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纺织服装行业调查

纺织服装行业调查

纺织服装行业调查

纺织服装行业调查范文第1篇

论文论文关键词:后配顿时代 纺织品服装贸易 出口 论文论文摘要:纺织品服装贸易已进入“后配额时代”。贸易环境的变化,虽然给中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也使其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贸易摩擦。美欧等国近期频繁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有必要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从2005年1月1日起,国际上实行4o多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配额制度被彻底取消,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配额的取消意味着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实现了一体化,这将给全球纺织业带来深远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摆脱配额体制的长期困扰后,迎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同时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的贸易摩擦,未来的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一、后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格局 取消配额使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迎来了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的新时期,这将刺激世界纺织品服装产能的全面释放。促进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增长。但同时,主要进口国与出口国以及主要出口国之间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将呈现新格局。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印度等具备突出成本优势的国家可能成为“后配额时代”最大的赢家,其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的份额将进一步上升。而一些区域一体化协议的受益者如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会受到较大冲击。一份题为(2005年后的赢家和输家》的报告对“后配额时代”28个主要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的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估。该报告选取了生产成本、间接节约成本以及开发和宏观成本三个指标,将每个国家的纺织服装业情况分为四个组:①A组:当然的赢家,其成本、物流和经验优势使其处于有利地位。②B组:服装行业规模很大,如果能使间接成本降低,即可获得更大的成功。③c组:具有一定宏观优势,如最大限度地贴近消费市场,享受贸易优惠政策等。④D组:当然的输家,无法适应“后配额时代”的市场变化。其中,每个组又分为3个等级。如“”对应着A组中受益最大、最有前途的国家,“D”则代表D组中最没有前途的国家(见表1)。 二、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晶服装贸易受到的影响 (一)配额取消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 由于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原有配额管理已经不再适用,使我国纺织企业可以自由进入过去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外,取消配额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节省了过去为获取配额的花费,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提高竞争力。2005年,这些因素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促进作用已经开始显现。2005年1—2月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总值为148.5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9%,实现贸易顺差128.O1亿美元;对设限国家出口为57.42亿美元,同比增长74.57%,占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的39%;对非设限国家出口为91.12亿美元,同比增长为11.6%,占整体出口的61%。从出口国家和地区看,出口到美国、欧盟、土耳其、加拿大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去年1 2月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总值为25肼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81.26%,超过香港、日本成为纺织服装出口第—位。 (二)配额取消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 纺织品服装属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年进口增幅仅为5%。取消配额后,因进口国新增有限,加之全球纺织品生产已相对过剩,要想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抢占他国市场。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墨西哥和加勒比海地区各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或者地理优势,以及与纺织品服装进口大国之间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的优惠安排,同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展开价格和数量竞争。因此,配额取消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会面临这些国家的竞争压力。据统计,2005年1月份,我国不少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价格下跌超过40%。美国纺织品组织根据我国海关数据得出,我国棉制针织衬衫出口价由去年的3.12美元降至1.71美元,降幅达45%。2005年3月上甸召开的第14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出口成交情况也凸现这一现象。交易会共成交255918万美元,较上届交易会增长25.43%,但纺织品服装的成交单价却较上届交易会下降一 成甚至更多。出现这种“量增价跌”现象除了由于后配额时代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向市场规律的正常回归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取消配额,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加剧所致。 (三)配额取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依然面临许多贸易壁垒 1.针对我国的特定产品保障措施。我国政府在加入WTO议定书中承诺,凡是WTO成员都可以在2008年l2月31日以前,有根据地针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有效期长达1年的进口限制措施。除此以外,WTO成员国还可以对任何产品(包括纺织品和服装)在市场受到扰乱的情况下采取有产品特定性的特殊保障措施,直到2013年l2月(此种情况必须向WTO保障措施委员会通报并与中国达成协议)。自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以来,中国同美、欧的纺织品服装贸易一直磨擦不断。2005年4月4日,美国根据1季度初步进口统计数据宣布对我国刚刚解除配额限制的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特保”调查,28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受理美国纺织业界组织4月6日提出的对中国7种商品实施“特别限制措施”的申请。而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另一主要出口地——欧盟,于2005年4月1日起,取消了对中国纺织服装的普惠制待遇,征收的关税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4月6日又公布了针对中国纺织品的特别限制措施行动指南,4月25目欧盟决定对来自中国的针织衬衫、毛衫、裤子等9种纺织品进行特别限制措施的调查,如果调查发现中国纺织品确实破坏了欧盟市场的正常秩序,欧盟即可以启动临时特别保障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加以限制。 2.针对我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反倾销由于具有形式合法、能够有效排斥外国产品的进口、且不易招致报复等特点,被许多国家视为保护本国利益的最佳方法而频频采用。在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后,如果来自中国的低价纺织品服装进口增加,进口国将越来越经常地对我国纺织品服装提起反倾销诉讼。特别是美国、欧盟等许多西方国家至今仍没有正式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使得在反倾销贸易摩擦中,进口设限国可以随意选取“替代国价格”核定我国产品的正常成本,这将使我国在反倾销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利地位。2011年6月,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第35类纺织品(主要指化纤布)展开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5.8亿美元左右,是迄今为止中国纺织品遭遇案值最大的一次反倾销调查。2005年3月,欧盟公布了初裁结果,涉案企业将被加征20%一85.3%的倾销税,这一结果意味着我国的涉案产品将很难再次进入欧盟市场。除欧盟外,印度、土耳其、秘鲁、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对我国的纺织品进行过反倾销调查。 3.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配额取消后,为阻止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纺织品服装的进入,西方发达国家构筑起形式多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中某些发达国家还以环保和保护消费者健康为名,设置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技术壁垒,如欧盟的生态标签认证标准(Eco--labe1)和环保纺织品标准(Oeko--Texstandardl0o)等。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从对方国内的社会政策寻求保护借口,要求对方实行与本国相同的社会福利、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等标准,如美国已开始强制推广的sA8ooO标准认证。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与服装产品的出口。 三、后配额时代,促进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对策 (一)以质取胜,提升产品附加值 产品质量是纺织品服装贸易在配额取消后进一步发展的充分必要保障,所以要狠抓纺织品服装出口质量。同时要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从纤维、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的设计人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技术含量,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打造培育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知名品牌,使我国逐步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 (二)建立纺织品服装出口预警和监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 由于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很容易成为进口国实施贸易技术性壁垒、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对此,行业组织应该加强对主要进口国的有关反倾销法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等的研究,建立纺织服装重点品类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的监测系统,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前景,做出快速反应。此外,政府和行业组织要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监督和行业自律,严禁削价出口、恶性竞争,以减少反倾销和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干扰。 (三)接轨国际标准 国内现行纺织标准体系以原材料或工艺划分的产品标准为主,而发达国家纺织品标准都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制定,并且国内 现行标准大大低于国际标准,且与之不接轨,严重制约了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因此,必须迅速建立与国外接轨的、与国际纺织品市场相适应的标准、检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并积极推行IS014000环保标准和国际市场上最具权威的生态纺织品标准Oekw-Texstatrdard100等的认证工作。 (四)实施出口多元化策略,分散市场风险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集中于香港、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5个市场,对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量占到我国纺织品与服装出口总量的75%。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使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发展既有较强的依赖性,又有某种程度的潜在不稳定性,会在某些突发诱因下遭遇严重的发展障碍。因此,在巩固和加强传统出口主销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出口市场和地区,将有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纺织服装行业调查范文第2篇

据墨西哥报道,应墨西哥企业Apolo Textil和Grupo Textil Providencia的要求,墨西哥经济部宣布将开始对来自中国的合成化纤毯(包括印花、光滑、有或者没有绣花的不同类型)进行反倾销调查。虽然这两家企业表示由于价格问题他们也从中国进口纺织品,但他们认为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存在低价进口问题,并且近年来进口持续增长,而从中国进口的合成化纤毯不但影响其产量还导致其收益减少,销售量也不断下降。

墨政府宣布,倾销调查期为自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自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墨国际贸易惯例总局将最迟于10月25日前接受控辩双方指控和申辩材料,听证会将于10月18日在墨城举行。(来源:商务部网站)

河北服装化纤产量增幅全国居首

近日,从河北省工经联组织的重点行业2012年运行特点及2013年预测预警信息会上传出消息,去年1—12月,河北省993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完成481.95亿元,同比增长17.82%。河北纺织行业加快了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方式的转变,人均利润比全行业平均水平高出1/4。河北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河北省的纱、布、绒线、服装和化学纤维等纺织主导产品比上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产量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服装和化学纤维产量增幅居全国首位。(来源:中国纺织报)

山西将建晋南纺织集群工业园

近日,山西省公布《山西省纺织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将依托山西省晋南粮棉主产区的资源优势,集群连片发展晋南纺织产业。规划要求,依托山西省纺织、印染、服装现有产业基础,建设晋南纺织、印染、服装配套产业群体,做强传统产品。同时,发挥我省大麻及丝绸等传统特色产品研发生产优势,实现丝麻产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集聚化发展”的战略调整,打造大麻、丝绸两条完整产业链,培育发展晋城丝麻纺织品产业集群。(来源:山西青年报)

盐城服装出口逆势回升 同比批次增加7.4%

据盐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截至2013年3月下旬,服装出境报检2992批,8005.5万美元,同比批次增加7.4%,金额增加0.9%。据介绍,造成服装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传统的价格优势取得国际市场订单,当前服装类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传统价格优势仍在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企业本身也在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并在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理念,政府部门服务企业、促进外贸出口的举措也是促进企业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来源:江苏新闻网)

STeP可持续纺织生产认证6月推出

纺织服装行业调查范文第3篇

6月4日,美国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聚酯或纯棉原坯印染用布启动反倾销税日落复审程序。

7月,欧盟对我出口的部分化纤布(欧盟海关税则号:54075200,54075400,54076130,54076190和54076990)发起反倾销调查。

除此之外,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诉讼也呈上升之势:

6月9日,印度宣布对中国输印窄织布发起反倾销调查。

6月11日,南非决定对产(源)自我国的丙纶地毯进行反倾销复审调查。

……

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美国反倾销案的主要目标。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将会有增无减。要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的反倾销,其根本的措施还是加快从纺织品的规模生产到强项生产的转变,只有这样,中国纺织工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品配额限制取消后,世贸组织的其他成员为了保护自己的纺织行业,必定会在WTO协议框架下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反倾销诉讼就是其常用手段之一。

当前纺织业反倾销的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纺织业反倾销呈现一些新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反倾销已成为主导贸易壁垒

国际纺织业反倾销立案数量迅速上升。20世纪,对我国纺织品反倾销案还是凤毛麟角,但进入了21世纪后,却呈现了不断上升之势。同时纺织品反倾销涉及的产品种类大大扩展,涉案产品主要集中于各种原坯布及各种织物。

反倾销迅速燎遍全球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纺织业反倾销可以说主要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国际上绝大多数反倾销案都是由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发起的,他们是“反倾销的传统国家”。而且反倾销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但进入21世纪后,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反倾销立案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反倾销的目标也涉及纺织品的方方面面。

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比例则由原先的不到3%快速升至40%。南非、印度、巴西、阿根廷等都较多地启动了纺织业反倾销调查程序,成为我国反倾销工作中的新难点。

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征收的歧视性高额税率

西方国家反倾销税的征收幅度是很大的,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乃至上千。我国出口产品在遭受反倾销调查后被征收的反倾销税的税率通常较高。如1993年墨西哥对我国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率,服装为537%,使我国产品完全退出该国市场。实践中,西方国家常常不用统一标准对待所有出口同一产品的国家,我国是这些歧视性反倾销税率的经常和最大受害者。这让我国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最终直接影响了我出口贸易。

数量倾销――国际纺织品反倾销的新形式

倾销可以分为价格倾销和数量倾销。传统的倾销多以价格倾销为依据。然而伴随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以及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使得发达国家在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相对比较优势开始逐渐丧失。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纺织品大量出口至发达国家市场,引起了发达国家中这些夕阳产业的恐慌。目前,国际反倾销立案中每年有大约1/3的案件被归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过度出口所引起的数量反倾销案例,而这种趋势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后配额时期纺织业面临的反倾销新环境

纺织品服装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后,可以预料,届时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将是最大的赢家。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计中国纺织品在没有任何限制的美国市场的份额将增加2倍,达到30%。在这样的情况下,最有可能采用的贸易补救措施将会是中国入世协议中与美国签署的纺织品特别保障条例。在美国零售商和进口商看来,这些保障措施的执行不可避免。这个不可避免性为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和进口商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中国已经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美国反倾销案的主要目标。在纺织品配额取消后,这样的趋势只会愈演愈烈,针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会有增无减。

到2005年,根据我们在入世中的承诺,大多数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都有外贸经营权,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中国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毫无疑问会达到一个新的高潮。而中国的多数纺织企业在这两三年时间之内,很难采取品牌竞争。所以,我们采取的仍然可能是价格竞争。由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市场上,最后必然会带来国外的反倾销限制。

虽然从2000年以来,我们的纺织服装企业已经开始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但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有周期的,所以中国纺织业产品升级换代的高峰,实际上也是大致在2005年。全球最大的生产能力就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内市场去解决,必然需要国际市场,从而造成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大幅度增加,容易引起反倾销。

到2005年,整个世贸组织协议特别是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实施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关键点。那时,全球关税、非关税都要降低到一个新的水平,国际纺织服装市场上的竞争本身也大大加剧。在整个新的贸易自由化水平的基础之上,价格战将不可避免,这个时候对我们的反倾销可能才真正达到高峰。

中国纺织品应对反倾销经典案例分析

美国对中国缝制帽子(SEWN CLOTH HEADWEAR)反倾销案是中国最早期的纺织品反倾销应诉胜诉经典案例之一,也是中国政府第一次向美国政府提出按市场经济国家待遇来审理和裁定我国反倾销案件的要求。这一案件的裁决具有时代意义。在纺织业反倾销未雨绸缪的今天,对我纺织出口企业面临反倾销应诉时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案是1988年5月26日由美国帽子协会提出,内容是中国企业以低于公平价值的价格向美国出口缝制帽类,对美国帽子制造业造成了损害。我国驻美使馆和被诉外贸公司很快将信息反馈当时的外经贸部。外经贸部组织有关方面对案件进行了认真客观的分析,一致认为,1988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有了实质性发展,我国外贸总分公司已经脱钩并实行了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模式,外汇调剂中心已经建立,国家已出台了破产法,帽子出口生产企业多为合资合营企业,生产方式多为来料加工方式,因此原料价格多由市场决定,工人招聘、解聘和工资水平多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且当时,被诉企业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和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是国家外贸试点企业。为此,中国明确向美国商务部提出,应视帽子行业为市场机制的一部分,帽子反倾销案要按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来计算倾销幅度,对我国不同的出口企业要根据他们自己的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分别裁定倾销税,统一税率是极为不公平的。当时的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致电美国商务部,要求在审理此案时考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的事实。

我国驻美国大使馆帮助及时聘请了资深律师。在整个案件中,我应诉企业表现出色,据理力争,出庭抗辩,积极配合律师提供材料,积极配合美国商务部的国内实地调查。美国商务部也派送高级官员到中国向外经贸部了解外贸体制改革的有关问题。中美之间在各个方面都能以积极态度配合调查。历经一年的反倾销审理和抗辩后,美商务部终于接受了我方要求,第一次按应诉企业分别调查,对八个出口企业分别裁定了倾销幅度。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了中国帽子对美出口不构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的裁决,最后以我方胜诉而结束此案。

近年来中国出口纺织服装产品出口企业获得胜诉的案例是秘鲁对我国我出口的幅宽不超过1.8米的涤棉府绸提起反倾销调查。

2002年7月19日,秘鲁竞争和知识产权保护署对我出口的幅宽不超过1.8米的涤棉府绸提起反倾销调查,产品涉案金额400余万美元。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青岛纺织品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德棉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纺织品联合集团八棉有限公司、辽宁新元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和东方集团上海纺织品进出口公司5家企业应诉,并于2002年9月、2002年10月和2003年2月共3次提交有关应诉材料。

2002年11月9日,秘鲁调查当局作出初裁,认定我国出口产品倾销,并加征每公斤1.2美元的反倾销税。对此,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以行业代表身份致函秘鲁调查当局,希望调查当局充分考虑中方提出的意见和证据,作出公正裁决。2003年4月,秘鲁调查当局公布决议,决定在临时反倾销税期限届满之时(5月9日)停止继续征收临时反倾销税。7月19日终裁公告。

2003年7月,秘鲁竞争与知识产权保护署作出决议,裁定无损害结案。

在决议中,秘鲁调查当局指出:根据反倾销协议条款进行有关分析时,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表明,中国产品的进口对秘鲁生产的府绸/聚酯及棉花织物造成损害。因此,终止对原产于中国的涤棉府绸(幅宽不超过1.8米)进行的反倾销调查。对临时反倾销关税及预交的保证金实行退款,滞留的抵押凭证予以退还或解款。

中国纺织行业应对反倾销的有效途径

要有预警意识

美国的反倾销机制是透明的,最简单的办法,只要经常浏览美国商务部网站,如果某商品上了该网站“对中国进口商品重点监测”的名单,就说明黄灯亮了,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做出准备,这个准备包括两个层面:一、行业自律;二、在行业自律基础上,如果遭受反倾销,则积极应诉。

要敢于应诉

过去有些企业由于缺乏对相关反倾销法律的了解,或不愿承受高额应诉成本而不予应诉,结果往往被裁定取消该企业的供货资格,或者裁定对其出口产品课以最高额度的惩罚性关税。而那些积极应诉的企业,要么像案例中的企业一样被裁定无倾销行为,要么被裁定课以较低的惩罚性关税。所以说,只要企业认为该国际市场在现在或者在未来对自己比较重要,就应该积极应诉,因为不应诉只能是遭受最大损失,而应诉不可能变得更坏。

重视情报搜集工作

企业应当对出口国国内生产商进行全面调查,如生产、经营状况等,密切关注出口国同行的各种反应和动向,以考虑对方是否提出反倾销和随时掌握提出诉讼请求的企业或组织;对出口国相关产品的进口数量进行调查,根据我国出口的总数量,分析我方所处的地位,为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做好准备。因为很多反倾销调查是同时针对几个国家出口商的,如果我国出口的商品占进口数的主导比例,采取的措施就会和占很小比例的情况下完全不同。注重对印度、印尼、越南等国纺织业相关数据的搜集,包括其水电、人工、原料等各种成本费用和价格等信息,因为在反倾销调查时往往认定我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要求按替代国的成本来确定出口价格。

调整营销策略

纺织服装行业调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CSR 服装纺织企业 标准

一、背景

服装纺织产业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明显的一个产业。在我国,服装纺织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充分且与终端消费者最为接近的产业之一。我国服装纺织产业曾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与推动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在全球市场快速融合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服装纺织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伴随成本要素的提高以及CSR意识兴起于全球,作为世界服装纺织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我国服装纺织企业上行空间饱受压力。从全球视角看,CSR或已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服装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矛盾焦点。如果对快速上升的CSR要求缺少回应,势必压缩企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从这一点看,CSR或已成为制约我国服装纺织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体化经济引发的CSR问题给业内企业带来成本压力,而低成本的优势恰恰是我们过去所依赖的战略基础。对我国服装纺织企业而言,在兼顾传统优势的同时来加强CSR建设似充满矛盾。特别是伴随企业规模的变化与产业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以及以不同规模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的崛起,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们的CSR建设。本文,通过调查服装纺织企业CSR现状、存在的问题、对CSR的认知以及取得的成绩,来分析我国服装纺织企业CSR结构性状况,从而为企业以柔性方式参与未来竞争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概述 三、结果及分析

1.受访者(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自然情况及对CSR认知情况分析 受访者对CSR熟知情况如下:在200份有效问卷中,只有13名(6.5%)受访者对CSR一无所知。熟知CSR理念对CSR背景知识有全面了解的受访者有17人(8.5%)。一般性了解CSR但对细节缺乏认知的受访者占46%。总体看,93.5%的受访者对CSR有所了解或一般了解。调查还发现,只有17.5%的受访者参加过CSR研讨会与培训班,82.5%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基于CSR方面的任何培训。这或许是为什么大部分管理者都能对CSR有所了解但却无法熟知的原因,其原因也许在于,这些受访者缺少参加研讨与培训的机会。

受访者对CSR标准与作用的熟悉情况如下: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做到熟悉一个CSR准则,大部分管理者可熟悉至少两个准则,对CSR准则一无所知的管理者不多。在受访者熟悉的准则中,被熟知频率最多的是ISO14000,其次是CSC9000T,排在第三位的是SA8000,这三项准则被熟悉的程度非常高。在三个准则中,ISO14000与CSC9000T属于独立第三方国际准则,CSC9000T是中国自己的CSR准则。

受访者对上述准则在企业中能发挥的作用认知如下:大多数受访者对CSR准则发挥的作用表示认可,并对“CSR准则能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及“CSR准则可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表示认同,且认同比例较高,所占比例分别为83.5%与71.5%。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认可CSR准则在提升企业形象、声誉及改善同利益相关者关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调研中还发现,对“CSR标准可在企业生产与管理效率提升、员工稳定和归属感提高方面发挥作用”表示认可的受访者有69%。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CSR标准在维护生产效率与员工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表示认可。但受访者对“CSR可帮助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不高(13.5%)。也就是说,受访者并不认可CSR对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有显著的帮助效果。受访者也提出,虽然他们在CSR建设做出过努力,但来自国际贸易摩擦与保护方面的阻碍依然限制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在对受访者基于CSR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发现,受访者对“不断增多的国际贸易可减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民在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为减少气候改变人们需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这样两个选项表示认可,其认可比例分别为54%与74.5%。可以看出,受访者对发展全球自由贸易以及加强全球环境保护表示认可。在“为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平等相处企业应考虑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人员”这个问题上,40.5%的受访者表示出不置可否的态度。这表明,企业管理层对接受异国工作人员的态度不明朗。实际上有47%的受访者并不认同通过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人员来解决文化沟通问题。可以看出,企业在是否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作者这个问题有巨大分歧。

有两个选项受访者的反对最为强烈。一个是,“为了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愿意为进口产品与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另一个选项是,“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我们愿意接受他们在环境与社会领域中推行的较低的经营标准”。对这两项表示认同的受访者比例是42%和37.5%。这表明,企业管理人员不愿为弱势国家或弱势群体采取有损环境与社会的行为。作为同样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服装纺织企业不会因自身是发展中国家而采取降低标准的行为,这一点得到肯定。

2.受访企业自然情况及对受访企业对CSR认知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将产品卖往国外企业占较高比例,48.5%的企业其海外业务比重超过了50%。海外业务比重介于10%~50%的企业占26.5%,有15.5%的企业无海外订单。其中产品售往国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26%)、西欧(14.8%)和北美(13.7%,土耳其与俄罗斯除外),亚洲与东欧随后,分别为11%与8%。土耳其占比例最少,只有0.8%。中美洲和印度这两个地区和国家不在中国服装与纺织企业的出口目标之内。

在确定200份有效问卷中,有70%(138家)企业拥有书面的道德准则与标准。这表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CSR问题。 在对道德标准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调查中,除上述7个知识点外,还提及“除上述7个知识点外是否知道其他知识点?”这一问题。但得到的回答并不理想,有超过60%的企业明确提出,他们除上述7个点外对其他并不了解。从这一点看,受访企业只对腐败、个人权利、价值创造、透明、环境与工作条件以及贡献社区这样的常规问题保持关注。可以看出,一些企业的道德标准在内容上依然有局限性。

四、结论

本调查,可得到如下结论:

1.服装纺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CSR有所了解,但对相关细节缺少认知。中高层管理者至少熟知一个CSR准则,熟知最多的三个准则是ISO14000、CSC9000T与SA8000。

2.在对CSR标准与作用的认知方面,中高层管理者比较熟悉,认可CSR准则对提高企业形象及声誉的作用,对CSR在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所发挥的作用较为认可,认同CSR可增强员工稳定性与归属感,但对CSR可帮助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认可不高。

3.中国服装纺织企业不会因自身是发展中国家而采取降低标准的行为。在业内,有超过70%的企业有道德标准,大多提及腐败、个人权利、价值创造、透明、环境与工作条件以及贡献社区等常规问题,但道德标准在内容上依然有局限性。

纺织服装行业调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CSR 服装纺织企业 标准

一、背景

服装纺织产业不仅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是在国际竞争中优势明显的一个产业。在我国,服装纺织产业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充分且与终端消费者最为接近的产业之一。我国服装纺织产业曾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与推动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在全球市场快速融合以及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服装纺织企业面临发展瓶颈。伴随成本要素的提高以及CSR意识兴起于全球,作为世界服装纺织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我国服装纺织企业上行空间饱受压力。从全球视角看,CSR或已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服装纺织业发展的一个矛盾焦点。如果对快速上升的CSR要求缺少回应,势必压缩企业发展的战略空间。从这一点看,CSR或已成为制约我国服装纺织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一体化经济引发的CSR问题给业内企业带来成本压力,而低成本的优势恰恰是我们过去所依赖的战略基础。对我国服装纺织企业而言,在兼顾传统优势的同时来加强CSR建设似充满矛盾。特别是伴随企业规模的变化与产业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以及以不同规模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的崛起,等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们的CSR建设。本文,通过调查服装纺织企业CSR现状、存在的问题、对CSR的认知以及取得的成绩,来分析我国服装纺织企业CSR结构性状况,从而为企业以柔性方式参与未来竞争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概述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不记名方式对江浙、广东及北京地区的服装纺织企业做判别抽样。收回问卷225份,有效问卷200份,调查对象为企业高管。调查时间从2007年12月到2008年4月。

三、结果及分析

1.受访者(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自然情况及对CSR认知情况分析

调查对象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中男性管理者占56%。89.5%的受访者年龄在21到40岁之间,以21到30岁的受访者居多,所占比例64%。在受访者中,有15%的管理者拥有企业股份,拥有企业股份超过50%的管理者占2.5%。调查还显示,受访者以中青年管理者居多,他们没有企业股份,但他们在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受访者对CSR熟知情况如下:在200份有效问卷中,只有13名(6.5%)受访者对CSR一无所知。熟知CSR理念对CSR背景知识有全面了解的受访者有17人(8.5%)。一般性了解CSR但对细节缺乏认知的受访者占46%。总体看,93.5%的受访者对CSR有所了解或一般了解。调查还发现,只有17.5%的受访者参加过CSR研讨会与培训班,82.5%的受访者没有参加过基于CSR方面的任何培训。这或许是为什么大部分管理者都能对CSR有所了解但却无法熟知的原因,其原因也许在于,这些受访者缺少参加研讨与培训的机会。

受访者对CSR标准与作用的熟悉情况如下: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能做到熟悉一个CSR准则,大部分管理者可熟悉至少两个准则,对CSR准则一无所知的管理者不多。在受访者熟悉的准则中,被熟知频率最多的是ISO14000,其次是CSC9000T,排在第三位的是SA8000,这三项准则被熟悉的程度非常高。在三个准则中,ISO14000与CSC9000T属于独立第三方国际准则,CSC9000T是中国自己的CSR准则。

受访者对上述准则在企业中能发挥的作用认知如下:大多数受访者对CSR准则发挥的作用表示认可,并对“CSR准则能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及“CSR准则可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表示认同,且认同比例较高,所占比例分别为83.5%与71.5%。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认可CSR准则在提升企业形象、声誉及改善同利益相关者关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调研中还发现,对“CSR标准可在企业生产与管理效率提升、员工稳定和归属感提高方面发挥作用”表示认可的受访者有69%。这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CSR标准在维护生产效率与员工稳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表示认可。但受访者对“CSR可帮助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认可度不高(13.5%)。也就是说,受访者并不认可CSR对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有显著的帮助效果。受访者也提出,虽然他们在CSR建设做出过努力,但来自国际贸易摩擦与保护方面的阻碍依然限制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在对受访者基于CSR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中发现,受访者对“不断增多的国际贸易可减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民在生活水平的差异”以及“为减少气候改变人们需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这样两个选项表示认可,其认可比例分别为54%与74.5%。可以看出,受访者对发展全球自由贸易以及加强全球环境保护表示认可。

在“为促进跨文化理解与平等相处企业应考虑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人员”这个问题上,40.5%的受访者表示出不置可否的态度。这表明,企业管理层对接受异国工作人员的态度不明朗。实际上有47%的受访者并不认同通过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人员来解决文化沟通问题。可以看出,企业在是否雇佣更多的异国工作作者这个问题有巨大分歧。

有两个选项受访者的反对最为强烈。一个是,“为了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愿意为进口产品与服务支付更高的费用”;另一个选项是,“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增长,我们愿意接受他们在环境与社会领域中推行的较低的经营标准”。对这两项表示认同的受访者比例是42%和37.5%。这表明,企业管理人员不愿为弱势国家或弱势群体采取有损环境与社会的行为。作为同样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服装纺织企业不会因自身是发展中国家而采取降低标准的行为,这一点得到肯定。

2.受访企业自然情况及对受访企业对CSR认知情况分析

被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不同经济规模的企业,有一定的研究与参考价值。其中,规模从201到500人的企业占22%,规模100到200人的企业占20%,50到100人与500到1000人的企业超过10%。规模超过3000人的企业占13.5%。如果从适合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这三个节点来看,被调查企业有着相对意义上的普参考价值。

调查发现,将产品卖往国外企业占较高比例,48.5%的企业其海外业务比重超过了50%。海外业务比重介于10%~50%的企业占26.5%,有15.5%的企业无海外订单。其中产品售往国家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国(26%)、西欧(14.8%)和北美(13.7%,土耳其与俄罗斯除外),亚洲与东欧随后,分别为11%与8%。土耳其占比例最少,只有0.8%。中美洲和印度这两个地区和国家不在中国服装与纺织企业的出口目标之内。

在确定200份有效问卷中,有70%(138家)企业拥有书面的道德准则与标准。这表明,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思考CSR问题。

在这70%有道德标准的企业中,有101家企业的书面道德准则参考了国内的CSR标准。在拥有标准的企业中,有84%的企业在道德标准中明确提出“腐败”问题,只有14%的企业没有提及。可看出,在服装纺织业,“腐败”问题已被关注。有94%的企业明确提出“个人权利”这个问题,这一比例很高,这或许是企业从更长远视角考虑自身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没有提及这一问题的企业不到3%。而涉及到“价值创造”问题的企业有79.7%,这个比例并不低。“透明与公开”被谈及比例为83.3%,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与日益发达的传媒不无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被提及的比例超过80%,这说明服装纺织企业对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关注并非外界所说的那样。客观地说,在企业意识中很多企业关注这个问题,但不理想的效果或出在执行环节。而“贡献社区”被提及的比例大大降低,只有60%企业提及这个问题,明确反对这一问题的有26%。

在对道德标准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调查中,除上述7个知识点外,还提及“除上述7个知识点外是否知道其他知识点?”这一问题。但得到的回答并不理想,有超过60%的企业明确提出,他们除上述7个点外对其他并不了解。从这一点看,受访企业只对腐败、个人权利、价值创造、透明、环境与工作条件以及贡献社区这样的常规问题保持关注。可以看出,一些企业的道德标准在内容上依然有局限性。

四、结论

本调查,可得到如下结论:

1.服装纺织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CSR有所了解,但对相关细节缺少认知。中高层管理者至少熟知一个CSR准则,熟知最多的三个准则是ISO14000、CSC9000T与SA8000。

2.在对CSR标准与作用的认知方面,中高层管理者比较熟悉,认可CSR准则对提高企业形象及声誉的作用,对CSR在改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所发挥的作用较为认可,认同CSR可增强员工稳定性与归属感,但对CSR可帮助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认可不高。

3.中国服装纺织企业不会因自身是发展中国家而采取降低标准的行为。在业内,有超过70%的企业有道德标准,大多提及腐败、个人权利、价值创造、透明、环境与工作条件以及贡献社区等常规问题,但道德标准在内容上依然有局限性。

4.服装纺织企业面临明显的CSR压力,并处进入与否的临界点,而且这值得做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