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危妊娠;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3.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26-02

高危妊娠是指在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高危妊娠直接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因此,对高危妊娠者进行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登记的1568例高危妊娠的管理情况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高危妊娠的管理效果,为其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产前门诊检查孕妇6320例,其中,20-24岁2110例,25-29岁2413例,30-34岁1623例,≥35岁174例。从中筛查出高危孕妇1 568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4.81%。1.2方法

高危妊娠者由专人专职跟踪管理,督促其按时复诊和住院分娩;对可逆转的高危因素如臀位、先兆早产等给予干预,对妊娠期合并有内、外科等疾病者及时会诊治疗。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sup)2(/sup)检验,以P

2005-2009年高危妊娠发生率在逐年增高。见表1。

2.2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排名前5位的是瘢痕子宫、胎位不正、高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中度贫血。见表2。2.3高危妊娠的年龄因素

1568例高危妊娠者中,20-24岁74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3.51%,25-29岁489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0.26%。30-34岁831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51.20%,≥35岁174例,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00%。2.4高危妊娠矫正治疗和转归情况

在高危妊娠因素中,不变因素包括不良产史、瘢痕子宫、双胎、骨盆异常、胎儿畸形、巨大儿;如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少、胎膜早破等情况,一般经积极处理可适时终止妊娠。高危妊娠矫治情况见表3。

445例胎位不正者中,323例予以干预,其中270例转为正常,转为正常率为83.59%;122例未予以干预者中,60例转为正常,转正常率为49.1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568例高危妊娠者中,未发生孕产妇死亡情况;围生儿死亡4例,死亡率为0.26%;剖宫产998例,占63.65%;顺产561例,占35.78%助产9例,占0.57%。3讨论

2005-2009年我院高危妊娠发生率为24.18%,低于戴晶报道的大连市旅顺区高危妊娠发生率(28.11%),高于张素珍报道的21.27%。高危妊娠发生率逐年上升。原因可能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与优生优育的意识加强、但保健知识相对缺乏有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仪器设备也越来越先进,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产前检查的重视程度提高,因此对高危妊娠的筛查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育龄期妇女选择晚育的人数越来越多,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各种危险因素也在增加,本组资料中35岁以上孕妇中高危妊娠的发生率最高:同时随着性观念的改变,流产率增加;临床高危因素指征的放宽,也使高危妊娠的诊断率增加。提示我们在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的管理和诊治的同时,要强化对育龄期妇女的健康宣教,使其对最佳的生育年龄和大龄孕妇存在的高危因素等有充分的了解,以帮助其选择正确的生育时间。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危妊娠;筛查;系统管理;母婴安全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a)-0028-02

高危妊娠直接影响母婴及胎儿的健康,也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高危妊娠范围很广,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病理产科,危害极大[1]。妊娠并发症、各种慢性疾病、社会负面因素、不良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高危妊娠的重要原因[2]。现对2013年1―12月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围产门诊筛查出的702例高危妊娠监测与管理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12月前来张家港市妇幼保健所孕期检查的3 250名孕妇,年龄19~45岁,平均28.6岁,产次0~3次,平均1.2次,孕次1~6次,平均1.7次。

1.2 方法

按照苏州市高危评分标准,为初次建册产检和每次产前检查复查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的筛查。筛查出的所有高危孕妇专人专案管理,定期产检与追访,积极处理高危因素,直至分娩。

1.3 诊断标准

按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诊断标准[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危妊娠发生率、分类及顺位

筛查3 250名孕妇,发现高危妊娠孕妇702例,发生率21.60%,前5位顺位为流产≥2次、疤痕子宫、肝功能异常或急慢性肝炎、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其发生率分别为18.66%、17.24%、16.81%、8.69%、7.41%。见表1。

表1 高危妊娠分类、发生率及构成比

2.2 高危妊娠产时并发症

702例高危妊娠孕妇,发生产时并发症 180例,前五位顺位是羊水过少及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停滞或延长、早产、新生儿窒息。见表2。

2.3 妊娠结局情况

702例高危妊娠孕妇,围产儿数719例,死亡8例,死亡率11.12‰;产时并发症180例,发生率25.64%。2 548例非高危妊娠孕产妇,围产儿数2 548例,死亡8例,死亡率3.14‰;产时并发症258例,发生率10.13%。高危与非高危妊娠的围产儿死亡率和产时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高危与非高危妊娠围产儿死亡、产时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对孕妇、胎儿、新生儿有较高危险性者称为高危妊娠,包括妊娠各种合并症和并发症,严重威胁者母婴和胎儿健康与安全。该资料筛查3 250名孕妇,发现高危妊娠孕妇702例,发生率21.60%,与广东江门市范利军等所报道的24.60%相近[4]。前五位高危因素是流产≥2次、疤痕子宫、肝功能异常或急慢性肝炎、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该资料显示,高危与非高危妊娠的围产儿死亡率分别为11.12‰、3.14‰,产时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64%、10.13%,无孕产妇死亡发生,高危妊娠的围产儿死亡率、产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危妊娠。有些高危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如疤痕子宫、不良生育史、骨盆异常、内生殖器肿瘤等,但有些高危因素如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疾病、胎位异常、妊娠期糖尿病、过期妊娠等可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纠正、早治疗[5]。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孕前和孕期宣教,加强围产期质量管理,规范开展孕妇高危因素筛查,落实高危妊娠的监护与管理,以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和产时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健康与安全。

要预防高危妊娠发生。孕前要广泛宣传避孕知识,尽量减少人流的发生,提高女性生殖健康;高龄是影响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重要因素[6],因此要宣传选择最佳生育年龄,减少高龄孕产妇所致的产科并发症;积极治疗各种基础疾病,待痊愈或控制后再怀孕。孕期要加强饮食指导,科学合理的营养,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和贫血的发生;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如大众媒体、网络、孕妇学校等进行知识宣教,纠正大众在分娩方式选择上存在的误区,倡导自然分娩,同时通过对孕妇饮食指导来控制胎儿体重,逐渐降低剖宫产率,以减少再生育时疤痕子宫比例。

要及早发现高危妊娠。产前检查作为围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孕产妇健康和促进安全分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7]。按照高危评估标准,在初次产前检查和每次复检时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凡属高危妊娠者,均建立高危档案,在高危门诊作定期产前检查;加强孕妇自我监护,一旦出现不适或相关症状,及时就诊处理。

要加强高危妊娠监护与系统管理。建立健全高危孕妇分级分类管理和转诊会诊制度,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进行逐级转诊,并实现医疗保健机构间优化互补[8];定期产前检查,每次产检对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做好高危孕妇随访及动态管理,采取各项干预措施,使高危因素转为无危或低危因素;对妊娠合并症者,与内外科密切配合,共同诊治与处理;积极处理产科并发症;实行母儿统一管理,对胎儿进行监护;加强医疗保健质量管理,为孕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强化妇幼卫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产科专业技能以及高危妊娠筛查、追踪管理和及时处理高危孕产妇的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艳.827例高危妊娠分析与管理[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3,4(1):48.

[2] 邹凤云,林海霞.高危妊娠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探议[J].当代医学,2012,18(273):107.

[3]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4-141.

[4] 范利军,覃珏纯.970例高危妊娠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7):894.

[5] 郑丽英,张慧鹏. 668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住院分娩情况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4):92.

[6] 赵永艳,唐慧艳.1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56.

[7] 徐灵.基层高危妊娠筛查管理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51.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1 现状调查

笔者通过回收辖区2005年11月至2006年11月产妇的保健手册,对临产时高危妊娠患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69.9%,临产时高危妊娠患病率为21.7%。尽管此项工作基本达到了省、部基本要求,但还有30.1%的孕产妇没有得到系统化管理,有17.6%的高危孕妇漏掉管理,失去了治疗机会。

2 原因分析

课题组成员通过认真讨论分析,认为造成临产时高危妊娠患病率增高主要有以下两大因素。

2.1 自身因素所致 ①医务人员不主动发现高危孕妇。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经常深入辖区,对辖区内育龄妇女怀孕情况掌握的不详,使一些孕妇得不到系统化管理,高危孕妇漏检得不到及时治疗,这是导致临产时高危妊娠患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②可变性高危妊娠矫治失败。由于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业务水平低,对某些高危孕妇指导矫治不够,其根源是因为忽视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③漏诊。由于医务人员疏忽或业务水平低致使极少数高危孕妇漏诊,而失去治疗机会。

2.2 客观因素所致 医务人员无法发现高危孕妇。①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户口在辖区而居住外辖区的孕妇增多。②未婚先孕现象。③孕妇在单位请假难。④孕妇对孕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些因素使工作人员难以及时发现高危孕妇,使其漏检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临产时高危妊娠患病率增高。可变性高危妊娠治疗失败。由于孕妇对治疗配合的不好,造成治疗失败。

3 制定目标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75%以上,临产时高危妊娠患病率下降到18%以下。

4 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调查、原因分析以及结合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工作重点应放在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上,以减少高危孕妇的漏发现病历数,使可变性高危孕妇得到及时治疗,减少治疗失败,使严重的高危妊娠患者得到及时地控制或减轻病情,是可以使临产时高危妊娠患病率下降的,并采取如下措施:

4.1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奖惩措施。对按时完成任务的同志给予经济鼓励,并作为评选先进的重要条件。提高工作人员思想及业务素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及业务知识,选拔专职人员参加培训、学术会议等进行业务学习深造。

4.2 增设为孕产妇开《孕检请假证明书》新项目,证明书上写清孕检的时间是根据国家《母婴保健法》制定的,是孕妇的合法权利,以及孕检的重要性,以取得单位领导的支持以及孕妇本人及家人的重视,并作为健康教育宣传的一种形式。

4.3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尤其是直接对话形式,鼓励高危孕妇增强治疗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4.4 保健科主动与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协作,实行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辖区保健科对孕产妇一体化管理程序。从新婚开始进行随访登记,开展健康教育,对辖区孕妇进行定员检查,及时发现妊娠,建立围产手册,由妇保医生及时进行高危筛查,以早期发现高危孕妇。

5 效果评价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高危妊娠相关因素,总结社区高危妊娠管理有效措施。 方法:对辖区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高危孕妇112例管理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孕妇年龄、高危因素发生分类及构成、高危因素发生时期、分娩结局等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结果:⑴年龄≥35岁高危妊娠发生率显著增高,占35.6%,年龄≤23岁发生率占21%,30―34岁高危发生率17.7%,24---29岁高危发生率14.9%,流动孕妇高危发生高于常住人口,为20.93% 。⑵高危因素分类及发生时期中,占第一位为年龄≥35岁、其次为不良孕产史、最后为疤痕子宫,以后依次是妊娠期合并症,胎位不正,羊水过少,过期妊娠,胎膜早破,先兆早产等;高危因素发生在妊娠早期多,其次孕晚期,最后是妊娠中期⑶分娩结局:剖宫手术产占57.1%,自然分娩占42.8%,围产儿死亡2例,死亡率3.41‰。 结论:加强社区三级网建设,广泛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宣传,重视高危妊娠筛查、跟踪管理尤其是流动孕妇的筛查、管理,是社区提高高危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危妊娠 筛查 管理分析 社区

高危妊娠是指具有高危因素的妊娠,这些因素对孕妇、胎儿、新生儿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妊娠结局[1];为了孕产妇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孕产妇保健管理质量,统一管理标准,乌市卫生局下发了乌市社区服务中心妇幼卫生信息工作表,社区依据其工作内容对辖区孕妇进行登记管理,现对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在我辖区筛查管理的112例高危妊娠进行回顾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1日---2009年9月30日在社区建立孕产妇基本情况登记的孕妇583人,筛查出高危孕妇112人,高危发生率为19.21%

1. 2 方法: 利用早孕建册建立的孕产妇基本情况登记册,对初建册孕妇依据高危标准进行高危评分初筛,筛出高危孕妇后建立高危孕妇管理登记卡,并专册管理分项登记;同时在母子保健手册做高危标记,督促定期产检复查,专人负责登记高危情况变化;当孕28周至37周再次高危评分复评,填写新的高危因素,并监测随访。高危程度严重需转诊治疗时,填写高危转诊单,专人负责跟踪高危治疗及转归情况,定期随访直至产后42天结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软件数据分析,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高危妊娠筛查情况:本年度社区共有孕妇583人,筛出高危妊娠112例,高危发生率为19.21%。其中流动户口孕妇387人,筛检高危孕妇81人,高危发生率为20.93%,常住户口孕妇为196人,筛检高危31人,高危发生率为15.81%,流动孕妇高危妊娠发生高于常住孕妇(P<0.05)

2.2 社区不同年龄高危妊娠发生率

从表中可见:年龄≥35岁高危妊娠发生率显著增高,其次是年龄≤23岁,占21%,24--29岁最低,占16.42%。

高危因素发生分类及构成比

2.4 高危妊娠发生在孕早期54例,发生率占48.2%,孕中期19例,发生率占17%,孕晚期39例,发生率35%,在高危妊娠分娩结局中:剖宫产分娩64例,占高危分娩总数57.1%,自然分娩48例,占高危分娩总数42..8%,其中,围产儿死亡2例 ,死亡率3.41‰。

3 讨论

3.1 目前社区高危妊娠发生情况及对策:从资料看,流动户口孕妇高危妊娠发生高于常住户孕妇,流动孕妇管理难,筛查难使高危管理率上不去。由于流动孕妇素质参差不齐,生活不稳定、经济条件局限,卫生保健知识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差,对孕期高危因素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不愿也不及时孕期检查,使潜在的高危因素难以发现,一旦出现严重孕期并发症若未能及时矫治干预则增加了孕产妇死亡的风险,因此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加强流动孕妇高危管理是社区妇幼工作的重点。对于流动孕妇管理,在加强三级网建设的同时,要搞好与政府宣传、民政、计生、公安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掌握流动孕妇孕情,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孕期保健意识,使她们能主动积极接受孕期保健服务,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及时纠正治疗。

3.2 依据资料从发生高危妊娠的年龄看,≥35岁及≤23岁发生几率增高,分别为27.58%及21.%,在发生时间上,早期妊娠高危因素发生率高,如多次人流、未婚先孕、多次流产早产等,其次是晚期妊娠,如妊高征,胎位不正,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分娩的风险。多次流产、子宫壁损伤可导致孕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要在社区广泛进行婚前、孕前、孕期健康教育宣传,普及生殖健康常识,普及优生优育知识,计划生育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避孕节育知识指导,减少计划外怀孕,从根本上降低早期高危因素的发生,对避免孕中晚期高危因素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3.3 从高危因素发生分类来看,高危因素分类前三位依次是年龄≥35岁;疤痕子宫;不良孕产史,这些因素是孕早期筛查高危的固定评分因素,是不可转变因素[2],其次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胆淤,胎位不正,羊水过少,过期妊娠,胎膜早破,前置胎盘等,多是发生在中晚妊的高危因素。因此,社区在强调早期开展生殖健康健康教育的同时,高危管理的重点要放在孕中晚期并发症的纠正、监测管理上,采用社区与医院共管模式,积极与上级助产机构沟通、协作,开通高危孕妇救治绿色通道,做好双向转诊,使高危孕妇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社区由专人跟踪随访高危妊娠转归,督导定期检查,直至产褥期结束。尽可能变高危为低危,减少不良后果发生。

3.4 加强孕产妇高危管理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做好社区孕产妇保健工作,提高社区高危管理质量,在强调政府重视加大投入 ,改善人员结构,变兼职为专职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妇幼专干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高危识别能力、跟踪管理能力;各助产机构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强化高危分级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使社区妇女保健,高危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华嘉增 主编.妇女保健新编,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6

高危妊娠的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发病率为9.7%,已经明显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妊娠期糖尿病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所谓妊娠期糖尿病,就是指妊娠期发生的糖耐量异常,是妊娠最常见的内科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不仅会对母亲造成身体伤害,更会影响子宫中胎儿的发育和日后的健康。因此,孕妇的血糖管理尤为重要。谈及孕妇血糖管理,杨慧霞教授说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我们就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孕前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管理工作,一面摸索适合糖尿病孕妇的血糖管理方法,一面学习并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特别是从2005年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协作组成立以后,孕妇血糖管理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我院就开展了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糖尿病的筛查,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血糖筛查才成为所有孕妇产检的必备项目”。

妊娠合并糖尿病,母婴均受害

近年来,一个在国际医学界引起巨大震动和反响的突破性研究理论——都哈理论(即“健康和疾病的发病起源”)的研究表明: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与其在胎儿期和婴儿期的营养状况等密切相关,生命早期摄入合理、均衡的营养,将有助于降低孩子成年后罹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生命早期1 000天(即胎儿期、出生后两年)是一生健康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健康的子宫内环境决定了胎儿的生长和远期健康,而糖尿病孕妇的高血糖环境会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危害。

“孕前及孕早期严重高血糖,均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易导致胎儿畸形,严重者引起胎儿停止发育,最终发生流产。”杨慧霞教授介绍说。

对孕妇的危害1.有糖尿病的孕妇很容易患上妊娠期高血压,同时增加了控制血糖和控制血压的难度。如果孕妇血压过高,还需要提前分娩。2.孕妇血糖控制不满意,可能会导致胎儿尿量增多而发生羊水过多,也可能引起早产。3.血糖过高会导致无症状性菌尿,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感染可能会扩散到肾脏,最终也会导致母亲和胎儿的严重不良后果。

对胎儿的危害 妊娠不同时期的高血糖,对胎儿所造成的影响不同。1.孕前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会影响胚胎、胎儿的发育形成,胎儿畸形及流产风险明显增加。2.如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早期血糖正常,所以,胎儿畸形的概率并不增加。孕中、晚期血糖控制不好,过高的葡萄糖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不断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度,使胎儿过度发育,出生体重大于4 000克,分娩时会造成产伤。同时,胎儿出生后切断了母体的血糖来源,有高胰岛素血症的胎儿就会出现低血糖等。3.对于胎儿远期来说,如果因血糖控制不好造成巨大儿,那么该孩子的童年期和成年期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很高,且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会提前(大约在30岁之前)。

预防,合理膳食为先

针对种种危害,杨慧霞教授着重指出,“孕前即患有糖尿病的,需将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再怀孕,而本身就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更应特别注意孕早期的合理饮食,保持理想体重,方可减少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一些具有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的人群要特别注意饮食,怀孕前做好系统检查,确保能给胎儿一个健康的母体环境。生育年龄过大、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怀孕时曾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生育过巨大儿、有过不明原因死胎或反复自然流产等,都是其高危因素。而与以上这些危险因素符合度越高,其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越大。当然,风险高并不等于一定会患妊娠期糖尿病,通过合理的膳食计划,即可降低其风险。

杨慧霞教授强调:“在孕早期,母体需要的总能量并不会比怀孕时增加,千万不要过量补充营养。而妊娠中后期,其能量也只需要比孕早期增加200千卡的能量。而200千卡的能量其实很有限,例如一两主食的热量就可达到180千卡,而200克水果(苹果、梨、橙子等)的热量就差不多有90千卡。所以,饮食要合理,切勿过量,尤其是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

另外,要严格按照医生所规定的时间进行产检,如果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也不必过于紧张,医生会根据疾病情况进行合理治疗和指导。

妊娠期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女性有特殊的膳食需要,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调节,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就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来说,每日均衡的能量供应主要为非精制的碳水化物、脂肪和蛋白质。糖尿病孕妇每日机体需要能量在1 800~2 200千卡,应该少量多餐。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比例分别为50%~60%、15%~20%、25%~30%,还应补充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同时,需结合一定的运动。运动量需要根据每名孕妇孕前的活动情况、是否有其他的健康问题而定。对一些妊娠期糖尿病的妇女,规律适量的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都是适宜的有氧运动方式。

如果膳食和运动均不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就需要通过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许多孕妇会有疑问,使用胰岛素会对胎儿有不利影响吗?杨慧霞教授指出,“孕妇使用胰岛素合理控制血糖后,反而对胎儿是一种保护,所以,孕妇需要按医嘱合理使用胰岛素,勿擅自决定。”

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管理只是保证胎儿健康成长的一部分,而胎儿先天性疾病的及早筛查是许多临床医师需要面临的问题。杨慧霞教授理了理思路,“目前,我们承担起世界糖尿病基金项目,在临床中尽可能地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母婴危害,一方面对医疗中心的医务人员开展培训,使医务人员更多地为广大糖尿病孕妇服务,同时收集患者的数据资料,为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这些工作都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同时,杨慧霞教授还开展了包括纤连蛋白预测早产、孕妇B链球菌检测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流产绒毛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等多项新技术,积极开展规范产前诊断绒毛活检、脐血穿刺技术,使遗传病史患者及早得到准确诊断成为可能。

(杨慧霞教授每周二全天有专家门诊,每周一上午、周四下午有特需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