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井下;通风管理;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管理是矿井生产过程中重要管理内容。通风状况直接影响到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因此,要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解决相关的矿井通风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角度出发,提高通风管理的整体水平。

1 加强通风安全管理

1.1 计划管理

在通风安全管理工作中预先的计划管理处于首要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计划编制:编制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矿井生产发展计划、技术装备、技术水平及通风安全技术资料。计划可分为中长期计划、年度计划和月计划。

(2)计划落实:根据计划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人力、物力,认真贯彻落实,无特殊条件变化应确保计划实现。

(3)计划检查、总结和分析:每期计划执行中和结束后要进行检查、分析和总结,对事故隐患及计划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下期计划进行全面安排,提出保证计划完成的措施。

(4)计划调整:如果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地质条件变化、资金或设备不能到位,采取措施后仍不能解决时,可适当调整计划,但必须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1.2 技术管理

(1)技术文件和技术资料管理:图纸要齐全,反映实际情况。每个矿井必须有通风系统图、通风网络图和防尘管路布置图,对于有监测系统、煤矿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系统的矿井,要有监测系统图、防火灌浆和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等,技术数据要齐全。需要收集、储存的数据有主要井巷的通风参数,如长度、断面、风阻;煤矿中煤层瓦斯含量,瓦斯相对涌出量,瓦斯绝对涌出量,瓦斯地质资料,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自然发火期统计资料,煤层的最短自然发火期等;主要通风机的性能曲线,局部通风机的型号及其性能参数。各种报表应数据齐可靠及时。技术文件要齐全。施工应有安全技术措施,各工种有岗位责任制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技术档案。各种报表应存档,各类台账健全,各种检查记录齐全。

(2)制定符合本矿的风量计算办法,矿井和采掘工作面配风合理。定期进行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和矿井通风系统阻力测定,以获得主要通风机性能实测曲线和关键阻力路线的阻力分布等资料。

1.3 通风系统管理

井下一切通风设施,如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等必须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使其保持完好状态。随工作面推进和迁移应及时进行通风系统调整和风量调节。在改变通风系统时应预先制定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1.4 通风仪表管理

矿井必须配备足够的通风安全检查仪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其完好率应达90%以上,下井仪器、传感器的合格率必须达l00%。

2 通风安全的计算机管理

2.1 建立通风安全数据库

建立和使用好通风安全数据库、图库、模型库是利用计算机定期进行通风系统模拟和分析及进行现代化管理的依据。通风安全数据库主要有通风系统、通风报表、防火和防尘、煤矿的瓦斯管理等。

2.2 通风安全计算机辅助决策及设计

借助DOS或专家系统,可实现对矿井灾害的救灾方案预演、优化和科学决策。在进行矿井通风设计、调整通风系统和进行风量调节分配时,借助计算机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通风机优选、模拟各方案结果,对于优化方案,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实现计算机绘制通风系统平面图、立体图和通风动态图等。现已开发应用矿井管理信息系统、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矿井救灾决策专家系统等软件,应用效果较好。

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是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本信息处理手段和传输工具的、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由人与计算机组成的,能进行通风安全管理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分析和利用的系统。

2.3 计算机技术管理

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可包括如下子系统:建立煤矿瓦斯数据库,瓦斯突出数据库,防尘数据库,通风监测技术数据库,通风测定仪表数据库,矿井火灾数据库。矿井通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能有利于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全面提高矿井通风科学管理水平。

3 建立通风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矿井通风的日常事务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的分工、停开工区域通风调整、通风报表、处理日常通风问题等。目前,我国煤矿通风管理的模式基本上是总工程师、通风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负责制。在进行具体决策时,由负责矿井通风和安全的通风区(科)长根据任务安排、通风调度的记录等进行。这种传统的通风管理方法的优点在于任务安排直接、决策快捷。但总工程师、通风(安全)副总工程师、通风区(科)长每天要做出大量决策,而对于某一具体决策,一般都是根据经验进行,由于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可能出现偏差。而通风日常管理信息系统,是将矿井通风所有信息存储在系统中,可以随意调用,且带有系统分析功能,能从一定程度上协助总工程师、通风区长进行决策,有利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计算机通风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

(1)计算机图形显示。包括矿井通风系统图、通风系统示意图、通风网络图、避灾路线图。在图上标明用风地点、风量分配、风流方向、通风设施位置等,主要图件根据矿井最新情况加以刷新。利用计算机显示矿井通风有关图形,更新快且容易。

(2)利用计算机建立通风设施管理数据库。包括矿井局部通风机运行情况,如风量、风压、风筒漏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各类通风设施,如风桥、风门、密闭的构筑位置及损坏程度;通风测量仪表的库存数量、使用、检测检修情况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转情况,包括工作风压、风量、耗电量、电机功率、效率等。

(3)通风管理制度及其执行记录数据库。包括有关矿井通风管理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文件。信息收集的范围是与技术管理有关的、矿井当前适用及今后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分类,建立可多条线索查询的数据库系统,技术人员可准确、完整地检索到相关的内容。

(4)提供各类统计分析报告。包括通风风量测定及全矿风量综合分析、通风阻力测定及阻力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通风机性能检测鉴定报告及性能评估分析、反风演习报告、煤矿瓦斯鉴定和分析、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和矿井火区分布定位以及各参数测定时间和数据分析等。

(5)提供通风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信息,包括各类人员的工作、职位、素质等。计算机通风信息日常管理系统将全矿井与通风相关的基本情况通过计算机数据库统一管理,然后通过网络使其在全矿或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决策人员可根据需要随时查询各种记录和状况,运用该系统能协助决策人员准确分析和科学决策。

【参考文献】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 设计 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c)-0019-02

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电力系统规模不断地增加,怎样提高电力系统管理水平是电力单位需深思的重要问题。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与效率,因此,电力单位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注重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为电力系统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1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1.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包括4个重要的子系统:流程管理、机房环境监控、资源管理、综合监视子系统。其中流程管理子系统具有报表管理、反事故演习、工单管理、值班管理等功能。机房环境监控子系统主要借助安装在机房的传感器,实现对变电所、机房电流、电压、湿度等内容的监测。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分析、调度、维护数据、交换、光缆等内容。综合监视子系统主要负责集中监视专业通讯网络,具有业务监控、网络综合分析、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等功能。

1.2 软件体系架构设计

软件体系架构设计包括系统各层设计、支撑管理设计以及外部接口设计等内容,其中系统各层设计主要涉及采集层、应用层及表示层的设计。采集层借助RS232、DB、TCP、Q3等协议,从网元、SNMS、EMS等采集警告、性能及配置信息。应用层是网络管理的重要功能,由流程管理、机房环境监控、资源管理以及综合监视子系统构成。表示层负责用户和系统交互的功能,其不仅动态传送数据信息,而且负责检查用户输入信息,完成验证后将数据传输给业务逻辑层。

支撑管理的作用在于支撑系统不同模块相互协作、正常工作,包括仿真工具、测试工具、系统管理、安全管理等内容。同时,还需进行接口设计,确保不同系统之间通过接口调用,共同实现相关功能。

2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涉及很多专业内容,不仅需要进行网络设计,而且还需设计用于存储信息的数据库。同时,为保证系统安全性,还需进行安全方面的设计等。

2.1 网络设计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设计有线网络设计和无线网络设计之分,其中在进行有线网设计时除满足通信协议要求外,应注重扩充性与高弹性的考虑,扩展性指根据实际情况可对不同层次进行扩充与升级,以达到优化网络的目的。高弹性指发生故障能及时恢复,对故障零容忍。在进行无线网络设计时应注重考虑维护、应用、部署等内容,并注重将先进的理念应用在管理、安全、硬件等方面,以提高网络的整体可靠性、安全性。

2.2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重点。对数据库进行合理设计不但能提高信息检索效率,而且可方便后期的维护与管理。该文使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包括单位信息表、用户表、角色表、用参数表等。其中单位信息表用于存储单位负责人、联系方式、地址及单位名称等信息。用户表用于存储用户的联系方式、地址、姓名等内容。角色表主要存储用户的权限信息,使得不同用户访问不同内容,便于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参数表是数据库中的重要记录表,用于存储系统设备的维护、运行状态以及基础信息。

2.3 安全性设计

对系统进行安全性设计,一方面确保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数据的丢失或损坏,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避免没有访问权限的人员访问系统,避免重要信息的泄漏。对系统进行设计时主要通过设置用户名、密码以及访问权限提高系统安全性。其中只有在数据库中存在的用户名与密码,才允许登录管理系统。另外,根据不同管理人员设置对应的访问权限,对管理人员的操作进行适当控制。

除此之外,还应对系统的用户界面进行设计,即结合电力通讯管理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各模块功能,对用户界面进行合理设计。

3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需考虑很多实际的问题,该文重点对系统网络部署、关键代码以及系统功能3个方面进行研究。

3.1 系统网络部署

系统网络部署主要包括网络拓扑结构部署,以及网络所需硬件的确定两方面内容,其中根据电力通讯管理工作实际,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较为合理。其中在部署网络中心主干时,使用1 000M的核心交换机与主干服务器相连。在部署网络支干时借助UTP交换实现核心交换机与二级交换机的连接。而二级交换机实现与各工作站的连接。

根据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拓扑结构,对所用的主要网络设备进行确定,主要包括外网邮件系统、磁盘柜硬盘扩容、维护终端、上网行为管理系统、防病毒软件、宽带接入服务器、交换机模块、无线网络系统、楼层接入交换机、主干交换机。其中所需数量及型号根据实现的功能而定。

3.2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实现包括的内容有:接入层节点业务接入、骨干层节点业务接入、核心层节点业务接入等内容。其中接入层节点业务接入主要由PE路由器、2台业务交换机构成。在该地局域网设置2台二层交换机用作CE,为用户的可靠接入提供方便。功能包括在交换机局域网接入层使用不同的VLAN对不同业务进行设置以达到该地隔离的目的。

4 结语

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需很多人员的配合,应根据电力通讯管理工作实际,明确设计整体的目标,既要确保系统整体设计的合理性,还应在具体功能的实现上进行充分分析,尤其应注重编写优质的代码,确保系统各项功能顺利实现的同时,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为电力通讯管理工作目标的高效实施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刘泽光.探究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硅谷,2014(20):182,186.

[2] 仲佳嘉.探究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通讯世界,2015(1):116-117.

[3] 肖雄辉.探究电力通讯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通讯世界,2015(5):30-31.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交通管理信息;软件安全;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120073-01

在近些年以来,在我国的交通管理信息部门当中,主要以加强管理信息的建设以及应用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效。当前,在交通管理部门当中包括的业务有:驾驶证的管理、登记机动车、处理违法交通以及处理交通事故等,都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管理的。然而,交通管理部门随着业务不断的快速增长以及要求提升,所以承受的压力以及挑战也在日渐增加,而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是显为突出的,因此,加强提高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安全则是发展和建设的必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必须要全面的考虑到业务功能以及流程是否全面,以及它的可用性和完善性。2)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在随着不断的迅猛发展,所以显现出的安全攻击手段与技术也在快速更新,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建立和设计一套较为完整的业务系统软件,以确保它的安全应用性,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从而减少安全信息的风险问题。

1 设计构架

在搭建信息管理的框架时,必须要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搭建组织时必须要根据当时的状况进行,并且也要符合自身的信息管理以及业务发展的具体要求框架。建立交通信息的安全软件必须要应用服务器端以及客户端的模式才可进行,主要是通过公用的软件安全包以及安全管理的两个平台组成,从而达到软件的安全管理以及安全运行监等服务功能。

1)由于公用业务的安全包一般是应用于数据库的服务器、采集系统软件的信息以及应用中间件的标识等,从而达到检查服务器的身份唯一性以及鉴别复杂度等功能,以确保业务软件应用的合法性。此外,它还可以拦截机制,检查控制访问的安全策略对程序的调用。当软件一旦以后,可以实时监控服务器的状态,以及异常的软件安全信息,并且通过加密技术、校验技术以及压缩技术等定时的发送会话信息。一般安全管理平台主要是实现管理软件的安装、监测运行监测等服务。

2)所谓安全管理平台主要是通过应用对称的加密技术以及时间戳作为各安装点软件的安全密钥。由于运行的软件可以实时监测所接收的信息并对其验证、解密和解压处理,并且转化为监测信息。

2 软件的安全管理

由于软件安全管理的重要目标就是为了促使软件可以在授权的服务数据库以及应用方面得到使用,而对于还未授权的运行软件则可以对其锁定与报警处理,避免非法分子的侵入安装。对此,安全管理是可以对数据库与中间应用服务器做备案登记的,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登记数据库,以建立一个安全的软件监测运行管理。

1)对于软件安装点所包括的标识有数据库与中间件的服务器标识,它可以应用采集一定量的信息从而对服务器识别认证身份。所应用的信息服务器主要包括有:硬件标识、数据库标识、网络标识、操作系统、硬件标识以及应用软件的标识等。

2)进行安装密钥的应用管理一般包括有安装密钥的制作以及生命周期两方面进行管理。主要是对申请信息的应用散列加密法对其做散列处理,并且应用散列值作为安装密钥的申请信息。其方法主要可以应用自动发送以及手工发送到软件的业务客户端。

3)安装密钥的主要内容有安装点服务器的标识、应用系统管理员标识以及使用时间等管理信息。而管理密钥一般包括有密钥生成以及生命周期的管理两方面。一量正式密钥在成功注册软件以后,则可以根据服务器的标识进行应用信息的散列加密方法运算。也可以在业务系统的客户端通过加密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也可以应用校验位的方法从而保证信息安全性避免出现篡改等问题,此外,也可以在安全管理平台对其记录密钥的完整信息。

4)由于软件的安全管理与业务的系统客户端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信息交互的平台,这也是在安全体系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必须要对信息进行对称的双重加密,从而确保通信的安全保密性。同时,通过对信息所生成的校验以确保完整的通信效果,而进行压缩处理主要是确保数据的安全高效性,并且在运行监测中则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

3 对于系统的管理安全

1)对于运行软件的安全监测主要是应用正向方法,从而对之前所考虑到的安全防范点做以实时监测的工作,并且记录非法或者是可疑的安全信息事件,以便进行定时发送到安全的服务管理平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以往的安全软件服务管理当中,并且对经常出现的攻击方法以及安全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找出安全的防范范围。

需采用程序自动更新机制将新的防范措施程序更新到业务系统客户端。

2)在管理监测系统的运行时则可以应用GIS地图,并且通过图形化的方式从而显现出软件以及具体的运行情况。此外,也可以对更新的版本、服务器的运行以及安全情况在统一视图当中进行全面的监测,以便提高从事负责技术安全的工作人员可以很快找出所存在的威胁。

3)由于白名单的信息服务主要是根据在软件的管理平台进行工作的,并且通过安全管理记录的标识信息而生成的一份白名单,这主要包括有安装的代码、系统类别以及服务器的信息标识等。在交通管理的资源库当中由于程序是可以通过定时来获取信息的,并且也应用了鉴别身份的技术,验证身份的合法性的存储。当业务软件进行传送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时,并发送到资源库,它可以识别实体身份,也可以验证访问请求以及确保信息的主要来源。

4 改进措施

1)它可以加强监控平台在预警与统计分析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并且可以对不同的安全事件进行定量以及定性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剖析技术攻击的范围,也可以全面的研究入侵与攻

击的重要手段,从而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措施,以提高它的安全防范性。

2)必须要加强提高对数据库以及监控可用性的指标,主要包括有数据库的存储空间利用率、内在的信息应用以及中间件服务器的虚拟机线程数等方面。

3)作为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提高对技术管理员的技术安全培训,如果只是依靠软件解决问题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最重要以及最必要的因素则要体现在人员方面,因此,必须要加强技术管理员的安全意识,提高技术培训以及防范技术等,从而加强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技术与管理是同样重要的。

5 结论

总之,在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确保信息安全问题,通过制定一套较为全面的严格制度从而防范产生不安全因素,但是在这其中最为可靠防范手段还要靠技术管理。对此,在技术应用上必须要建立一套安全系数较高的软件系统,从而提高信息软件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宏伟,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防范措施[J].中国公共安全,2008(04).

[2]陈鲁军、解勤、谢晶,关于对公安信息安全与标准化的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2006(11).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 互联网 应用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3-0028-0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但使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进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进步与变革。与传统的书面、电话通信技术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携带的信息量大,通信及时高效,且大大降低了传统通信技术的人工成本,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又在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到信息管理系统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一大趋势,如何高效的将计算机通信技术深入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中去具有重要意义,且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利好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将会表现的更加突出。

1 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

1.1 计算机通信技术

所谓计算机通信技术,顾名思义,就是指借助计算机作为信息传输的支持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实现人们远距离即时信息交流的目的。计算机通信技术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计算机通信线路的链接、搭建形成计算机通信网,再进一步借助通信网达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而实现对互联网资料的最大程度的共享。

1.2 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MIS)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可以把它看做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其以计算机作为基本操作工具,涉及的学科主要包括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且其理论和方法正处于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状态。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对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系统且准确的处理、存储和管理,以期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捷,并进一步形成一个高效运作的集成化系统。

2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借助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流和后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书面、电话通信,特点突出,优势明显,经笔者总结,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适用范围广

传统的通信方式受传输形式和携带方式的限制,适用范围有限,而计算机通信技术形成方式多样,可在二值信号的基础上,完成对文章、图片、声音、影像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再现,适用于多种媒体形式,大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2.2 传输效率高

二值信号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传输速度大大提高,对模拟信号的传输由传统的每分钟1.8万个字符,提升大每分钟48万个字符,且光纤时代的到来,还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通信的传递速度。

2.3 抗干扰能力强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依靠二进制的方式实现数据的处理和传输,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便于实现对各种干扰和噪声的清除,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和效率。

2.4 安全性高

借助二进制的数据处理方式,计算机通信技术可轻易实现对传输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数据的保密效果,同时也保证了通信内容的完整性,极大的加强了安全效果。

3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工业、农业、商业及教育界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实现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借助其有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极大的保障了信息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应用、在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以及决策功能中的应用。无论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哪一项功能,都必须依靠庞大的数据库作为基础,传统的通信技术无法同时兼备大容量信息和高效率数据,这时,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使用就显得尤为必要。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对数据安全的有效保障可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人为工作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用于信息管理的人工劳动力,从而有利于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财富。

4 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早期的书信传递到电报传输、电话通信再到现在的计算机通信,人类通信技术不断进步,尽管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只有短短约半个世界的时间,但其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已形成较为完整和成熟的体系。放眼现代社会,光纤逐渐普及,人们的移动通信也迎来3G和4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智能家电、互联网云端的出现和普及都在为计算机通信技术提高良好的平台。笔者预测,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也会逐步朝着移动通信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使其愈来愈小巧便捷,更大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国元.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探析[J].硅谷,2013(10):124-125.

[2]张新宇.浅谈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要点[J].通信世界,2013(11):246-247.

通信与信息系统管理范文第5篇

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在学历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相同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未来将超过一半以上。因此,高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類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科技性人才。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唯一途径,时代赋予了它更高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发展为核心,肩负着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职教育理念,培养专业性、技术性、创造性的人才。所以,教育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教学方法概述

所谓教学方法,是建立在逻辑自治的规则系统基础之上的教师传授学习内容以及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组织措施。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为止,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如行动导向、模块化、项目法、案例法、四步法、六步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本文针对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要求,采取理实一体与任务驱动法,进行课程的改革。

(一)理实一体教学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某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也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师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以交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为例,采用任务驱动法和理实一体教学法。课程内容的设置采取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施过程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办法,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程内容的质量及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扩展课程。面向交通信息化建设,培养从事信息化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化管理的基本技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

(二)课程内容设计

结合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学习内容如表1:

(三)课程组织实施方法

本课程采取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使每次课程目的明确,明确要解决的问题;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在对每一个任务的实施工程中,不是传统的只讲解,而是通过布置任务—讲述怎么做—学生先按照要求做一遍—结合问题学生和老师共同讲解—布置课堂训练任务—课堂训练问题检查与疑难问题解答—总结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边做边学,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及学习的兴趣。

(四)课程评价

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及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务完成质量、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对学生学习目标总体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结合提交书面作业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提交报告、学习成果验收、学习总结为主,结合笔试进行。本门课程的总体课程成绩为:(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50%+理论考核50%,教学评价方式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