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理呼吸道方法

清理呼吸道方法

清理呼吸道方法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肺炎;物理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088-01

肺炎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严重的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目前临床普遍接受的肺炎分类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1肺炎的流行病学

在导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居首位,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肺炎大约有400万。在美国每年有300万例次的CAP,其中90多万人住院,6万多人死亡。20%~30%的肺炎发生于身体健康的青年人,没有并发症的CAP患者死亡率较低,约1%~3%,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CAP患者死亡率增加,虽然HAP的发生率为0.5%~2%,但死亡率却高达30%~60%。据美国2004年统计,每年在CAP的治疗上就要花费12.2亿美元,HAP的治疗费也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2胸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PT)是应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训练、机械设备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它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及康复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治疗的作用广,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而且可作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疗。其治疗作用包括消炎、镇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瘫痕和杀菌等等。胸部物理治疗(CPT)是一类非药物、以简单的手法或以改变病人的、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或咳嗽的技巧,或者借助器械,目的在于减轻气道阻塞、帮助廓清气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功效和协调性的治疗技术。CPT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提法,如气道清除技术(AcTs)、支气管引流、引流治疗、支气管清洁疗法等。CPT技术的具体方法较多,包括有缩唇呼吸、控制性呼吸、主动呼吸周期、支气管/引流法、用力呼气技术、自发引流、呼气正压、高频胸壁压迫、高频气道开放、Flutter活瓣疗法、指导性咳嗽等。现对胸部物理治疗的常见方法予以介绍。

2.1传统胸部物理治疗传统胸部物理治疗(CCPT)包括对胸部的叩拍、震动、摇动及引流技术。是通过胸部叩拍和震动,对胸壁施加机械能量,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运用手法治疗,近年来应用的电子机械装置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理论来说,叩拍有助于固定在气管,支气管树的分泌物松动,进而可以通过咳嗽或吸引清除。叩拍是通过受过训练的人或患者家属将手掌微屈凹陷,以腕部运动来拍打患者胸部,或者应用机械叩拍器在呼吸时叩拍胸部,特别是作用于需要引流的部位。震动是当患者呼气时,双手掌交叉重叠在需要引流区域间歇施加压力,或者用震动器在呼吸时作用于引流区域。摇动是指晃动患者身体来松散分泌物,促进其排除的方法,此法应用相对较少。

2.2引流引流(PD)是据患者肺部病变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靠重力作用使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引流排出,特别适用于有大量痰液者。此法常常与其它胸部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特别是胸部叩拍和震动。所以将其亦归入传统胸部物理治疗。

2.3指导性咳嗽没有控制的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胸疼、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因此要对无效的咳嗽进行控制,学会更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这就需要指导性咳嗽(DC)。具体来说,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让患者有意识地做一系列的动作,主要是为自主咳嗽功能受损者清除大气道分泌物。该方法适用于自发性咳嗽不能有效廓清气道分泌物的,或者其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气道分泌物漪留,需要长期护理患者;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指导性咳嗽包括采取适当(尽量坐位,或近似坐位);呼吸控制和强有力的呼气三个方面。

2.4呼气正压呼气正压(PEP)产生于丹麦,是辅助气道清洁治疗的气道正压技术。治疗时,患者对着阻力器呼气,产生呼气时的正压,正压水平常可据测压计调节,较低压力一般在15~30cm水柱,高压可达60~80cm水柱,但通常采用的是10~20cm水柱。推荐吸气:呼气时间为1:3或1:4。一般在持续不到20分钟后,患者即可将分泌物排除。通常可以通过市场上供应的吹气瓶子或通过直径6mm左右的麦秆向盛水的小杯内连续吹气泡达到PEP治疗效果。

2.5主动呼吸周期主动呼吸周期(ACBT)是将几种呼吸技术结合起来的控制性呼吸方式。包括呼吸控制、用力呼气技术、胸部扩张运动、huff咳嗽等。Huff任咳嗽包括一到两次的用力呼气。ACBT具体操作时分七步:①呼吸控制;②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③呼吸控制;④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⑤呼吸控制;⑥用力呼气技术或呼气动作;⑦呼吸控制。主动呼吸周期被认为是引流中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韩英.胸部物理治疗在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5,(10).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痰热清;上呼吸道感染;Meta分析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80%左右由病毒引起。西医治疗上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病毒唑、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一般,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相对显著。痰热清作为新一代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试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针对痰热清主要适应症,检索相关数据库,基于临床对照试验,采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痰热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为今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2007~2012年)公开发表的有关痰热清和病毒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

1.2 纳入标准 以痰热清为主要干预措施,病毒唑为对照药物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并以比较疗效为主要目的的随机对照实验。

1.3疗效判断标准 《实用内科学》(第9版)将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本研究纳入绝大部分文献选择上述疗效标准,结合本研究结局指标,以痊愈、显效、有效3组合计为总有效,计算总有效率。①痊愈:体温恢复正常,自觉症状与临床体征全部消失,异常理化检查指标恢复正常;②显效:体温下降,接近正常,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大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检查指标接近正常;③有效:体温下降,但有反复,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检查指标有所改善;④无效:发热不退,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剧,临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剧,临床体征无明显改善,异常理化检查指标无好转。

1.4排除标准 ①研究对象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文献;②痰热清或病毒唑仅作为次要治疗手段的文献;③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联合用药的文献。

1.5文献质量评价 文献质量评价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对查阅的文献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科研设计方法,盲法的采用,选择病例是否随机及随机的质量等。评价者采用Jadad质量记分法严格评价所有纳入的研究报告。文献中提到随机方案、正确地描述了随机序列的方法计2分;提到"随机"、"随机分配""随机分组"计1分;提到使用"双盲"计1分;正确描述了双盲方法计2分;报告了各组退出或失访病例的原因和例数计1分。2分及以下属于低质量研究,3分及以上属于较高质量研究。

1.6统计分析 采用Review Manager5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终点指标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作为阳性结果,将全部实验数据合并。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出相关文献119篇,经剃重、阅读题目、摘要和全文后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文献114篇,其中符合标准的RCT文献5篇[1-5]。①随机方法:所选文献均提到随机分配,但未具体描述随机方法及分配方案的隐藏。②盲法:所选文献均未提到盲法及盲法的实施方法。③失访、退出病例:所选文献均未进行说明。所有实验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均为痰热清、病毒唑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随机对照研究。各纳入文献的研究数据见表1。

2.2 纳入研究的总有效率分析 5项研究共收集病例596例,痰热清组302例,病毒唑组294例,痰热清组与病毒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1%(283/302)和76.53%(225/294);异质性检验χ2=1.167,自由度=4,P=0.883。提示上述研究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OR=4.59(95% CI),可信区间为2.68~7.87,P

3讨论

痰热清以黄芩为君药,熊胆粉、山羊角为臣药,金银花、连翘为佐使,共奏清热、解毒、化痰之功效。黄芪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熊胆粉,其味性寒,山羊角,味苦咸性寒,两者都具有平肝息风,清热解毒等作用。金银花,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功用。连翘,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宣透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6],痰热清具有广谱抗菌抗炎作用及较强的抗呼吸道病毒作用,对呼吸道有关致病菌肺炎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有解热、镇惊、祛痰、镇咳之作用。现有的临床研究结果经Meta分析初步显示:痰热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可能优于病毒唑。纳入本次系统评价的5篇临床试验研究文献,其研究仍存在问题和不足,例如在随机方法的选用上无明确阐述,疗效标准缺乏客观指标等,这都可能会影响Meta分析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在本研究的文献检索中,检索到的文献均得到痰热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优于病毒唑,未检索到阴性和负性研究资料,可能的原因是阳性结果的论文一般比较容易发表。笔者所收集到的只是部分公开发表的文献,大量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无法检索,因此可能导致偏倚的出现。

综上所述,通过对部分已公开发表的关于痰热清和病毒唑对照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初步证实痰热清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可能优于病毒唑。但由于部分临床RCT的设计仍不够严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导致研究结论难以得到医学界的普遍承认,结果难以被推广应用。因此,今后仍需继续进行设计严谨、方法可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以进一步对其疗效进行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1]陶里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J].河南中医,2007,27(7):73.

[2]凌欣欣.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8例疗效观察[J].柳州医学,2007:20(3):213.

[3]张洁,李红军,白璐.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70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7,47(8):83.

[4]方志坚,温慰,刘艳.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03-604.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或者是气管插管48h后发生的实质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属于常见感染并发症,通常在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它具有死亡率较高、发病范围较广以及治疗费用昂贵的特点。如若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则会产生对呼吸机的依赖,增加医疗成本以及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现将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程报告如下。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

1.1外部环境影响 因为重症患者其身体机能受损,抵抗力低下,医护人员为了防止患者感染情况的发生,一般将他们安排至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属于密闭环境,因而空气流动性差,但重症患者本身需要呼吸及进行日常行为,这就导致重症监护室整个环境的空气质量由于患者分泌排泄物中存在的病原体而降低。另外,医疗器械、设施设备的反复使用、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整治前未对双手充分消毒等因素的存在都增加了危重患者的感染风险。

1.2病重患者自身免疫力防御机制缺失 重症监护室病患在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往往还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自身缺乏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身体器官功能退化、免疫能力降低或伴有多器官或器官短时间内相继或同时衰竭,患者一旦受到感染,易导致患者应激反应的发生,增加老年患者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1.3抗生素及安定剂的过度使用 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患者病菌感染情况的发生,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使患者体内病菌产生耐药性。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是因为患者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患者口腔及咽部的菌落失调,正常的菌落被抗生素灭杀,而致病菌落因其具有变异性以及生命力强的特征对抗生素产生抵抗能力。另外,对患者实施安定剂或镇静剂用药会抑制患者正常的咳嗽、吞咽等反射性动作。患者体内分泌物无法自行排出,分泌物内存在的病毒菌落会增加患者感染几率。

1.4呼吸道受破坏 重症患者在行人工呼吸道建立时,往往需要切开气管。那么,重症患者的上呼吸道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患者的上呼吸道防御功能及气道粘膜防御功能会受到影响,重症患者的吞咽及纤毛自行清理能力会减弱,致病细菌会导致患者上呼吸道及气道气管发生感染。病原体通过口腔或鼻腔吸入,并进入下呼吸道引发患者肺部炎症。另外,当患者呼吸道不够滋润会导致患者呼吸道粘膜干燥、患者体内痰液不能有效排除,或者是患者在接受雾化治疗时对呼吸道清理不够,使大量含细菌的气体溶液存在于患者呼吸道内,并沉积于肺毛细血管及肺泡内引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另外,通气时间过长则会造成患者呼吸道内细菌的滋生,呼吸机加热加温的环境更适合细菌的繁殖生长。当呼吸机冷凝水流入患者鼻腔内,便会引发患者发生鼻腔阻塞或是鼻窦炎的情况。患者在接受呼吸机通气过程中如果误将感染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也会增加重症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几率。

2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2.1人工气道的护理

2.1.1清理气囊分泌物 呼吸机使用之前,要对病重患者搭建人工气道。人工气道则会破坏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导致患者呼吸粘膜受损,另外,如果患者人工气道的搭建导致患者气管充血,那么患者声门和气门会发生充血梗死现象。患者往往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患者的分泌物及食物残渣会滞留于气囊处。患者的咳嗽相关性条件反射不能正常进行,且其下呼吸道纤毛运动消失或减弱,对呼吸道无法实现清理工作,使大量致病细菌定植于此,从而引发相关性呼吸性肺炎。那么,要预防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就需要对患者气囊上的分泌物、食物残渣、血液等及时有效地清理。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气囊清理手段是对患者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尤其是氧化电位水囊上冲洗能有效清除患者气囊上细菌定植。

2.1.2气囊适量充气 对重症患者实施气囊充气时,充气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适量的充气能对患者的气囊起到保护作用,且能避免声门分泌物流入到下呼吸道。气囊的最佳充气压为25cmH2O~30cmH2O(1cmH2O=0.098kPa)。

2.1.3吸痰 患者痰液中往往伴有炎性物质和致病菌落,如果对患者肺部痰液不及时清理会导致患者肺部细菌感染。对重症患者开展吸痰工作能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在对患者实施吸痰前,为保护患者气道免于受损,可先对患者的气道给予湿化处理,让患者先吸入2min纯氧,再对实施吸痰,吸痰工作要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医护人员吸痰动作要轻柔,时间应控制在15min以内,操作完毕后,再给予患者2min纯氧吸入。

2.2气道湿化 呼吸机的使用会造成患者上呼吸道粘膜及气道受损,患者的上呼吸道往往会因为人工气道的搭建而失去恒温保湿及去菌的功能[1]。患者的气管及支气管纤毛受损,其气道就会出现脱水、干燥、排痰困难的现象,这就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和肺部炎症的发生。针对患者气道湿化可以采用湿热交换器联合微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的使用方法。

2.3呼吸设备管路的护理

2.3.1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重症患者身体机能受损且免疫力低下,患者肺内存在致病细菌,细菌可通过患者的呼吸运动留置于呼吸机内,且呼吸机内温热潮湿的状态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另外,外部环境及护理人员的操作手法等方面都会造成呼吸机管路内细菌污染严重。因此最合理的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为5d 1次[2、3]。

2.3.2呼吸设备管路的消毒操作 严格按照《呼吸设备管路消毒标准》对重症监护室管路进行消毒工作。因此可采用热力消毒方法开展消毒操作,由于该方法操作简便、方法集中等,以及可以降低环境污染现象,有助于加强消毒质量管理以及检测。但要重视的是要更新、更换清洗物质、转换消毒方法等,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流程进行消毒操作;除此之外,所使用的消毒材料、设备需要通过合格检验后才能使用。

3对内源性感染实施控制

3.1口腔护理 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患者的口腔卫生有直接关联。尤其是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源于细菌定植。医护人员针对于此,应要求患者做好口腔护理[4],保持口腔清洁以达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的。

3.2合适的 患者误吸呼吸机内的冷凝水或是痰液等分泌物都会增加患者的患病几率,同时,由于误吸物内含有大量细菌及炎症因子,会引起患者炎症或细菌感染情况的发生。那么,在对患者实施通气时,应抬高患者床头,避免冷凝水及患者痰液分泌物的吸入,患者的最佳通气姿势是30℃~50℃半卧姿势[5]。

3.3翻身 重症患者往往难以实现自主翻身动作,如果长期不翻身,患者则易出现肺内压增加,肺内神经压迫的情况,这容易引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时常帮助患者捶背、翻身,促使患者排出肺内痰液分泌物[6]。

4防止交叉感染

4.1定期消毒重症监护室 重症监护室往往会收治各类危重患者[7],患者人数多,病情复杂且重症监护室内空气流动性不强,患者本身缺乏免疫力,这就容易导致各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该定期对重症监护室严格消毒。

4.2医护人员洗手消毒 医护人员是对患者实施诊治的直接人员,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行手术前后及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对双手进行清洗消毒,手术操作则在无菌环境下进行[8]。尤其是医护人员帮助患者吸痰时,要严格手消毒,以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传播。

5鼻饲护理

重症监护患者采取鼻饲护理措施尤为重要,是预防患者胃部失误出现误食以及反流现象所采取的一项护理工作,由于肠胃所维持的粘膜常规性免疫功能以及胃肠内部免疫功能和内部细菌出现平衡状态,降低定植细菌出现移动状态。通过研究显示,鼻腔肠管留置在患者中应不断采用输液装置进行恒温连续性泵入,严格按照温度为38℃-40℃,确保患者半坐卧位状态,有助于避免食管出现误吸以及反流的情况。

6营养护理

重症科室患者和其他科室患者相比,由于该患者病情较为严重以及抵抗能力较低,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交叉性感染问题出现。因此只有加强患者免疫能力以及抵抗能力,通过运用非药物治疗以及健康的方法进行治疗,降低其他病症的出现,根据帮助患者调整健康饮食规律以及合理饮食习惯增强其抵抗能力较为重要。患者在运用机械设备通气期间,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负氮、血压升高等现象,那么就会对人体肺部造成重大负担,导致肺部出现感染性症状,所以通过营养护理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增加患者身体抵抗能力。此外还应给予患者采取镇静护理措施,由于患者在治疗期间会难以忍受插管治疗出现抵抗的心理状态,会与设备产生对抗的现象,导致呼吸设备以及自主呼吸出现不协调症状,导致治疗困难,病情较为严重者会使患者生命健康受到威胁。进行镇静护理措施是对呼吸设备护理一项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镇静治疗期间用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药物使用量,并对患者肺部功能、血气指标等进行严格观察。

7其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比如,对重症患者的通气时间要严格控制,要帮助插管患者尽早脱机[9-10],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几率。另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对患者实施无创通气[11-13],无创通气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的预防有效率,应该从人工气道、呼吸机管路、内源性感染、交叉感染以及医护人员的消毒措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联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和云珍.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1,09(29):2702-2703.

[2]石崛.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28):243-246.

[3]周勤,田君,郑凯中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1-33.

[4]李威,彭粤铭,曹静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09(4):282-284,281.

[5]张昌碧,何磊.集束化循证策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干预的临床实践[J].重庆医学,2013,42(15):1719-1721.

[6]郝秀菊,张传静,辛燕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2):1524,1528,1548,1551.12.013.

[7]莫裕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J].华夏医学,2014,27(2):117-119.

[8]李莲,吴军勇,乔有萍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5):21-22.

[9]周玲玲,赵慧莉.集束化护理预防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2,12(5):11-14.

[10]汪瑾,巨容(综述).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J].临床儿科杂志,2014,18(5):494-497.

[11]吴雪明.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因分析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07):510-531.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M;测定

为探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血清IgM测定与分析, 采用ELISA方式对接收的2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IgM测定,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接收的24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其中男145例, 女95例, 患儿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6岁, 其中182例患儿年龄

1. 2 血清IgM检测方式 本组240例患儿均采用EL1SA方法进行血清IgM检测, 取静脉血1~2 ml, 并对血清进行分离, 然后利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IgM。所有试验均设定阴性对照[平均吸光度(OD)值应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性别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的关系 本组24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32.4%, 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为33.7%, 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这就表示性别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无较大关系。见表1。

表1 性别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阳性检出率的关系 (n, %)

性别 例数 阳性例数 阳性率

男 145 47 32.4

女 95 32 33.7

合计 240 79 32.9

2. 2 年龄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出率间的关系 不同年龄组患儿比较其Mp、Cpn、RSV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岁的患儿其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31.3%, 以RSV检出为主, 其次为Mp;而年龄>3岁的患儿其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44.8%, 其中以Mp检出为主, 其次为Cpn。见表2。

3 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致死率, 据统计, 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死亡的儿童约占据了全部儿童死亡率的20%左右, 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1, 2]。近些年来, 随着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发生率虽明显下降, 但呼吸道其他病原微生物所引发的感染现象则逐渐增高, 据统计, 肺炎衣原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的感染率均大于80%, 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着严重的威胁[3]。因此,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受自身呼吸系统的生理特点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极易发生呼吸道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阳性检出率可高达34.6%, 患儿多为年龄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病毒外的病原生物及其危害认识的加深, 临床上也逐渐加强了对Cpn及Mp感染的重视。本次研究中83例病原体阳性患儿中29例为Mp, 占34.9%, 11例为Cpn, 占13.3%, 且其阳性率均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有研究表明Cpn及Mp均为社区获得性病原体, 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一项常见治病因素[4]。其中Cpn较为常见, 其感染率可高达50%以上, 然而多数Cpn感染患儿均无明显症状, 因而通常未能引起医生及患儿的重视, 极易导致病原体持续存在, 从而可引起反复感染、多系统、多器官慢性病理性损害。因此, 临床上同样也要加强对Cpn感染的重视,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M进行测定, 并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以有效的促进患儿康复, 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血清异性IgM抗体监测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可为临床诊疗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宋明辉.不同基因型人鼻病毒感染所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研究.中华儿科杂志, 2013, 51(12):903-908.

[2] 刘艳芳. 178例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22):4254.

[3] 邓洁. 2003-2012年北京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监测及流行型别分析.病毒学报, 2013, 29(6):615.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28

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是目前产科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新生儿娩出后第一口呼吸开始前的处理十分重要[1]。在分娩过程中,处理新生儿的第一步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其关键在于出生后瞬间,新生儿摆放及如何及时有效清理新生儿口、鼻、咽部及吸入食管、胃内的黏液及羊水。我院妇产科自2004年3月开始将原来的仰卧位仅用新生儿吸球清除羊水及黏液的方法改为侧卧位、新生儿吸球与一次性新生儿吸痰器联合应用清除新生儿口、鼻、咽部及吸入食管、胃内黏液的方法后,明显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率,提高了新生儿复苏抢救成功率,对于防止产后新生儿呕吐、呕奶,开展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有很大意义。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4年3~12月妊娠37~40周,在我院经阴道正常分娩无胎儿宫内窘迫者268例作为改进组。2004年3月以前至2003年12月条件与改进组相同者208例作为对照组。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方法,胎头娩出后,立即用洗脸式手法捏抹新生儿面部,用手挤压口腔及鼻腔的黏液及羊水,胎体娩出后立即将新生儿仰头平卧抬高颈部,用新生儿吸球吸净鼻、口腔及咽部的黏液及羊水即可。若发现出生后的新生儿出现呕吐现象时,再用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接50ml注射器反复抽吸贮存于食管、胃内的黏液及羊水。②改进组:胎儿头部娩出后,迅速用左手从鼻根向鼻尖方向挤压鼻、口腔内的黏液及羊水,胎体娩出后,立即置于侧卧位,用一手上托新生儿的下颔,暂阻呼吸道,防止新生儿第一次吸气时吸入口腔内的黏液及羊水;另一手先用吸球迅速吸净口、鼻、咽部的羊水及黏液,然后松开固定下颔的手,让其自然呼吸,刺激啼哭。然后再将一次性新生儿吸痰器的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咽、食管、胃内,连接DFX-V型低负压新生儿电动吸引器(负压

结 果

通过临床验证两种方法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改进组的方法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常见新生儿危象,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与孕期保健、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密切关系[2]。婴儿在分娩时和娩出后瞬间特别容易遭受窒息,所以必须强调处理好新生儿出生后第一次呼吸措施的落实[3]。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侧卧位,用新生儿吸球、一次性新生儿吸痰器联合使用清除口腔、鼻、咽部以及食管、胃内黏液及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窒息,与仰卧位使用吸球清除口腔咽部的羊水及黏液相比有显著优点。

侧卧位时,口腔及咽部的黏液由于重力作用,集中到一侧的颊部,保持了呼吸道的通畅[3]。且侧卧位也利于吸痰管插入食管胃内,防止损伤新生儿呼吸道黏膜。而仰卧位容易使羊水及黏液流入气管阻塞呼吸道,引起吸入性窒息。所以,首先置于侧卧位是预防窒息的重要措施之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由围产期窒息引起,是儿童早期残疾的常见原因之一[4]。因此改进组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用手上托下颌,暂阻呼吸道,防止其第一次呼吸的发生;而对照组没有阻止呼吸,在用吸球清除黏液前,新生儿已开始呼吸,吸入黏液阻塞气道。因此,暂时阻止呼吸是预防窒息的关键。

胎儿娩出后,开始呼吸之前,应先清除鼻、口腔内的黏液,以免引起吸入性窒息。改进组先用吸球吸净新生儿鼻、口腔、咽部的羊水、黏液,以及粪染的羊水,能迅速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再用一次性新生儿吸痰器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清除呼吸道、胃内的羊水及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有效的自主呼吸,很快出现早吸吮反射,吸吮能力佳,新生儿表现为较强的需求,早吸吮成功率高。可及时阻止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呕吐、呕奶、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在临床上更具重要意义。

改进组采用DFX-V型低负压新生儿电动吸引器接头连接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抽吸食管、胃、咽部的羊水及黏液,弃去了传统组所用50ml注射器抽吸,只需一人操作即可,避免了多人操作,减少了污染,而且吸痰管的储存器更便于观察记录吸出物的量、颜色及黏稠度。

综上所述,胎儿娩出后,置于侧卧位,用新生儿吸球及一次性新生儿吸痰器联合使用清除呼吸道、食管、胃内羊水及黏液是预防新生儿吸入性窒息的关键。此方法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因窒息引起的新生儿发病率、死亡率和脑部后遗症的发生率[5],尤其对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羊水污染的新生儿出生后立即采用此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内羊水污染的胎粪,还可以及时地清除吸入胃内的羊水及黏液,防止恶心、呕吐、呕奶等并发症的发生。新生儿吸球经高压灭菌后使用,如发现不适,可随时更换。一次性新生儿吸痰器,是环氧乙烷灭菌后独立包装,插入管质软、价廉,使用方便,刺激性小。二者联合应用,弥补了传统法仅用新生儿吸球,只能吸净口、鼻、口腔内羊水及黏液,而对深部羊水及胎粪不能在短时间内吸出的弊病,大大减少了新生儿出生后吸入性肺炎或呕吐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降低了新生儿发病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提高了母乳喂养及接生成功率,减少了产妇经济负担,缩短了产妇住院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对于抢救设备不足的农村基层卫生院尤为适用,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仲英.产前和产时预防新生儿死亡的关键.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6):281-283.

2 石彩芳,将琰瑛.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1994,10(6):304.

3 汤翠芳,许琴,李文珍.有效清除新生儿口腔及咽部黏液的方法.北京:中华护理杂志,1998,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