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美术教学方法

儿童美术教学方法

儿童美术教学方法

儿童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不在身边,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常常会产生焦虑、恐惧、自卑、偏执等不健康心理问题。而有效的美术教学可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让学生增强心理愉悦感,产生自信感,让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应渗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对如何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方法做出了尝试。

一、美术教学应注重“以人为本”

由于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以人为本”,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留守儿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将更多的关注投放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和谐的师生氛围和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美好。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留守儿童多加关注,在课堂上多请他们回答一些分享绘画内容的简单问题,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并对留守儿童的表述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赞美,并加强与留守儿童思想上的沟通,对留守儿童的绘画作品进行理解和尊重,以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挖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内容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长,并对其情感升华、人格完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将他们最需要的温暖、自信等带给学生。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绘画时,应选择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绘画题材,让学生通过对积极题材的绘画从而在心理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应为留守儿童选择符合兴趣和能力的表现题材,进而激发其求知欲和创造力。同时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还应选择用耐心的教学态度,积极与留守儿童产生互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三、充分赞美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深层次上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对求知欲的渴望,让学生在自我发现的进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劳动和成就,同时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是激发学生上进心、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闪光点,对其优点进行赞美,让学生在被赞美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信心,使其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赢得教师的表扬,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在对绘画作业进行评价时,尤其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如果其作业质量相对普通,教师也应该转换角度,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表扬,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的心理得到改善和调节,让学生逐渐走出自卑心理。

随着劳动力转移这一社会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伴随而来的留守儿童现象也越来越值得我们教育者的关注和思考。作为美术教师,美术是一门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科,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应对留守儿童持以高度的关注,合理运用美术教学,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立体资料;多维视角;从指尖到心灵;丛书特征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65-2

《从指尖到心灵儿童手工图书》是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一套儿童美术教育丛书,此套儿童手工图书共分为六册,分别是《儿童撕贴画教程》《儿童综合材料美术教程》《儿童泥塑教程》《儿童立体手工教程》《儿童剪纸教程》和《儿童趣味彩泥教程》。

本套图书涉及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可以不分界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体验方法让儿童主动地探讨历史,科学,数学,自然、人类、地理、经济、政治、体育、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作为教育材料,《从指尖到心灵儿童手工图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此,主要论述《从指尖到心灵儿童手工图书》系列丛书的主要特征。

一、将美术学习置于文化大背景下,拓展儿童的人文视野

近年来,中国儿童图书正在发生全新的变化,在策划、构成、设计、内容等方面日趋高端化和人文化。甚至开始强调“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也就是说通过美术文化的学习,儿童要较为全面地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社会、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音乐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自觉、更有目的、更有兴趣地学习美术。实际上,《从指尖到心灵儿童手工图书》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美术这个层面。本套丛书以美术与自我、社会和自然环境等方面来组织课例,注重儿童的体验过程。

在对待多元的世界美术文化方面,《儿童泥塑教程》第14课《呼唤印第安族》让儿童自己设计印第安人的人物形象,通过为儿童讲述世界上最好客的民族――印第安民族他们的生活习俗、衣着特征,让儿童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信息,帮助他们正确理解,让儿童认识到世界美术多样性的特点。

在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认识方面,《儿童剪纸教程》按剪纸这一条线编写了数个相互连贯的单元。内容围绕剪纸艺术展开,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剪纸艺术作品的欣赏、剪纸纹样的学习以及最后综合情境的剪纸运用。其中精选出来的剪纸作品,无论是大师之作还是学生习作,均充满着奇思妙想的趣味,处处渗透着人文情感、视觉美感和生活情趣。如在“剪纸欣赏”课上,将西方剪影、西方现代派剪纸、中国传统剪纸和现代儿童剪纸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画家创作的多种风格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把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课后的“看一看、 说一说”“剪一剪、 贴一贴”都是在儿童接触和认识到剪纸文化和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索练习,让儿童在玩与游戏中学习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品,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审美能力。

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方面,《儿童立体手工课程》中《勤劳美丽的惠安女》和《拍胸舞》,这样的表现主题来自地方文化资源,当儿童们在动手活动中,内心与地域文化发生碰撞和交流,所产生的学习成果就不仅仅是某个动态人物,更主要的是有了从指尖到心灵的精神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唤起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从指尖到心灵儿童手工图书》立足于儿童的心理机能,为激发儿童潜能,通过调动“情商”来增强、提高学习效果,创设各种生动的学习情境,唤起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激发儿童的情感,点燃想象和思考的火花,使儿童的学习状态变得积极投入,在获取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如何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从指尖到心灵儿童手工图书》编写团队通过研究和思考,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内容方面,《儿童泥塑教程》这本书中的活动就将儿童带入了“魔法世界”,让儿童巧妙地运用“魔法”――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自己做主把一块平凡不起眼的泥巴“变”成心中与众不同的作品。当然课程里面每个课例都会有一个“魔法”情境,这就是编写人员创设的学习情境。在第7课《没有尾巴的故事》中就给儿童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两只小蚂蚁在玩耍的时候发现了面包片……故事没有结尾,发现面包片后,两只小蚂蚁会打架?平分?抬回家?还是邀请好朋友一起分享?这就需要儿童自己“变”出一个故事结局。这堂课很好的营造了一个学习情境,让儿童都在为接下来的故事发展而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魔法”引导中让儿童观看蚂蚁的视频进而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活动形式等相关知识,最后儿童用自己的双手、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不停地变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魔法”。

在视觉设计方面,《从指尖到心灵儿童手工图书》不仅在每课的内容上进行了情境设置,而且还精心设计了富有特色的与主题相关的扉页和版式,本套丛书的版式设计注意突出儿童图书的特点,努力将每课的版式设计成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创造相应的视觉情景和氛围,让儿童从美观、大方的版式设计中得到相关的情境氛围和美的熏陶,让儿童能更好地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整个图版根据教学过程合理安排、重点突出,整体设计风格清晰、大方、美观,明显区别于一般的儿童图书。

三、体验多种材料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实践能力

有的专家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新物质和新材料的历史。在信息时代,美术创作愈加离不开对材料的重新认知和创新使用。多种材料的运用和表现技法的学习,对丰富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培养他们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从指尖到心灵儿童手工图书》通过剪纸、泥塑、彩泥、撕贴画等多种游戏活动,让儿童学习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创作美术作品的方法,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与此同时获得丰富多样的体验,提高艺术创造实践能力。

在材料属性再认识方面,《儿童撕贴画教程》是对纸的功能的新的开发,无论是对纸的颜色的选择,还是对纸的形象造型,相对传统的儿童用笔绘画,既增加了“绘画”的新颖性,又增加了儿童对事物空间转化的认识和感知,从而大大促进儿童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去创作。

《儿童立体手工教程》和《儿童综合材料美术教材》在整合利用材料方面,从儿童的视野出发,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入手,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把生活经验与美术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表现方法。在《儿童立体手工教程》第7课《个性相框》中运用身边的废气纸箱皮、纽扣、花生壳等,让儿童动手做一个个性相框,培养他们废物利用的意识以及用自己的手工相框来装饰家里,点亮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儿童趣味彩泥教程》第17课《小盆栽》让儿童综合运用各种泥工技法,为自己小窝的空间制作小盆栽,感受空间绿化和美化后的情趣,培养他们将学到的泥工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

儿童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教育问题。现在的幼儿园不仅仅只是起到看管孩子的作用,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各方面的启蒙教育。比如说,语文,英语,数学,美术等等学科也被安排到学前儿童的课程当中。在本文中,主要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些问题。我们都知道,学前教育属于一种启蒙式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孩子对于美术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应该来说,美术的启蒙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美术教育的方式却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也没有培养出孩子的美术素养。本文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现在学前美术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目的在于更好的解决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美术学习环境。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现状

1.1美术教育目标方面

我国现在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教孩子美术其实就是教会他们画一幅画,把学习美术当做一种技能,认为他们只要学会画画就行,这是非常错误的看法,也曲解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初衷;另一方面,很多老师认为美术儿童美术属于一种素质的教育,从而过分强调它的道德教育和素质培训,但是却没有意识到美术教育是有一定的专业培养计划,它在于让孩子学会描绘美,欣赏美,并且在生活中发现美。总结来说,当前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不明确。

1.2美术教学内容方面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主要应该是描绘动物和人物为主,可以针对儿童喜欢动画片的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或者动画角色等,这样可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此外,还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造美术作品。但是,由于学前儿童自己的思维还不够成熟,所以还需要教师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较完整的图像,然后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再自由发挥。但是,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家长经常试图把孩子的思维引到自己的思维方向上来,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只会模仿而不会创造,最终会丧失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1.3美术教学方法方面

现在儿童美术的教育还是采用传统的灌输的方法,教师要求学生画出跟他们所给的图画一模一样的图画,如果有哪个地方和他们所给的样板不一样他们都要指出来,甚至是颜色方面也是如此,但凡有一点不一样,教师都认为是学生画错了,然后纠正他们,这严重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天赋,会导致儿童会认为只有画得一模一样的才可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逐渐丧失自己对于美术的创造天性,离开了老师的指导自己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创作了,这样会严重磨灭儿童的创作意识。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只注重模仿,没有创作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大多教师多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说,教师打算教给学生画一幅画,那么教师就会先在黑板上给学生画出来,再让儿童进行模仿,完全忽略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使得儿童美术课堂变成了一样的“画家”,不管是画什么,都是在强调模仿、模仿、再模仿,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抹杀了孩子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导致学生很难举一反三。

2.2缺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对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几乎不会正确引导学前儿童学美术知识的方法,也找不到一种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这些因素制约了美术教师的思想,从而使得他们没有发掘到学前儿童身上所具有的美术天赋,严重妨碍学前儿童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天分和想象能力的发挥吲。

2.3美术资源的缺乏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不仅只是在学校对他们进行教育,同样,家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美术教育启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在,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对于孩子的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不够高,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使得美术教育的效果偏低。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先接触他们喜欢的动物,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再在观察和玩耍中,让孩子学会美术教育知识,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去画出一个生动的图画。假如学校和老师不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那么孩子就不能对动物有个清晰的认识,也就不能把动物画好,导致对美术的兴趣不高,因此美术资源的缺乏,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对于艺术的创造性。

儿童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中韩两国学前教育专业儿童美术课程性质大同小异,都是要求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教学的。稍有不同的是,韩国儿童美术课程更侧重实践部分,而中国儿童美术课程在理论课时安排上更显优势。幼儿美术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要根据幼儿各年龄阶段的不同表现能力,了解现实的课堂教学情况和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等。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艾斯纳提出,既要重视儿童美术学习的过程,也要重视儿童美术学习的结果,以学科为基础的美术教育主张,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儿童美术教育过度关注美术作品本身和美术活动结果,从而忽视儿童创作过程的问题。作为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解决好这一问题,应了解儿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表达需求。例如,处于涂鸦期、前图式期的幼儿,可以侧重于保护幼儿艺术天性,提高幼儿创作的兴趣,尊重幼儿大胆想象、情感释放以及自我表达的本能;处于图式期、写实萌芽期的儿童,过度让儿童自由散漫、无基本技能支撑的创作,显然是不可取的。作为教育机构,幼儿创作结果失真的展示与宣传,也不利于儿童在美术教育方面的自然发展。因此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加强了课程价值取向;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性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儿童发展取向。韩国在美术与儿童的两者之间,注重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艺术素养的人作为最终目标,将儿童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韩国儿童美术教育在理念上强调通过儿童创作来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把艺术作为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作为一个目标。韩国重视儿童美术发展的价值,尤其在幼儿涂鸦期得到体现,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由前图式期向图式期的过渡,长期处于无技能指导和支撑的自发状态,对其发展也是不利的。

二、中韩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内容的比较

儿童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内容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1)中国学前儿童教育以学科取向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在活动内容设计上是偏重于技能训练的,以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为主要依据来设计该课程。其优点是:能够使幼儿相对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能够使教育者有序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幼儿作品得到一定标准的评价。其缺点是:可能会导致幼儿创作兴趣大跌,导致幼儿脱离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过度技能的训练还导致幼儿逐渐丧失艺术创造力。学科取向的不足现象已经被多数教育者所知晓,从而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加以弥补。混合取向的美术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采用较多的一种取向,能够取长补短。

(2)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以儿童发展取向形式呈现课程内容

韩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充分满足幼儿创作的兴趣,让儿童成为创作的真正主人,主张把一定学科的知识转化为儿童当下的生活经验,使儿童获得全方面的发展。但过分注重美术活动中的偶发创作,过分放纵幼儿,让美术活动极具游戏性,其实会丧失儿童应有发展机会,造成有效资源的浪费。笔者在韩国走访了多所幼儿园,跟韩国相关的教育者也进行了相应的研讨,探究韩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突出专业性质,专业课程集中细致;了解多元化教育的理念,强调授者的功能;强调学生制作手工作品,定期进行手工作品展示活动;课程设置突出心理教育,如美术欣赏与心理教育、游戏与心理指导。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内容上也有着诸多的相同点:一是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内容都具有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在理论课程设置上都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如儿童美术及其教育、儿童美术的发展、教师与儿童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等。二是在实践课程设置上都包括作品欣赏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实践操作又分为绘画和手工两大类。中韩两国在实践课程方面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童美术实践课程内容,主要以技能训练形式呈现课程内容,对教材的大量临摹和再现,刻板的涂色等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偏重于技能专业化教学。绘画内容一般包括简笔画、水粉画、版画、国画、装饰画等,手工包括泥工和纸工等。其中简笔画教学被称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生经过反复训练,基本能够达到应物象形,却失去了美术的创造力;水粉画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水粉基本的表现技法,但不能转化到实际的幼儿美术教学中;版画教学过于重视传统知识和技能,没能与幼儿实际能力相联系;儿童水墨画教学,注重本民族绘画的传播与训练,这是值得肯定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装饰画教学,过于注重临摹和再现,儿童创作力得不到体现。其次,韩国儿童美术实践课程内容一般以主题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以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的主题呈现课程内容,把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喜爱、对美好事物的初步感受和欣赏、对各种基本操作方法和表现技能的探索学习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课题的需要,自然地渗透到每一次具体的活动当中。手工操作的类型很多,如撕贴、剪贴、染纸、折纸、厚纸制作等纸工,以及泥工、综合材料制作等手工类型。这样,每一次美术活动都与他们的生活和兴趣紧密相连,同时包含一定的美术技能。这些操作类型以及其中涉及的技能技巧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顺序,作循序渐进式安排。同时,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同一类绘画或手工类型的操作又可以在不同学期反复出现。幼儿在这种感受、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慢慢地积累相关知识,获得有关技能,得到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生活化和情感性贯穿于每一个主题中,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保持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组织与实施比较

中韩两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都非常注重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在课程组织中都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多样的操作实践,如加强儿童美术课程教案的编写,安排学生去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美术教学的过程,参观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布置等。首先中韩两国幼儿园教育教学都非常重视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韩国《幼儿教育法》等都有所体现,各自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幼儿园的实际水平、教师的条件,制定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韩国学前儿童美术课程教学计划分为半年计划和课时计划,有效保证了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克服了美术教学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偶然性。其次,韩国非常重视儿童美术课程教案的编写。课前教学设计的好坏,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关键的作用。教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体现,是重要的教学准备。教案因人而异,但都应写得明确、具体、实用。教案包括课程名称、教学纲要、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除此之外,韩国在儿童美术课程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了解幼儿园的节日装饰和日常环境布置,熟悉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对美术运用的感性认识。从而把课堂学习过程直接与就业上岗工作、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与幼儿园实际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评价上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师生共评、作品展评、作业批改等,在这一点上与中国类似。

四、结语

儿童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作者是我国具有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经历的著名的儿童艺术教育家杨景芝。是一本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方面的专著,书中具体介绍了通过美术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长期探索而建立的儿童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作者在书中根据自己切身经历和进行的教育实践研究,以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观念,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她对儿童美术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本书作者以经过近二十年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她总结的教学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倡导意义、作用。杨老师在儿童艺术教育实践中一直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每前进一步,心中都装着国际艺术教育变幻的风云,同时也没有忘记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人情相结合。正如杨老师表示的:“我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美术教育途径,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教学内容完全从儿童兴趣出发存在不足,它缺乏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致使教育产生放任自流的不良后果……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杨老师不管对她的理论还是实践,都浸透着一种爱心,诚如她在书中指出的“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这里不仅有对其从事的艺术教育事业的爱,还有对她的教学对象的爱,对儿童作品的爱、对儿童在绘画中表达的天真烂漫的个性和情感的爱。另外,杨老师的艺术教育和实践还具有严肃性和认真性。本书洋洋20余万字,涉及了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凝聚着杨老师多年心血的结晶。

《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从走进基础教育天地谈起,到具体阐述美术教育与人的素质发展。从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到构建开放性教学实践体系的具体做法。下篇是儿童美术教学方法研究。具体论述了杨老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以及多年来总结的“教的艺术”。杨老师通过上下篇理论与实例的论述,让我们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艺术教育特点,及儿童艺术教育的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在书中,我特别欣赏的是杨老师提出的“从爱心出发进行教育”的主张,她在书中指出“在儿童稚嫩的心里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教师的爱最具有吸引力,它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在对教师的眷恋。”确实,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当主动接近学生,以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激励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以自己对学生点滴进步的由衷高兴,点燃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以自己平等参与学生活动的行为,增加学生对她的美术课堂的眷恋,真正做到用爱心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相信,我们的美术教育一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也会培养出更多艺术的花朵。

这是一本好书,从中我受益非浅。杨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理论成果,为艺术教育开辟了一片净土。也是我的一位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