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会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管理会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理论依据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环境基本相同,且均是为企业的运营和生产服务的,都可以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与分析。两者均是由传统会计体系演变而来的,既有相同点,也存在制约关系。

(一)两者的信息来源基本一致

管理会计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获取资料并进行处理,以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方面的参考,其中会计核算资料是最为重要的,即财务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报表或者账簿等。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两个分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来源可以说是基本一致的,并且这些信息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原材料等有关。

(二)两者均是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的

作为企业会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与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而由于企业环境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局限,会计的主要工作只是被看做核算数据信息。从本质上来看,企业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参与者,本身进行的就是企业管理活动。企业会计主要是通过收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数据,并进行加工处理,以此来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组织与调控提供指导。而在企业管理活动具体参与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工作重心是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与利用,并对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控制与预测等,以辅助管理者制定决策,而财务会计主要起到记录与总结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作用。

(三)两者均担负着考核与控制的职能

财务会计在企业的各项运营决策活动中,主要对经济活动进行成本评定与核算,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与预期目标间存在的差异,并找出相应的原因,以制定有效的处理对策,可见主要起到监督与核算的作用。而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预算,并对企业人员以及成本控制进行考评,这就是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均是对企业主要资源的变动、交易等进行控制与计量,均发挥着监督作用。而由于两者在企业中有不同的分工,因此在会计工作中有不同的重心。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重点为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而管理会计会对各项经济活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处理,并依据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来指导、控制各项管理活动。这样来看,管理会计进一步拓展了财务会计的职能,并与财务会计一起发挥着维护企业效益的作用。

(四)两者具有一致的最终目标

财务会计需要制作企业的各项财务报表,通过体现企业各产权主体的变动信息,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财务会计需发挥监督职能,以维护企业内部产权主体之间的财产权益。而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则是通过深入分析各项经济活动信息,来为企业改进管理方案等提供参考。目前,企业管理者的运营理念正在发生变化,更加注重管理创新方面的内容,这也需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来提供信息,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进而达成维护各财务主体权益以及提高生产效益的最终目标。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从基础数据采集上来促进两者有效融合

企业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计量、确认和记录,并制作相应的会计凭证的过程,就称作基础数据采集。对会计分录进行编制就属于模型运算,具体包括制作财务表以及分类账目等。而对管理会计来说,对企业经济循环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并通过计算、分析等来了解差异,并制作相关模型运算表的过程,就属于基础数据采集过程。两者在数据采集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其出发点均是为企业的运营管理提供服务。因此,企业可采用对原始数据进行合并的方式来让两者的基础数据采集方式统一,进而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

(二)创新财务资料格式并细化会计基础工作

首先,对管理与财务会计所需要的各类原始数据,根据来源不同制成相应的清单,并结合两者的职能需求,对这些清单进行归类和整理,构建相应的数据库,保障两者基础数据采集的来源一致。其次,将类别栏以及信息代码等加入财务会计科目中,为管理会计的分析统计工作提供便利,并对各类非货币信息做好标注,以提高信息应用的效率。第三,根据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账簿与报表格式,将不同的数据来源作为相关凭证,并结合会计要求生产相应的会计凭证,而管理会计资料的格式根据每个管理单位的具体需求来确定。

(三)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数据共享

目前企业的管理与财务会计工作更加复杂,这就需要充分应用计算机技术来提供技术支持。在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中应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能够保障管理与财务会计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进而促进两者的融合。企业各部门之间可以构建局域网络,并通过在线信息采集以及数据传输等来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原始数据进行采集与传播,进而让信息得到及时应用。同时根据计算机应用的流程来设置管理人员,对各个阶段的应用权限进行管理。对于各种会计原始数据,可以放入同一个数据管理系统中,保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可以同时获取这些数据。

(四)加强企业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

企业经济活动中数据的来源以及采集要求存在较大差异,而会计凭证的生成不仅需要财务部门输入并处理信息,也需要其他部门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企业也需要制定完善的会计管理体系与业务流程,并安排专人对全程进行管理,加强各业务部门的交流与协调合作,让每一步数据的采集与输入均有效,进而保障企业整体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管理会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岗位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目前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实践教学意识淡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优秀师资匮乏和基地落后等,提出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改进的具体措施,即:强化实践教学意识、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

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现状;改革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实践教学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管理会计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直观经验认知,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通,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技能,提高会计业务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1]。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会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与实务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然而,目前我国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还较为薄弱[2],在实践教学意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意识淡薄。

专业教师对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意识淡薄,在教学中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中,虽然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但多数教师不够重视,把实践教学当作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一般是进行案例分析。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匹配,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案例通常是针对理论教学的知识点而安排设计的。当前,管理会计理论教学主要讲授成本性态、本量利、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等传统管理会计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传统知识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3.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管理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主要是以讲授式和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3],很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一般采用课内实训,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交实训报告。课内实训能够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但由于实训资料和企业实际情况存在差距,难以模拟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境。同时,在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依据教师的讲授进行实务操作,遇到问题就求助教师,不善于自己思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不科学。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课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一般是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和评定,缺少具体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考核内容仍侧重于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少对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进行考核,这也导致学生对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视。另外,学生的实践成绩多以平时成绩方式计入课程总成绩,且占比很小,对学生的课程总成绩不构成实质性影响,无法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5.实践教学优秀师资匮乏。

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组织管理会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实务操作的主体。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配备专业会计理论基础扎实、实务操作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但是,多数教师是应届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其本身对管理会计岗位技能接触就少,对企业岗位工作中的管理会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经验和能力,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课程实践指导,不利于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6.实践教学基地落后。

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包括校内和校外两类。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依托学院专业学科所建立的实验教学中心,主要有会计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等校内实验、实训室,为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硬件条件。但是,这些实验、实训室配备的主要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缺乏管理会计课程的实验教学软件。校外实践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可供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限于多种因素,学校很少或很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主要是通过个人或家庭关系联系实践基地。

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进及实现路径

1.强化实践教学意识。

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是巩固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安排科学合理的课程实践教学课时是保障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时间前提。学院和系部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根据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和适当增加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应强化实践教学意识,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2.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许多新的管理会计理论,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环境管理会计等。应根据管理会计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安排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同时,要及时更新管理会计课程的实践教材。实践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效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应按照人才市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管理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及时筛选、补充和更新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3.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

在管理会计骨干课的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地考察法等,并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情况,或者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管理会计实践活动。同时,指导老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针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习方法的转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是检验实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实践教学考核不仅仅考核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在管理会计岗位上的实务操作技能、应用能力等。实践教学考核可采用现场操作、口试答辩、考试、实践报告评阅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着重考核实务操作技能和实践报告的撰写能力。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等方面,及时做好实践现场记录,并认真批改实践报告,进行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成绩的评定。同时,要提高实践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激发学生参与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热情。

5.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用政策规定来鼓励教师自觉深入到企业一线熟悉具体的管理会计岗位工作,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管理会计实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企业和教师共同拟定研究课题,以教师为主导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教师将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应加大对实践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比如,可以邀请在管理会计岗位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或者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会计人士直接担任实践教学老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等。

6.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供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为发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实践教学辅助设备和管理会计教学软件等,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共同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要加强校企合作,在校内外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室。应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企业成为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管理会计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共创双赢局面。

作者:田月红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于国旺.本科生管理会计骨干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分析及优化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242-243.

管理会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一、管理科学本身的局限性

任何一门学科是否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该学科能否独立成科并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该学科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的关键,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所产生的系统性的理论应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并对实践的发展起指导作用,从目前管理会计的发展来看,它缺乏规范化的理论体系的指导。

管理会计是本世纪初伴随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而产生的,在泰罗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科学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在理论上起到了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方法上赋予了其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管理科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把决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认为决策是决定企业盛衰、成败、生存发展的重要管理职能。

2、强调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管理中的作用,重视对人的管理,充分发挥人的才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

3、广泛地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以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4、把企业看成是人、财、物、信息等要素所组合而成的完整的系统,因而管理人员应从全局,从经营管理的各个组成要素的总体出发,来实现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控制的最优化。

泰罗制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石,从它的形成过程中我们可以考察其局限性。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泰罗的研究工作,是在他担任米德瓦尔钢铁厂的工长时开始的,他的特殊经历,使他有可能在工厂的生产第一线系统地研究劳动组织与生产管理问题,在他亲身体验并发现生产效率不高是由于工人们“故意、偷懒”的问题后,他进行了一次“金属切削试验”,由此研究每个金属切削工人的工作日工作量,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的标准。1898年,泰罗在伯利恒钢铁公司期间又进行了著名的“搬运生铁块试验”和“铁锹试验”,对工人每一套动作的精确时间作了研究。马克思告诉我们,一个商品的价值是由其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具有历史的先进性,但他不关注社会平均水平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客观事实而盲目地以“第一流的工人”的工作水准作为企业运行的标准来衡量其他工人的工作水平,这种过于标准的标准化原理是不切实际的,他的这种“极限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

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以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不完整,及其本身的局限性严重影响着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

二、管理与会计的结合存在脱节问题

管理会计并不是管理与会计的简单结合,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管理与会计的结合还涉及到一个会计环境的问题,包括内环境也包括外环境。

(一)国家的经济政策,政治法律对管理会计应用的影响

管理会计的执行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经济体制环境,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到目前为止,还不够完善,以前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这些都使得经营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更重视一些行政因素和社会影响因素,而不能重视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造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能普遍应用,同时,我国现阶段的金融体制、价格体制还不够完善,使得管理会计地实际运用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现代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讲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要受到法律规范的制约,管理会计要给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必须在一个平等公平竞争,高度灵敏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颁布了许多经济方面的法律,如《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破产法》、《税法》、《证券法》、《合同法》等,来规范我国的市场行为,但总体上我国的法律体系,尤其是经济法律还不健全,这些法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管理会计在给企业提供经营决策的信息的有用性、相关性方面大为减弱,再加上执法上的不规范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运用缺乏一定的保证。

(二)教育文化因素也影响管理会计的进一步推广

1、企业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向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提供经营决策的信息,并协助当局进行正确的决策,如果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只知道经营,不懂得管理,不会分析理解会计资料,就不可能利用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决策,从而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中难以普遍应用,此外“长官意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也阻碍了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实践也说明一个组织的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管理会计发展的前途。

2、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运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其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会计价值观及其职业水准,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懂得现代管理科学、数学、统筹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当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这些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但是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还比较低,突出表现为会计人员知识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层次低,缺乏实际工作的真正经验,这严重影响了经济水平对各方面会计人才的需要,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传递速度,同时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是很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相当严重,再加上管理会计本身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这些因素均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联系不够协调

管理会计的许多信息来自于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有关报告,管理会计就是利用这些会计资料对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决策的。而这种预测,决策是否正确,最后还是要通过财务会计进行检验,因而管理会计不能离开财务会计单独存在,然而在具体实务中,财务会计所反映提供的会计资料大多是时点资料,而管理会计的工作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动态的过程。因而财务会计所提供给管理会计的信息具有时滞性,这种失真的信息直接导致管理会计产生的决策信息失真,这种不准确的决策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长此以往的这种决策偏差会使经营决策者对管理会计失去信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广泛应用。

三、管理会计缺乏相应会计原则的指导

财务会计工作有一整套法规来规范,这增强了财务会计工作的可行性,而以目前实践来看,管理会计没有像财务会计那样有一套前后一贯的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原则作为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财务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颁布和不断完善,有必要对管理会计原则进行探讨、研究、制订,以提高管理会计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利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运用。

一般认为,管理会计的原则可以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包括基本假设和指导性原则,具体准则可按管理会计的职能划分,包括“决策与计划准则”和“控制与业绩评价准则”。

1.基本假设

会计假设理论是一种对会计活动进行时、空、量限定的理论,是会计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以下四点:

⑴会计主体:是对管理会计运行空间范围的规定。

⑵会计分期: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时间范围的规定,即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筹资、投资活动划分为一定期间,以便及时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管理空间的分期应根据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和管理的需要,灵活进行,而不能只局限于月、季、年。

⑶持续经营:即企业或各级责任单位的经营活动将无限延续下去,以保证管理会计的决策与计划、控制与业绩评价等各项工作所使用的专门方法保持稳定有效。

⑷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形成的增值,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将更有利于管理会计规划未来的工作,使决策的结论更科学、合理。

2.指导性准则

指导性准则主要是就管理会计信息加工的过程和信息质量特征提出的。对照财务会计的指导性原则,管理会计的指导性准则主要应该包括:

⑴相关性原则,指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密切相关,要求企业会计在收集、加工、处理和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决策者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要,使其提供的信息能为决策所用,具有一定的可依赖程度。

⑵及时性,即管理会计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地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保证工作的时效,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决策者使用。坚持及时性原则一是要求及时收集有关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三是要求及时传递相关信息。

⑶系统分析原则,它要求每个责任中心的目标、决策、计划,既要实现本责任中心的效益,也要协调与相关责任中心有关指标的关系,更要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

⑷成本与效益原则,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将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根据信息成本与信息收益的比较结果来确定是否要加工输出信息。

⑸谨慎性原则,由于管理过程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主观色彩,鉴于决策的重要性,管理会计必须实行谨慎性原则,以减少风险,增强决策的准确性。

⑹灵活易读性,管理会计可根据不同情况以灵活多样的方法取得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必须易于理解,便于决策。

⑺激励性原则,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企业员工的努力方向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并激励企业员工为完成既定目标而努力。

3.具体准则

管理会计的具体准则应包括“决策与计划准则”和“控制与业绩评价准则”。具体包括“目标利润最大原则”、“综合平衡原则”、“稳健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分级归口管理原则”、“例外管理原则”等。

管理会计原则是管理会计实践所遵循的原则,从管理会计的实践可见,由管理会计方法所构成的管理会计内容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管理会计原则的要求和指导,缺乏管理会计原则的理论指导,推广管理会计的使用是局限的。

四、大量数学概念的运用增加了其复杂性

由于管理会计是侧重于对企业经济活动“量”的方面进行规划和控制,所以管理会计的一切活动,包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都无不用到数学的概念、方法,而且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史来看,管理会计越发展,所运用的数学概念就越来越深,但事实上,大量数学概念的使用,不仅削弱了管理会计的可理解性,而且更增加了其复杂性和模糊性,一方面,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模型,但经营决策者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外界环境和多种因素,往往不是数学模型所能描绘的,即使数学模型的反映是正确的,最优化的,但由于政治的、社会的、非经济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最后的决策往往还要甩开最优化的数学模型,所以企业家所用的决策方式和会计理论所设计的数学模型,往往是相差很大的。另一方面,在现代管理会计中,与精确化定量化难舍难分的模糊现象比比皆是,例如,开发新产品时,要求成本低,物美价廉,最大限度满足用户要求,然而什么样的成本才是低的,怎样才是物美,价廉的标准又是什么,怎样才算最大限度满足了用户的要求,这些问题反映的都是模糊现象,这些模糊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决策的过程。而由于模糊现象而产生的多种可能性,更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

本量利分析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分析方法,它使用了大量重要的数学概念,就拿多品种本量利分析模型来讲,首先,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它的界定过程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其次,通过数学模型得出的结果具有多重选择性,这些结论的选择需要经过综合分析,谨慎判断,而这个选择的过程是很复杂的。第三,盈亏平衡点即保本点只是一个时点信息,而经济活动是连续动态的过程。采用这样的结论进行决策具有很大的勉强性,准确性不够。第四,多品种的结构系数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结构系数的测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而,会计人员没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和综合能力,是很难掌握的。

世界上任何一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困难,但可贵的就是要尽力解决问题。管理会计在推行中存在的问题是不容置疑的,笔者认为主要应该解决如下问题。

管理会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战略管理会计包括三大要素:1.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内部信息。(1)成本动因分析。会计中,使成本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成本动因,既定活动的成本主要由多个成本动因而决定,而价值活动中的成本动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成本地位。根据成本动因的发展战略高度来看,具有战略性和普遍性意义的成本动因在很大程度上给成本发生变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例如企业中的生产能力、利用价值、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这些都是成本动因,并能够长久的新颖成本发生变化。(2)价值链分析。根据企业的价值活动,我们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主要是企业中关于产品的生产、销售等各项服务的活动。从基本活动的类定义我们可将其分为五大类型: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销售、服务。内部后勤是与接受、存储和分配相关联的各种活动,生产作业是与将投入转化为最终产品相关的各种活动,外部后勤是与存储和将产品发送给买方有关的各种活动,市场销售是与提供一种顾客购买产品的方式和引导他们进行购买有关的各种活动,服务是与提供服务以增加或保持产品价值有关的各种活动。2.竞争者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目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使企业立足于市场,并得到长久的发展,各企业必须要知己知彼,准确的判断对手的战略,并对其作出分析,采取对策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如何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

1.加大战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应用,而与此同时随着对会计工作的战略管理使得会计工作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然而怎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就成为了时下所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充分的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首先必须要加大对战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由于当前战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稂莠不齐,从而很容易导致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严重的制约了会计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建设。2.吸收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经验。战略管理的会计所采取的的方法比较简单,很容易被人们所理解,而且操作也很简单,目前已逐渐被我国各企业所应用。例如某市在以此业绩考核中,实行按劳分配的传统做法以及将员工的岗位责任制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员工的到勤率融入到其中,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企业的生产成本。3.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在这方面应该是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联合起来共同探讨。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使得我们所吸收的西方管理会计很难在我国企业普遍应用。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定位在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计量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计量

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盈余管理的计量是该领域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借鉴黄梅,夏新平(2009)对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从不同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测度,主要计量方法包括:应计利润分离法、具体项目法和分布检验法[1]。

应计利润分离法: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盈利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另一部分是由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引起的应计项目的盈余,即总体应计利润。秦荣生(2011)[2]认为通过真实经营活动进行盈余管理的可操作性不强,而应计利润项目主观性较大,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收应付项目、存货等与利润相关的应计项目取决于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或者会计估计,公司会通过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目前,国内外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大多采用应计利润分离法。

与之前的研究不同,借鉴张菊香(2007)[1]基于动机视角对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归纳,本文从盈余管理计量的视角,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正确计量盈余管理提供参考,以期对我国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国外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一)应计盈余管理的计量

1.基本琼斯模型。Jones(1991)[7]提出,应计利润中一部分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一部分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从总的应计利润中扣除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可得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将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计量。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方面营业收入的变化会引起营业成本的变动,进而导致应计利润的变动,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折旧会减少应计利润,考虑这两方面的影响,琼斯提出了应计盈余管理计量的基本模型:

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it/Ai,t-1 +εit

DAit=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it/Ai, t-1)

其中,DAit为公司i第t年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

TAit是为公司i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TAit=NIit-CFOit(NI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净利润,CFOit表示公司i第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Ait-1为公司i第t-1年的资产总额;

REVit为公司i第t年主营业务收入和第t-1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差额;

PPEit为i公司第t年年的固定资产净额;

2.修正的琼斯模型。Dechow(2003)[11]考虑了销售政策和信用条件的影响,认为企业会通过改变信用条件将当期的销售收入递延对会计盈余进行管理,其对基本的琼斯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修正,即将应收账款的变动额从营业收入变动额中扣除,模型如下:

TAi,t/Ai,t-1=α0+α1(REVit-RECit)/Ai,t-1+α2PPEit/ Ai, t-1+εit

DAit=TAi,t/Ai,t-1-(α0+α1(REVit-RECit)/Ai,t-1 +α2PPEit/Ai,t-1)

其中,RECit是第i个公司第t年应收账款和第t-1年应收账款的差额。

3.现金流量琼斯模型。Dechow和Dichev(2002)[9]提出企业当期应计利润不仅与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关,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和未来期望达到的经营水平也会对当期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计量模型如下:

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it/Ai,t-1 +α3CFOit-1/Ai,t-1+α4CFOit/Ai,t-1+α3CFOit+1/Ai,t-1+ εit

DAit=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it/Ai, t-1+α3CFOit-1/Ai,t-1+α4CFOit/Ai,t-1+α3CFOit+1/Ai,t-1)

其中,CFOit-1是公司第t-1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CFOit是公司i第t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CFOit+1是公司i第t+1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4.业绩配比的调整后的琼斯模型。Kothari(2005)[10]等认为企业业绩与应计水平之间有相关性,在基本的琼斯模型中引入ROA变量,控制业绩与企业应计之间的相关性,模型如下:

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it/Ai,t-1 +α3ROAit/Ai,t-1+εit

DAit=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 it/Ai,t-1+α3ROAit/Ai,t-1)

其中,ROAit是第i个公司第t年的资产净利率。

5.非线性琼斯模型。Ball和Shivakumar(2006)指出应计利润与企业经营业绩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在可操控性盈余管理的计量中,应考虑到这种非线性相关性,消除这种非线性关系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噪音,在基本琼斯模型中引入哑变量DVAR来表征这种非线性关系,模型如下:

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it/Ai,t-1 +α3DVARit/Ai,t-1+α4CFOit*DVARit/Ai,t-1+εit

DAit=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 it/Ai,t-1+α3DVARit/Ai,t-1+α4CFOit*DVARit/Ai,t-1)

其中,DVARit是公司i第t年的哑变量,当CFOit

(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计量

Roychowdhury(2006)[3]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运用多种真实盈余管理方法来避免报告亏损,其提出了以生产性成本操控、销售操控和酌量性费用操控三种常用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其核心原理是首先根据回归得出的系数估计值计算出正常的指标,然后将正常指标与实际值想比较,得出异常生产成本、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异常可操控性费用作为计量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指标,具体计量模型如下:

Prodit/Ait-1=α0+α11/Ait-1+α2(SALESit)/Ait-1+α3ΔSALESit)/Ait-1+α4(ΔSALESi,t-1)/Ait-1+εit

CFOit/Ait-1=α0+α11/Ait-1+α2(SALESit)/Ait-1+α3ΔSALESit)/Ait-1+εit

Expit/Ait-1=α0+α11/Ait-1+α2(ΔSALESit)/Ait-1+εit

其中,Prodit表示公司t年生产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存货变化额,存货变化=期末存货-期初存货

SALESit表示公司t年营业收入;

ΔSALESit表示公司t年营业收入变化额;

ΔSALESit-1表示公司t-1年营业收入变化额;

CFOit表示公司t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Expit表示公司t年酌量性费用。

对以上三个模型分别进行OLS回归,计算得出回归模型的残差即操控性生产成本,记作Abnormal Prod,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记作Abnormal CFO,操控性酌量性费用,记作Abnormal Exp。

AbnormalProd=Prodit/Ait-1-(α0+α11/Ait-1+α2(SALESit)

/Ait-1+α3(ΔSALESit)/Ait-1+α4(ΔSALESi,t-1)/Ait-1)

AbnormalCFO=CFOit/Ait-1-(α0+α11/Ait-1+α2(SALESit)

/Ait-1+α3(ΔSALESit)/Ait-1)

AbnormalExp=Expit/Ait-1-(α0+α11/Ait-1+α2(ΔSALESit)

/Ait-1)

二、国内盈余管理研究现状

陆建桥(1999)[8]认为修正的琼斯模型只考虑到了固定资产折旧,没有考虑到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摊销对总应计利润的影响,会低估非操控性应计利润,从而高估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因此要在琼斯模型中引入无形资产变量,模型如下:

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it/Ai,t-1 +α3IAit/Ai,t-1+εit

DAit=TAi,t/Ai,t-1-(α0+α1REVit/Ai,t-1+α2PPEit/ Ai,t-1+α3IAit/Ai,t-1)

其中,IAit是第i个公司第t年的无形资产;

张勤,陈良华(2012)[6]在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中,认为非正常损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期间费用和存货的变化都会影响总的应计利润,在计量应计盈余管理时,应在横截面模型中加入这4个变量对应计利润的影响,模型如下:

TAi,t/Ai,t-1=α1/Ai,t-1+α2REVit/Ai,t-1+α3PPE it/Ai,t-1+α4IBLit/Ai,t-1+α5CFOit/Ai,t-1+α6COSTit/ Ai,t-1+α7STOit/Ai,t-1+εit

DAit=TAi,t/Ai,t-1-(α1/Ai,t-1+α2REVit/Ai,t-1 +α3PPEit/Ai,t-1+α4IBLit/Ai,t-1+α5CFOit/Ai,t-1+α6COSTit/Ai,t-1+α7STOit/Ai,t-1)

其中:IBLit是公司i第t年线下项目和第t-1年线下项目的差额(线下项目是营业收入以外的项目,例如:营业外收入、重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等);

CFOit是公司i第t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COSTit是公司i第t年期间费用与第t-1年期间费用的差额;

STOit是公司i第t年的存货净额和第t-1年的存货净额的差额;

简玉峰,刘长生(2013)[12]认为不同股权性质下,公司盈余管理的计量标准不一样,在研究股权性质与公司盈余管理研究中,将公司特征变量作为应计利润的影响变量,对修正的琼斯模型进行改进,即:

TAi,t/Ai,t-1=α1/Ai,t-1+α2(REVit-RECit)/Ai,t-1 +α3PPE it/A i,t-1+α4Rassetit-1/A i,t-1+εit

DAit=TAi,t/Ai,t-1-(α1/Ai,t-1+α2(REVit-RECit)/ Ai,t-1+α3PPEit/Ai,t-1+α4Rassetit-1/Ai,t-1)

其中,Rassetit-1是第i个公司第t-1年末的国有股权在总资产中的份额,作为公司特征变量。

我国关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计量的模型还未成熟,我国学者李增福(2011)借鉴Roychowdhury的做法,引入综合计量指标作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计量指标。

即REMit=Abnormal Prodit-Abnormal CFOit-Abnormal Expit

其中,REMit表示公司t年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总额。

三、总结和展望

通过上述从盈余管理计量角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归纳可以看出,国内外应计盈余管理计量研究成果较为成熟,而对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计量尚处于研讨阶段。对于在计量应计盈余管理时,采用何种模型,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所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例如,在研究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问题中,就要考虑到收益的匹配原则,就不能简单的使用修正的琼斯模型,应将当年ROA进行业绩配比加入模型中,更好的衡量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所以,在盈余管理研究问题中,科学、合理的选择盈余管理的计量模型,能更客观的反映现实问题,能为有效抑制盈余管理行为提供建设性的指导。

会计准则的日趋完善,外部监管环境的严厉,使得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越来越小,公司会转向隐蔽性较强的真实活动盈余的管理。因此将来盈余管理计量的研究方向应侧重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计量。

参考文献

[1]张菊香.基于动机视角的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11).

[2]秦荣生.财务会计新课题:盈余管理[J].当代财经,2001,(2).

[3]Roychowdhury,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

[4]Burgstahler,Dichev.Finacial Accounting Theory[M].Prentice Hall,Inc,1997.

[5]刘@辰,微利企业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制造企业[M].2011(3).

[6]张勤,陈良华,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J].2012(12).

[7]Jones J.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91(20).

[8]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9).

[9]Dechow P.M.,Dichev I.D..The Quality of Accruals and Earnings[J].The Role of Accrual Estimation Errors.Accounting Review,2002(4).

[10]Kothari S.P.,Leone A.J.,Wasley C.E..Performance Matches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1).

[11]黄梅,夏新平.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检验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