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通信专业技能

通信专业技能

通信专业技能

通信专业技能范文第1篇

知识与技能仿射教学法(Knowledge and skills affine teaching,缩写为K&SAT)是以讲授某项内容过程的开始为起点、结束为终点,过程(或过程节点)讲解中采用以知识导向技能扩展应用、技能唤醒知识拓宽应用方向的一种教学法。此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某门课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过程中,更可以应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个课程体系中。专业人才培养是以知识与技能培养为支撑,以培养学生胜任岗位能力为目的,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单项培养往往只能解决这个系统的某一部分,而单项培养间也组成了一个相应的系统。本文结合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以下简称华夏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经验,介绍如何运用K&SAT于课程及其体系中。

为了满足数字化信息化社会对具有综合素质的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华夏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自2012年实施教学改革,以3G无线通信为主导,培养学生无线终端(手机、导航仪等)及无线网络的设计生产、增值应用及维护运营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采用K&SAT,整个培养方案及其课程体系贯穿了“知识点连贯、技能要素衔接、理论实践一体、就业方向清晰”的指导思想,克服了知识体系上大而不全、粗而不精,技能体系上重传统不跟进、什么都学什么也不会,就业上方向不明确、应用面窄等缺点。

1 课程体系

考虑通信工程专业各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性,课程体系由七模块组成,包括公共基础、学科专业工具、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科技、专业人文和集中实践。

(1)公共基础。

包含外语、数学、物理、电路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变换、数值处理、声光电磁等物理现象分析、以及简单电路分析的能力。

(2)学科专业工具。

提供本学科必须掌握的专业工具的课程,是对公共基础课程知识点的实践应用,也是对专业课程的技能支持,包含数值分析计算工具、系统仿真测试工具、低中高级编程语言、数据库、以及终端操作系统等课程。

(3)学科基础。

提供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相关的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包含计算机网络、模拟/数字信号处理、电路与数字系统设计、传感器原理与技术、信号检测方法等课程。

(4)专业基础。

提供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基础课程,包含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通信协议、无线信号传输与接入技术、无线网络检测技术等。

(5)专业科技。

提供与“无线通信”这一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升专业技能。包含无线终端设计技术、无线网络系统设计技术、无线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无线系统检测技术、无线增值服务技术等课程。

(6)专业人文。

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应凸显对学生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以使其毕业后能尽快的步入通信行业。此模块包含通信传媒综艺欣赏、专业技术演讲、通信专业外语等课程。

(7)集中实践。

此部分是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对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是课程体系设置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包含无线终端与系统设计、无线自组网设计、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终端增值软件设计等。

2 课程体系七模块仿射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七模块间的K&SAT仿射运用如图1所示,各模块以各自知识点为核心,为其他模块提供仿射依据,知识点相互衔接,技能相互传承。

图1中,长方形框表示模块,半圆框表示提供基础方法类别,圆角矩形框表示最终成果,虚线箭头线(双向)表示仿射路线或区域,实箭头表示提供内容仿射方向。这样,就明确了各个模块间知识与技能的仿射依据、目的和目标,使学生明白不同阶段课程间的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知道在学习对应模块的课程时需要用到先导课程的哪些知识点,以及为后续课程储备哪些技能。整个课程体系在K&SAT仿射教学法的运用下,专业方向设置明确、重点突出,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课程间仿射

在课程体系中,各模块之间都有相关性。由于各模块中所含课程较多,且专业人文模块是展现专业技能的辅助手段,此处仅从其余六模块中选择一门课程,谈谈如何运用K&SAT。六门课程分别为:高等数学(公共基础模块)、JAVA(学科专业工具模块)、模拟/数字信号处理(学科基础模块)、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专业基础模块)、无线网络系统设计技术(专业科技模块)、无线自组网设计(集中实践模块)。

(1)高等数学。“函数”为通信五大模块、网络模型的建立提供方法,“数列”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基础,“微/积分”是频谱分析基础,“级数”为信号评估提供基础方法。

(2)JAVA。JAVA编程语言为模型建立、信号与系统模拟、系统信息可视化网络化管理提供工具。

(3)模拟/数字信号处理。无线电传播是无线电系统的根本,模拟信号的捕获、获取、数字化要通过电路形成系统的处理,无线电数字处理技术是现代软件无线电的基本保障。

(4)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无线通信原理是无线网络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其五个模块(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信宿)设计是网络系统设计的主要对象。

(5)无线网络系统设计技术。课程从技术角度,按工程需要,用理论做支撑,实现系统设计及检测与评估。

(6)无线自组网设计。根据实际需求或对象进行综合设计并实现,设计成果可辅助就业。

4 相关专业仿射

除通信工程专业外,华夏学院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这些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都能实现共享,这为K&SAT在专业间的仿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信工程专业通过实施K&SAT,如公共基础模块课程中教授模型、方法,学科专业工具模块中提供仿真工具,学科基础模块中培养学生分析电路的能力,专业基础模块中教授通信的基本原理等,这些知识与技能都可以运用到物联网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及自动化等专业的社会应用中。

在K&SAT实施过程中,对相关专业进行仿射,通过系统训练后,不仅能使学生技能满足专业性就业,也能帮助学生完成本专业外其他领域的就业,培养其具有适合多岗的应用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能力,满足社会相关岗位的需求。

5 结语

专业人才的培养依靠其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设置,只有综合考虑了课程的整体设置及先后逻辑关系,才能使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其适应社会的技能。K&SAT的运用实施,对课程体系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

通信专业技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营销技能;重构

一、问题提出

“标准化营业厅”从以服务为主的营业场所向以销售为主的终端卖场转变,并且不断强化体验性营销策略,兼顾宣传、服务以及电子消费品卖场的维护。标准化营业厅建设的展开是安徽电信在集团公司相关方针指导之下,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运营商的先进经验,对体验式营销模式深入探索研究的结果,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营业厅客户营销服务模式的标准。本研究以安徽省通信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为对象,以“标准化营业厅建设”为依托,整合校企资源,对高职营销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关于营销技能的构建。

二、调研分析通信服务类营销人才岗位任职标准

1.岗位营销技能

营销技能包含基础性技能、核心性技能以及综合性技能。基础技能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压力与情绪管理能力、人际沟通与应变能力等。核心技能即专业性技能,包括通信行业的基础知识、客户管理技巧以及体验式营销技巧等。

对安徽电信培训中心联合高职院校的培训展开调研,主要调研对象是合肥电信某示范营业厅。市场营销专业的岗位群划分为前台服务、管理岗位、市场销售、渠道维护、电话客服等。

2.通信服务类企业管理营销人才岗位职责的相关分析

调研分析通信服务企业营销管理人才岗位的重要职责。目前,通信企业营销人才主要的岗位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负责业务的市场调研、分析等工作,提出相关产品的开发建议,并进行产品的开发。

(2)负责业务的营销策划工作,如组织、推广、实施相关的技术、业务、销售等工作,不断跟踪新业务进展和新产品的使用反馈情况。

(3)制订业务的年度经营计划以及业务营销计划,组织实施业务统计分析工作。

(4)定期完成公司下达的业务发展指标以及业务收入指标。

(5)负责联系使用电信业务的相关客户,做好客户的管理、技术支持工作,跟踪新业务进展情况。

(6)负责电信业务的对外合作以及于相关的管理工作。

三、与通信服务业标准化营业厅建设对接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营销技能重构

安徽省通信服务行业包括诸多运营企业,这些企业所经营的业务有许多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问卷调查发现,通信服务业的标准化营业厅内部的员工培训,注重中层及基层培训。中层培训的重点是技术及渠道建设的培训。基层员工知识培训方面侧重新业务、新技术、管理知识、营销技巧及营销知识、团队建设及沟通技巧、服务礼仪及服务规范等的培训。培训方式灵活,或者请企业内部有专长的员工授课,或者选派员工外出进修,或者外聘专家授课。

1.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产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强调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按照职业标准把课程内容分解重构,设置与终端销售技巧、体验式营销技巧、营销沟通、服务标准化、电信业务及产品等相对应的课程内容。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要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营业厅的运营管理重点在于如何通过环境、流量、人员以及于机制的相关转变,实现体验式营销模式落地以及改造之后的营业厅怎样向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四、总结

通信专业技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课程体系;典型工作任务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是院级精品专业,培养掌握通信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初步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从事通信网络建设、通信系统运行维护、线路勘察和设计、通信机房勘察和设计、CAD制图、通信工程概预算、3G基站运行维护、数据网组网等电信机务员、通信网络管理员、电话交换机务员、铁路专用通信工等多种岗位的基本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飞速发展,面对现阶段通信技术专业如此的培养目标,原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上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既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高职教育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既缺少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使学生毕业就能具备通信行业所需专业技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一线电信企业的专家,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提供指导,在对2009届通信技术学生实习就业情况进行跟踪的同时,对未来短期内学生就业方向进行了预判,在此基础上,对2009级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的改革,调整了专业的培养方向。打造了在专业核心课程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体的符合发展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一次次不断完善,2009级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基本完成。

2009级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是在08级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在课程体系上进行大幅度修改。整体框架满足“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制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内关于制定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结构的要求,努力建设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反映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而专业的培养方向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哪个方向能提供就业机会给学生,就向哪个方向培养学生。整个课程体系的制定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09级通信技术就业新亮点:哈尔滨市地铁将于2012年12月底建成通车,为提前搞好地铁运营人才培养和储备,该公司已和我校签订了《企校联合培养意向书》,拟在我校招聘一批有志于地铁运营的人才,其中就包括通信维护专业26人。

09级通信技术就业重点:09年铁路专用通信从铁通划归到铁路,这为本专业的就业又将开辟出一条新路,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本专业毕业生将有一部分在此获得就业岗位。

09级通信技术就业的全面保证:前两年通信技术在就业上,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以下的一些公司就接收了我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比如方正科技、数字电视公司等一些企业。

3G通信引领通信技术全局发展。 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3G基站建设维护及数据网组建”项目竞赛 2009年6月29日在天津举办。我院代表黑龙江省参加了此次大赛。通过大赛,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引导通信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专业调整新方向。今天,随着3G网络在我国的全面覆盖,对3G网络工程人才一定有大量的需求。

据此,09级通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以三个职业岗位为依据(数据通信设备维护机务员、电信机务员、电话交换机务员)来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职业岗位――铁路专用通信工,以此来满足地铁公司和铁路专用通信公司的需求。依据这几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推出专业课程,增加了《铁路专用通信I》、《铁路专用通信II》、《通信工程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和《CAD实训》。删去了《Protel电路设计》、《综合布线技术》、《光纤通信实训》、《电话机组装实训》、《通信终端设备实训》、《无线通信设备维护》课程,大幅度改变了《移动通信技术及基站运行维护》、《光缆通信工程与设备维护》课程的授课内容,调整了所有课程的学时数。

09人才培养方案和08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改革对招表(如下表1)

以新增岗位铁路专用通信工为例,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推出课程,如下表2所示。

可以看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单单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事情,一定需要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团队,要调动起整个团队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专业岗位的调研到典型工作过程的设定再到课程的组成以及课程内容的整合,都需要整个团队所有人员共同全力参与。同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必定需要大量的实习实训设备,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财力支持。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件关系到全局的大事,只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有了深刻统一的认识,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通信专业技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 通信 融合

一、电网信息通信专业发展背景和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强力推进,传统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界限已被打破, 新技术与新应用推动了信息通信技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在新的形势下,同年10月,商丘供电公司信通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商丘公司在加强通信、信息业务的集约化、专业化管理和支撑智能电网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1 电网信息通信专业发展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和通信发展背景不同,信息专业与通信专业一直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发展,形成了各自的业务范围、技术架构以及管理模式。电力通信起步较早,已成为承载电网生产、调度、营销、管理的基础物理网络,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平台。电力信息于公司十一五期间开始飞速发展,以高速电力通信网为基础,形成了覆盖各电网企业的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和信息网络。

正是由于发展背景的不同,电力信息与通信纵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似的工作范围、内容,却分属于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相似的工作内容形成了不同的工作流程。信息通信必须改变以前的弱联系,改变传统的业务范围,尽快实现业务融合和强联系,并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

1.2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信息通信建设一体化。信息通信建设一体化是资源整合和优化利用的客观要求,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需要信息和通信建设改变各自为政的传统局面;另外,信息通信建设一体化,可以更好地支持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2)信息通信业务一体化。地市公司生产经营发展需要信息通信业务一体化。企业的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迫切需要信息通信提供一体化的业务支撑,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通信运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要求信息通信业务一体化,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再次,目前的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提供信息通信一体化的产品,这也是相关制造企业的发展方向。(3)信息通信服务一体化。为了满足当今电网公司发展对信息通信的需求,信息通信服务必须一体化。信息通信服务一体化,才能为电网提供智能化、移动式和多媒体服务。信息网络技术以及IP组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通信服务一体化成为可能。改变信息通信分离的服务模式,实施信息通信服务一体化,可以提供更加快速、更加安全、更加便利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更好地支撑电网发展。

二、加快信息通信专业融合,提升坚强支撑和优质服务

商丘公司以加速信息通信融合为切入点,以专业管理系统为支持,以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发展、统一运行维护“三统一”为管理核心,着眼于信息通信专业的调度、运维、服务、队伍建设“四融合”,打造机构扁平、职能集约、资源融合、运转高效的信息通信管理体系,全面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

2.1 调度融合

建立信息通信调度统一值班体系,实现公司信息通信调度统一值班调度。

以现有信息和通信调度人员为基础,采取信息通信联合值班方式,实现从运行值班、运行方式、资源管理等方面完成调度响应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调度运行班组,实现信息通信调度统一响应。

2.2 运维融合

信息通信联合运维。针对商丘公司信息和通信两个专业技术人员极度偏少,结构性缺员严重情况,实现信息通信联合运维,共同负责商丘地区辖区信息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

2.3 客服融合

整合现有信息的“5186”和通信的“6524”值班电话,将通信报修电话纳入信息客户服务电话5186体系,实现信息通信调度统一响应,统一实现信息通信客户服务请求、咨询投诉、故障报修等工作统一归口管理,提高故障受理能力,加快反馈速度。

2.4 队伍融合

通信专业技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信 《专业英语》 教学探索 研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17-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政治联系日益密切,英语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作为未来的通信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要具备一定的英语专业文献阅读能力与英语交流能力。这对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教育体制地不断深化改革,为《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促进了通信类《专业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通信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学校已普遍开设了通信英语的专业课,通过对部分院校通信类《专业英语》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首先从教材上看,当前的通信类《专业英语》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够跟上通信技术的发展,缺乏新意与创新性,只是单纯地从国外通信技术书籍上截取某一部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知识涵盖面比较狭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通信类《专业英语》的学习。另一方面,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逐字逐句翻译,学生在下边听,课堂缺乏生动性与趣味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通信类《专业英语》缺少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而且传统的分数之上的教学观念,大部分教师与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掌握答题技巧,获得好的分数,而忽略了对通信英语知识的掌握,阻碍了学生专业英语技能的提升。通信类的专业英语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而且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通信技术知识,并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达到熟练地应用。因此,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促进通信类《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二、通信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形成完整的通信类《专业英语》知识体系

从目前的通信类《专业英语》教材来看,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材内容单一、陈旧,不能够满足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过度依赖教材,而要透过教材发掘涵盖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不断扩充,编写成一本集计算机基础、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微机原理等通用通信类《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教学讲义,丰富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供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系统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另一方面该讲义也可以作为学生自学的第一手可靠资料。通常教材所涵盖的知识量是有限的,这种讲义形式能够避免教材出现的知识漏洞,有效地为学生补充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讲义分为不同的模块,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每一个模块作为一个知识体系,这样能够理清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该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我院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三个专业,经过反复的实践探索,这种讲义模块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对学生的英语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形式

传统的通信类《专业英语》的教学对学生的考核往往是体现在学生成绩上,这导致大部分学生为了获取更高的分数,将学习重点放在答题技巧与课本的固定知识上,而忽略了对英语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也往往是照本宣科,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当前的教学观念,从实际出发,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加强通信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对通信类《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除了上述所讲的讲义编写与模块教学外,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如情景式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普遍参与其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要根据现实需要,考虑当前通信业的发展形势,融入新的知识点与课外丰富的通信知识,一方面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教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进行知识考核,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通信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文献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进而为通信技术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仅要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英语文献阅读能力,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具备一定的通信英语交流技巧。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阅读一些国外的通信技术文献,并作出相应的口头报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当前通信类《专业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也能够增强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在其他专业与学科中得以广泛的应用。

经过反复地实践证明,通信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策略具有无限的优越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与理解能力。我们要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将此教学方法充分应用到科技学院等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志敏,代玲莉. 通信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探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0:34-35.

[2]赵敏华,时燕妮. 通信专业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0,01:8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