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初步教学

绘画初步教学

绘画初步教学

绘画初步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基础绘画教学 教学方法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不仅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方面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还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美术教育随之得到了重视。初中是学生审美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中,初中美术老师要利用现行的人教版美术教材,灵活多样地对学生进行授课,寓教于乐。

一、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特点

(一)具有概括性和向导性

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课程标准中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且提出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例如,在八年级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造型・表现)”中对造型要素进行讲解时,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实际的情况中讲述造型的要素:点、线、面、体块与空问、光与色、质地等,以便学生能在现实中体会美术,加深对美术的感受。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二)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传统的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课堂中,老师先板书美术基础知识,再由老师展示绘画作品的沉闷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师生之间往往缺少有效的互动,模式仅限于老师主动授课,学生被动听课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在人教版初中美术中,更提倡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中的美好,领悟生活中细微的点滴,不再局限于沉闷的课堂教学。

(三)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实施课改之后,区别于过去的已形成的初中美术传统教学方式,现在的初中美术老师应该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根据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大纲对学生制订对应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学针对性强,有利于人们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实际教学中,尽管美术老师已经非常认真负责地为学生讲解了具体的绘画原理,但是由于仅仅只是讲学的形式,因此学生实际达到的效果比较一般,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清楚老师讲的是什么,这导致学生在实际的绘画过程中难以做到得心应手。

由于人教版的教材并没有为学生设定一个硬性的发展标准,希望学生能个性化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比如在美术作品的赏析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讲解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再讲解相关知识,这样可以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实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人教版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面

在初中美术的基础绘画教学内容这一方面,虽然现在对美术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受之前长期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的影响,目前的教学存在一种强调让学生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化倾向,这种倾向,使得老师更倾向于向学生传授技巧,反而回避了审美的传授,把美术学习当做纯技术型的学习。

很多中学美术教师错误地将美术与画画单纯地画等号,美术欣赏只被当做图片欣赏,而忽略了美术欣赏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让学生自己发挥,要引导学生,做到美术审美能力与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步培养,这是一个需要被注意的方面。

(二)学生学习方面

由于教育环境长期对文化的重视要高于艺术,导致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实践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美术教学的内涵、教学手段、课型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强化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除了要重视美术欣赏方面以外,美术创作也要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美术老师要倡导学生自己多动手,体会美好,通过美术创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承担着教会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任务。教师不应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要深入挖掘出每一位学生的绘画潜能,才能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绘画的热爱,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在学生的发展阶段中,初中阶段是一个审美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初中生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群体。在初中美术基础绘画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不仅是一项学习,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做好这些教学方面的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绘画初步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表现性绘画;语言;油画;教学;探索

中国油画的教育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成立了一些美术学校,与此同时,油画教育的创始者和实施者又是走在创作前线的画家们,他们要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不能仅仅依靠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而是需要一个专门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来支撑下去。对中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教学中的探索运用,有利于更加深层次的发掘表现性油画的教学特征,为以后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探索和创作提供了准确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为油画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表现性油画的进步。

一、中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结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油画的发展而慢慢形成的,而是经过三个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雏形并一步步地走向成熟。这三个时期为中国中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从实践创作或形成观点的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对中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教学的现况产生了影响。

(一)20世纪初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初步探索

从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教育开始兴起并得到了蓬勃发展,油画的教育观点也渐渐形成。以林风眠和刘海粟为代表的教学实践,与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密切相关。他们主张兼容并蓄、中西结合,用开放的思想看待西方艺术,提倡学习西方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观点与理念,特别强调寻找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艺术的相同之处,并因此产生绘画观念和教学理念,与徐悲鸿时期的写实教育体系是截然不同的,将他们的理念运用到油画教学当中,为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探索运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20世纪中期油画民族化对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运用的推进

建国初期,我国油画界兴起一股油画民族风,随着这种风潮我国开办了一系列油画研究训练班,开办的油画班对油画民族化进行了实践性的探讨,同时也反思了“全盘苏化”的模式,倡导在我们原有的民族艺术风格上结合并运用西方的艺术风格最终形成我们特有的风格。当时追求油画艺术民族化的理念也体现了我国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教学上运用的精神。

(三)20世纪后期西方现代主义对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运用的创新

经过十年的文化劫难之后,中国的油画开始复苏,油画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步入了最繁盛的时期。特别是在85新潮美术运动的影响下,我国油画界开始向西方现代主义学习,尤其特别关注表现艺术在绘画当中的运用。更新了创作观念,增强创作的主体意识,深化了油画语言,明确审美功能,最终形成多样的风格,这些都是新时期油画教学创作上的新特征。85新潮后的表现性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是油画教学史上重要的一步。

二、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运用的现况分析

(一)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的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改革开放后,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得到改观,并且进入了一个新局面。在多元化的油画教学体系的要求下,表现性油画的教学不断地发展,很多美术高校成立了不同艺术风格的工作室,进行探讨西方油画艺术风格和尝试教学,并且积极地组织教师出国学习国外的艺术风格或者聘请国外的艺术家来学校讲学,这些为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运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根据全国油画教学的整体情况,尤其是与写实主义油画教学比较之后,表现性油画在教学中的探索运用还处于雏形阶段,除了一些著名美术院校进行针对的教学外,很多美术院校的油画教学依然停留在以写实主义课程为主的阶段,教学理念与教学的内容都比较单一,有的学生在创作中有表现性绘画语言的需求只能由老师作一些皮毛上的指导,并没有设置专门的课程进行指导。原因是我们对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中的运用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没有花费大的精力与研究。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运用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它的目标是培养在表现性油画创作具才能的人才,因此,不能将表现性油画的教学依附于写实主义,应该寻找新的出路,在教学课程中设置表现性油画的课程。看目前的情况,表现性油画在教学中仍然缺失这一部分,需要抓紧时间弥补。

(二)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审美取向已经多元化

20世纪的油画的发展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引入,各种西方美学观、艺术哲学观影响着人们,一方面改变了长久以来的传统单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给油画界带来了巨大的震荡。这一现象首先带来的益处就是使画家们以一种全新的态度看待油画的发展,用接受的态度对待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运动对高校的绘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性油画的教学应该走在艺术教育的前列,充当解放思想的前锋。油画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对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方面运用的改革最明显,因此促进了它的发展,并在绘画创作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三、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的重要特征

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中要形成自己特有的体系,需要与之前的写实主义风格有所差别,根据艺术的表现规律,无论是油画的精神内涵、表现语言还是图式外貌,本身都存在不同的差别,这些问题决定了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的目标、方法和内容。油画创作由写实风格向表现风格的转变,从艺术角度来看,是由外向内的跨越,人类视觉思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艺术本体与人的精神的相互表现。在之前的教学课程中,会把表现油画与写实油画的表现理念混淆,有时候也会认为,表现性油画是在写实性油画的基础上加以虚化、分解和变形而已,然而事实上人的理念才是最难的跨越。因此,把握表现性绘画语言在油画教学的视觉思维方式,是油画教学重要的内容和目标。

绘画初步教学范文第3篇

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新特点

针对性强,注重学生反馈

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满堂灌,给所有学生所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学生只需要听懂教师的讲解,并能进行简单的绘画,能应付考试即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美术学教学针对性越来越强,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以为每一位学生针对性制作下一步的教学方案。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性更强

大部分学校开展美术教学的同时都改变了以往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的教学倾向,更加注重学生实际绘画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部分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前,会鼓励学生凭借自己对事物的直观印象,先创造一幅绘画作品,而这个过程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完成,然后给给学生讲解一些需要注意的知识。

注重基础绘画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当前,很多教师都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之上不再以自身为主导,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的讲解,而是将学生带出去,去观察社会、体会生活,或者走进大自然,感受美好的风光。

加强初中美术基础绘画教学的措施

强调学生基础绘画创作的主题性与主观性

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在自主自由性的基础上需要强调其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基础绘画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与绘画技巧之后,可以自由的发挥,但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学生创作的热情紧紧围绕在需要表达的“主题性”上。例如:表现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的心理感受与视觉印象,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与点拨,提示学生其中应该具备哪些“色彩”,需要使用什么样的“线条”,注意有什么“点”、有什么“面”等等。通常普通的学生所体现的绘画弱点在于写实造型的基本功方面,其实普通的学生依然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因此,身为美术辅导教师,需要从纯化的美术基础语言形式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抽象化”的艺术自由表现,努力追求以表达审美心理与情绪感受的“意象”审美的主要境界。

培养学生独立创作能力,注重求新求异

基础绘画必然属于一个创作的过程中,而初中美术教师的任务主要是进行启发、引导与鼓励,进而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事物,教师若是不加以指点,学生可能不会注意到物体的表象,因此,美术教师应该重视这个方面,适当的进行引导,加强学生对周围事物感性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绘画创作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基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认知特征,其绘画的造型一般具有随意性、游戏性、装饰性与一定的象征意义。学生掌握基础的线条绘画技能,就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对物体进行创作,充分利用不同的线进行排列组合,加强学生对物体装饰的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画自己熟悉的动物,教师可以用一只蜗牛作为观察对象,这样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随之,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来观察蜗牛壳上的花纹,并在观察的过程适当点拨学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线条来对蜗牛壳子进行装饰,学生对蜗牛这类动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兴趣,因此在具体绘画的过程中,想象更加大胆,不仅创作了不同花纹的蜗牛杯壳,有些学生还同时添加了其他不同的景色,让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充满了生命了。

创意无限,精彩无限

每个人都会有创意,而且现在的学生由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例如:互联网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创意则是更多,关键在于如何被挖掘出来,尤其是在指定的主题下实现与众不同的“创意”,并通过绘画充分展现出来,这才是非常困难环节。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绘画基础知识学习充分结合起来,请学生以“灯泡”与“书籍”进行创意练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片资料,有效解决学生对图像把握较弱的问题。基于“灯泡练习”来讲,还相对简单一些,可以在原有的造型上进行天马行空的改变或者添加,让灯泡原有的形象更加有趣即可;而关于“书籍”创意联系就相对比较难,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书籍”的形象进行解读,尤其要将书籍的本身含义与延伸意义表达出来,书中的形象不仅可以局部也可以整体,可以单一也不可以多元化,通过与其他形象的组合产生有主题的作品,并添加适当的背景让作品的效果更加饱满,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的作品都能较好的通过“书”的相信表达自己的创意。讨论与展示的环节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了解到基础绘画也可以是自由发挥的,其实画的像与不像真的不重要,创意才能真正带来创作的激情,亲身感受到绘画的趣味性。

三、校内外文化活动中的绘画开展形式

绘画初步教学范文第4篇

一、初中美术有关线条画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线条意识的培养

(一)在发现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绘画的兴趣

绘画作品不仅能够表现形式美感,最主要的是传递丰富的情感,线条对于绘画非常重要,在表达情感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有各种各样的线条,或潇洒奔放或自由随意,或纤细修长或刚劲有力,或流畅舒缓或错落有致,不论何种形态的线条都充满了美感[1]。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线条,感知线条的美,激发绘画的兴趣。比如生活中的电线、弹簧、建筑的轮廓、树木的枝干、公路、五线谱甚至人的头发等都能够直观或者抽象的看成线条,都可以用于美术创作;自然界中的蜘蛛网、树木年轮、水的波形以及树叶的叶脉等都是线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周围存在的线条,增强“线”的意识,继而领略线条的美感以及魅力,慢慢增强运用线进行绘画的兴趣。

(二)在感悟线的基础上提高艺术表现力

初中美术线条画的教学可以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随意画线培养兴趣阶段,这是进行线条画教学的初期,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线条,在充分观察线条的前提下再下笔作画,初期学生的绘画功底一般都不高,即使线条画的呆滞,缺少美感,教师也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地画,要提高学生绘画的信心,培养绘画兴趣。第二个阶段就是增加难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体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由画出各种线条,比如直线、折线、短线、长线、曲线等,不同的线条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就像水平线会让人觉得宽广、宁静;垂线给人的感觉则是积极、挺拔;曲线会让人有一种优美、柔和之感。通过让学生自己画线,自己感受线来增强创作热情,接着用不同的线组合成特定的形状进行绘画。第三个阶段是线要有生命力并提高艺术表现力,我们说把东西画活了也就是绘画达到了使得物体具有了生命力的境界,我们国家传统绘画中的“十八描”就充分体现了线条的表现力,线条最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就是中国书法,或行云流水或刚劲有力,线条能够把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2]。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绘画中的情感,要求学生画有感情的线条,这样才能提升艺术表现力。

二、初中美术有关线条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一)寻找创作源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绘画创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素材,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以及表现力,初中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往往不知道怎样开始绘画,就是因为平时生活中不注意观察。俗话说创作源于生活,所有的创作都应该建立在对生活的密切观察、深刻体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有深刻的认识才会在绘画时有创造力。写生是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以及表现力最有效的方式,写生可以让学生深入生活,对生活了解的更多认识更加深刻,同时写生可以开拓思维,开阔眼界,增强想象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听所感增强自身对事物的感悟能力,带着感情进行绘画,从而提高绘画作品的表现力。

(二)在进行绘画创作时突出线的表现力

线条画关键在于装饰,线条具有极强的表现力,通过线条勾画出物体的大概轮廓以及结构分布,同时还可以表现出物体的深浅变化。因为线条本身就有美感,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以及浓淡等形式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各要素,增强表现力。绘画作品中的空间、结构、质地等要素也可以通过线条的安排组织来实现。比如静物写生课,绘画对象是桌子上的一盆沐浴着阳光的鲜花,或者是堆放着的各种颜色的水果,这些静物的描绘都必须依靠线条来完成,绘画步骤中的打形以及定型都需要通过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组合等形式变化的手段来完成,鲜花或者水果的色彩,形态,光影等都通过线条来表现,通过各种线条的不同组合慢慢将鲜花或者水果在纸上表现出来,线条的完美使用会使这些实物跃然纸上,生动传神,这就使得线条具有了极强的表现力。

(三)线条的合理使用让绘画作品更具创造力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功底,对线条具备一定的感悟能力,能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提高对学生绘画创作的要求,艺术最重要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就是丰富大胆的创造力。在进行线条画创作时,素材可以是静物或者动植物,也可以是人物风景以及建筑物,绘画方式可以是想象画记忆画,亦可以是装饰画[3]。不论哪种素质,何种形式学生在进行绘画时一定要自己进行想象。比如让学生画静物,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东西原原本本地画出来,还可以要求学生充分运用线条的表现形式画上具有装饰性的花纹,就像水果,根据水果的特征装饰性地添加一些花纹图案等来增加美感,从而实现艺术创作。

在初中美术有关线条画的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物头像画,进行人物头像绘画时对于线条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人物头像教学内容时,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头型以及五官比例尺在绘画艺术中追求的“八格”和“三停五眼”,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刻意识并做到“形神兼备”这样的人物画才具有艺术创造力。人物头像绘画作品的美感追求的并不是现实意义上的“五官端正”“浓眉大眼”等概念,而是要运用合适恰当的艺术语言来对生活中具有特征的形象进行艺术创造。比如人物头像画中的代表作《老矿工》,这幅画作周思聪先生极为传神生动地塑造了一位老矿工的形象,为了表达老矿工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脸部特征,画家运用了各种线条以及线条进行各种排列组合来表现老矿工的面部特征,达到了传神的效果。

三.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学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于线条画的掌握做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最终达到绘画作品所要求的表现力。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多进行绘画练习,让学生在自己观察、感受、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美进而表达美,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离不开想象,离不开创作,激发学生进行创作的欲望,并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艺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引导学生走进艺术,感悟艺术,热爱艺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艳.初中美术有关线条画的教学“线”出变幻无穷的魅力--谈初中美术有关线条画的教学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0):130-132.

[2]王山东,刘学慧,陈彦云等.初中美术有关线条画的教学基于特征流的抽象线条画绘制[J].计算机学报,2014,37(3):611-620.

绘画初步教学范文第5篇

一、积累学生绘画技法

高校学生在学习水彩画的前期过程中,选择临摹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之一。从学习水彩画特点来说,学生学习水彩画是学习其精华,在掌握了这些精华后再进行创新。尽管有些人反对初学者在前期的学习临摹水彩画,原因是只关注了水彩画的规律,盲目的学习起不到任何作用。但冈布里奇在其著作中提到:“没有哪个艺术家与前辈的样式毫无关系”。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临摹在水彩画学习最初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无论哪种形式的绘画都需要绘画者的创造精神,需要继承传统的绘画基础。学习的传统的技法能成为绘画者激发其创造力的基础,但也可能成为创新的阻碍,观念的转变主要是绘画者如何看待临摹的作用。优秀的作品会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理解,绘画者仅仅通过观看和研读是无法领略到其中的内涵,只有经过临摹才能实现。绘画者在学习水彩画的过程中,要善于学师的技巧,并读懂其绘画语言,形成高层次的审美意识,让自己的画风显得更加自然和真实。并从临摹中得到感受到水彩画中色彩应用的魅力,以此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水彩画表现技巧。这就需要学生重视水彩画的临摹,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临摹范本。在各个名家的代表作品中,可以选择局部临摹和整体临摹,要逐步地深入学习。在临摹的过程中,要揣测大师绘画的具体步骤,明确大师绘画的意图。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水彩画讲解的过程中,要将画家本人的生平事迹以及代表作品进行详细地介绍。并讲解选择水彩画范本的特点,然后教师对范本的绘画步骤以及程序进行示范,进一步指导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水彩画临摹的要领。总的来说,在水彩画初学的阶段采用临摹的方式,能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表现模式和绘画技巧,在其脑海中形成图式。但对水彩画进行临摹并不是学生去学习水彩画的最终目的,高校学生在水彩画的临摹过程中,能快速地积累水彩画绘画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的水彩画更加自然和真实。积累到前人的经验后,才能为今后的绘画以及创造提供基础。

二、开拓学生视野

高校学生在进行通过对水彩画临摹后,可以在基本掌握水彩画的相关绘画技巧的基础上,对优秀大师的水彩画作品进行深入地赏析。学生对水彩画大师画作进行赏析的过程,能将直观的感受变为绘画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水彩画上的创造力。纽曼曾说过自己的艺术教育是来自于面对真实的东西,比如一些画廊和博物馆等,这些均是纽曼的启蒙教师。学生只有真正地体验到真实存在的东西,才能形成绘画的意识,并激发其创造力。教师在带领学生对优秀的水彩画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也要教会其学习水彩画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水彩画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讲解水彩画的发展史,学生在了解到国内外水彩画的发展史中,能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在水彩画绘画过程中,色彩的调和是用水作为媒介,在水和色彩的调和下,水彩画的画面便呈现出轻快和流畅的特点。有人将水彩画比作一首抒情诗,人们在欣赏优美的画风时,便如同朗读一首抒情诗。学生只有对水彩画大师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地赏析,才能了解水彩画独特的美。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彩画展览越来越多,包括水彩水粉、水彩人物等,这些展览的开办为水彩画初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因此,高校美术教育水彩画专业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参加画展,让学生通过自己直观的接触加上其感性的认识,然后理性地去分析水彩画的特点和大师想要表达的意境,从而更深一步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认识。

三、写生到创作

学生在学习水彩画的初级阶段,属于写生,主要对事物的状态进行诠释。陈师将画表示为人类意识的符号,是人类表达事物状态的方法。所以,我们在一些大师水彩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创作与写生之间的联系。大师喜欢借一些风景或者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写生的课程能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关系,用不同的色彩来塑造人物的形体。学生在不断地写生过程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色彩的把握以及如何准确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协调画面的色彩,能客观的反映事物。通过水彩画的色彩来塑造形体的方法有多种,水彩颜料的色彩对于其他类型的画风来说,水彩画的明亮度以及绘画中存在的偶然性都会让学生充满对绘画的新鲜感。教师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周围环境的光源和,用不同的形式和色调进行基础绘画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在水彩画创作中对色彩的应用,以便在绘画过程中更好地控制色彩以及更好地驾驭色彩。高校教师进行水彩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独立创作意识以及独特水彩绘画语言的绘画人才。这个过程包含的是学生从写生到表现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生阶段,一般来说,水彩画写生多是遵从自然的本身来反映客观的现实,在水彩画的表现中掺加了绘画者独特的创造成分,因此,在水彩画的作品中存在较为强烈的个人诉求及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这个转换的过程便是水彩画教学最重要、最关节的环节。在此过程中,高校水彩画专业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短期的水彩画图片训练,然后对学生进行水彩构图实验以及水彩画综合材料技术和方法的实验。学生在短期的水彩画图片训练中,高校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参考一些与水彩画相关的图片和照片,并进行水彩画实验。教师选择的关于水彩画的图片和照片,最好来源于个人的生活,并有体现其特殊的情感。在短期水彩画图片训练中,教师要着眼于选择的水彩画作品的图片以及照片的绘画性。在整个短期水彩画图片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水彩画图片或者照片的截取以及两者之间互相的组合,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从水彩画图片以及照片里提取出学生自己认为最具有强烈绘画性的信息,然后学生在画面中大量采用自己的主观色彩。短期水彩画构图实验对学生主观性的要求较为强烈,目的性也较强。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针对一个题材,按照要求绘制出不同的方案,并采用不同的色调。水彩画的技法比较多,在绘画的过程中,选用的不同纸张、颜料以及不同的笔触都会在水彩画绘画过程中产生出不同的画面效果。高校教师经过短期水彩画图片训练以及构图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从写生转变为自己个人的独立创作,最终实现学生从写生到创作表现的过程。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