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产科血管内凝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产科血管内凝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以90例产科产妇为对象,按照是否发生DIC将产妇分为DIC组(n=16)及非DIC组(n=74)。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产科DIC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DIC组与非DIC组在生产情况、孕周、糖尿病、高血压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在年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方面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64)、aPTT(OR=1.135)、D⁃D(OR=1.577)与产科DIC的发生关系密切(P<0.05)。结论年龄、aPTT、D⁃D与产科并发DIC关系密切,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积极干预,预防DIC的发生。

关键词: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危因素;护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产科严重并发症,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以严重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综合征[1]。DIC的诱发因素较多,常见的有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并发DIC可增加孕产妇的死亡风险[2]。妊娠期由于机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在妊娠后期可出现生理性的血液高凝[3]。但孕产妇发生DIC时,机体的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活化,纤维蛋白在血管内广泛沉着,引起组织及器官损伤,并且可因凝血因子的大量消耗增加全身性出血的风险,该病的死亡率高[4]。积极探寻影响产科发生DIC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对降低DIC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6⁃2021.6收治的90例产科产妇为对象。纳入标准:在本院建立档案,规律产检;单胎妊娠者;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依从性差;参与其他研究者。按照是否发生DIC将产妇分为DIC组(n=16)及非DIC组(n=74)。

1.2方法

收集产妇年龄、生产情况(初产妇、经产妇)、孕周、糖尿病、高血压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prothrombin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计算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D二聚体(D⁃dimer,D⁃D)(酶联免疫法)。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21.0。计数资料n(%)用χ2检验。计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