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99-01

医疗安全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患者就医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护理工作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和优质的服务为宗旨,是防范以及减少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患儿不能正常诉说症状、不配合、陪护多、工作繁重、琐碎、风险大等特点,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和困难性。父母爱子爱女心切,对护理人员有很高的期望,常引发各种护患纠纷和投诉,本文对我院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防范措施。

1 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1.1 制度原因:各种制度不够完善健全。2002年09月0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加了许多制度以及条例,对制度进行修改、添加、完善,使医疗事故处理得到了更规范的制度。

防范措施:落实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护理安全的前提,防止出现事故,提高护理质量,及时修改和添加各种规定的制度,完善急诊科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流程。如标本管理、物品清点、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等防止出现差错的各种制度,并由专门人员定期检查制度落实的情况。狠抓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素质考核,且考核要到位。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做出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要分析、讨论,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预演。

1.2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承受着繁重的医疗任务,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导致精神疲乏,应变力差,使工作效率降低容易发生事故。护理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导致护理差错;约束力差疏忽大意而出现医疗事故;护理观念滞后,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专业技术不熟练;知识面窄对新问题应对能力差,缺乏创造性思维;个别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言语不够谨慎。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对患者和其家属态度冷硬,不能耐心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由于患儿的家属内心都非常不安、焦虑,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冷淡很容易引发护患矛盾。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出现漏写、漏签、错写,工作不认真,医护记录不一致。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发错药、打错针,家属有异议,护理人员知识、技能不全面,操作不规范、基本功不扎实,操作中不能一次性完成,给患儿带来痛苦,引起家属不满等,会造成矛盾。防范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搭配,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护理人员加强素质培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强化整体法律意识。提高专业技术素质,进行岗前以及在岗培训,对专业技术不熟练的人员强化和弥补。新上岗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操作规范化培训,针对肢体小静脉、股动脉、头皮静脉以及其他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专科疾病护理、重症监护、专科检查配合、儿童用药机理等,培养具备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积极配合抢救的能力。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转变护理理念,提高沟通技巧,树立换位思考的服务理念,多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对患儿家属的要求尽量满足,耐心详细地回答,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和精神安慰,树立护理人员职业的神圣感。护理人员要掌握各项操作技术,在工作中加强学习,练好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狠抓护理文书,要求护理人员书写及时规范。

1.3 家庭因素:我国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每个家庭都对孩子十分关注,家属治愈心切,对医护人员期望过高,一旦患儿出现病情严重或对某些护理行为不理解,以及护理人员对患儿一次操作不成功时,家属就会出现焦虑、紧张、猜测以及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而迁怒于护理人员,加剧医患紧张,导致出现矛盾。防范措施:以书面、口头、CD等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患儿疾病特点以及治疗护理要求,加强与患儿家长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帮助,避免或减少由于家属的不理解、不配合而造成矛盾。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是医院儿科诊疗重要组成部分[1],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丰富的人力资源,在人力、物力、技术上给予新生儿最佳的保障,以此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NICU是危重新生儿、早产儿重要救治场所,由于患儿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较多,大大增加了感染发生风险,延长住院时间,直接影响患儿预后。因此加强NICU管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有利于降低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2013、2014年期间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连续3年共出院2430例新生儿,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纳入标准[2]:新生儿自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d,排除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符合CDC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住院时间≥3d,高热时血常规呈阳性;胸部X线提示肺炎或其他部位感染;非特异性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呼吸暂停、黄疸、反应差、喂养不耐受等;产妇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毒感染等疾病。排除院外感染者,入院时间未超过平均医院感染潜伏期者。

1.2 方法

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2年~2014年连续3年期间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对入选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完善基础信息(姓名、性别、胎龄、出生天数、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分析院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等,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此降低院内感染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收集的实验数据录入表格,在统计学软件SPSS18.0中进行实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n%)由x2检验,在P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调查结果

在2012年~2014年连续3年间出院新生儿2430例,发生医院感染40例,其中2012年感染16例(2.39%),2013年感染14例(1.75%),2014年感染10例(1.04%),医院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详见表1。

3讨论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健全,抵抗力较低,外界适应能力较弱,一旦病原菌侵入,将发生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加上NICU患儿病情危重,侵入性相关操作频率较高,抗生素治疗时间较长,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直接影响患儿预后和康复。本组研究表明,2012年NICU医院感染率为2.39%,2014年感染率为1.04%,呈下降趋势,提示与医院实施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有关。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为主,可能是因为NICU多为早产儿、低体重儿、呼吸道窘迫综合征等,病情危重且变化快,需给予气管插管吸痰、人工呼吸等,对呼吸道粘膜造成破坏,进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同时患儿住院时间越长,抗生素使用时间越长,导致菌群失调,为真菌的繁殖创造条件,增加胃肠感染[3]。本文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住院时间等均为医院感染发生因素。

为有效减低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命质量,我院基于NICU医院感染特点,制定以下措施:(1)加强基础护理。每日采用无菌纱布+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特殊致病菌需选用漱口液;沐浴时注意保持脐部干燥,并进行消毒处理;合理处理新生儿大小便,避免细菌滋生。(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需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并加强监督,定期抽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新生儿衣物、生活用品等需打包进行高压灭菌,避免相互借用造成交叉感染[4]。(3)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培训,使其正确掌握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的措施。设立专门的院内感染管理部位,加强对院内感染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消毒隔离、探视制度、废物处理、病房护理等内容,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操作行为,减少感染风险。(4)开展医院感染全面综合征监测。感染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定期深入NICU了解情况,对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卫生、病房物品、高危因素、多发部位、常见病原菌等进行监测[5],科学评估医院感染风险,掌握感染发生规律,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郭文平,杨燕.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9,26(5):534-536.

[2] 杨惠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9):124-126.

[3] 陈传英,李嫣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因素探讨及防控对策[J].临床医学,2010,30(9):24-25.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生儿;危重;院内转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31-02

危重新生儿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而进行医院内转运,虽转运时间较短,由于患儿脏器功能不稳定,转移途中易出现病情骤然恶化或供氧中断、监护不足等意外,有时甚至出现死亡[1,2]。2007年5月~2010年5月,我们对120例危重新生儿实施院内转运,并给予精心转运前准备与转运中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危重新生儿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7 d 14例;体重1 400~1 600 g 50例,1 600~2 300 g 70例。其中早产儿46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6例,感染性休克6例,吸入性肺炎3例,肺出血2例,心肺复苏后7例,颅内出血8例,肺透明膜病6例,新生儿败血症4例,暴发性心肌炎6例,硬肿症6例。院内转运原因为转送至其他科室继续治疗或到CT、B超、MRI等相关科室进行辅助检查。

2 结果

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25例患儿中途病情不稳定,经及时诊治症状好转;无一例死亡,未发生意外情况。

3 院内转运护理

3.1 转运前准备

3.1.1 转运前做好详细的计划 与患儿要去的相关科室预约,与电梯护工等做好沟通与合作,保证患儿在转运途中的道路畅通以及到达相关科室后能立即行相关检查或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3.1.2 转运前对危重患者的评估 盲目转运可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转运前主管医生及护理人员必须对危重新生儿是否必须转运作出正确判断。如果必须转运应依据专业知识对患儿的转运时机进行判断,避免转运途中发生不应有的意外。如心肺复苏的患儿在转运途中有可能再次出现心脏骤停,患儿必须院内转运前行诊断检查或治疗,医护人员应向家属详细交代转运的目的与可能出现的意外,在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认可及做好充分准备的条件下由医护人员陪同转运,既有利于患儿的治疗,也避免了医疗纠纷。

3.1.3 转运人员的要求 在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过程中,我们通常安排至少2名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陪同,一般为主管医生及护士,以应对转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要求陪同的医护人员具有熟练的专业和操作技能,急诊意识强,能够随时组织、实施抢救患儿,熟悉患儿病情,可准确地判断病情和进行急救处理任务。

3.1.4 转运设备及药品准备 ①转运设备:多功能新生儿转运暖箱、便携式多功能监护仪(可持续监护心率、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婴儿呼吸机、人工复苏气囊、注射器、微量注射泵,备胶布以防吸氧鼻导管脱落。②急救药品:携带肾上腺素、多巴胺、洛贝林等急救药品,以备患儿转运途中心搏骤停时使用。根据患儿病情不同,特殊情况携带镇静剂、静脉液体和复苏药物。

3.1.5 患儿准备 根据危重新生儿的不同病因进行各种急救及预防措施,做好清理呼吸道、气管插管、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护理措施,确保在患儿转运前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

3.2 转运中护理 ①有效维持患儿体温,这是院内转运成功的重要环节。低体温可造成肺、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根据患儿体重不同设定不同的箱温:2 500 g为32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影响,可用毯子遮盖暖箱,避免不必要的光线刺激。②呼吸管理是危重新生儿能否进行安全转运的基本保证,也是影响新生儿预后的重要因素,而转运途中始终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是保证足够通气量的先决条件[3]。危重患儿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如果患儿途中有呕吐,及时吸净,保持呼吸道通畅。面向暖箱开门侧,以便观察病情。肩下垫厚的毛巾垫,保持畅通气道,防止误吸。维持血压稳定,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血压偏低时应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静脉维持。③确定吸氧管,胃管及导尿管等无扭曲及堵塞。

4 讨论

在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中,早产儿46例,占38.3%,缺血缺氧性脑病26例,颅内出血8例,神经系统疾病34例,占28.3%。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分娩时重量越轻,早产儿遇到的问题就越多,其生活能力、呼吸、吸收功能、消化、身体温度的调节和抵抗力就越差。由于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功能发育程度的不完善和不成熟,生活能力差,抗病能力低,极易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而引发器官、系统功能的紊乱、不全,甚至衰竭的连锁效应和不可逆转的瀑布反应,由此形成了新生儿病死率最高的年龄段[4]。因此在院内转运时应特别注重早产儿的护理,转运时应予棉布、棉衣包裹,头戴棉帽,减少体表面积过多暴露造成的散热,减少能量消耗[5,6]。注意体温和血糖情况是不可忽视的,因低温所致的机体寒冷损伤能加重原发病治疗的难度,从而引起相应并发症。本组46例早产生有8例接诊时体温下降,经积极处理后,转运前体温均升至正常,保证了院内转运的顺利进行。

转运系统的良好运行,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急救队伍及一套先进、齐备的急救设施。高危新生儿转运的特殊工作性质决定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急诊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对患儿极端负责的精神[7]。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观察患儿病情,不放过任何微小的变化,为治疗把握最佳时机。因此,于危重症新生儿院内转运前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要做好应对措施,使各种仪器处于工作状态,备好抢救药品;转运途中应保持监护与生命支持的连续性。

在本组120例危重新生儿院内转运护理中,我们首先在转运前与相关科室提前联络,确保转运路途通畅及到相关科室后能立即得到检查或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在转运前对患儿病情充分评估,对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做好人员和药品、设备的准备,同时确保患儿在转运前达到最佳的稳定状态。在转运途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确保各仪器处于工作状态,患儿各种管道通畅,使治疗过程延续无中断。120例危重新生儿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未发生意外情况。因此,加强对新生儿危重病的识别、做好转运前评估、把握转运时机、加强转运中的护理,是危重新生儿院内安全转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月利,乔桂风,王璐,等.危重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63-164.

[2] 郭秋霞,宋霈.危重新生儿的观察和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62-64.

[3] Kashani KB, Famer JC. The support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beyond the hospital and during transportation[J].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2006, 12(1):43-49.

[4] 刘政,张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危重早产儿临床实践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2):125-127.

[5] 马秀花,叶亚兰.危重症新生儿院内转运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150.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措施

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是指接收各类严重病危的患者,运用监护和抢救仪器,集中性地对病患进行治疗,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1]。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接收重症患者并给予集中性治疗的单位,处于医院的核心位置,与麻醉科和手术类科室相连。重症监护人员是医院的核心骨干且素质较好的医护人员,由多名医师、主任和护士组成。重症监护主要包括一般监护和特殊监护两种,一般监护是指用仪器监护患者的基本生理技能(心跳、血压、呼吸频率和体温等);特殊监护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2],采用不同仪器和手段,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本文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房新生儿88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症病房新生儿88例,其中男41例,女47例,年龄0~28d,平均13d。临床病症包括:高烧不退、败血症、极低体重儿、休克等重症疾病。

1.2不安全因素

1.2.1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不到位 这个因素会导致出现医疗安全事故等情况。新生儿护理对于医护人员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有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而且工作强度较大,经常引起紧张、焦虑等不安的情绪。目前,重症病房新生儿护理人员存在以下不足[3]:①作风不严谨,服务不到位,缺乏与家属的基本沟通,导致家属情绪不稳定,阻碍护理和治疗的正常进行;②技能操作违反规定,工作不到位,新生儿是一类特殊的群体,配奶、喂奶、换尿布等各种操作要求较高,容易造成意外和事故的发生;③配药、用药等未严格按照医生嘱咐操作,对病情的观察不到位,延误抢救的最佳时机;④工作量较大,导致责任心不够,情绪紧张和焦虑,无法胜任高强度的护理工作;⑤打针、注射等操作技能不到位,引起患儿生理不适甚至缺氧等事故发生。

1.2.2病房治疗环境嘈杂、凌乱,管理不到位 重症监护室的仪器包含呼吸机、供氧机、心电监护仪、空气压缩机等仪器,病房含氧量较高,易发生漏电、火灾[4]等重大事故;同时,由于人流量较大,治疗环境嘈杂且凌乱,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1.2.3出入院交接不到位,病例书写不规范,阻碍治疗的正常进行 许多新生儿重症病患是由普通病房转入,家属对于病情的了解不全面,因此如果医护人员在入院交接时不到位,容易留下治疗安全隐患;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护理文书和病例书写不规范,医生无法根据病例进行病情的判断和治疗,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造成出院后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1.2.4重症病房管理制度不到位 职责和责任规定不明确,无法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医院由于管理制度制定不明确,未贯彻"责任到人"的制度[5],同时,医护人员无纪律和制度规范,出现工作怠慢、态度和服务不佳的情况出现,引起家属的不满和投诉等。

1.3预防措施

1.3.1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培养医护人员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以冷静和温和的态度进行治疗。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爱心和责任心教育,增加与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氛围;②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进行护理,尤其是注射、配药和洗澡等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操作,一旦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向医生反应进行急救措施;③配置充足的人手,减轻重症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的精神和身体压力,帮助排解不良情绪,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④定期对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制定考核奖励制度,督促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学习等。

1.3.2严格管理重症病房的环境 对于供养机等大型机器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查。病房内进行出现明火等易燃物,手机、收音机等电子设备必须处于关机状态,防止辐射对仪器的干扰[6]。对于家属的进出进行严格管理,控制重症病房的人流量。

1.3.3出入院交接到位,规范文书书写的规范 重症病房医护人员在接收患儿时,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确定病情程度;在治疗过程中,严格规范文书的书写,配合医生对病情进行判断和分析;在出院时,详细和家属讲述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减少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1.3.4制定严格规范的重症病房管理制度 明确医护人员各自的职责和责任,起到监督的作用。在病房内设置24h监视器,贯彻"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进行现场事故的解决和管理,维护良好的治疗环境[7]。

2 结果

88例重症病房监护患儿,有4例因病情较为严重治疗无效而死亡,其余84例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基本生理机能恢复且无并发症和副作用出现,观察48h后转入康复病房进行治疗。在留院观察7d无恙后,痊愈并办理出院手续。

3 结论

本文采取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预防措施配合治疗,结果表明:除了4例患儿因病情较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他患儿均脱离生命危险,并且无临床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经过观察后转入普通病房进行治疗,出院后日常生活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对于重症监护病房存在的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应当及时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以降低重症病房患儿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郭香芝,张春燕,赵国霞,等.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8(26):6372-6373.

[2]张雪.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6(34):210-211.

[3]缪二梅.新生儿护理安全的防范与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4(5):521-522.

[4]文海燕.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探析[J].2013,11(11):762-763.

[5]孙秀红.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9):219-220.

高危新生儿的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胃肠功能障碍;干预;护理;患儿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与日益进步,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和关注胃肠功能障碍在危重症中防治。作为多器官功能障碍靶器官之一的胃肠道,同时也是促进全身发展的动力器官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始发部位。而在临床中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就是胃肠功能障碍,所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早期纠正胃肠功能障碍。因为进行早期干预,可以降低危重症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现将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168例危重抢救患者,其中84例,在还没有发生胃肠功能障碍之前,采取了早期防止胃肠功能障碍的干预措施,效果良好显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67例危重抢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4例,对照组83例。对照组中男52例,女31例,

1.2 对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患者在急性危重病状态下,突然或逐渐出现下列症状的:呕吐且呕吐呈咖啡样物质;出现便血现象;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及严重腹胀者

2 方法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都对原发病进行了及时控制。同时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肾、肺、心、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并还进行了其他对症及支持的一系列治疗。两组均给予危重病例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病例采取了防止出现胃肠功能障碍的早期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2.1.1 早期引起重视 由于患者的原发病症状严重,当危重症患儿还没有出现下列症状,如消化道出血、严重腹胀或肠鸣音减弱及消失等这些明显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时,医护人员就很容易忽视对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观察和预防,大多都把注意力集中到患儿的原发病抢救治疗上。

2.1.2 早发现 只要进入危重病室的危重抢救患儿,都要严格按照危重患者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对危重患儿的肠鸣音的变化、腹胀情况、呕吐物及大便的性状要进行密切观察,对于一个称职的护理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胃肠功能障碍的在各个时期的临床床表现:①早期:患儿面部色苍白、腹部感觉稍胀、情绪烦躁、恶心呕吐、胃液、粪潜血试验(+-++)、肠管明显扩张积气、肠鸣音正常或减弱。②中期:有的患儿会有嗜睡现象、肠鸣音减弱、呕吐、脸色苍白非常明显、腹胀感觉明显,胃液、粪潜血(++-+++),肠管积气、明显扩张。③晚期: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肠鸣音消失、伴有呕吐、柏油样便、严重腹胀、胃液、粪潜血(+++-++++)。当护士发现上述任何一种胃肠功能障碍的症状表现时,都要立刻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1.3 为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要早干预早期实施护理干预:①早置胃管:由于危重症患儿病情的重,有的患儿会出现神志不清、意识障碍等,从而导致服药依从性差,甚至有的患儿根本无法进食和喂药。②对胃肠血液循环进行改善:为了扩张胃肠道血管,使胃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可以缓慢静脉注射酚妥拉明,通过静脉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确保胃肠道的供氧供血。③早吸氧: 危重症患儿需要早期进行吸氧,因为胃肠黏膜是人体内毛细血管最为丰富的部位之一,需要充足的血液灌流。一旦危重症发生缺血缺氧时,由于血流需要重新分布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因此胃肠道又是最先遭受缺血缺氧损害的器官,易引起胃肠功能障碍,所以,早期给予氧气吸人是非常必要的。④务必使呼吸道保持畅通:对出现较多痰液的患儿,要定期及时吸痰,也可以平时通过拍背、翻身等方式,使患儿的痰液有利于排出。例外对口腔及鼻腔中的分泌物要随时清理,确保呼吸道的畅通[1]。

2 结果

观察组人数84人,胃肠功能障碍10人,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11.9%;对照组人数83人,胃肠功能障碍28人,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33.7%。

3 讨论

由于人体内胃肠不能直观的看到其病变表象,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加之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指标,以及早期临床表现症状又很不典型。此外,有的患儿出现的原发病病情比较严重,无形中掩盖了消化系统的症状,等到病情症状明显时候,已经属于晚期而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因此,通过早期干预胃肠功能障碍,是减少降低胃肠功能障碍和改善预后的关键。上述两组试验表明,采取合理进食、改善微循环、早期吸氧、早置胃管等一系列的早期干预措施,能对胃肠黏膜自身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的血氧供应进行很好的改善,不但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而且使危重患儿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抢救成功率更大。