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运输常见的安全隐患

煤矿运输常见的安全隐患

煤矿运输常见的安全隐患

煤矿运输常见的安全隐患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电传输;控制技术;管理方式;用工模式

0.引言

传统煤矿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存有一定的弊端因素,其中包括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特种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差、机电设备型号种类复杂繁多、人员流动性强,这些弊端因素加大了施工安全的风险性。而现代工艺流程中,采用多模式的管理方式,改善了原有的施工进程,降低了施工人员存在的风险性。

1.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

1.1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

导致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在煤矿机电投入方面便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煤矿企业没有重视机电设备的长期效益,没有定期进行排查检修,造成机电运输设备线路的老化,在正常工作运行环境中,难以达到额定功率的使用。例如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中,发电机组在正常工作运行条件下的额定功率在30000W,机电转子的转速为2500rad/min,皮带的传送速度为4m/s,静负荷载重为1.2t。在等效运行环境中,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能够满足实际现状的需求,但是由于长期处于高额定功率的工作运行环境,部分线路出现老化,随着传输距离的延长,造成部分传输功率的损耗(表1)。

表1传输距离与功率损耗的等值关系

煤矿企业安全基础薄弱还与企业员工的工作调度不合理有关,由于煤矿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参与的人工数较少,在轮班换岗调整方式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一部分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在国家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每天的工作量保证在8个小时,由于煤矿企业在人员调度没有进行合理性的安排,导致大部分员工都进行加班,造成了员工过度的疲劳。煤矿企业的员工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参加技术培训,给企业在加强员工技术培训力度上加大了操作难度,从而导致在技术安全层面上存在隐患。

1.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对于煤矿机电传输任务中的特种作业人员存有的安全意识薄弱,这种现象在施工人员施工时较为突出。例如在机电传输作业任务中,一些特种工作人员为了简化操作流程,在切断电源的操作工艺流程中,没有进行自身的防护,直接用手关闭电源开关装置。煤矿机电传输设备额定功率较大,在正常施工时,一般都设有隔离线,防止施工人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触电事故;机电传输人员对设备的安装位置也没有进行安全的设定,高压逆变器悬挂在高空作业环境中,这种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遇到阴雨天气时,便有遭受雷击的可能,甚至可能出现施工人员触电身亡;在接地布放工艺中,特种施工人员也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一般在机电传输设备附近安装避雷针或者引入一些导电装置,将地线中存有的电流引入大地,但由于煤矿运输环境较为复杂,煤矿传输机电设备在接地方式上没有进行严格的处理。有些机电传输设备在接地处理上没有与大地进行有效的连接,甚至有些设备在接地过程中,无法与大地连接,若电路发生短路故障,电流将直接引入附近的导体部分,给施工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1.3机电运输设备种类繁多,导致事故多样化

随着煤矿机电设备的不断更新,机电传输设备种类越来越复杂繁多,致使出现事故的频率也大大增加。机电传输设备种类的多样化表现在多方面,其中在额定功率上便存有较大的差异性,传统煤矿机电设备采用统一的额定功率,这样便于统一管理控制维护。但现在随着施工环境和传输工艺的多样化,传输装置在配置功率型号上也发生了改变。例如在距离中心变电站较近的地点采用功率较小的配电装置,随着距离的增大,机电传输装置的功率也逐渐增大,这种排布方式会导致事故频繁出现。

1.4岗位作业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

煤矿企业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并且人员流动性大,这种弊端因素也加大了安全隐患的存在。多数煤矿员工受教育水平程度不高,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人员容易忽略安全因素,一味地注重实际效益;人员流动性较强,由于煤矿传输多分布于偏远地区,雇佣的人员不能进行长期施工,所以企业每间隔一段时间便会流失一部分员工,在招收员工时,大多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加大施工操作中的风险。

2.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控制途径思考

2.1加强人员思想教育

加强人员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典型的具体案例进行强化员工的思想,例如在接地处理方式上,如果没有正确处理好接地防护装置,便会造成电路的短路现象,可能对造成人员的意外事故。利用实际的案例对员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采用说教的方式强化员工思想教育,查看日常工作环境中,施工人员的操作,对存有典型错误的员工要明确指出,并指明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员工切身体会到因疏忽可能造成的危害。

2.2加强特殊工种用工制度管理

不断完善特殊工种的用工管理制度,制定属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煤矿企业在机电传输管理制度上也要进行定期强化管理,对考核不合格的员工不能安排上岗;在用工时间分配关系上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严格规定用工工作时间为8小时,减小因长时间工作而出现疲劳所引起的安全隐患。

2.3做好运输设备日常检查与维护

定期对机电传输设备做好日常检查与维护,例如定期检查机电设备线路老化的现象,若出现老化现象要及时更换。线路的老化极易出现触电事故,每年由于机电设施线路老化造成的伤亡事故就有上千起,表2为近几年我国由于设备线路老化造成的伤亡人数,说明在机电运输设备日常检查和维护中,一定要做好定期的检查,以保证机电运输设备时的安全性。

表2线路老化伤亡人数统计表

2.4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加快自动化发展步伐

引进先进的设备技术是改善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的根本途径。采用机电一体化控制装置,一方面可以简化设备操作流程,减少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能检测其他机电设备的运行情况。机电一体化控制装置采用的是计算机远程控制方式,对机电设备运行参数的调整设定,可在终端控制系统完成,这样在发生故障时,便会采取报警装置,及时通知技术人员做出故障排查工作。

3.结语

通过对煤矿机电运输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控制方式的探讨,在煤矿企业在机电运输管理方式上有了重新的了解,能够改善原有煤矿企业在机电运输管理方式的弊端,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煤矿企业,在其他企业机电设施管理上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科]

【参考文献】

[1]杨波,惠磊磊.煤矿机电运输事故产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12(6):17-18.

[2]刘慧宏.浅析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及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19):3-4.

煤矿运输常见的安全隐患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对策机电运输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C35 文献标识码: A

1、机电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随着自治区煤炭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煤矿机械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煤矿机电运输逐渐成为影响煤矿生产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逐步凸显。煤矿矿井机电运输系统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仅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经管秩序,而且严重危及矿井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有效减少机电运输事故是抓好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重要前提,煤矿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当前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并且要利用这些事故来探讨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的机电运输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对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其目的在于尽快降低煤矿行业的机电运输事故,减轻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影响程度,为煤矿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2、机电运输事故原因分析

2.1安全管理制度不严,安全基础工作薄弱

目前仍然存在某些煤矿的安全制度不严格的现象,在矿区生产现场遗留较多的安全隐患。当前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岗责任制度不够健全,对于一些工作仍然存在相互扯皮的现象,很多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改。有的煤矿单位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对于这些适度的执行不到位,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惩不能及时兑现,致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停滞不前。对于已经发生的机电运输安全事故,没有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和处理,存在处罚太轻或者不严肃追究责任的现象,结果是企业职工受不到安全教育,岗位的安全防范措施仍然不到位,最终导致重复发生类似事故。机电运输安全工作的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对于安全工作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不到位;其次,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够,职工长时间在满负荷、超负荷状态下工作,使工人不能得到很好的培训,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2.2特种作业人员操作技能较低,安全意识淡薄

煤矿企业的大部分职工涉及到特种作业,这批操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特种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也良莠不齐。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煤矿行业机电运输事故当中,当时人为小学文化程度的事故约占一半,因此,操作人员对技术工种的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存在麻痹大意的现象,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基本安全意识,在工作期间不按照“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进行操作,违规指挥、违规操作司空见惯。

2.3特种作业人员岗位不固定

煤矿企业的员工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流动人员较多,因此相关岗位的作业人员频繁调换。一些比较重要的岗位调整,例如涉及到供电专业等特殊作业的岗位,一般需要经过当地劳动部门或供电部门专业培训,在考试合格取得操作合格证后,方能持证上岗,此类工种也不宜随意变动人员。但是,有些矿山企业忽略技术人员的重要性,忽视特殊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在重要的岗位使用一些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充塞,导致比较恶劣的违章违纪现象。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3、预防机电运输事故的措施

3.1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

煤矿矿井的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煤矿企业应该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与企业安全发展同等重要的工作来对待,实现从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的转变,将焦点落到管理过程方面,从设备的运行管理、防爆装置的出入井核查、机械装置的包机、不定时的设备抽查、安全设施的定期实验操作、电力检修等方面着手,构建起相应的制度体系。

3.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在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实施运输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运输事故的发生,完善的安全运输管理对煤矿机电运输工作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那么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的作用,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将安全管理制度及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实际煤矿机电运输工作中,严格规范煤矿机电运输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提高煤矿机电运输质量与安全,降低运输风险及事故的发生率,极力维护运输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3 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煤矿机电运输工作技术性及专业性较强,要确保整个运输环节的安全性,就要紧抓安全管理中的关键点。特种作业人员直接影响着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严厉打击特种作业人员的不规范行为,杜绝特种作业工作之间的随意调动,提高特种作业工作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另外,应根据煤矿机电运输不同的工种特点,结合特种作业人员的性格特点及技术状况,对其进行合理化分配,优化特种作业内部组织。

3.4强化安全意识教育

保障机电运输安全的本质就取决于人,所以一定要采取有关措施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强化系统的工作、教育培训。机电队要定期对岗位工进行业务技术培训,在这基础上还要同时加强交流学习,安排定期的培训,培养一部分精英骨干,提高员工的业务技术水平及处理事故的能力;从内部整体上提高了综合素质,也更好地保障了机电运输安全。针对已经发生的机电事故,无论性质轻重、责任大小,都要认真详细的分析事故原因并找出责任者,严格考核,奖罚兑现。对于事故责任人要进行教育,并制定落实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3.5落实设备检修制度

煤矿运输常见的安全隐患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闭环管理;机电装备;健康维护;持续改进

引言

矿井开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随着煤矿开采环境的复杂化,对机电管理工作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1]。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必须尽快转向精细化管理,从矿井机电装备的选型、校核、购买、安装、验收、运行、维护到维修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管理,使矿井装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故障都始终处在管控之中。

1矿井机电闭环管理模式特点

1)针对矿井机电装备的全部过程进行管理。矿井机电装备必须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要重视矿井机电装备的选型到报废的整个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必须使用闭环管理。矿井机电要想实现信息化管理,必须要针对装备采取全过程管理。因此在实践中管理机电装备的时候采取编码的方式,使每一台装备都具有代码,每一台装备都包括了型号、使用情况以及维修等信息,应当按照标准储存起来,机电装备的编码还可以起到检索信息的作用。2)驱动矿井机电装备的数据。实现机电装备的闭环管理,其中一个便是数据驱动的作用。机电装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数据信息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矿井的检测传感网络,可以采取建立检测监控和维修保养档案的方法保证机电装备的规范有序管理使用。3)使矿井机电装备始终可以持续改进。要对机电装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预测,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和跟踪,对处理结果进行反馈评价,利用这些信息作出更加充分的管理方案设计。

2矿井机电闭环管理模式的体系结构

闭环管理模式的体系结构有三个层面的内容。1)从矿井机电装备设计选型到试运行的整个过程为,要从每一个环节中确定所选择机电装备符合煤矿开采的标准,确保机电装备在运行的过程能够正常运行,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机电装备的检测传感网络掌握矿井机电装备的全部信息[2]。2)监控矿井机电装备的运行,以此掌握了机电装备的信息,并开始进行装备能力评定,然后做出具体应对措施。因此必须要将这些信息放在一个数据库中,以供机电装备维修和保护时使用。3)机电装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故障,本身矿井机电装备的使用环境非常复杂,因此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要对机电装备进行实时维修,开发出最为有利的治理方案,实现机电装备全程运行的跟踪和控制。这样就达到了对机电装备的闭环管理。

3矿井机电闭环管理模式的关键技术

3.1构建机电装备检测传感网络

在煤矿生产工作中要实现机电装备的闭环管理,需要依靠机电装备本身的信息以及运行数据,从而建立一个检测机电装备的传感网络。当然这当中所使用的数据包括了机电装备的选型数据,还有机电装备的校核信息,以及机电装备安装以及安装之后全部的运行数据。其中为了保证机电装备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还必须掌握机电装备的维修保护信息。这些信息数据的对象包括了主副井的提升系统、输送机和运输装备等。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从机电装备本身获得信息,如常见的设备开关电压和所需电流信息。比如机电装备的传感器,以及工作时需要的检测仪器,通过这些仪器可以获得机电装备的机身温度等信息。

3.2保护矿井机电装备并进行评价

矿井机电装备是否存在隐患需要通过检测判断。因此必须要在机电装备的运行过程中获得基本的信息,才可以对照相关的标准判断出机电装备存在的问题。同时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之后,才可以制定机电装备的能力评价方案,并做出积极改善。管理矿井机电装备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机电装备的安全隐患进行辨识,要结合矿井机电装备的使用环境分析这些隐患,技术人员要及时进行评价,然后制定出尽快恢复机电装备的措施,这是目前改进煤炭生产安全现状最为重要的核心[3]。由于矿井机电装备种类非常多,因此在判断隐患时容易出现差错,必须要充分利用数据库中储存的信息,划分出不同的项目。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判别和评价。比如在实践中使用的提升系统类的机电装备,要从其回路、钢丝绳、关键部位、力矩以及安全装置等方面进行判别,然后根据现有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进行,如在实践中采用比较多的故障树理论以及信号和可靠性分析方法。同类的矿井机电装备也会因为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环境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此必须要区别对待每一台矿井机电装备。要从机电装备的结构、机电装备的性能以及机电装备的特点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检查,要调取数据库中储存的机电装备在每一个时段的运行数据,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结合预防性强制检查的结果分析出机电装备在检查上面的周期。

3.3辨别矿井机电装备的隐患并进行信息跟踪

对运行的机电装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价之后,便可以进行信息跟踪,比如在矿井机电装备中常见的主井提升系统,要判断设备中钢丝绳的情况,判断其有是否发生破损,有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和维修,以及在副井井口设置的闭锁是不是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4]。此外在矿井机电装备中的强力输送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需要工作人员随时确定强力输送带在接头处有没有始终保持正常,所设置的保护装置是不是始终完好。一旦对机电装备的隐患做出了判断,需要立即对隐患做出影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发生频率三个方面的判断,并综合其他相关信息和分析结果确定隐患所属的等级。针对等级较高的隐患,要着重处理并保持持续信息跟踪。针对隐患要对人员、时间、责任、标准以及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处理。技术人员要针对机电装备的维修状态、进度以及维修的结果采取信息跟踪。

4结语

矿井机电装备是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近几年煤矿生产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矿机电装备安全性能的提高也成为了当下减少这种问题发生的主要方法。在今后的煤矿生产工作中合理利用闭环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机电装备在使用过程中全部信息的掌握,并积极做出评价,以达到对矿井机电装备持续改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洪清.影响矿山机电装备安全性能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6.

[2]李江峰,夏永中,王建伟.浅议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评价程序的闭环管理[J].中州煤炭,2011(3):36.

[3]彭怡刚,贺定勇,周正,等.电弧喷涂过程中的飞行粒子及其氧化问题[J].热喷涂技术,2014(1):78-79.

煤矿运输常见的安全隐患范文第4篇

在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地区、各行业领域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整改工作,进一步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落实,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到年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范围、内容和方式

(一)排查治理范围:各地区、各行业(领域)的全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

1.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冶金、有色、石油、化工、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电力等工矿企业及其生产、储运等各类设备设施;

2.道路交通、水运、铁路、民航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站点、场所及设施,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

3.渔业、农机、水利等行业(领域)的企业、单位、场所及设施;

4.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含水上游览场所)、旅游景点、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网吧、公园、劳动密集型企业等人员密集场所;

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

6.易受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水、暴雪、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的企业、单位和场所;

7.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

(二)排查治理内容:在继续落实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有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排查治理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工艺系统、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隐患,以及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具体包括: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程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

2.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3.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交纳等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

4.企业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和关键设备、装置的完好状况及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情况,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情况;

5.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和危险物品的存储容器、运输工具的完好状况及检测检验情况;

6.对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以及重点环节、部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风险辨识、监控预警制度的建设及措施落实情况;

7.事故报告、处理及对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

8.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和生产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劳动组织、用工等情况;

9.应急预案制定、演练和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及维护情况;

10.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三同时”(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执行情况;

11.道路设计、建设、维护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等情况;

12.对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等。

同时,通过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打击非法建设、生产、经营行为,事故查处及责任追究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实施,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三)排查治理方式。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做到“四个结合”:

1.坚持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与深化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工作以及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结合起来,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坚持与日常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结合起来,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加大打“三非”(非法建设、生产、经营)、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工作力度,消除隐患滋生根源;

3.坚持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和技术进步结合起来,强化安全标准化建设和现场管理,加大安全投入,推进安全技术改造,夯实安全管理基础;

4.坚持与加强应急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与监控措施,严防整治期间发生事故。

三、重点时段

第一时段:围绕确保全国“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做好排查治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1.抓紧整改年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中排查出的重大隐患,凡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整改的,务必于3月底前整改到位;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也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并加强监控。

2.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抗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针对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以及冬春季节用煤用电增加、春运高峰等因素,认真组织好煤矿、运输、电力等企业的安全生产,加强监督检查,严格安全管理,打“三非”、反“三违”、治“三超”,严密防范重特大事故。

3.严把节日放假停产检修煤矿复产安全验收关,严禁停产煤矿未经验收批准擅自恢复生产,严防已关闭煤矿死灰复燃。特别要针对南方部分煤矿受灾停产造成瓦斯积聚、积水、供电不正常等突出问题,督促复产煤矿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严防事故发生。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检查,消除火灾等重大隐患,全面排查治理交通运输方面的隐患,确保春运安全。

第二时段:围绕汛期和北京“”安全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针对这一时期台风、暴雨、洪水、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把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隧道和其他地下设施,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的露天采场和建筑施工工地,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病险水库、河流、尾矿库等作为排查治理的重点,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汛、防坍塌、防泥石流、防火等各项措施,严防引发事故灾难。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加快治理和除险加固进度,确保汛期到来前整改到位,因工程或其他原因无法完成的,要加强监测,制定预案。

2.以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和水上交通、特种设备等夏季事故易发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抓住容易引发事故的重大隐患,加大治理力度。煤矿要重点防瓦斯、防透水,金属和非金属矿山要防冒顶、防爆破伤害,化工厂、加油站、危险物品运输要防火防爆、防泄漏防中毒,建筑施工要防坍塌垮塌,道路交通要防超载超限超速,水上交通要防碰撞防泄漏。

3.加强对、设施设备、代表团驻地以及宾馆饭店、商(市)场、旅游景点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和整改,为“”的成功举办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时段: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雨、雾、冰、雪天气多发的特点,深入推进隐患治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1.坚决查处生产企业和交通运输企业的“三超”行为,加大对无证勘查开采、以采代探、以掘代采、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火工品、烟花爆竹等的力度。

2.指导督促各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寒风大潮、防冰雪灾害、防冻裂泄漏,以及道路和水上交通防滑、防雾、防碰撞等措施。

3.认真总结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要求,健全企业、政府两个层面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使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全监管监察等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特别要全面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行政首长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健全工作机制,确定牵头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全力抓好此项工作。国务院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通知精神,迅速制定下发具体实施意见;各省(区、市)要在2月底前对这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贯彻落实到基层。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整改资金和责任,制订隐患监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

(二)突出重点,全面排查治理各类隐患。隐患排查治理要突出四个重点,即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事故多发、易发的重点地区;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的重点企业;全国“两会”、汛期、“”期间、第四季度等重点时段,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同时,要组织对各地区、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治理,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改不留后患。

(三)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好联合督查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措施,规范监督检查的方法和程序,采取巡检、抽检、互检等方式,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指导。要建立重大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建设、生产、经营等行为,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难以整改到位的企业,依法予以关闭取缔。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要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煤矿运输常见的安全隐患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设备故障;传送带

前言

通常来说,常见的煤矿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主要有:电牵引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刮板转载机、轮式破碎机、掘进机、空气压缩机、泵、矿用通风机和伸缩胶带输送机等。近年来,矿井事故频发,一场场灾难频繁上演,其中有很多事故与机电故障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从保障煤矿生产安全,保证煤矿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应该对机电设备加强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设备的维修技术水平。日常维护设备过程中,如果能够做到以预防为主,将故障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是最佳的故障处理方法。

1、煤矿机电设备的常见故障

机电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是衡量煤炭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机电设备不断更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故障更加多样化,维修维护难度逐渐加大,机电设备的故障分析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通常来说,各种各样的煤矿机电设备故障不断出现,而故障原因非常复杂,新的故障加大了维修难度,而大部分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率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根据其发生的阶段不同进行分类如下:

早期阶段:机电设备刚开始投入生产初期,会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在磨合期里往往发生故障的几率比较高,磨合期的长短和故障率与产品的性能、产品的结构设计以及产品制造的质量有关。早期的故障大多与机电设备的设计缺陷、制造缺陷或产品使用环境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有关。

中期阶段:磨合期以后进入稳定期,即所谓的中期。这一阶段的仪器性能已经趋于稳定,设备故障率很低,使用起来比较稳定,也是设备的最佳工作期,设备寿命的长短也决定于此阶段的工作期限。在此阶段,故障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主要的故障原因是设计、使用不当及维修不力。

晚期阶段:设备使用后期,故障发生几率逐渐增大,因为设备的所有部件在经过长时间使用后,都会出现磨损、疲劳、老化、腐蚀等现象,在这阶段经常出现的故障类型有:①设备性能参数突然下降,②振动的异常,③声响异常,④磨损残留物的剧烈增加,⑤排气成分的变化,⑥过热现象,⑦裂纹的形成与扩展,⑧电压和电流的剧烈变化等。

2、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检查方法

维护和修理是机电设备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机电设备在自然力的作用下造成的锈蚀、腐蚀等物质磨损。常用的检查方法有:一方面,进行设备的日常检查:设备技术人员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的常规检查,主要的检查方法是通过五官感觉,对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外表和技术状况的检查,在检查中能够及时发现隐患,采取积极的解决对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故障发生几率。对关键的机电设备,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对每次的检查结果逐项进行记录归档。维修人员在巡检时,根据巡回检查记录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排除,保证设备处于完好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对机电设备进行不定期抽查,除了在规定检查周期内进行日常检查外,还有不定期进行抽查,抽查时维修技术人员能够对重点设备或上次发现隐患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测量,落实隐患是否已经排除,对新发现的隐患要及时进行维修,并将所有结果做好记录,已作为日后决策该设备维修方案的依据。

此外,在机电设备使用中,设备技术维修人员要经常观察检测,时刻掌握设备运转情况,对每一个磨损部件都要了解,对没有损坏的部件要及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维护,及时消除机电设备的故障隐患,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就要定期或及时检修,不能拖延。

3、煤矿机电设备故障的维修方式

设备运行毕竟会磨损和损坏,这是客观规律,没有不坏的设备,也没有永久运转的机械。设备刚刚投入生产的初期,如果发生故障,可以根据故障表征,依据技术原理,进行大修。也可以根据机电设备的使用年限、故障发生次数、发生故障后的修复费用、修理消耗的工时等制定设备维修费用标准,这样能够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维修费用和维修工时。常见的维修方法有:

一、预防维修:是一种事前控制行为,是从预防的角度出发,依据常规计划和技术条件所进行的维修活动,主要目的是防止设备性能劣化或降低设备故障的概率,在设备发生故障前就进行预防性的维修改进。

二、故障维修:是一种事后维修行为,是针对故障所进行的有针对性维修,依据个人经验认为,事后维修是设备发生故障,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设备性能降低或中断运行后采取的非计划性维修措施。比如:矿井开采使用的传输机发生故障后,煤矿传输生产线就会中断。现场负责人同技术人员赶往现场抢修,此时对传输机实施的故障诊断便是事后诊断。

三、生产维修:属于预见性故障维修方法,即在故障末出现以前所进行定期检查、性能分析等,这一维修方法的出发点是从经济效益出发,不断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年限。实际维修过程中,应根据设备对生产情况的影响程度区别的选择维修。对那些不关键的机电设备采用事后维修,重点关键设备则进行预防维修。定期维修模式有很多优点,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超负荷状态,引导操作人员调整作业方式,避免设备故障的发生。如:对掘进机定期维修,可弄清设备零件的磨损状况,及时更换零件或调试设备。

四、改良维修:一般来说,改良维修不属于真正的故障维修,因为它的出发点是针对机电设备的内部零件或设备性能采取的一种改进方法,是想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如:对电动机进行改良维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动机的功率,让电动机在承担更大负荷时能正常运转,不断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例如:改良维修煤炭运输机时,可可以更新调整传输皮带,以达到提高传输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