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与手工教学计划

绘画与手工教学计划

绘画与手工教学计划

绘画与手工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卓越计划 工程图学 教学改革

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企业的深度参与;二是按照企业标准培养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确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1]。

在工程教育背景下,以“卓越计划”为引导,强化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其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训练。工程图学课程作为工科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工科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正投影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图形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工程素养。考虑企业对工程人才的要求和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实际,探索一套以创新思维与设计绘图能力培养为核心、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及工程设计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

一、教学现状

工程图学课程主要由制图基础、画法几何、机械图样、计算机绘图和课程设计五个模块组成,分两个学期完成。工程图学的教学处于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手段深度结合期,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脱节。由于该课程实训性很强,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需要课后大量的作业训练,学生在毫无工程背景、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的前提下,仅靠课堂教学难以掌握,学生实践课程课时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实践性训练,动手能力和工程素质的培养缺乏有效的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目前我校仍以传统的考试方式为主。教学体系是以表达二维投影图为主,显然该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

二、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的调整

(1)对画法几何部分、机械图样等内容的调整。

重新修订《教学大纲》,调整制图基础及画法几何、机械图样的内容,削减画法几何中点、线、面的投影理论知识,所需内容可融入基本体中介绍,去除画法几何中在制图部分应用极少或用计算机可方便求解的图解法内容;适度降低截交线和相贯线的教学难度;轴测图内容不必单独成章,将其内容穿插到基本体、组合体及机件表达方法等章节中介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借助轴测图进行读图和绘图;去掉在制图部分应用较少的投影变章节,所需换面法的内容可在斜视图、斜剖视图中补充介绍。点、线、面的投影规律,基本体投影及其表面上取点、线,立体表面交线线、组合体作图等则是制图的基础,这些内容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必须进行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全面掌握。机件的表达方法及规定画法、简化画法等必须让学生熟练应用,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必须从基础知识部分就重点强调,直到零件图和装配图都能规范地标注为止。

(2)对计算机绘图内容的调整。

目前计算机绘图的主要内容包括平面图形的绘制、三维实体的形成及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等。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能力,安排大量的上机教学和练习时间。把制图的理论知识部分穿插在上机教学中,如制图的基本知识、国家标准介绍与AutoCAD绘图界面放在一起介绍;点线面投影结合CAD的基本绘图命令教学;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等内容和基本三维实体形成、叠加式组合体和切割式组合体原理展示给学生;标准件和常用件与CAD的块和属性的操作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减少理论课的学时,又有利于学生边学边练,在理解和掌握制图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传统画法几何及制图基础内容在减少的同时,增加三维设计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及动手的能力。

计算机绘图虽已普及,但尺规作图仍是学生掌握制图规范、培养学生绘图技能及空间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计算机绘图技术是一种绘图环境和工具,是图板和丁字尺的发展和延伸。实践证明,只有掌握制图知识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绘图;徒手图具有快速、灵活、高效的特点,在机器测绘、方案讨论、技术交流、现场记录均要用到徒手图,通过徒手绘制草图的训练,培养学生表达产品设计构思的能力;构形设计是一种淡化设计和工艺的专业性要求,只是把形状构造出来,实现物体形状的模拟或根据给定条件构造实体,这种创意构形、形体表达的过程,对于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2]。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有尺规作图、计算机绘图、徒手绘图及构形设计四种绘图能力的培养。

(3)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

动手能力培养、工程素质培养是工程图学课程的职责。学生在课堂上、书本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只有经过亲身实践、亲力所为的动手操作,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行为和能力。加强训练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程素质的有力举措[3]。工程图学的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研究设计和生产工作打好基础。我们安排学生集中在两周进行一级齿轮传动减速器的测绘,在测绘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对相关零件的观察、分析,测绘并徒手画出各零件草图;用尺规画出指定的零件图;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建立三维模型、虚拟装配并分解成爆炸图;利用CAD软件绘制指定的零件图;最后用尺规完成一张0号的减速器装配图并进行答辩。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改变过去以二维图形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不仅改进学生的设计思维方式,掌握先进的设计表达方法,而且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意识。

绘画与手工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绘画 设计 使命 关系

画家与设计师有时会引发一些争议。有的认为,绘画与设计同属美术,只要有绘画功夫,搞设计是不成问题的;而另一种观点是:仅仅靠绘画的功底去从事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认真思考绘画与设计两者的使命,理清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这对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等具有建设性意义。

一、 绘画与设计的特点、使命、区分

绘画与设计虽然同属创造性活动,但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使命。

具体说来,绘画具有被观赏的特征,反映的是思想意识、精神生活、情感宣泄和美感体现等,因此,绘画是非物质、非功利、非实用主义的。创新是绘画的生命,并且通过个性化体现来实现,古今中外每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师都创作过极为个性化的作品,展现了自己的典型风格和特征。画家们(尤其是现代派画家),为了表现出作品的生命力,根据自己的愿望,在技能、材质与工具的应用上随心所欲,可以完全不考虑其作品被不被人理解、欣赏、接纳或认可。在这方面,凡·高是一位典型的大师,他创造了大量极作,但在当时未能被人们广泛接受。

而设计具有鲜明的实用价值,设计的产生、发展是与商业行为结伴而来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而出现的。设计体现的是多层次的理性思考,是在设计理念和功能体现的前题下,通过科学技术、材料、工艺、机械加工等工业化的生产综合水平,生产出各类产品,最终满足全社会消费者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因此,设计是物质性、功利性和实用性的,是不能完全凭感觉去完成的,而更需要接受和服从广大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文化品位与生活习惯。例如,各类电器从设计到生产,再从市场到消费者的使用,整个过程体现了设计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设计、策划、市场、消费、生产、成本、企业文化、品牌、设计思潮、设计风格和流行趋势等问题,寻找最佳的表达方法,把设计师的构想变成消费者能够接受和采纳的现实。

二、绘画与设计的异同

绘画与设计属于美术两大分支,它们之间有着相同之处,都是属于创造性活动,但也有本质的区别,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两个不同性质行业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绘画与设计在工艺制作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着区别。绘画虽然是一门艺术,但整个绘画作品的产生和制作过程是属于纯手工艺的,观者看到画面上的点、线、面、体和真实的肌理或质感,都是画家手工制作的,因此,绘画中手工操作的技术含量占重要比例。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实际上是完成一种思维过程,即通过某种技法去实现某种意念,那么,怎样才能使这种思维的实现成为可能?在这里技术所包含的材料、技巧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油画是通过以油为结合剂的油性颜料,用特定的技法,将构想画在布面或其他材料上;国画是用毛笔蘸上墨等水溶性颜料,以特有的笔法,将构想画在宣纸、帛以及其他材料上。但对设计产品来说,在实现方式上是通过脑力劳动的创造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结合来完成的,如今科技的进步和电脑的产生,给设计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设计作品的产生方式更加体现了机器的智能化、系列化,机器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其次,绘画与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对于绘画而言,是非商品化的(商业绘画除外),画家们强调的是自身的感受、意念、风格和精神内涵,如现代绘画更是创新观念独特,其个性表露和情感发泄更加强烈,使人惊讶不已,画家不会考虑其绘画能否让观者接受,更不去考虑绘画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但设计是一项为他人服务的活动,具有物质性、功利性和实用性,并与商界有密切联系。如果说消费者和顾客是上帝的话,那么设计师就得屈服于他们的“上帝”,这是应该遵循的原则。设计者必须使他的产品具备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去满足消费者的种种需求,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满意,最后通过市场竞争,使之实现畅销。因此,设计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三、绘画与设计的联系

虽然绘画与设计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但不能否认绘画与设计这两个同属于一根藤的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早期绘画与设计的起源在艺术规律和基本特征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又如,具备必要的绘画知识及审美能力,对于设计教学和设计实践尤为重要。在设计教学中,学生应具备必要的绘画知识,才能表达各类形态的造型,并能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抽象表现能力、对形态的审美能力等。这就意味着素描教学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绘画是从基础素描开始的,随后再通过设计素描、设计草图、设计效果图等课程的学习进行绘画的进一步训练。这些课程在培养学生从设计基础向设计专业过渡和衔接上起到关键性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及设计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设计实践中,更是离不开绘画,如果一个从事设计的人不懂得绘画,那是寸步难行。这是因为:第一,在设计前期,也就是在想象和构思阶段,绘画(绘制草图)可以帮助捕捉灵感;第二,成熟的设计意念需要通过绘画得到具体表达,传达给他人。

绘画与设计也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我国的绘画将继续在国际性的巨大风格差异中摸索和试验,探索新的道路,将绘画的时代性、民族性、当代性放在第一位,开创中国绘画的国际地位与影响,这对设计领域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在设计教育方面,我国将实行素质教育,它是一种综合教育方式,涉及到社会、人文、科技,具有跨学科意义,使学生得到设计方向、设计商务、设计策划等多途径的教育,这对绘画观念的更新有着巨大影响。

结语

绘画与设计,就好比是“一根藤上的两个瓜”,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正确理解绘画与设计的起源与奥秘、特点与使命、异同与对比、整合与发展等,才能对两者的关系有客观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这对提高教学的质量、打造时代所需要的设计人才,弘扬中国元素与民族精神,摘掉中国设计师只会拷贝的帽子,具有建设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英)艾伦·派普斯著.艺术与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年1月.

[2]王受之著.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10月.

绘画与手工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发展沿革 课程定位 知识模块 课程设置 课程实践

一、上海杉达大学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主要历史发展沿革

上海杉达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是2005年开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中设立的,并把这门课程作为环境设计的绘画基础课。当时开设这门课,是“时尚”潮流的驱动,是一种颇具改革精神的表现。2007年后,笔者以一位长期担任学科带头人和国家示范性大学专业工作主持人的经历,受聘为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学科带头人,主持艺术设计专业及人文艺术学院的全面工作。进校不久,笔者把发展的目标确定在学科内涵建设方面,内涵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队伍建设,并瞄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5年来,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渠道、多方面的措施,使这支队伍拥有35人,教师和谐稳定、奋发向上,教研成果斐然。艺术设计专业在原有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上,2009年增设了产品造型设计专业方向,2010年增设数字媒体设计方向。2010年上海杉达学院与国有大型企业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开设了上海杉达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增设本科艺术设计——时尚设计方向。

目前,上海杉达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拥有一支以专家、教授、名师、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为学科带头人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99%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在教学中立足于科学发展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多角度、多学科、深层次培养和造就应用型高等艺术设计人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设计大师奖、中国2009年家具设计大赛、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大学生设计大赛、“进念设计杯”上海市大学生家居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平面广告类比赛(金犊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民办高校美术作品大赛等部级、省级专业大赛中屡获殊荣。

二、遵循学校、专业的办学定位,确立本课程的目标

(一)上海杉达大学的发展定位

学校的定位理念是以上海、长三角与学校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高水平本科教育为中心,以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专业建设与改造为重点,稳步开展学科建设,重视应用研究,通过产学研与国际合作办学,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大学。

办学目标,是致力于高水平本科教育。办学特色鲜明,若干专业接近或达到上海乃至国内高校先进水平,某些学科接近或达到上海高校先进水平,成为国内一流的“多科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大学。

培养目标,是以注重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为特色,以加强基础、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面向上海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机关与企事业等基层单位管理服务的、具有良好的人格和创新意识,兼有较好理论基础、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定位

艺术设计专业,遵循上海杉达大学的发展定位方向以及“服务于浦东开发,服务于上海建设,辐射长三角,面向全社会”的办学方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艺术设计高级人才,并为2020年前后向“创造、研究型”教育的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民族传承、国际视野、创新精神、设计理论基础扎实、艺术实践能力较强、较好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既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又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学生能在企事业、专业设计部门、学校、科研等单位自主创业或从事各类专业的设计、教学、管理、营销等工作。

(三)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与就业

上海杉达大学地处经济发达的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市为招生重点,面向全国,生源覆盖面广阔,招生名额历年大幅度上升。2011年在艺术设计专业招生大面积缩水的情况下,依然突破上海市教委规定的120名本科生招生计划,由于应考学生专业、文化成绩较高,扩招至157人,增长了33%。另外,首次面向全国招收了58名时尚设计专科生,超过了学校“十一五”规划的预期办学规模。历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 97%以上,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4%,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8.8%,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创历史新高,为100%。生源和就业的好势头,一是来自繁荣的地区性经济特点。二是来源于学校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恪守办学为人民的宗旨,秉承“用最少的人,聘最好的老师,培养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办成一所有影响力的大学”的原则,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坚持办学的公益性,坚持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校风建设放在首位;依靠社会办学,依靠同仁办学,依靠民主办学。三是来自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定位目标和不断跟踪社会发展的朝阳型学科特色。

(四)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

1.课程定位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个课程群,是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等专业方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连接通识基础和专业设计的桥梁,它通过手绘的真功,直接塑造艺术设计各专业门类岗位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高级技能。

学校课程组着重5种课程的教学,各课程为72学时,课程群总课时为360学时,在大二完成。完成本课程后,即可得心应手地应用于各类专业设计课程。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特色是手绘表现。快捷、简明、轻灵,随时记录和表达设计灵感;培养学生在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设计、数字媒体设计中的艺术素养与表现技能。通过教学辅导、强化训练等方法,从最初的临习研究、默写表现到创新设计,结合实际设计项目,体验设计的全过程。

作为一名从事效果图设计和绘制的学生或专业人员,首先应具有各专业门类一定的技术学养;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绘画基础;再次,必须娴熟地掌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巧。因为具备了一定的环境学、产品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当的绘画基础,不等于就能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三、知识模块顺序及其课程设置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群的全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穿插融会贯通的,按照专业方向分6个知识模块进行教学。这6个模块分别是:环境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效果图表现技法——设计透视、产品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POP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手绘装饰画效果图表现技法、手绘动画原画效果图表现技法,分述如下。

(一)第一个模块:环境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环境设计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方案设计图、技术设计图和施工图等技术性图纸之外,以建筑装饰设计工程为依据,通过手绘的技术手段,直观而形象地表达设计师的构思意图、设计目标的表现性绘画。

1.环境设计手绘效果图的基本原理(8学时);2.线描与硬笔黑白画表现技法(16学时);3.彩色铅笔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16学时);4.马克笔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16学时);5.钢笔淡彩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8学时);6.多种工具综合效果图表现技法(8学时)。

(二)第二个模块:效果图表现技法——设计透视

设计透视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主要培养用二维投影的知识分析三维空间形体,用图示方法表达空间形体的能力,透视方法是手绘效果图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1.透视的基本知识(4课时);2.点、直线和平面形的透视(8课时);3.透视图的分类和视点的选定(4课时);4.透视图的基本画法(36课时);5.透视图的辅助画法(8课时);6.曲线、曲面的透视(8课时);7.透视图中的倒影和镜像(4课时)。

(三)第三个模块:产品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产品设计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产品类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对产品设计的构思、造型承担重要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产品设计方案意图的传达、产品造型表现能力、设计能力和不同材质产品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产品设计手绘效果图的基本原理(8学时);2.产品的形态、空间与材质表现(8学时);3.产品手绘透视效果图表现技法(16学时);4.马克笔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16学时);5.产品水粉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8学时);6.彩铅、色粉笔等工具综合表现(16学时)。

(四)第四个模块:POP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POP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是视觉传达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POP是英文Point Of Purchase的缩写,意思为现场销售点广告,是商店内最直接的商品促销和与消费者沟通的主要手段。POP字体活泼、配图简洁、色彩多变、方便上手。手绘POP作为广告、包装设计的一种快速表现手法,在理解信息的同时,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字体与配图表现技法,提高艺术的想象、理解、表达和鉴赏能力。

1.手绘POP效果图的表现规律(4学时);2.手绘POP马克笔表现技法(16学时);3.手绘POP综合表现技法(12学时);4.中外字体的变形与装饰表现(8学时);5.手绘POP中的插画表现技法(16学时);6.手绘POP海报的表现与制作(16学时)。

(五)第五个模块:手绘装饰画效果图表现技法

手绘装饰画效果图表现技法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

1.手绘装饰画表现的特征和构成要素(8学时);2.手绘装饰画的创意表现技法(12学时);3.构图、造型及表现手法(8学时);4.装饰画手绘效果图的基础训练(16学时);5.历代装饰画表现技法赏析(4学时);6.手绘装饰画的创作技巧与制作(24学时)。

(六)第六个模块:手绘动画原画效果图表现技法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程。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社会动画原画创作的基本技法,能够创作基本的动画短片效果图。

1.时间与空间的表现规律(8学时);2.动画原画观念与表现技法(12学时);3.动作原理——一般运动规律(12学时);4.人的基本动作表现(16学时);5.动物的运动规律(12学时);6.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12学时)。

四、课程教学采用的方法与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设计的任何一个门类形式,随时都可能被一种新的形式手段所取代。就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而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喷绘”以其“半机械化”的表现手法成了时髦的革新话题。这种技术的革新对提高艺术设计的效果、质量,丰富设计表现的形式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艺术设计各类专业方向不同,相应的表现技法极其丰富,也无定法。而唯独作为艺术设计表达形式之一的“手绘技法”长盛不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长期延续着。

(一)课程教学采用的方法

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设计专业对于手绘技法的学习与应用不断地持续着,表现技法的基础训练是无论何种时髦理论都无法取代的。因此,坚持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是任何时代不会抛弃的,是专业设计、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基于此,我们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先进技术,结合我国相关设计艺术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规范要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现在与将来相结合的原则;按高等艺术教育教学规律,兼顾相关学科、专业的原则;融经典理论、新观念、新成果于一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坚持手绘技法“三步走”的方法

基础素描、色彩教学从写生入手,解决观察、认识问题,锻炼造型能力,这是合理的。手绘技法虽然有绘画的一面,但也具有技术的另一面,即它的含量偏重技艺。技术的学习,世代相传,前赴后继,许多大师的技艺,多从传承中发展。书法技艺临习起家、中国画临摹起家,然后变法。这是一种千百年来前贤学艺的精髓与经典学习之法。因此,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起点就是临摹,临摹经典作品、优秀作品的用笔、用色、归纳、提炼的方法,灵活领悟方法的症结,熟能生巧,然后运用这些方法、超越、创造新的技法。因此,临习之后的第二步就是“再设计”,也叫移植改变,把现成的作品、现成的摄影、现成的资料改变原有状态,产生新的形式。第三步就是创新,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凭空创造,把自身的内涵、修养、积淀触类旁通地抒发出来,付之于室内、室外、景观、产品、角色等效果图形式之中,这就走向了全新的艺术设计。

3.理论教学融训练现场于一体

按惯例,艺术专业一个班级10人左右,90年代初发展到20人以上,时至今日,不足30人不开班,30—40人上课成为了常态。学生成倍增长,且艺术基础参差不齐,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现在所开的手绘效果图的班级,均在30人以上,从艺术教学的规律来讲,确实有很大的矛盾。当然,不负责任地面向全体学生“灌”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学习方法是在每一单元讲授综合理论,每次作业前共性示范,每次作业后评讲每一份作业,寓理论于讲评之中。其余,以分组辅导、一对一辅导、预约辅导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基础因势利导,寓理论教学于一对一辅导之中,量体裁衣是解决各班不同情况的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4.项目、任务式的课题教学

在每届手绘技法课程接近完成,学生的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我们采用每个班1—2次以实际项目的形式、实际任务的形式进行有的放矢的课程训练。

如2008年在环艺专业的本课程教学中,通过编写《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教材的实例,将本项目相关任务如书中插图案例的创作、书稿的编排等放入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之中,把任务分配给学生,积极发挥师生互动作用,掌握第一手学生需求信息,改变“教”与“学”分家的现象。在教师指导下,两个班学生的一大批优秀习作进入教材作为案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课业水平,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了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008年9月,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环境艺术设计——手绘效果图技法》(笔者主编)一书中,就采用了20多件高质量的学生手绘效果图作品。

(二)课程教学采用的手段

1.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教学手段方面,我们充分学习、运用、调动现代技术,恰当、灵活地使用这些现代手段,激励学生学习手绘效果图技法的热情、增强兴趣、驱动技法表现的情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改变原来的挂图示范为图形图像示范,通过投影仪、录像机、显示屏、PPT、影视图像等配合理论教学。

(1)我们尤其重视数字图像色彩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手绘效果图的质量。笔者作为本课程负责人在为2010级两个班进行手绘训练教学的同时,还积极开导学生向数字图像方面深入。比如学生在课堂上画完一张手绘稿后,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依靠手绘的方法难以纠正,于是,笔者马上让学生拍摄下这一习作,打开课堂内计算机中的PS软件,立即向全体学生示范,一步一步地通过软件处理、改变原来画面不足以修正的瑕疵,成为一幅较为完美的——不失为手绘的效果图作品。自此,笔者要求学生在画完作业后,再附加交一份图像处理的JEPG文件。这样,使手绘技法与电脑技法结合起来,手绘达不到的,通过电脑解决;电脑不能完成的,通过手绘完成,使手绘、电脑相得益彰。这也正是设计行业急需要的专业技术。

(2)采用多媒体“白板”功能,进行效果图表现技法的经典作品、优秀作品观摩赏析、学生作业讲评。这种白板功能远远超过原来的投影屏幕,一是像素高、图像色彩清晰;二是功能多,就像放大的计算机桌面,点击窗口就可以用画笔、色彩点评、修正学生的习作,大大提高了讲评的质量。同时,白板还兼具录像功能,通过“大师”软件,可对教师讲课全程录像。多媒体技术对手绘效果图技法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3)利用计算机的手绘板进行手绘技法表现,与徒手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异曲同工。这正是“动画原画效果图”——“关键帧”手绘技法的最佳选择途径之一。手绘练习与计算机手绘板密切配合,在计算机中对所绘的作品做进一步的加工与提炼,使具象绘画作品向抽象过渡;领会表现技法的妙处。对原始图像重新采样、概括、归纳、提炼、抽象。还可运用PHOTOSHOP软件中的色彩调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设计色彩的特征;通过投影仪演示给学生作训练示范,要求学生采用类似的手法进行设计色彩试验。还可要求学生从第一张写生作品至最后色彩的具体运用实例,都制成电子版幻灯片,全班学生的作品汇编成集,刻录存档。

2.发挥教材、教案、课件的积极作用

(1)采用自编的核心主教材。本课程2008年9月以来的专用主教材,都是由笔者任总主编的“全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规划教材”,分别是《效果图表现技法》和《设计透视》,已成为全国各大艺术设计院校广受欢迎、好评的畅销教科书。

(2)按照教师课堂教学成果与教改经验,全面介绍课程必需的工具、基本原理和技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教学观念与时俱进,教学条件良好。

(3)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我们分门别类地编制了《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环境艺术设计手绘效果图》《产品手绘效果图》《手绘POP》及基础课《设计透视》和《装饰画》等)。该课件用图片、视频及动画的形式,全面地介绍原理、方法和绘制步骤,演示不同表现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并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大量强化练习,形象地模拟了设计程序和过程。该课件综合应用了PhotoShop、AutoCAD、flash、3DMAX等绘图软件,动画制作形象逼真,色彩丰富,授课效果良好。

(三)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思想

手绘表现技法的课堂实践教学,是通过以手绘工具,包括马克笔、彩色铅笔、钢笔淡彩、色粉笔等工具材料为主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以艺术与科学结合的表现方法,着力体会效果图的情感品格。运用艺术的审美法则,建立和谐的形式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表达能力和审美创意能力;运用科学原理与形式美相结合的法则,培养学生对手绘效果图的创造性的表达能力;通过归纳、概括、结合专业方向的表现性训练,确立学生手绘表现的定位思维,与各专业岗位设计密切结合,突出效果图技法表现及应用性设计的创造性能力。

1.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突出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的行业化特色,强调能力训练,注重素质培养,发挥上海地域优势,利用校内、校外综合资源,把课程做精做强。

2.教学内容岗位化。从社会行业对人才要求出发,进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使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环境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动漫设计师等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

3.对本课程的学科思想、性质、目的、任务、训练方向有明确的认识,确立学生的岗位专业观念,这是手绘效果图技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4.在手绘技法训练中,要求学生认真掌握好准确的透视关系,和谐的主体色调,谙练与解读设计制图语言,融理性与感性表现于一体。

5.实践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把握好基本功训练和专业设计的衔接。认识基础训练对于专业设计学习的重要作用,把训练目标确定为各专业设计方向。

(2)教学既要遵循“系统性”和“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有的放矢地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强调学以致用、为用而学、够用为度的原则。

(3)充分发挥教师在理论教学和训练辅导中的示范作用,形成正确的导向。

(4)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和最新成果,调动多种手段,如电化教学、观摩交流和鉴赏等多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现代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绘画与手工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趣味绘本;书香校园文化;阅读习惯

为了把书香校园计划落到实处,为了给学生一个彩色的、浪漫的童年,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我校准备从一年级就带领学生走进书籍的世界,从绘本开始,用故事和绘画轻轻唤醒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愿望。学校自开办以来,就一直尝试新教育实验活动,绘本就是一年级学生最喜欢的阅读。

绘本作为图文结合的一种复合文本,栩栩如生的图画是它的亮点。一本绘本至少包含三种故事:文字讲的故事、图画呈现的故事及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故事。绘本简单明了的文字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把文字语言转化成丰富多彩的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因此,一年级“读写绘”一体化的教学策略获得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可。“读写绘”,就是在阅读图画书的同时,用“写”与“绘”来丰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绘”的加入。“读趣味绘本,绘精彩童年”,学生兴致盎然,教师得心应手,呈现出一派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

一、阅读绘本,激发兴趣

1.阅读图画,感受形象之美

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文字欣赏画面,利用图画内容的不确定性和可扩展性,启发学生想象和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故事,从而深化对绘本主题的感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看图想象时要有所选择和侧重,不能每幅图都像挖掘隧道一样让学生想象、表达。否则,不仅会影响阅读效率,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久而久之,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也会消失。

2.品味语言,感受行文之律

绘本的语言具有形象性、重复性及简洁性。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带领学生感悟文字的形象性。在朗读中,注意语速要慢,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使故事内容在儿童脑海中形成一幅画,并与绘本上的图画相互碰撞,相互补充。绘本的语言还经常反复。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语言现象,先由教师示范朗读,逐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

二、创编绘本,促生想象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绘本阅读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学习目标,结合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或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描绘图画,传递真情

儿童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着学生飞翔在这一个个神奇梦幻般的空间里,享受文化带来的不同以往的快乐。所以,在读文赏图的过程中或者在读完整个故事之后,有必要引导学生再现情节,通过思考感悟绘本以产生心灵的顿悟。因此,我们可以以儿童绘本为载体,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设计一系列主题性的美术活动。在亲子阅读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布置绘本绘画家庭作业,而且你一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不过阅读及绘画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白便于家长指导监督。

图画书绘制的方法:

在制作图画书之前,可动员学生的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进来,因为他们会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然后,按以下方式操作:

(1)选择一则经典的故事,故事要短小,文字要优美。

(2)教师已经提供了几篇儿童文学作品,也可自己选择其他更好的文学作品,如果能够独立地完成故事的创作,那就再好不过了!

(3)欣赏优秀绘本。在确定了故事内容之后,需要阅读大量的优秀绘本,欣赏图画书中的图画,借鉴画家绘画的风格及方法。

(4)确定绘画技法和工具。可以选择签字笔、彩色铅笔、颜料,也可以使用拼贴技法。正是这种多样化,才让图画书拥有了迷人的外貌。

(5)确定图画书的开本、大小。要求小于16开本(A4纸)。

(6)搜集绘画素材。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搜集自己画面所需要的人物、动物形象,再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调整、确定人物形象。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少用或者不用卡通图案。

(7)绘制草图。绘制过程中注意画面的连贯性,页数不限。

(8)完成画稿。要让它变成一本真正的“绘本”图画书,还需要继续完成以下工作:

①在你的画面中加入文字。可以直接书写,也可以剪贴的方式呈现。

②绘制封面、封底。

③装订完成。

最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将学生绘制的图画与封面封底一起装订。完成第一本绘本作品。不要忘记在封面上写上姓名。

绘画与手工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据这几年的跟踪调查,当代中国传统绘画教育的现状难以乐观,早在1985年,有人就在文章中曾经喊出了中国画已走到了“穷途末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民族性、民族特色会阻碍艺术的现代化” 应该“另起炉灶”,应尽量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取绘画意识和形式方法,以便使中国画面向未来,走向世界,创造一种具有现代观念、当代意识的全新绘画形式。一些盲目追随者漠视了我们的传统绘画,曾经是中国人精神寄托的绘画形式日渐失去了欣赏群体,创作失去根基,也给艺术教学平添了许多盲目性,具体表现在:

(1)忽视绘画形式的多样化;

(2)否定传统教学模式;

(3)不能以现代的审美发展的眼光发掘传统绘画中的闪光点;

所以各大院校纷纷倾向于现在热门的设计专业,招收设计人才,像湖南这样的艺术大省,开设传统绘画专业的大学寥寥可数,湖南师范大学的美术教育专业有国画,也不是四年专修,这造成设计行业人才的过度饱和,而国画漆画版画木雕等传统手艺无人问津。

二、高职教育中的传统绘画教学

第一,愈是中国的愈能占有中国市场

当我们漫步在丽江街头、苏州园林、凤凰古城,古色古香的中国韵味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舒畅,各种中国情结的纪念品铺天盖地,“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新的宣传口号,往往一个遗留下来的传统能带动一个地区经济的巨大活力。中国书画市场也一再火爆,黄庭坚的一幅手卷拍卖过亿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艺术品市场升温,盛世收藏,传统绘画市场也开辟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如职业画家、工艺美术师、鉴赏家、装裱师等等。

各个民族文化的特殊性,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丰富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有着不同的情趣和审美特征,她不仅摹形状物,以美感人,还寄托着清幽淡雅、超脱高逸的审美意趣,强调“注精以一之”,精、神具备;强调“气韵生动”,所以深得国人喜爱,外国人也趋之如鹜,传统绘画有着西方艺术不可替代的审美优势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高职院校以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为重点,我们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盲从,而是要站得高望得远,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社会需要,不断省视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调整我们的培养计划。对于日渐升温有着广阔前景的中国画、版画、年画、漆画等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我们要冷静分析,科学规划,依据我们现有的师资和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第二,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建设科学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应是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如何使这些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并形成一系列新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艺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框架呢?既针对传统绘画这一特殊的专业,又符合当代教育,且有效地为市场服务呢?

在历史上,中国绘画有着独特的教育方式――师傅带徒弟、手传身授式的教学方法。民间画工一般都是师徒关系,绘画口诀、绘画图式代代相传,合理地运用传统的中国教育模式重在理解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之处,中国绘画重视程式,就要求遵循作画的秩序,多临摹优秀的中国画作品;强调师徒相传,就要求教师多做示范,条理清楚地剖析技法问题;强调画分十三科,就要采取分科教学的方法,不能求大求全。这种师徒式的教育方式与西方分班式的教学方式显然是有所区别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随着教育大众化观念的深入人心和西方教育体制的输入,中国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教育方式显得落伍和不合时宜,逐渐没落。现在中国画与西洋绘画的教学方式接轨,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专业训练也是先学素描、色彩,导致创作效率太低。职业院校以训练学生手绘为主,必须提高效率,所以合理地运用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导师制,一个导师带几个十几个学生,手把手传授,共同创作,可能是最好的捷径。总之,中国画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仅在技法上要能动笔示范,理论上能条理清楚,在修养学问上也要做学生的表率。

仅靠导师制还是不够的,职业技能的考核也非常重要,通过专家同行的认可,工艺美术师的职业资格的认定,是传统绘画教学走向科学化系统化的必要条件。

第三、遵循艺术发展规律

艺术都有自己发展的规律,当一种绘画形式普及后,必然会促使另一种相异的绘画形式的产生,人们的视觉总是追求不断变化、永不满足,这推动着艺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永无止尽,也推动着艺术市场“喜新厌旧”。一部中国绘画史,就是中国绘画的艺术形式为适应不同时代审美理想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历史。在中国画教学中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就要培养学生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艺术市场,看待传统,以积极创新的思维来创造历史,勇于探索。

当历史进入一个新的的时期,人们的审美理想发生变化之后,作为民族精神体现的中国画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革,以革新了的外在形态表现新时期的审美理想,比如热烈、堂皇、富丽、高华的金碧山水画曾体现了大唐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而水墨渲淡则成为元代文人在蒙古人铁骑统治下追求超脱隐逸的心理寄托;随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日渐衰败没落,并在文人的推波助澜下,色彩曾一度退出了中国画家的视野,而今天我们处于一个朝气蓬勃,五彩斑斓的时代,中国画也必然呼唤色彩的回归,中国画的色彩观念也是与时俱进,体现了时代精神的变迁,因而中国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始终充满了生命力。在中国画教学中遵循艺术发展规律,还要教育学生不要困于象牙塔里,要深入生活,了解社会,把握时代精神。

遵循中国画发展规律、探寻中国画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画发展规律,才能科学地认识中国绘画在现代绘画语境中的位置与任务,才能确立我们的目标,把握前人的辉煌成果、研究前人未及研究的空间,总结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将中国绘画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