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危儿护理诊断

高危儿护理诊断

高危儿护理诊断

高危儿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胎儿窘迫是产科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如处理及时,可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如过度诊断,可增加不必要剖宫产率。为了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本文对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136例进行了回顾分析,为判断诊断符合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共行剖宫产343例,其中以胎儿窘迫为指征136例,占同期剖宫产率的39.6%,居首位。平均年龄27岁(23~38岁),均为初产、头位、单胎。孕周≥42周6例,余130例均为足月妊娠;在136例中属高危妊娠者过期妊娠6例,中、重度妊高征4例,高龄初产2例、IUGR4例、糖尿病4例、妊娠期贫血3例。

1.2 诊断方法采用TX-100超声多普勒听胎心,采用CTJ-5型电子胎心监护仪外监护;由专人负责并在产程中适时人工破膜观察羊水性质。

1.3 诊断标准依据听诊胎心率、胎心电子监护、羊水性质,分为两组。I组:(1)重度胎心率异常:宫缩间歇期听诊两次以上均

1.4 胎儿窘迫诊断符合率及胎儿窘迫相关因素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Apgar评分≤7分者为诊断符合。另依据术中所见脐带因素如绕颈(>2周较紧者)、过短(10周局部变细),胎盘老化,羊水过少、粪染等,存在两种以上因素仅取一主要因素计入分析相关因素中。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136例中,胎儿窘迫发生在临产前34例(25%),发生在分娩期102例(75%)。

2.2 Ⅰ组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占94%,其中包括脐带绕颈,过短、羊水过少、胎盘老化。合并高危妊娠17例(73%)。Ⅱ组胎儿窘迫相关因素占42%,合并高危妊娠6例(26%)。

2.3 两组不同诊断标准的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见表1、表2、表3。

3 讨 论

3.1 目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为避免不必要的剖宫产增加,本文分析了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136例。力求寻找一种简单、可靠的诊断标准,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本组资料中,胎儿窘迫绝大多数发生在分娩期(75%),与国内资料报道74.9%~98.2%相符[1]。临床主要监测方法为观察胎心率的改变及羊水性质[2]。本文根据胎心率、羊水性质、胎心电子监护分为两组,加以诊断。Ⅰ组诊断标准相对严格,Ⅱ组诊断标准有些放宽,Ⅰ组中出现32例新生儿窒息(45.7%)且多合并高危妊娠(73%)并能在术中查到发生胎儿窘迫相关因素(94%),这部分病例与术前诊断相符,剖宫产及时,无1例新生儿死亡。但根据该标准,Ⅰ组中仍有38例术后无新生儿窒息,与术前诊断不符,占54.3%。情况较为复杂,这部分病例大多在1小时内或更短的时间内已行手术分娩。

有资料表明:从临床诊断胎儿窘迫至分娩时间在2小时以内者仅15.65%发生新生儿窒息,2~6小时分娩者新生儿窒息占29.63%,超过10小时者,新生儿窒息达42.86%[3]。

3.2 Ⅱ组66例剖宫产中,61例胎儿娩出后无窒息占92.42%,仅5例发生窒息占7.58%。以单纯胎心率轻度异常为诊断标准的36例中,35例无窒息。胎心率轻度异常伴羊水Ⅰ~Ⅱ度的20例中,18例无窒息。胎心监护轻度异常伴羊水Ⅰ~Ⅱ度的10例中,8例无窒息,提示这部分病例剖宫产有些操之过急,缺乏合理性,诊断标准欠妥当。术中发现绝大多数胎儿窘迫无明显原因,提示胎儿即使存在缺氧,也不严重,仍可代偿,多数病例未必真有缺氧,只是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变化引起胎心率轻度增减,还可能是胎动干扰脐带血流产生的一过性变化。该组病例应密切观察,查找原因,相应处理如改变、吸氧,缓解过强的宫缩等。如情况改善,有阴道分娩条件者可阴道助产,不必急行剖宫产。

3.3 胎心监护仪普遍应用以来,虽然挽救了许多高危儿,但也导致了近年剖宫产率的增高[4]。Ⅰ组中胎心监护异常伴羊水Ⅲ度22例,15例新生儿窒息(68.2%),7例新生儿仍无窒息(31.8%);Ⅱ组中胎心监护轻度异常伴羊水Ⅰ~Ⅱ度10例中,只有2例新生儿窒息。提示胎心监护仪高度敏感,胎儿稍有低氧就可出现胎心率异常图形。单纯根据听诊胎心率或观察羊水浑浊情况诊断胎儿窘迫,其诊断符合率仅占20%。传统认为羊水粪染是胎儿缺氧的征象,近年不少学者认为,胎粪的出现不一定是病理情况,有时是成熟胎儿生理性肠蠕动或脐带偶然被挤压所致[1]。因此,临床上单凭羊水性质来判断胎儿是否缺氧或缺氧程度是不妥的。故认为应采取多项监测指标,综合判断,以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刘映瞵主编.高危妊娠监护治疗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院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94-97.

[2] 李慰玑,李统平,丁传天,等.产时胎心头皮下组织液PH值测定.中华妇产科杂志,1996,31(3):149.

高危儿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摘要】总结急诊护理纠纷常见原因,包括人员相对不足至服务不到位、理论知识及经验不足、缺少沟通、业务技术不过硬、相关科室因素等,提出合理安排人员、提高急诊护士的素质、加强急救技术及业务技术培训、加强责任心与沟通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病人有安全感,从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它包括院前急救、现场急救和医院内急救,接诊的多是急危重症患者,是差错事故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好发地。急诊护士贯穿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整个诊疗过程,与患者或家属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任何疏漏或言行不慎均会导致纠纷的发生。而一旦出现医疗护理纠纷,法律不会因为急诊工作的特殊性而给医务人员免责【1】,如何防范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成为急诊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科护理纠纷时有发生,总结如下:

1. 发生纠纷的常见原因

1.1 人员相对不足而至服务不到位:我院是专科医院,急诊科只设内科及儿科诊室,其余急诊在相应的病区或诊室内进行。因而来我院急诊的多是患儿,有时短短几分钟内就有10多个高热患儿或几个早产新生儿急诊,都需要及时处置。而平时儿科急诊医生只有1名,急诊护士也仅有4人(负责分诊、出诊、留观患者观察及急诊抢救治疗等),就诊患儿多时,治疗处置亦多,医护人员不能面面俱到:如果还不是危及生命者,患儿不能立即就诊,亦不能及时解决患儿家属提出的问题及要求,更不能即刻给予治疗、解释及安慰。稍不注意言行,焦急的患儿家属就会找护士出气【2】。

1.2 理论知识及经验不足:年轻护士缺少实践经验,分诊时没能及时发现患儿危险性,对急诊疾病的判断缺乏经验,发现不及时,判断不准确,延误抢救时机;或是没有认真检测患儿生命体征,没有及时查看患儿及询问简要病情,没有及时发现异常安排就诊;或是留观病者病情观察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没有及时报告医生处置;或接到出诊电话因特殊原因不能立即出诊时没有及时反馈等。

1.3 缺少沟通:大多数急诊病人和家属情绪非常紧张、焦虑、易怒,有时不能克制情绪,甚至做出不太理智的事,而由于急诊节奏快,护士只忙于治疗,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病人或患儿家属沟通,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对病人或患儿关心不够,有时服务态度生硬,呼叫不能及时到位,输液完时没有及时拔针或没有及时解释患儿家长的问话,容易引起病人或患儿家属的不满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1.4 业务技术不过硬:一些年轻护士应急能力差,遇到抢救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并对危及生命的主要因素进行正确的处理,不能充分发挥自已的急救技术,影响到急救效果,有时操作不能一步到位,不能迅速实施急救措施,往往使患儿家属产生不满情绪。

1.5 相关科室因素:急诊病者一般病情危急,需尽早进行化验、拍片、交款、取药。而我院还没有相应的急诊独立窗口,一般急诊的病人还需要排队等候,这些窗口的人员服务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者或患儿家属的情绪,稍有不满意,病者或家属容易把怨气发泄到最后接待治疗的急诊护士身上。

2. 对策

2.1 合理安排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及范围:根据需要制定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使每位护理人员做到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使急诊护理工作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能随时接诊救治患者。排班应合理,充分发挥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避免长期紧张疲劳发生差错。

2.1.1分诊护士应坚守岗位,做好来诊患儿的登记,包括就诊时间,简要的病情、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为护士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不能擅离岗位,如有事需要离开时必须有人顶替方可。就诊患儿多时,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就诊及抢救【3】,并尽快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增派医生支援儿科急诊医生。

2.1.2负责留观患者治疗及急救治疗的护士,需及时执行医嘱,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输液时做好“三签名”(接单时、配药时、注射时签名)工作,及时巡视观察输液患儿的情况,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进行处置,输液结束时及时拔针,并交代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并按时巡视病房,做好留观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各种护理治疗记录,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抢救记录,应及时、准确、规范地记录。【4】,避免关键内容漏记而引起纠纷。护理文书的书写字迹要清楚、表达准确、语句通顺、不得涂改或刀刮,患者如有病情变化需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置。

2.1.3负责出诊的护士:接到出诊电话时,须记录接电话时间、详细的出诊地址、联系电话及简要病情,备好出诊物品,及时通知出诊医护人员,五分钟内出车;到达现场时也要记录到达的时间,紧急处置情况,并让家属签转运知情同意书,在回院途中做好生命体征监测并记录。如有特殊情况不能立即出诊,需及时反馈,说明情况,取得对方的理解。

2.2 提高急诊护士的素质:较高的素质是取得患者和家属信任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纠纷的发生。急诊护士应具备良好的修养:举止端庄、着装整洁美观、待人热情真诚、操作技术娴熟、爱岗敬业、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病人应体贴爱护,态度和蔼,说话恰到好处,语调温和可亲,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通过简单问、望、生命体征监测,判断患儿病情轻重,及时安排就诊或进行抢救。患者或家属行为情绪过激时要学会控制情绪,冷静处理,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硬碰硬。回答患者或患儿家属问话时,要注意语言的审慎性,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解释,要实事求是,决不能信口开河,草率回答,而给纠纷埋下隐患。抢救病人时观察病人要敏锐、沉着、镇静、机智、果断,要做到急而不乱,忙而不乱,工作有条有序,操作要做到稳、准、快,尽量为抢救成功争取时间。

2.3加强急救技术及业务技术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是防止纠纷发生的重要手段。急诊护士必须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同时具有丰富的急救护理知识,一专多能,应知道接急诊病人后应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如心脏骤停,护士首先要展开急救工作,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如外伤出血,应尽快止血同时建立静脉通道,给氧等,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掌握国内外新业务新技术,只有掌握了广博的医学知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对危及生命的主要因素进行正确的处理,能够观察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发现异常,准确处理。我科除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外,还通过晨会、每月的科室理论学习及考核、急救仪器的培训考核,院外的学习等,使急诊护士掌握危重患者的抢救程序,掌握“五机”、“八包”的使用,使操作娴熟、得心应手,加深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信任。并建立健全各项急救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时严格执行,并在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带个人情绪上班,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同时做好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如果连续两次穿刺不成功,必须换人重新穿刺,避免患儿家属闹情绪、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2.4加强责任心与沟通能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服务至上,质量第一,强化服务意识,坚守岗位,文明礼貌服务,尊重患者,为急诊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的疑问解释要清楚、细心,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方式解释,相互沟通,遇到护患双方有意见分歧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及安慰、体贴关心、理解病人,提高病人和家属对我们的信任,杜绝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3.小结 急诊护士是急诊护理质量的关键要素,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多与护理质量有关,急诊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急救护理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在工作中表现出稳重、准确、轻柔、敏捷,,才能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从而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资料:

1.范小露等 浅谈急诊科医患纠纷 山西医药杂志2009.38(6)

2..朴英玉 常见的护理纠纷及防范对策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7.1(10)

高危儿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备抢救急重危患儿的能力,是每个儿科护士在护理危重患儿中的利器之一。因此,本文针对护理人员在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提升护理专业家质。

l急诊护理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

1.1医疗纠纷增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已基本解决,对自身健康投以软大的关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近年来人们看待医患关系时,把医疗服务活动视为单纯的经济交往,即商品关系,使得医疗活动与患者的健康权益、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期望值相背驰时,即发生医疗投诉或纠纷。另一方面,医师护士在接诊时,解释工作不耐心,沟通不到位等,也是引起投诉和纠纷增多的原因之一。

1.2留观翰液患者增多,护士超负荷工作由于来我院就诊的患儿较多。而大部分就诊患儿孺输液观察治疗,其结果造成急诊输液室的床位供不应求,只有靠加床来级解,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致使护士工作压力加大。

1.3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据统计,急诊室的熟练护士培训周期为4一5年,而目前,我院急诊护理队伍中工作年限在3年左右的护士占急诊护士总数的印%.成为急诊一线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护士工作年限短,缺乏对复杂病悄的判断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缺乏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能力。急诊患儿就诊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患儿比较集中,而就诊的息儿家属都认为自己患儿的病情比较重,迫切希望能优先诊治。在这种情况下裕要护士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急诊工作的突出特点是随时要抢救生命,需要护士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1.4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急诊抢救患儿多数是病情凶猛,常常需要就地立即抢救,形成了开放式医疗环境。在这种开放式医疗环境下护理人员对患儿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家属均亲眼目睹,特别是当危重患者抢救无效时给在场的患者和家属加重了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随着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惫识的提高,对在抢救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有的甚至以此来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

2急诊抢救护理对策

2.1礼貌服务、接诊热情急诊护士是患者来院就诊接触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其仪表、言行、态度等不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也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情绪。首先从提高护士的职业家质着手,要求对待就诊患儿做到仪表端庄、态度和蕊,对患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危重患儿给予绿色通道服务,同时还需规范急诊程序,按急诊护患沟通指南去实施规范化服务。

2.2理顺就诊的各个环节急诊是一个整体,理顺各个环节,给患儿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是获得患者满意、减少投诉和纠纷的关键。为此,晚间在急诊室特设l名急诊预诊护士负贵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为了方便急诊患者尽快熟悉急诊布局,一方面在各诊疗室、检查室等部门设醒目标志;另一方面对留观的患儿做好人院宜教介绍就医环境、程序及制度等,消除急诊忙乱秩序。针对目前新护士多,处理问题能力差的特点,首先要从更新护士知识着手,通过在岗培训,提高其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2.3加强急救理论学习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摇要急诊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急救医学的发展水平。为了培养专科人才,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我们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在职护士。利用教学医院的优势,请专家教授讲述新业务、新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选派年资高的护师以上人员参加全国、全省及各市举办的各类急救护理学习班、护理论文交流会,及时了解新的学科信息。同时要求工作3年以下的新护士每人每月书写1一2篇读书笔记,并定期组织交流优秀的读书笔记。要求工作4年以上护士及护师每年完成1一2篇护理论文,通过更新知识方法的实施,才能有力地促进全体护士急救理论水平的提高。

2•4加强急救技能培识新时期患者对医疗的需求,更重视服务的质盆,特别是对急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全体护士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术娴熟,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除了熟练掌握巧项护理技术操作外,对全体护士特别是新护士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将急诊常见急救案例实行情景模拟训练,常用的急救操作要经常考核,以提高急救技能。

2.5加强培养护士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沟通”,也就是多与患儿及家属“说”。针对新护士普遍存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能力差的现象。因此,要求无论是给患儿治疗、护理或是抢救,均要给患儿或家属“说”到位,取得良好的沟通。并请常年在急诊工作的老护士现身介绍与各类急诊患儿沟通的技巧,特别强调在与一些特殊的患者家属,如:车祸伤、重危患者沟通时,要本着对患儿高度的同情心,诚恳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患儿家属焦急的心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高危儿护理诊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预检分诊儿科门诊人性化护理满意度

预检分诊工作是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危、急、重等不同类型患者进行分类护理,从而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分诊工作是急诊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最先接触患者的窗口,因此,预检分诊工作是医院良好整体服务和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1]。对于急诊患者而言,具有病种繁多、病情危重等特点,因此,需要予以及时的抢救。作为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后,需要结合患儿的病情程度进行分诊、分流,使病情危重的患儿可以及时得到有效抢救,从而为患儿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由此可见,良好、高效的预检分诊工作,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患儿的病死率,且预检分诊工作的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分诊速度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密切的关系。人性化护理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为探究人性化护理用于儿科门诊预检分诊工作中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儿科80例急诊患儿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急诊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1岁~9岁,平均年龄(5.8±0.6)岁,其中新生儿(出生时间1个月以内)14例、婴儿(1个月~1岁以内)26例、幼儿(1岁~3岁)18例,学龄前儿童(4岁~6岁)13例,7岁~9岁儿童9例。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人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内容:①为患儿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良好的就诊环境有利于缓解患儿紧张、烦躁的心理,因此,需要加强良好就诊环境的营造。例如,医院的急诊大厅需要宽敞、明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置自动门和手动门两种,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方便。在急诊大厅的墙壁、地面等显著部位,可以贴上各科室的指示牌,并将护理人员的姓名、职位、照片等基本信息挂在墙壁上,方便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有一定的了解。此外,还需要设置咨询室,并由专人负责接待患儿,为患儿家属答疑解惑等。对于大厅较为偏僻的地方,可以适当地放置饮水机、纸杯、空调、轮椅、担架等,以备其应急。②保证分诊工作的准确、快速完成。在接待患儿过程中,需要快速准确评估患儿的病情程度,以五级分类法为原则,迅速对患儿的病情程度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对患儿的就诊顺序进行合理的划分,让病情危重、命在旦夕的患儿可以即刻得到救治。在分诊中,护理人员动作要迅速,一般情况下,分诊时间在30s~3min内。该时间主要是完成患儿安全放置,并及时转送到相应的救治室。在分诊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果存在突发症状,需要及时地对分诊顺序予以改变,预防意外的发生。③保证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护理的基础。护理人员在接待患儿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和患儿家属沟通,以全面掌握患儿的病情,并为患儿制定合理的分诊方案,在沟通中,对于患儿及其家属合理需求和意愿要尽量满足、尊重,对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患儿,要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对于脾气暴躁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人员要多些耐心和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患儿的认可和支持,并耐心倾听患儿主诉,在解答问题时,要充分考虑患儿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等,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以方便患儿及其家属理解。为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在沟通中,可以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相关病症治疗成功的案例,以增强其信心等,并通过案例介绍,使患儿家属明确患儿治疗过程,对于应用药物治疗的患儿,医护人员需要详细的向患儿及其家属说明药物如何应用,包括用量、次数、注意事项等问题。④注重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对于急诊患儿,无论是患儿本人还是患儿的家属,心情多表现为急躁、不安等,因此,护理人员要有更多的理解,对于患儿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耐心地解答,尤其是意识清醒的患儿,要予以充分的鼓励,增强患儿的信心,并加强患儿心理疏导,以减轻其负面情绪,使患儿积极、勇敢的面对疾病,对于患儿家属要及时告知患儿的病情,并加强心理安抚,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在与患儿家属沟通中,要温柔大方,尽量用礼貌用语,在与患儿沟通中,可以适当的应用肢体动作,例如紧握患儿的双手予以其力量,轻轻抚摸患儿的额头使其感到安心等。

1.3观察指标

采取我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共100分,根据患儿及其家属(注:年龄小或者意识不清的患儿则由家属代替评分)的评分对满意情况进行分级,所有参与者均采取匿名填写方式,满意分级包括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评分在75~100分为满意,评分在45~74分为一般,,评分4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2结果

80例患儿经过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满意34例(42.50%),一般43例(53.75%),不满意3例(3.75%),护理满意度为96.25%(77/80)。

高危儿护理诊断范文第5篇

围产医学于本世纪开始萌芽,在产科和儿科联合其它学科密切协作之下,到七十年代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胚胎发育、胎儿病理和疾病诊断,以及妊娠期、分娩期有关的疾病防治和护理间题。

胚胎期保健是围产儿健康成长的基础。病毒感染、乱用药物、母体疾病、环境和遗传因素都可能异致围产儿的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病,各种畸形。胎儿营养不良和出生时体重低下等,均影响儿童身体成长和智力发育,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幸,影响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广泛开展围产期死亡和调查分析工作,建立围产期咨询门诊,加强高危孕妇和新生儿的重点监护。大力研究围产期疾病的诊断技术,是降低围产期死亡率,保障母子健康的关键措施,也是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的差距所在。

围产医学是最近二十多年来从产科学和新生儿学中出现的一门新兴科学,尤其近十年来发展很快。它是由产科、儿科密切合作,联合其他学科,如发育生物学、社会儿科学、预防儿科学、遗传医学、异常儿童心理学以及营养、病理、生化、免疫等学科,开展多科协作,创立起来的围产期医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它的任务是研究胚发育、遗传、胎儿病理生理、胎儿疾病诊断、妊娠期、临产期和产后有关的防治和护理等间题。目的是从妊娠确诊起,开始对孕妇和胎儿进行积极的防护保健,以保证母亲和围产儿的安全和健康,降低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一、围产期医学的发展

英国是围产期医学的产生和发展较早的国家。1900年英国建立了产科,相继又成立了各地区的产科医院,当时主要是照顾产妇。1949年,英国制定了国家保健制度,开始了对新生儿的管理,r七terDunn是产院婴儿室的第一个儿科医生。之后,英国逐年统计分析围产期死亡率,1958年作了专门分析研究。围产期死亡率这一名词是在1930年首次提出的,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死亡率不断下降,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预防医学的迅速发展,许多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都有了有效的疫苗,婴儿死亡率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围产期死亡率下降缓慢,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与研究,从而承认了这一新的概念。美国于1959年1月到1965年12月第一次搜集了围产期的大量资料,结果与英国相似,对进一步降低围产期死亡率起了很大的作用。瑞典、法国、西德、日本等国对围产期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例如日本研究水的污染与胎儿畸形的关系;瑞典自1949年以来很重视分析婴死亡率,历年资料完整,并将围产期死亡分为两个部分,即晚期胎儿死亡和早期新生儿死亡。

从六十年代起,各国儿科和产科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对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和在围产期可能发生的机体或功能上的障碍,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改变了过去以母体为中心的医疗制,建立了母子统一管理系统,形成了围产期医学。到七十年代,围产期医学已成为国际上的新兴学科。我国参加了1974年第14届国际儿科学会议以后,对围产期医学才有所了解,开始注意,近几年已将围产期的研究纳入国家科研计划。

1979年10月在南京召开了首次围产期医学学术交流会,1980年4月在全国妇产科年会上制定了围产期保健研究项目,1981年9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进一步制定科研项目。

二、围产期定义

围产期(Perinatalperio匀1是指围绕孕妇分娩的一段时期,国际上有三种划分方法。

1.孕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以上,身长35cm)至产后7天内。

2.孕满28周至产后4周内。

3.孕满20周(即胎儿体重500g以上,身长25cm)至产后4周内。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第1种方法,第2、3种作为备用方法。围产儿死亡率高,常常是影响婴儿死亡率下降的一种重要原因。体重500g的早产婴存活希望不大。日本妇产科;学会规定,妊娠第25周分娩为早产儿。197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围产期、活产和死胎的标准作了规定,到1976年10月国际妇产科学会对围产期死亡率作了修订,提出如下公式:通过围产期的划分和对死亡率的分析,实行围产期监护,尤其对高危产妇和高危围产儿进行重点监护,可以大大隆低围产期死亡率。

三、围产期医学的发展降低了婴儿死亡率

国际上把婴儿死亡率作为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妇幼卫生和经济水平的指标,用以比较不同国家的卫生成就,各国都很重视分析婴儿死亡原因。wHO报导了4个国家的婴儿死亡率,28天以内死亡的新生儿占婴儿死亡总数的68.3%,不发达的国家围产期死亡率为50~坤。而工业发达国家为16~40输,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2.7%。瑞典是国际上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1978年为7.8沁。日本1978年由1950年60输下降至8.4%。,主要是由于重视围产期保健。

近几年来,我国对城乡围产期死亡率也进行了调查分析,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对我国17个城市调查围产儿死亡率为20.49编,我省地区15.29%。。从分析中看出20年来下降缓慢,说明我国围产期保健工作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甚大。

四、造成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围产期死亡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10种:宫内缺氧,,呼吸窘迫综合征,畸形,分娩损饭出生时缺氧,低体重,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感染,.母亲妊娠中毒症,糖尿病等,其中尤以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为多见,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胎儿在宫内发生的种种间题已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

五、围产期保健的内容尽监护对象

当前国际上的趋向是:将有特殊间题的高危孕妇、高危产妇和高危儿集中起来,作为重点监护对象。高危孕产妇包括、

1‘既往产史不良及有既往病史:有生产染色体异常的婴儿、无脑儿,或有神经管缺陷的心脏病、肾病、糖尿病、甲亢、肝炎、病毒者。

2.妊娠本身异常或有妊娠合并症。

3.年龄在40岁以上,染色体畸变达4.6%。

4.孕期出血。

5.妊娠中毒症。

6.母子血型不合。

7.胎盘功能不全。

8.过期综合征。

9.骨产道异常。

10.子宫畸形。

11.盆腔肿瘤。

12.胎位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

六、建立咨询门诊尤其要建立遗传咨询门诊

遗传咨询是用最新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和技术,通过家系调查、染色体检查统计分析等给予有关结婚和生育方面的遗传学指导。七、产前诊断的新技术

(一)胎儿成熟度的测定

1.预产期计算,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2.宫底高度

3.超声波测胎头双顶径:平均为10cm左右(icm=370.499),脉冲超声波测量胎儿头、胸围、腹围等比值以诊断无脑儿、羊水多少、胎位、胎盘位置、死胎、双胎等。

4.羊水分析:

(1)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s)表示肺的成熟性,呼吸困难综合征是未成熟儿的分析。

(2)肌酸醉值表示肾的成熟性。

(3)羊水吸光度分析可判斯胎儿肝成熟和胎儿溶血度。

(4)脂肪细胞出现率表示皮肤的成熟性。用硫酸尼罗兰染色法可计数脂肪细胞出现率,如高于20%则示皮肤已成熟。

(二)胎盘功能的检查

胎盘的主要功能是在于维持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胎盘是胎儿的呼吸、消化瞬收、排泄作用的器官,为了完成这些功能,胎盘自身产生很多激素和蛋白质酶等。

1.血中和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查,对早期妊娠的意义较大,晚期意义不大。

2.血中人类胎盘生乳素(HPL)的测定。HPL为胎盘合体滋养叶细胞产生的蛋白类激素。其作用主要是与胎儿的脂肪及糖代谢有关。可预测胎儿的产后、妊娠晚期。如其值<4件g/mg,则表示胎盘功能不良,胎儿有危险。

3.妊娠血清耐热性碱性磷酸酶(HSAP)的测定。妊娠时,胎盘产生一种特殊的碱性磷酸酶,随着妊娠的进展逐渐增加。在妊娠中毒症、慢性高血庄和慢性肾脏病合并妊娠等则HsAP增高,双胎亦呈高,而畸形和死胎时偏低。

(三)胎)L-胎盘单位功能检查法。

1.血尿中雌激素的测定是代表胎J卜胎盘单位的功能状态。已知妊娠中、晚期雌激素主要是雌三醇(Es),而妊娠母体排泄的E:依赖于胎儿,故多以E3的测定作为胎儿一胎盘单位的功能指标。见表。2.随意尿的雌激素/肌配比值(E/c)来代替24小时尿的测定,较为方便。以10g为危险值,10~15g为警戒值,15g可属正常范围。

(四)胎儿宫内情况及预备力的检查

1.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约4~5次,如每小时在5次以下应考虑有缺氧现象,少于3次,必须急诊入院抢救。

2.胎心音:胎心音的变化120~160次,胎死宫内以前的变化也有很多的研究。主要是及早发现,即在隐性的宫内窒息时应及时处理。

3.催产素应激试验:这是一门通过一过性缺氧的负荷来检查胎儿的反应性。给少量催产素引起有效的宫缩造成暂时性缺氧,应用电子分娩监护仪观察胎心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来判断胎儿的预备能力。如连续两次为阳性,而且尿中雌激素的排量少,即应结束分娩。

4‘妊娠血清及羊水中用胎蛋白侧定AFP;是诊断先天性神经管开放性缺陷的畸形儿和胎盘功能的指标,妊娠6个月最高峰(34omg),以后逐渐下降。

5.羊膜镜检查:诊断胎儿宫内窒息。镜检见清的羊水,胎儿预后多良好,绿色可能为胎儿缺氧的表现,黄色混浊可能为胎雾盘功能不全,胎儿预备力低下,红色混浊为胎儿胎盘早剥的表现。)羊膜镜方法简单,妊娠36周可在门诊进行。

6.胎儿头皮末梢血的PH和气体分析:这是直接了解胎儿在宫内有无缺氧和酸中毒的最好方法。

7.应用电子分娩监护仪对胎儿情况的估价:在国外电子分娩监护已成为当代产科中不可缺少的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的方法。电子分娩监护仪为系统地进行胎心率-子宫二收缩(FHR~uc)记录,判断胎儿宫内缺氧的程I度,从耐决定分娩方式。

8.产程图的应用:应用产程图描绘记录观察产程进展,如阻滞不前即及时分娩。

(五)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产前诊断

利用羊水细胞培养作染色体色质的分析,检查酶的活性,收集放射性物质等。一般在16~20周的孕妇抽取,作出产前诊断,必要时可终止妊娠。如先天愚型,伴性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通过妊娠中期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分布可协助诊断。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对围产期医学的研究工作也十分重视。产科、儿科有关学科共同协作,开展了围产期死亡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死亡原因。各地逐步建立了围产监护中心加强产前保健,提高产俐质量和新生儿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