为一名钢琴教育家,主张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尊重音乐文化。他用行动为孩子的钢琴音乐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钢琴教本。1963年,詹姆斯•巴斯蒂安夫妇编写《巴斯蒂安幼儿钢琴教程》系列教材,他们的钢琴教学理念更具有现代色彩。不仅继承了汤普森教材优点,而且还有更多创新和发展。这套教材很注重学生全面音乐能力的发展,乐理、技巧、演奏、视奏练习等面面俱到。而且,插图颜色鲜艳,内容丰富,教学安排循序渐进,是4~6岁幼儿钢琴教学中难得的优秀启蒙教材。

二、我国幼儿钢琴教学的特点

1.我国幼儿钢琴教学发展历程

据记载,大约在公元1601年,我国明神宗皇帝曾获得过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赠予的一台古钢琴。但这台钢琴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直至清朝,康熙皇帝对钢琴产生兴趣,成为学习演奏古钢琴的中国第一人。他还聘请西方传教士教他掌握演奏技能,在古钢琴上弹奏中国传统乐曲。康熙皇帝学钢琴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娱自乐。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被迫打开了关闭五千年的古老大门。这场战争使得许多滨海城市成为通商口岸,如广州、上海等。国外的商人在对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钢琴。传教士成了中国第一批钢琴教师,在教会学校开设钢琴课程,教学生学习简单的歌曲和伴奏。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之后,乐歌课被当时的教育部门确定为学校必修的内容。之后,在中国掀起了学习西方知识的热潮。至此普通的学子才有了与钢琴接触的机会。在乐歌课中,学生会学到一些常用的乐理内容和简单的演奏技巧。1901年后李叔同、曾志忞、萧友梅、沈心工等一批有志青年先后留学国外,在日本或欧洲学校专修或兼修音乐,将西方的《拜厄》《车尔尼》等一些优秀钢琴教材引进至中国,这些教材成为我国主要的钢琴学习资料,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至今仍在使用中。

2.我国幼儿钢琴教学特点

(1)借鉴时期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儿童钢琴教材崛起的年代。周广仁教授是这一年代中国钢琴教学的领军人物,针对当时的教学状况,她这样说:“作为专业钢琴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去做音乐普及的工作。”[4]并且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都有新的突破,大力推广美国钢琴启蒙教材《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的使用。由于周广仁教授的带领,中国学习钢琴的学生日益增多,全国上下许多专业钢琴教师走向了普及儿童钢琴教育的新舞台,这一时期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诞生的条件日渐成熟。

(2)编创时期

1983年发行由李斐岚和董刚锐编著的《幼儿钢琴教程》,这部教钢琴教程特色鲜明,教材中的全部乐曲由作者创作或改编,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的特点,对于生活在中国的孩子很容易能够理解乐曲的内容,如《兰花花》《新疆舞曲》等曲目。教材很重视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听觉训练、移调训练、技术训练都有涉及并配有教具,是我国早期幼儿钢琴中的优秀教材,适合中国儿童的教材典范。90年代开始,中国人在世界钢琴舞台开始崭露头角。我国很多钢琴家在国际舞台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的精彩表演令国外音乐家刮目相看,如孔祥东、秦川等。他们成了中国人心中的新偶像,使得国内学习钢琴的学生越来越多。钢琴学生增多的同时也促进了钢琴教材的不断改善更新。

(3)发展时期

《幼儿钢琴启蒙教程》,谢耿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有47665册。周广仁教授给予这本教材很高的评价,在序言写道:“教程体现了一种新的钢琴入门路子。”《500首钢琴初级教材集成》,但昭义、郭幼容编写,曲目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其他教材不可比拟的。但是,90年代的教材不太注重教材版面设计,整个教材内容和排版不生动,有些复杂,不适合4~6岁儿童的训练,更适合7岁以上具有一定自制力的儿童使用。21世纪的中国儿童钢琴启蒙教材编写空前繁荣,不论从版面设计到内容的编写都特别用心,既注意到了儿童图书的趣味性,也考虑到儿童学习的逻辑性。如曹理等编著的《七彩音符幼儿钢琴入门》,彩色的图画能够更吸引4~6岁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还有鲍惠荞主编《新思路钢琴系列教程•预备级》等,充分的考虑到4~6岁儿童的身体发展规律,钢琴入门法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都是相当有逻辑性和创新性,乐曲的选择改编都有中国民间音乐的特色。可以说,中国幼儿钢琴启蒙教学起步较晚,但经过教育家在钢琴教学中不断地实践和努力,在借鉴国外幼儿优秀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创编适合中国幼儿学习的钢琴教材,使得幼儿教材教学发展不断进步,但是整个幼儿钢琴学习系统还应向国外的幼儿教学方法学习,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9.

[3]HaroldC.Schonberg.TheGreatPianists[M].Simon&SchusterPress,1987:291.

[4]刘小龙.乐苑秋实..中国著名音乐家访谈录[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164-167.

作者:孙岩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第二篇:铃木教学法在儿童钢琴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中素质教育进程的推进,我国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目前针对儿童的钢琴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借鉴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有60多年发展历史的铃木教学法,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统一的教材和方法,无论在教学理论还是教学实践上都已发展成熟,它值得我国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铃木教学法;儿童;钢琴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幼儿学习钢琴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儿童学习钢琴目前已较为普及。社会上各种艺术培训机构孕育而生,但目前许多孩子学习钢琴的目的不明确。有的盲目跟风,只要看到别的孩子学了什么,自己的孩子也要学,也有的是受功利思想的影响,学琴就是为了考级比赛拿各种奖项证书,在升学中加分等。这些学习目的将会引起学习方向的偏移,最终也无法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加上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以传授钢琴演奏的技能技巧为中心,过于注重技术的训练,而不注重从音乐本身的内涵出发,把钢琴演奏当作技术活,重复的枯燥技术训练,会使大多数儿童丧失学习钢琴的信心和兴趣。铃木教学法是闻名世界的四大音乐教学法之一。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已成为风靡全球的音乐教学法。它是由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先生提出来的一种以培养和发展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教学法,它遵从人的自然发展规律,重视音乐表演技能与音乐内涵之间的关系,在探索和挖掘学生音乐才能的同时,也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铃木教学法开始仅应用于小提琴的教学,后又推广至其他器乐教学,现已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的教学之中,铃木钢琴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铃木钢琴教学法是以铃木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为基础,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有铃木特色的钢琴教学法。作为一种适用于钢琴启蒙的教学法,它在对初学者的听辨能力和读谱能力的培养及学生演奏活动的安排等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铃木式的教学方案。铃木钢琴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培养钢琴家,而是在教学生如何借助钢琴这门乐器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审美能力、创造力以及真善美的情操。既可以提高音乐素养,又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将铃木钢琴教学法应用在幼儿钢琴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以“听”和“模仿”为主要启蒙教学方法的应用

传统的幼儿启蒙教学认为学琴必须先识谱再弹奏。可以运用铃木教学法提出的“母语学习法”来学习钢琴。就像婴儿学习母语一样,首先就要从“听”开始,依靠听觉模仿来学习,然后才是演奏和识谱。以“听”为弹奏钢琴的前提,并非传统教学中的识谱,与其他教学法不同的是练熟一首乐曲之后再进行识谱训练,这是钢琴教学上颠覆性的突破。有关听觉的训练要从幼儿学琴的启蒙阶段开始,让学生拥有敏锐的听力比机械的手指训练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可以要求幼儿反复聆听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各种风格的钢琴作品,多参加各种音乐活动,感受和学习音乐的语言,这样学习才会生动有趣。在钢琴课教学实践中,首先可以让幼儿听辨老师弹奏的音色,区分音高的位置,用“明亮”“黑暗”等形容词来描述高低音的音色区别。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多听钢琴具有各种表现力的声音,体会不同的音乐情感,防止幼儿学琴时出现只重视技术而不注意音乐表现力的现象,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弹奏打基础。

2从“听”和“模仿”向识谱过渡

铃木教学法提倡从“听”开始启蒙,并不代表不重视训练识谱能力。识谱就跟阅读一样,是学习钢琴必须具备的技能。识谱对刚接触钢琴的幼儿来说比较困难和枯燥,容易造成他们的厌烦心理,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可以在幼儿进行一段时间的听辨训练后,让教师进行人声唱谱法引导学生从“听”往识谱过渡,歌唱让幼儿可以以自然、愉快以及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教师可以先自己边弹边唱,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进行唱谱训练,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识谱训练方法。由于幼儿的天性好动,节奏通常是训练的难点,在幼儿还未进入音符的学习前,可以通过模仿击拍的方式来进行节奏训练。进行一段时间的节奏模仿训练,初步建立起幼儿的节奏感后,可以通过边唱谱数拍边弹奏的方式,让幼儿结合“听”和“模仿”教师的弹奏将乐谱的不同音符时值准确将音的长短关系表达出来,并通过聆听自己的歌唱和演奏来感受音乐的韵律。

3帮助幼儿建立放松的弹奏意识

弹奏钢琴并非只是手指上的技术,而是身体各部分与大脑协调配合的结果。在幼儿学习钢琴的启蒙阶段,很容易由心理紧张造成弹奏时的僵硬的情况出现。在传统钢琴教学中,一味强调放松,只要求从抬手指,调整手腕高度,摆正手型等方面来练习放松,忽略了音乐本身。放松对幼儿来说较为抽象,过分强调手型反而难以达到练习的目的。为此,钢琴课中首先可以多设计一些引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放松心态的教学活动。例如,让幼儿身体跟随钢琴音乐律动,启发幼儿关注音乐速度,力度的变化和对比,让幼儿专注听音乐,加深对音乐强弱的体验。让他们用愉悦的方式使幼儿放松身心,克服紧张情绪,回归自然状态,继而使节奏与动作相配合,从而使幼儿养成身体协调、放松、专心致志弹奏的习惯。针对目前幼儿钢琴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铃木教学法的方法和思路在学前儿童钢琴启蒙教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儿童学琴兴趣,提升学前儿童钢琴课的教学质量,发展儿童钢琴教育事业具有深远而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宇涵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学习艺术,尤其是学习钢琴乐器的学生增多。笔者近几十年的钢琴教学生涯中,学生包括成年、少年和幼儿。幼儿生理和心理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在对其进行教学时不能采用与成年、少年同一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但是怎样教授幼儿学习钢琴是一个复杂、深刻而又重大的问题,针对幼儿的钢琴教学需要我们反复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幼儿;钢琴教学;教学中的问题

钢琴以音域宽广、气势磅礴、富于色彩变化、表现力极为丰富的特点被称之为乐器之王。幼儿从小学习钢琴,不仅能提高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而且对智力早期开发和培养扎实的学习态度、自觉刻苦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幼儿钢琴教学研究

1如何消除幼儿初学钢琴时的紧张情绪

幼儿在初学钢琴时,一般带有极大的好奇心理,但往往也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情绪。教师上课时应面带笑容,主动自我介绍,并让幼儿向教师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喜好,同时与幼儿一起,边弹钢琴边唱他们喜欢的歌曲。这样既能让幼儿听到钢琴发出的优美旋律,又能让幼儿对教师有崇拜感,很快就能拉近教师和幼儿的距离。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多采用丰富多样、生动易懂的语言和表情。例如,在给幼儿介绍钢琴这个乐器,让幼儿了解钢琴的音域和音区时,可以用小动物的音乐故事进行讲解,先在低音区奏出几个低沉的琴键模仿大老虎的声音,再在中音区奏出几个温柔的琴键模仿小兔子的声音,最后在高音区奏出几个清脆的琴键模仿小鸟的声音。这样运用小动物们的语言,弹奏出不同的节奏旋律,把音乐故事连接起来进行情景教学,幼儿会很快这种教学模式并喜欢上钢琴。这种方法能更好地消除幼儿初学钢琴时的紧张情绪。

2如何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幼儿学习钢琴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幼儿可能最初学习钢琴的兴趣不是很大或者只是一时的好奇心理,这种心理一旦过去,会给钢琴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培养幼儿初学钢琴时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一切科学发现的入门;没有兴趣、没有好奇,一切都无从谈起。幼儿初学钢琴时,内容不宜太难太多,教学模式应似做游戏一样。例如,教学五线谱时,教师可以将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分管的不同音区形象地比喻为高音楼和低音楼,将其中的五根线与线之间的四个间比喻成不同的楼层,然后让小小的音符来爬楼房,爬到一个楼层的时候就唱歌:“do、do、do”“re、re、re”“mi、mi、mi”“fa、fa、fa”“sol、sol、sol”“la、la、la”“xi、xi、xi”“dol、dol、dol。”这样,幼儿一边做游戏,一边唱歌,就将一个个的音符都学会了。再比如,学习音阶时,教师可以采用身体行动学习方法,让幼儿先半蹲下,每唱一个音符身体慢慢站起,并呈上楼梯状,“do、re、mi、fa、sol、la、xi、dol”。这样的教学既能使幼儿对学习钢琴产生很大的兴趣,又能听辨音高,用歌唱的形式学习音符,实现全方面的素质教育。3如何消除幼儿在学习钢琴过程中精力不集中的问题幼儿学习钢琴的年龄大约为3~5岁,这个年龄的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发育不成熟,对新鲜事物的关注时间较短,而且身体容易疲劳,往往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良好的专注力是幼儿学习钢琴的有力保障,但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培养。当幼儿的注意力总是被破坏、总得不到保护时,其注意力就会慢慢涣散。第一,教师应采用分时段教学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原本一节课的内容分成几节小课来进行教学,这样既可以减轻幼儿大脑和身体的疲劳,又能够增强幼儿对钢琴学习的渴求感。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这个年龄的幼儿注意力仅能保持10~20分钟(每个幼儿因个性状态不同而有细微不同),所以这个年龄的幼儿教学时间不可以过长。除了上课时进行分时间段教学,幼儿的课下练习也应该注意采用分时间段练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进行复习。上课和平时练习都尽量在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外部因素的干扰也是保障幼儿集中精力的条件。第二,在教学教材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材,因材施教,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例如,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巴斯蒂安幼儿钢琴教程基础入门A、B》《巴斯蒂安幼儿钢琴教程乐理与技巧入门A、B》,是特别为初学钢琴的幼儿正确学习钢琴演奏基础而设计的一套有趣的、内容全面的钢琴教材。精心安排的学习顺序能够平衡幼儿各方面的学习进度,精心设计的全彩插图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巴斯蒂安的《可爱的钢琴古典名曲》是根据不同的音乐表演形式改编的简单旋律,能使幼儿在学习中演奏每首乐曲的正确音符、节奏和指法,重要的是,能够使幼儿通过简单的音乐旋律欣赏古典音乐,了解其他的乐器声音和音乐表演形式,如交响乐、歌剧、舞剧、清唱剧、协奏曲等。幼儿在初学钢琴时,不仅要学习钢琴演奏,还要有其他素质学习,包括听辨音符、歌唱乐谱、读写乐理符号等。第三,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幼儿能够专心完成,教师要给予一定鼓励(表扬、抚摸、亲吻等),并让幼儿休息几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学习。教师在给幼儿上课时,应多用鼓励的语言。例如,幼儿在弹奏时只专注于读谱,可能会忽略手指的触键位置,这个时候教师不应打断幼儿的专注力,而应在孩子弹奏结束时再给予指导,并且表扬孩子在读谱专注方面做得好。第四,教师应让幼儿大声唱谱,这有利于训练注意力集中。可以每天安排一段时间(5~10分钟)让幼儿歌唱他们喜欢的歌曲及乐谱,这是使幼儿口、眼、脑、耳朵相互协调的过程,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精力不集中的问题。钢琴的学习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幼儿的审美心理及钢琴教学法,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幼儿通过学习钢琴这个乐器喜欢音乐,热爱生活,促进幼儿音乐修养的养成,使其通过学习音乐知识重视感受,使钢琴学习真正成为孩子们的翅膀,帮助其飞向美好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杨婷.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研究[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7).

[2]孙烁.浅谈高校生钢琴教学的经验及研究[J].商情,2011 (37).

[3]李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9).

[4]贾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改革问题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8).

作者:陈郸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第四篇:儿童钢琴教学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随着当今人们生活水平及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钢琴作为一门极具审美品味的艺术学习课程,逐渐受到广大家长的青睐。很多家长跟随社会上所兴起的“钢琴热潮”,纷纷选择钢琴作为孩子的艺术启蒙乐器,但是在这种热度的背后,却暴露出了儿童钢琴教育中的各种问题。本文以“儿童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兴趣、教学规划以及审美创造三个角度阐释了钢琴教育过程中问题生成的表现及原因,并就具体的破解策略展开讨论。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能够为当前从事儿童钢琴教育的工作人员从问题破解的角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在提升儿童艺术修养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儿童钢琴教育;学习兴趣;教学规划

儿童钢琴教学对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情感意识、审美修养以及思维启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开发作用。很多家长在盲目为孩子选择钢琴这样一种兴趣培养途径时,却忽视了儿童成长的个性因素,致使钢琴教学直接或间接地暴露出各种弊端,逐渐背离了儿童健康成长的初衷。鉴于此,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到这些问题的表现和生成原因,有所应对,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钢琴教学的发展。

一、兴趣问题

(一)现象及其生成原因

兴趣是促使人顺利完成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基础与前提,亦是保障一切创造力和创造精神生成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兴趣作为辅助的儿童钢琴教学是不完整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儿童由于年纪小,对未知事物的感知以及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都是有限的,倘若一味地采用机械性、复制性以及过于强调技术性的方式展开教学,极容易引发儿童的厌倦情绪,倘若家长和教师再采用高压和逼迫的方式要求儿童进行钢琴学习,其结果必然适得其反。

(二)破解策略

首先,形成固定的钢琴学习时间,保持钢琴的练习进度。家长和教师不要轻易为外部环境所左右,主观、随意地更改或增加儿童学习的进度、频率以及时间,要尽可能地在较为固定的时间和强度下进行钢琴学习,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稳定的自律行为。其次,钢琴学习机构(诸如少年宫等地)可以尝试举办小型音乐会或钢琴演奏会,让本身缺乏钢琴学习兴趣的儿童能够在耳濡目染中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尝试让同龄儿童、具有表现欲和钢琴学习较为优秀的儿童登台表演,也可以多让儿童观看其他儿童表演钢琴的影像资料,利用榜样激发儿童产生竞争的心理,以形成学习钢琴的动力。再次,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美”,对于广大学习钢琴的儿童而言,只有充分认知到这种美,才会产生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例如在展开音乐背景的描述教学时,用一则童话故事引入教学情境,尝试用音乐的语言将钢琴曲中所描绘的内容进行呈现,以这种趣味性的形式对儿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二、教学规划问题

(一)现象及其生成原因

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都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大众化、共性的教育形式与内容必然会引发个别学生对课程内容的不适,对教学进度的难以接受。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在引导孩子进行钢琴学习、或者说为子女选择钢琴这样一种艺术培养形式时,对孩子自身的发展并没有形成明确的规划,有的家长只是为了让子女“学着玩”或培养一种兴趣爱好,有的家长则是希望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艺术特长生的优势在高考时获得加分。合理而系统的教学规划与阶段性思维的缺失,导致很多儿童在进行钢琴学习时,状态与心理都是极为盲目的,一旦遇到学习上或练习上的困难,极容易引发退却之意。

(二)破解策略

首先,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比如针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要尽可能使用温和的语气,多鼓励、少批评;对容易自傲和自满的孩子,就要不断引导其上进,少表扬,以免引起沾沾自喜的情绪;对于学习比较刻苦,但是接受能力较差、进度较慢的孩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激励性的语言,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造成其心理上的负担,从尊重孩子心理特征和情感态度的角度出发,合理教学。其次,从钢琴学习基础的角度来说,应从一开始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包括正确的弹奏姿势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事实上,钢琴绝对不是仅靠双手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期间所要利用到的不仅有手眼并用的技术,还有情感和思维并行的态度,所以学生要想形成良好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风格,就需要从这些最为基本的方面进行把握。最后,家长、教师以及儿童之间要保持必要的理解和沟通,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儿童的内心所想,了解其钢琴学习的目的,并据此进行教学策略和方针的设计。面对仅是培养兴趣爱好的儿童,教师就要注重对其审美意识的培养,使其在感悟音乐流动之美的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钢琴;面对将钢琴学习视作一种任务的儿童,教师就要对其自小进行硬性基础和基本功的培养,同时不断关注儿童的成长状态,使之能够在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展开学习,避免学习过程中产生压力与负担。

三、审美创造问题

(一)现象及其生成原因

艺术教育的目的不但是培养被教育者生成某种技能,更为本质的是在于对个体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作为日常生活中与人类发展最为密切的艺术门类之一,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儿童心性的培养都具有非常直接的作用。但是当今社会,由于很多家长引导子女进行钢琴学习的目的和动机都充满功利性色彩,追求的是钢琴学习对子女文化课学习所能带来的辅助和互补作用,因此导致很多儿童进行钢琴学习时思想和艺术脱节,心态浮躁,毫无主见与目的。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将钢琴学习视作单纯的技术性行为,一味地强调演奏过程中的节奏、速度与力度,忽视或者完全视动作、表情于无物,使儿童学习钢琴的时候表情木讷、情感匮乏,音乐好像流动的机械,毫无生命力。

(二)破解策略

事实上钢琴演奏仿佛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一般,用心、动情才会引人入胜,才能引发听众走入音乐所创造的美好世界当中。因此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想象摇篮曲音符舞动之时,静谧安宁的画面,想象船桨摇摆、海绵波澜的景象,让声音的表达随着音乐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得到最真实的呈现。总而言之,钢琴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教授学生完成钢琴演奏、认识乐谱的行为,而是要依据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流动的音符当中逐渐感受音乐的魅力,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在认识音乐、感悟音乐和喜爱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品位,促进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雷蕾.关于儿童钢琴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6):94.

[2]齐霞.浅谈儿童钢琴教育[J].音乐时空,2012(06):128.

[3]杨林岚,黄亚萍.从美育视野看当下儿童钢琴教育[J].文艺生活旬刊,2011(11):216.

作者:江培林 单位:铜陵市文化馆

第五篇:钢琴教学儿童学习兴趣激发

摘要:从选择合适的教材,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鼓励儿童多参加音乐活动,不断提升欣赏音乐的水平;巧用比喻与游戏,增添课堂生动性四方面,研究钢琴教学中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旨在为钢琴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钢琴教学;兴趣;音乐欣赏;游戏

学习钢琴的过程本应该是个美好的过程,不仅能够完成美育的任务,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操,激活儿童体内的艺术潜能,而且还能让其在优美的旋律中愉快地度过美好的学习时光,发掘和锻炼多种能力。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钢琴教学却并不尽如人意。教师经常会见到一些儿童学习钢琴并不是出自本意,而是在家长的强迫下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一些学生起初对钢琴兴趣满满,但由于钢琴教师的教法不得当而使儿童在后续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解决儿童钢琴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教师有必要从激发儿童兴趣的角度出发,采取多种方法,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钢琴教材,会对激发儿童学习兴趣产生很大的影响。钢琴教材的选择要遵循分层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要注重教材的内容及形式是否符合相应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否体现出了多样性和生动性。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选择的一直是练习曲目或有一定技巧难度的曲子,也会使儿童的兴趣大打折扣。因此,在教材选择上,教师应尽量注意挑选成套的入门教材,此类教材大多有标题、有插图,而且较为系统全面,能够让儿童在短时期内学到很多东西,并能够较好地使他们保持活泼愉快的学习状态。在曲目选择上,建议教师多选一些中外名曲,以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讲一些与作品相关的故事和创作背景等,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可以使儿童加深对曲目内在情感的理解。

二、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位合格的钢琴教师,除了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之外,还应该紧紧围绕儿童年龄特征开展教学设计。有一位国外教育家曾经说过:“应该把孩子掌握音乐语言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这是小学音乐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小学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正确引导儿童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儿童对音乐的感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儿童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浓厚的兴趣,而大部分儿童是在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及慢慢培养下才逐渐喜欢上音乐的。有的家长想借助于教师的“威严”对顽皮的孩子“严加管教”,这种教育手段是非常不可取的。

三、鼓励儿童多参加音乐活动,不断提升欣赏音乐的水平

教师要经常带领儿童进行重奏、齐奏等练习,适当的时候还要组织钢琴音乐会或钢琴比赛,并鼓励儿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提升儿童的音乐表演能力和人生阅历。教师也可以建议家长要经常给儿童创设音乐熏陶的条件,如在家长的陪同下观看和欣赏各种音乐演出、参加各种音乐活动等。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孩子的钢琴水平自然就会不断提高。有的家长常抱着分秒必争的心态督促孩子练习钢琴,只要孩子一有时间就让其抓紧练习,不给孩子任何喘息的时间,这种心态其实是和现代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钢琴的学习只有建立在儿童乐学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得更加长久。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音乐欣赏的重要性。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听音乐、看音乐会是在浪费时间,孩子年龄这么小,又听不懂,不如在家里好好做练习。其实,音乐和文学一样,都是一种交流方式的体现,要想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不仅要多练,还要多看、多听。就如对文学的学习一样,不只是认识字、造句,还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各种学习手段来提升文学素养。儿童只有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才能提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学会音乐的演奏技巧,音乐欣赏的重要意义也在于此。

四、巧用比喻与游戏,增添课堂生动性

教师应将课堂教学目标与儿童年龄特点结合起来,并提高语言的生动性,进而为钢琴课堂注入活力。在刚刚接触钢琴的一些低幼儿童中,大多数儿童都不识字,教师可以多用恰当的比喻来强调教学的要求,以便使其能够快速理解乐曲的内容并记住课堂要求。例如,在进行钢琴的弹奏手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儿童伸出自己的双手,手掌做半握状,并将其比作一座小石拱桥,大拇指看作是一条船,其余手指比作一道道拱梁,而且船要从桥下划过来、划过去等。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儿童就很容易掌握关于钢琴弹奏手型方面的基础知识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恰当的比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生动地说明问题,而且能使儿童对学习内容产生特别深刻的印象。

五、结束语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学习钢琴的成果的好坏与“兴趣”息息相关。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儿童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钢琴教师应树立“快乐教学”的思想,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充分感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林俊.儿童钢琴教育之我见[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

[2]葛艳秋.幼儿钢琴教学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对策探析———基于儿童心理学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5).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前儿童启蒙教育影响

学前儿童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学前儿童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将来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对学前儿童发展年龄特征的研究表明,学前教育是人的教育“社会化”的起始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基础道德素质、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最佳时期。抓紧和抓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夯实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是造就卓越人才的奠基工程,对儿童的一生将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做好学前儿童教育工作并不是个容易的工作,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因材施教,结合学前儿童心理特征,巧妙利用教育技术来做好学前儿童的教育工作。

苏联心理学家安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由于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在课堂上随意性强,自律性较低,所以没有符合学前儿童心里特征的教学手段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正不断的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不断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手段的革新

由于广大学前儿童的知识基础浅薄,所以学前儿童教育,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其主要目的是让学前儿童明白善与恶,对与错、美与丑等基本道德理念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为学前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打下基础。以前老师们对学前儿童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或者通过一些音乐、挂图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学前儿童的智力和见识大为提升,传统的故事、挂图等手段已经吊不起学生的胃口,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革新。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及应用,促进了教育思想的飞跃和教育观念的更新

从信息传播以及教育传播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内容的传递要依赖一定的传播技术,而传播技术水平对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技术的进步,无疑对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正向作用。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也在迅速增加,知识爆炸的出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只能靠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随着人口的增涨,需要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而传统的教育方式又适应不了人口爆炸所代来的普及教育和扩大教育规模的要求,因此,必须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达到目的。为了解决传统教学形式和方式存在的比较抽象、受时间空间的局限较大、施教范围小和表现手法少等许多弊端,人们将新技术引进教育领域,研制出新的教学工具。广大教育工作者也不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和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而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随着以通信技术、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兴起、凝聚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不断涌现,人们开始借助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等理论来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利用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实现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教育改革为目标。现代教学传播媒体的应用促成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新思考。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现代教育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具有多媒体的特点:这些教材有幻灯片、投影片、无声电影片等视觉教材;有录音带、唱片、CD片等听觉教材;有电视片、有声电影片、激光视盘、计算机教学软件等视听结合教材。同文字教材相比,这些教材主要是用图像和声音来表现教育教学内容,并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观其形、感之色、闻其声,使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广大学前儿童认识与记忆的效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过去,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诸如“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学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等等,甚至还有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见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在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相对学生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也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是学生学习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从其特征、职能等方面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信息源,教师的权威意识也将逐渐失落。教师的职业将变得普通而平凡。教师角色的变化,并不是说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师失去了“主人”的地位致使角色退化,而是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了。这个新的角色,使教师的职能更趋向多元化。首先,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及言传身教、作为学生榜样的角色没有变化,而且应发挥得更好。其次,教师应逐渐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知识信息总量的增加,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知识的探索者和能力的进取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判断学生的需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成为教学软件的设计者、制作者,成为教学工作的研究者,成为终身不断学习的学习者。

儿童启蒙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美启蒙美育培养

一、培养观察力,以形启美

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指导学生依靠形象、色彩、声音和触觉来观察思考的。因此,直观教学对学生是必须的教学,不应该建筑在抽象的概念和词汇上,而应建筑在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之上。在《造型表现——认识几何图形》一颗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表现世界。先通过直观教学展示生活中的方方、圆圆和尖尖,增强学生感受;启发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与方、圆、尖相关的事物。帮助学生观察对比、揣摩分析、领悟各种图形的变化与联系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又如我放一首儿童音乐,听完后运用几何图形来表现乐曲的优美旋律,根据自己的感受涂上颜色。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穿插游戏启蒙学生观察与感受能力,如:游戏1:找朋友——出现包含三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启蒙学生的观察力。游戏2:感觉——用三个袋子装着三种不同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启蒙学生的感受能力。

二、培养想象力,以智启美

培养学生想象力,育能启美。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三、培养创造力,以动启美

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完成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任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和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才能较好的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